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疏导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的心理疏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的心理疏导

篇1

一、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篇2

关键词:职业高中;后进生;心理疏导;转化策略

职业高中的学生整体上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薄弱,后进生所占的比例也较高。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作为职业高中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积极研究学情,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研究学情――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基础差、习惯不好、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笨。造成后进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先作个剖析。

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各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后进生,如果统统都归结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其实,有时候有些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到了高中阶段,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必须关注师生双方存在的问题,并极力去消除和解决。

1.师生间沟通交流方面有障碍

通过观察很多教师包括职高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基本上有两种:要么伤心摇头,要么反应淡漠。“伤心摇头”者说明对他们没有放弃,还在用心教育和转化,后一种“反应淡漠”者,很多时候是因为太过失望,甚至基本放弃了对这些学生的说服教育。这些教师在伤透了心、伤够了心之后,就用一句歌词来安慰自己:“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导致教师产生这样的反应,是后进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对事情的认识态度。比如,他们课堂上做小动作、说谎、不完成作业,甚至骂人、打架等。教师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不良习惯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但他们自以为是,甚至误解老师,使教育的效果不怎么理想。时间一久,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障碍。

2.学生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有偏差

在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方面,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很多道理大部分学生只需教师点拨一下就明白,而后进生的认识水平比较差,教师给他们讲道理就是讲不清,他们不但不理解,还认为老师是在找茬,只偏心好学生、打击后进学生。他们的认错态度很不好,有的当面顶撞老师;有的沉默不语、内心对抗;有的表面态度还算诚恳,但实际上又不能落实到行动中。

3.教师的学生观方面存在偏差

有些教师经验丰富,阅学生无数,对后进生仿佛也看透了,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态度不好、言语欠妥,甚至行为过激,那么教育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种学生观其实是有偏差的,对学生来说不公平,也影响了师生间的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同样的错误,如果出现在班干部或好学生身上,这些教师往往能够平心面对、宽容大度,即使批评也是“和风细雨”,但是如果类似的问题出在后进生身上,教师就会火冒三丈、不可饶恕,在批评时就会雷霆万钧、狂风暴雨。这样的不公平会遭到后进生的反感,在情绪和情感上与教师对立起来,甚至造成师生间更大的隔阂。

二、转化策略――以生为本,温情施教

后进生也是学生,必须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去研究和分析,但他们毕竟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他们,尤其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以生为本,心平气和地温情施教,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才可能有效。那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浅见。

1.加强家校沟通,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他们的成长也都很关心,只是苦于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还有很多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或者认为孩子基本已定型,再教育也没什么起色,甚至放任自流、不想过问。所以,教师和班主任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支持。尤其是休息或假期时间,必须多过问、多指导。帮助他们制订生活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配合学校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相关事情。

2.发现并肯定闪光点,打消抵触情绪

很多后进生虽然调皮,但他们反应快、遇事灵活,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闪光点,然后肯定他们,这是打消他们抵触情绪的一个绝招。实践证明,只有肯定他们的某些特长,才能让他们内心产生震动,这就是我们教育转化他们的最好时机。

后进生是缺少表扬的一群人,得到表扬和认可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心理需求。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样的话,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责任感就被激起,从而逐渐在其余各个方面开始转变。

3.确定努力方向,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表扬鼓励之后,还应提出希望,帮助他们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他们把希望分解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再一个一个地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如果要求过高,他们会望而却步;而要求过低,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4.温情施教,建立感情

在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情施教。只有宽严并济,建立感情的双向交流,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更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温情施教、以柔克刚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突破口。

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及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生为本、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宗旨,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转化就会越做越好。

篇3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互联网 有效性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室授课逐渐发展为多样化授课模式,实现了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能力教育的转型。高中信息技术正是基于互联网而给学生提供的一种现代工具技能,使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

1.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特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并非简单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操作或网络技术的传授,而是具有更为丰富、时代性的特色。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拥有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学习资料,这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强劲的创新活力,比如网络学习软件、移动学习软件等众多学习软件被开发出来,极大地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手段,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再次,互联网的存在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具备了更多的教育价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知识和能力,互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串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思考

(1)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开始逐渐细化分为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哪种互联网模式都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随着手机在高中生中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手机学习APP逐渐在学生中流行起来,这给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效果具有影响作用,在课堂讲课模式下,学生课后能够回忆起的内容不足20%,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图画、视频、演示等形式,学生课后可回忆的内容就能够提高到30%,而如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则课后可回忆起的内容高达90%,由此可见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巨大优势。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缺乏课堂上直接面对面与教师或学生交流的意愿或行动,如果交流沟通的方式变化为网络虚拟环境下,他们的交流沟通欲望与行为则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合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实现沟通交流。比如在“黑匣子”为例进行的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马航MH730”事故原因分析中需要黑匣子作为重要凭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黑匣子”的相关知识与信息,然后以小组模式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课堂提问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而转到互联网上时,学生则进行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并最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重要方式之一。

(3)利用互联网的丰富多彩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传统“一言堂”模式的教学,以及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利用互联网以学生参与模式适当扩充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效果。比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的教学时,以“如何对表格数据进行挖掘”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入“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及奖牌总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寻Excel表格相关知识并思考,将平时运用Excel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寻找答案。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了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仅靠简单的理论讲解远不足以完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借助实际操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网络自主寻找答案,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上课教材,网络中寻找答案、其他学科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田华.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 高中 心理 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篇5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短期干预

宁夏隆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地处宁南边陲的县城。这个县城一共有两所开设高中部的完全中学。针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社会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笔者就以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身份,针对于社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以上的一个因素,结合宁夏隆德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的结论,同时针对于短期干预手段进行研究。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学习压力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隆德县高中生的年龄集中在十六岁到十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叛逆性,特别在学习上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孩子甚至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应试教育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主流,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于高中生的要求都是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搞好,再无其他要求。将大量的时间,在最应该拓展的年纪仅仅都奉献给了书本,这样孩子们的心理压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特别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这样的情况尤甚,认为孩子们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隆德县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为主要文化的县城,为了升学率给孩子们十分繁重的课程任务,甚至于需要他们在学校里花上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课程任务,还出现了不少的家长为了提高自家孩子的成绩疯狂挤出时间给他们报补习班的现象。学生们在这样的年纪,本来应该需要有人疏导他们在学业上的压力,但是却需要承受各方面无形的压力。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就会出现很多高中生逃学、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表示孩子们已经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了。

2.情绪不平衡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不平衡中的情绪主要包括了对于家长、老师和同学这三个主要的群体的反应。据有关研究者报道,受测试的高中生对于这三个群体均表现出了情绪上的不平衡性,如果加之外界的一定程度上的刺激甚至出现了不可克制的情感反映。高中生的年龄段正是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不仅是生理上,心理上也是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一旦外界的刺激因素比较多,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这种刺激在高中生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可能发生的。比如在某次的考试失利之后,家长和老师会给他们很严厉的批评,在双重打击下,很容易出现想不明白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出走甚至走上极端的后果。情绪不平衡既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人际关系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旦步入高中生涯,就表明离成年不远了,人际关系也不似以往那么单纯了。那么如何适应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环境的变化,就成为高中生的一个考验了。本来学习的压力就大,再遇到需要处理这些关系,往往就会出现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易与人产生隔阂等问题。心理辅导课程县级高中开设的较少(一般一周一节),当学生迷惑时,基本没有渠道可以解决。家长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知道也没有很好的方式给予疏导。这样孩子们一旦有了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基本上都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一般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可能是孩子们在高中阶段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年轻气盛不言输,这样会使一段关系处于危险;自卑感也是一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处于一些社会和家庭的综合原因会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会远远避开一些群体,产生孤独感是很可怕的;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青春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开始在意形象。这些都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4.焦虑和适应不良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和适应性作为最后两个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都是学生们对于外界的刺激的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的表现。隆德县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样就派生出很多的产业,这些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很大的诱惑力。这样孩子们面对外界的压力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派遣,极有可能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为了消除这样并不好受的情绪,大多数孩子选择逃避,就出了举止上的叛逆,吸烟、喝酒、上网时间过长都会伴随着而生。因为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出现了有些孩子抵制集体活动,不愿盲从,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不肯服从老师的统一管理,这样的一种行为必然造成很多的连带问题,孩子们的心理上已经出现了健康危机。

二、短期干预

将此地区的高中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个综合,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负面情绪严重、厌学、早恋、打架等方面,那么其实高中生心智不成熟,这个时候是急需要有对象可以倾诉的。大量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变化主要是依靠社会、生物、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质变,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该着力于怎么样克服这些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的短期干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很好来帮助高中生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短期干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和一系列心理方面的讲座,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这都是进行短期干预的措施,本来学生们在高中学习都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氛围,有很好的小伙伴。那么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在统筹全局过程中,一定需要关注到这一点。心理教育就是在引导孩子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心理也是需要卫生清洁的。一旦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去咨询心理老师,和他们倾诉,这样一切关于心理上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这就是短期干预的作用,是一个很有用的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三、总结

宁夏隆德县的高中生也是很具有特点的中国西北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体制,以此为主要的描述对象,站在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发现了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和焦虑。而短期干预即健康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参考文献:

篇6

人际交往是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引发其他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当今高中生人际困扰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克服人际困扰刻不容缓。本文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高中生人际困扰的现状出发,对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分析其人际困扰的特点,最后提出高中生战胜人际困扰的对策,为高中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困扰;特点;对策

一、 高中生人际困扰现状分析

人际困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1]。现实治疗法创始人格拉瑟认为,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令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造成的[2],可见人际困扰对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也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有人类的心理病变,主要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3]。总之,现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困扰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的时期,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出现问题。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要求和理解他人;高中生的情绪不稳定,常会因为冲动,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不良的后果;高中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交际圈相对狭小,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能很好的人际适应;各界过度关心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强调了学习生活中的竞争意识,而忽视了合作共赢的作用,容易引发嫉妒、猜忌等情绪。从总体情况来看,高中生的人际状况并不理想,高中生人际困扰已成为其他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有限,遇到人际困扰往往不能及时的调整或疏导,至使困扰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长期无法排解,导致心理上的苦闷、焦虑和抑郁,长此以往会引起心理上的异态变化,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杀。

二、 高中生人际困扰特点分析

高中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征决定其人际关系主要是其在校期间与周围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所形成的关系,这其中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等多个维度,在这些维度上高中生人际困扰都会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具体如下:

1、师生关系紧张,有对立倾向。师生关系是高中生在学校这一成长环境的主导关系,随着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待老师的态度从小学的绝对服从,到初中部分学生对老师表面服从内心怨恨,发展到高中时期的公开对立。

2、内向性需求增强,影响与同伴健康的交往。高中生过度强调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过分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个人自由,而无视同伴的态度和观点[4]。过多的重视自身的感受,往往会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和孤立的境地。同时高中生在与同伴交往时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更加剧了同伴关系的困扰。

3、试图摆脱亲子关系的束缚,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家庭的矛盾多是由亲子关系的困扰引起的,是高中生人际困扰的重要部分。高中生开始反抗父母价值观,对父亲和母亲两种相反的感情仍保持着,父母与子女的对立逐渐公开,高中生开始反抗父母的人生观,并选择取舍与自己相适应的价值观。

4、交友范围扩大,开始关注异往。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从伙伴集团的交际转移到对异性的爱,他们开始关注与异性的交往[5]。过度的将注意的焦点转移到异性身上,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与异往最适宜,不能大方自然的与异往。

三、高中生战胜人际困扰的对策

目前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表现突出,有研究表明,有约12% 的高中生存在严重人际关系困扰,因此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引导高中生逐步战胜人际困扰,降低人际困扰对高中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针对高中生的人际困扰现状和特点,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高中生的很多人际交往问题都源自认知上的偏差,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宣传栏、校园广播、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纠正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偏差,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2、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应该在知识层面上是学生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调整教师的角色,使学生产生相似感,融洽师生关系,以便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仍处在个体自尊发展的关键期,家庭关系对高中生自尊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高中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6]。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授予成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高中生的人际交往环境比较单一,人际交往的技巧比较匮乏。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

实践辅导教育,如开展新生人际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营、人际交往自信心训练等,在活动中逐步培养高中生主动的与他人交往的品质,并在积极强化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交往体验,不断的总结实践成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学校还可以针对性地对高中生的交往技巧进行指导,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讲座,为高中生提供合理的社交礼仪参照,让其通过的自省的方式得到自身的提高。

4、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学校要不断完善校园全方位的建设,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为高中生的和谐交往提供条件。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家长和社会都不应将关注的重点只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培养高中生广泛的兴趣,为其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5、及时疏导人际困扰

鼓励高中生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为高中生解决人际困扰,缓解人际压力。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全面了解和把握高中生人际困扰的动态,在学生出现人际困扰使及时给与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除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方式外,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让高中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发挥同伴关系的积极作用,让他们相互影响,不断互动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人际困扰会给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重要的负面效应,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帮助高中生克服人际困扰,帮助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亚慧,吴锡改.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J].基础教育研究,2013(19):56C58.

[2]王军妮.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吉林教育,2009:30-31.

[3]汪雪莲,许能锋,张艺玲.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15): 2809.

[4]杨建艳,姜琨.高中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2):28-29.

[5]刘方平.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1990(4):48-53.

篇7

一、应用好校园的法律环境,加强法律意识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生活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当前的学校管理会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为学生营造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氛围。高中生虽然学习过思想政治,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高中生年轻气盛,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生口角,更有甚者成群结队打架斗殴,这些都是因为高中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对于打架斗殴的学生,学校从校园治安角度可以做出一定惩罚,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校应有健全的法制体系,这样在学生违法乱纪之后,学校可以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法律氛围。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申诉权进行申诉,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让学生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学会依法办事。可见,依法治校对培养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法制法规的高效和便捷,从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二、把握好开展的法制活动,增强法律意识

法制活动包括校外的活动和校内的活动。现在很多学校都更加侧重法制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法制活动的开展,导致大家对基本的法制活动没有任何了解。为了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应将法制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定期开展校园法制活动,以便顺利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另外,我们也可以组织高中生多观摩法庭的庭审模式,这样相比教师在课堂上列举案例,学生更能详细了解法律的规章制度,从而真切感受到法律的伟大和不可侵犯性。学校也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有助于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学生还可以自行成立法律社团,利用课下时间给其他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高中生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在放假期间到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解决社区人民的法律问题,同时也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和社区成员进行交流,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又增强了法律的实用性。学校开展法制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并将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立足好合理的心理素质,提升法律意识

篇8

一、高中生物学习焦虑的原因

1.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知不正确

当前,很多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知不正确是造成生物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认为如果大学不选择与生物有关的专业,学生物就没什么用,书中所讲的例如物质跨膜运输、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生物比较难,一些知识很抽象(如细胞分裂、遗传等),这些认识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厌烦、焦虑的情绪,甚至放弃生物学习.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并且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但是很多高中生却并不能做到.有些学生认为生物是理科三门中最简单的一门,上课不听讲,认为随便看看就会了,课下也不爱背、不爱记、不做题,抱着随意的学习态度,还有很多高中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等现象也比较普遍,课后作业也是抄别人的,学生缺乏控制力,对生物的不重视,学习习惯不好,也是学生生物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

3.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前一部分高中生的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高中生由于中考失败存在着一定的失落、自卑的心理,导致学习焦虑,甚至出现放弃学习的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生物基础比较薄弱,不管怎么学习成绩都无法提高,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害怕被老师和其他学生嘲笑,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还有些学生因为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从而否定自己.这种过低的自我评价、消极的自我关注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是极大的,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此外,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说:“考试时得遗传者得生物,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习中最难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会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以至于在学习时虽然也认真学习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对生物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生物学习焦虑.

二、高中生物学习焦虑的有效应对对策

1.正确评价自己

正常人的智商水平并无太大差别,在学习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的优势并认识自己的不足,正确地评价自己.要认识到高中生物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好的,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评价,正如有句俗语:“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没有困难能够打败自己.

2.学生要主动与老师沟通联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地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应主动与生物老师亲近,有不会的地方立即找老师询问,与老师共同探讨生物知识和问题,不要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敢去与老师沟通交流.有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如果去问老师肯定会被老师责骂,以至于问题不断累积,这样就导致知识的不连贯,基础学习的薄弱,殊不知老师都是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的.在与老师的沟通联系中,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的学习计划要认真的完成,制定学习目标要努力实现.生物是一门偏向文科的学科,很多知识都很零碎,在生物的学习中应当多背多记,课堂上对老师讲的知识做好笔记,课后经常复习巩固.如果存在书写潦草、马虎等缺点,应在以后的书写、做题中认真仔细,保证字迹工整,做题时认真反复的进行检查.坏的学习习惯几天便能养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却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认识到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并能够自觉的克服.学生要消除外部的干扰,以及内部的阻碍,遇到挫折时能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认识到自己每一天的进步,当纠正了一道题或理解一个知识点后给自己“太棒了,我又进步了一点”的暗示,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4.正确处理学习焦虑问题

篇9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篇10

高中生正在经历的这个重要阶段,学习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高中课程繁多,同辈学习竞争激烈,遇到新的人际交往,高考升学压力,家长、教师期望过高等方面,会出现很多心理困惑或焦虑,形成一定的学习心理压力。

对高中生而言,应该从自我内部去查找真正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笔者提出了缓解高中生学习心理压力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理性认识当前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学生目标意识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设定一个合理而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动机主要受求知欲、自我提高和交往驱使。即学生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认可而努力学习。尤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确定自己就近的学习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做到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目标。逐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循序渐进完成既定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

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推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旦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感兴趣,就会自愿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个科目上,甚至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相互讨论、合作,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锻炼中形成的,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开朗乐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质,不断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扬自己的良好品质。研究表明,意志品质与个人承受力成正比关系。学生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会畏惧学习上的困难,只会采取积极的方式,调节自我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握好学习的进程,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一旦形成常态,学生将终生受益。

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其反思能力,学会自我反馈并进行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特别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依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做到今日事,即日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其主动探究,鼓励主动提问。

此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携手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比学会读书更重要,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其次创建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开展小组学习团队,帮扶结对,缓解学生在学习上感到的压力,降低了学习的紧张感,促进了学生关系。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人的智力因素对学习有直接的影响,但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绪等对学习成功也不容小觑。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条件下,开发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要成为快乐的事,积极对待学习,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人格完善。

高中生应对学习压力时,除了老师、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学习计划,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立适度的自我期望。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突出重点和难点,讲练结合,布置作业适当,避免课业负担过重,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作不同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做出积极评价,来鼓励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入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营造良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多于孩子交流和沟通,也能从心理上缓解学习压力。多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对孩子横加指责,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帮助其查找真正的原因,更多地从孩子自己的学法上找原因,尝试改变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学校层面,心理咨询室的建立要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耐心疏导和倾听,要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保密,让他们学会和掌握一些调试心理压力的办法,如参加社会实践或者业余时间听歌,看电影等;帮助他们排除由学业压力大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困扰。让高中生到社会实践中去磨练,意志才能得到锻炼,行为逐渐走向成熟。最终战胜过重的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