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管理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方式管理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方式管理特点

篇1

【摘 要】 目的 探讨保健康复指导对基层军官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疗养的基层军官56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296人,对照组272人。实验组基层军官出院时正式出具书面个性化保健康复指导,并定期进行远程跟踪督促。对照组则按传统模式疗养,并于疗养前及6个月后对比观察生活方式及理化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军官6个月后较疗养前生活方式及理化检查结果均有改善,以实验组明显,全部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保健康复指导;基层军官;生活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占全世界总人数的7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如若在这个健康和疾病转化前的阶段进行充分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干预,使其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意义重大。我们尝试在疗养的基层军官出院前,为其制定具有个人特点的保健处方,实行出院指导,旨在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基层军官的健商和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入院疗养的边海防基层军官568人,均为男性,年龄26~39岁,平均34岁,军龄9~20年,平均12年,保健疗养472人,康复疗养96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96人,对照组272人。军官在年龄及健康状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疗养期均为15d。

1.2 方法 实验组基层军官入院后,由经治医师全面采集病史或健康信息,综合分析体检、实验室检查、心理测试等获得的资料,准确判定疗养员的健康状况,然后制定一套在院疗养期间的保健或康复疗养指导方案,并及时将意图、方法的依据理由告知疗养员,以争取疗养员本人的支持和合作。在实施期间,经治医师向疗养员讲解指导方案,计划的进展情况,并随时观察疗养效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订,确保全程疗养质量。疗养员出院时,经治医师根据疗养效果再综合各种信息资料,提出远期保健康复指导方案,经科主任审签,正式出具书面“保健康复指导”[2]。包括健康状况、疗养效果、出院后注意事项和疾病的防治等,具体可细化到营养的搭配、健身的方式、运动量的测算、生活行为的干预和如何进行身体检查,帮助基层军官制定“健康计划”[3]。对照组基层军官进行体检、健康教育、景观、体疗等传统疗养模式疗养。实验组军官除进行保健康复指导外其他均同于对照组。两组军官出院后每月电话联系,详细了解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于6个月后通过回访检查,进行生活方式评定,观察血脂、血糖、心率的改变,并与疗养前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差异显著性选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基层军官疗养前后生活方式及理化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随访6个月后较疗养前生活方式及理化检查结果均有改善,但以实验组明显,全部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健康教育融入疗养全程中已很普遍,但在疗养的基层军官出院时,为其出具书面的个性化保健康复指导并进行远程跟踪服务却未见报道。我们利用边海防基层军官团队疗养方式的特点,根据个人体检状况为其开出健康处方,极大地改变了基层军官的不良生活方式。

基层军官由于工作压力大,环境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单调,大量吸烟饮酒已是普遍现象,管理基层部队责任重大,睡眠不足,经常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东北地区盐摄入量大,吃腌制菜,也是习惯之一,由于驻地偏远,到体系医院定期体检并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在他们疗养期间,为其全面体检,并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出院时,提供个性化保健康复指导,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性格特点、职别待遇、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疾病程度、健康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亚健康状态的不同指标[2],提出远期保健方案。并定期进行电话跟踪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的养护当中,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身边的人改变不良习惯,加入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篇2

企业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制度上把健康管理列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着力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企业员工健康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科学、系统地指导本企业职工正确地利用各种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以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需求管理要求依据本行业员工的需求来保障员工健康福祉实现的愿景,做到以人为本。

二是做好综合的职工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企业职工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是有的放矢。

三是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健康管理系统的十大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管理

企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理念教育与健康知识教育。观念改变世界,观念决定健康,企业健康管理,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员工的健康观念;其次,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包括饮食健康、办公室健康、心理健康等健康讲座以及包括疾病预警、运动、营养、心理指导等在内的个性化辅导。

2、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员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员工的健康信息,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还可以完成以员工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员工健康档案能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无论到哪家医院就诊或体检,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量身定制最为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案。

3、“三预”健康管理

本文所指的“健康三预”,指的是健康预测、健康预警、健康预防。

21世纪医学已向预防疾病方向发展:健康重在保养,疾病重在预防。

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健康预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完成,而TDS全息动态健康监测系统,则可以通过对身体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对员工健康状况实行量化评估,准确、无创、无辐射、快捷、安全,是健康预警体系的重要工具。

4、健康体检管理

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健康体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定制个性化健康体检套餐、针对员工的特点定期开设不同的专场服务等,例如企业高管健康管理服务、经理层健康管理服务、企业男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女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退休员工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5、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p-praisal,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它包括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等3个基本模块。

以TDS全息动态监测系统为例,易健康的健康管理系统可根据健康监测结果,由专家对员工中存在的共性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6、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它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医疗干预和沟通辅助系统,通过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对于疾病相关服务(含诊疗)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的目的。

7、健康促进方案管理

根据企业每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日常保健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锻炼、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健康调理等。

健康促进方案管理的核心是员工的生活方式管理。要重点关注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要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通过采取行动降低健康风险和促进健康行为来预防疾病和伤害。

8、健康动态跟踪

即对每位职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据此提供专家心理辅导,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增进其身心健康和管理决策的可靠性。

9、健康保险管理

健康保险管理指的是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健康相关的保险。健康保险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轻松享受更多服务,同时为企业省却不必要的额外医疗费用支出。

10、健康隐私管理

为了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还应设置员工隐私管理,员工可以自行决定自己健康信息的授权使用。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已发展成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个人健康隐私权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该体系也代表了个人健康隐私权保护的最高标准。企业在构建健康管理系统时,可以参照美国“健康隐私法案”,建立完整的隐私管理服务体系。

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健康管理体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事无巨细,企业全部包办,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也有可能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企业管理者该如何构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健康管理体系呢?以下建议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聘请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健康管理顾问,量身定制企业健康管理服务。

篇3

关键词:生活方式;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103-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方式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也是性别研究的重要方面。社会转型使当代中国处于显著的变动过程之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深刻的进步。这种进步和变化,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指不同群体在消费领域中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时间利用方式等方面。本文拟从生活时间分配的差异、休闲方式的差异、生活质量的差异来了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一、生活时间分配的差异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1975年编写的《SSDS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中,把人的一生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动时间(即学习、挣钱、上下班和家务劳动),第二部分为生理需要时间(即吃饭、睡觉时间),第三部分为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通过下面两图可以看到,社会转型前后中国男女两性生活时间的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

图1-1 社会转型期生活时间分配均值(单位:小时)

n=19871***

图1-2 社会转型前男女两性生活时间分配均值(单位:小时)

n=21819***

1、工作时间性别差距扩大。转型前男女两性的工作时间差为1.4小时,但转型期差距达到了1.8小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在影响工作时间的因素中,是否在业对工作时间影响最大,达到30.5%,性别因素为14%。但是对男女两性分别做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在业对女性工作时间影响达到41.2%,对男性则为39.3%,两者相差1.9个百分点。2.女性家务劳动在劳动时间总量中的比例上升。与转型前相比,男女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分别减少了0.6小时和0.8小时,但男女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依然十分显著。男性家务劳动时间占全部劳动时间的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女性却提高到45.2%,增长了1.7个百分点,两者的差距进而扩大了4.7个百分点。这种分工和分配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休闲方式的差异

伴随社会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休闲的意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休闲活动中已经表现出男女两性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功能。1、看电视是大众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众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男性平均为2小时,占总休闲时间的35.7%,女性为1.8小时,比例为37.5%,是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从性别角度分析,女性看电视往往要更多地照顾丈夫和子女的选择,很少能够满足她们个人的兴趣。调查资料显示,女性看电视时同时做家务的比例达60%,而男性则不到40%,从休闲追求的完全放松和体验来讲,反映了家务负担给女性造成的长期压力,这也是不平等的反映。2、休闲内容的性别差距有缩小趋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可比的变量中,如读书看报参与率的男女两性差异有24.9个百分点下降到20.8个百分点,缩小了4.1个百分点,这期间,男性读书看报的比例没有发生变化,男女两性差距缩小是女性参与率提高的结果。又如旅游和郊游,男女两性差距仅为0.7个百分点,差距缩小了0.9个百分点,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们更注重家庭整体的活动,男女两性同时参与远距离的休闲活动成为比较普遍的想象。

三、生活质量的差异

生活质量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好坏与优劣,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观感觉和生活期望等因素所决定。通常以生活满意度作为人们主观评判的关键词。调查资料表明,被调查对象对自身婚姻生活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表示满意的比例,男性达到93.1%,女性达到93.8%,两者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不满意比例较高的方面,主要是受教育程度,男性有43.6%,女性则为49%,几乎达到一半,总体上看,男性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满意度要高于女性,这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此外,无论男性和女性,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且两者体现出协调一致的态势,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满意度比女性略低一些。

小结:综上所述,从性别视角研究生活方式,探讨生活方式与妇女社会地位的关系,既是对生活方式研究的发展,也应该成为性别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期,在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以职业、收入、消费为基本指标的社会分层显性化,并直接反映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倾向。从性别角度看,男女两性在经济、教育、法律、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与地位状况对男女两性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同时,男女两性生活方式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也反映了现代社会阶层差异与性别差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党校妇干校

参考文献:

[1]王雅林《生活方式概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王小波《女性休闲――解析女性的新视角》杭州:《浙江学刊》2002(5)

篇4

[关键词] 健康管理;高尿酸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8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1-140-02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WU Shengzhong ZHAO Kaiming LI Mei CHU Ruixue XU Jing NIU Yujin LIU Changxin

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Lishi Road Clinic of The Second Artillery,Beijing 1008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ealth managementon o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Methods All 110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was intervened with health management process. ResuIts It showed that health management process can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bout hyperuricemia(P<0.01),and their uric acid, lipid and other indicato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Conclusion Health management was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The study obtains th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Hyperuricemia

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人体血清中的尿酸含量,男性>4l7μmol/L,女性>357μmol/L。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致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以及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可与多种疾病伴发。随着对高尿酸血症研究的深入,已发现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一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途径。我们采用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部参加门诊查体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10例,其中男74例,女36例。年龄(46±9.6)岁。血尿酸测定采用酶比色法,测定值:男性>417μmol/L,女 >357μmol/L,均排除严重心脑疾病患者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

1.2健康管理方法[1]

1.2.1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种族、遗传、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家庭收入、日常用药情况等,女性增加询问月经、生育史、避孕药物应用等;目前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包括近期的自报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家族史。②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比。③生活习惯调查:包括吸烟饮酒情况、身体活动状况、饮食习惯及营养调查。

1.2.2制定干预方案 ①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素,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包括分析基本资料,评估生活习惯、饮酒情况、饮食习惯及营养摄入情况、日常身体活动状况。② 结合血尿酸水平制定干预方案。根据血尿酸值及有无心血管合并症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血尿酸值<476μmol/L(8mg/dL)时改变生活方式;血尿酸值>476μmol/L(8mg/dL)有合并症时给予药物治疗,无合并症时改变生活方式;当血尿酸值>536μmol/L(9mg/ dL)时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目标值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57μmol/L(6mg/ dL)以下。

1.2.3针对主要引发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指导。①改变饮食习惯: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每天嘌呤摄入量限制在l00~l50mg ;控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防止体内生成尿酸过多,每日摄入蛋白质按理想体重为(0.8~1.0)g/(kg・d),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以植物油为主;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热量的50%~60%,总热量的供给因人而异,避免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碱性食物,多进食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但应限制香菇、豆类(如扁豆)、紫菜和菠菜等的大量食用;限制饮酒、多饮水,酗酒者放弃饮用啤酒,限制饮用白酒,鼓励适量饮用葡萄酒,每日入水量保持2000~3000mL,以增加尿酸的排出。②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减轻体重,体重指数(理想值22kg/m2)超标者每月减轻体重1~2 kg。③适当运动:根据年龄,用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百分比制定运动量,锻炼时要求心率达到预计最大心率的55%~64%。④合理用药: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水杨酸(小剂量)、烟酸、环孢菌素、左旋多巴、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维生素B12等;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

1.2.4对生活方式指导效果进行评估。每3个月询问被检查者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及时修正指导计划与指导方法。通过健康管理1年后,以同样方法检测血尿酸、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11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健康管理。由表1可见,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前后两个阶段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后表明,健康管理干预后的患者对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健康管理干预后血尿酸等指标变化情况详见表2;健康管理干预后1年患者各项检查指标改变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实验前后患者血尿酸显著下降(P<0.01),血脂、体重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体尿酸来源有两个途径,外源性占20%,来自富含嘌呤或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代谢;内源性占80%,是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的核酸分解而来。高尿酸血症主要是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出减少与生成增多所致[2],其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除了与痛风关系密切外,高尿酸血症还能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高危或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3],还可以引起尿酸盐性肾病、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等三种肾脏病变[4]。

随着近年来健康管理学在国内的发展,健康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慢性疾病的防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要搞好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必须做到:防控战略前移――预防为主,控制患病危险因素。社区健康体检在慢性病防治上具有早发现、早治疗的优势,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5],体检部门也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护理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和具备较强健康教育方法,结合高尿酸血症人群特点,进行健康教育[6]。我们结合社区门诊部的特点,通过健康体检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并运用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流程,将健康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防治上。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流程,改变了既往单一饮食改变或药物治疗的观念,将生理、心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更能调动患者的参与性、积极性、依从性,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果。本文结果表明,通过规范化的健康管理,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更趋向合理,血尿酸、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明显改善,从而预防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盛忠,赵凯明,徐静,等.高尿酸血症的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6):368-370.

[2] 史宇晖,王培玉.痛风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306-309.

[3] 樊晓寒,惠汝太.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5):323-327.

[4] Ghei M,Mihailescu M,Levinson D.Pathogenesis of hyperuricemia:recent advances[J]. Curr Rheum-atol rep, 2002,4(3):270-274.

[5] 陈伟,何小镜,王武义.社区综合防治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26-127.

[6] 姜增娜,沈菁.健康教育对海岛地区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56-1457.

篇5

慢病是多种疾病的总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等),具有潜伏时间长,难彻底治愈,易发并发症等特点,如果防治不及时,容易造成各种危害,近年来,受环境、饮食、生活节奏等因素的影响人群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因为慢性病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为了减轻慢病疾病负担,我国政府提出了慢病防治计划,重视慢病管理,为慢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及环境支持[1]。本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慢病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1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在48-85岁之间,实验组患者给予慢病管理,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健康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及管理后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

慢病管理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病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慢病管理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组成,医生担任组长,2)每个小组负责10例患者;工作内容如下:建立患者档案并定期管理,评估患者血压状况,健康教育(包括疾病认识、饮食和运动指导等),跟踪观察患者用药、复诊、自我护理与自我管理情况等。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性的治疗和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随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血压控制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慢病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运动、情绪、药物依从性、高血压定期监测、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前后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这几种指标变化不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关系方面、环境方面实验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P=0.02)。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人群常见病,近年来,受饮食、环境、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多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具有很难彻底治愈、病程迁延时间长、易发并发症等特点,所以高血压需要接受长期规范的、有效的治疗,近年来,慢病管理被应用到高血压的防治中,通过为患者实施全面、连续、主动的慢病管理,以达到促进康复、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目的[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运动、情绪、药物依从性、高血压定期监测、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前后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药物依从、高血压定期监测治疗后明显较前增多,患者的血压控制较前理想;而对照组的上述几项指标改善不理想,生活质量得分也明显低于实验组,该结果与何长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慢病管理是一种通过多方位、多角度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变疾病的被动干预为主动干预,早期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主动积极的干预,通过人为的健康宣教、增加日常运动、督促患者服药,通过改变患者上述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可见,慢病管理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临床中试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奎,杨金侠,李霞,等. 构建我国慢性病防治体系的思考[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 5) ∶ 890 - 89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基层版) 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 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 [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 11 -29.

篇6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心理 营销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8-01

近年来中国人奢侈品的消费逐年上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受全球经济影响,欧美各国奢侈品销售市场收到不断的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表现特别抢眼。曾经远离大众视野的贵族产品---奢侈品也快速渗透到中国市场。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却发现,即便实在中国市场,奢侈品也因种类、消费者类别、年龄、文化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热度。综合分析中国消费者队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准确地运用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一、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是指功能性价值占价格比值低的产品,即有形价值占无形价值比值低的商品。即一种超出消费者基本需求之外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性的消费品。是被界定为在某一具体的行业或产品类别的最高级别产品。这种最高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应具有下列特点:

(一)尊贵性。因其尊贵的特点,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

(二)贵重性。通过高昂的价格体现奢侈品的贵重性。

(三)卓越性。设计、用料、工艺都体现了卓越的品质。同时具有时尚性和美观性。

(四)费实用性。奢侈品的实用功能可以由其他便宜的产品和服务来替代。奢侈品的价值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不是强调其使用价值。

(五)文化性。经营理念、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

消费者因人侧重欣赏上述不同的特点,成为其购买的原由,而中国消费者对其中某些特点盲目偏好,使得奢侈品的消费相对欧美国家有不够理性的消费倾向。

二、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剖析

(一)炫耀性消费心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的不完善,富裕阶层应运而生。他们白手起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不断发展使财富迅速膨胀。很多原来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想要通过一定方式展示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赏。而购买和使用稀缺的、具有卓越品质的、高昂价格特征的奢侈品最自然的选择。奢侈品能反映其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的职能,具有符号性,是成功和富裕的代名词。由于奢侈品具有身份认同、凸显社会地位的优越性,不断激发消费欲望,使消费品市场不断上升的现象。

(二)追求自我实现的消费心理。奢侈品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它在质量上没有任何妥协。注重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的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方式,奢侈品的消费成为他们的一种消费选择。他们喜欢既经典又引领时尚,既时尚又超越流行,优雅地体现着生活的品位,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好的呈现。

(三)模仿性消费心理。崇拜性群体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引起模仿,模仿者会因模仿他人的消费行为而感到愉快。

(四)从众性消费心理。群体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于是从众性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立选择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其中一种结果就是产生从众性消费。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五)情绪性消费心理。女性在与平常心境不同时的消费行为,其消费易受情绪影响。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相当多,她们的购物消费成为一种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宣泄无奈的方法。女性有时会把购买的奢侈品当作补偿或犒赏自己的一份礼物、纪念。

三、奢侈品营销建议。

由于上述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不够理性,不够成熟。那么,怎样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否着重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创新产品和服务

炫耀性消费决定产品的稀缺性极为重要。通过自然稀缺、技术稀缺、限量生产等形式,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用选择性和排他性的有限的销售方式,特别设计的购物氛围,营造一种虚拟的稀缺性和高贵性。通过物以稀为贵的常识和心理,让消费者愿意接受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产生自信心和优越感。如果限量使产品奢侈到不能复制,稀有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拥有,那么更能激起消费欲望,因为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这样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再次消费。

(二)加强培育品牌知名度

符号性消费是中国市场的主要是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奢侈品知名度的重要性。有了知名度才能让消费者知道你所使用的产品的价值。因此在不失品牌格调的前提下,要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让其高贵地奢华。

(三)引导奢侈品消费向奢侈的生活方式消费转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消费者往往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个人物品,较少注重奢侈的体验,属于“个人的生活奢侈”。欧美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缓解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奢侈品消费变成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引导他们从消费奢侈品转向消费奢侈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值,这是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四)企业应该选择最能体现产品内在品质的、美誉度高的名人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名人隐含的号召力有强有力的示范效应,促动消费者的模仿行为发生。往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最初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目前中国消费者还处在奢侈消费的学习阶段,备受瞩目的社会名人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桑巴特,王燕平等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郭佩君,苏永,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管理评论[J],2007No,9.

[3] 姜岩,韩秋月,营销情景中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评述,经济学研究[J],2007,7.

篇7

【关键词】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1世纪,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正在投入巨资和精力研究健康问题。现代医学表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或习惯有密切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传统的不卫生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未能根除,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现代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性病等,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及补充,与我们平常熟悉的医院临床护理有许多不同点。社区护理的特点在于。

(1) 以健康为中心。 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其中心任务是提高人民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2) 以集体为主。 社区护理工作就是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个人群中主要的健康问题。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护士照顾一个病人扩展到照顾人群、集体,甚至到对世界健康负责的全球观点 。(3)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广,到个人或家庭中访问护理往往是一个人,应具备一定的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一是范围大、单位多;二是对象广,有各种人群;三是可利用资源多,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所以及行政支持,并具社区凝聚作用。由于这些特点,也就使社区健康教育既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亦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发挥的空间。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1)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通过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目的、方式、优越性、对居民的作用等。让全社区公民参考卫生保健工作中来,加强防病保健认知教育,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高素养的道德行为。(2)扭转居民的健康理念。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整体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再吃药,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应该优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改变现有健康理念。突出预防在健康护理中的重要性。(3)推广普及卫生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大投入,大力推广和普及卫生基本知识,帮助居民形成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档案。(4)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让人短命,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在不经意中影响人的健康,让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在社区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比如在“爱耳日”,“结核病日”,“禁毒日”,“爱牙日”等宣传日加大宣传力度。(5)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意识,激发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 未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的几点建议

(1)将健康教育引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教育是老百姓健康知识的最基本来源,护士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长期与居民接触,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参与性。(2)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多数社区护理人员未接受过系统指导,当前教育方式也简介,内容泛化,接受群体教育背景不尽相同,教育方式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对于护理人员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抓紧教育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3)健康教育充分结合到公共卫生实践中。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4)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5)结合国情,并改善管理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种规划和评价体系,使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 纵览目前城市研究的现状,城市伦理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学理的角度,作为人类的聚集形式的城市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而从城市的产生发展、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交往结构、城市化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等角度来看,城市伦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城市的研究对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伦理学界还没有对城市伦理的专门研究。是城市研究不需要伦理学,还是伦理学无法与城市研究相结合呢?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城市研究与伦理学的结合有无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又提出了如何可能以及研究城市伦理有何意义的问题。

(一)城市的伦理本质

从解释学的视角来看,城市伦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城市社会和城市生活中的道德理论、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等等,属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伦理的一种。在这个意义上,城市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城市生活、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中所遇到的社会道德问题的学科”。另一种含义是指城市本质的伦理蕴涵,即作为人类聚集形式的城市的伦理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城市伦理是对城市的伦理学解释,即从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城市。从学理上说,两种解释都是成立的,但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根据,而且后一种解释更能体现出城市伦理的理论价值。因此,本文更多地是从后一种意义上来阐述城市伦理。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地或人类的聚集形式,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历史地生成的。而城市一旦形成之后,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是城市的历史发展。从目前学者们对城市研究的众多成果中,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伦理作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道德之维,存在于每一个人类集聚之所,城市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内在地包含有伦理因素,或者说,城市先天地具有伦理的属性,城市伦理是城市本质的体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伦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城市的产生过程或者称之为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城市共同体由于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等等方面与生活在农村的社会群体有所不同,因而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来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社会学强调城市社会独特的建构方式和运动规律,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体系的独特性,管理学关注的是城市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人类学则从人口的数量分布以及居民的流动性和异质性方面来界定城市共同体,而在伦理学的视野中,城市共同体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伦理。首先,城市伦理决定了城市生活的基本样态;其次,城市伦理是城市交往的基础;第三,城市伦理决定了城市共同体的变迁。

从学理的层面来看,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与城市文化的研究都与城市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方面,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涵盖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以及城市的各种历史形态,阐述了城市社会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城市伦理和城市道德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社会学的基础和依据。城市管理学主要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进行研究。城市管理活动本身就是城市管理主体(包括城市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市民)与城市管理客体(包括各种城市管理活动和行为)的交往和互动,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管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对城市管理活动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城市伦理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包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面貌的代表性标志,一个城市的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和这个城市所在的人口、工业、商业、交通、旅游、生活等方面发生互动,并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行为模式中去,从而形成城市文化的不同层面,从各个侧面展现城市的文化形象,体现城市的伦理精神,而城市文化的变迁也与城市伦理的变化息息相关。

(二)研究城市伦理的意义

1.研究城市伦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本质。

城市伦理是伴随着城市而产生和发展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本身就是在人类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历史地生成的,“城市是一个动态体,城市存在的本身就是社会变迁的集中地,抑或可以说,城市从产生的那天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流动、运动和变迁。人在流动,物在流动,货币在流动,旧的街区在老化,新的街区在生成……。”城市的流动性决定了城市伦理也有一个历史的变迁。

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也就是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人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伦理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如此:要在这个人工环境中保持城市主体之间的正常交往,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交往规则或游戏规则——城市伦理。

2.研究城市伦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交往结构。

城市伦理是城市交往的前提和规则。所谓交往就是指“人与人或与人群共同体之间为了实现变革世界和生存环境的目的,通过媒体中介而开展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改造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所形成的普遍性的社会关系。”“交往行为从动态上看产生出人的各种交往实践活动,从静态上看则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种种交往关系状态,它是人的社会化的根源和动力之所在。”城市交往就是建立在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态系统之上的交往活动,除了具有一般的人类交往具有的特点(如主体间性、语言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物质性和历史性等)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大众文化的影响、市民社会的结构、工业文明的历史、公共领域的变动等等,都与城市交往的规则即城市伦理在现实的城市生活中产生互动。

3.研究城市伦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了人口集中、地域转化、产业转型、生活方式变革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几个方面,而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城市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城市化是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对自然空间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文明产物,城市化研究的出发点是人,……注重城市化中人的主体性和自为性,”而人的城市化的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而不只是简单地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样的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迁移过程。因此,城市伦理显然占据了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位置,是保持城市秩序,开创城市新面貌的关键因素。

4.研究城市伦理有助于更好地塑造、发展城市文化。

篇9

[关键词]健康 管理 锻炼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50-01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十分关心和向往的,而且也是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根本条件。人类没有健康就会一事无成。当今世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益优越的条件,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健康问题不仅是全球性的、全社会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人问题。探讨和研究健康的自我管理问题,对预防疾病、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健康的自我管理问题。

一、进行体育锻炼

(一)体育锻炼的好处

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中骨、关节和肌肉有良好的影响。比如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使骨的抗折、抗压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大大增加,使肌肉的体积、力量和弹性也明显增加。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窦性心动徐缓,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心室容积增大,致使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同时血管壁的弹性更大,可以有效地预防或缓解老年性高血压症状。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可以促进肺活量的增长,增加肺通气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机体利用氧的能力,而不致使机体过分缺氧。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神经系统功能会逐步得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得到改善,从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准确、迅速,对体内各器官的活动调节更协调。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而且能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精神饱满、放松,减轻焦虑,感到愉快、舒服,睡得香甜,脑清气爽,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自信心增强,甚至对抑郁症的患者有调节和治疗作用。1984年,海顿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锻炼者较少出现焦虑紧张和烦闷抑郁等消极情绪。

体育的到来还可以培养人的社会协作性和适应性。体育锻炼所形成的群体满足了人的合群需要,能使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发展人的社会协作性和适应性。

(二)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目的、兴趣爱好、环境气候等特点,结合各锻炼的内容特点与功能,选择恰当的、符合自己需要的锻炼项目,自觉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

(三)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前,每个人都有较明显的健身目的,这是人们科学安排体育锻炼的重要依据。如果只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那么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时间,就要灵活一些,可以是跑步、游泳,也可以是打球、踢球或练习武术等,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是为了提高肌肉力量、发展肌肉,就应该以力量为主,每周训练三次,其余时间用于身体机能全面发展的训练。如果以减肥为目的进行训练,就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时间较长,以使体内的多余脂肪充分消耗,通过体育锻炼减肥,每月减轻2公斤体重比较合适。如果女性为了保持健康的身材和体形而进行体育锻炼,就应该多做一些健美操运动。

二、注意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的头等大事,饮食的质量、合理程度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水平。如今我们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齐全,鸡鸭鱼肉蛋奶茶,样样俱全,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因为这样大的改变,导致不少人营养过剩,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饮食不合理成为了健康的主要杀手。所以,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少吃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油多、过咸的饭菜。各项营养要合理搭配,多吃绿色蔬菜以及根茎食物,养成吃水果的习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使人身心疲惫,给人们的身心加快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利,而不良的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害。有的人不顾自己的健康,大量抽烟喝酒,整天泡在饭局里,有的人上网玩游戏,打麻将,这些人晚上睡眠不定时,早上还得按时上班,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健康问题。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要不抽烟,少喝酒,保证定时足量的睡眠等,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四、结语

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要想身心健康,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自我管理,求医不如求己。要坚持从事适量的体育活动,饮食上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切勿大吃大喝,戒烟戒酒,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再加上一颗平常心,就离健康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社区综合防治 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当前对糖尿病还没有彻底治疗的措施,以长期辅助治疗为主。2型糖尿病在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新陈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和患者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治疗不当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在社区健康管理是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要问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性综合性的干预治疗,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12年-2013年社区内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社区内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在47-75岁,平均年龄(62±2.1)岁。病程在2-30年,平均病程为(16±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病理标准,排除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防治方法

1.2.1心理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时间长,慢性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年龄大,顾虑多,因此需要做好心理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多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配合社区综合管理。

2.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为对糖尿病相关病理原因及发病因素欠缺了解,为了增加患者的了解程度,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宣传。掌握并发症预防措施,适当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社区可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通过专科医生的讲解和指导,增加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通过适当的沟通,总结交流心得,相互借鉴、鼓励,巩固长期治疗的自觉性,进而减少心理困扰。

3.药物指导

当前降糖类药物有很多,包括注射类、口服类,如果药物剂量掌握不准,会增加疾病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种类药物的特点,明确药物剂量,规范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药量。

4.生活方法指导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正常饮食的关键,生活习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重要的作用。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两方面。为了达到降糖的目的,在日程饮食过程中需要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食谱,按照食谱要求进食。其次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从自身体质出发,掌握运动的规律性,尽量以户外运动为主,多进行有氧运动,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 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2.0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进行分析。其中管理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说明对2型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治疗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

表一:44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比较

项目

管理前(n)

管理前(%)

管理后(n)

管理后(%)

用药依从性

33

75

40

90

合理饮食

25

62.5

35

79

吸烟

39

88.6

42

95.4

适当运动

X2

34

72.3

6.2

40

90.9

6.4

P值

3.结论

当前没有彻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靠药物维持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眼底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对患者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导致疾病的根源。如何减少危险因素,改善病情是当前治疗的关键。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对该病的了解度低,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借助社区卫生服务媒介,利用亲民的优势提升对慢性疾病的管理效果。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方法交给患者,让患者自己控制自身饮食,规律的进行各项运动,纠正生活方式,保证服药的依从性。学会自我调节,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尽量降低医疗费用。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该病属于长期性疾病,患者随时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给患者提供便利,必须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医护人员要有诚心、爱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社区综合进行干预,提升了糖尿病患者自我参与的能力,形成医患沟通的互动模式,进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有效抑制住疾病的发病率,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

在本次研究中,管理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说明对2型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说明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助于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永强.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12):90-93.

[2]谢建美.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2):180-182.

[3]陆勇,季正明1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