医药冷链物流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冷链物流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温度敏感的医药品需求剧增
医药冷链凭借着其高价值和高增长的特性,在当今的物流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近年来,医药、临床、生物科技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疫苗、血液、生物药剂等冷链医药产品市场的版图也随之扩张。全球最大冷链包裹速递公司之一Marken的分析数据显示,至2016年,温度敏感的医药类生物科技产品的销售价值预计增长48%,市场规模高达192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从18%增长至21%;在最畅销的前100位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生物科技产品销售份额预计将从2002年的15%,2010年的33%,增加至2016年的45%; 全球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8种产品有2-8度冷藏温控要求,预计到2016年,其销售额可达554.52亿美元,约占前10位总销售额的83%。
这些高价值、对温度敏感的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品需要特殊的处理和保护,从制造厂到医生,再到患者的各个环节通常需要全球运输。据统计,高达30%的制造商分销成本都消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产品损坏上。因此,对医药冷链物流的要求之高,也非一般货物可比。目前,医药冷链已经从起步迈入高速成长阶段,成为物流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新兴市场增速快于成熟市场,根据Cold-Chain Biopharma Logistics Sourcebook 2011的数据,亚太地区的冷链物流开支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近15亿美元,增长幅度达43%。
预计到2015年全球冷链运输费用将从2009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88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7%。其中,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或达到83%,快于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
两快递巨头在行动
在开发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的过程中,整合商凭借着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雄厚的公司实力以及迅捷的行动走在了物流业前端。其开展业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将医药冷链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点给予战略层面的重视。全球三大整合商之一的DHL把在制药、医疗设备、临床试验、医疗配送和医疗服务等几大领域取得突破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把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布局的对象。
DHL全球货运、运输首席执行官Roger Crook坦言,“我们正把资金大力投向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亚太地区,尤其是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中国市场。”DHL表示,公司今后在生命科学和医疗领域的战略将主要集中在扩大全球网络覆盖,强化专业技能,增添新服务,提供高效益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关注终端客户需求,加强关键资源配置,通过合同物流的方式提供门到门服务。通过对终端客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DHL了解到,作为终端客户,大部分的医药生产商和供应商更倾向于通过共享设施,而非通过自有仓库配送产品,以求降低成本。通过借助第三方的仓储和运输网络,直接将货物配送至制药厂和医院,成为大多数终端客户的主流选择。
为更好地满足终端客户需求,DHL近年来在全球主要市场投入巨资,兴建了超过150个生命科学配送中心,实施其全球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战略。新建的印度孟买配送中心占地56000平方米,配备了仓储、配送和临床试验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医药产品的订单管理、仓储、配送等全程服务。同时,中心还可提供特殊解决方案,如延期服务、临床试验物流等;DHL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二地的温控设备总面积达到近1000平方米。此外,DHL还计划在2015年前在全球建成另外7座类似的设施。
全球另一货运巨头UPS也于2011年在新加坡开设了首个亚洲区域医疗保健配送中心,加快了对医药物流的推进步伐。
通过产品创新树立核心竞争优势。2011年底,UPS在亚洲推出了门到门的冷链运输与监测服务——UPS Temperature True?。这一服务方案体现了UPS的冷链运输管理理念,即确保整个运输过程万无一失,各种疫苗、生物制剂以及其他对温度敏感的医疗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通过缜密规划、严格控制和强大的全球物流网络,UPS努力把产品受损导致的损耗降至最低。
在UPS Temperature True冷链解决方案的运输过程中,训练有素的团队会通过设置在全球各地的UPS控制塔,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运输的各个重要时点。一旦发现风险,则立即启动预先确定的应急方案,以减少可能产生的破坏或损失。
UPS的另一项创新则体现在其最近新推出的一款专为温度敏感的产品而设计的PharmaPort 360空运集装箱,为解决货物安全运输这一行业性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篇2
关键词:疫苗;冷链物流;运营优化
中图分类号: U6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26-2
0 引言
在我国,由于疫苗储存、运输不当,导致疫苗失效之事时有发生,事件披露后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疫苗事件”再次挑战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信任感。因此,如何加强疫苗冷链物流运营,监管疫苗流通过程,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疫苗冷链物流运营流程分析
疫苗冷链运营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涵盖了疫苗从生产、储藏、销售、运输、配送到接种的全过程。第一阶段指疫苗从生产企业生产下线后的产成品开始,到省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为止。这中间包含疫苗生产企业、疫苗经销商、疫苗运输企业及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多个节点合作环节。第二阶段所指从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库节点开始,到地市县(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接收入库为止。第三阶段为从地市县(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库节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入库为止。第四阶段指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出库节点开始,到接种人群完成接种为止。图1为疫苗冷链物流运营四个阶段。
但是在疫苗流通过程中,国内疫苗一般有两种冷链物流运营模式。一种是疫苗生产企业自营配送。使用这种模式的疫苗生产企业,一般都具备了物流条件,如有自身仓库,有配送车辆和相关温控设备等。采用自营配送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可直接参与疫苗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减少风险。另一种是疫苗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配送。这种配送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设备和资质要求极高,运用此种模式,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是考虑到有很多跨地区的疫苗物流配送业务。无论采取哪种冷链模式,都需要对疫苗冷链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严格监控,保证疫苗质量。
2 疫苗冷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疫苗冷链过程重视防“过热”,忽视防“过冷”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6部门共同《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其意强调要构建服务医药电商的全程冷链及可追溯体系。但在这些规定中,医药包装企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包装不“过热”,实际上“过冷”对疫苗等生物医药的伤害更大,而防止“过冷”需要更为完善的冷链包装技术。按照新版GSP医药冷链的相关规定,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脑灭火疫苗等疫苗需要严格的2℃~8℃冷链运输。2℃~8℃冷链包装中高温不超过8℃的不“过热”要求并非难以实现,加大泡沫保温层厚度、多加冰袋即可。但是,要想_到绝对不低于2℃以防止“过冷”冻坏疫苗,难度确实不小,没有专业的冷链包装材料和设备很难实现。而大半冷链包装都无法真正达到不“过冷”的规定,而这也是目前医药冷链的通病。
2.2 疫苗冷链数据缺乏连续性
疫苗冷链物流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冷链数据的连续检测来完成对整个冷链过程的管理工作。这就对该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由于疫苗冷链过程节点多,层次多,渠道长,运输仓储环节衔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冷链过程数据不连续或不全面。
2.3 疫苗物流固有的特点加大疫苗冷链运营难度
疫苗冷链物流具有 “小批量、多批次、多频次、多区域”的运营特点,很难实现疫苗冷链物流的规模集运,这无疑对疫苗的冷链物流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冷链质量又要满足疫苗的规划和注射需求,实属不易。
2.4 不同气候条件加大冷链物流难度
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地域气候的巨大差别,而不同的天气,对冷链的要求各异,因此辽阔的国土给疫苗冷链物流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在同一个季节,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的温度有巨大的差异,更别提东部和西部不同的地域风貌而决定的不同气候环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产品输送到最终用户手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天灾的时候,疫苗的需求更加急需。因此,在中国这种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要想做成一套适合全中国的冷链系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2.5 缺乏专业的人才
要想运营好疫苗冷链物流,相关从业人员不但需要精通整个冷链物流运营过程,还需要具备疫苗产品的相关基本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对于疫苗的特殊监管和要求。疫苗冷链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体系,必须协调好从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冷藏作业管理。目前,疫苗冷链物流行业就是缺少这样既具有全局观和整体意识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因此,要想搞好疫苗冷链物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必不可少。
2.6 政府监管不到位
现有医药冷链监管还处于流于形式的自查自管模式,所以出现了济南疫苗常温运输的事件;很多企业即使采用了GSP温度监测仪去管理温度,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发货药品中只是少部分严格2℃~8℃控温应付上级检查,大部分冷链包装并没有纳入温度监管的数据库中去。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不良企业更是直接篡改温度记录仪后台数据,数据造假,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的永远是完美的数据与温度曲线!而作为收货方的医院等单位,还没有完全落实监管职责,很多还是停留在之前的经验上,用感觉代替仪表记录,收货的时候药品没有过热还是冰凉的就可以了。
3 疫苗冷链物流运营优化策略
3.1 转变观念,严格控制疫苗冷链过程的温度适应范围
按照新版GSP医药冷链的相关规定,疫苗冷链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范围,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脑灭火疫苗等大多数疫苗储藏与运输温度要求在2℃-8℃内的。而一些特殊的疫苗,比如:风疹、麻疹、乙型脑炎等疫苗,其存储与运输温度要求都在-20℃-8℃之间。由于疫苗对温度敏感,疫苗从制造到使用的现场,每个环节都可能因温度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失效。因此,在疫苗的运输和储存中,温度监控系统不可缺少,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而不是一味地重视温度上限,一旦温度超出范围,不论是高于设定温度还是低于设定温度,疫苗就要被销毁。
3.2 采用先进的温度检测设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
2016年4月25日,备受关注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修改版正式。《条例》规定提出,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温度报警装置,在疫苗冷链物流中非常重要,尤其在冷库内和疫苗流通过程中。因此,无论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应健全冷库和疫苗流通中的温度报警装置,定期对温度报警系统进行检测。温度报警装置可从疫苗生产下线开始,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一路进行温度人工或自动记录,一旦出现温度报警情况,将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另外,可以通过“疫苗电子监管码”看到疫苗流通全过程温度情况,温度是否合格,是否有超温现象等,使得疫苗合格不合格,一目了然。此外,对疫苗冷链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应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如将RFID射频识别与条形码相结合,通过自动识别来追溯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生疫苗安全问题,就能准确识别出发生疫苗安全问题的环节与原因,及时实行疫苗的召回。还可把车载温控仪与GPRS网络结合起来,实现对冷链运输车所在方位和汽车车厢与疫苗冷链专用箱实时温度的远程监控。如果疫苗在流通的过程中,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并且控制中也通过无线电同步,这样既能实时检测,又能自动控温,那会使疫苗冷链物流更为安全和可靠。
3.3 培养专业人才
医药冷链物流在人才培养中所涉及的学科种类和领域将会更多、更复杂,专业性也会更强。如涉及医药和疫苗管理方面、制冷和冷藏技g方面、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等多个方面,而且疫苗还具有配送时效性强、性能易变等特性,很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中,企业、高校、政府都应做出努力。同时,通过技能认证来促使企业与个人都重视冷链物流,从而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3.4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疫苗的行业主管部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监管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到接种的全过程,确保疫苗安全。2016年,《2016-2021年疫苗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疫苗生产企业自行配送或者委托配送疫苗,应当严格遵守药品GSP相关要求。对疫苗装卸、交接等情况下的温度控制要求,疫苗生产企业应在验证基础上做出规定。委托配送疫苗的,应当对配送企业是否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及执行药品GSP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并将该企业情况分别报告生产企业所在地、疫苗储存地和配送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送企业应当书面承诺随时接受委托方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遵守药品GSP相关要求,对疫苗流通过程的监管进一步细化,保证疫苗流通过程中的安全。
4 总结
本文从我国疫苗冷链物流运营流程出发,分析疫苗冷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多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疫苗冷链物流才能真正达到不让冷链“断链”,使疫苗真正安全可靠。
参 考 文 献
[1] 唐洁.医疗机构药品冷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医药,2012(30).
篇3
然而,医疗器械冷链管理的真正难点在于打通医疗器械流通的各个关键节点,使之共同致力于冷链各环节的温控管理。冷链管理不但对医疗器械生产端有高标准要求,对其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重要环节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标准,并受相关质量审计和法规监管。
今年3月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中的问题疫苗就在于未经严格的冷链存储运输就直接流入市场,导致疫苗失效,引起全国热议。针对该阶段医药冷链管理事故、山东疫苗事件的持续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今年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了《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频次的专项检查和企业自查自检。9月22日,CFDA正式《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号)(以下简称“冷链新规”),对医疗器械冷链管理所涉及的人员与设施设备、验证管理、出库与运输、应急管理等环节做出具体要求。
制药企业如何应对冷链新规?
冷链新规的为制药企业施加了巨大的执行压力,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职能压力,但冷链新规的合规执行也淘汰了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这其实也是给制药企业及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及运营机遇。因此,制药企业需在温控技术合规达标的基础上,做好冷链物流的规划,实现相关物流的全程冷链管理。
1.企业必须做好温控设备、包装容器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冷链新规第九条再次强调了“未经验证的设施设备,不得应用于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运输和贮存过程。”温控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需要企业组建专业工程团队或与第三方专业温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
2.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货量以及配送模式选择合适的温控包装类型
目前,医疗器械的主流温控包装类型主要有无源温控包装与有源温控包装两种,有源温控冷链配送适合定点大规模配送,无源温控冷链适合分布式直达投递。按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行业的流通现状,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达到1000个包装大单元,可考虑采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但有源温控冷链配送是高值固定资产投入,企业需要拥有或租用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需要不菲的资产支出。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低于500个包装大单元,则可选择无源温控冷链投递方式。
3.企业需要建立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渠道
全程冷链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家企业来讲,要想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通过企业自建配送渠道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企业必须借助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近两年,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取得较大进展,如国药、怡亚通等制药企业已经建立社会药品冷链物流业信息共享平台。
无源温控包装的优势
现阶段,医疗器械试剂生产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试剂分发量小,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二是试剂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存在冷链盲区。也就是说,目前试剂类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不均衡,国外巨头与国内领头企业占据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几千家中小企业的日均发货量不足50箱,而且终端用户分布不集中,企业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包装进行定点配送。另外,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在一线城市已经能够满足全程冷藏运输的要求,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冷藏运输中,还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运输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无源温控包装发挥了其应用优势。无源温控包装箱内的温度场分布经过验证合格,配合一套有效的温度监测、储存、查询、报警通知系统,可解决中小试剂公司的冷链性能达标合规。我公司所使用的ONEPAC无源温控技术,具有更高效的温度绝缘特性,其聚冷强度能最大化保持长效的温控效率和抵御严酷的运输、储存环境,并能循环使用,足以应对48~72小时的冷链运输业务,无源温控包装结构如图1所示。
无源温控包装设计
1.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温控时效设计
无源温控包装一般都会同客户一起来预算和评估满足温控要求的运输时效,从而帮助客户选择经济型的保温材料和长效型材料,甚至超长效型材料。目前可供无源温控包装应用的常用工程材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也有一些超隔温材料也在逐步进入工程应用,比如真空板与气凝胶。
根据无源温控包装的尺寸和温控时效设计蓄冷配置,定制100%匹配的蓄冷相变材料。无源温控包装需要多种温区与聚冷形态的蓄冷相变材料,以实现不同的温区要求。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常用的蓄冷温区为-30~22℃,根据产品特性,其包装载体形式大致有冰袋(如图2所示)、冰盒(如图3所示)和冰板等形式,可供设计选型。
无源温控包装时效设计应通过温控包装系统热阻及蓄冷剂热交换的定量计算,建立无源温控包装温控时效的设计与配置。为设计简化,一般在设计时以温控包装内蓄冷剂的相变潜热作为冷量耗散总源,并近似地认为能力交换在温控箱中的传递过程为稳态传热过程,温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热力学交换量可由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
Q=KAΔT/d (公式1)
其中,Q为热量;K为导热率;A为接触面积;d为热量传递距离;ΔT为温度差。
假定温控箱内外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到达另一端与外界环境维持能力交换。根据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计算公式如下:
R=AΔT/Q (公式2)
将公式1和公式2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相对于同一选定好的保温材料是不变的,由此可以得出热阻R值与材料厚度d成正比关系。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与材料厚度d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会出现非线性变化。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因此相关的热阻值还需由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
傅里叶导热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导热材料用于无源温控包装设计,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更多的是依靠测试和数据分析,同时还要做好温控性能的验证。如果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无源温控包装方案。建议贵重的温度敏感型药品试剂不要冒险使用温控性能不达标或者未经验证的温控包装方案。
2.案例分享
下面,以某公司委托我公司为其IVD试剂设计的无源温控包装解决方案来具体说明,其温控需求规格参数如下:蓄冷介质:UDA PCM材料;保温隔热材质:UDA-EPS;温控温区:箱内2~8℃;适用外部环境温度:30±2℃;温控时效:>48小时。
基于公式1和公式2,同时根据温控测试数据分析,为保持温控箱内2~8℃温控时效不低于48小时,将蓄冷源等量换算为标准UDA PCM冰盒6块。考虑内部冰盒的堆码方式,优选方案为4-2矩阵,同时为了热力学分布的需要,设计温控系统内部尺寸为480mm×350mm×260mm,其中内高260mm为可扩展高度,针对未来更长效的保温需求,为加高留有可置换储冰空间。
篇4
20年以前,药品制造并不需要严格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所以那时冷链运输不是制约药物运输的真正因素。而如今每日大量生产的药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分子药物,它们需要极其严格的温度控制。
冷链服务提供商不仅可以在温度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让货物飞往全球各地,同时当药物存放在配送中心时,也可以减轻海关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因此,冷链供应的需求将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持续增长的冷链需求
事实上,据医药商会组织预测,到2016年,超过50%的畅销药物都需要冷链运输。例如,据该组织报道,2009年销量位于前10名的药物中需要通过冷链运输的大分子药物只有一半,然而,2016年,该比例将上升至8/10。另外,该组织研究发现,近几年,大分子药物产品的销售增长率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快,但是低于过去几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其销售增长率将会随着价格的上涨和产量的增加而实现新的增长。
这些先进的药物也来源于人类基因重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按照每个人的DNA调整药物成分,每个人对应不同的药物成分。这样的药物不仅提高了对冷链的需求,还改变了药品供应链的本质。
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对特定药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
如果研制针对个人的药物,就必须将药物单独地运输到病人家里,而不是将药物大批运送到配送中心,然后通过温室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据联邦快递(FedEx)的官员估计,整个医药市场的供应链价值大约为250亿美元,其中运输方面140亿美元,物流方面110亿美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行业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壮大息息相关。
1月9日,联邦快递高管在网上举行了一次视频圆桌会议。会上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针对医疗保健行业的未来和该行业对供应链的巨大需求,如何实现药品市场供应链价值的增长以及相应服务行业供应商如何处理这种增长。
另外,联邦快递已经预计到这些“一对一”的药品运输在未来时间将会急剧增加。这种新的医疗保健水平也对联邦快递网络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网站整合主要针对像中国、印度、英国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际市场,因为这些地区对单独定制的药物需求正在上升。
随着分拨网络系统的发展,联邦快递将会有更多的直接配送到个体病人的机会。为了满足更广泛的药品配送需求,联邦快递在2013年8月份公布了一项新的冷链运输服务,它可以在长达96小时里将药物的温度维持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之间。
健全供应链愈加重要
新兴市场对特定药物需求的增长对医疗行业整体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据联邦快递官方透露,中国、巴西和印度对这类特定药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
在医疗保健领域,制药公司之间的竞争能推动产量的增长。在品牌药物公司开发自己专利药物的同时,非专利药制造遍布世界各地,同时这些公司也在试图开发新的药物。为了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需要一个健全的供应链。
去年,美国联合包裹(UPS)公司为了满足冷链运输的需求,在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方面宣布了三个新的服务标准,并增加了药品运输范围。UPS医疗保健物流在控制温度、遵循冷链运输法规的情况下扩大其特种药物配送物流的服务项目。
此外,成本和仓储问题使医疗供应链市场有生存的空间。增加保健品在世界各地的仓储量的主要原因是运输业的合并、仓储成本的增加和产品的短缺。这些产品的拥有者试图在运输和产品的短缺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从联邦快递全球医疗保健物流这一视角来看,运输方式的转换仍是个主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相对不是很大,因为它在其他商品运输中也存在。那些涉足海运的客户遭遇各不相同。这些托运人在体验了海运的低可见性和漫长的运输时间以后,通常都会回归到空运方式。通过已知的风险和较长的过境时间来对风险的可控性进行预测。
篇5
一、市场主体争相竞逐
从市场主体看,我国铁路冷链运输主要由中铁特货公司和铁龙物流公司负责经营。其中铁龙物流负责铁路机械式冷藏集装箱的研发和运营,并在2009年举行了铁路冷藏集装箱首发仪式。铁龙物流负责组织鲜活易腐货物和其他适箱货源,提供多个城市办理站问的冷链运输服务,并由其在发、到站负责包括柴油充装、箱体预冷、冷藏箱堆场插电、参数设置和检查等技术服务工作。在铁路冷链市场,铁龙物流引入的制冷机组在国内铁路首次运行,建立了24小时信启、监控服务中心,监控人员可及时通过双向通讯远程控制功能,检测到冷藏箱运行位置、冷机制冷状态、出风回风温度、箱中部尾部温度等多项指标。并且,铁路物流可以第一时间调整冷机制冷状态及冷机设定温度,有效保证了货品运输晶质。
2003年中铁特种货物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也对铁路冷藏车加强管理、创新业务方式,例如联合广铁(集团)公司海铁路有限公司、东方果蔬保鲜加工有限公司等各方,推出海南农产品隔日往返“五定”班列,将东方、乐东等地所产的香蕉等农产品经由4组机械冷藏车的长途运输,不足一周时间内运抵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
2015年11月,中铁特货与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和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出BX1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该车最大的特点是车上配备了动力制冷设备,可为随车保温箱提供最低达-25℃的温度,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货物的保温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持续提供制冷保温,达到了长运距、运时快、节能环保等效果,与B23型机械保温车组成了冷藏集装箱运输车组。2015年12月31口,该车组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正式上线试运行。2016年1月,在烟台火车站货场III股线路,8个装有224吨冻鸡、冻鸭的BXlK型40英尺冷藏箱吊装到铁路专用平车上后平稳发车,BXl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正式启用。这不仅打破了海运冷藏箱在围内无铁路运输的历史,也填补了中国铁路不带动力冷藏运输货物的空白。据了解,2016年中铁特货公司预计实现海运冷藏箱用于铁路运输6万吨以上。
除铁龙物流和中铁特货外,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通过推出“冷链快递”服务的方式,也一举切入铁路冷链市场。与前两者不同,中铁快运主打小批量、多批次、保温、准时、“门到门”的全程冷链运输服务。据介绍,中铁快运采用蓄冷新技术和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配置电源和制冷机,仅靠蓄冷板和保温箱的作用,就能确保货物处于冷藏状态。中铁快运可提供0℃~10℃、0℃~20℃、-18℃~-10℃三个温度段的冷链运输服务,适用范围为生物制品、医药制剂、高档食品、其他需低温运输的产品等。
据了解,中铁快运推出的蓄冷新技术在三个方面填补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空白:首次采用小型周转箱解决小批量、多批次、零散货物的冷链运输问题;首次将蓄冷式小型集装单元组合应用于巧克力等高档食品的远距离运输;首创了全国网络型物流企业开办地区以上城市的冷链快递业务,实现“门到门”的冷链快递配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围际物流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机会,例如DHL已开始在中欧国际直达班列上针对温度敏感型产品为客户提供铁路运输温控服务解决方案,向铁路冷链领域进一步拓展。据了解,这项服务使用的DHL集装箱以柴油电机为动力源,可以实现内部温度的控制、跟踪和远程管理,可为温度敏感型产品提供全年适用的多式联运运输解决方案,在-25℃~25℃之间,为其托运货物设置优化的内部温度,以解决长期以来在严冬和酷夏的数个月中,热敏产品无法通过西部洲际铁路走廊实现运输的问题。除DHL外,包括联邦快递、UPS等国际快递巨头也都开始对相关温控物流领域展开布局。
二、诸多因素限制发展
尽管铁路冷链运输企业动作频频,但依然难以掩饰铁路冷藏运输运量较小的尴尬。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是公路冷藏车运输。公路运输相对灵活、时效性强,因此在短途货物集散运转上比铁路运输具有更大优势,尤其在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中。即使是长距离、高附加值、赶市场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最也很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众多,与设施装备、组织模式、管理机制等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一直以冷藏车为运输工具,主要车型有机冷车、冰冷车和冷板车等三种。随着易腐货物运输市场的变化,大宗货源量减少,机冷车的运用受到了制约,车辆运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在今年1月BXl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正式启用之前,国内铁路冷链市场一直没有完全解决冷藏集装箱始发、中转、接运的设备设施、以及运输的中途供电问题,使冷藏集装箱无法在铁路冷藏运输中充分发挥作用,也使国际冷藏运输集装箱的接运受到影响。
因为铁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导致铁路运输行业存在着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冷链的发展。例如,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管理体制仍未走出按专业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冷藏车的造、修、用、管和投资建设等分属不同部门,冷藏运输的运输主体和经营主体不清晰,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此外,由于易腐货物受季节性、运输质量、时效性影响大,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运输质最和运输期限下,市场价格相差较大,而铁路运价相对固定,形成旺季不能提价增收,淡季价高赶走货源的局面。不利于拓展易腐货物运输市场。
在组织模式方面,铁路对冷藏货物虽然有优惠政策,但长期以来各车站基本按照普通货物运输的组织方式进行冷链运输、运到期限也难以保证,回空车也无法控制,这也严重制约了铁路冷藏运输效率的提高。在基础设施方面,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快信息系统、冷库和干线网的建设,提供优质化的仓储和运输服务,但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网络仍未形成,使铁路冷链运输的潜在优势难以真正发挥。
在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铁路冷藏运输具备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但要实现铁路冷链物流转型升级,各方还需要更多努力。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以美国铁路冷链物流为例,美国铁路已经形成以先进技术装备为基础、高效运营管理系统和成熟市场为依托的完整冷链运输体系,其核心点主要包括:一是先进的冷链运输装备。美国的新增冷藏车多为功效性能更佳的64英尺、72英尺大型车辆,其中机械制冷式冷藏车占绝大多数,其余主要为隔热车;二是先进的“库到库”技术。发展以冷库为转接点的联运模式,即通过冷库基地设施完成铁路与公路运输的衔接与转运,由铁路冷藏车装运完成“冷库到冷库”的长途运输,由公路冷藏汽车完成到客户指定地点的短途运输;三是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冷藏运输及以冷库配送中心为基地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等。
为了促进我国铁路冷链发展,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确保各种冷藏运输方式和谐发展,实施具体的扶持政策,以现代物流思维,促使铁路部门和冷藏运输公司加快运输组织办式改革,实现铁路冷链运输的规模化、集约化。
篇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一场重点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整治风暴正在席卷全国,食品安全危机已经上升为民生领域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环节过多、渠道不畅造成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过大等方面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目前的食品供应链秩序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运营标准和执行规范,普通、低质甚至假冒农产品与健康、优质农产品混杂经营,食品生产过程的不规范问题不能通过市场和流通环节得以纠正等问题,也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在这方面,日本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带来参考和借鉴。
“能看见面容的食品”
众所周知,日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全球闻名。而日本消费者购买的“能看见面容的食品”,就是运用IT技术,让食品安全高度透明可见,以满足人们安全消费的需求。
在东京大井町层一家知名食品超市,能在生鲜食品销售区很容易找到这种“能看见面容的食品”。随便拿起一袋番茄,就会发现包装袋标签的左上角有一个十位数的ID号码,下方几行字写道:“福岛县耶麻郡猪苗代地区,石田宣崇的番茄”,标签的右下角还有一个正方形的三维QR码,这种三维空间条码比普通条码可储存更多资料。
只要掏出一部智能手机,打开读码器对准QR码,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一行链接信息。按下确认键,就可以看到石田宣崇夫妇在自己家蔬菜大棚里的合影。下方的文字介绍包括所栽培的番茄的品种、简要栽培方法、商品特征等信息,以及以番茄为原料的推荐菜品的烹调方法等等。在这家食品超市,除了番茄之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和水果,比如青椒、菠菜、茄子、黄瓜、山药、红薯、梨等,都至少有一个品牌配有这种提供生产者详细信息的标签。
与蔬菜和水果相比,“能看见面容的肉类”告诉消费者的信息更加丰富。以黑毛日本牛为例,不仅就外观以及每百克肉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与荷斯坦因牛进行对比,还具体到各家农场生产的黑毛日本牛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者的姓名、地址、照片,以及牛饲养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用药目的、宰杀牛和加工牛肉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的名称、地址、电话等。附加文件则包括牛的血统证明书、饲养证明书和检疫证明书。
通常来说,就食品行业的整个供应链而言,产品从供应商、工厂、仓库再到经销商,这一阶段的食品管理比较容易得到保障,然而从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再到最终的消费者,这中间很多环节就不容易对食品进行追踪与管理了,尤其对消费者来说,更不易查证。此时应用RFID管理,像日本那样利用移动RFID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FID可以说是一个100%追踪食品来源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回答消费者“食品从哪里来,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问题,而且能给出尽可能详尽、可靠的各种信息,加上智能手机的助推,堪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大“利器”。而这一切,也与时下备受关注的物联网概念不谋而合。
食品供应链亟待改进
目前,我国现有的食品流通体系技术和管理不完备,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性。主要表现在:食品供应链的装备、包装、快速检测、动态监控、信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食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较大制约……这在影响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到食品行业的安全性。因此,在物流供应链中亟需推广一个概念――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之一,是指通过采用专用设施,使温度敏感性产品(如乳制品、生鲜食品、园艺品、血液、疫苗、药品等)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通过推广冷链物流,可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途中损耗严重,造成零售终端价格高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果蔬流通腐蚀率达20%?30%、肉类达12%、水产品达15%,而国外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损耗率只有5%?6%,我国每年仅果蔬一类,损耗金额就高达1000亿元以上。中国生物药品的冷链流通率只有20%?30%,这造成了药品制造流通环节经常出现搀假、伪造、渗水、套牌、重新包装、非许可制造等问题,特别是疫苗、血液在运输环节无法监控温度环境,多次造成不良反应。
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来规范冷链供应链的管理,但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是现有监测技术手段比较滞后(主要采取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的方式;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监管脱节;取证困难、无法确定责任;无法进行预警、损失率大等),也极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推广和应用。
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通过物联网、RFID等相关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加强药品和食品流通领域的冷链物联网建设,进行冷链数据服务的运营、管理和监督,不仅有助于加快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而且可以有效加强食品药品追溯和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食品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快,一方面是由于食品物流属于多层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制度。这样以来,就使食品物流市场变得分散,监管难度增大,食品物流信息化尤其是移动RFID的推广难以施行。另一方面,远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中需要防止对移动RFID标签内容的非法读写与篡改,保证RFID标签数据安全、准确,保护商家的经营数据隐私。
针对上述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以下方式:
首先,政府应加强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以及个人家庭市场。也就是说,先由政府先期引导,再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其次,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食品、农产品与医药等)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再次,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篇7
关键词:资源共享;供应链;城市共同配送
一、城市共同配送的意义及类型
(一)意义
所谓城市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多家企业共同对多个用户需求配送的商品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通过配送活动的规模化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从而提高物流资料的利用效率。
2016年8月,国务院就我国物流行业成本居高不的情况下,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在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降低企业总成本的唯一途径,而共同配送模式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不二选择。共同配送模式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广泛使用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成为较为先进的一种物流配送方式。共同配送模式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打通城市、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重要途径。
(二)类型
1.一对多模式。一对多模式是由一家配送企业按照配送需求和路线对多家客户有序实施的配送活动,包括中型、小微型共同配送。中型共同配送主要应用在多频次、多品种、小批量特征的商超和医药等配送领域。小型、微型共同配送即“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主要针对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共同配送活动。而这一项共同配送服务是目前最难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多对多模式。多对多模式是由多家配送企业联合,按照配送需求和路线对多家客户有序实施的配送活动。多对多模式主要应用在海运、空运和铁路等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共同配送运输中。多家配送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仓位降低空载率,从而降低物流共同配送成本。
二、城市共同配送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共同配送的标准化难题。
目前城市配送体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共同配送的标准化建设问题。虽然城市共同配送点的建设有所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配送的需求。城市配送共同体的建设需要面向整个供应链上不同的供应链成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商、制造商及下游的零售商、消费者等,各成员的对物流配送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货物的安全保障措施等需求并不一致,导致共同配送的标准化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化发展难度加大。城市共同配送的主要目的是形成规模化的集中配送,而规模化的集中配送是以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为前提条件的。但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出于自身利益在资源共享上很难达成一致行为,这势必会大大阻碍城市共同配送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共同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城市共同配送最大的难点问题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冷链物流行业,即冷链物流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实现冷链共同配送。据统计,中国80%的肉类、70%的水产品、还有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等农产品还未实现全程冷链配送,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行业缺乏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支撑所造成的。因冷链物流的全程低温的特点,如果由单个企业独自出资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意味着要投入巨额的投资成本,并且投资回收期又长,所以要实现高效的、低成本的、门到门的冷链配送服务,必须对我国社会冷链资源进行整合,走联盟道路,建立城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唯一方式。
(三)缺乏科学的核算与管理系统
共同配送虽然实现了多家配送企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多企业参与城市共同配送体项目,但是共同配送下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因缺乏科学的核算与管理系统,使各企业付出的成本难以分摊,同时获取的收益也很难量化,后果是会导致企业间因利益分配不均和成本分摊不均而产生矛盾。企业间的收益与费用的分配、分担问题成为共同配送项目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
三、城市共同配送体模式的建立途径
(一)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的信息化、平台化、标准化建设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对称,通过制定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内部设施、设备等技术标准,仓储、运输、包装等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建立一个统一、科学、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近三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利好政策,在国家政策上给予倾斜和鼓励。同时更要发挥物流行业协议的积极作用,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动态信息,沟通和联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商业供应链
为解决城市共同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应对整个商业链的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个商业链进行重新设计。首先,是产品生产地点的整合。将源头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分类整合,利用云计算手段,以距离远近分片组合,将速度效率最佳的距离分为一片进行整合;其次,是商品类别的整合。将能一起整合运输的商品种类集合到同一运输工具上进行整合运输;最后,配送地点的整合。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将同一条配送线路上的客户的商品配装到一辆运输车辆上,按照到达地点的先后顺序进行配送。整合后的商业供应链如图所示。
实现城乡“最后一公里”配送,可以在城乡交接地带,将人员流动频繁的客运中心为中心,建立末端小型的城乡分拨配送中心,以城乡之间往返车辆为仓库和运输载体,定时、定点、定班地实现城乡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重庆江津区携手菜鸟网络成立了菜鸟中西部首个“县域智慧物流+”运营中心,正式推出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系统。该共享系统会通过系统智能派件和共同配送,使从四面八方寄到江津区的快递,先统一进入菜鸟智慧物流运行中心,然后按照地理分布分配到所属的干线线路。这一运营中心既解决了农民投寄难得问题,又可以把各大物流公司、商家、个人的包裹集中起来,形成集约配送优势,然后通过物流网络专线派送到村中。
(三)建立共同配送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
篇8
物流体系之适选
三九贸易公司是三九集团下属的一个医药批发公司,负责经销三九集团下面7家制药企业的药品。根据艾凯资讯的报告,早从05年的记录参考,三九贸易公司一年的储运量大概有100万箱,销售额达17个亿。
当时,三九贸易公司采用三级分销网络。在全国有24个网点,在各省市有30多个总经销商,这30多个总经销商下面还有各自下一级的分销商。
据了解,深圳市拥有近百家药品批发企业,仓库总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三九贸易公司唯一的仓库设在深圳总部,面积有1万平方米。
三九贸易公司的运输部分采用外包的形式,每年运输费用是1000万,占销售额1%。而当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三九研发的新药需要在24小时之内送到客户手中。三九贸易便会将这类的快运业务委托给宅急送快运公司。
仓库管理之优选
药品的仓储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如《中国药典》作为法定技术标准,规定药品储存条件为“冷处”,则温度范围是2-10°C;“阴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C;“阴凉处”,指不超过20°C;“常温”,指10-30°C之间。据艾凯资讯的报告,在仓库管理上,三九贸易公司在1999年就通过了行业合格认证。对这100万箱药品的管理,三九贸易公司从2001年开始采用了德国SAP公司的ERP系统,提高了整个医药物流管理的及时性和集成性。
在ERP系统开始运行后,三九贸易公司在全国各地的网点就可以直接在系统上把订单报表传到总部,增强了对药品配送的及时性。以前采购部和财务部是两套系统并行,信息入口多,且容易出错。在采用了ERP系统后,采购这边只要货物一入库,财务那边就会自动登记立项,这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
安全设备之精选
三九医药在搭建物流配送平台,选择物流搬运在内的重要辅助工种合作伙伴时格外用心,有着严格的甄选流程与标准。经过仔细评估自身仓储实际工况与需求,并对各供应商的产品性能、售后服务各项指标都进行综合评定。最终,三九医药选择了林德叉车作为物流领域的合作伙伴。
医药类企业要加强物流配送,不仅需要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升级,还需要注重仓库及搬运设备洁净度,造就绿色环保、干净整洁的物流运输环境,保障药品运输安全服务。
篇9
明确物流业发展目标
《方案》首次提出,物流产业要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冯守华说,这个目标确实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才能称为支柱产业,现在看来距离5%的占比还有差距。
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市出台了《方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市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机遇。冯守华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北京市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就必须大力发展物流业。
冯守华说,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物流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习惯,对促进产业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作用巨大。
《方案》明确提出,全市物流总额到2011年要突破7万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要达到12%左右,物流业产值到2011年突破600亿元,使其成为本市支柱产业。
冯守华说,北京发展物流业的空间很大。物流总值主要由6大部分组成,其中占比较大的是三大类,包括:外省市流人物品、进口物品、工业品。北京物流产品中这三大类在物流总额增幅中的占比综合达98.5%。其中,外省市流人物品占比为39.7%,进口物品为36.3%,工业品为22.5%,其他占1.5%。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为4.1万亿元。2009年物流业规模再次增加,预计将达到5.1万亿元左右。在《方案》的设计中,提出到2011年,全市物流业总额突破7万亿元。应该说,北京作为不断发展中的特大消费城市和区域物流集散中心,这个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很大。
着力建设五大物流基地
《方案》提出,北京要加快建立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房山良乡、平谷马坊和大兴京南五大物流基地。冯守华说,依据“十一五”规划,顺义空港物流基地、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良乡物流基地和平谷马坊物流基地都有各自的发展定位。这次《方案》延续了“十一五”规划的精神,再次明确了这四个物流基地的定位,每个物流基地的功能都有所侧重。空港物流基地,主要承担北京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国内航空物流功能,并服务于天竺出口加工区,是本市唯一的以航空货运集成其他货运方式的综合型物流基地;马驹桥物流基地是海运一一公路一一口岸国际货运枢纽,重点服务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塘经济发展带,是本市大宗货物进出境的主要枢纽;良乡物流基地属于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承担大宗货物进出的中转集散功能,是本市西南方向的重要公路货运枢纽与铁路集装箱节点站。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属于海运――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顺义、怀柔、平谷、密云等京东四区县,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物流节点和京津发展走廊上的重要通道。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规模的大兴京南等大型综台物流区,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发展。”大兴京南现在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实际情况,这次《方案》中明确,把大兴京南培育为物流基地,整合内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京南区位优势,向高端现代化物流基地发展。
冯守华说,北京的这五大物流基地要向高端物流基地发展,成为北京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
培育引进品牌物流企业
《方案》提出,要推动物流业发展,就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冯守华说,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需要政府介入,但真正建设物流园区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过多参与,一是做不了,二是做不好。所以,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参与物流基地建设,这也给社会资本更多投资机遇。随着物流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继续展现,社会资金对物流业的投资前景看好。
冯守华说,发展物流产业,需要品牌企业。2008年统计结果显示,本市物流规模以上企业数为733家,到2009年底,这一数字刷新为892家。冯守华说,本市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个特点是小、散、乱,所以需要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北京物流业向着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方案》提出,力争在3年内引进8到10家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北京,引进15到20家国内百强物流企业进京,以促进物流总部经济发展。同时,北京市还会重点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包括重点培育数家年营业收入百亿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食品、烟草、汽车等专业化物流企业。
冯守华说,政策中体现了“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思路。应该说优势物流企业会有更多发展空间。《方案》提出鼓励民营物流企业总部设在北京,通过引进一些民营物流企业总部落户,发挥聚集效应。通过总部认定的民营物流企业总部,可享受相应奖励政策。
释放需求集约发展物流业
北京物流市场很大,综合性物流和专业性物流在北京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量,在鼓励综合性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方案》提出,北京也要鼓励如医药、烟草、图书、服装、冷链等专业性物流企业发展。
篇10
中邮快递竞争对手分析国有速递企业:我国的铁路、民航、公路货运等运输物流产业将业务延伸到了速递领域,成立了专门从事速递业务经营的非邮政国有速递企业,如中铁速递、民航速递、中外运等。他们的优势在于:以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网络而在中国的速递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的劣势在于:技术相对落后,体制灵活性差、服务意识淡薄、技术革新相对较慢。民营速递企业:以顺丰速运、宅急送以及“三通一达”即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为代表的民营速递企业迅速发展。他们的优势在于:以其灵活的机制和较低的价格快速占领国内地方市场,同时以一些城市为中心向其他地区渗透。以其规模小、成本低、体制灵活、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占据了当地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国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为主要盈利市场。他们的劣势在于:规模小,市场不稳定,软硬件设施亟待提升,工作人员整体层次不高。外资速递企业:以FedEx、UPS、DHL、TNT为代表的外资快递企业,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我国速递市场。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使其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资金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和物流管理技术优势,使包括EMS在内的我国国内快递企业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他们在我国的业务年均增长率已近50%,而同期我国速递企业的业务年均增长不足25%,我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被四大巨头所占据。他们目前在中国市场尚有一定的政策壁垒。当前我国速递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形成国营、外资、民营三大市场主体,以及国际、国内异地、同城三大市场板块。目前中国速递企业高度分散,国内同城速递市场和国内异地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众多民营速递企业形成了一种接近完全竞争的自由竞争状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进退无障碍。外资速递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尤其是全球速递产业的四大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使得中国邮政的速递市场面临严峻的形势。今后三到五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以国家对国营速递物流的重视为契机,采取积极恰当的战略巩固国内市场占据霸主地位,同时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才能保持其国内快递领先者的地位。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SWOT分析优势:中国邮政有百年品牌和良好的信誉,目前是国内速递行业领先者,其下EMS品牌享誉国内外。具有辐射各城市乡村、遍布全国的最大最通畅的邮路网络,乡村终端优势尤其明显。初步建立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一体的运营体系,有利于向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合同物流业务开展以来,已经建立了可复制的运作模式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企业与政府部门(包括海关、天津港口、检验检疫局等)关系良好。国内市场顾客信赖度和忠诚度较高。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过多年内涵式发展,目前获得3A级企业认证、天津海关A类评审、TAPA认证、ISO9000认证。劣势:与国际快递巨头相比,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设施能力弱,尤其航空运输能力尤为薄弱。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相比,机制缺乏灵活性。由于邮政企业的独特性质,承担国家邮政普遍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国内同城和国内异地业务价格偏高,运营成本较高,赢利水平偏低。在国际速递领域,没有自己的国际网络,国际业务的开展依赖万国邮联;没有驻外机构,没有精通国际业务的专业营销团队;在设备能力方面,与四大巨头有较大差距。同时,缺少专业3PL管理经验,物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业领域的供应链规划与运作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层级多,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速度慢,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机会:国际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快递发展,拉动国内快递与物流服务增长速度快,需求大。环渤海国家经济发展商圈的确立,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中心,面临巨大的发展成为北方物流经济中心的机遇。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辐射三北,连通东北亚。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大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客户纷纷落户天津,尤其以IT电子、汽车、医药、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对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旺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各项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上购物、电子支付模式广泛被企业和个人所接受。受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威胁: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大批国外快递企业涌入中国,尤其是四大巨头的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而国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加剧了快递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令中国快递市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近几年民营快递市场的开放,大批民营快递企业利用其灵活的机制,发展迅速,快速占领国内市场,与国营邮政快递形成双犄阵势。全球性技术发展加快,快递的竞争从陆地转向空中,对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从营销及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在全球采购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不断削减供应商和降低物流成本,招标范围逐渐由区域到中国区再到亚太区。如果不能进入物流商体系,则很可能在最近的几年都失去进入的机会,并且由于缺乏合作基础和经验,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时,很难在价格和方案上形成竞争优势。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一)企业愿景与使命愿景———做天津快递业的领导者,物流业的领军者,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快递与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使命———建百年邮政,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员工,追求卓越。(二)战略定位1.市场定位。立足国内,着眼全球,全力开拓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国际快递市场,巩固扩大国内快递市场。开发以世界500强和专业领域领军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重点锁定IT电子、汽配、快销品、医药、机械设备五个行业的合同物流。2.业务定位。快递业务以国内国际标准化和定制化、个性化信件包裹为龙头,物流业务以一体化合同物流为重点,同时整合金融物流业务及海运口岸业务,把握时机开展冷链业务。塑造百年邮政和EMS知名品牌。3.核心资源定位。打造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全球范围高水平的邮政物流网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快递和物流专业营销管理团队。(三)企业总目标三到五年内,实现快递业务在天津市场保持国内业务第一,合同物流成为全国同领域的领军者。到2015年,形成以快递业为核心业务,与物流业务共同发展的大型快递物流综合公司,实现年销售额12亿元。企业年经济增长速度达22%,其中快递业务年增长率为20%,物流业务年增长率为25%,利润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举措选择
(一)夯实四大能力1.核心竞争力。挖掘企业核心力,不断塑造公司差异化特色品牌伞,以与时俱进的发展主张,弘扬企业卓越管理能力;不断渗透邮政追求卓越、用于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战略推出系列企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力。2.高效执行力。在物流产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以企业管理年为契机,以严谨科学完备的公司制度塑造高效执行力,营造一种具有公司特色的执行力文化,用诚信和持续成长的业绩带给投资者最大的收益。3.持续创新力。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完善公司管理机制的同时提升公司业务运营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能力,为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强化公司执行力、塑造公司鲜明品牌形象奠定基础。4.风险控制力。首先要建立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防范的“事故管理”,转变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的“风险管理”;其次,通过财务风险管理,搭建资金和预算绩效领域的风险事件库。(二)实施六大战略1.整合集成战略。外部整合———整合社会资源与集团资源,根据速递物流自身优势和天津发展速递物流的机遇,整合社会以及邮政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增强速递物流发展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采取外包的模式,发挥核心优势,提高灵活性。整合社会和集团公司网络、车辆、设施设备、流动资金等资源,提高项目运营能力。充分利用天津港这一地域优势和“三北”无水港的搭建,整合海关、商检与港口平台资源。利用天津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势(天津滨海新区将打造中国冷链物流北方基地),整合社会闲散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开展合同物流下的冷链业务。内部集成———集成内部资源,形成牢不可破的整体。挖掘内部资源,以内生方式为主,以外生方式为辅,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争取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称号。高度统一速递与物流资源。打破分割局面,通过集约利用资源、一体化经营,发展成快递与物流的综合提供商,能够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形成真正的速递物流品牌。集成公司内部资源(包括集团信誉、财务、人力资源、网络渠道等)。集成内部业务,利用优势互补,开拓速递与物流融合业务,例如,为大型客户提供速递物流业务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在对外形象宣传方面,加强天津邮政速递物流两者合一的宣传力度,打造一个品牌,一个集团。2.联盟扩张战略联盟———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企业建立最佳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和提高竞争能力等。加强与船公司、航空公司、中外运、中铁快运的战略合作,提高物流运营能力,巩固自身网络优势、渠道优势,加强业务优势;与银行合作,努力争取信贷资质,利用其资金规模,开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金融物流业务;与优势互补的国际快递公司合作,借用其全球网络等优势拓展国际业务;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如与淘宝网、卓越网、电视购物等合作,完善电子商务速递物流业务的功能,为客户提供及时、便捷、操作简便的网上定制与购买业务。扩张———拓展亚太市场:扩张重点是亚太市场领域的扩展,通过整合、集成、联盟,提高速递物流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亚太市场的开拓与扩张。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目前仍然没有自己的国际网络,国际业务的开展依赖万国邮联。急需通过建立了速递物流全球化战略,合力扩张,迅速占领亚太市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是供应链管理和国际快递业务。DHL、FedEx、UPS和TNT四大巨头已迅速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国际快递市场。但他们的客户集中在固定大客户,中小企业和零散客户还未成为争夺的焦点。事实上,一个成熟的快递市场竞争到最后还是要争夺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零散客户,因为单一的快递利润比起大客户的批量价格要高得多。扩张一体化合同物流业务。重点开发以450和2900大客户为主要对象的定制化合同物流,提供一体化、精细化物流服务。扩张金融物流业务领域。完善仓单质押,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开拓订单融资、替代采购、保兑仓模式,促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扩张口岸平台业务。整合邮政陆地网络资源和天津港口岸资源以及社会海运运输资源,提升企业口岸服务机能,完善各类资质,扩大业务规模,延伸业务环节,强化增值服务,做大做强海运口岸业务。3.业务聚焦战略首先,确定天津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的拓展型业务、稳健型业务、收缩型业务拓展型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有发展后劲的及新兴的业务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稳健型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规模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业务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率低、附加值较低、没有开发潜力的业务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积聚主要力量,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建议天津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业务聚焦在供应链一体化合同物流服务,采取拓展策略扩大规模,整合金融物流业务及海运口岸业务,把握时机发展冷链业务,实现整体物流综合业务实力的增强。4.运营创新战略客户管理创新———创新合作关系,寻求客户开发新途径,创新客户管理策略,转变“与客户是买卖关系”的传统理念为“与客户为伙伴关系”,由“单赢”转为“双赢”,与客户建立互惠互利和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结成供应链管理伙伴关系。天津速递物流公司要提升自身合作价值,使得合作的客户企业,不仅可以吸收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物流流程的高效可靠运作,并且还可利用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网络和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业务管理创新———创新服务理念,寻求业务拓展新领域,无论是速递业务还是物流业务管理,都需转变业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即从以“货物管理”为核心转为以“服务管理”为核心,同时转变自身角色,从客户的“佣人”变为客户的“管家”,发展成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式下提出的,它是物流管理的高级阶段。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将关注焦点从物流流程的某一环节,比如运输、仓储,扩展到跨职能、跨行业的整个物流流程,追求供应链整体绩效最大化。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积极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不再满足于只是作为企业物流规划的执行者,更欲成为企业物流规划的参与者,甚至是主要的制定者。信息技术创新———创新服务手段,寻求技术提升新空间,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转变服务手段,即从“物流管理”转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管理”。信息技术是实现三流合一的关键因素。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货物跟踪和查询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5.组合营销战略体验营销:体验营销中关注顾客的消费体验。天津速递物流业务有待改进,如在已经升级了服务的前提下,现在顾客仍然只能打电话或者上网去查询自己的物件到达何处,天津速递物流公司可以更加主动一些,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大型重点顾客汇报进度,提升客户的参与度,增强客户体验的满足感。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21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策略。首先,网站设计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按客户的需求去设计网站,包括网站内容、网站形式、网站功能等,而现在的天津邮政的网站,内容更倾向于的是在宣传自我,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完整的信息,而竞争对手是从消费者角度来提供信息的。其次,结合多种业务对网站进行推广。线上,充分运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交换链接、网络广告等手段进行推广,开发邮政11183增值服务,拓宽网络营销领域;线下,与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直复营销、主题营销等策略结合应用,以促进网站的推广,达成天津邮政网络营销的全面实施。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在维系老顾客的基础上发展新顾客。天津邮政首先应构建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手段,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数据库营销。其次对客户的需求信息必须重视。要及时了解客户的想法,例如在营业厅和网上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对需求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能随时根据客户和环境调整业务内容,为业务创新提供数据基础。再次对客户分类管理。要以目标客户需求为重点,努力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项目。如为开办“绿色信道”,为其优先办理业务等。完善邮政的11185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能,为客户提供报刊查询、上门揽收、用户投诉等全方位、多功能、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个性化营销:即把对人的个性释放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企业与市场逐步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建立消费者个人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个人化的联系,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一种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个性化营销并不是一定要给每个顾客提供完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需要发现客户的本质需求,并提供定制服务将需求满足,由于个体需要的差异,往往导致提供的产品也要不同,这就是个性的外部体现。但究其本质还是顾客导向的思维,所以构建价值型企业对天津邮政来说,再合适不过。大客户分销:为特定商业大客户提供的业务,应走专业化营销之路。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尽快培养一批物流专家型的营销人才队伍,具备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建立大客户数据库,定期对大大客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大客户的动向,做好定期上门拜访工作。普通客户业务:针对为普通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收寄规则、价格、服务标准等统一、透明,可以广泛利用邮政网点和人员作为分销主要渠道。激发营业人员的积极性,将其发展成为速递物流业务的重要营销力量,建立一套薪酬激励机制,例如对营销人员发展速递物流业务实行积分制,对揽收业务达到一定积分时给予奖励。6.人才提升战略建议采用EFA制度留住公司优秀人员“EFA”是德文“开发、促进、承认”3个词的缩写。“EFA”音译中文为“爱发”,有关“爱发”的内容谈话为EFA。EFA制度是首创于西门子公司的一项人事制度,主题是“发展、促进、赞许”。具体的措施如下:公司针对实行年薪制的各领域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每年至少一次,成为制度。并且每次谈话有职员、上司、主持人三方参加。职员,即高级管理者;上司,即谈话对象的直接主管;主持人,可以由公司的人事顾问担当。EFA制度中谈话的步骤分为前期谈话、圆桌谈话、爱发谈话三步,每步是层层递进的。目的在于确立员工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培养员工成长力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