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研究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案例研究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案例研究法

篇1

关键词: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法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基础”课教育者正确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基础”课中的法治理念内修于心,外显于行,切实实现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 20 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历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案例,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当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或相一致时, 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1]。

“基础”课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基础”课法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第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础”课程中法治知识点的抽象内容具体化,把真实、典型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通过案例教学,能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使学生将法治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法治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培养法治理念的教学效果。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法治方面理论知识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生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培养,让法治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在“基础”课案例教学中,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一种教学实践情景。这种实践情景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了现实实际问题,也培养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

以典型的案例为导入,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能实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有效运用。具体来说,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为学生提供一种虚拟的教学情境,将案例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件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展开论证和思辨,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过训练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递进式教学组织中,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第一,学生查询资料环节。

学生查询资料环节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展开的前提。教师通过以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形式给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案情的积极性,并结合法治的基本知识点,给出几个大方向的问题启发引导,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维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探知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找出相关法律知识点,如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记录疑惑之处,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和庭审做好应对的准备。这种做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第二,课堂案例讨论环节。

课堂案例讨论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法律表达能力、论证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总结的法律问题的相似性,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充分讨论交流中发现和解决法律问题。如针对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知识点进行思考的同学,分别组合成小组。学生要利用自己查询搜集到的有关案情和法律知识材料来进行论证问题,说服其他同学,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分组后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鼓励学生结合案情进行推理与提问,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内给出一定的交流讨论结果,并最终听取各个分组代表的案例讨论汇报。

第三,模拟法庭审理环节。

在小组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出代表,扮演模拟法庭中的各个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诉人、被告、证人等,展开模拟法庭的调查、辩论和裁决等审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法庭审理中的程序规则,准备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文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并展开课余的模拟法庭审理演练,在课堂模拟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法律论证能力。尤其在法庭辩论阶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案例的播放过程,教师可以情景假设某一庭审过程,引导学生代表围绕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展开模拟法庭审理的设计和演练,运用“公平正义” “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进行法律推理,最终实现在课堂上展现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

第四,教师总结点评环节。

通过课堂案例讨论环节和模拟法庭审理环节,同学们基本上对案例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出学生在资料搜集、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做好对学生培养法治思维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社会舆情的各种正负面的信息,教师应从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

三、“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教学组织中的注意要点

选用典型的案例,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实现培养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学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都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服务于内容,案例是为了揭示理论,它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不能为了案例而讲案例,而要实现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进行对法治知识点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订版“基础”教材从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五个方面来概括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五个基本要素。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关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等五个要素上的法治知识点问题。

从情感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案例交流、辩论和分析法律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坚定学生深层次的“认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态度,最终实现以法治信仰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从行为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能力、进行法律辩论和推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案例中法律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真正使“基础”课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识内修于心,外显于行。

第二,在教学原则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组织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搜集并整理有关材料,针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论证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这将加深学生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第三,在教学导向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应正确解读案例,实现正能量价值观的教学导向。

如果说,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确选择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读则是关键。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只有正确地进行价值观的解读,才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效果。“基础”课法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会舆情,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带给学生的负能量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总之,以典型案例导入,通过查询资料、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递进式教学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灵活生动的案例教学中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典型案例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融为一体,使案例相关人员与学生的法治情感融为一体,使案例解析与学生法治理念融为一体,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知识理解、法治情感的体验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基础”课法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培育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法治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案例教学法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34-02

周大森在《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提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校园的延伸,促进了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在中小学,也在大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既具有系统的经济法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如何实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传统的经济法案例教学法。以下本文试针对传统法学本科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和教师主导性不足等问题,提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传统的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关于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仍强调多举例和多分析案例,而没有深入开展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师生互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不够经典,分析手段单一

在传统的经济法案例教学法中,单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案例选择较多,而选择涉及某章某节的系统理论知识的案例较少。分析时一般先由学生做口头分析,再由老师点评。导致案例教学的趣味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不强,上课前一般不会主动预习新授的内容(即使老师布置了预习的内容,若没有强制要求,学生往往不会去看),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对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分析时,抓不住关键点,对于裁决结果不知从何入手,很难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最后一般都由老师来做深入分析。

(三)教师的主导性不足

现在高校一般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较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一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琢磨多手段多方法进行案例教学(虽然现代教育兴起了慕课和微课教学模式,但仅凭单个教师的热情而没有团队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同时高校教师也不会再像对中小学生那样对大学生的学习多加管理和督促,课堂上也不会管得太严。结果导致课堂气氛一般比较低沉,听课的效率不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好。

二、解决经济法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特点精选案例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法律课程,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主要方法之一。其关键是要精选案例。应针对大学生崇尚新奇、爱挑战难题等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来选择经典案例。一般来说,经济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监管法与宏观调控法两部分,可针对这两部分重点教学的章节内容挑选经典案例(经典案例既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而且要尽量是“贴近学生实际、新近发生的”)。精选案例后,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时,笔者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式。上新课前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并提出问题,如“该案关于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有何不合法的地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分析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就能将不合法的地方分析得条条是道。

又如,在分析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运用了讨论式案例教学方式。在课前将最新司考题中涉及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典案例发给学生预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一听是司考题,而且是多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析,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了较全面的分析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司法口才表达能力。

还如,在产品质量法的教学中,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事先联系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调研,带领学生查阅、分析实务部门中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经典案例。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克服学生社会经历浅的矛盾,又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一个学期只能组织一次实践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运用多媒体演示经典案例视频与相关的知识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使得学生对经济法学这门体系庞杂、法律法规众多的课程有较直观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习反垄断法时,挑选最新案例视频《行业协会牵头,丽江旅行社价格垄断被罚》,学生看完后明白了行业协会的非法垄断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再如,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协会职能,挑选经典案例视频《电脑商家状告中消协》,学生看完后能深入理解消费者协会的职责所在。

其次,运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制作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微课。在微课中先播放几个王海式的“知假买假”的典型案例,接着布置讨论的话题:“‘知假买假者’是否是消费者?能否得到商品价格的四倍赔偿?”然后播放分组讨论的情形与结论(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最后是教师的点评。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a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组织学生模拟审判经典案例

模拟审判需要花费师生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健全的教学体制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审判。在绩效工资制度中应分配给实施模拟审判案例教学的老师一定的课时补贴,同时也应给参加模拟审判的学生计实践课程学分,这样就能调动师生进行模拟审判经典案例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土地管理法时,模拟审判“土地权益确权纠纷”案例。课前事先给学生分发案情,学生都愿意参加模拟审判,自行分配好角色,分别饰演原告和被告(两个有土地权益争议的村委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人、法官、书记员等角色,设计好书、辩护词和判决书,并在课外排演几次,最后在课堂上正式表演。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一个学期也只在课堂上表演一次,但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总之,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采取多媒体、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制作经典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运用实地调研、模拟审判等教学实践活动,能精彩演示、再现典型案例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这种案例教学模式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经济法的理论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大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评论,2015(6)

[2]陆建军.浅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构成要素[J].教育与职业,2015(33)

[3]侯婧璇.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有机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07-03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近几年来受到了包括法学在内的不同学科的高度重视。法学界已经对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达成了共识,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各个法律院校首选的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2015年5月7日,《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界定案例教学的基本含义,并将案例教学视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因而,精心遴选和编写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工作是实施真正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教学案例遴选与编写的意义

(一)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基本前提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合适的教学案例,没有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教学中讲授是主要方式,案例是辅的,实际上是举例教学,其本质还是传统的讲授法。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案例,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因而,遴选适当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合理的编写,对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真正取得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沟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提高法学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

互动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仍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为无论是案例的遴选和编写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都要由法学教师付诸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法学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是提高法学教师实践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反思相关法学理论是否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相关领域的法律规定是否健全、完善,从而有助于提高法学教师对实践问题的洞察能力和解决能力,这与教育部在《教育部中央政治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所强调的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

(三)有助于建设法学教学案例库

目前不少法律院校都开始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完善。法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利于法学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切实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库有别于案例数据库。教学案例库收录的案例必须是经过法学教师精心编写的,涉及全部教学环节的典型案例。因此,组织法学教师参加教学案例的遴选与编写,将对法律院校建设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库,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案例遴选与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法律院校对教学案例的遴选与编写对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也开设了案例教学的专门课程。如延边大学法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设置了“民法案例讨论”、“刑法案例讨论”、“行政法案例讨论”、“经济法案例讨论”等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从上述课程的学时分配来讲,总学时32学时均为实训学时,但是在教学案例的遴选与编写环节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案例来源有限

实践中不缺少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劳动,还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1]。而一些教师选择案例的方式比较随意和简单,往往是上网收集或者运用已经出版的案例教材中的一些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很少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人民法院审判过的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的事件或者非诉执行案件等。

(二)案例未经编写直接运用

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应当是经过教师精心遴选和编写的,即在事先拟定好教学目的、教学计划、通过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效果等的基础上付诸案例教学的教学案例。而不少教师选择未经编写的案例直接适用于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达不到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所应具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案例编写不规范

“就目前的法学教材而言,以实际案件为素材编写的案例分析书籍虽然也不在少数,但专为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而编写的‘教学案例’则极为罕见,值得反思。”[2]目前,将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有机和科学地融入相关课程的案例教材较少,一般教学案例的编写主要包括主要案情及争议焦点问题分析,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案例教材采用了这种撰写方式。这种编写方式未能完整再现案件事实,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因而仍适合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不适合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因为教师事先已经提出了案件争议的焦点,忽视了实际案件的处理中事实的认定和寻找法律依据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案例遴选和编写的构想

上述教学案例的遴选和编写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因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教学案例的遴选和编写工作。

(一)扩大教学案例的来源

选择适当的案例是编写优秀案例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适合教学对象的案例会使案例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学界认为,教学案例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审判案例要览》、地方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媒体追踪报道的案例中选择。遴选的案例应仅限于中国本土发生的案例,

需要引起法学教师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各种渠道公布的行政案件虽然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等优点,但一般都经过了人为的加工裁剪,研究主体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根本无法掌握案件的全貌,因而未必是最为理想的案例分析文本”[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其他类型的案件同样如此,直接影响教学案例的编写,因此,在遴选这些案例时应慎重。笔者认为法学院校应与当地的法律实务部门建立相互合作的互动机制,从法律实务部门直接收集发生在当地的典型案例。这种收集方式既有利于降低编写案例的成本,也有利于收集完整的案例素材。因为案件发生在当地,编写人员可以详细地调查和了解案件发生的背景。

此外,案例的遴选中既要重视经人民法院裁判的案件,也要重视未进入司法审查程序的事件和非诉执行案件。如《行政法案例讨论》课程也可以选择“深圳驱逐治安高危人群事件”、“杜宝良事件”、“拖欠劳动报酬案件”等未进入司法程序或者虽进入司法程序但未经人民法院裁判的事件和非诉执行案件作为教学案例。

(二)遴选教学案例的原则

1.真实性。劳伦斯则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能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它是学术思绪驰骋的依据。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必须要把这一复杂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它”[4]。依据真实性原则教学案例应选择实践中已经发生的真实的案例或事件,不能随意杜撰。如美国法学院校因为“生活化的真实案例具有可信性和借鉴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对现实生活纠纷的预防和解决上”。课堂上的案例均来自法院公开记录的判决。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中国本土经常发生的案件,了解我国立法、执法及司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时代性。时代性指的是案件发生的时间不能太久远,应密切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法律问题选择案例。案例越是新颖,越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为说明法律发展过程,选择旧法下的典型案例也是必要的。如“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收录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第4期。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2月25日又将此案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38号”予以。可见,此案例虽然发生时间久远,但其判决内容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3.典型性。典型性指的是应选择实践中经常发生

的,通过现有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难以有效解决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案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政府信息公开十大典型案例等。典型案例对于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和法律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学理论研究现状及不足,剖析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制度层面上的深层原因,进而思考解决对策。

4.关联性。关联性指的是教学案例所包含的法律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所学过的相关法学课程的理论和法律法规紧密相连,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参加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同时案例的难易度也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主要法学理论及法律问题。

5.争议性。争议性指的是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争议

性,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美国的一位大法官曾经说过: “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 相反, 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 是因为我们享有终审权。”[5]因而遴选的案例法律关系应较为复杂,涉及的法律和理论问题较多。这有助于为案例教学中将学生分组进行对抗式的辩论和讨论留下空间。因为案例并未预设标准答案,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在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自己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增加了确信,这是成为法律人的一个基本方面”[6]。

(三)教学案例编写的内容

在遴选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编写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学案例的编写应紧密围绕着如何在案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问题展开。具体来讲,教学案例的编写应规范化,具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案例名称与案例正文。应结合案例中出现的突出事件,以简短的语言概括案例名称,以便在教学案例库中检索。案例正文应包括案件发生的背景、案件起因、主要内容及相关证据材料等。案件发生的背景应概括说明案件发生的有关背景,说明案件发生的特定原因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编写案例应以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为基础,从最开始的法律关系入手,对于案件事实给予充分的说明。应以时间和案件事实相互交融的方式叙述,内容应详略得当。案例的编写应客观,忠实于案件事实。教师要保持中立,不能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者评论,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判断,不利于发挥学生分析案例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编写案例的语言应准确、规范、逻辑性强,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弄清案件事实。

2.教学指导手册。教学指导手册是为指导教师组织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案例的使用说明。教学指导手册应包括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预期效果、思考题和实践题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目标是互动式案例教学实施的方向,是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应明确使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学计划是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总体规划,是结合教学时间设计的每节课的讨论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应包括完整的课前、课中及课后计划。教学时间一般应安排2—4学时。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应事先把案例讨论涉及的具体问题梳理清楚。预期效果是指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的预先判断。对预期效果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因为案例教学结束后在教师反思的环节,教师只有将预期效果和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相比较,才能对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予以总结和评估。

围绕案例涉及的争议焦点问题,应列出若干思考题和实践题。思考题和实践题的设计不能太直接、简单,应带有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在于虽然是案件分析,但不能简单依据法律法规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应结合相关的法学理论及法学家的不同观点,使学生深入了解规范和学理的前沿动态,并积极思考现存问题的解决路径。

篇4

案例教学教学法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法,这些案例都是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和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显著。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法则是在1990年以后才开始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和反思中深刻地感受到,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不是不为,而是不能。特别是有追求的青年教师,更要解决不能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成长。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因此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研究中,教学围绕研究的课题,积极扎实地开展对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或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个别性,方法的综合性,内容的深入性,可保证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1.撰写教学案例

要撰写教学案例,首先要明确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标题在教学案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和对案例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标题可以是单一的,一句话、一个短语来表达观点、概括情境、点明内容;也可以是复合型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包括环境、教师和学生,对象不确定,过程不可复制,结论不能套用。在撰写案例的时候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并且要准确的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及课题,重点要说明案例中故事发生特殊原因和条件。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就是除了把案例教学中的核心事情写清楚,还要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思考和交流问题的过程写详细、具体、清晰,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的内心感受进行真实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最后,在记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与反思。就是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与分析,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某种技能。挑选的案例一定要真正来源于生活,具有可信性和典型性,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通过案例讨论以达到理解理论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新课标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对学生发言中的论点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和补充。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中小学教学案例实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的旁边画了3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5+3=8”,表示“树上又5只鸟,又飞来了3只,一共是8只”。右边图和左边的图一样,只不过小鸟头的方向是朝向远离树的一边。这是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8-3=5”,“表示树上原来有8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5只。”在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的算式还是“5+3=8”。老师就问:“难道你没看见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吗?”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老师曾经做过很多这样人为的规定,“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和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如果把此案例用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得出为第二个图为什么是8-3=5而不是5+3=8,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现规律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一概而论“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教师应该像学生传授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所谓“公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此教学案例,不仅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在中小学推广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对于学生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如何能够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教学中,正确的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要经常撰写、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定期与同事交流案例心得,从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以补充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其次,是教师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在教师的策划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进行案例的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笔者在小学、中学、高中三种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心理特征的受教群体中走访、听课、调研,最后得出结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应该在现有的案例资源中进一步发挥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案例逐渐系统化、成熟化,为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法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建筑教学 应用 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给予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案例的内容必须符合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通过合适的案例设计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评价标准就是看通过加强对案例的设计,学生们是否能够因此受启发更好的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并且案例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知识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是从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普遍规律。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讲课时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课程,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论,但在新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内,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课的关键就是如何恰当的选取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掌握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的理论,这样既弥补了教师实际工程经验的不足,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举例分析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主要是首先由学生自己准备所要学习的建筑专业知识点,接着由建筑专业课老师给予比较有引导性的案例,由学生阅读这些案例并结合建筑专业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同时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还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情况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讲解。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学生的专业知识总结并通过进一步的理解案例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步的工作就是精选建筑案例。案例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教师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案例的提取,也可以通过一些报刊杂志等媒体来提取案例,建筑专业老师可以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设计,对自己设计的案例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并且要在建筑知识原理基础上进行设计。此外建筑教师对于案例的收集过程中要对相关案例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自己设计或者收集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寻找最典型的建筑案例。

建筑知识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案例时在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巧妙构思,要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材料,讨论中要引导控制讨论,同时要避免完全由教师控制讨论,这就要求在建筑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在利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还应注意倾听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同时由老师给予发言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讨论结束时要鼓励大家做好讨论总结,也就是说总结也并非一定要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教师通过综合评价对建筑专业学生的总结给予评价,另外在建筑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还应注意对教师给出的案例给予一定的延伸,通过观察事实进行分析,得到更好的延伸应用,积极发挥案例延伸的效果。如图为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知识教学中的一般流程图:

案例分析的内容应以工程实践所用材料为主,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加工改造,编制具有实用性的工程案例。如讲授材料强度和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应用这样的案例,某地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洪水退后,许多砖房倒塌,其砌筑用的砖多为未烧透的多孔的红砖。结果分析是这些红砖没有烧透,砖内开口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吸水后,红砖强度下降,特别是当有水进入砖内时,未烧透的粘土遇水分散,强度下降更大,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从而导致房屋倒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又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过程中,往往教师自己讲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同学们不能真正理解,大脑里面也没有比较明显的安全风险意识,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很多具体的建筑施工安全案例来描述这一点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描述具体的案例:北京某公司在新疆某地投标承包了一栋写字楼工程,钢框架结构,面积78000M2,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脚手架的支撑失稳导致施工工人从高空摔下,当场死亡,这样就能给同学们比较实际的案例理解,使得同学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再对这一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脚手架和模架倒塌的主要问题是支撑失稳,许多施工企业在模板工程施工前,没有进行模架设计和刚度验算,只靠经验来进行支撑系统布置,使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考虑不足。有的钢管材料锈蚀或磨损严重,还有的局部弯曲或开焊等,使钢管承载能力下降,也极易发生支撑失稳现象。另外,不少施工工地的技术负责人没有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加上有些工人素质较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和拆除支撑,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以上的事故分析达到对进行案例延伸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建筑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设计不够典型,建筑专业老师给出的部分案例往往不能满足建筑专业知识的教授。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不能很好的讲述案例,由于建筑案例开阔性比较大,在建筑案例教授过程中,教师容易讲偏,不能正确的抓住案例讲述的重点,所以最终不能很好的达到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解决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专业案例,使得案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建筑专业老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建筑案例设计;其次在建筑专业知识案例讨论中要尽量去除主观臆想的成分,老师要控制讨论氛围和方向,引导建筑专业知识的讨论方向,注重技术性、实质性问题的研究,并且要十分注意培养建筑专业的逻辑分析能力,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更注重实质效果;建筑知识案例教学中要一定有相关的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标准作基础,这样就能更好的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四、总结

建筑专业知识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在建筑知识教授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教学,因此必须应用建筑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为建筑专业知识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是要具有典型性,而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建筑知识应用中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不可以凭自己的想法设定,只有不断的解决案例教学应用在建筑专业知识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5)

篇6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 教学 课程 应用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63-03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位大学的教师在管理学的课程中增加了诸多的案例,这些案例全部来自于企业管理中的真实事件。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启发学生,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价值。到了21世纪,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和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了,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1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管理学融合了社会学、金融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本身理论性很强。大部分学生都缺少管理的实际经验,所以对课堂免不了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就会影响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一些生动而有说服力的管理案例,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举了一些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创建了一个情景课堂,通过模拟企业的环境,让学生阅读案例,并且自己查找资料,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这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要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只进行了简单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就不能够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案例教学法完全不同,它通过对教学进行引导,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通过发散式的引导,不断的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充分地把握好引导的尺度,不能完全的进行指导,但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

1.3 提高教学的质量

大部分的管理课程都存在效率不高、质量很低的特点,而且课内的学时也不够充足。但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法,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教师将学生按照组织管理职能等角色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模拟和实践。这样不但解决了课堂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同时也将管理学的内容进行了延伸,更好的满足了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要求,此外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1.4 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程,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挑选出学生感兴趣,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且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这不但需要教师非常的熟悉案例,而且要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非常的了解。因此,教师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研究,所以案例教学法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水平。

1.5 管理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

管理学的课程内容都很抽象。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人的心理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符合了人的心理需要,正确的影响了被管理者,管理活动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管理实践中的许多道理都难以直观的表现出来,让人听起来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抽象感、枯燥感,而且检验的结果也不便于量化。如果直接的进行授课,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实行案例教学法。

1.6 知识的应用性非常强

管理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要检验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管理学知识,必须看学生是否将理论、方法运用得到了实际中去。但一般的教学法普遍存在运用性不强的特点,而案例教学法能够还原管理的现场,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样一来,学生在将来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因此,为了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必须要使用案例教学法。

总之,在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选择合理而真实的案例,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或者看法,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2.1 没有合理的选择案例

如果不合理的选择案例,那么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但目前一些大学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案例选择不合理,找不到典型的案例。比如美国一些大学管理案例虽然比较多,但是这些案例只能够针对工商管理硕士使用,对于一些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并不适宜。另外,我国的案例教材所能够提供的案例只能是来自于国内的企业,而且案例的内容不详细,甚至被编写教材的人修饰过。所以,这也是案例教学法出现的一大问题。

2.2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欠缺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否则就不能够胜任教学的需要。我国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直接走入教学岗位的,很少有经历过企业管理实践的,虽然理论水平当然会很高,但是往往会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会影响到管理学课程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因为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不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吃力或者难以胜任。

2.3 教师没有认真的落实案例教学法

因为案例教学法涉及的东西比较多,而且非常的复杂,要求学生和教师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否则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的对待,既没有在课前进行准备,也没有在课后对案例进行概括、总结,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敷衍和应付的心态,甚至也懒得去思考这些案例,使得案例教学达不到应该有的效果。

2.4 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去

案例教学法也需要学生充分的参与进去,同时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也取决于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水平。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去,既没有进行模拟和仿真,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度就不够,甚至不能充分地将知识理解和吸收进去。

3 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3.1 案例演示

案例演示指的是教师设计一份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案例对象以后再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中挑出一些比较好的,让学生做成幻灯片的形式来上台演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的质疑,让进行演示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案例演示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了互动。

比如,教师在管理学课程当中讲述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选择三星、华为、移动、沃尔玛等大型企业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先要分析组织当前的优势以及劣势,让学生明白,优势和劣势都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然后再询问学生,怎么样应对这种商业环境的变化,才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要求学生将想法和做法全部制成幻灯片在班上进行演示。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迅速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3.2 框架式案例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框架式案例教学法”,指的是让学生把其所学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说得简单点,也就是先将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图表的形式从开始到结尾横向的勾画出来,对“框架”中的基础技术进行比较完整的介绍,从而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在讲解每一章的新课程之前,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将课程的框架体系进行重复以及强化,这样加强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内部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框架式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用案例来引导,并且提出理论问题,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另外还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先提出一些案例,利用案例来加深理论知识的把握,这样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的更加稳固,更加扎实。

因为理论知识比较的抽象,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必须要配以形象、生动、合理的材料和案例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因此,有必要在管理学中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加入一些案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3.3 团队任务案例教学法

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团队或者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必须负责一项工作,大家配合完成任务或者案例。因为当前的大学生将来必须要进入企业或者团体,所以在大学期间,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教师首先要进行划分学习团队,可以按照学号、宿舍号来划分,也可以按照综合表现、个性来划分,如果学生想要自由组合,那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一个小组或者团体的人数大概在5-8人左右,由小组学生自行选择组长。一般的团队任务都属于比较大的管理案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够完成。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题目,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一些情况、知识进行查阅,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最后,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关于案例的点评,通过点评还原管理的真实场景,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沿着不同的思路去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4 多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大学的管理课程中,课内学时普遍不够,但案例教学法却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必须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按照组织管理职能等角色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和实践。这样就可以增加课内学时,同时因为网络具有跨越空间的功能,所以也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即时的交流,这就使得课堂效率被大大的提高了。

3.5 建立激励机制

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必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1)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实行案例教学法。学科带头人也应该进行示范,大力的倡导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如果教师的授课效果比较好,那么还应该组织其他的教师对教学进行观摩和参考。

(2)制定出教学的规范性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完成一定量的案例教学。

(3)给教师一定的工作补贴,肯定教师的教学成果,并且定期评选出优秀的教学案例。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的积极性被大大的提高了。

4 总结与体会

由于管理学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涉及了金融、经济、营销、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另外管理学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如果缺少了实践做支撑,那么就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而且应用性就非常的差。只有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金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公安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应用机制研究(湖南省高校教改课题2013-564))

参考文献:

[1] 连佳芳,胡聪,王海波,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7-48.

[2] 王晓波,刘谦.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A,2013(1):10.

[3] 周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229.

[4] 陈赞琪,邓寿群.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2(12):158-158,179.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基础》课的根本价值是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但是《基础》课“非主流”、“不好上”、“不愿学”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育人效果的“瓶颈”尚未完全得到突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政课要聚焦“主业”,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案例教学正是结合并运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为基础所写的案例,来进行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在对于案例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掌握理论的目的。通过案例分析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案例深入大学生的灵魂,以期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义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与挑战当今时代,学生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价值追求出现功利化倾向。加之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出现教师与手机争学生的尴尬现象。学生坐不住、听不进、学不懂的现状,使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挑战。除去个别教师知识陈旧,高校管理中的重科研轻教学弊端和学生自治力弱等问题外,教师课堂讲授精彩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仍为主要原因。2.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是思政课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使该门课程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生活,适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理论课程的实效性。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案例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努力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它对学生思考理论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3.案例选取与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缺乏典型案例的分析论证,使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发端于西方的案例教学法,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课堂讲授效果。自引入中国后,案例教学适应了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提升了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但案例教学中仍存在案例选取随意、热点问题剖析不深、人才培养目标不强和实践应用欠缺等不足之处。在案例的选取和应用上,往往抽象的案例多,具体实际的案例少;理论讲解的案例多,贴合学生现实的案例少;观念性的案例多,实用性的案例少。以上原因导致高职高专思政课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课程难上的现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基础》课有较强的期望值,希望课堂讲授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基础》课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起到对大学生思想正确引导的重要作用。通过案例使大学生意识到修身的重要性,以案例分析、思考讨论等形式为载体,用道德与技能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理念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法律基础部分的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运用法律的方式处理好各种纠纷问题。教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用新方法、新工具、新手段讲授相对枯燥生涩的理论知识,在授课的同时方能实现育人和能力培养的双重效果。把《基础》课的知识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讲授,不仅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技能和生活能力,更要在学生进入职场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树立法治观念,成为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终生受益,显现《基础》课的育人作用和更高的实效。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路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以达到学生立志,树德,做人的培养目标。而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本身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不高。案例教学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方面能够有所成效。鉴于我院学生在理论基础上相对薄弱,兴趣不足,一般的教学案例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案例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真实事例,特别是挖掘我院学生自己的案例,必然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形成我院《基础》课的教学特色。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学生学多少与教师教多少成正相关。案例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形成学生学习的共同体,而且也要求组织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及教师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方面,在案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活动,讨论案例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流案例教学改革的心得,努力将案例教学的改革引导到既关注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又注重学术水平提升的良好境界。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组织设计

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牵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征集工作领导小组”(见图一),成员由系行政主任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教学案例征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组织、支持、指导和协调工作。案例征集工作采用选定和志愿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案例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形成参与案例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师队伍。目前,实施小组成员主要由思政教研室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实施《基础》教学案例征集与案例分析工作。此外,实施小组成员需在自己所任课程范围内,考虑课程内容的具体结构,选定适合的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在每一学年度,每位小组成员至少开展一个主题的案例教学。后续的改革将在过程中逐步确定。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定或开发是经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系统梳理后做出的。即对本课程的教学,哪些需要通过系统讲授?哪些需要通过班级或小组的讨论?哪些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等等有系统的思考。除本学期的案例教学内容外,对案例教学的后续内容也有所考虑。对所选定或开发的案例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考虑案例教学的实施类型(如:是理论指向、实践指向;还是技能指向、综合指向等等。最好能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也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总结和研究中使用。其次,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养成收集资料和记录过程的习惯。对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记下,并努力解决。对一些较为复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在实施小组的研讨会上提出,由大家共同思考,共商对策。再次,一个主题的案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当就本主题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立足自己案例教学经验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关案例教学的教改论文,争取公开发表,尤其是在高水平的专业刊物上发表。最后,逐渐充实和完善《基础》教学案例集。在前期案例征集阶段,由案例征集领导小组组织全院范围进行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等有关材料的征集,中期由公共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进行案例整理,分析,汇编等工作。后期在教学案例集形成的基础上,汇集各类课程相关资源,建立《基础》课教学案例资源库,提供给任课教师共享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基础》课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通过案例教学改革的有效组织与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政课堂的教学活力,激励思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提升。用学生自己的案例去解读理论,从学生所感、所思、所想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从“学中来”到“做中去”。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案例教学的有效渗入达到育人与能力培养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篇8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讲授法,而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单纯的讲授在教学中就显示出不可避免的问题[14]。①讲授法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影响所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供给量,如果过多使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5]。②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所学知识。③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忘记教师所讲的许多内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2案例式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商业和法律课程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法传入我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如同其他基于问题的方法一样,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脱离有意义的背景情况而进行的学习相比,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

3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医生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在高血压病的教学中,老师提出以下病例:患者34岁男性,3d前跑步过程中出现了喘憋症状,当时休息约5min后缓解,后在次日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好转。在住院前9h,患者在上网时(凌晨1点多)突然再次出现明显喘憋,不能平卧,持续不缓解,遂来急诊,在急诊监护示血压230/130mmHg,心率110次/min,左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既往史:2003年体检时发现高血压。自幼体重超重,3年前体重最高130kg.入院查体:血压210/110mmHg,心率115次/min,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饱满,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K3.17mmol/L;肌酐、尿素氮正常;尿常规尿蛋白++;甲状腺功正常;血皮质醇升高未超过正常1倍,立卧位变化也未超过1倍;心脏彩超:左房前后径5cm,左室舒张末内径6.4cm,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数29%.在讨论中,有的小组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有的小组认为是嗜铬细胞瘤,学生在鉴别诊断上进行了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种类、主要的鉴别要点、鉴别目的(治疗原则不同)等知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等知识。无形中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该章节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4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输出改变为多向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由单一的授课人变成了医生、护士、患者。这种角色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在幻灯讲解上花费时间过多、病例讲解不够透彻等。随着案例式教学的长期、广泛开展,教师的经验逐步增加,这一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内容,提前下发病例以供学生讨论准备。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新课预习,准备讨论发言稿,查阅文献等。这样才可能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4.2缺乏适用、规范的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上还存在案例取材不够精当、代表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学生反映,有的教学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案例面太窄、太专业,有的案例大而空,有的案例过于肤浅,希望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借鉴意义和比较特征。

案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主要依据有3个方面:一是大纲的要求;二是教材的要求,即要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三是培训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教师在编写案例时,要针对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着眼提高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细研精编。

4.3相对于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显得时间不足

我们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本环节的学习效果:一是加强教师的督导作用,在布置完任务后要进行课前辅导。二是课堂讨论随机点名发言,其发言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起到督促作用。

5经验及体会

案例式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在课堂上串讲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学生讨论发言时间紧张,表达不充分。在主要讨论的病例基础上,可以再穿插一些小病例,常用于鉴别诊断部分。在下发病例后,教师对学生的督导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茫然;另有部分学生对预习抓得不紧。这些现象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的初期,教师仍然处于一种主导地位。随着案例式教学的不断深入开展,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师资人员,在教学中必将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于美方.大学教学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471.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吴疆,王润兰.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独立学院

0. 引言

独立学院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务实性的一线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定位,然而独立学院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并未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它是高等院校理工、经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为了解决与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相关的问题而产生的,因此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其应用特色,其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可靠性度量、金融风险、保险精算、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且其内容与方法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许多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讲解、逻辑的推导以及运算能力的训练,致使许多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缺乏兴趣。另外,教师常常忽略了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和应用的讲授,致使学生虽然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概率统计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误使学生以为“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为增强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实际案例是解决当前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形象地解释抽象的理论与知识的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将案例成功的运用于教学中呢?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逻辑性强、理论抽象、枯燥难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尽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理论分析与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被枯燥的理论所消磨殆尽。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大力宣扬这门课来源于生活,并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学生始终不明白这些理论到底能用到哪里?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成功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把书本上不变的知识应用到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既能加强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中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讲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其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引导思路后,学生要各抒已见,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胆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需要写案例分析报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转换。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记笔记,而是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需要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5)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的主导,担负着把握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任务;同时在共同讨论中,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还能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之处,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且教学更有针对性。由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容易开阔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6) 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后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愿意向教师请教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也会给与一定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公式的推导会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结合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教学内容生动化。案例教学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不同于一般的例题,必须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且为学生所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或编制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要能够从这个典型案例的解决过程中得出一种分析、处理类似案例的一般性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再次,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尽量由简入难。在教学中,需要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来实现教学目的,比如教学初期由于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对单薄,就选择分析已解决的简单案例,等到知识达到一定量时就可过渡到分析决策型案例,这类案例应作为案例分析的重点。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教师应选择紧扣时代热点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案例,这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提供给学生以后,以方便讨论为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进入案例讨论阶段。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出讲台,更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开展案例讨论时,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展,保证案例教学的重点突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讨论中,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要研究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学生的表情中捕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其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如何接受其他人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如何理解并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需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思维,比起结果,更看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2.3案例的总结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讨论的思路是否清晰,分析的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等进行总结。总结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堂该课的,教师要综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点评,但不进行优先排序,以免使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方法失去信心。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要给予正确的心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对于案例讨论过程中好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一次案例分析课的全面总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回顾案例分析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案例教学法在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逐步在各类法学与金融课程中广泛应用。但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因此,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适应于教材内容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是案例,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案例。目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案例教材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搜集资料,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材,为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相对复杂,除了外聘教师外,自由专职教师都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案例教学更加缺乏经验,所以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案例教学,不能全面地对案例进行启发,也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地点评,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就必须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3)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要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对于长期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尽管让他们有了新鲜感,并且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学生不能全部参与其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在于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在唱“独角戏”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但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思考、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傅文.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2-74.

【2】阮曙芬.独立学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11,13.

【3】赵姝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 1):49-52.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究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82-02

一、背景

项目教学法多应用在理工科大学的专业教学及职业学院的职业培训过程中;案例教学多应用于法学、经济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功能性以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英语课程除了自身的语言习得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对学生人文素质和通识知识的拓展。尤其当授课对象为军校研究生学员的时候,英语教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员的指挥及领导能力。但长久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始终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不受重视,也不够吸引眼球,教学模式的改革远没有大学英语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笔者担任研究生英语教学多年,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即是一次新的探索。之前的课堂模式多是分头施行项目法和案例法,但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感觉。在对这两个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及整合后,才发现1+1>2的情形也可以出现在语言教学课上。

二、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定义及特征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征。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高度地契合我国现阶段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所以广受欢迎,在很多高校都有实践。该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于1918年提出,于上世纪70年代风靡德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形成应用浪潮,先后在奔驰、西门子和大众公司进行实践。因此此教学方法也被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和各大工科高校看作是培养关键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在高校广为推广。维基教育技术网这样定义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使学习者参与某此能产生结果的项目中去,然而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该教学法主要注重的因素是:学生的自主能力、有规划有目标的行动、解决问题的途径过程、相应的社会情境。显然,它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普适功能教育目标,比如学习方法能力、同学间相互合作能力、独立完成能力、责任意识等都能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具有具体对象的学习安排。项目教学法的特色之处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颠覆,通常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着教师、课本、课堂讲述知识为中心,现在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现实中实际操作和项目为中心”。它的重点在于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具体分析,将教与学的过程演变成一个既有课堂书本的理论指导、又能做到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既有教学目标的总体性、又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一种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团队性创造活动。鉴于以上描述,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是其教学法的主要因素,在理想状态在,每个项目从一开始的创意、标记、实施和最后的项目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亲自完成。(2)产品和行动导向。在现实环境中通过行动来获得典型的实际经验是产品和行动导向的目的所在。也包括对不良学习环境的辨认,针对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使缺陷有所改善。(3)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学习。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要和理论反思相互结合相连接,不能仅限于动手或机器加工。所以该教学法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连接,不仅主要关注该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融入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从而达到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征。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及教学目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出色且成功的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和气氛。成功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选取、设计,还包括精彩的讲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各种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要经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许多假设场景无法获取的知识和体会。在教学方面来说,案例教学不仅得到了学术界及业界的极大认可,还被迅速推广到了不同领域包括经济学、法学和语言等。这充分说明案例教学效果有多显著。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取的,还包括学习者在相关的情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来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但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还通过科学合理的案例讨论,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其他综合能力。二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案例教学是把实际发生的各种活动加以详细的分析,把其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到一起,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三是互动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订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资料和教学要求,不能只当理论家,还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综合素质并且能够在老师相应指导规定下积极投入其中,做好相关准备,进而得到有用结论。

三、1+1>2: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互补应用

研究生英语多以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为单元,比如:财富与健康、污染与环保、基因与性别等。一个单元视为一个项目,以30人为一个班级计算,笔者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换承担项目,从产品目标的设定、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的实现、产品包装及打包介绍,一条龙服务均有项目组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而每一个项目下还有很多子项目,又可以由单个或两个学生来共同完成。以上是项目教学法的大致安排。至于案例教学法,则是在项目的某一点上选取典型案例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和展示语言能力。比如在“基因与性别”单元中,基因和性别是主要话题,也是母项目,子项目可以是基因也可以是性别,也可以是双方关系的概述。去年进行到这一单元时,就有学生选取了基因和性别关系这一子项目,使用的案例是男女大脑解剖图,从医学的角度分析了男女大脑构造的迥然不同,因而解释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一热门说法,课堂效果很好。

在做综述研究时,笔者发现,之前的项目+案例教学法研究中,项目和案例的比例各有不同。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即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互补应用中,笔者秉持的原则是:前者较宏观而后者较微观;前者多是理念,后者多是实践,这一调整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