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装配式剪力墙;混凝土;施工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TV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51-01
前言
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指由工厂预制墙体并运至施工现场,通过现浇、拼装进行连接的一种施工工艺,具有生产速度快、建造质量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优点。它可分为部分预制和全预制两种结构,其中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预制化率高,但节点连接形式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可靠的连接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的关键,竖向钢筋连接技术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有钢套筒连接和预留孔道浆锚连接这2种。套筒连接施工工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预留孔道浆锚连接的连接性能稍差。而装配式螺栓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竖向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具有抗弯、抗剪强度高及连接可靠、方便的特点,通过精确、高效的定位吊装以及下口锚固施工方法可M行快速有效的安装。
一、工程概况
背景项目为保障性住房中的动迁安置房。项目占地面积为24 501 m2,共由6栋住宅楼、1栋社区服务用房及1个独立地下汽车库组成。地块总建筑面积59 785.44 m2,地上建筑面积50 689.64 m2,地下建筑面积9 095.80 m2。1#、2#、4#、5#、6#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形式加装配式外墙PCF板、叠合楼板。3#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形式加装配式外墙PCF板体系、预制内墙体系,地上13层。
二、工艺原理
螺栓连接及特点对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来说,预制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关键。装配式螺栓混凝土剪力墙采用创新的螺栓连接技术。安装时,下层墙板预留插筋伸入内墙预制板预留螺栓孔。从螺栓孔中灌入水泥砂浆灌浆料,随后通过螺栓固定,将剪力墙与结构连接成可靠的整体。
施工中,螺栓剪力墙的连接处螺栓居中放置,可以不影响预制墙体竖向钢筋的连续性,不会削弱预制剪力墙混凝土,且比浆锚套筒连接更可靠、方便。因此,可以降低连接成本,同时减少湿作业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本工程项目中,内剪力墙长850~1 250 mm,高2 770 mm,厚200 mm。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螺栓φ20 mm,间距400 mm,墙体内预埋套管。预留安装孔为150 mm×200 mm,内注C35混凝土封闭。预制墙板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200 mm×250 mm的暗梁(图1、图2)。
三、施工控制要点
3.1 定位吊装
3.1.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检查调整墙体竖向预留螺栓确定墙板位置控制线测量水平标高控制标高底部细石混凝土坐浆、找平墙板吊装就位对接高强度螺栓位置安装底部固定靠山安装固定墙板斜支撑现浇暗柱钢筋绑扎现浇部位支模预制墙板底部及拼缝处理检查验收墙板浇注混凝土预留洞细石混凝土密实养护。
3.1.2 测量放线
安装前,依据图纸在底板和楼板面放出每块预制墙板的具置线。检查墙体竖向螺栓预留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其位置偏移量控制在-10~+10mm。如有偏差需按1∶6要求先进行冷弯校正,应比2片墙板中间净空尺寸小20mm为宜,并疏整扶直,清除浮浆。
随后,根据已放出的每块预制墙板的具置线,确定墙板位置控制线,清理表面。预制墙板下口留有20~40 mm的空隙,采用专用座浆料调整预制墙板的标高及找平。在每一块墙板两端底部放置专用垫块,并用水准仪测量,使其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
3.1.3 预制内墙板吊装
墙板采用两点垂直起吊、可以从堆放场地或直接从车上进行起吊,起吊过程中,需要保护墙板上角和下角。应按照安装图和事先制定好的安装顺序进行吊装,原则上宜从离吊车或者塔吊最远的板开始。吊装预制内墙板时,采用两点起吊,吊具绳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60°,吊钩应采用弹簧防开钩。
起吊时,采用缓冲块来保护墙板下边缘角部不致于损伤。起吊后,缓慢的将墙板放置于垫片之上,防止损伤。
3.1.4 安装固定预制墙板斜支撑
每块预制墙板使用2个斜支撑来固定,斜撑上部通过专用螺栓与预制墙板上部2/3高度处预埋的连接件连接,斜支撑底部与地面或楼板用膨胀螺栓进行锚固。支撑与水平楼面的夹角在40°~50°之间。
连接斜撑后,可通过同时调整两根斜支撑上的螺纹套管来实现墙板的垂直度调整,直至墙板达到垂直。
3.1.5 安装钢筋
现浇约束边缘构件,可先进行预制墙板安装,再进行现浇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绑扎;也可先绑扎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再安装预制墙板,后绑扎连接钢筋。
预制内墙板安装就位后,进行水电管线连接或敷设,完成后进行预制内墙板拼缝处附加钢筋安装。附加钢筋可在一块墙板安装就位后先置入,待相邻墙板安装就位后拉出绑扎。
3.1.6 预制内墙板浇筑混凝土
模板安装于边缘约束构件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现浇边缘约束构件部位的模板采用配制好的整体定型钢模或木模,以利于快速安拆。安装时保证现浇部位的表面质量及与预制墙板的接槎质量。
混凝土浇筑前,叠合式预制墙体构件内部空腔必须清理干净,墙板内表面必须用水充分湿润。当墙体厚度小于250mm时墙体内现浇混凝土宜采用细石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同时掺入膨胀剂。浇筑时保持水平向上分层连续浇筑,浇筑高度每小时不宜超过800mm,否则需重新验算模板压力及格构钢筋之间的距离,确保墙板的刚度。
每层墙体混凝土应浇灌至该层楼板底面以下300~450mm并满足插筋的锚固长度要求。剩余部分应在插筋布置好之后与楼板混凝土浇灌成整体。
3.2 预制剪力墙构件下口锚固施工
3.2.1 底部座浆
安装前,在现浇楼面标示出预制剪力墙的端边线、侧边线,在该位置及设定好标高并铺设高强底灌浆料,构件用灌浆料随铺随安,防止硬化后安装。砂浆厚度取1~2cm,以座浆饱满、安装后略有余浆挤出缝口为准。对于标高较低处可以先放置适厚钢板,然后用砂浆护边。当缝口处出现空隙时,需要进行及时修补
3.2.2 预制墙板注浆部位的空腔内封堵
预制构件吊装就位校正后进行界面清理,量测座浆层厚度。按要求称量、搅拌水泥注浆封堵料,并完成界面的浇水湿润。灌浆前现场用空压机检查疏通套筒及座浆空腔。
3.2.3 注浆封闭
根据量测记录的座浆层厚度、长度及套筒个数估算单次灌浆用料量并按需要备料。单次灌浆需连续完成,中间不允许停顿。本次工程中,使用1∶2.5水泥浆对预留孔进行封闭。
3.2.4 螺栓固定
灌水泥浆对预留孔进行封闭后,锚固竖向钢筋采用螺栓加垫片拧紧。用C35混凝土封堵预制内剪力墙底部安装孔,随后进行层内钢筋绑扎、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
下一层的施工方法与上层相似。重复上述施工流程,直至施工完成。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土建施工;技术配合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ro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will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building project put into use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n thi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safety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is problem, do the following discuss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基于工程环节多、种类杂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空间交叉作业的现象,如土建、装修、电气安装、给排水等。在实际运行中,若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工作没有做好,将会对多个环节的施工活动造成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施工过程中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安装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项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要想从根本上确保电气安装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好电气工程与其他施工技术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电气工程的安装目的。在此,本从施工前准备阶段的配合、基础施工阶段的配合、结构工程施工阶段的配合、装饰装修阶段的配合、职能电气施工阶段的配合等几个方面出发,针对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技术配合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完善途径,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的配合
在整个电气工程安装中,能否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关系着及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应结合着土建工程的实际设计,对电气技术进行相应的规范与指导,避免施工安装中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与此同时,电气安装工人在开展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土建施工图纸中的相关标注进行施工。在土建项目施工之前,电气安装人员应联合土建施上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列出具体的交叉旅工部分,根据土建施工工期的相应计划,确定准确配合交叉施工时间,电气安装人员还需了解包括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问连接方式等的土建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并仔细地校准预准备的电气安装方法是否能与土建施工项目相适应、配合,最大程度地防止遗漏以及错误的发生。在整个电气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还应相应的材料、技术准备,以此来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还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为电气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
二.基础施工阶段的配合
基础施工阶段的配合,直接关系着电气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而在土建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业主电缆穿墙管与预留预埋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将会返工返修,而一旦返工,势必要对土建做二次防水处理,因而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活动时,能够与土建施工相互沟通,做好相应的施工配合。首先,在电气安装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预埋工作,包括地面内配管的过墙孔、接地工程引线孔、电缆过墙保护等等,以此来确保电气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电气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加强对基础固件预埋管理,在土建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核对预留空洞及预埋钢管的轴线,确保其与工程设计图相一致。
三.结构工程施工阶段的配合
在整个电气工程安装中,施工阶段的配合在整个工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电气工程的管理人员能够与土建施工的管理人员相配合,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的配合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面与楼板间的施工配合。在地面与楼板浇筑前,施工人员必须确保地面管线的敷设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对室内接线、开关箱、柜基础框架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在检查完毕后,做好相应的地脚螺栓预埋工作,为下一步的施工活动做好铺垫。其次,在梁柱结构施工中的配合。施工人员在现场浇筑梁柱时,需要结合着梁柱中的电气工程的设计图,选择与之相符的浇筑方案,避免内梁柱内部的管线造成破坏,影响电气工程今后的使用。再次,墙体砌筑时的配合。在该施工环节中,应结合着柱子七标高线,对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且电气管线应与呈现出水平或垂直布置。此外,针对统一房间的设置,其电气设备的安装标准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一致。
四.装饰装修阶段的配合
一般而言,在整个装饰阶段的施工中,通常是在墙面施工装饰结束后方可进行内线安装施工,但在实际实施中,要想确保内线安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前面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这就要求电气工程的负责人能够与土建施工管理人员相互、沟通,以便在土建施工中做好预留预埋工作,避免暗配管出现堵塞现象,同时在发现出现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做出补救措施。针对墙面装修工程,施工人员必须结合着工程墙体的龙骨结构进行安装配合。在整个装饰装修中,其首要任务在于固定主吊顶龙骨的装修,然后按照主龙骨的直线距离,敷设相应的钢管,开展接线盒的安装工作。在这些工作都结束后,在吊顶面板上留出相应的接线盒,方便今后的检查、维修。
五.职能电气施工阶段的配合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及消防电气的弱电线路作为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更加离不开土建施工的配合,与其他电气工程不同的是,该工程需要长时间的调试方可投入运行,尤其是消防控制中心及职能控制室等弱点设备。在智能电气的整个施工阶段,弱电线路的安装与线路敷设并非随意进行的,除了按照设计图中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结合着土建工程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在整个项目的后期施工中,工程管理人员应将管理重点放在消防控制中心及智能控制室的施工建设上,同时第一时间完成防静电地板、吊顶及内墙面的粉刷,以便电气工作人员对弱点进行调试,确保弱点符合相关标准。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工作作为电气安装中的重点部分,其各项机电设备、导轨、轿厢的安装,都需要在土建施工中预留出相应的空洞位置,且尺寸必须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相一致。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整个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中,将其与土工施工技术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工作效率,同时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在安装电气工程时,能够第一时间与途径施工人员配合,确保电气工程的顺利安装。此外,土建施工技术的配合,还能有效的缩短电气工程的安装时间,在节省工程成本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侨.建筑工程中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陕西建筑,2011,(03).
[2]林惠强,陈成锋. 建筑工程中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15).
[3]李文燕.建筑工程中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07).
[4]吕智慧.关于建筑施工中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02).
[5]么洪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02).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结构施工;叠合板技术
1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建筑行业发展充分地体现出城市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不仅能够缩减工程的实际施工成本,还能减少施工阶段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装配式建筑结构与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需要重视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优势
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常用施工技术,合理应用这个施工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工程施工工期,主要是因为叠合板已经在工厂内完成了基础性施工,不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叠合板的二次处理,避免相同施工步骤的重复操作,从而保证建筑装配式工程施工能够如期完成。第二,叠合板施工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支出。例如,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可以利用预制叠合板进行施工,有效地减少施工中模板的支撑应用,逐渐在工程施工中减少有关这部分施工经济成本的投入。第三,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和钢筋绑扎施工而言,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整个施工操作流程更为简单,不容易在工程施工中因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第四,利用叠合板施工技术手段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进行施工操作,更好地满足工程后续的建设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基于上述的施工优势,不难发现我国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利用叠合板施工技术开展相关施工活动,是当前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越来越多工程施工应用这个技术手段。
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叠合板的制作。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化分析,保证构件加工生产的有序进行。在深化分析施工设计图纸时,工作人员不仅要对不同专业技术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施工设计的集合度,还要对相关标记符号进行简化和规范应用,促使专业需求得以精准性表达。同时,要深入分析建筑构件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在施工设计图纸分析之后,对模具的组装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在实际生产叠合板的过程中,保证模具侧模的垂直程度和拼装尺寸,保证模具能够被清理干净,禁止在钢筋材料上涂刷隔离剂。而且,在落实钢筋工程时,要根据构件的加工图纸进行依次安装,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避开预埋构件。此外,需要在地面与构件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进行堆放存储,并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刚度要求来确定构件是保持立放方式,还是保持平放方式。通常情况下,叠合板构件需要选择平放方式进行堆放存储,从而降低对其质量的影响。3.2叠合板的运输。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叠合板运输方案,并在存储、运输、吊装、构建等过程中,如果出现叠合板的破损问题,是很难对其进行修补和完善的,不仅会延误工程的施工工期,还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单位在运输叠合板构件之前,需要制定科学的运输方案,并在运输之前对构件的数量和信号以及规格等进行仔细核对,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等文件。其次,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运输车辆,如使用平板拖车或者大吨位卡车。通常情况下,在运输叠合板构件时,需要采用平层叠放的方式进行装载,并在实际的装载过程中,要在车厢的底部位置铺设2根截面面积为10cm×10cm的方形木头,且在方形木头上铺垫厚度为大于15mm,包括15mm在内的柔性垫和硬性橡胶垫,保证叠合板构件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提高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最后,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对整个运输路线进行分析,仔细查看沿途的路况情况,保证运输路线上的路况正常。而且,在叠合板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运输车辆处于平稳驾驶状态,避免因驾驶车辆的颠簸,以及驾驶速度的变化,影响叠合板构件的质量,实现对影响构件结构质量的外力因素的控制。3.3叠合板的吊装。在叠合板构件的吊装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模数化吊装梁结构进行合理应用。在具体的构件吊装施工中,需要保证4个吊点位置的受力均匀。在腹筋和格构梁上弦交界位置设置吊点位置,促使吊点位置与板块之间的实际距离为20%~25%的板长,并在实际的构件起吊过程中,要保证吊装的缓慢施工作业,增强叠合板构件起吊的平稳性和高效性。在采用锁链吊装方式进行叠合板构件的吊装施工时,需要合理地应用4个闭合吊钩和专用锁链,促使其能够对实际受力进行平均分担,实现多个位置的均衡起吊。在这个过程中,吊起的锁链长度通常是4m,并在吊装叠合板构件时,需要在施工作业位置的上方300mm处略作停留,结合实际的安装施工位置进行方向调整,做好准确的施工位置定位,保证安装施工的质量。此外,在吊装过程中,为避免框架柱上设置的竖向钢筋与叠合板结构中的预留钢筋出现碰撞问题,需要在吊装叠合板的过程中,保持停稳慢放,避免因吊装施工中叠合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导致板面结构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在实际的吊装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叠合板的安装施工位置进行矫正,如嵌入楔形的小木块进行位置调整,禁止使用撬棍对叠合板构件进行调整,避免损坏构件的边缘位置。在完成楼板的铺设施工之后,要保证构件结构的平整性,避免叠合板下边缘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以及保证叠合板安装组成的密闭性。如果叠合板之间的组合安装出现缝隙问题,需要对缝隙进行封堵处理或者适当调整,保证板底没有缝隙。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装施工中,利用叠合板施工技术手段开展施工活动,不仅要做好叠合板构件的制作生产,还要注重叠合板构件的安装组合施工,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叠合板的吊装施工,提高叠合板安装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参与构件安装施工的技术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促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行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梁伟,张泉,宫文晋.某大型公建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技术,2018,49(S1):76-78.
【2】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等.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01):61-68.
【3】杨士珏,邓淦群,戴祝泉,等.装配式结构叠合板串吊施工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S4):595-598.
【4】郭舒,郭建华.装配式建筑预应力叠合板生产质量技术措施[J].混凝土世界,2019,118(04):78-82.
篇4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能源紧缺、节能环保、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凸显,建筑业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建筑工期压力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加大,工期不可控加大,建筑行业投资周期延长,成本升高,利润降低,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在面临急剧增加的建设需求与高昂并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问题时,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选择改善劳动工具、改变劳动方式,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效率。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正是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制约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陆续出台。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逐步明朗,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迎来了可以健康发展的新机遇,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房屋建设的必然趋势。
1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优点
1.1 有效地节约资源
我国建筑业能耗为相同气候和环境下发达国家的2-3倍左右,大部分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要求;建筑能耗损耗十分庞大,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将成为解决由建筑业所带来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
1.2 缩短工期
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板预留了安装外窗用的木砖,结构封顶后即可立即实现封闭,较传统施工封闭时间减少了2个月左右,并为室内砌筑及装饰工程的提前插入创造了条件;预制外墙、预制飘窗以及预埋件的使用都能大大减少装饰工程施工的时间。
1.3 节约劳动力,降低工程造价
由于预制构件集中预制,工人熟练程度高,从而可以提高工效,节约劳力。在安装时所需劳动力也较少,一般需4~6人。集中预制还可减少由于工地分散而造成的原材料损耗,且便于利用零星物品加工构件,因此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1.4 保证工程质量
由于集中预制,对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料的级配和冲洗、钢筋的数量等都好控制。在预制中,由于建筑部件统一生产,精度很高,单个构件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浇筑等工艺过程都比现场浇筑施工方便,故可使单个构件的质量提高,因而,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1.5 高环保性
PC构件的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使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扬尘污染减少了。工厂化作业的实施,大大减少了土建粉刷等易起灰尘的现场作业,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工法
2.1 施工工艺原理
采用构件安装与现浇作业同步进行的方式,即预制墙板与现浇墙体同步施工,预制墙板安装后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方式保证钢筋以及墙板的受力性能,并通过现浇节点浇筑形成整体;预制叠合类构件安装与楼板现浇同步施工,通过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形成整体;预制楼梯板、预制装饰板随层安装、预制飘窗错层安装的方式完成结构施工;预制混凝土保温装饰一体化模板的安装使用解决了预制墙板之间现浇节点的外模支设的问题。本工法通过对预制构件运输、存放、吊装、安装、连接、现浇节点处理以及成品保护等各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大量应用预制构件专用吊装、支撑、安装等工器具,使得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便捷、质量可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社会效益。
2.2 施工工艺流程
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自构件深化设计时起,到施工完成时止,根据装配式结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达到流水作业,实现质量、工期优化,其施工流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 1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构配件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3 结语
篇5
关键词:住宅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密封胶,耐久
1 概述
在我国住宅建设中,混凝土结构大都采用现浇体系。虽然该施工方式技术成熟,但同时也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在“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等新兴概念的引导下,改革住宅建造方式,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已成为我国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1-4]。根据经验表明,与传统混凝土现浇建造方式比较,装配式建筑可节水80%左右,省材20%以上,减少建造垃圾约80%,综合节能70%,降低后期维护费用95%左右。同时,可减少施工场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所谓装配式工业化住宅,就是将住宅建筑分成多个单元或构件,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等)均在工厂生产,然后运到工地,然后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建造[5]。利用预制构件吊装的建筑,除了满足安全性之外,还需要满足建筑的一般要求,如外观、防火、防水等。而这其中,工业化住宅的防水设计和材料选择成为国内研究的重大课题。
工业化建筑预制外墙接缝的防水一般采用构件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双重防水措施,防水密封胶是外墙板缝防水的第一道防线,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防水效果[6],这就要求在实施工业化建筑时,需要选择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防水密封材料。
根据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四川省《装配整体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的要求,预制外墙接缝密封胶必须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较好的位移能力及防水、耐候、低温柔性等功能,同时需要满足相应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2 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2.1 粘接性
对于密封胶来说,对基材的粘接性始终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对于装配式建筑所用的基材亦是如此。目前,市场上所用的PC板片大多数为混凝土板,因此需要接缝用密封材料对混凝土基材有很好的粘接性能。
对于混凝土材料,普通的密封胶在其表面的粘接性是不易实现的,这是因为:
(1)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孔洞的大小和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密封胶的粘接;
(2)混凝土本身呈碱性,特别是在基材吸水时,部分碱性物质会迁移到密封胶和混凝土接触的界面,从而影响粘接;
(3)PC板片在车间预制生产的末端,为了脱模会采用脱模剂,而部分脱模剂残存在PC板片的表面,也使密封胶的粘接受到挑战。
为了保障接缝密封胶对预制板块的粘接性,首先在施胶之前需要将粘接表面的灰尘处理干净,且保持干燥;同时在选择预制建筑接缝密封胶时,需将以上影响粘接的因素考虑在内,选择一款适合混凝土基材的密封胶。
硅宝科技在考虑了混凝土材料本身特性情况下,研制的专利产品硅宝668混凝土建筑接缝用硅酮密封胶可以对混凝土实现良好粘接(表1),从而为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密封提供了保障。
2.2 力学性能
混凝土板片接缝中采用的密封胶,除了要求粘接性之外,胶体本身的力学性能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混凝土板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热胀冷缩,以及建筑物会因风压和地震等产生轻微震动,因而混凝土接缝会随之产生位移。根据四川省《装配整体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的要求,“外墙接缝宽度设计应满足在热胀冷缩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其尺寸变形不会导致密封胶的破裂或剥离破坏的要求。在设计时应考虑接缝的位移,确定接缝宽度,使其满足密封胶最大容许变形率的要求”[7]。除此之外,现行的一些国内外建筑用密封胶的标准也对力学性能有所规定,如表2所示。
表3给出了按照行标JC/T881测试的硅宝668产品的部分力学性能,从结果可以看出,硅宝668混凝土接缝用硅酮密封胶属于25级LM产品,完全满足国内外对于接缝密封材料的要求。对于一般建筑规程要求的10至35mm混凝土接缝来说,良好的位移能力和弹性恢复率能够保障密封胶的应变适应性和完整性,可以用于预制混凝土接缝防水密封。
2.3 耐候性
在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明确表示建筑接缝防水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材料。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则会影响密封胶使用寿命。轻则几年之后密封胶出现开裂,造成漏水;严重则甚至使装配后不久就出现密封胶失效,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对于硅宝668硅酮密封胶来说,在耐候性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在常用的密封材料中,聚氨酯的主链为C-O键,C-C键和C-N键,其中C-C键的键能约为348kJ/mol;硅酮密封胶的主链化学键则为Si-O键(键能对比图1所示),键能大约为445kJ/mol。而宇宙中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最强紫外线波段处于UVB,其波长典型值约为300nm。根据得知,其能量为399kJ/mol。
也就是说,照射到地球表面能量最高的紫外线不足以破坏硅酮密封胶的Si-O主链结构,保证了其良好的耐紫外性能。与之相反,该紫外线能量可以破坏聚氨酯的主链结构,导致其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从而造成漏水,影响使用效果。
2.4 低温柔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较大,从海南到黑龙江的温差也较大。因此,预制建筑板片接缝用密封材料也要具备温度适应性及低温柔性。
对于硅酮密封胶来说,其分子结构上的Si-O键较长,且硅原子上的甲基间距比较大,因此可以自由的进行旋转。此外,甲基上的氢原子在低温下有很高的运动性,这种运动主要围绕Si-C键旋转;而且氢原子占据的空间自由体积大,与临近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小。这些化学结构上的特点都使得硅酮密封胶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性。
测试结果表明,硅宝668表面无龟裂,仍具备良好的弹性,证明其在低温下性能保持良好。此外,根据表3的测试结果来看,硅宝668混凝土接缝用硅酮密封胶在经历-20℃条件的测试,拉伸模量为0.4MPa,满足JC/T 881-2001的要求,从而仍起到完好的密封防水作用,保证了整个密封系统不受破坏,使得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到保障。反之,若采用了模量高、硬度大的密封胶或耐低温性能差的密封材料,则会在极寒温度条件下发生开裂,导致漏水,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3 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整个系统中密封胶的选择将成为装配式建筑防水的关键环节。为了保障整个建筑体系的防水效果,要求密封胶必须具备对混凝土有良好的粘接性,优异的力学性能,极佳的耐候性以及低温柔性。根据测试,硅宝668混凝土接缝用硅酮密封胶可以满足以上要求,并在实际案例中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可靠的防水密封解决方案,保障装配式建筑的长久安全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赵志缙,李庆梅. 我国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进步[J]. 施工技术,2002,31(5) : 1-4.
[2] 严薇,曹永红,李国荣. 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 : 131-135.
[3] 粟新. 工业化预制装配式( PC 板) 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 建筑施工,2008,30( 3) : 201-202,208.
[4] 段凯元,张季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22):45.
[5] 张苏苹.装配式工业化住宅应用实例[J],山西建筑,2012,38(6):3.
篇6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要点,功能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function of building decoration, and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so as to building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lated to the main poin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ims to strengthen building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and ensure the baptism of engineering quality. For similar project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building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main point,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建筑装饰的基本功能
建筑装饰的目标是创造审美的价值。装饰对于建筑来说,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工程,如果我们把建筑与美联系起来,装饰的因素就会油然而生。装饰不仅具有结构上的功能,同时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美学功能。我们解读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都不难发现,装饰的因素在远古时代就得到了建筑师们的极大的重视,装饰和建筑组合一起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与其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例如步行街上的盲道,它不仅是一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装饰,丰富了铺装效果及表现力。
2 目前建筑装饰施工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正不断地提高,建筑装饰施工离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近。而建筑装饰施工目前的状态有:
(1)作业手段还比较原始。虽然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小型电动工具,但整体操作来看,仍然属于手工作业的性质。
(2)生产过程还具有含糊性。构配件加工和安装没有分开,基本上由一组人从原材料制作,到安装到位一次性完成。从操作空间来看,构件的加工与安装混杂在装饰施工的现场,不可能按不同工作内容 不同的技术难度以及技术等级进行专业的分配。
(3)产品形成的非标准性。大多数产品仍然采用几个桌凳、几件小型的工具,按照现场已有条件,来“量身定作”的作坊模式来生产和安装。由于现场手工作业缺少其行业的标准,很难通过调节设计的数据、调换原材料供应商这些方面的手段,使具有个性的装饰来实现技术的规范化、质量的标准化、生产的批量化。所以,这种施工方式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质量标准反而提高。另外,一个人随时受到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技术能力、效率、反应速度、不能保证永远恒定的被发挥出来。装饰工程质量讲究精度的是精度,但各个不同技术水平工人操作的影响下,其精度水平肯定有很大差距。即使同一个人来操作,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内,他所达到的精度也是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建筑装饰施工相关技术创新及要点分析
3.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创新
应该让计算机控制的专用机器设备来完成大量的、重复的、高精度的加工。让人来设计和指挥生产及安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总成”装配式施工方式的施工现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装配车间或总装流水线。凡是进入现场的装饰材料不再是素材,而是经过预先加工的总成体系,是已经适合现场特定部位安装的组件。在施工现场不再见到“切”、“割”、“裁”、“锯”、 “焊”、“钻”、“刨”、“磨”、“敲”、“粘”、“粉”、“刷”、“抹”、“喷”十四道技艺为主的加工过程和影响环境保护的现象。而仅仅是将各种总成件进行搭配安装的过程。“总成”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已不再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特定组合的方案编制管理过程,不再是按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现场监控的技术管理。总成装配式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技术人员从事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现场3D精密测量、相关机电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的分项总成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现场施程序编制。因此,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3.2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相关要点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装饰施工中相关的几个创新技术分析,只要表现在吊顶施工、石材饰面的施工、金属饰面施工、面砖饰面施工和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施工等几个方面。
3.2.1吊顶工程施工
吊顶工程中最常用的是矿棉板、纸面石膏板、以及金属饰面。
从目前情况看,矿棉板、金属饰面吊顶施下大部分工作是骨架安装和饰面板安装,骨架片安装已有专业供应商成套供应。只有边端饰面板常常需要现场加工。如果增加现场测量、深化吊顶排版图将收边处理设计成总成工序。边端收头板加工完全不必在现场进行,纸面石膏板吊顶似乎困难大些,其实并不尽然。纸面石膏板吊平顶,需要现场加工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边端石膏板,同样,如果我们增加现场精确测量、制作排版图、进行边端收头设计完全有可能进行预制装配施工。
造型跌级、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困难大些。但是,通过技术创新,有的企业已经成功完成一些跌级吊顶和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最早采用的是增强纤维石膏板预制造型部件。经过进一步开发,目前已有厂家可以提供造型纸面石膏板预制部件,其中包括非标吊顶龙骨配套。一些专业厂商开发非标形式预制部件,为纸面石膏板吊顶进入全面预制总成装配拓展了广阔道路,而且,如果在设计上进一步接纳国外通常采用的纸面石膏板离缝做法、无批嵌涂装,则更容易些。
再说墙体饰面。墙体饰面中最常用的是石材饰面、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以及金属饰面 面砖饰面等。
3.2.2 石材饰面的施工
从技术上看,矩形板材预制已经不成问题。一般认为弧形板材要实现预制装配比较困难。 随着CAD制图排版精确率的提高,电脑控制水刀切割技术的成熟和趋于普及。以及预先胶粘、统一研磨技术的应用,弧形石材预制装配式施工已经成功。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不仅解决了弧形石材的预制装配式施工难题,而且,解决了金属嵌条与弧形石材镶拼的预制装配施工难题,使复杂的弧形镶嵌金属条石材施工通过预制装配总成施工达到更高精度的施工质量。因此,石材饰面彻底预制装配施工的难度已经不在技术上,而在水刀切割价格的下调,在加工厂与项目部施下管理配合方面(包括运送等管理方面)。一句话,在于管理思路的开拓和理顺。
3.2.3 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施工
目前,这些饰面施工已基本采用预制装配式。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局部未采取现场精确测量 排版设计,造成少量部件需要在现场加工。一旦总成装配管理思路确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金属饰面。
3.2.4金属饰面施工
总体卜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在一些超薄金属饰面中,较多采用现场局部调整、剪裁、粘贴施工方式。从技术上分析,金属饰面采用预制复合技术。通过十挂、槽接完全能实现彻底的预制装配式施工。而且,通过技术开发,降低成本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只要确立总成装配式施工模式,技术上没有太多难题,只是做得相对更好的问题。
3.2.5面砖饰面施工
传统面砖饰面施工方法总体上是现场切割、粘贴施工,未能达到彻底预制装配式。在于某些洞口及饰面边端收头部位还要现场需要大量裁割。主要原因在于未能预知现场实际尺寸,未能在排版图中精确标定每一块饰面的几何尺寸。要实现面砖铺贴彻底预制装配总成施工,关键仍然在于精确的现场测量和有效的排版设计以及施工程序设计。做到测量精确、排版合理有效、施工程序设计得法,面砖饰面完全有可能实现预制装配式施工。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装饰的施工所涉及到的装饰材料品的种类繁杂、规格多样、施工的工艺和处理的方法行也各不相同。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懂得施工技术,也能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还要具备管理和美学知识,才会更好的理解设计的意图,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建筑装饰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结构构造 处理措施
0、前 言
装配整体式结构是在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半装配式结构。它是把主要承重构件的一部分交工厂预制生产,另一部分在现场浇注而形成一整体结构。它结合了整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者优点,避免了它们的一些主要缺点。这种结构比较灵活,适应性强,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方便、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减少建筑垃圾、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是工程中一种较理想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还处于待推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内对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梁
叠合梁由预制和现浇两部分组成。先在工厂生产预制部分,预制梁运输到现场安装好后,再在其上浇注一层混凝土,使其形成一连续整体构件。叠合梁的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的连接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在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叠合梁通过箍筋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同时在预制梁的叠合面上进行拉毛粗糙处理,通过粗糙面加强现浇混凝土与梁预制部分的粘结。如图1所示。梁预制部分带有预制梁模,可以尽量减少梁现浇部分的模板使用量。为了防止梁模受到碰撞破坏。需对其进行一定的构造处理,如加钢筋网片。
梁的两端面上设置内凹的剪力键,加强梁一柱节点处梁预制端面的截面抗剪承载力。预制梁之间主筋是通过对焊连接在一起形成联系钢筋,如图2所示.相比通常的钢筋搭接连接,大大提高了钢筋的连接效果。对于梁主筋在柱中的锚固,新型叠合梁中采用了端头锚的型式,如图3所示,此种构造措施已通过试验证明其能满足设计规范的锚同要求。可以方便施工,加快施工速度。
2、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节点试验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目前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需要大量的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对此,针对结构体系的薄弱部位进行了系统的节点试验研究,进行的试验研究包括: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主一次梁节点试验研究(16个构件)、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梁一板节点试验研究(16个构件)、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降板节点试验研究(16个构件)、现浇柱叠合梁框架节点试验研究(10个构件)。通过一系列节点静态加载试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叠合构件的受力特性、抗震性能及其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研究,验证了构件的锚固、连接构造措施可保证构件间相互有效连接,使其形成统一整体;证明了叠合构件能够满足承载力、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要求,其性能达到或优于现浇结构水平。万科工业化住宅示范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一预制外墙与现浇内墙结合式,首创了预制外墙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融介的新模式。
3、国内应用实例
万科公司主持的从2005年底建成的工厂化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层住宅1号试验楼在研发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经过理论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梁柱中间拆分框架体系。该体系的优点在于梁和梁、柱和柱连接节点位置的选择在结构受力最有利的位置,更容易保证整个预制框架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8年7月1日开发的金域蓝湾工业化住宅楼―沈阳万科工业化住宅示范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一预制外墙与现浇内墙结合式,首创了预制外墙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融介的新模式。
南京大地集团公司从法国引进一种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一世构体系。它的节点由键槽、U形钢筋和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其中的U形钢筋主要起到连接节点两端梁端的预应力钢筋在键槽即梁端塑性铰区实现搭接连接,如图4所示。
4、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问题:
1)我国的预制混凝土技术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中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使人们对装配式结构的应用更加保守,另一方面,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存在着跨度小、承载力低、延性差、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也严重阻碍了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发展。
2)我国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对于该结构体系的预制柱之间的连接,现浇梁和预制柱的节点连接,自承式钢筋析架叠介板的理论研究甚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尚需要完善。设计院里的结构设计者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科研文章借鉴,也没有相应的规范支持,因此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在设计上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普及。
建议:
1)加强建筑模数研究。我国模数协调仅局限在房屋建筑结构的构配件的预制与安装上,对住宅产品、设备和设施开发、生产和安装方而,缺少模数协调的应用和指导。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住宅部件的开发和生产,必然与建筑艺术创造有矛盾,法国有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成熟经验,他们不仅有成熟的尺寸协调规则和建筑通用体系,其构造体系对于发展建筑多样化很有帮助,我国在发展通用体系过程中亦可参考法国的成熟做法。
2)加强在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协调。在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协调上,一些企业重技术、轻管理,造成消耗大、效益低。促进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结合,有利于在最小的消耗下取得最大效益。日本通过将工法、工程的各项进度计划、财务计划使技术与组织管理融合在一起,发挥了最大的综合效益。
3)加强科研的投入。由于缺少统计数据,大学和科研院所很难通过数学模型对住宅需求进行预测,不可否认,预测技术对推进住宅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住宅统计预测较为完善,对我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5、结 语
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物,已经成为住宅建筑建造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有提升施工质量、安全性能高、施工方便、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外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但是在国内还是处于推广的状态,那么就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优秀技术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进行技术应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中国科技博览 - 2009(20).
篇8
Abstract: The fabricated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As the main tool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papers about the fabricated buildings and BIM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fabricated architecture and BIM technology, then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fabricated architecture. It aims to realize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ation of project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finally form a coher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the fabricated building.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信息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
Key words: fabricated building;BIM;information management;lifecyc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61-03
0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理念的不断深入,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噪音、施工污染少等特点。而BIM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对建筑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建筑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了研究:我国早期对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进行结合的是周文波等人;随后齐宝库等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常春光、吴飞飞把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进行了推广;白庶等人分析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BIM技术的发展,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阶段着手,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整个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装配式建筑在BIM技术的结合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工地上用预制的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从20世纪初,装配式建筑就初露头角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直到60年代英国、苏联、法国等国家做了首次尝试,装配式建筑才得以实现。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够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开,因为它有建造时间短,成本低等的优势。
1.1 建设工期短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可知,装配式建筑是把在工厂中预制好的构件直接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大部分都是用机械进行作业,取代了好多手工作业,从而节省时间。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时间并不包含在建设工期中,在工地上的操作就是把构件进行装配,节省了钢筋捆绑、抹灰等工序,从而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
1.2 节能环保,可持续
现在国家一直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装配式建筑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才得以迅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中好多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如钢模板,木模板等,这样就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工厂中生产好的预制构件直接运输到工地进行装配,所以在施工现场减少了施工噪音,同时还避免了尘土飞扬,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3 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传统建筑的现场施工中,经常会进行高空作业。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不够高,并且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甚至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使得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在装配式建筑中就大大减少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大都是低空作业,不存在高空坠物等现象,在工地进行预制构件的装配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操作,因此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说装配式建筑能够很好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1.4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
因樽芭涫浇ㄖ的预制构架都是大批量的在工厂进行生产,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对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就大大减少了,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还减少了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现场施工流程,缩短了工期,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1.5 便于施工,受气候条件制约小
传统的建筑施工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冬季施工时好多工序必须停止,在雨季也有许多条件的制约,所以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而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作业是可以在室内进行操作的,外墙板、内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在工厂中进行生产,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再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
2 BIM技术原理及其特点
BIM技术的基础就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种相关信息数据,然后再通过建立建筑模型,来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换言之就是一种数字信息的仿真。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2.1 BIM技术的可视化
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能蚩醇、能够得到的形式,可视化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中有可观的前景。传统的读图就是拿到施工图纸,看着这些线条进行空间的想象,对于今天复杂多变、形式不一的建筑来说不太现实。而BIM技术把图纸中的这些平面化的线条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示,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能够形成一种通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不仅如此,在BIM技术的帮助下,工程中的设计、建造、运营等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2 BIM技术的协调性
在建筑业中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主之间都要时时刻刻进行配合,做好协调工作。BIM技术的协调性能够很好地解决各方沟通不到位的问题。BIM技术可以提供协调数据,具体操作就是对建筑物建造前期存在的不同专业间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然后生成数据。另外BIM技术还可以解决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间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间的协调等等。
2.3 BIM技术的模拟性
BIM技术的模拟性并不是单单的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模拟,还能够对虚拟的事物进行模拟。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节能模拟、热能传导模拟、日照模拟等等;在招投标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项目的发展时间),就是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实际施工的模拟;另外还有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来对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在整个工程的后期运营阶段也可以进行模拟,例如对一些突况人员的紧急疏散进行模拟。
2.4 BIM技术的优化性
BIM技术在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可以做到更好的优化。在工程中,优化受到时间、信息和复杂程度的制约。合理地优化是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而这一点就是BIM技术的优势所在,它不仅可以提供建筑物实际的所有信息,还可以提供建筑物发生变化后的信息。对于现在复杂程度高的建筑物,BIM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可以对其实现优化。
2.5 BIM技术的可出图性
BIM技术的可出图性并不是指出一些建筑设计图纸,而是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和优化后,出一些关于综合管线、综合结构留洞的图,以此来消除一些错误,甚至可以做一些建议改进的方案。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在现代建筑业中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预制构件。而且整个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导致信息不集中,在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组装中就会出现配合不协调。其次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准确及时的收集到各构件的信息,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能被很好的把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最后对于已经完成好的装配式建筑,当出现某个构件损坏或者不合格的情况时,由于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和处理,导致整个建筑物的损坏。而把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就会很好的帮助解决以上问题。
3.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的应用
在这个阶段BIM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优势是协同一致、相互关联、参数化,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建筑中出现的一些设计冲突造成的设计变更问题。第一,BIM技术在该阶段可以进行选址的规划和场地分析。在整个项目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场地分析,它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定位。而传统的方法没有足够的定量分析,也不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等等,但是在BIM技术的帮助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和场地条件,对其进行数据建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决策者进行场地分析和规划选址;第二,可以利用BIM技术绘制图纸和建立模型。与传统图纸相比,BIM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所绘制的图纸中的每一个图元都是由工程含义的,例如构件的空间尺寸、材料的属性等等,这样就有了模型参数的关联性。在BIM建立的模型中,任何一个构件的模型参数发生变化,随即构件也会发生变化。BIM模型还可以进行实际的施工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根据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各个参与方就设计方案可以进行沟通;第三,BIM技术可以解决设计的冲突检查。传统的方法都是根据设计图纸通过想象来对建筑物的立体图进行还原,没有科学的方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就导致在施工的时候会出现与设计不符现象,导致方案重新修改,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而结构师利用BIM技术,如果设计过程中出现管线冲突,在BIM模型中就会显示出来,可以进行及时修改;第四,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工程造价计算。传统的造价还是用人工来进行工程量的统计和计算,这样就会出现计算失误,而有了BIM软件,可以为造价人员提供大量的工程量信息以及定额信息,既节省时间也降低错误率,并且预算和实际的误差。
3.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制作阶段,把BIM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将含有构件的材料种类、几何尺寸、安装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植入到各类预制构件中。又因为RFID标签编码具有唯一性原则,所以在构件的生产、存储、运输、吊装等过程中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BIM的作用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构件的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构件的有关数据,还可以把每个预制构件的存储、质量监测、生产等信息返回给BIM数据库。这样在BIM与FRID技术的完美结合下,可以实现预制构件零缺陷、零库存的目标。
3.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BIM技术的主要应用价值有以下方面:第一,能够随预制构件的库存和现场管理进行改善。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构件找不到或者构件找错等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所以只有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才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个阶段利用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就可以对这些构件实时追踪控制。它们结合的优势就在于获得信息准确且传递速度快,能够减少人工引起的误差;第二,利用5D施工模M对施工、成本计划进行优化,对工程质量的进度进行控制。基于3D-BIM模型,又引入了时间和资源维度形成5D-BIM模型,以此来对装配式建筑的各种资源投入情况和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形成一个动态的施工规划。另外在模拟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施工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避免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5D-BIM模拟还可以使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和成本资源的投入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面前。
3.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各构件运行情况以及财务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第一,在物业管理方面BIM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和相关设备进行连接,BIM软件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各项参数来判断其运行情况,这样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另外BIM技术和RFID技术结合在设施管理和门禁系统方面还有很多的应用,各个构建安装上电子标签后,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阅读器很快找到相关设备的位置,在维修过后把相应的数据再次记录到电子标签内,把这些信息数据在存储到BIM的物业管理系统中,通过“提供数据――维修操作――维修记录――信息集成”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建筑物设备的运营情况。第二,装配式建筑在进行扩建或拆除的时候,运用BIM技术针对建筑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可以避免结构的损伤。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资源回收作用,运用BIM技术可以了解到寿命结束的建筑物中哪些构建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既减少能源的消耗,又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4 结语
为了响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成为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风向标,而BIM技术的融入弥补了装配式建筑中信息难以收集、处理等缺点。把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使得装配式建筑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结合RFID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的管理效率。所以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天华,袁永,张明媛.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BIM与RFID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3):28-32.
[2]王延魁,赵一洁,张睿奕,等.基于BIM与RFID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3]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44(5):74-78.
[4]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5-29.
[5]常春光,吴飞飞,等.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4.
[6]白庶,张艳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06-109.
[7]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12.
[8]何关培,李刚(Elvis).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周文波,蒋剑,等.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2(22):72-74.
篇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65-01
1 导言
装配式建筑很多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具备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但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筑行业的装配式已经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的高质量建筑已经使用了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来建造施工,并取得了良好的|量和经济效果。
2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设计形式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功能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在外墙设有保温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夏季空调的使用,冬季采暖的能耗,在建筑梁柱节点上增设了复合材料抗震加固的作用,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达到抗震、防火、隔音的效果;第三,制造标准可以统一,传统的建筑工程仅仅依靠现场施工达到外观优美和保持色彩的持久性,非常困难,但装配式建筑能够很轻松做到这一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是厂家定制生产的,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能进行就紧密控制;第四,减少施工时间,相比传统的现浇施工,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时间;第五,操作流程比较简单,装配式工艺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工程板块、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其质量主要有基础板块和施工工艺决定。
3 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分析
3.1 坐浆质量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坐浆的方式,由于实际施工中各环节配合或操作不当,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机械设施方面,主要缺乏了科学有效的质检工具,导致质量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开发针对坐浆层厚度不规范和套筒注浆不饱满问题的检测工具,提高坐浆的质量。在材料方面,坐浆料的质量和配比也是影响坐浆质量的重要原因,坐浆料的搅拌要坚持“少拌”和“勤拌”的原则。在人员方面,现场产业工人较少,对坐浆料没有达到精确控制水平,而且工人对施工质量没有从高度重视,缺少对应的技能培训。工艺方面,坐浆层在洒水养护环节易产生结合面的裂缝,缺乏有效的坐浆层厚度检测仪器,如果坐浆层太厚,垫块容易发生偏移,坐浆层太薄,结合面又会出现空隙。环境方面,气温过高会加快预制构件结合层水分蒸发,温度的过高也会影响工人行为状态,舒适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工人施工。
3.2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体现在墙板拼接的接缝处理,装配式预制墙板之间的接缝不通顺、不均匀、标高误差等方面。在机械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拼缝误差偏大,造成与建筑的理想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人员方面,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材料方面,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和运入工地时没有及时剔除出来。工艺方面,施工放线的不准确,导致标高产生误差。
4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装配式建筑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发挥积极效用,提高其质量。
4.2 做好临边防护
为防止临边坠物的问题发生,可以使用脚手管,在临边口搭设护栏,并用安全网进行围挡,同时,使用颜色醒目的油漆进行涂刷,从而使作业人员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基坑工程中,临边围护结构也可采用脚手管进行搭设,该围护结构最少要达到防1000kN的外冲击力,搭设好的围护结构可以使用黄黑双色的油漆进行涂刷;工具化围护栏杆的底部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挡土墙的方式,并将护栏杆固定在挡土墙上;所有登高通道的两侧边均必须设置安全护栏,在进行搭设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通道可以采用宽度足够的脚手板,并进行牢靠固定;楼梯的防护应当与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相符,可以采用脚手管进行搭设,楼梯的坡度必须与规定要求相符,不得搭设过于陡峭的上下楼梯。
4.3 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吊装工序较多,从而增大了施工安全隐患。虽然我们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的关键点还需要解决和提高,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克强.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及相关问题[J].中华建设,2017,(03):90-91.
篇10
关键词:建筑装饰;要点分析;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combination of year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which made th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oints analysi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1建筑装饰的功能分析
我们常常把建筑装饰理解为非功能性的,建筑装饰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的价值。在现实主义者眼里,装饰可有可无,甚至觉得是多余的。所以,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而实际上,装饰对于建筑来说,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工程,如果我们把建筑与美联系起来,装饰的因素就会油然而生。装饰不仅具有结构上的功能,同时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美学功能。我们解读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都不难发现,装饰的因素在远古时代就得到了建筑师们的极大的重视,装饰和建筑组合一起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与其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例如步行街上的盲道,它不仅是一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装饰,丰富了铺装效果及表现力。
2传统的建筑装饰手段分析
建筑装饰施工从原始的手工操作逐渐向使用了小型电动工具,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质量,经济效益也相应的提高。完成了历史性的跳跃。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正不断地提高。建筑装饰施工离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近。而建筑装饰施工目前的状态是:
2.1作业手段还比较原始。
虽然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小型电动工具,但整体操作来看,仍然属于手工作业的性质。
2.2生产过程还具有含糊性。
构配件加工和安装没有分开,基本上由一组人从原材料制作,到安装到位一次性完成。从操作空间来看,构件的加工与安装混杂在装饰施工的现场,不可能按不同工作内容、不同的技术难度以及技术等级进行专业的分配。
2.3产品形成的非标准性
大多数产品仍然采用几个桌凳、几件小型的工具,按照现场已有条件,来“量身定作”的作坊模式来生产和安装。由于现场手工作业缺少其行业的标准,很难通过调节设计的数据、调换原材料供应商这些方面的手段,使具有个性的装饰来实现技术的规范化、质量的标准化、生产的批量化。所以.这种施工方式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质量标准反而提高。另外,一个人随时受到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技术能力、效率、反应速度、不能保证永远恒定的被发挥出来。装饰工程质量讲究精度的是精度,但各个不同技术水平工人操作的影响下,其精度水平肯定有很大差距.即使同一个人来操作,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内,他所达到的精度也是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更不能反手工制品的精度与专业机械加工产品精度同时来相媲美。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3.1建筑装饰施工需要工业化
应该让计算机控制的专用机器设备来完成大量的、重复的、高精度的加工。让人来设计和指挥生产及安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总成”装配式施工方式的施工现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装配车间或总装流水线。凡是进入现场的装饰材料不再是素材,而是经过预先加工的总成体系,是已经适合现场特定部位安装的组件。在施工现场不再见到“切”、“割”、“裁”、“锯”、“焊”、“钻”、“刨”、“磨”、“雕”、“敲”、“粘”、“塑”、“粉”、“刷”、“抹”、“喷”十六道技艺为主的初加工过程和影响环境保护的现象。而仅仅是将各种总成件进行搭配安装的过程。“总成”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已不再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特定组合的方案编制管理过程,不再是按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现场监控的技术管理:总成装配式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技术人员从事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现场3D精密测量、相关机电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的分项总成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现场施工程序编制。因此,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3.2我们以集成吊顶为例,分析其技术要点
吊顶工程中最常用的是矿棉板、纸面石膏板、以及金属饰面。从目前情况看,矿棉板、金属饰面吊顶施下大部分工作是骨架安装和饰面板安装,骨架片安装已有专业供应商成套供应。只有边端饰面板常常需要现场加工。如果增加现场测量、深化吊顶排版图、将收边处理设计成总成工序。边端收头板加工完全不必在现场进行,纸面石膏板吊顶似乎困难大些,其实并不尽然。纸面石膏板吊平顶,需要现场加工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边端石膏板,同样,如果我们增加现场精确测量、制作排版图、进行边端收头设计完全有可能进行预制装配施工。造型跌级、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困难大些。但是,通过技术创新,有的企业已经成功完成一些跌级吊顶和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最早采用的是增强纤维石膏板预制造型部件。经过进一步开发,目前已有厂家可以提供造型纸面石膏板预制部件,其中包括非标吊顶龙骨配套。一些专业厂商开发非标形式预制部件,为纸面石膏板吊顶进入全面预制总成装配拓展了广阔道路,而且,如果在设计上进一步接纳国外通常采用的纸面石膏板离缝做法、无批嵌涂装,则更容易些。
再说墙体饰面。墙体饰面中最常用的是石材饰面、玻璃、玻璃
镜、软包饰面、以及金属饰面、面砖饰面等。
3.3石材饰面的施工
从技术上看,矩形板材预制已经不成问题。一般认为弧形板材要实现预制装配比较困难。随着CAD制图排版精确率的提高,电脑控制水刀切割技术的成熟和趋于普及。以及预先胶粘、统一研磨技术的应用,弧形石材预制装配式施工已经成功。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不仅解决了弧形石材的预制装配式施工难题,而且,解决了金属嵌条与弧形石材镶拼的预制装配施工难题,使复杂的弧形镶嵌金属条石材施工通过预制装配总成施工达到更高精度的施工质量。因此,石材饰面彻底预制装配施工的难度已经不在技术上,而在水刀切割价格的下调,在加工厂与项目部施下管理配合方面(包括运送等管理方面)。一句话,在于管理思路的开拓和理顺。
3.4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施工
目前,这些饰面施工已基本采用预制装配式。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局部未采取现场精确测量、排版设计,造成少量部件需要在现场加工。一旦总成装配管理思路确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3.5金属饰面
金属饰面总体上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在一些超薄金属饰面中。较多采用现场局部调整、剪裁、粘贴施工方式。从技术上分析,金属饰面采用预制复合技术。通过十挂、槽接完全能实现彻底的预制装配式施工。而且。通过技术开发。降低成本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只要确立总成装配式施工模式,技术上没有太多难题,只是做得相对更好的问题。
3.6面砖饰面
传统面砖饰面施工方法总体上是现场切割、粘贴施工,未能达到彻底预制装配式。在于某些洞口及饰面边端收头部位还要现场需要大量裁割。主要原因在于未能预知现场实际尺寸,未能在排版图中精确标定每一块饰面的几何尺寸。要实现面砖铺贴彻底预制装配总成施工,关键仍然在于精确的现场测量和有效的排版设计以及施工程序设计。做到测量精确、排版合理有效、施工程序设计得法,面砖饰面完全有可能实现预制装配式施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