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

篇1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愿望。

2.营造浓郁的气氛。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A、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版面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B、激发阅读欲望。如果教师与家长能与学生一起讨论看书,而且看同样的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三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

二、多方综合,导购课外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指导。

1.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思想正确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

2.选择的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3.要结合教学内容。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的《梅雨潭》来读,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读物的呈现形式上讲,低年级适合读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就要读纯文字读物;从作者这个层面上讲,低年级可能适合读冰波等作家写的书,中年级适合读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而高年级适合读黄蓓佳、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从书的内容来讲,低年级适合多读童话类书籍,中高年级适合多读文学类的书籍,高年级要引导他们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科普类书籍。

三、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其次,让学生学会做笔记,勤积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划边记,给重点词句或精妙之处加点、划线,写上点滴体会。读到名文佳句时,可精读,还要勤摘记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摘记进行定期指导交流,日积月累,学生的兴趣广了,记忆能力、写作能力、运用能力将会在“读”、“摘”、“记”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2.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本中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尽信书,学会全面看问题,难道不是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吗?

四、面向现实,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好习惯等。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边读边思考,就是与读物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将作者的思想进行内化的过程。许多同学阅读时显得比较粗糙,静不下心来,这就妨碍了与读物在心与心碰撞的层次上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能静心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神游于读物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将读物深入地阅读下去。

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局限于个体经验,不能与人分享的话,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阅读的兴趣与作用。客观地讲,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也就是说,不能忽视阅读的功利性。我们可以采用读书交流会、介绍好书、写读后感等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阅读中的所得所感。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而且可以考察他们与书中人物的融合度,可以感受他们受作者影响的深刻度。

篇2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工作几年来,我发现所教的一届学生中总有一部分是不爱读书的,他们上课时总是无所事事,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而自己又不爱看书,如坐针毡,东看看西瞧瞧。这算是不错的,还有的则是与同桌邻近的低语打闹,破坏课堂纪律。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很安静,这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看书,不过看的书大都是武侠、爱情类的小说,而且是现在流行的魔幻系列。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倘若对某件事情失去了兴趣,用强逼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一些同学坐在教室里总是不停地扭动身子,可要让他们到操场上打会儿篮球,立马就来了精神,并且兴趣盎然。学生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要尽可能地重新培养他的兴趣。读书是立身之本,也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成长不能离开书本。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因此,我对农村的学生总有一种“以读书改变穷孩子命运,进而改变国家命运”的追求和使命感。我认为只要将学生引导到爱读书、乐读书的追求当中,就一定会出现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

一、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阅读能力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教师坦言,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能力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讲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至于阅读,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很少干涉他们。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没有有意识地关注过学生的阅读状况,更没有有意识地引导过学生的阅读行为。据调查,不少中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由于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阅读兴趣的消失使阅读变得缺乏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优美的读书环境

1.常言道:读书的孩子坏不到哪里去。这话不假,但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读书。良好的氛围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阅读也不例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中小学校,学生的阅读活动尚处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没能够在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有的教师一想到要让这部分学生丢弃陋习,学会读好书,就要推荐他们读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感到很奇怪,这怎么可能呀?他们要是能看得下去,就不用我们思考如何让他们改变不读书的习惯了。一天听到几个学生谈话,很受启发,他们说现在看名著的简介版、青少年版或者说“口袋书”很流行。这类书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一棍子打死,至少他们是能够看下去的。我就建议他们去图书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尽管在内容文学性上与名著相差甚远,但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先让他们从故事性强,能够吸引他们的书籍读起,逐步培养起兴趣。看到从没有课外阅读经历的学生们,课余时间争先恐后地往阅览室跑的情景,我心中的那份快乐无与伦比。近年来,随着学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图书馆拥有图书6600多册,阅览室书刊180多种,报纸每年上架新书800多种,2000多册,而学生也开始在课外、休息时去那里坐坐,图书馆成了为师生提供精神养分的花园。

2.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对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的家庭阅读环境较为良好。许多学生表示,他们热爱阅读是因为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员热爱阅读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说,由于家庭成员喜欢读书,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尊重。而且,他们的阅读活动还经常受到父母的指导。父母还经常性地给他们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受益匪浅。这在农村中学要普及可能比较难,但不是办不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注重精神品质的提高,很多家庭开始接触书籍,这无形带动了学生的阅读向往。

三、在读书中改变不良习惯

读书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只为读书而读书。我认为为知是读书的第一境界。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陶渊明说:“开卷有益。”书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者,风雅之士也,也就是说宁可一天不吃肉,但是不能一天不读书。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我们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知识的道路上探索。因此,学会欣赏,学会从书中学习,从书中反思,这些目的都要让学生明确。读书还要跟学生讲清可以批注,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交流,思考,“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杜甫的这首诗强调了环境对孩子习文的重要影响,虽说不无道理,但其中的必然性未必尽然。比如说,我们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从而彻底改变从小养成的各种陋习,成为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少年,但现实告诉我们,自由阅读氛围对促进学生行为改变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许多学生读课外书以猎奇为目的,要实现通过读书塑造美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开设一些必要的辅导课程。因为阅读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的最佳途径。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风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神,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读书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强能力,陶冶性情。于是,我利用早晨、中午的自由时间让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小故事大智慧》《教你做一个有头脑的人》等书,课外阅读辅导课程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式灵活、生动有趣,效果十分明显。许多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行为举止、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有的甚至与刚入学时相比判若两人。

四、让阅读丰富师生内涵

我班时常办“读书节”活动。活动中,我们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邀请学校有名望的前辈莅临指导,用成功人士从读书走向成功的奋斗经历,激励学生努力读书、提升自我。我班有一名学生,平时自由散漫,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特别爱恶作剧,不仅与同学们相处不好,就连老师也觉得无法与他沟通。“读书节”活动期间,我校的狄老在活动中给予这名学生热情的帮助和鼓励,现场讲解了各种解决人际交往关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这名学生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终于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初中毕业前夕,该生以得体的言行举止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并当选班级的“文明学生”。

“读书节”活动让欢乐的海洋,书声、歌声、笑声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一些曾经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灰意冷的学生,在以分享读书快乐为宗旨的活动中,找回了曾经失去的信心和热情。学生们的这些表现让我深感欣慰。而且,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读,不能太散,说上阅读课,就让学生随便看,这是不可以的,要与学生一起看、一起感受、一起写作、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滨州北镇中学史建筑老师的方法就很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成功的例子。他与学生一起阅读,并且写出读书感受,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感觉到你与他们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就会乐意读,也会用心读。

在这个充满喧嚣、充满浮躁的时代,我们不会担心自己的时间会空下来。只要愿意,人们就可以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流行歌曲、电影、肥皂剧和网络游戏等一道道娱乐快餐能够使我们常常处在兴奋之中,比如电影、电视剧运用特殊的影音处理技术,可以把画面处理得更唯美,把情节设计得更引人入胜,把恐怖的氛围处理得更让人毛骨悚然,把残忍的场面渲染得更血腥。网络游戏以其本身具备的特点,比如场景的绚丽多彩,以及多人之间的合作性和互动性,即时生效性,等等,满足了人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填补空虚、逃避现实,也能很快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等等。但是兴奋过后,人们会陷入更虚无的寂寞之中。于是,人们会寻求更大的刺激,以填充无边的精神寂寞。所以此时,我们更需要让自己的心复归于平静,进行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也许每一种努力都要持久,方能成功,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验着学生,更考验着教师,唯有恒心,不放弃,才能最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将受益终生。更何况中学时代是读书的美好时光,师生要共同努力,面向太阳,目视文学,心系未来,用阅读陶冶情操,改变不良习惯,书写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