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经济研究

篇1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绿色经济;二手回收

开展高校绿色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通过互联网+二手回收的方式,使传统回收行业转变运行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校园绿色经济建设。

1校园绿色经济建设相关研究

1.1校园绿色经济建设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及高校扩招,改建,使绿色经济校园受到了新的挑战。校区重建规划需移植花草,新建工地使得校园环境遭受破坏,建筑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建设绿色经济校园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改变绿色校园环境建设的单向作用关系。以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经济为核心,以低消耗、高效率为特征的再生产方式,形成与资源环境共生的绿色经济校园建设体系,是推进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实践模式。提高校园生活废物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是当前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校园废物高效回收与资源化使用体现了高度的校园节约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辐射效应。学校可定期面向校内外举办各类节能环保讲座,逐步带动校园所在城市的生活废物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80年代,我国垃圾收回系统建立采用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收集方式出现回收效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城市垃圾处理地方法规。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加强校园废物资源化利用,为推动节能绿色经济校园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国高校在废物回收管理方面的重视逐渐提高,深入研究校园互联网+二手回收管理是较为先进的主题,是带动校园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1.2发展校园绿色经济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学校也非常重视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校园发展绿色经济方式对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战略部署,成为加速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加强校园绿色经济建设,加大绿色精神宣传与绿色技术研发力度,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深远影响。建设校园绿色经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直接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成效。建设校园绿色经济,要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建设校园绿色经济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帮助学生养成绿色观念,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理念。让新技术、新工艺在校园建设中得到有效应用,为推动我国经济发生方式转变服务。

1.3传统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模式

校园生活垃圾经出版回收后,剩余大部分进入垃圾箱由学校环卫工清理。其废物种类繁多,回收利用价值较低,少部分资源有偿回收,剩余部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校园废旧物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城市的大学生活废物构成有一定差别。校园普通废物产生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扩招,城市经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后勤管理水平等。普通废物分类收集按其物理构成实行分类回收,实现废物重新利用。间接实现垃圾减量,无害化及提高废物循环利用效率等目标。普通废物收运方式有定点收集,清洁人员流动收集等。传统的废物回收方式下,部分固定资产无专人管理,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一些小型设备常丢失。部分设备长期不使用缺乏维护无法正常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回收工作正常开展。废旧电池常作为一般物品扔进垃圾箱,从而为环境污染埋下潜在隐患。部分化学废液直接从自来水管下水道排出,对环境造成了潜在损坏[1]。

2互联网+二手回收研究综述

2.1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简述

互联网+二手回收能通过互联网思维,技术模式改造环保服务业,实现环保产业经营理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更新。互联网+二手回收的网络回收模式,通过网络回收平台,消费者为主导进行回收。消费者通过网络搜集信息主动寻求交易,网络回收平台将回收价格及时反馈给消费者。网络回收平台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将废旧物品集中运输到正规回收处理企业。通过对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可再利用物品进行翻新投入二手市场,不可利用物品经分解处理,将可用材料再次使用,废弃部分进行无害化处理。

2.2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的发展

网络回收模式通过互联网与传统回收模式融合,连接消费者与回收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发掘分析,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庞大的二手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政府政策的支持,使一些生产商通过网络渠道回收废旧物品,消费者以往出售废旧物品多重视回收价格,现在消费者及企业都有了品牌意识。2015年我国手机制造商建立网络回收平台回收废旧手机模式[2]。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投入废旧手机回收行业,为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节约了生产成本。

2.3未来发展方向

二手回收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交易量大,平台回收商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网络回收平台应考虑短时内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横向发展。避免主营业务不同带来的企业整合困难与经营混乱。近年来,网络回收平台数量迅增,行业准入门槛低,加剧了行业竞争,目前尚未形成产业格局,为网络回收平台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模式下,二手回收平台通过互联网优势扩大用户群,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纵横发展实现价值链的延伸拓展,利用互联网思维吸引消费者扩大影响力,实现良性循环。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必然成为绿色经济发展主流,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3互联网+二手回收在发展校园绿色经济的实施

校园绿色经济要求在发展经济时遵循生态规律,不断循环使用物质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绿色经济倡导将资源作为循环使用的原材料,管理好资源开发过程与资源生产加工过程,要求产品报废后不再使用。

3.1在校园绿色经济建设中实施的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与配套处理技术,很多垃圾未经处理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开展绿色经济教育,推行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大学生群体环保意识较强,据查,85%的大学生愿为环保作出贡献。校园垃圾主要是废纸张、塑料、电池等,分类回收较为容易。有调查显示,回收利用1t废纸相当于节约3m3的木材。废纸可用于包装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大学生使用废电池量占全国电池消费量的1/8以上。电池中含有大量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废电池的重金属、废酸等可回收利用。若高校有5万师生,年均消费电池12节,年消费量为60万只以上,通过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每年可节约电池30万只以上。为国家节约1.7t碳,8.2t锰,避免了重金属污染。高校生活垃圾中塑料含量较大,未经合理处理,会影响植被生长,散发致癌物质。通过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可用于生产建材等,实行互联网+二手回收,可使垃圾量减少40%。减少资源开采,加工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降低垃圾回收成本,便于有害物质单独处理。因此,应大力推广互联网+二手回收模式,构建绿色经济校园。

3.2实施方法

在校园绿色经济建设中实行互联网+二手回收管理模式,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联合协作。再生资源涉及面广,回收工作涉及校园各群体,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建立互联网+二手回收管理模式,对降低废物交易成本,加快物流与再生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开通校园再生资源利用网是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途径。网站应保持为师生群体,管理人员与相关环保企业提供在线收废、供求信息等服务。学校选择同再生资源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两者间的交流,方便学校与回收间实现网上定时预约上门收购。由学校后勤管理部牵头,联合学校保卫处、设备部等相关部门,成立校园绿色经济网站建设领导组,为校园绿色经济建设实行互联网+二手回收管理模式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在校园网建立可供开发使用的校园资源信息中心,提供校园固定资产的相关可再利用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对校园资源的查询、预约功能,实现管理部门、学校与社会间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2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旅游业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旅游业发展新形态。基于大庆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旅游”模式的旅游服务升级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服务 策略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pply the innovative results to the tourist industry, forming a wider range of Internet basic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new forms of tourism.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 tourism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Daqing.

【Keywords】Internet + tourism service countermeasure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与娱乐之中,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对各个行业服务发展影响深远。以信息和服务为基础的旅游业,旅游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个人出游攻略、酒店和机票需求预定、出外游学行程、文化和商务旅游领域等诸多领域,“互联网+旅游”模式已具雏形。

大庆市旅游服务在政府规划引导和企业自身发展努力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面临着旅游服务企业主体不强,价格战拉低行业利润;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市场运作低端化;旅游服务创新水平不足,缺少以旅游者体验为导向的旅游服务产品;旅游服务信用缺失,旅游市场仍有待规范等问题,这给大庆市旅游服务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也给旅游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一、旅游产业发展与互联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旅游行业与互联网将逐步深度融合,亩加速传统旅游业尽快进行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与旅游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一)旅游者的移动性

需要旅游服务的人一般都处于经常移动之中,而移动网络具有随时、随地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移动的信息需求。

(二)移动终端的私人性

由于移动终端手机一般都属于个人使用,这为移动电子商务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顾客消费偏好、消费习惯,个性化的提供顾客喜欢的旅游消费产品,划分细分市场,做到旅游消费者精确营销。

(三)移动要求的即时性

旅游者一般要求马上得到所需信息,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及时和有用,并与个体当时情况高度相关。因此移动通讯商应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即时性需求。

(四)移动方式的方便性

由于手机便于自助旅游者携带,操作简便,自助旅游者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真正随时随地随心的需求满足。

旅游消费者的出行习惯与消费偏好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特点对旅游服务天然匹配,给旅游服务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大庆市旅游服务发展现状

大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全市现辖5个区、4个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万人。

大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天蓝、水清、草绿、地宽”是从外地来大庆旅游朋友的最直观印象。在推出“大庆文物古迹游”、“大庆风情游”、“大庆特色景点游”之后,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之称的大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观光的游客。

大庆先后开发了57处旅游景点,其中有国家AA级旅游区(点)8家,AAA级旅游区(点)1家,AAAA级旅游区(点)1家。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开通了大庆――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庆――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两条跨国旅游线路。

大庆市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一直呈现强劲增长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者916.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收入47.54亿元,同比增长25%。大庆市旅游业质量效益型发展态势初步呈现,旅游业收入稳步上升,对外吸引力逐步扩大。

三、大庆市旅游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一)旅游服务企业主体不强,价格战拉低行业利润

1. 旅游服务企业主体不强的表现

大庆市旅游业近年来虽然迅猛发展,但平均利润都很低,旅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自身能力弱、服务差,已成为旅游服务的通病。

2. 负面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给现有旅游服务企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现有旅游产品和旅游发展模式以及不能满足消费者现有需求及潜在需求,降低了旅游者效用的同时,也降低了旅游服务企业的利润水平。

(二)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市场运作低端化

1.旅游服务信息化水平低的表现

目前,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已开始引领旅游产业的未来,然而大庆市旅游服务企业信息化的运营观念仍主要停留在网上营销、网上预定两个环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的旅游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信息化应用仍比较少,旅游行业信息化运作能力低。

2.负面影响

在现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旅游习惯与旅游偏好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原有旅游商业模式正在受到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挑战,使得信息化水平低的旅游企业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尴尬局面。

(三)旅游服务创新水平不足,缺少以旅游者体验为导向的旅游服务产品

1.旅游服务创新不足的表现

首先是旅游服务创新线路单一,缺乏顾客导向的旅游体验设计。旅游服务创新来源主要是依靠模仿优秀的企业旅游线路,这种创新线路下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毫无吸引力与亮点,缺乏对旅游者自身体验出发的考量,创新线路对旅游者需求的信息化整合匮乏使得创新成功率低。

其次是现有服务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有限,创新成本高,一旦创新失败将给旅游企业带来巨大创新成本;即便新成功,跟进者又可以容易复制创新模式,壁垒太低使得旅游服务创新成为难题。

最后是整个旅游服务缺乏创新制度和创新机制,旅游服务企业只是追求短期的自身利益,没有长远发展创新制度和创新机制,缺乏系统性创新与改进。

2.负面影响

创新不足,一方面导致了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大打价格战,使大量旅游资源闲置和浪费,整体利润下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缺乏与顾客互动创新机制,旅游服务服务创新的质量难以符合消费者需求,阻碍了旅游服务创新发展。

(四)旅游服务信用缺失,旅游市场仍有待规范

1.旅游服务信用缺失的表现

首先是旅游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向消费者销售低于产品成本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甚至出现零、负团费旅游项目,而这种项目的利润与导游的收入都是通过旅游者的购物来弥补的,同是也会降低旅游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其次是旅游管理机构政策变化不定,监管工作不稳定性且连续性差。这将使旅游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追求,看重短期的收益,不注重企业信誉。

最后是旅游目的地市场经营行为不当。游客大多来自外地,景区与商家认为游客都是一次性消费,便通过抬高价格,虚假宣传,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方式欺骗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市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行为如果继续下去,景区的品牌与口碑就无法建立起来,将严重阻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的发展。

2.负面影响

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抑制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无论是违反旅游合同、降低服务标准,还是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价格欺诈,无一不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形成损害,旅游者享受不到物有所值的服务,形成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妨碍旅游企业的正常发展。旅游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使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则失去作用,优秀的、讲信用的旅游企业,其发展会受到抑制。

阻碍企业间的合作,抑制旅游供给的充分发展旅游企业之问的信用缺失,降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导致无法积极开展合作,旅游业务的拓展受到限制。

降低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信用缺失不仅使得我国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融资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企业间的合作机会减少,而且损害我国旅游企业的形象。

四、大庆市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

(一)搭建大庆市旅游平台

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但是从用户的体验,用户需求的实现角度看,旅游平台发展任重道远。平台是解决移动互联网体验必然趋势,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道。

大庆市应在互联网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庆市旅游信息化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共享、统一管理、运营决策。旅游平台要以服务游客为宗旨,通过面向游客构建政企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深化旅游信息化的应用。

(二)提升互联网营销能力

随着旅游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旅游信息的大量增长,“互联网+旅游”既是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方向,又是信息化旅游营销推广新手段,各种网络营销工具不断出现,为景区营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1.微信营销

微信的优势在于即能使供应商向微信用户推送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旅游资讯,又能使微信用户获得最新的旅游和景区营销活动信息,并使双方实现即时交流。旅游者通过微信二维码扫描或查找相关景区名称并关注这一景区微信公众号,即可马上了解到自己所需的关于该景区的旅游资讯和资源。

2.搜索网站排名

目前来说最直接见效最快的营销平台,如果景区能够在百度搜索里设置较高的出价,网站排名就比较靠前,游客搜索到景区网站的可能性较大,景区推广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3.视频营销

旅游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直观的视频形式成为最易于被受众接纳的传媒形式之一。景区或城市标志性景点视频片段的出现让旅游爱好者很方便地就可以了解心神向往的景区风光和城市风情,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旅游方式。

(三)建立旅游服务信用体系,提高失信成本

建立健全旅游信用公示制度对整个旅游行业而言意味着纳入了社会监督机制,各地旅游、公安、工商等部门可根据执法情况,向社会公布。“旅游企业失信行为记录”将使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到旅游企业的信誉度,在信息透明度提高的情况下,行业乱象会有所收敛。以“不合理低价”为噱头的旅游企业则将因“记录”失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四)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旅游服务品牌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形成的综合概念,是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

旅游服务企业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要注重品牌创立、品牌提升、品牌推广和品牌保护,以此提高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赢得旅游者的信赖,使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最终形成品牌资产以获得价值并能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杨雅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席瑶.”互联网+”时代下咸阳智慧旅游的思考[J].旅游纵览,2015(9).

篇3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容已经面临革新,带来全新的挑战。本次研究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对财务会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管理现状、管理问题及管理对策,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

一、引言

现阶段,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管理便捷性、管理现代化等多方面内容,但也存在安全性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相关问题。如何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新途径。

二、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处于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面临全新的发展局面,笔者结合现代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归纳与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数据已经逐渐向着实时更新的发展方向转变,主要是因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将数据信息通过具体程序完成处理,整理与分析之后迅速的反应过来。这一发展趋势是当前决策者所需要的根本内容,能够在快速的处理中找到正准确的决策方向,为决策科学性提供保障;其二,会计的核算重心已经发生转移。网络环境当中的数据本就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计算机处理方式让数据信息流通速度更加便捷,存储在网络环境中的数据无疑成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财务核算过程也由传统的有形资产专项无形资产方面;其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下,财务会计管理技术手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想要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财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办公的能力。从以上各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已经发生转变,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虽然便捷了各项基础操作手段,但所遇到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值得关注。

三、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1.信息整体保密安全性较低。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中信息整体保密安全性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其内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互联网整体信息传播速度快速性的影响,信息的加密时间上无法跟上信息的更新和传递速度,从而造成部分信息出现泄漏的现象,严重影响财会信息的保密。此外,受到互联网虚拟网络社交信息高速公路的影响,在其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信息窃取和丢失的现象,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管理的保密性。其中认为因素主要包含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非人为因素包含断电、设备老化等。

2.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针对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缺陷。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在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法律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受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快速性影响,法律的完善速度和审计速度均不能满足市场安全需求。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主要是以《会计法》和《审计法》为根本,其针对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并没有颁布,一旦产生法律财务会计刑事案件,往往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严重制约互联网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

3.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互联网技术水平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管理已经逐渐实现市场化和互联网化,从而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但是,在其技术手段革新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仍然是使用传统的会计专业技术评定的标准和教育方法对进行人才培养,并没有增加互联网财务会计相关技术要求的培养。因此,从而根本上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我国财务会计管理缺乏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技术培养。

4.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发展缓慢。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发展缓慢主要是指在财务会计实务工作的过程中其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整体时间较长,且系统的务实性和风险性相对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增长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处理系统[4]。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系统性是保障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发展的关键。财务会计应用系统版本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必须符合时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

四、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对策

1.加强信息整体保密安全性。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整体保密安全性的提升必须从硬件和软件系统上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加强信息整体保密安全性。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必须创新信息保密技术,选择和创新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的硬件需求和运行环境,从而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硬件保密性。其次,在软件系统上对信息的安全进行控制,利用系统防入侵的方式强化信息保密性控制方式。最后,针对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快速性进行过程加密,从而实现整体财务会计信息的保密安全性提升。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必须在现有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首先,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构建网络法律意识宣传平台,净化互联网法律环境,从而有效的保障财务会计互联网信息法律效应。其次,针对理论操作和实际操作价值对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政府在其制度制定上既要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又要保障制度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准确性。例如,可以通过健全配套法的角度,以《公司法》、《票据法》、《电子信息法》、《电子签名法》等进行整体法律的完善。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互联网技术水平。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水平的提升首先,针对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利用国家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双重培训,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互联网技术水平,有效的建立符合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为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此外,针对国家会计培训制度和会计专业培训计划进行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教育规划,从而从国家教育的角度推进财务会计人员的互联网技术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

4.加快架构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针对互联网财会信息系统进行构架,从而实现系统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其架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现代化财会管理软件,实现多元化应用软件的处理,在软件操作方式、软件工作效率等方面保障财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和系统性,最终实财会人员持续性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信息系统需求、企业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因素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当中都十分常见。财务会计管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得以健康发展,对推动企业发展作用显著。本次研究则是对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状况作出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策略制定优化具体环境,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现出本次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作者:杨芷权 单位: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05):248-249.

[2]马丽亚.基于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6,02(06):138-146.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应用虽然仅有数十年的时间,但它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不但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之重大是有目共睹的。

一、我国经济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以10%的速度奇迹般的增长,人民的收入也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产业不断地升级,特别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我国产业的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也日益突现出来,这些矛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内外总需求不足等方面。

(一)需求结构严重失衡。需求结构失衡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等内需和外需方面的结构失衡。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2009-2012年三种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和拉动率严重下降。出口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18%左右,出口的减少导致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得到缓慢回升,出口前景不理想,投资者盲目而又乱无目的投资,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需求结构的尴尬事实。

(二)二元结构突出、经济发展效率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显著特征就是二元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二元经济普遍存在,我国要想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二元经济这个重点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以奇迹般的速度快速发展着,经济的过速发展导致了以下两个棘手问题的产生:

1.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贫富差距增强,两极分化严重。2.居民收入和国家收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元结构不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而且作为较为低端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经济结构明显存在着失衡问题,这些低端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互联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互联网的传播模式和以往产业相比有较大改进,通过互联网活动,不但可以大大缩减企业经营成本,还可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势必起到推动作用。

(一)改变需求结构。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拉动消费、推进生产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它不仅能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产生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在我国已经有4亿多人使用互联网,我国互联网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由于我国人民对网络的巨大需求,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由于我国人民对网络的巨大需求,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了数百万家网站,数十万家网络服务商,其中仅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到3.9亿元人民币,而由此带动的就业就超过千万人,这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外需来看,互联网凭借着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优势,很受中小型企业的青睐,这也对我国扩大和巩固外需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改良二元结构、缩小经济差距。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城乡贫富差距大。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互联网产业将逐步深入到农村,必将极大的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农村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在农村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农民可以充分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增加增产增收的知识,进而缩小城乡间的经济差距。

三、政策建议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一)创造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互联网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应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国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的法律和法规,并颁布了防范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其安全、公平的交易,为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奠定基础。

(二)改善农村市场需求结构。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也成为每个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具,农村网民的数量也超过亿万人,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农村的消费需求还普遍偏低。为了加快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可以通过国家扶贫和信贷支持的办法,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其次,还可以通过“家电下乡”等项目,增加互联网的宣传力度,通过国家扶贫的方式,将互联网培育成农村的龙头产业。

互联网的应用虽然仅有数十年的时间,但随着它的普遍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网络经济时代,不仅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作出巨大的贡献,而且也进一步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之重大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经济法;互联网+;企业管理;现实问题;对策研究

互联网对当今社会每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个新鲜事物,互联网全息地融入人们生活,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今年两会及“十三五”规划对互联网提出新发展,互联网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考量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一、我国互联网企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互联网+”的战略思想影响下,互联网行业发展较以前更加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使互联网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新兴行业缺乏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因此,企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

(一)管理规则缺乏全面立法

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的法律法规缺乏细致化规定。腾讯和奇虎分别是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技术的引导者,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两者的垄断地位对于双方各自的利益具有较大的威胁,在两者的网络商战诉讼中,腾讯诉奇虎不正当竞争,而奇虎则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两者的矛盾既是技术上的冲突,更是商业利益上的冲突。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两家企业在面对同一市场利益情况下,没有采取合作协商的方式合理划分利益,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互相诋毁和相互怀疑,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对互联网企业的控制和规范,面对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因缺少较为全面的裁判标准而无能为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盛杰民表示:“很多人认为,市场份额多就是垄断,其实不然,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要考虑很多因素。”虽然在腾讯与奇虎的商战判决上,法院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标准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等一系列判断标准,但这次商战也明确显示出,对于互联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反不正当竞争规范,经济法的相关法条并没有明确实质性的规定,使互联网企业在落实时缺少约束,造成行业和市场秩序的混乱。一般说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企业和消费者针对企业是否通过“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而做出判定和裁决的法律依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消费者针对垄断的诉讼情况极少,提出反垄断诉讼的常为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双方,出于相互争夺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展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了司法程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行业内部的稳定秩序。

(二)管理部门缺乏行政监管

按照互联网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规定,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监控网络行业管理事项,由于部门划分过细且行政层级的繁琐,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监督和责任划分不清晰,面对互联网企业的不正当市场行为和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往往选择推诿的消极态度,不能及时对行业资源和市场状态做出整合,使不同部门的市场准入、原则和标准不断降低,对互联网企业缺少监管,当互联网金融诈骗事件出现时,无法及时对相关的违法企业做出处罚,保障消费者权益。虽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的建立使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多头体系得到基本的抑制和整合,但如何统筹协调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划分,依然是实际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三)法律环境忽视权益保护

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强调政府的监管和企业的约束是保护互联网用户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互联网行业的管理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管占据主导地位,但互联网企业内部的自律约束却十分孱弱。企业在追求高效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自身建设,而消费者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使自身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审查的范围广,内容多,往往流于形式,更甚者被企业利用成为牟利的手段。我国一些立法,大多数侧重规定管理部门的权限和处罚内容,强调网络服务者的相关资质和权利义务,却欠缺网络用户权利保障的规定,更缺乏企业的自身监管和自我约束。

二、经济法视野下互联网企业管理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严防企业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犯消费者权益三个方面。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企业的良性发展,管理方向和管理措施的改革,必须突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互联网企业的行为做出实质性的规范。

(一)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当代互联网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单一平台,而是集金融、政务、民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生活工具,互联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驱动,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战略制高点。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应紧紧抓住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积极促进“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发展。首先,对于互联网企业,在立法层面上,必须强调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发展环境做出硬性规定和要求。虽然市场份额并非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最为直观和明确的指标,容易造成矛盾和纠纷。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必须强调反垄断标准的完善,防止反垄断法的滥用。突出反垄断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是立法过程中必须增强的重要方面。其次,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规范上,应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环境,将互联网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和司法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明确互联网行业的管理措施,加强政府和立法机构对互联网企业的方向引导和资金投入。要着力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和网络管理水平,实现互联网环境优化和结构升级,“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点,以提升自主能力为方向,以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为基本要求,以依法管理为根本保障,实现宽带中国战略。”

(二)建立互联网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的网络系统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体系和管理方式,但整体的规划和细节处理,仍需要做出改善和提升。针对互联网企业管理上职能部门多头现象,从政府层面完善管理部门行政法规是促进其统筹协调的基本手段。由国家网络主管部门带头,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责任作出明确的划分,强化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违反工作规范的部门和个人作出严肃的司法认定和行政处罚,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互联网企业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的综合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实现政法一体,协调发展。高效网络体系的形成,是明确分工负责,加强部门配合,促进各环节有序运转的结果,确保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效的落实;最大程度的满足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求,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出发点,只有建立良好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才能保障互联网行业环境的优化和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顺畅。

(三)完善互联网监督环境,实施全面司法监管

针对互联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建立全面司法监管体系是平衡企业效益和公民权利的有效手段。法律要明确互联网行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互联网利益各方的权利义务,一方面,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义务性和禁止性规范对优化互联网行业环境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形成企部和行业间的自我约束。要保障网络服务商和网络用户间的相互权利,明确网络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使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覆盖到网络运行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构成对互联网企业的内外监督体系。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管理涉及多个主体间的多层次法律关系,其中政府和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是实现互联网行业有序发展并得到监督的重要措施。经济法中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促进互联网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现行的相关法律,对于公民维护行业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各项义务中,禁止性条款较多而授权性条款较少,在面对互联网经济纠纷时,由于独立个人的经济能力较弱且法律意识淡薄,加之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不足,面对侵权问题,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的过程十分艰辛,因此,在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和司法监督中,应加强对公民个人消费权利的保护,建立绿色通道,处理好司法部门、个人、企业之间的权益平衡。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

伴随“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化,对于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生政策的转变以及政务方式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随着“互联网+”与教育、通讯、生产、行政、民生等多方面的融合和发展,互联网企业的数量将会不断的增多,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也会不断的凸显,由此带来的企业间竞争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也会进一步显现。因此,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讲,如何促进互联网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个人之间的权利平衡和利益均衡是发展互联网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公正透明的立法程序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更需要在保证基本权利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来自社会范围内的民众,协同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管理层面的共同监督。互联网企业管理的质量提升是社会各阶层素质共同提升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于伽.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J].经济视角,2005(7)

[2]张敬坤.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浅析[J].经济视角,2008(7)

[3]何咏梅,刘影,郭勤.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6)

[4]徐瑞,赵晨阳.“互联网+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研究.《中国商论》,2016(16)

[5]黄楚新.我国网络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前线》杂志,2014(12)

[6]刘娟.互联网企业商业行为的经济法分析[J].兰州大学.2013

[7]中国互联网市场调研与反战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700385.中国产业调研网.2016

[8]叶明.论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判定原则[J].经济法论坛.2014(1)

[9]漆泽平.从经济法角度分析网络消费及商场消费的异同[J].商场现代化.2016(6)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河南省;现代农业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寻求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特性,充分挖掘和应用有效信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渗透进农业发展的计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优化升级农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催生出高效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互联网+农业”中,所谓“+”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人力资源等因素整合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柱,提升农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农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农业结合,必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新机遇,增加农产品企业发展空间,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互联网+”形势下河南省农产业发展现状

在2016年,中央政府明确指出,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的现代农业。由此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地运用到农业安全生产发展中,加快农业的产业升级。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速本省农业信息化脚步。许多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综合网络销售平台,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目前,河南省共有162个农业信息网站、9个农业专业网站和18个涉农网站,及多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从育种、技术指导、流通、储存、加工、销售、科研的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销售模式,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65家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整个贸易额的10%。但由于自身经济、资源相对落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省在大规模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农村网络普及度不够,农民网络交易意识淡薄。虽然农村的互联网应用已经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地区上网的基础条件仍比较薄弱,网上获取交易信息有些滞后,没有实时更新。加上进城务工的影响,农村留守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更为缺乏,难以吸收、消化新技术,新技术难以推广开来。由于深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大多数农户仍然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不甚了解或者不够信任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网络交易意识十分落后。2.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农业信息平台是农户获取农业技术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完善与否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河南省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并不完善,表现在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滞后,网页信息更新少、网络平台互动性差、网上农业信息不全面,农户的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难以满足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需求。3.乡村级物流配送体系没有成型。大多数农村地区中,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几乎是一片空白。我省农业产区存在地域广阔、村庄分散等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同时,由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也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生鲜产品,由于冷链物流标准不高,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网络销售的难度。

三、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村人口第一大省,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极其的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全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拓宽了新的渠道。研究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而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和完善其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入手,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省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2.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农业经常出现类似“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要充分互联网技术这个媒介,突破时空限制,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时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为广大农民、农业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产业链中各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引导和宣传,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病虫害防治、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农资配送等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到户。3.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工物流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大型多功能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引导和鼓励个人及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流通。培育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与物流龙头企业,以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以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向产前产后相关产业延伸,积极构建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种植和养殖业的比较效益。4.提高新型农民培育效率,加快农村城镇化脚步。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民是关键,而互联网的普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当地资源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农村互联网培训平台,可以在智能终端上提供在线课堂、互动答疑、专家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信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整个技术及技能培训过程中,使农民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积极主动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白冰洁,高美玲.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16(8):114-116.

[2]牛树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6):5-7.

篇7

一、“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作为全新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效果,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互联网+”能够对农业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农业发展的环境一直很闭塞,无论是技术还是信息需求方面都比较匮乏,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市场信息互通,还能够保障交易双方实现直接联系,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改善经营决策,从根本上降低了其市场风险,为农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二,“互联网+”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互联网+”技术作为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农业中间环节,降低产品成本,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比如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农民获取更多的供求信息,增强了信息渠道,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具有更为广阔的销路,保障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益。其三,“互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互联网+”作为当代新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互联网本身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同的作用和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农业信息的传播以及农作物的实时监测,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健康性。

二、“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业信息平台整体建设缺乏技术支撑

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发展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短,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还是十分的薄弱,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全面、服务不到位,无法满足农业人员的信息需求,进而导致一些农业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阻碍了农业信息平台的发展,同时直接制约农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农业信息平台在进行整体建设的时候,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站缺乏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给予相关技术支持,所以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高,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比较缺少的,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给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尤其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比较缓慢,无法满足互联网发展的要求,进而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互联网发展缺少资金支持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庞大的信息系统工程,对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需求比较高,资金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比较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软硬件发展以及网络平台运行等方面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进一步影响到我国“互联网+”农业经济战略的发展。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农业部门必须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够保障互联网平台更加开阔,更好地吸引人才。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更多的农业人员参与到网络平台建设中来,从根本上保障农业人员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

人才作为当今时代竞争的主角,必须不断培养“互联网+”农业经济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们展示我国“互联网+”农业经济取得的成绩,不仅要求人才具有扎实的互联网技术知识,还必须保障人才具有实践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互联网平台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合农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必须加快农村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宣传农产品,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产品。另外,互联网平台必须不断提高对物流以及产品安全的检测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互联网平台,及时处理滞销农产品。

篇8

>> 互联网+中国=? “互联网+”与养老 互联网“抱团养老” 互联网金融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女皇”错爱了中国互联网 反思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中国思想 “互联网+中国梦”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众筹融资创业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 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研究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 基于互联网+下TPAS研究 “互联网+养老”的乌镇试验 “互联网+”与智能养老 “互联网+大养老”生态初现 “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 互联网金融基本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郑秉文. 美国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新动向[J].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 2003, (4): 17-18.

[5] 李建, 李小. 基于“互联网+”和“服务储蓄”的养老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3): 34-38.

[6]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 (2013-09-13)[2016-12-16]. .

[19] 迈克尔・哈耶特. 平台: 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54.

[20] 罗珉, 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 95-107.

篇9

关键词:互联网+ 模具产业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27-03

1 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台州模具行业在浙江省处于相对低端,在杭州和宁波模具产业的挤压下以及国内其他区域的倒逼情况下,如何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制造业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模具行业也急需通过转型升级突破困境。李海峰(2014)提出要不断转型升级是解决模具行业信息化问题、促进模具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秦珂(2014)提出要从技术方面入手,优化制造工艺,提高效率,注意技术资源的积累,建立和完善技术数据库,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以提升模具企业综合实力,调整产业结构。陈平、杨本伟、尧军(2015)指出为提高模具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陈庆新、毛宁(2009)详细分析了模具企业TQMS系统和CRM、CAX、SCM、KM、MES的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认为模具企业要实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要发挥企业全质量管理系统的作用。虞耀君、马明亮、丁志华(2010)分析了我国汽车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汽车模具行业今后应该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步提升模具制造技术水平,向结构复杂、精度高、技术先进的高档模具市场迈进。彭观明、边炳传(2010)指出我国塑料模具开发能力受到了技术水平、技术装备的限制,存在着模具快速开发设计能力较弱、模具设计的周期长、质量低等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

模具产业要融合互联网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迈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实现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杨金l(2015)指出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指模具企业转型升级,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手段可以提高模具设计效率,有效降低控制成本。秦珂(2016)提出协同互联网+和模具行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整合模具行业资源,是实现模具行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梁正华(2016)提出基于工业4.0的到来,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为目标。模具行业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生产线和大规模定制生产已有了良好开端,云计算已经开始进入企业。桂艳、邝卫华(2015)提出将云制造运用到生产当中去,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资源整合到云制造平台,改变模具企业间松散、间歇的合作特点,打破模具行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模具行业转型升级。赵灵飞(2010)认为我国模具产品多中低档产品,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且模具标准件使用率较低,提出要使模具产业转型升级需制定联盟标准,促进产业质量提升。施技文、张鹏(2012)指出台州黄岩模具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档次偏低;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存在无序竞争;企业运行与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秦珂(2016)认为,技术水平的突破和提升是我国模具企业摆脱这种局面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方式做了分析,但就台州模具行业如何融合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该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台州模具行业利用互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现状,并给出台州模具行业融合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

2 台州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目前台州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如下困境。

2.1 产品以低端为主

宁波模具,宁波是中国的模具之都,模具企业遍布全市各个县(市)区,生产的塑料模具、铸造模具、压铸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在国内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比如:宁波压铸模的精度最高可达公差0.04 mm,模具寿命达15万次,已为国内外汽车零配件、通用汽油机、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名优产品提供配套;台州模具,主要模具生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宁波市模具总产值已超过140亿元,台州模具总产值超过80亿元。

台州黄岩模具制造业以塑料模具见长,其次是金属制品的冲压模,吹(挤)塑模和近来新兴的玻璃钢模在我国也有较大影响,而以前占有一定份额的金属制品的压铸模、铸造模已有所萎缩。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各行各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同时对模具的需求量也加大。一般模具如劳动力密集型的模具黄岩可以自行制造或跟国内企业合作制造,但很多大型、复杂、精密和长寿命的塑料模、压铸模和汽车覆盖件模等中高端模具如汽车塑料模具、船用塑料模具等仍需依靠进口。而绝大部分台州模具企业还没能力承接高端模具的制造,主要产品仍停留在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模具产品上。

2.2 技术工艺水平低

虽然台州黄岩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但对于核心技术,很多企业还是通过模仿引进的,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缺乏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受制于人,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在技术层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大量先进加工工艺、技术和材料都还没有被应用,如,激光焊接、三维型腔的精密成形和镜面电火花加工一体化技术、纳米表面处理以及稀土元素表面强化等工艺技术在黄岩模具企业还没有广泛应用。

目前黄岩模具行业中主要采用数字技术、CAD/CAM技术和电加工、数控加工等技术,塑模的新兴技术如热流道技术、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和CAE技术还处于推广发展阶段。黄岩的大规模企业通过采购并使用德国、日本的先进设备和UG、Pro-E、Cimatron等模具设计制造软件弥补工艺水平差异。但从配备人员来看,因为操作水平有限,设备包括软件的使用还未能发挥最大功效。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规模化生产,对模具的设计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汽车乘驾仓、引擎仓、行李仓的隔音件模具,由原来分成型、切边、冲孔、包边等多工序多付模具完成的生产工艺,改为实现单付模具单工序完成,集油缸、气钻、气缸、冲压等在单付模具上完成对产品的成型、切边、冲孔、包边等工艺。而这些工艺在黄岩的大部分企业里还没能落实,这使得台州黄岩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要经历更持久的历程。

2.3 缺乏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在台州黄岩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共有模具企业1 176家,从业人员2.4万人。另外全区还有模具个体户3 341家,从业人员1.3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有200多名,高级仅38名。 黄岩的操作技师、工人等也是传统的从师学艺,多为经验之谈,并没有系统的新人培训。网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极其缺乏的。

据统计资料显示,黄岩模具行业对于模具制造导向迫切需要模具设计、模具工艺编程、模具造型、工程师等专业本科学历以上富有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在塑模制品导向的高级研发有硕士、博士学历的5年以上经验的高技术人才也是极其贫乏。黄岩模具企业相对于知识创造,更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多企业不惜用所有的盈余购置先进设备,却忽略人才的引进培养。同时,由于黄岩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弱于省内如杭州、宁波等地及其县市,对高级人才创业和就业的吸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人才不足也就直接导致了台州黄岩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后劲不足而陷入困境。

2.4 行业标准模糊

国内知名的模具企业也都对设计相当的重视,譬如:海尔、海信、常州华威、上海龙洲、HP等。中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件的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相对落后,目前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约40%~45%,而国际上一般高于79%,中小模具则更在80%以上。 黄岩模具发展很快,设备比较多,还很先进,但就是模具质量不达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不够规范化、标准化。黄岩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普遍低,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的企业也是廖廖无几。多数的企业忽视模具有国家、行业标准,仅以客户的要求作为验收的依据,而这也不利于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

2.5 云制造平台建设滞后

台州模具行业的云制造平台还处于构建当中,使得台州模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模具设计生产方面的成本大大提高。将模具云制造平台推广到每个模具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模具企业间的合作开发、合作生产,从而改变模具企业运营模式。

2.6 整个行业结构较为单一

台州模具企业以从事中低端塑料模具生产为主,高端模具企业数量偏少。大多数产品还是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模具产品上。同时台州的模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经营存在一定风险。模具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多、技术创新成本高的特点,因此企业扩张存在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3 台州模具行业应用互联网+的现状

台州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5年_州黄岩已经拥有3 000多家模具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超百亿,已经成为国内模具企业最密集区域。目前CAX软件已经运用到模具设计中去,先进的数控制造设备也在模具企业间普及,云制造平台也开始在模具企业中推广。

3.1 专业模具制造云平台正逐步搭建

台州模具主要以黄岩的塑料模具为主,其次是金属制品的冲压模、吹(挤)塑模和新兴的玻璃钢模,而金属制品的压铸模、铸造模的市场份额相对萎缩。其中塑料模具约占总量的85%,塑料模具主要分为汽摩配件、日用塑料制品、家电塑件、管材管件塑料模具四大系列。台州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以模带塑、以塑促模”的良好局面。但塑料模具处于模具行业的低端,缺少高精度、高寿命和高效益的模具产品,模具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虽然较高,但和宁波、杭州等地区的模具行业相比缺乏精密、复杂的模具生产线。同时在模具开发上,台州模具行业整体模具开发周期过长,开发成本过高,缺少市场竞争力。目前台州模具行业综合性的云制造平台正在搭建过程中,该平台整合台州模具企业的模具全供应链的各类信息、模具装备的数据信息、模具加工、在线交易等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3.2 模具制造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

台州模具企业数量多仅台州黄岩的模具企业就数以千计,但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模具产业投入大、生产周期长,企业上规模难度较大,所以对这些企业而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新型工具于模具的设计和生产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各模具企业之间竞争压力过大,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减。模具厂商为了生存被迫降低模具产品质量,从而使模具市场秩序不规范,加大企业研发新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得国外客户对模具质量产生不信任,对企业承接海外订单,开展对外贸易造成一定阻碍。

3.3 移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正逐步推广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台州的模具行业大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模具企业开始尝试移动营销。模具行业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体现,该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媒介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主要为模具制造企业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平台的信息推送,实现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客户群体的无缝对接,为企业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量提供一种新模式。

4 台州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模具行业融合互联网顺应了工业4.0发展要求,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模具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使模具制造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迈进,是台州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4.1 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通过组织、整合现有资源,改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人才吸引奉行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培养中高级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人才,引入高等院校如附近的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校等本、专科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共建机制,提升模具成型技术研究力,在进行互联网和模具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模具领域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还可通过改变待遇、住宿环境、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来解决留住人才难的问题。

4.2 提升模具行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模具标准件生产,提高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增加模具产品的可靠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采用模具标准件可使企业的模具加工工时节约25%~45%,能缩短模具生产周期30%~40%。 模具的标准化生产能实现模具专业化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实现模具零件的批量生产,缩短制模周期;适应模具CAD/CAM的开发应用需要。同时,加快黄岩模具博览城的建设完善,借助黄岩模具博览城这一平台场形成集模具设计、研发检测、人才培训、展示交易、电子商务、信息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模具展贸基地。

4.3 搭建云制造平台

搭建云制造平台,将云计算运用于模具的生产过程当中,整合模具的前期设计和后续的制造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针对台州中小模具企业设计能力低、设计周期较长的问题,打造专门的云设计平台,可以将模具设计外包给平台上的设计师,这可以解决一些模具企业在模具设计上存在的难题。

4.4 通过跨境电商完善模具企业信息化管理

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孙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并加强与国际模具企业的技术文化上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包含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多管理模块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

4.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要推动打造模具产业集群,完善台州模具行业公共平台,提高台州模具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线。同时,政府也要对模具企业的融资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解决模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境,提高企业扩大规模、投入研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珂.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模具--中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4(1):47-51.

[2] 陈平,杨本伟,尧军.浅谈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5(9):49-52.

[3] ,陈庆新,毛宁.基于模具企业全质量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功能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9(31):47-49,69.

[4] 虞耀君,马明亮,丁志华.汽车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5):45-47.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传媒产业;转型升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75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57- 03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此同时,中国传媒也深受影响,其理念、形态、呈现方式等方面表现的越加丰富。就比如媒介融合曾以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产消融合为主,而今天的媒介融合则想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呈现了多方面、多渠道融合的特点,使得传媒已经较大规模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中。由此说来,“互联网+”对传媒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为了良好的发展传媒产业,应当基于“互联网+”进行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传媒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原有传媒产业发展困难之处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互联网+”对人们方方面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百度“干”了央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沃尔玛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移动的事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改变传统运行法则,使得我国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而基于传统价值模式、消费模式,所规划的传媒产业发展思路,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受多方阻碍,主要是因为:

1.1 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即从纸质图书阅读转化为电子书阅读。因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弥补了纸质图书阅读的缺陷,可以使读者随时随地的进行图书阅读,使读者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因此,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尤为青睐,在阅读方面逐渐以电子阅读为主,相应的纸质图书阅读的读书者越来越少。

1.2 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只采用单一的营销方式难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企业单一的营销方式,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设计多元化、多样式的营销方案,展开不同形式的营销,如信息流广告、“秒杀”等,使得企业开展全新的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购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所以,互联网的应用,也改变了企业营销方式。

1.3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指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内容,因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一定转变。例如,在以前人们的意识中“编辑”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职位,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胜任,而今天在网络环境中任何一位网友都可以是编辑,创作文章,发表文章。因为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遍,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方式,转变为“众包”生产方式。

1.4 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其实,互联网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快速、高效。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纸媒、电视、收音机,并且传播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日益普遍。互联网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共享等特点充分发挥作用,使人们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知道或了解的信息。所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

1.5 传播规则的转变

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而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基于互联网形成的新媒体,其是一个新的传播平台,同时还是新的传播通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并不是单一的朝着某个方向传播,而是多渠道、多方向的传播,如此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受众性大大增强。由此可以确定,互联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的构造、规则以及逻辑。

2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关键

按照传统媒体人的思想,互联网是传统媒体的价值链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其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辅助了传统媒体的推广,有利于良好的发展传统媒体。其实,这种思想是犯了战略操作上的错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基础性设施。因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互联网更相当于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持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合理的改造和调整,可以使其在传媒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为:

2.1 正确理解互联网逻辑的关键词

2.1.1 连接

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应用之所以能够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其能够将各种事、物以及人类整体进行有效的连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资源”无法整合与利用的局面。回顾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形成了内容网络、人际网络、物联网络三张大网,实现了各种资源整合,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可以将毫无关联的内容互联互通,形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尤为突出的就是新浪网、搜狐网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体验方式增强,使得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求相连接,为人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例如百度、淘宝等。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人际沟通无阻碍”的目标,也就是形成了人际网络,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各种沟通,例如微信、微博、QQ等[3]。

2.1.2 开放

基于基本生存和发展法则,开放是互联网的第一要义。因为互联网需要以“网状存在”的方式存在,如此凡是利用网络的人,都会与互联网形成网络关系,作为网络的关键点。只有“开放”了互联网,才能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网络。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观念的开放和自我的开放。

(1)观念的开放。传统媒体运行的过程中,其传播的范围、运作的格局都是非常局限的,相应的媒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以在扩大市场空间,尽可能的激活、整合资源,实现产业整合、市场协同,不仅能够促进媒体产业发展,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做到观念开放,从思想观念上充分意识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和市场“碎片化”所创造的机遇,良好的发挥媒体产业。

(2)自我的开放。按照互联网逻辑,自我的开放即为社会情感资源、关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可以创造巨大潜能。当然,要想做到资源有效整合,需要保证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尽可能的利用互联网来给传媒创造机会,使之把握机会,良好发展。

2.2 改变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之所以会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传统纸媒在受到数字化媒体冲击的情况下,整个纸媒行业并没有积极了解互联网,也没有适当的调整媒体投放方式、宣传营销方式等相关方面,使得纸媒逐渐走向衰落。基于此,在认识到纸媒衰落根源的情况下,要想使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注意正确认识互联网,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今时今日已经是一个以互联网,尤其是以社交媒体居于领导者地位的传媒市场,其尽管没有成为人口覆盖最大的媒介形式,但数据显示可以充分说明,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为了真正意义上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当前社交媒体有全方面的了解,清晰的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保持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媒体自我封闭、自绝于产业发展的状态,使媒体运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提升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4]。

3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确定互联网对我国媒体的影响较大,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媒体,需要利用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呢?

3.1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创新

3.1.1 传播规则的创新

在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内容网络、物联网络、人际网络三张大网的情况下,重构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权力关系,使其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则,如此可以促进互联网应用作用,支持媒体良好运行,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而基于互联网传播规则,对媒体传播规则进行创新,应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引导,提升用户的地位,使用户具有传播权利、浏览权利,如此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传播、信息共享。

3.1.2 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注意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市场版图与价值资源进行重构,扩大媒体推广范围及市场占有率,使得媒体运作可以在社会上起到很大反响,达到媒体传播的目的。那么,如何对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进行创新呢?自然是互联网的传播结构、传播规则、传播形态,对媒体可以渗透的领域进行分析,结合媒体特点及其他领域特点,合理的进行跨界整合,改变媒体传播形式、形态,以便传媒产业优化发展。

3.1.3 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

这里所说的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就是以“关联――节点式”的价值对接方式为主,对互联网条件下的媒体运作的盈利模式进行重构,使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来扩大盈利空间,为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奠定基础[5]。

3.2 传媒产业需要明确需求与供给连通的节点

3.2.1 跨媒介的整合

传统媒体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局限性强,无论是格局还是资源整合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个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媒介的渠道比较单一、用户群针对性强等,此种情况下利用媒体来进行某些社会现象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而基于互联网的作用,进行跨媒介整合,将本媒体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媒介的渠道增多、受众群体增多、传播方式增多,再结合媒体传播内容,规划设计出适合的媒体传播方案,可以使传播内容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被他人所熟知,进而达到媒体传播的作用。

3.2.2 跨行业的整合

传统媒体也不要只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内容提供者,由于内容而造成的影响力、品牌和资源使传统媒体处在一个中介位置,即第三方位置。其实,网络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面资源融合的平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媒体运作,可以充分借助其他行业的资源来优化媒体运作的某些方面,提升媒体运作效果,为其创造较高的价值。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这一特点,促进媒体资源与其他行业资源整合,形成需求与供给对接,可以从中创造巨大的价值与利润。

3.3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转变

3.3.1 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

传统媒体是以内容为中心,将内容传播给受众群体,使读者能够在浏览、阅读之后有行为上的反应或思想上的转变;而互联网则是以服务、技术为中心,意在通过技术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使用户满意。因此,互联网更受用户青睐。基于此点,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应当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也就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利用网络来展开个性化的内容产品传播或分众传播。

3.3.2 构建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

众包生产作为互联网重要生产方式之一,其能够打破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接线,使得资源多次转移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基于此,在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中,应以经济分享为中心,改变以往内容产品运营的方式,而是采用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使得内容产品可以使用、传播、共享,提高内容产品的应用价值,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

4 结 语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人们以往所认知的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此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媒体发展思路来推进传媒产业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达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同时注意跨媒介整合和跨行业整合,做好供应者转变、运营方式的转变,使传媒产业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良好发展。所以,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国明,刘D.“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创新的五力模型[J].新闻与写作,2015(5):10-13.

[2]李晓琳.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13-115.

[3]郑玉倩.价值链视角下互联网时代吉视传媒产业转型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5):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