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信息化

篇1

一、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师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管理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学校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发展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方面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方面的领导。校长对于教育信息化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决策和行动。因此,校长首先必须对教育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发展有正确的规划与设计。

(一)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硬件规划方面,除基本硬件外,还应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对后期的进一步发展有所预期。校园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实现网络全覆盖;视频监控、校园广播分区管理控制无死角;“三通两平台”建设要到位;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通过MAC和IP地址捆绑,监控到每台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对公共使用计算机除还原功能外,还可通过广播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二)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完善教师交流平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减轻教师课业负担,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合作学习、经验交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求共同发展。

(三)建立全方位交互平台,促进学校教育发展随着法制观念和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教学中已成为一种趋势,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期待与监督越来越强烈。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要积极创建各种沟通平台,如校园网站、家校沟通OA、家长学校QQ群、微信公众号等。通过畅通的交互式平台的建立,及时发现教育教学问题,聆听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建议与意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与推广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要对现代教育技术有很强的敏锐力,时刻关注科技最前沿的产品,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掘、发现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并加以推广。从软盘、U盘、移动硬盘、手机电脑两用U盘到云盘,存储技术与手段的变化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当多媒体平台被广泛使用时,教师离开鼠标则无法操控课堂,被“困”在讲台上,无法深入学生群体;而翻页笔的出现,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基于此例,我们应该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必须以敏锐的视角去发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软件方面,现在的教育网站、学习网站以及各种教育APP五花八门,哪些适合学校使用?哪些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必须有明确的判断。与其说态度决定未来,不如说决定决定未来。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最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教育资源,再加以积极推广。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践行与引领者

校长的观念能够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校长除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率先垂范,成为教学改革与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身体力行做好课程开发、资源利用工作,以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却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英语课堂的EnglishReport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录制下来,通过QQ群,及时传递分享;学生可以在家将录音作业、视频作业及时发给老师。比如现代教育技术的佼佼者———翼课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只有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实践中,才能引领教师“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也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验哪些技术、理念、手段对学生和教师有利,哪些值得推广实施。

四、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者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其中包括学生和老师。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不可否认,只有更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因此,校长要开发好教师这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要在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教师的年龄特征等,采用灵活的辅导与培训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老师和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老师在信息化和学科整合方面走得比较快,中老年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相对较慢,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不妨成立以青年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团队,通过该团队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刺激中老年教师主动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同时,由该现代教育技术团队担负起辅导与培训任务,随时解答、解决教师在运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集中重点培训,让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成长,在需求中主动提升,形成以新促老、以老带新的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

五、信息化发展深层次功能的发掘与思考者

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学校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除了关注信息技术及其使用外,更应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否会被颠覆?学校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虽有诸多非议,但也有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与文化沉淀。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更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教学,它只能使传统教学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更加高效。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是说用电子书替换了纸质书就是现代教育,也不是说用屏幕代替了黑板,使用了计算机就是信息化教育。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信息技术,而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除了有在课堂上大量输入,让知识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这个“教”的功能之外,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的功能。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问题,能够运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三)互联网对学校教育带来的深层思考在现在没有手机就失去世界的年代,学生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低头族”为什么时刻离不开手机?有没有WIFI为什么成了最常用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通过多彩的画面、刺激的音乐、富有挑战性的过关斩将环节设计,充分体验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喜悦,在一关关的挑战中,游戏中虚拟的荣耀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低头族”们通过微信、QQ等满足自己的社交性需求,充分运用网络的“搜索”与“更新”功能,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满足求知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借鉴这些问题的根源,引发广大学生、教师的好奇心,让其乐于发挥探究能力,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六、结束语

篇2

1本钱方面的疑问比照松散,无法做到共享

因为受制于资金疑问、环境疑问等方面的具体的捆绑,许多的中职学校的信息系统是做不到统一性的缔造的。伴随着学校网的根本疑问的完善性,部分开发均施行了比照许多的单元信息系统,例如,教务处理系统方面、财政处理系统方面、图书馆处理系统方面等,这些都造成了信息化环境复杂疑问,这也形成了一个个彼此的阻隔性的信息,造成了重复缔造、本钱松散、信息沟通阻碍等。

2教学方面的资本比较缺乏

信息化基础缔造方面结束以后,教育信息本钱方面的运用都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傍边的重中之重。但是,从各个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方面而言,普遍存在着信息高速公路之上有路无车的表象、有车无货的表象,所以就造成了大部分师生对于信息设备的运用仅仅限于一般性的信息方面的阅览、发送邮件以及聊天等简略的操作,这些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在教育进程旁边上对于信息本钱运用的根本需求。教育信息本钱方面的缔造疑问的滞后已成为目前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3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1提供统一平台和充足的资金作保障,注重网络应用实效

在当前的校园网络建造中的重要的问题,应当比较注重于校园网的具体的运用方面的问题,现阶段都处于寻求网络硬件的层次。个人认为,这些方面都可以学习美国的具体的做法。在远程教学或者是网络教学问题等重要的方面,某些校园由于地理问题上的重要缘由,对于远程教学的需要量是非常大的,有不少的高水平的研讨以及运用方面的问题。

3.2依托合作公司开发建造校园信息化方面主要是依托合作

公司开发建造,依托自己的技术力量来保护以及完善在校园信息建造方面的问题,校园与公司联系应当是十分严密的,而且通常都是与一些公司保持着稳固的合作关系,许多公共性软件都是通过这些公司采购或者是委托他们进行开发。此外,校园方面的办理信息体系主要是通过采购方式解决有关建造方面的问题的,办理体系这种公共性体系可以由公司进行商业开发,然后校园进行运用,但必须符合教学以及校园的本质方面的需要。

3.3在信息化管理人才方面,实施CIO的重要的体系改革

教师都爱岗敬业,比较自觉的促进自己进步,学校效法公司,实行CIO(首席信息官)系统。CIO是担任一个公司信息技能方面以及系统方面一切的领域的高级官员疑问。他们通过教导关于信息技能的运用疑问来支持单位的重要政策。他们均具有技能以及业务进程两个重要方面的有关指示,具有着多功能的概念疑问,常常是将安排的技能分配战略以及于业务战略紧密的联络在一起的最合适的人选。各个学校有着由主管教育信息化的校级领导担任的CIO,然后更高层次承担着学校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以及运用等责任。

4结语

篇3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怎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得到很好地使用将成为人们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章主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创建校园良好的信息化培训环境?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学习的观念?采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使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得到更好的开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厅对青海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新型师资队伍创造物质条件。根据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初步统计?学校自1997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如今我校已有五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上机操作机房?共76台计算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机房?总计105台计算机。预计我校在2006年底将使各办公室及学生教室完成网络布控使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这为我校教师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和卫星电视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媒体优化组合等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创造了良好地环境。

2.2信息化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所谓硬件就是教学中的一些辅助工具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就算学校有着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了它所应该发挥的潜能?失去它们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教师都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源头就很难有机会直接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教育就会影响一代人。

2.3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学习观念的转变?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自我学习和学习的实践者。比如?在我校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用传统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学质量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转变教师信息化学习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自我学习的观念。

2.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教师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自身视野。目前?我校教师很少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因此?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的物质基础之上?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能使教师自觉能动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3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了我校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作出了两个层面培训方案。一是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二是高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使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根据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有着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并且基本掌握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特点。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传统的槽臼里。要适应当今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在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针对我校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有设备进行培训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年安排在学生课间活动一个小时的固定期间内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操作技能并辅以理论的学习?平常课余随时开放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机房?供学校教师巩固与练习使用?并辅导答疑。

3.3信息技术培训采用考评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学校长期的工作?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对受培训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评分是为了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意识?能够有一定的压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在考核与评分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培训计划?使受培训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篇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是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些高校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有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其次是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不够全面。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实现教育目标体系信息化,实现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实现学习与课程、教学模式信息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信息化,实现师资培养、培训信息化,实现教研科研信息化。有些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忽略了其中的几个方面,从而出现了重管理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重速度轻规划等一些问题。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够合理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是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其建设过程顺利的开展。在规划中,各个高校应当站在战略的角度进行思考,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教育特点,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全面准确。规划不当,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其他高校模式,无本校特色可言,也是目前有些高校存在的问题。有些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或是资金不足等原因,从一开始规划就完全采用其他高校的模式,按部就班,别的学校建什么我们也建,别的学校用什么我们也用,完全脱离了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充足的建设经费及其科学合理的使用是保证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教育信息化初期投入比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普遍比较紧张,除少数列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无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作较大的经费投入,于是便出现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硬件设备配置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更新维护不及时等诸多问题,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与之相反的是,某些高校有了充足的经费但没有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于是也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年来,在部分地区,无论是硬件的建设还是软件的开发,都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万兆的校园网,配置超一流的多媒体教室,价格不菲的名牌服务器,高档的教师笔记本电脑,似乎都彰显着学校的实力和信息化建设的成绩。但这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材小用,本末倒置,反倒造成了资源浪费。

其实,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的初期,部分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没有正确树立,信息化项目没有经过相关论证,就开始盲目建设,甚至是哪些区域更需要信息化环境,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广大的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在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方案时,也往往出现不了解学校真正需求,设计大而空的工程项目,结果往往是导致了学校的盲目投资。这些都是导致教育信息化资源浪费的病根所在。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改善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实力增强的物理建设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提高师生员工信息化素质的过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教育信息化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国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首先观念问题仍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学观念还很陈旧。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上变化,阻碍了教育信息化顺利实施。

然后是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等方面。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要求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因而,各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教师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研究教学,服务于教学;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针对性、开放性、情境性、协作性等原则,兼顾学科体系的不同和受训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他们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而是强调师生互动、学员交流,自主操作和协作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树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观念,并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意识,并能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五、管理维护的问题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牵动着全校每一根神经每一个人。事实上,高校的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对高校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的一场革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后,无论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还是高校的领导都应该转变传统管理的运作观念。要使信息化建设本身不打乱仗,信息化应用系统有条不紊地运作,就必须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管理。当前,有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初具规模后,便放手投入使用,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机构设置不当;二是管理权限不明确;三是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四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五是管理标准不科学。管理上的不到位,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各自为政,资源分割,整体化不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无法高效有序运行,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此外,投入使用后的信息化体系,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上,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但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是硬件资源维护不及时。有些高校重建设轻维护,便出现了设备出现故障时得不到及时维修等问题,这些不仅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还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系统信息,升级软件,对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同时软件资源更新不及时也是一突出问题。这里所说的软件资源不仅包括设备在使用时所需的一些软件,还包括各高校的科研成果、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等各项数据资源。版本过低的软件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还阻碍着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陈旧的数据资源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种种不便。所以及时的更新软件、补充数据,也是保证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广福.浅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01期

[2] 柴超.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存在问题.考试周刊.2009年04期

篇5

1.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1)信息的内涵表明信息的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对自己学生合适的信息:从书本里、从校园内、从社会上、从媒体中,特别是从网络中等等。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发现,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课堂上、书本中,学生当然会信息不足。

(2)信息的内涵同时表明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信息是事物运动规律与状态的表征,所以任何一个系统(如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在信息中诞生和成长的。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认识、掌握与利用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系统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发展与进化的速度就越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对一个民族、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对他生存与发展有利的信息,与社会合作、与学生父母协作,把学校与家庭创造成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的信息的海洋。信息不足的学生会营养不良,信息营养不良的一代学生必将导致一个民族的衰弱,中国过去的历史足够说明这一点。

(3)信息的内涵表明信息只是事物的表征,并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独立存在,能被人们提取、传递、加工和处理。所以,我们的教师不仅要精心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信息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提取获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交换信息的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信息社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获得、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竞争,一个人不具备这些能力,即使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要不是对信息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就是望洋兴叹,葬身于此。

(4)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的共享性使它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正增值现象和负增值现象,负增值即信息损耗。教育教学过程即是信息传递与分享的过程,我们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减少损耗,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最大效率。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结果是信息技术日益多媒体化、网络化。全球正在成为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村。在这个村庄里,不会支取别人的信息、不会破译别人的信息、不会保护自己绝密信息安全的民族都必将被信息化的浪潮抛向知识经济的新一代殖民地。因此,知识经济对中华民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是高速公路又是深深的陷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

2.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动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江总书记说:“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生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刚处于起始阶段,我们耳闻目睹了很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把教育信息化仅仅界定为“多媒体化和计算机网络化”。多媒体与网络理所当然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先锋,但学校教育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决不能等同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远比这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能走进一个误区。

一般理解的教育信息化,即指在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根据教育信息化理论,广义理解的教育信息化如上所说,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获得信息和交换信息的环境,特别应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指围绕学校教学活动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内外条件的总和。其内容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学校内部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校园建设、学习风气、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和外部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经济、科技、文化、风俗习惯等,对教学活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都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只是用信息技术装备中小学校。

二、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根据信息理论,学校教学环境中的学生获得教育教学信息有三个途径:直接与教学有关的事物接触,去了解认识客观事物而获得信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他本人已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信息变成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或称教学信息体)是现代教育信息决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现代新型媒体。从以上教育教学信息的来源看,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质上就是要从教学实践(客观事物)、教师、教育教学媒体(即教学信息体)三个方面着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应该是一个这样的信息环境:

1.具有比较固定的按培养目标应提供的客观实践事物与客观实践环境,包括实验室、技能训练室、劳动技能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一些社会上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活动场所建立固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提供服务基地。

2.具有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和教室文化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小学生学习、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健康发展与否,上述因素关系极其重大。

3.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首先应从教师的培训开始,而且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导者。教师如果不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内容、目的,不经常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不精通教育传播技巧,不熟练掌握现代媒体的开发与利用,不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或者不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改革传统教学,那么教育信息化则常常是表面弄得很热闹,实际上形式主义为多。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有目标地装备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开发和建立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为教师和学生获取更新更多的信息提供渠道。

三、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育部及地方教育机构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信息化意识。“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其次是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理论。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计划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如1991年日本文部省公布的《信息教育指南》中规定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基础》,以普及信息科学。

2.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切实重视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要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要与社会各部门横向联合建立实践基地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信息,发展自我能力。信息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越发达,越要牢记:实践与参观,调查与访问,包括参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实验活动、参观自然界和调查社会活动的各种现象,永远是学生教育信息最基础的来源,这也是著名的戴尔经验之塔所要告诉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内容。中国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严重与实践脱节与社会脱节与学生今后的谋生脱节,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高分低能,走上工作岗位眼高手低。皮亚杰在儿童早期认知理论研究中发现,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对儿童具有实战感、形象性、感染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与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接受教学信息,积极探索并与同学老师协作交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对儿童认知与情感的发展特别有利。我们积极倡导把学校的教学、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的利用三者结合起来,如把气象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废物利用研究所等部门中一部分容易的课题交给学校,组织学生编成小组到社会中对课题相关的内容进行走访、调查、测量、统计,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整理信息并在整理中进行创造。这样既节约了研究机构的精力与物力,又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另外在社会与自然界里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与研究强化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学习的必要,而且要学好的必要。记住:孩子们在社会与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天生有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再次呼吁:注意多媒体和网络的浪潮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汹涌澎湃时,切不可忘记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能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课题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在协作中学习的环境,这是当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也正是我们民族教育体制中长期最缺乏的。

3.要切实重视校园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环境明显表现出很多的病态,而且又面临一个又一个更深刻的挑战,如资源危机、环境危机、黄色文化的泛滥、与疾病、与信仰危机、战争与饥饿、贫穷与失业等。他们这一代将来能否以一个健康成熟的心理走进社会,面对竞争与压力、成功与失败、邪恶与正义,关系到他们是把现代化带入黑暗的陷阱还是明媚的未来。中小学生正是个性心理品质成长与定型的最关键阶段,多媒体与网络的开放环境进入中小学校后,教育信息化中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去努力建设,一旦形成,就会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递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值得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建设。校园心理环境常常包括学术风尚、文艺气氛、社会意识、集体观念、协作精神、人际关系、务实精神、文明习惯等,还有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4.多媒体与网络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技术杠杆,网络特别是INTERNET作为第五大信息体(媒体),刚刚兴起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角。网络信息体具有与其它媒体不同的特点:无穷的信息容量、即时的传输信息速度、超越空间的信息协作与交互、随心所欲地信息浏览与下载。我们要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在扩大完善文字书籍图书馆、视听资料图书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校园网,尽早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系统,进入信息世界,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以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巨大信息容量克服教材的局限。

5.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近期目标应明确是向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宣战,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基础教育的素质化服务。中小学教师要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演示播放工具,要通过教学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改革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令人忧虑的是,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很有一些学校和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为应试教育服务,为题海战术服务,为强化巩固传统教学模式效力,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就成了“电灌加人灌”,成了改革的阻力,“口里喊的是素质教育,实际做的是应试教育。”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珠江三角洲在教育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在华南师大电教系众位教育技术专家的主持指导下,就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总课题明确列入这一地区教育信息化总体计划中。我们在近期的珠江三角洲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调查中很高兴地发现:在这一总课题下,很多中小学校正在进行各种子课题的实验与探索,并已出版了不少课例录像带与专著,其成果是显著的,这一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学习。各地区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进行新型模式的探索。否则,教育信息化只能成为孩子们美丽的陷阱。

6.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研究进程中大力推广行动研究。各中小学校在利用教育信息化现有成果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新问题需要研究。传统的教育实验研究对研究人员要求较高,实验过程严密,实验条件严密,一般中小学教师无力承担,且实验过程封闭,不能随条件改变而作出调整,这种研究很容易脱离学校的教学实际。行动研究是学校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的理论或科研人员指导下制定计划,当场进行实验研究,以求在短期内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强调在行动中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研究方案,强调不断对研究进行形成性评价,并立即把肯定的部分反馈到教学实际中去,从而弥散性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7.分阶段、分层、分地区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1)卫星教育电视依然是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最有效的手段,其特点是覆盖范围广、信息容量大、收视点容易录制保存重放、速度快、经济实惠。尽快改造卫星教育电视网只能单向播出模拟电视的系统,使之能提供数字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并与CERNET网和地面通讯网相连,提供实时或非实时交互方式教学的环境,进行师生间广阔领域内的亲切交流互动,让广大农村边远地区感受数字化生存。

(2)刚刚脱贫的广大农村地区以普及光学投影媒体为主,投入音像技术媒体,深入开展以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在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外,逐步考虑把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电视技术引进课堂,并运用认知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设计双主模式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媒体的作用由作为教师的演示或辅助演讲的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3)发达地区应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校园环境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继续深入探索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选择试点,开展互联网环境在学校中的教学应用,并将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科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4)每一类地区,每一个层次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都要建立信息教育示范学校,实施试点项目,总结一定的经验教训以后再推广,切记蜂拥而上。这实际上也是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8.重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应用与评价研究。

(1)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应用,而且要充分地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入才能显示出价值。现代教育信息体闲置不用是巨大的浪费,不充分应用也是浪费。当今,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不少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100M甚至1000M校园网,但只在有人参观或上公开课时使用,很少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环境作改革传统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这是教育信息化大潮中一种可怕的形式主义。

(2)由于以上形式主义并不少见,我们深切感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实施评价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联手将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开发、应用、管理,特别是应用与管理,纳入中小学及其校长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有关部门不仅只负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拨款,还应密切监督其应用与管理情况。这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才能免于形式、免于浪费,真正落到实处。

9.要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自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小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让他们深知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来之不易,理当充分珍惜。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学生实践基地。

(1)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基地的开发与管理利用。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美化与管理

(3)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主持、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4)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5)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10.重视学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开发性、扩展性与防范性。学校教育信息系统应该是个开放系统,才有可能不断更新信息内容,封闭的教育信息系统必然走向死亡。

(1)学校教育信息系统应通过各种渠道,与社会环境的各部门及学生的家庭环境构成一个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自己动手开发急需而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网上资源。

(2)通过INTERNET和CERNET,学校教育信息系统应与国内外其他学校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渗透、交流与协作,丰富自我信息资源,扩大与完善自我信息系统。

篇6

这一学年,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配合柯城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工作,促进全区教育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学科教学整合和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在全体新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可观的一步。

1、加大投入,完善条件。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战略。为此,区教文体局和学校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我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以最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20*年9月,学校鼓励每位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同年10月,学校在原有的“班班通”的基础上,再在全校区范围内构建无线网络,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灵活性。

11月,学校耗资3万多购置了两套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增添了新兴元素。

20*年9月,学校投资30多万元,改建了原有的微机教室,配备了50台学生机和1台教师机,以及两套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五套多媒体电教讲台和液晶投影仪。

10月,学校又提供补贴,为10多位新进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

一系列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投入给学校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为教育教学的腾飞插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

2、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方面,我们致力于健全管理机制,走规范民主之路,创务实高效之风。

首先,修订考核标准,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去年《新星学校教师考核条例(试行稿)》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讨论,将笔记本电脑的应用作为教师日常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同时,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运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充分发掘学校网站的潜能,为信息化管理创设良好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2006年11月,学校网站全新改版,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具体运作情况,新增了部分栏目譬如教师博客、校本教研、电子书库等,由宣传办的毛洪星老师总负责,另外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承担了学校网站的各板块。各教师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积极充实网站内容,及时更新,优化校园网站建设,实现网站在教育宣传、交流、管理、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五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建管用并举,使学校网站切实有效地为学校的管理服务,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在班班通、教师电脑和校园网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积极筹建信息资料库,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本学年末,我们结合教师成果奖的申报工作,认真做好资源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把本学期教师撰写的优秀论文,设计和制作的优秀教案、课件集中起来,建立完善学校网站资源库,统一管理。

第三,坚持履行检查制度,使信息技术教育媒体的运用更趋规范。组织各信息技术教师实行机房包管责任制,校园信息化建设分管制。信息技术小组定时进行微机教室使用情况检查——机器设备的合理操作、卫生情况以及相关的记载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分配各个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运用教室三机(计算机、数字投影机、实物投影机),规范记载,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要,促进了信息化设备使用的效率,同时还确保了信息化设备的完好率,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系统的优化运转。

第四,在维护方面,我们坚持实行维修制度。信息技术组及时地给各位同事提供帮助,解决大家的难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如果信息技术组的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联系供货商。尽我们所能,努力提高维修工作的效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制定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将教师合理运用校园办公系统纳入教师考核条例,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由于认真执行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器材的管理和使用效益等得到显著提高,设备的损坏率明显下降,各方面的关系协调有序,信息技术教育系统运转高效,充分显示了整体效益。

3、深化科研,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是信息技术教育向深入发展的先导。本学年,我们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开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经验互学的良好局面,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素养,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查小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品牌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年11月,我校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认真组织,每位信息教师都参与其中,为上课教师进行反复听课、评课。*年3月,区里举行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教导处牵头认真组织初评,严格把关,从而确保选送教师的优质。同年在区20*年度电化教育研究课题评比中,由我校毛洪兴老师执笔,王贵兰、刘健老师共同参与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荣获区一等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有了这样强大的信息科研的队伍,这样执著的钻研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重视培训,提高效能。

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齐全的设备还需要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因而,要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先由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再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和人才资源,组织教师培训班,先后举办了电脑操作培训班、课件制作培训班、笔记本电脑管理培训班等等。为普通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使用频率,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实行全额培训,从而达到整体提高。

二、存在不足

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网安全维护问题需要有关教师进一步接受专业培训;学校网站还要进一步积极创建班级主页、部门主页、学科主页等一些特色栏目等。

积跬步而致千里,怀豪情而绘宏图。我们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平台,以特色建设为方向,高质量、高标准地、积极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铸精品,创特色,进一步开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局面,真正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学校发展、教学实践和教师需要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星学校2009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和思路

我校在20*年里提出了在2009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够使用学校网站的课程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开展网上教研活动,部分教师能参与到丰富、完善、系统的新课程标准资源库的建设,所有行政和老师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中心的各大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了我校与教育系统之间方便、快捷、安全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新的学年里,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应用引领”为指导,以技术的安全保障和有效支持为基础,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推广,提升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个学年重点工作:

一、保障网络安全畅通,支持应用的正常开展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在当今数字化校园中,保障网络安全通畅,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极具挑战的工作,它有利于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层面的不断扩大,切实保障校园网的安全畅通,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保障学校门户网站、资源库、FTP服务器、图书馆数据库等多个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做实后台支持、数据备份等技术支持工作。每周定时对各服务器进行杀毒,杜绝病毒对系统的影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责任制,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加专业维护人员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把网络的安全畅通与专业人员的工作成绩相挂钩。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应用的综合效能

1、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化队伍自身建设,形成专业理论扎实、信息技能过硬的教育信息先进团队。学校的信息化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富有进取心的队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一个学年里,更要重视这支队伍建设,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各科室信息化能力的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治理结构,充分建设以业务需求为中心的信息化组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懂技术、熟教学、会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三是要加强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处理好小学部与初中部之间、各科室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信息化建设良好氛围。

在2009年工作要点中将加强信息化队伍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建设,意在提高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强全员信息化素养,主要分3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校领导和全体中层领导干部,每年举办1-2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理念的讲座。

第二个层面:各部兼职信息员,每学期进行1-2次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第三个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采用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培训,安排中期检查,开展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其中一些具体的安排如下:

对部分制作课件仍觉困难的教师进行继续培训,力求使我校4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会做ppt和flash课件。保证全校教师人人会上整合课,凸现信息化特色,确立我校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和领先水平。然后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个高质量课件充实资源库。在青年教师中形成赶、学、比的精神,充分挖掘一批有潜力的新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2、推进校校通平台的使用

2009年我校将在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校校通平台的使用与推广工作。下个学年将细化项目分管人员,熟悉项目操作流程,更加充分合理运用好平台。

3、充分利用好现有电教资料

为配合区电教馆将电教工作实到实处,下个学年学校将利用现有的设备,将现有的电教资料适时合理地运用起来,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将积极培训教师,学会下载、整合、使用远教资源,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正确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督促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电教资料,并按要求填写、整理有关的归档资料。

4、有序开展、落实信息化常规工作

(1)加强各部门主页的建设

学校主页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好坏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也是学校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落脚点,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的形象。目前有些主页内容长时间未更新,页面缺少内容,特别是教师个人博客。下学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主页的建设与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加快网页更新力度,提高各部门主页质量要求。对原各部门的主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更新及改进。

(2)为再次迎接省里优秀网站的评比做准备,适当调整学校主页设置;积极提交学校教育教学新闻信息,每月向宣传中心提交的信息量不少于1条。

(3)落实学校信息化基本要求:

A、45周岁以下教博客管理:每学期发表文章不少于6篇,其中自己创作的文章不少于3篇。(创作文章包括参加各类讲座、听课等教研活动后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论文等)。

B、40周岁以下的教师于暑假中、下学期开学前上交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件。

C、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比赛。

D、教师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得缺席。

E、班级主页、学科主页都要着手建设,并且保证每两星期更新一次。

篇7

以需求为导向建设教育信息化环境

在英国,教育信息化环境较好,硬件建设、网络联结、软件配置等方面基本达到了“想用即有、有用必优”的程度。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学校校园网络、网络云存储及服务、WiFi全覆盖,电子白板、触屏一体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写字板、短焦投影仪、三维显示器、实物展台、可移动充电柜等基础设施及应用终端建设齐全,物联网在实验室、图书馆、咖啡间等功能室的应用已经起步。我们所到之处,学生凭借学生证可以获得进入校园、预定功能用房、网络登录学习、图书借阅、生活用餐等服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不难发现其校园信息化程度之高。

在英国,政府层面虽然没有引领、指导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专门服务机构,但是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规划、组织、管理井井有条、有序发展。在考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多所学校均有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和管理应用服务机构,并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考文垂西部的Finham Park School是一所综合性中学。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规划、管理和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校长、IT部分负责人、理科教学组长和普通教师组成的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管理、建设的决策小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预算、资源分配、环境建设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全校在校1500名学生,120名专任教师,拥有信息化教学应用固定终端200多个,移动终端近150个,装配有8间网络学习教室,每间教室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其配置也不尽相同。同时,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采取了“先点后面、先试验后推广,实施按需求逐步完善”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策略,做到不奢华、不铺张、不浪费,达到了物尽其用的目的。

以应用导向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英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整体水平普遍较高,以应用为导向驱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色明显。我们所到之处,各学校均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规划、建设、管理教育信息化环境,突出务实应用和特色应用,但校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差距,应用有差异。在学习、考察、交流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校,追求的是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技术。

英国学校类型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规模大小不一,学校自主办学权力较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出台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划拨教育经费。经费支配由校长及校委会和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共同商讨并决定信息化环境项目建设。比如,Rugby High School是一所女子文法学校,教学质量较高,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广。经费虽然比较充足,但是要满足学校信息化全面建设的需要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学校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优先建设了支撑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云平台,满足了更多学生课程选择、学习的多元需求。

在英国,国家或地区并没有统一的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而是学校根据发展实际,选择或开发便于学校行政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监测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应用平台。比如,华威学院集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为主的学院,政府按照学生注册数、学习出勤率、考试合格率等方面给学校拨款。该校就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学生网络管理平台,加强管理,这对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英国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常规化应用基本普及,部分学校正在深入探索更富个性化的教学应用。比如,伯明翰的South & City College 是一所英语语言培训学校,为便于掌握入学新生的语言水平层次高低,确定学生学习起点,该校建立了学习测试与学习行为过程跟踪管理网络平台。平台能够从收集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历次测试成绩、出勤率等方面数据,有针对地给授课教师和学生提出施教、学习建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在深入感知、体验英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做法时,也不难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英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可能拉大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带来校际间的不均衡;二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尊重学校自主发展,教育信息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带来规范的效应,同时还可能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应用驱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据了解,英国没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教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项目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主要由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应用驱动等方式来实现。当前,英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现状是:有追求技术“高大上”的“发烧友”,也有得过且过的“南郭先生”,还有“谈技色变”的“小菜鸟”。

英国学校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现状,主要采取如下做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是部分学校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直接与薪资挂钩;二是营造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以氛围感染,以应用倒逼,逐步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部分学校在假期集中安排时间,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英国在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展开专业引领与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低主要由学校考核认定。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有较为强烈的意愿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培训、研修的有效性。

另外,学校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与研修方式,其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与研修的过程中,不同技术水平或不同研修方向的群体,会借助网络平台或社会性软件,产生更多的自组织,其研修组织更灵活,组织方式更便捷。但是,比较松散的教师培训研修组织,其课程方案、培训标准及培训研修过程、结果与质量很难监控与评价,为管理者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云技术成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支撑

在英国,国家只颁布课程标准或考试标准,不统一编写学科教材,学校组织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编写学生学习材料,设计与制作学生课内、课外学习资源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特别是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云技术的课程建设、实施得到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应用实践。据了解,在英国并没有统一建立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云平台,而是由学校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自主选择有利于师生开展协作学习、性能稳定、体验性好的社会性云平台作为底层支撑,由任课教师和参与学习的学生共同完成教与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从我们参观的中小学来看,多数学校分别选择应用Google Drive、Google Classroom、Frog等或者组合应用多个云平台作为课程建设、实施的支撑平台。

比如,Rugby High School女子文法学校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习的需求,开发近300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而大部分课程都是利用Google Drive云平台的协同和分享功能,实现了师生群体协同工作、互动交流、作业、分享资源、家长互动、学生反馈等课程建设和应用服务,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从英国多所学校基于云技术的课程建设和应用中发现:云平台只是为学校课程建设和使用者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征、评价标准和课程实施等多方面的要求由师生共同建设、实施并动态地生成。同时,随着云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推进,云技术将成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核心支持。

学生自带学习设备成为发展趋势

英国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建立起了较好的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搭建了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也配备了供学生学习使用的终端设备。多所学校都已经建成基于云平台的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系统,基本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据走访、考察的学校反映,学生终端设备仅靠学校配备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大部分中小学校鼓励学生自带设备到学校学习。英方介绍,欧洲某机构调查了包括英国学校在内的500所学校学生自带设备学习的情况,调研数据表明: 72%的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完成作业,52%的学生在课堂里使用自己的设备,89%的大学允许学生自带设备完成作业,95%的机构允许学生自带设备接入网络,仅有6%的学校没有实施学生自带设备的计划。

自带设备学习已经成为英国以及欧洲大部分学校在信息化环境下解决学生学习终端不足的有效办法,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没有设备的学生,学校联系企业,可按月租用设备给学生使用。

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反映:虽然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对接入校园网络的信息做了较好的过滤,但是还有部分家长对学生自带设备学习表现出担忧。然而,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无法阻止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终端,如果强力把学生与移动学习终端隔绝开来,将会使他们错过一个时代。

连通共享学习资源达成社会共识

在英国,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市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科学馆等社会教育资源能够较好地为学校、学生、社区免费共享。在英国学校,普遍实行走班制教学。因此,图书馆是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图书资源是学生获取学习材料的有效媒介。因此,英国政府、中小学学校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网络与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图书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学图书馆新增图书的主流选择。同时,大多数大学、社会机构及中小学的图书基本上实现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了在线网络图书检索、借阅、共享、校区调拨等功能。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特别是中小学图书馆与社区教育对接紧密,本社区的人员可以免费使用区域内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

据观察与了解,英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和互联共享程度较高。华威学院集团下设6个校区,只有两位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处理6个校区4500名学生、1500名教师图书借阅管理及其校际、社区间的图书调阅与归还。

网络安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隐忧

在英国,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人们网络安全意识较强。无论是社会公共场所,还是中小学校,登录网络必须采取学生证号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等身份认证,为确保网络安全设置了一道屏障。

据了解,英国及欧洲的大多数高校都加入了由全球多个国家教育和学术机构共同建设的一个全球高校eduroam(Education Roaming的缩写)“网络漫游”服务。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参与该联盟的机构可以使用其内部的上网用户名和密码,在联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WiFi网络无障碍漫游,免费上网。

在英国的整个社会中,师生基本具备了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但是,多数小学不允许学生自带设备到校接入校园网络平台学习,鼓励家长陪护小学生在家上网学习,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安全给未成年孩子带来了安全隐忧。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技术人员、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员组成的网络安全工作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中小学网络安全水平,提升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服务外包成为设备运维的有力支撑

在英国,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其硬件设备数量在不增加,软件平台开发应用逐步深入,要确保新设备正常运行,新设备、新技术能够快速派上用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运行维护成为他们探索的新课题。

据观察与交流,在英国,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负责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专门机构,直接隶属于分管教学校长,机构内设有设备维护、维修和技术应用培训等岗位。同时,多数学校的设备维护均采取外包服务的方式,由社会专门的IT公司负责提供服务。

例如,伯明翰的Wavreley School是一所服务于4~16岁儿童的学校,成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专门机构,机构主管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确保学校信息化环境正常、高效运转。他们在具体的运行维护过程中,采取向社会招标的方式,由一家专门的公司选派3人驻校负责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8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对教育信息化及网络应用的认识伴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进程而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必须手段。这是因为首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及稳定发展,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在去年成立了由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下设了1个中心与2个工作组:新世纪学校信息中心、信息报道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且学校还根据每年的教育装备的不同,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了《新世纪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的规定》,并且新制度《新世纪学校信息报道组通讯制度》、《新世纪学校论坛制度》、《新世纪学校电教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等新制度。保证了每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校园网、Inter宽带网的畅通,保证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学校硬件设施。

新世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实践,已逐渐成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目前配备了49套多媒体教室,即48个班级加一个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每个班级都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特别是20*年,学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有力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的提高,在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后,让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投资建设了无限网络,实现了网络的全校覆盖,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另外学校还配置2个学生机房,共80台电脑,一个课件制作室,实现100M光纤入室,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四、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我校紧紧抓住校本培训,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是我校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载体,本学年以来,为学校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队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临近,学校在校本培训上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的优势,针对性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校本培训。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有计划进行计算机培训,从去年的最简单的汉字输入,Windows画图到能用Word编制教案,用Powerpoint制做简单的幻灯片、使用家校通开始,慢慢地提高到收发邮件、在论坛上与家长交流、更好地利用家校通与家长互动等等。并且选择年轻教师接受Powerpoint的进一步的制作,用年轻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的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到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教室走进各种学科的课堂,使教育真正实现信息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五、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我校的信息技术课从2005年春开始开设,按照省定的课程计划表,小学从3年级开始至6年级,每周1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②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一方面是建立信息技术社团,利用平时的余业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训练计算机技能。培养特长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社区假日活动,参加人数有200余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能有一技之长。③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学生在搜索信息,查阅资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发挥网络优势,继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学校利用“校校通”的实现,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方式,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校通”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信息化小组的组织带领下①我校利用“校校通”实现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建立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库、实现小范围内资源共享。②开展网络教研。受办学经费限制,相当多教师无法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我校就依据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活动,利用柯城教育网的博客资源,开通了世纪教研组,为提升教师素质开辟了另一广阔的天地。③进一步利用网络QQ教研。去年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使用QQ较多等特点,信息中心特建立QQ群,以每个星期都有相关话题开展网络研讨,收到很好的效果,并课题被区立项且获了奖。20*年为了更好地开展QQ教研的展开,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手上的笔记本资源,鼓励教师多进行网络交流,并将自己的困惑及成果通过QQ及时与大家分享④建设校园网站,提升学校信息的透明度。我校的校园网本学期已全新改版,它是一个集内部办公系统网、学科平台、FTP等一下综合性学校门户网站,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做到专人进行,信息的与更新由各处室人员进行,逐渐实现校园新闻当日上网,并且实现网上校务公开等工作,推进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⑤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师容易接受视频教学讲座的形式,信息化小组在网络视频网站申请了空间,并将网络的优质视频进行上传分享。目前,广大教师已能自责地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并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培训。利用这些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室自建立以来,使用率就非常高。

五、利用“家校通”,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

家校互联系统是一个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我校对家校通的使用更加重视,要求每天的课堂作业情况必须通过家校通让家长知道,并且能积极利用家校通与家长进行沟通,校领导更是会将每个教师的月使用量予以公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

六、学校信息道德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历来对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在学校建立网站之初就专门有一栏德育工作,在上面定期进行德育信息的更新,利用网络对外进行互动。在信息德育教育中,利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防护教育,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并参考其他学校对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并对学生实施教育。如防止学生的“从众”心理,与其他学校进行探讨研究,组织学生从实践认知出发,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与德育的任课老师沟通,开展一定的信息道德教育课。

七、校园网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做法、经验

20*年在我校除了因为机器老化的原因出现网络故障外,在校园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灾害的发生。这与平时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网络维修中,主要是防止ARP的攻击,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加大了对网络维护的难度,我校信息小组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教师配备电脑的时候就开展了MAC地址的登记,这样就很容易找出“毒源”,并立刻进行“医治”。另一方面,我校也加大了对教师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意识到病毒的危害,并能主动的安装杀毒软件,在出现问题以后能第一时间进行上报维修。而且我校定期地为教师的电脑免费“体检”,也进一步防止了病毒灾害的发生。

八、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篇9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4]”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心育理念的推广,学校和广大师生以及家长都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王玲等人曾对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5]。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的普及,今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跟踪、监控和评估,针对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顺势引导,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调动各种因素,保证综合性和全面性。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这几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丰富、全面的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多媒体素材,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除了讲授,尽可能地加入情景表演、小活动等互动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主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比如在“认识情绪”这一主题的课堂上,通过给同学们播放影片《头脑特工队》片段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情绪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也能在体验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互式多媒体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制作软件积累心理课堂的教育素材。比如,在进行学期总结回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采访一些学生,录制关于学期收获的视频,记下同学们的心声,通过视频制作软件配上字幕和音乐,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同学们在观看他人的故事中会对自身产生思考,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

3利用网络信息化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系统

利用网络信息化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体上或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实现网络心理测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网页的创建等。

3.1网络心理测评

网络心理测评包括心理健康测试、人格测试、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的心理测试。受测者在使用网络在线测试系统时,登陆之后填写个人信息,即可开始测评。在线测试不仅能更加高效、便捷地收集信息,而且便于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在线网络测评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而且可以从中筛查出那些出现预警记录的同学,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调查可以为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基于网络心理测评的结果,可以从“预防、发展、干预”三个层次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3.2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可以探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途径,不受时空束缚,快捷高效。学生在这里的谈话内容更加自主,在安全、开放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形式也会更加丰富,除了通过文字咨询交流还可以进行语音交流。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需要通过网络或交流软件引导学生观看或查阅心理健康资料,让学生通过留言等形式来促进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自助能力的目的。

3.3心理健康网页的建设

制作简洁实用、富有趣味的心理网页,为学生介绍心理网页的功能、登陆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在机房浏览学习,让学生在这里能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能便捷地找到心理自助阅读材料、观看网络视频学习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获得心灵的支持和指引;另外,网页上还可以建立论坛或者留言板块,使学生能够表达心声、相互交流和帮助。学生可以按要求注册、填写个人资料,发言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网名,提供安全、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网站上的留言板还可以定期进行整理、编辑和分类,以心理专栏的形式呈现,主要解答同学们的一些共性的心理困惑和疑问。网页坚持“自主、自助、交流、互助”的原则,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之成为学生的心灵之家。

4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设备,辅助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又可译为心理辅导,是通过一种专门的帮助关系来使当事人发生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多媒体的普及和心理咨询室设备的不断完善让个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除了沙盘游戏、宣泄设施,还可以利用咨询室内的音乐放松椅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紧张,调整身心状态等。音乐放松椅主要利用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在音乐治疗中使用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水平的来访者,使他们都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形成和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6]。放松椅就可以很好地用音乐这一媒介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放松椅上带有平板电脑,系统库里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连网更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播放其需要的音乐、冥想音频等。多媒体、音乐放松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辅助咨询过程,有效地促进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改变。

5开展校园团体心理辅导与建立“朋辈互助”在线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给予成员心理援助与心理指导的咨询形式[7]。在一个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能讨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察觉,并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察觉的反馈,使之经由别人的观点来审视自己;培养成员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从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从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展到对学校、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李瑞芹等人[8]的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城乡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同伴交往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的社交需要而且是他们获得社会支持、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重要来源;此外,同伴交往对青少年的认知、自我同一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这种心理互助是非专业的,但它提供的却教育心理是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人际间的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为大家开辟不同主题的“朋辈网络互助论坛”,为其提供交流的机会,帮助同学们在同伴群体中倾吐心声,互帮互助,将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如果能给予这些“朋辈互助在线团体”以正确的管理和指导,使之与团体活动相结合,那么就能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来源。

篇10

关键词 欠发达 教育信息化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教育信息化”的提法。各级政府的文件也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教育信息化”的含义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存在硬件数量少、陈旧、缺乏管理和维修等普遍问题,而且购买硬件设备在缺乏统一部署和规划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现象。二是常用的应用系统不足,使用效率低下。三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缺乏系统学习和领会,以致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思想观念落后。四是优质教育资源贫乏,校本教育资源不但形式单一,而且质量不高。五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低,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汕尾市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到本地区发展的软肋,并根据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信息化建设做法和经验。

2 汕尾市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汕尾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从2004年完成建设汕尾市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以来,本着“把不需要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钱的规划做好”的宗旨,在经济上多方筹措资金,多部门联手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寻求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2.1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没有科学的规划就像上课没有备课一样工作做不到点子上,在建设中就会产生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为此,汕尾市不但制定了《汕尾市“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汕尾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时间表。而在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项目上,2011年12月汕尾市教育局与中国电信签订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战略框架协议》,在基础网络建设、校园网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建设和校园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由中国电信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育信息化基本需求。

2.2 注重实效,以用促建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汕尾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着重把握“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强化应用,以用促建”为原则,把最需要装配的硬件、最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先建设好。例如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对2004年的基础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通过架设市-县-校三级环形网络结构,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畅通性,同时实现学校网络全面光纤化,并由原来10兆网速全部升级为20兆,主干网络由100兆提升为1000兆。

2.2.1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提升课堂效率

明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汕尾市教育信息化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来开展。学校教育的基础为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一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量”,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提高课堂教学“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大大提高课堂内容的信息量,而且节省了教师板书等工作的时间。而提高课堂教学“质”的方法,除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同样是讲解一个概念,通过文字描述与通过图像、视频等教育资源展现或演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就大不一样。为了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汕尾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的工作:一是宣传和引导教师使用各类免费教育资源网的优质资源,如“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名师网络课堂”等;二是建设市级教育资源库平台,通过收集本市教师的优质资源、购买其他优质资源等方法充实市级资源平台;三是发动和鼓励已经拥有教育资源库的学校免费、无障碍地向其它学校开放共享;四是加快落实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工作。

2.2.2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加强课题研究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汕尾市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技术类的课题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全市申报教育技术类课题中,国家级、省级课题将近二十项,课题成果丰硕,并且这些成果都得到了推广和进一步研究;在“十二五”期间,不但继续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同时鼓励中小学校结合本地实际申报市一级教育技术课题,仅2012年就有18个市级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

2.2.3 以学校稳步发展为目标,提高建配实效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好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反之,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又会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然而,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发展相对缓慢,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必须以“实效”为目标,用最经济的方法去实现最迫切的需要。例如,汕尾市陆河县(国家级贫困县)在2011年投入了资金16万元,为无经济能力装备多媒体电教平台的小学装备了5个移动式多媒体电教平台,使全县300人以上规模的学校都基本上有了一个电教平台,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能够多课室共享使用,大大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在建设和装配中真正体现投入产出价值的最大化。

2.3 加大培训,更新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要体现这一目标。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的教育信息化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素养。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汕尾市从教育城域网建设以来,通过大力宣传和加强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兴趣,发生了从原来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各级教育部门及时抓住各中小学教师渴望新知识的时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仅经常派遣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还专门聘请专家到市里开展培训,或者直接到县区、学校送教上门。但是,派遣人员外出培训的费用相对较高,许多学校仍然不堪重负,为此,汕尾市采取了网络远程培训和网上自学的办法。据统计,从2006年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以来,汕尾市通过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每年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数约2000人,经过六年的连续培训,基本完成了初级培训,并正在继续开展中级培训。在其它培训项目中,主要采取对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再通过骨干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扩大了教师们的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4 树立标杆,加强示范

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全部学校同时开展,因此,采取“树立标杆,带头示范”的思路有其特殊意义。汕尾市积极鼓励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申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市从第一批的2所到如今的24所,这些学校在探索和研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道路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教育信息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也使学校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们对周边的中小学校也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传授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案等方面也给予了深入指导和大力帮助,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5 先有后优,资源共享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对教育而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地区中小学同样享有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然而,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资源库建设中,汕尾市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市级教育资源库平台,使教师不但能使用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还能分享他们自己制作的优质资源;二是定期收集全市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优质课例、优秀课件、教案等;三是从教案入手,落实教育资源建设任务,让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教案;四是开展优质教育资源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制作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只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把握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