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小结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教育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教育小结

篇1

*年,市教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诚信××”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一二三四”工程,有效推进诚信教育。其中,把政务公开作为加强群众联系,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抓实抓好抓出了成效,在当地干群中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

一是狠抓行政权力公开和办事程序公开。市教育局牢牢抓住行政决策、执行、结果等运行环节,向当事人全部公开行政权力行使或事项办理过程的相关情况。公开教育局工作职能、科室设置与职能、服务承诺等内容,对相关收费标准和学生转学休学、民办学校办证、教师资格认定等办事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方便了办事群众,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是主动搭建公开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在采用传统方式公开的基础上,该局充分运用扬州教育网、电子显示屏、电视等现代媒介,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实时公开。同时积极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窗口”;科室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增加了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三是健全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健全学校校务公开制度。通过开展规范管理“家家到”,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到联系学校督查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校务公开考评等措施,使得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效能化的轨道。

四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务公开作为教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实行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行风评议员的作用,通过民主评议党风、行风、学校评议机关、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务公开的意见,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取信于民,有效推进诚信机关的建设。

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全市中小学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促进事业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学校诚信教育工作

“言必信,诺必诚”,“小信诚,大信立”。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青少年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通过教育部门的大力推行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一)抓好诚信制度建设,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中树立起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各项制度。将诚信教育纳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之中,把诚信作为学校对各部门的管理和考评、对教师的管理和考评、对学生的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工会的作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实行学生“诚信考场”等。不断探索诚信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持续推进。

(二)规范诚信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教职员工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同时,重点整治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例如:有些部门或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较为浅薄,存在有诺不践、有禁不止等现象;个别教师缺乏基本的师德水平,职业责任心不强,存在随意调课,只教书不育人,有偿家教等情况。

(三)以人为本,形式多样,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组织各中小学校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四)走向社区、进入家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局促使学校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诚信教育体系。

*年,我们坚持把诚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9年,将继续深入推进“一二三四”工程,继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与校务公开工作。加强行政权力公开和办事程序公开的力度,特别是对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应最强烈的问题,要积极实施方案。督促学校校务公开制度的完满实施,提升对外服务水平,强化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保证监督机制的效用。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诚信教育工作。根据*年诚信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决定在09年有目的有重点的在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整体性上加强教育工作的力度与深度。

(1)以人为本,加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看法,全面了解中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使诚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诚信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内涵 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深化美术教育内涵;在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新课程下美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多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注重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注重小学美术学科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1.2 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应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

1.3 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2.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2 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美术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来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

4.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5.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篇3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进入实验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教师和其他非课改实验教师都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实验的意义,以形成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以赖群雄校长为组长组成课程改革实验小组。校长抓课务的决策和协调,教师抓课改的管理和实施,明确各自职能,有效发挥组织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评估功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教师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教师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积极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全校教师上探讨课并说课和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积极评课,共同探讨、共同前进。

(2)充分发挥新一年样本班带头作用。举行新一年学科新教材、新教法展示课,各学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取得良好的成绩。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

(3)开展教研活动,宣传新课改的精神。我校举行主题为“放飞吧,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教研活动。精彩的表演使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气氛更加浓烈,真正起到师生互动的学习效果,实践了新课改的精神。

(4)新一年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评比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三、转变观念提高质量

新课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经过钻研教材,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思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成为了基础教育中的最强音。这里仅就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出的人才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作为学习的个体要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素。然而传统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灌输式教学,在考试的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学生用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进度进行统一的学习,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千课一面、模式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高投入、低产出;这样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难免会“举目四望心茫然”,自己希望的工作找不到,找到以后发现学的用不上,用上的没有学,想学又没处学,对工作疲于应付。同时,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了占多数的“中差生”,忽视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未来社会呢?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返

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这样就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不断索取无限增长的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创造的方法,也就是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成为不断创造的根基。(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目前,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如《科学》中已渗透到诸如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现境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质科学等许多科学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课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挖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发挥实验科学的优势,设计趣味实验,如“喷泉实验”、“滤纸自燃”、“滴水生火”等,通过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的求知欲望,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典型事迹等,促进学生由兴趣向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面发展。

(三)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阅读。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应长期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通读、精读、选读等阅读方法。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判断和分析获得知识。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问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四、新课程教学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理念,我们在考试中进行改革。如数学组的考试试卷出现A/B卷任学生选做。规定做A卷分值乘以系数1,做B卷分值乘以系数0.9。

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可以选择A/B卷中的题号相同的题目来做。A卷乘以1,B卷乘以0.9,以得分高的计算总分,不累计加分。考试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成绩在及格以上,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分数在八十以上,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信心。

语文组在作文写作上进行创新。教师们认为,作文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所以在写作上,主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感想。课堂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科技农业园区,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如一(1)班学生,在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的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参观蔬菜种植基地,受到很大教育,回来后学生写出了许多有关种植方面的知识。

社会组老师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学生深入到工厂调查烟尘污染问题,上网查找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学生们写出的调查报告中,以所见所闻和所查的资料为根据,告诫人们重视环境问题。

科学组在教学中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科学论文。如学生对放养鸡蛋和圈养鸡蛋哪一钟更有营养进行研究,写出了许多小论文。

数学组开展数学与信心技术整合研究。使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独立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计算机交流(学生与网络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和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五、注重发展,科学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

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六、积极开展新课程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后盾,没有教科研的教学是不会有大发展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大,教师搞教科研的空间很大。学校抓住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够在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主动。

在学校教科组的指导下,教师们教科研热情很高。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研讨。各备课组都能每周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畅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会。在教师们的相互交流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能够认真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配套练习与课本内容有很大出入,教师们就认真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对配套练习进行大量的删除,凡是与新课程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大胆的放弃,不能因练习题的问题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能因为练习题的内容而改变教学内容。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教学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标准,准确把握标准,才能把新课程教好。若瞻前顾后,忧郁不定,受制于课外练习,就会重新回到老路上。在这方面,社会组老师充分利用课外练习,他们把一些与新课程思想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了“探究性考试”的思想,使学生在探究试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

语文组利用小记者活动,对参加者进行写作培训。主要通过培训使学生喜欢写作、学会写作。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科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在网络技术运用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进行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各科都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国计民生的兴趣和习惯。

七、教学管理的改变

(一)课堂纪律管理。各校都有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加强纪律教育,对保证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校的管理上,对纪律的要求过于严格,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上课不能讲话的纪律要求,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上课时学生会突然有所启发,而想与同学交换意见,就免不了讲话。学生在脑子里有了好的想法,也想说出来,以感受一种成功的喜悦,释放自己内心的自豪感,想与同学分享一种学习的快乐,也会讲话。可以设想,剥夺学生讲话的权利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二)自修管理。现在很多学校在自修时都要求“静”,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个班级纪律的标准。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假如学生在自修时遇到问题(这时很普遍地)需要问同学,由于不能在自修时发出声音,问题就无法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自修时,学生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如果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解决,回到家里就没有人能够帮助,学生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断层,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课外活动管理。新课程对学生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在实施中,教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活动少一点。事实上,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灵感,活动过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很有帮助。而且,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得到性情的调节,能够放松身心。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考试分数管理。虽然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考试分数仍是学校、学生和教师非常关注的。分数的重要性在中考、高考和其他招考中始终显示着,它的地位具有不可撼动性。但是,对于平时教学中,若太看重分数,就会带来许多反面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对教师的评价。新课程要有宽松的教育环境。评价的“短期效应”与“培养的是将来的人才”的新课程评价理念相矛盾。怎样评价一个教师的成绩,这是一个难题,许多从事研究的专家都没有解决。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极其不科学、不公正的。众所周知,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学生能力,考试分数也不只是教师教学行为所致,它取决于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

(六)作息时间管理。虽然教育局规定早上8:00分上课,但事实上,早晨匆匆赶路的多数是中小学生。科学实验证明,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习。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睡眠不足还会使人感到生活质量不高,使人情绪不稳定,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调整作息时间。笔者认为,中小学生早上8:00上课,同时缩短午间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又能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学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把师生从疲劳的状态中挽救出来。

校做为基层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例如,数学一年级教学中需要色笔涂色,学生家长部分不理解,不给自己的孩子购买,并且有的学生把钱花在吃零食上,没有购买。学校没有资金为学生购买。这只是小例子。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领导仍然是喊口号,表示在改革面前的决心和信心。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三、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年级数学课要学生带色笔,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对于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比,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居多。因此,为了让实验班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有所了解,支持学校的课改实验,我校在一年级中开展家长听课咨询活动,家长逐渐表示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篇4

1、硬件条件的达标

1.1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我国全方位现代化发展大背景之下,我国教育资源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靠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将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公平教育精神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性。党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建设信息化校园上来,就小学来说近几年数字化设备如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器等大面积安装,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小学也同样享受到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优势。

1.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不断进步,现代化的竞争机制与绩效考核制度促进了教师队伍不断的用知识充实自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是在逐年提升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引进制度的改善,由于成为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水平和能力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而全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则是为小学教师队伍增添了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内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总之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了几乎所有小学教师基本掌握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打下了基础。

2、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结合教学的优势

2.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小学生有着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如果能在每堂课都营造出宽松、活跃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资源,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中,不乏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且新奇有趣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小学各类课堂教育中,对于营造课堂氛围打破枯燥的教学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

2.2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普遍来说,大多数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太小,自我控制力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导致了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稳定性,通过众多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这种不稳定性是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增添新事物能够更好的维持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激发其思维活力、提高其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情境设计相辅相成,使得教学情境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实践

1、信息技术与情境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是一部全英文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首次把这部电影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并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对电影的观看、跟读学习到英语的发音、新的单词,逐渐摆脱了以往的扁平式英语教学,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各方面领略到英语学习的魅力。而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的支撑正是完备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以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案例分析――《只怕不抵抗》

《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做的一首反映时期的革命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在本首歌曲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整合要点在于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歌曲内涵。课堂一开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电子白板观看日军侵华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解说),解说完毕后,播放从主旋律电影中剪辑下的抗日小英雄英勇杀敌的片段,之后为学生讲述儿童团小英雄的故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情绪受到极大鼓舞时播放这首《只要不抵抗》,教学结果显示,通过这样的信息整合教育,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认识明显提高,对学习新歌曲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

三、课程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应用主题的错位

要想实现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各阶段各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搞清楚信息技术和各科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要肯定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承认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要明白的是,不能以信息化手段完全代替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课堂内容为主体,技术手段为辅助的原则。不能让信息技术的运用占据了主置,把学生的注意过分的集中在技术的运用上。

2、信息内容选择上的不恰当

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教师在选择一些内容呈献给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谨慎小心。对一些不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内容以及一些虚假的信息教师要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篇5

摘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客观要求。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它直接影响校园和谐、社会稳定,因此不断强化这项工作,同时加大创新教育的途径是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传承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符合这一形势的重要内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体育等特征,在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具有他特殊的功能,在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传承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符合社情、区情和校情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团结传承问题的提出: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是以民族的形式发展和存在的,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风格的文化类别,产生出各式的民族文化。从这一层面而言,新疆民族体育文化即为新疆体育文化,它不仅指长期居住于此地的汉民族的体育文化,还包括生活在这里的各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不仅包括各民族体育现实文化,也包括诸民族体育历史文化。[1]“新疆语言的多样性、生产方式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信仰的多样性等,构成了新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2]“民族团结”是民族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在他所发表的文章《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将民族团结定义为“把分散的不同的民族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具有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形成更大民族共同体的过程和状态。”[3]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建构工程,民族团结教育在内容上是立体的。民族团结的态度、民族团结的情感是外显为民族团结行为的基础。

一、确立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疆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首先必须确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观念。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应是“体育”中的重要和主要内容。千百年来,在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在新疆大学体育教学中,将武术作为大一学生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使得武术文化在课程教学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传播和推广,得到了继承和弘扬。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刀郎健身操和麦西来甫等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欢和青睐。因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民族传统体育中含有德育的因素。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民族风貌、集体主义等教育,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第二,加强各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各族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技术的传授、知识的学习,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产生一种奋进向上,团结一致的因素。第三,民族传统体育中含有智育的因素。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及实践的学习,可不断扩充知识面,丰富智育内容,促进兴趣多元化发展。

二、文化的认同与包容是实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交流与互动的现实要求

通过调查和访问,新疆高校各民族学生对于麦西来甫舞蹈有很高程度的认知和认同度,同时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的求知欲。因此,这充分反映了麦西来甫作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代表,作为文化传承具有极强的魅力。同时,麦西来甫在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增进民族互信、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不同服饰、操着不同语言的民族群众在一起跳麦西来甫的场景,而这种场景正式新疆各族人民互相团结、互助互信和密切联系的真实写照,让麦西来甫中所体现出的廉耻、仁慈、豁达、平和、真诚、友善、谦虚等优秀特质在建立良好的人际、民族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实现各民族学生接触与交往,达到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生成的基础

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带有社交的功能。在新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有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和太极拳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得各族学生了解到了中华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点,意、气、劲、形四者和谐统一,这种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规律反映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各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动作的“形”,通过交流和探讨,追求理解真正的“意”。在新疆大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上,各族学生身着民族服饰,一曲刀郎麦西来普唱响了各族学生的心声,加强了交流,增强了凝聚力。因此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和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能够有效实现各族同学亲密的接触和交往,使得学生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尊重民族特点和文化差异,形成理性认知,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承让、互相接近,友好交往的态势和局面。

四、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对各民族关系,其价值是和“大同世界”,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以儒、道、佛等多种文化思想融合一体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为“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以和为贵”的和谐原则,先人后己,先社会后个人的集体精神和爱国情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客观上要求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各利益群体间相互协调,有利于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协作,从而实现民族团结的价值取向。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级机关和学校团体举办的各种文艺表演,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最有效形式。通过各种运动会和文艺表演,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从而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参考文献:

[1]雄飞朱梅新.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8

篇6

关键词:小学班级教育;“方”;“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31-02

小学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他特殊的特性,活泼但不稳定的个性发展就决定了班主任进行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生动性以及复杂性。在小学阶段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要从细微的方向入手。随着现今时代教育潮流的来临,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小学的班级教学活动迫切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个性建设,从而适应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寻求发展的过程。有效有趣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接受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更需要将大部分教育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教育中,进行适度的小学班级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最终效果。

一、小学班级教育与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对于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来说,其自身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形成怎样的思想观念,所以,作为对学生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的班主任,在新课程已经实施的今天,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向的全面发展,不但文化知识优秀,更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在之前实施的教育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通过应试的考试,根据应试考试中的最后成绩,即一次成绩进行人才的选拔,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只适合少部分人,并且这种古板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的班级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平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大程度、很多方面都对学生产生了大量的消极影响,一味追求文化成绩的体制深刻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学生大约占到全国全部人口的15%左右,其中大约有85%的学生都在初中或者是高中毕业以后就选择了上岗就业,这样的具体事实实际上就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勇于求新,敢于操作,需要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实际,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努力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能够为社会提供具备优秀的劳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建设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做出的能够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班级教育中需要掌握的“度”

1.把握教育的温度。首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需要掌握好教育的温度,具体说来就是“热度”与“冷度”。所谓“热度”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本着诚挚的情感真正地去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怀着平等的态度去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接受并认可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品格、能力等因素。班主任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信任,与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比较真诚的交流和沟通,相信他们具备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在信任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能够取得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把心交给你。做到相互信任,在班级教育中产生“热效应”。同时,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具备的“冷度”。所谓教育中的“冷度”首先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要保持足够的冷静,首先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反思时间,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检视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基础、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可见,掌握好“热度”与“冷度”,有利于“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的实现。其次,小学班主任需要针对犯错误学生具体的情况,以及产生的各种班级问题,采取有效的克制态度,不急躁、不发火。班主任要随时保持自我情绪的冷静和稳定,才能针对事件来了解学生发生的错误问题以及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对班级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寻找合适的教育机会,最终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班主任要确保做好家长的工作。随着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的日渐提高,班主任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要进行定期走访家长的活动,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够对班级教育的相关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并让班级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在进行家长走访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进行班级教育的相关工作,也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控制教育的坡度。在进行小学班级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施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标准下,班主任开展的小学生班级教育需要做到“宽严”适度。针对小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要切合实际,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班主任指定的各种要求以及目标。同时,小学班主任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审时度势,不能因为学生任何一点小事就开始小题大做,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针对部分经常爱犯错但是有没有自觉性的学生,教师需要保持冷静,做好细致的观察,进行适当的监控,只有了解了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正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因为经常出现各种错误陷入了孤立的状态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善意的批评教育,让学生能够冷静地自省,并在自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例如,某小学的班主任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经常出现上课瞌睡的情况,学生在课上睡觉首先会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同时还会分散讲课教师的注意力,还会带动周围的学生陷入到疲倦的状态,不管是个人还是班级,这种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这位班主任并没有急于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最近经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情况,于是班主任及时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学生经常会看电视到深夜,这也是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精神的主要原因。当家长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后,开始对学生看电视的时间进行控制。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配合,限制学生看电视的时间,让学生晚上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避免了上课瞌睡的情况。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各种状况时,班主任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了根源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班级解决了消极的影响因素。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的坡度,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班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挖掘教育的深度。在班级教育中,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挖掘教育“深度”,着力提升学生自我意识具有的水平,引导小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以及优缺点,让小学生能够产生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也是班级教育需要达到的深度,引导小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开拓教育的广度。小学班级教育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小学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规范教育、文化教育、理想教育、生活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上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积极性的发展,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还使学生能够通过班级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达到能力的互补,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结合不同学生具体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长以及潜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潜力,实现优化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还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属于小学班级教育重要的领导者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同时还需要有效地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各种班级事务,因此,在小学班级的教育中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帮助小学生实现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18).

[2]白铭欣.班级――班级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89-94).

篇7

一、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工程建设情况

至2001年底,全县所有完中都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所有学校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的初中、中心小学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至2004年底,所有初中、中心小学都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多数建有语音室;至2006年,所有农村完小都建有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计算机室,规模较大的完小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预计今年秋季,全县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计算机配备量为小学3650台、初中1750台、高中1240台,总量已达6640台。中小学计算机机生比分别达到1:13.1和1:10.1。全县有多媒体教室170多间、语音室62间,12所学校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中心小学都实现了宽带上网,其中20多所学校实现光纤到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坚持立足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分期组织实施。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年年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多次在会上强调和部署,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进行具体安排,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项目责任制,明确教育、财政、乡镇等有关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要求乡镇、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校长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力以赴,确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县分管领导定期召开有关项目单位具体负责人会议,听取各个项目进展情况,统一组织协调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各项工作。

(二)加大投入,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资金筹措是推动项目进展的前提和保证。县财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都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对完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给予约20%的补助,对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给予约40%的补助,农村教育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也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确保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工程建设。

在以政府主渠道资金投入的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港澳台胞、海外华侨和企业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将他们捐资助学的热情适当引导到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的投入。近年来,港澳台胞、海外华侨和企业为××侨中、××三中、××五中、××六中、美岭中学、××八中、文明中学、仙夹中学、夹际中学、介福中学等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建设累计捐资约1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的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

(三)抓好督查,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县长多次听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进展情况,并作出指示,要求加快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县政府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每月28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县重点办、效能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月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和专项督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县还多次在《××要讯》、《重点项目简讯》、《××新闻》等通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进展情况,有力推动了工程进展。

(四)抓应用管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形成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长效机制。队伍建设要求做到"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工作内容要求做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制度";工作方法要求做到"培育典型、重点突破、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工作成效要求做到"转变观念、全面动用、提高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更上新台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几年来,我县着力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管理人才,先后派出有关人员到兄弟县市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多次举办"校校通"应用培训和计算机网络使用及课件制作等培训活动,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新毕业生给予优先分配,选送优秀教师进修培训,为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学做好计算机师资储备,先后选送110名小学教师,分3批到福建教育学院、泉州师院、××师范学校脱产进修培训,为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县教育局与县电信局联合下发文件,对教师个人宽带上网给予优惠,鼓励中小学教师家庭购置计算机并联接宽带网,积极开展网上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县教育局建立了网络中心,与各学校实现了网上发文和有关数据传输,并建成《××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库》、《××教育视频之窗》、《××学校德育之窗》、《××教育招生考试之窗》、《××县学校数字图书馆》、《××县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县教育局内部数据库》,使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资源整体水平步上新台阶。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学习主体建构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同时,以创建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活动为契机,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水平。我县现有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所。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工作,县教育局与县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制定《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员职责》、《教师上网守则》、《学生上网守则》、《计算机网络教室任课教师职责》等校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下校检查落实,建立完善学校互联网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扎实做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县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发展规划》为蓝图,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硬件投入,每校至少建有一间以上的多媒体教室,完中、规模较大初中校、中心小学班班建有多媒体电教室,使计算机配备数量与学生比达到1:10以上,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使规模较大的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上规模;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优先分配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使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全面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进一步完善满足城乡需要的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和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努力构建覆盖全县的××教育宽带城域网络,建成完善统一的高速网络应用平台,实现初中校、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完小光纤到校,努力提高"校校通"的应用水平。

篇8

成效显著 契合未来学校发展

据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介绍,2012年,成都进入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行列。

“建设教育云平台,将提供更多优质多元的信息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移动学习需求,塑造新型的工作学习模式”,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表示。

未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校人人通”将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地长足发展。

据成都市教育局吕信伟介绍,近年来,成都通过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政策,增加了政府教育投入,提高了学校教学仪器装备标准;通过打造“三通两平台”、 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依托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等路径,开展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

据了解,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基本实现网络满覆盖、学校全接入的“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整体普及率为77.4%;成都市已经有20余所城乡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2012年10月,成都市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智慧教室”,随后,7个试点中小学校纷纷落地并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在“智慧教室”里能实现课堂多媒体互动、e化评量与诊断分析,以及无缝导入云教学平台,契合了教育科技和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

成都教育“云”中起舞

吕信伟表示,根据2013年正式实施的“宽带中国”国家战略,成都正进一步修订完善成都市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其政策框架,检测与评估政策实施和目标达成效果,发展教师ICT能力,培养学生电子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移动学习。使成都教育适应,并有力支撑中国城市化。

同时,未来成都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应用云计算、移动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市级枢纽为核心,县级中心为支撑,校级应用为目的,搭建以“办公、管理和资源”为核心的“成都教育云”。以师生服务为核心,以“校园云”平台为基础,构建起一站式登录、一站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的智能个性化“云桌面”。实现师生应用数字终端多方式、多形态覆盖,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

到2015年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全面优质化,基本实现数字校园普及,实现校园网网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

“到2015年,成都将完成5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同时,培养能从容应对未来校园、未来教室数字化工作和学习的未来教师。”吕局长表示,2014年,成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参培率达到100%,考试合格率不低于85%。2015年,5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

运用教育信息化培养优秀人才

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了《成都市义务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2012:创造有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报告分为七个章节,反映了成都市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情况,与国际社会分享成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方法和经验,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报告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政策背景和宏观环境、成都ICT基础设施建设、ICT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ICT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都ICT发展差距与工作建议以及ICT成都愿景等七个章节的内容,显示了成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未来成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拟形成以下共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以及信息化应面向的群体。并据此提出了倡导及建议: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全球化公民;积极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框架”,制定本国(地区)标准;运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建设开放性教育资源,推进远程教育和移动学习;建立教育信息化指标、定期收集数据、实施ICT政策评估。

报告提出,未来成都的教育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应用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市级枢纽为核心,县级中心为支撑,校级应用为目的,搭建以办公、管理和资源为核心的成都教育云。

实现成都教育梦

成都市作为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从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让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学有良教、品质卓越”的成都教育梦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实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提升工程,2012―2014年,成都市级和区(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26.2亿元,到2014年生均设备值小学提升到约3600元、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约3900元、高中约5800元。

二是打造“三通两平台”,300多所学校完成校园有线、无线双网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4年,中小学生机比将达到6:1,师机比达到1: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达到1: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开展师生个人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试点工作,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师生实名制,支持网上协作、多方互动和虚拟化教与学的“网络学习人人通”;构建“成都教育云资源平台”和“成都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

三是广泛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

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依托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等路径,开展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

篇9

一、对中职生道德现状的思考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经过十多年的知识储备,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观念和方法,但从思想意识和年龄特征上毕竟属于特殊群体,有情绪波动大,心思敏感细腻,过分自卑或自信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素养不高,对国内外大事漠不关心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等现象。有些学生较多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娱乐界、时尚潮流界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国内外大事、公民道德素质、社会风气等问题的关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地去关注身边的人、事和自己的家庭。

2.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规范

思想及行为不规范主要是指违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中职学生的各种行为虽然不至于严重到需要予以制裁的地步,但是班主任老师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地教育引导,很有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中职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迟到旷课、打架斗殴,爱惹是生非、言语素质不高、夜不归宿、故意损坏公共财物、沉迷网、吸烟酗酒、不懂得亲情的重要性、不讲诚信等。

3.辨别是非能力差

中职学生处于思想上的叛逆期,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通常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多时候存在意气用事、“想当然”等毛病。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导致部分独生子女有很明显的性格缺陷,如虚荣心强、爱攀比,不愿意吃苦、碰到问题就放弃、耐力差、受挫能力差等问题。

二、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养的路径选择

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的培养,是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锤炼和完成的,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提升缺不了班主任老师的关爱和引导,中职学校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和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除需构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营造大德育局面外,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路径与方法。

1.从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

(1)注重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中职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在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与家人产生矛盾的状况,有些中职生性情骄纵,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父母的感受,认为父母养育是理所当然,无感恩之心,班主任老师要抓住时机进行亲情感恩教育。例如,在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意识。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无私、勤俭、朴实等品质。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让学生们回忆母亲对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平常做过的不起眼的小事,引导和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说想对父母说的话,通过在主题班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意识,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感恩朋友的情感。中职学生渴望得到真挚的友情,但又未能真正理解友情,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学生为了“友情”甚至出现打架,帮朋友考试作弊、逃课旷课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良现象。班主任除了要在实践中处理关于学生间友情的矛盾纷争,培养学生正视友情的能力,真的友情需要相互理解和帮助,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实践工作中,要较出色地处理好学生间发生的矛盾,以实践经验让学生体会真正友情的重要性。如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为班集体荣誉“拧成一股绳”的能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对于友情的感知,知晓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另外,还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班会活动,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强化学生对友情的感知,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亦动亦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友情珍贵的识记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和祖国的情感。有些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漠不关心,甚至还仇视社会。学校作为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实践产生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学校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确立和社会的使命感的树立作用关键。班主任工作繁琐而细致,大到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小到对学生任何细枝末节都要了如指掌并能及时应对。班主任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不错过任何时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环境,让学生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切实落实教育实践活动。

2.从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诚信之心的培养

当今社会媒介多样化,中职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增多,诚信意识也在形形的浪潮中受到挑战和冲击。有些学生欺骗同学、家长和教师,慢慢演变成令人担忧的诚信问题,班主任要在平时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切实有效的办法,从根源上推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1)积极配合学校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学校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师要配合学校各项诚信教育活动,在班集体中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杜绝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口号、流于形式,而应从平时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中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诚信涵养等素质,从自身形象做起,以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给学生树立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甘于奉献的好榜样。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各项政策制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带有色眼镜看学生,以自己的诚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2)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的自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就是要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解除学生们的思想困惑,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诚信教育的微观层面来讲,让学生养成讲究诚信的好习惯就由班主任老师进行落实。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时间,搜集一些热点事件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评的方式,让学生将诚信意识根植脑海,让学生树立起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对于诚信教育,班主任教师不仅是要把教育角度放在要不要诚信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体悟该如何建立诚信,使社会多些诚信,从而培养学生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学生道德上的自觉。

(3)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在案,是对学生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以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失信学生的教育和鼓励。这样可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也让学生有了行为的约束,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应该远离,从而培养学生们“失去诚信,寸步难行”的精神风貌。班主任还应要求学生从小处着手,从一些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做起,引导学生在诚信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出拥有完善人格的学生,让大家受益终生。

(4)增强家校互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当今有些中职学生诚信缺失,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作为家长,必须要增强垂范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重视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班主任也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主动与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取得联系,有效的沟通能够让家长找到适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从而慢慢积累起孩子对诚信重要性的感知,直至养成习惯,变成自然。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率先垂范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良好引导。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抓好班级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感恩和诚信的好品质,会让学生更有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品德、技能上的进步,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发挥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功能。

三、小结

篇10

关键词 求职就业 心理误区 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12-02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进行职业教育既要提高就业率,也要保证就业质量。中职生求职就业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求职的成功和就业的质量。因此,在重视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从而提高他们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解决求职就业的心理问题是不可能有速效良方的,调适工作要从理论学习阶段做起。

一、自负与自卑心理调适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可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心理课或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中职生在人才市场中的定位。职业生涯设计课、心理课应多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因为这些是以个体的发展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往往能在自然而有趣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调适。例如,“求职信息问答游戏”活动课,教师先布置学生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中收集近期的求职信息各十条以上,交给班长或科代表汇总,输入电脑,然后由老师和有关负责人根据求职信息所提供的内容出题目:抢答题、随机抽问答题、辩论题等。竞赛以小组竞赛或个人PK形式进行。通过竞赛,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知道哪些信息是适合中职毕业生求职要求的,有哪些虽较理想但不适合中职毕业生求职要求的(如设学历、职称门槛或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

2.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我们在推荐就业时发现,学生因自负或自卑导致求职失败时,往往不能对自己的失败作出正确的归因,而又不太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包括指导老师的意见。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宽松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是做好问题学生心理调适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老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能在学生求职失败时及时引导他(她)作出正确的归因,以尽快调整心态,投入新的求职领域。

3.利用情景分析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自信技巧。自信在行为技巧上分为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教师可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让学生体会自信的感觉,比如可进行情景训练:

情景:张珊到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应聘,招聘方让有“冷面杀手”之称的人力资源部王经理主持面试。一般发问程序后,王经理问张珊:“本公司招聘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很多大学生前来应聘都落选了,你作为一名中专生,前来应聘有何优势?”

提问:对王经理的发问,你认为张珊会作出什么回应?

让学生分别扮演王经理主持面试和张珊对王经理的发问作出回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张珊可能做出的各种回应的优劣,让学生明确自信而不自卑也不自负的做法是最佳选择。

教师最后小结自信技巧:

言语:明确说出自己的愿望;陈述理由,据理力争;使用“我”的语言。

非言语:说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冷静;不卑不亢,理直气壮。

二、急功近利及患得患失心理的调适

1.加强学生对价值取向方面的引导。从价值取向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想赚钱,就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要改变这种想法,就应该看到,除了赚钱,除了眼前的利益,人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从长远来说极有可能得不偿失。此外,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白,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患得患失,当断不断,这山望着那山高,错过了机遇,也许就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而且天上也不会掉下不劳而获的“馅饼”,怕苦怕累怕吃亏就很难被好的单位录用,就算侥幸被录用了,也难以做得长久。因此,对那些去面试后虽觉得单位不错,但薪金起点偏低便不去就业,结果又错过了许多求职机会的学生,教师可多结合一些求职实例,引导他们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得与失。如可印发《万能的求职方法》给学生,要学生看完后谈感想、感悟。(《万能的求职方法》的大意:一青年想到人生地疏的美国西部当新闻记者,但无从下手,于是写信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柯里蒙回信说,只要肯暂时只尽义务努力工作不要薪水,随便到哪家报馆总不至于一口拒绝。青年将信将疑照做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另一家报馆聘书,答应每月给他薪水,这边报馆知道后给了他双倍的薪水,于是他就在原报馆干下去了。四年内又因两次接到其他报馆的聘书而被原报馆加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经是那家报馆的主编了。)

2.培养学生延时满足的心理素质。急功近利心理是否会产生,也是由人格特点决定的。有的人一旦有需要,就希望马上得到满足,这样就容易导致急功近利心理的产生。所以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将需要的满足延时的心理以帮助他们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在克服急功近利心理的同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面临多种机遇时果断地作出选择,以克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心理。例如,在班级的某些奖励机制方面,也可采取延时奖励的方法。如对全勤的奖励,可设周全勤奖、月全勤奖、学期全勤奖三种方式。周全勤奖励操行分1分,月全勤奖励5分加一件小礼物,学期全勤奖励30分加一份礼品。学生只能选择一种奖励方式,不重复奖励。以20周计算,如选择了周奖励方式,该生每周全勤得一分,学期全勤共得20分;选择月全勤奖方式,该生每月全勤得5分加一件小礼物,学期全勤时可共得25分加五件小礼物;选择学期全勤奖方式,该生学期全勤一次性奖励30分加一份丰厚礼品。采用这种做法,一来可鼓励学生保持学期全勤,二来可让学生作出明确的选择,三可培养学生延时满足的心理。

三、过强自我意识的调适与诚信危机的补救

1.让每个学生都为班级事务负责。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任务的完成,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分配班级任务,规定每个学生各自明确的责任,当然也可适当给予他们权利,使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有班级的归宿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与能力的一个有力措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组管理及各项组织活动。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值周”制度,师生共同定下班级工作目标,并设立量化奖励机制,学生轮流做班委。为保证班级工作的质量,可考虑设两套班委:一套班委相对固定,由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几位同学担任正职;另一套班委由其他学生轮流担任副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