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2 10:1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节能协会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节能协会工作计划

篇1

一年多来,本市大规模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建立、管理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培育、技术路线研究、激励措施制定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工作成效。1、工作成效一是形成了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了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相关委办局共同支持、项目业主单位具体组织,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实施、节能量审核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承担改造效果核定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模式。二是着力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申报办法及指南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办法,明确了改造示范项目实施流程以及项目申报、方案评审、施工实施、过程监管、工程验收、效果核定、补助资金拨付等流程环节的具体管理要求,切实规范改造项目实施程序和工作行为,保障改造项目实施质量和节能效果。三是以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医疗卫生建筑、高校、商场等建筑为重点。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吸纳社会资金,目标任务进度较好。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技术成熟、成本低、效果好、施工周期短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形成了具备地方特色且经济、适用、可靠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路线,改造示范项目节能率全部达到20%以上,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五是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础上,落实了市级财政补助资金一比一配套的政策。根据改造主体和改造效果不同,建立实施了差异化的财政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六是培育发展了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培育发展了一批技术能力水平较高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第三方节能量核定机构,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正有序发展。2、工作措施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激励力度。由市建设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联合了《关于组织申报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项目的通知》(沪建交联[2013]311号),于2013年4月17日实施,明确了示范项目的申报主体、目标要求、完成时间、资金安排等各项具体要求。该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提供了大幅度的政策优惠:除了中央给予的20元/平方米补贴外,本市再给予15-20元/平方米补贴(其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是20元,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是15元)。希望通过政策优惠,试点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本市特点、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有序推进示范。通过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由各个委办局组成,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自上而下”,分头落实改造任务,确保工作的推进力度,为上海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形成全社会和行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完善技术文件,规范项目管理。203年初相继编制了示范项目申报的各类技术模板文件,如《申报单位承诺书》、《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项目申报书》、《项目改造方案》等。同年12月,还出台了《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项目节能量审核办法(试行)》,科学指导对示范项目节能效果的审核,并通过大量调研和深入分析,充分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规定,突破性的采用“等效电量”作为计量单位,客观反映上海市实际供电和用电过程中各环节的能源损耗,体现各类能源品质差异,使之更具合理性。四是夯实基础工作,动态监测能耗。通过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重点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实时掌握建筑用能状况且诊断发现用能问题,清楚地看到节能改造的效果。每一个示范项目改造完成后都需要安装完成用能分项计量,并进行数据实时上传到能耗监测平台。五是开展宣贯培训,拓展项目渠道。自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实施以来,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进行广泛宣传,第一时间告知社会公众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内容和要求,调动各界参与节能改造和示范申报的积极性。通过各个区县建筑节能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各类能效测评机构、能源审计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等节能服务机构宣讲政策和要求,还通过建筑节能宣传周、新闻通气会、媒体报道等形式,广泛深化宣传,“由下而上”,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有利局面。六是排摸节能潜力,培育潜在项目。从区县入手,从能耗监测平台的项目入手,从大型房产企业入手,培育潜在的项目,有力促进了节能改造示范工作的起步。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上海市的示范项目都能享受国家和市级财政补助资金,确定补助资金量以及拨付对象的主要因素是产权人和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示范项目产权和面积界定有一定困难。例如一些公共机构没有相应的产权证明,导致界定项目单位较费周折。又如,一个项目有多栋楼组成,本次改造仅涉及部分楼,而产权证明上只有总的建筑面积,导致划分示范项目面积有困难。再如,示范项目面积大于产权证明核定的建筑面积,主要是有违章搭建的因素,如何界定也是问题。所以产权和面积的界定很重要、很关键。二是多个服务机构实施同一项目,界定对象有一定困难。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并非一蹴而就,其特点是大部分项目需要经历多个单项改造,如照明改造、空调改造、锅炉改造等,各个单项改造由于内容不同,差异大,就会选择不同的节能服务机构来实施。上海市补助资金的原则是谁投资,给谁补助,作为一个项目,如何界定节能率的组成,补助资金给予哪个节能服务机构都需要和业主单位认真核定,界定有困难。三是新型节能技术发展快,确定节能效果有一定困难。整个社会的节能意识在提高,建筑节能是朝阳产业,各类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运用到具体示范项目上,由于其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规范,如何界定其节能效果具有一定的困难。2、市场问题一是部分公共机构类业主积极性不高。由于部分公共机构运行资金由财政拨款,运行费用多少和业主单位无关,同时实施节能改造的话,还需要另行向财政申请资金,改造过程中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承担。为减少麻烦,宁愿不进行节能改造。二是部分多产权人建筑,改造意愿各异,不能达成一致。上海市中心城区,多产权人的建筑数量很多,其中部分产权人有意愿进行节能改造,但是如果意愿改造的产权人不能达到一定比例的话,无法实施节能改造,这是个难点。另一方面,建筑的节能改造需要有产权人主要负责承担,如果授权物业管理单位行驶职权,需要法定比例的产权人同意,这也是个难点。三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谈判时间长,影响改造周期。由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承担了所有或大部分的改造投入,以及合同期内项目的风险,前期的调查、分析诊断非常严谨,同时双方利益的博弈是谈判的要素,导致谈判周期很长,而示范项目改造的期限是明确两年内完成的,为此,影响了改造周期。四是融资渠道不够通畅,拓展项目有困难。目前,擅长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公司,规模都不大,自身的融资条件不是很好。融资的渠道也不够宽泛,导致看好谈妥的项目可能因为资金的问题而不能及时实施,影响示范项目的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2

情况一、 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加大产品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稳市场、稳价格;

情况二、以节能、环保为突破口,摒弃加工过程中高能耗、影响环境的生产工序,采取专业合作、外协、外购的方式,克服了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工效、改善了工厂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情况三、练内功:抓管理、抓技术、抓技能培训,进行企业内部整合,重新塑造企业形象,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一、行业十年变化

1.企业基本情况的变化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自2001年12月开始筹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行业的整体水平偏低,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与国内其它行业或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较大,而稍有实力的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行业组织,只是按市场的所在从属于不同的门窗行业,在市场上进行活动。就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有序等等问题,均处于自由、无序的状态。产品质量标准,在实际选用、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已过时、落后、不全,不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而且距离国内门窗标准的要求差距也很大。

经过全行业十余年的努力工作,行业整体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会员单位企业的情况已从委员会成立初期,年销售额1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3.23%,发展至今已达到30%以上;设备总资产投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占4.35%,发展至今达到50%以上;人均销售额4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8%,发展至今已达到45%以上。从以上三组对比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几年企业无论是从销售额、设备等总资产投入、年人均销售额均有较大的提高,企业的规模、实力在增强。虽然近几年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但行业的整体情况总体是好的。

2.配套件的应用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门窗开启方式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十年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仅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8%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70% 左右。

(2)目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

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10%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60%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30% 左右。

3.行业的标准变化情况

本届工作期间共完成配套件产品标准7项,其中国标2项、行标5项。目前正在编制的国标1项、行标1项,应用导则1项(包含七个部分的内容)。截至目前位置共有与配套件相关的标准43项,与2003年相比标准的数量增加了16.2%。

截止2013年3月标准标龄的统计,2000年以前的标准1项、2000~2005年间标准13项、2006~2010年间标准23项、2011年之后的标准6项;标龄达到8年以上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32.5%,标龄3~8年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53.5%,标龄3年以下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14%。

4.企业、行业地位的变化

十多年前配套件企业由于自身产品技术含量低,国内门窗的应用水平较低,所采用的配套件产品规格不统一,种类繁多,功能单一,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比差距较大。当时国内大多数门窗五金件企业主要生产的是推拉窗、普通平开窗的五金件;密封胶条也多以增塑聚氯乙烯胶条为主;年产量虽然能够为3亿平方米以上门窗作配套,但多是“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我用什么”的简单配套、合作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配套件产品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现如今配套件行业和门窗幕墙行业的配套合作,在一些实力较强的配套件行业骨干企业中已经出现、正在逐步实现依据实际使用要求量体载衣的最佳配套模式。特别是2005年、2011年举办的两次有国内主要型材企业、门窗企业、配套件企业参加的《门窗型材与配套件相关配合槽口研讨会》形成的统一意见(已形成会议纪要):对行业中现有的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的开启方式,对铝、木、塑、复合不同材质门窗的配套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相互的配套关系进行了甄别,最终确定了有关五金件、密封胶条、密封毛条、隔热条的61个配合结构型式及尺寸要求。此会在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对推动配套件产品生产、配套应用的标准化、规模化形成了正能量。配套件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无论是展会、招投标等)已以一个行业的形象出现了。配套件产品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同步。

目前国内建筑门窗配套件的产品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并已出口欧洲、南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涵盖:门窗五金件(包括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折叠等开启形式的配套五金件);门控五金件(包括能满足建筑公共内门、建筑公共外门、居住建筑用门等不同功能的门控五金件);密封胶(包括能满足镶嵌玻璃、建筑接缝、组角、中空玻璃等用途的密封胶),密封胶条(包括了适用于门窗、幕墙用的密实密封胶条,适用于门窗密封性能要求更高的复合密封胶条),密封毛条(满足推拉门窗密封要求的硅化、硅化加片毛条)。

现有的配套件产品能满足每年平均5~6亿平方米新建建筑用门窗,以及旧房改造等门窗的需求。

二、行业协会工作

1.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每年收集、整理新出台的或修订的与配套件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的各方面的文件、技术文本,汇集成册,在每年的委员会工作会上提供给参会人员,便于企业查阅。

2.促进行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建立自律约束机制、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促进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和谐、健康发展,本届工作期间,于2011年委员会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质量诚信公约》。

3.组织行业技术、管理培训、交流和合作

为了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共组织技术交流会4次,编辑论文集4册,进行会上交流、讲座59个。涉及门窗五金件、门控五金、密封胶条、密封胶、通风器、隔热条、玻璃、型材设计、门窗组装加工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激活行业的创新潜力,推进整个行业科技创新,在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共进行了三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优秀论文的评选、颁奖活动,共评出入围论文16篇、二等奖14篇、一等奖8篇。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会的机会安排参观了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中山亚萨合莱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相互交流、座谈。

为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内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帮助企业培养和吸纳更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专业人才,2013年4月与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040)鉴定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联合开展了《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共有16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级或高级建材物理检验工考评、获得相应的证书。

4.组织本行业企业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

(1)组织企业参与协会举办的相关展览;

(2)在协会统一领导下,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进行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入库和产品认证的相关工作。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范围。现在配套件行业已有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温州春光五金有限公司、深圳联和强实业有限公司获得相关认证。

(3)截至目前为止共向社会推荐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40余个企业的15类、412个产品,产品涉及了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执手、合页、滑撑、撑挡、传动锁闭器、滑轮、多点锁闭器、单点锁闭器、闭门器、地弹簧、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密封胶、锁具。

5.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①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于2010年完成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之一的《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工作;并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②组织配套件行业的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江阴海达以及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与行业知名的型材、门窗企业联手,完成了建设部科技项目《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门窗型材槽口结构与配套件系统开发》的研发、试验论证,并于2010年通过验收。

(2)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于2009年依据《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了由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组织的“多点锁闭门窗五金系统”科技成果评估。

(3)组织江阴海达、杭州之江申报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产业化基地,并已获得协会批准。

6.加强专家组的工作,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本届委员会专家组现有专家23个。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委员会进行的标准、导则编制,技术论文撰写,技术讲座交流,科研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专家组专家承担了主要的工作,对辅助委员会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行业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委员会于2011年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基本思路: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品牌、形成行业规模、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的龙头企业。

第二、倡导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建筑门窗配套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从一般的机械化加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从注重数量的粗放型转向注重技术含量、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配套规程、规范的建设。

第四、加强与门窗、幕墙性能、功能相关要求的结合,逐步培育产业化基地。

第五、培养人才队伍,积极促进行业和企业文化建设。

基本目标:

第一、建立配套件设计、生产、应用技术体系及理论(模式);

第二、加快门窗配套件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低能耗、资源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配套件经济;

第三、尽快完善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产品库;

第四、配合门窗行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门窗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切实发挥专家组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

第五、建立门窗配套件产品应用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建设我国门窗配套件行业各领域产业化基地或科研基地;

第七、扩大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门窗配套件的国际影响力,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为实现行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委员会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坚定不移的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好配套件企业、技术发展的参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将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要求传达到企业,将企业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中遇到的及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上报政府的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加强行业管理工作,在规范市场、引导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二)坚持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宗旨,继续夯实行业技术基础工作。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标准要求,加快改进和提升原有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技术的高新产品。

1.继续完成《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导则》的编制,并着手筹备完成后续的宣贯、推动、实施等工作。

2.继续完成国标《建筑门窗五金件 通用要求》的编制工作,通过标准的完成推进推拉门窗、内外平开窗、外开上悬窗、内开下悬窗、平开门系列五金件评价、采购、推荐的工作。

3.继续完成行标《建筑门窗五金件 合页(铰链)》的编制工作。

4.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门控五金件标准的完善。

5.对已实施标准进行评估。逐步建立产品单件标准――满足开启形式的系列标准、满足不同功能和区域需求的系列标准――应用规范的的三级标准模式。

6.随着标准的完善、提高、实施,及时与技术交流、产品推荐紧密结合,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引导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工作。

1.推动企业加强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形象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扩大内需、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创建世界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2.继续加强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的步伐。

(1)探索适合配套件行业的培训模式;

(2)加强对企业产品工艺完善、合理、先进程度的提升。

(3)依靠专家队伍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其步入正规。委员会已开展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以在推荐产品工作中对工艺要求的提高来带动全行业工艺要求和水平的的提高。

(4)继续推进和完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提高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5)对已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适时开展管理、市场需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

3.继续做好推荐产品工作,使之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上继续发挥作用。

(四)与企业继续共同研究、解决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遇到的新问题。

1.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配套件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2.引导企业改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促进和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等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

3.扶持有规模、产品品质优良的企业发展,阻止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使用。引导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创建良好的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倡导企业间友好合作、良性竞争的良好风气。

(五)关注市场,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为企业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行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全方位交流。

1.改变原有技术交流会的型式、内容,将其打造成为贯穿上下游焦点问题的行业知名论坛。

2.继续做好“建筑门窗配套件优秀论文大奖赛”的活动,倡导、扶持、组织国内企业研究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树立、造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和品牌。

3.利用已有的宣传媒介,做好定点企业的宣传、推荐产品的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

4.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会员单位在门窗配套材料网的信息和管理,组织品牌建设、市场宣传方面的活动,增大网站信息量,提供更多的商机。通过联络部与房地产采购联盟加强联系,推进优质产品的应用,为企业创造商机。

5.适时组织行业与国外间的合作交流。对在国内发展较好的门窗五金件行业,组织企业“走出去”。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六)继续依靠和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做好行业的技术基础工作。

1.继续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配套件行业中长期技术标准、规范需求、工作计划。

2.依托行业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逐步解决行业技术基础薄弱、基础工作研究少的难题。

3.继续推进型材与配套件配合结构的标准化、系列化,以及配套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的进程。

(七)继续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会员单位服务,及时传达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企业更好把握政策脉搏,持续、健康发展。

2.通过参观走访、座谈、日常工作交流等方式,引导企业做好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工作。

(八)委员会内部建设。

1.继续发展会员单位,团结、组织、依靠更多的企业做好行业工作。

2.加大对门控五金等新行业的工作力度,吸纳更多热心行业工作的人士,增强有利于委员会发展的新鲜血液,拓展工作范围。

(九)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及协会交办的工作。继续配合协会或协会其它委员会做好配套件的新产品展示、展览、工作,为企业扩大影响创造机会。

篇3

一、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的质量观,层层落实质量责任,细化分解任务目标,通过持续加大宣传教育、政策扶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力度,“诚信、创新、品牌”质量精神深入人心,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发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五大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全市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争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完成新产品开发230项,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0项。

(二)产品质量: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0万亩,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重点食品、制造业产品市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力争培育省名牌产品3件、市名牌产品7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0件以上,总数达到200件以上;新增注册商标150件,新认定著名商标10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

(三)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100%,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防治,质量投诉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继续保持市前列。争创“泰山杯”2项、“泉城杯”6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2项、市级“优质结构工程”10项。

(四)服务质量:重要服务行业和关键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覆盖率有较大提高。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

(五)环境质量: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逐步提高,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市下达的下降指标。机动车环保检验率达到8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质监部门牵头,其他质量主管单位配合,按照《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行)》,制定完善任职培训、工作职责、激励措施等相关制度,在30家企业率先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适时组织经验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向全市企业推广普及。

2、落实企业质量关键岗位责任制。质监、经信、住建等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建立并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考核等相关制度,对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质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关键岗位实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年内帮助100家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质量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和落实质量承诺、自我声明、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主体责任,在食品、特种设备领域率先推行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并逐步扩大履责范围。推动企业落实产品“三包”责任,履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定义务。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及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二)加强质量基础工作。

1、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业局负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总数达到14个以上。经信、科技等部门负责,组织优势企业采标和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修订活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商务、旅游等部门负责,编制重点培育服务业企业名录,制定培育规划,在重要服务行业和关键服务领域强力推行服务标准化。年内对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场馆会所、广场街道等重要公共场所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进行全面规范。质监部门负责,年内新建液体定量灌装机、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焦度计、验光机检定装置等6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投入运行。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经信、科技等部门负责,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创新载体,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储备一批人才队伍,开展工业专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优势企业超前研究、主动探索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途径。积极组织推荐优秀专利项目参加国家、省和市级各类奖项评选。启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优化专利结构,努力培育中国专利明星企业。

3、推广先进管理模式。质监、经信等部门负责,在行业龙头企业中逐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认真落实省质监局《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12家重点企业实施专项技术帮扶,创建省和市能源计量标杆企业各1家;食药局负责,在药品领域广泛推行GMP、GSP认证;环保局负责,加快实施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减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程,削减增量,压缩存量,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住建委负责,强化建筑节能监督,重点加强外墙保温施工工程的监督。民营办牵头,发挥锻压铸造协会作用,指导行业内企业分批完成窑炉改造。

4、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住建委负责,根据各级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做好质量失信“黑名单”、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的建立制工作。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环保等部门负责,逐步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以物品编码系统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年内创建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家、市诚信计量示范单位2家,组织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50家、消费者满意单位50家、文明诚信企业100家,打造10条餐饮安全示范街、200家示范店。

(三)保障重点领域质量安全。

1、加强重点工程、设备监理监管。住建委负责,深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工程招标关、建筑市场准入关,对基础、主体等涉及结构安全部位实施多层面监督,对防水、节能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控制。质监局负责,对学校、幼儿园、车站、商场、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以及居民住宅的在用电梯、锅炉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2、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农业、食药、工商、卫生等部门负责,把好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等关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违禁投入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全面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重点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抓住农贸市场内和农贸市场外两个重点区域,规范食品流通领域市场秩序。着力做好餐饮领域和各类食堂的管理,做好食品摊贩、前店后厂(坊)和学生“小饭桌”的监管。

3、加强产品、环境监测。各有关部门负责,及时收集、统计、分析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评估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及时产品伤害预警。环保局负责,对具备条件的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运行重点监管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河流断面、城市环境空气、重点区域视频五大监控系统。

(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

1、全面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质监局牵头,依据《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制定完善评审细则、实施指南、工作程序等相关配套文件,编制年度市长质量奖工作计划,确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奖励一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创建,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

2、深入开展商标战略。工商局负责,围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在三次产业领域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创建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积极开展商标战略示范市创建活动,加大驰名、著名商标申报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单位。

3、努力培育区域品牌。依托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积极开展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活动,大力推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推荐园区、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着力做好绣源河、朱家峪、龙山文化遗址公园等景区建设,围绕重点城市建设和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旅游品牌。指导符合创建要求的镇街开展省级旅游强镇创建工作。加快“全聚德大葱”直供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大葱、龙山小米等基地、园区建设水平,整体融入我市3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框架。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督导考核。各镇街、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级落实责任。质量强市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构建质量诚信”、“生产线上讲文明”等主题活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质量强市战略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一批质量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专利周”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执法监管。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质量执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重点质量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要充分发挥“83312345”、“12365”、“12315”、“12330”等平台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