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化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性化教育案例

篇1

1、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借用语言,使作文“言之有物”。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表达技巧,使语言丰富有个性是教学重点。

2、养成从生活中汲取语言养分的好习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重在品味;合作探究,举例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小故事:(智答外国记者)当年外逃,一外国记者在新闻会上诘问:“你们说社会主义好,为何要逃到外国?”说:“花园多美好,苍蝇不到这,却飞到厕所,这有什么奇怪的!”

2、学生品味回答的巧妙。

3、谈话导入:“生活中巧妙运用语言可以化解窘迫、扭转局面,在作文中运用好语言则使作文增色。今天我们进行写作语言的专项训练——写作语言个性化。”

二、品味语言的妙趣

1、出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有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语言的妙处。学生研读、品味这段话,合作探究,回答:

生1:运用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

生2:那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地面的白荷写的极为标致,这里运用生动的拟人。

生3:还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通感”的艺术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

师总结:这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的荷花、荷香和流水,分别突出了他们的繁盛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写景紧扣景物特点,文辞清丽脱俗。因此,在习作中,为了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有个性,就应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强化感知

出示当代一些文学家的句子:

(1)王安亿在《长恨歌》中写道“空气里有一种纠缠不清在生长”。

(2)贾平凹在《商州录》中说“洼地里长满了黄蒿,也长满了石头”;《古壁》里说“收罢秋,马瘦,河肥;村子在长起来,巷道却窄了下来。”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写道“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点拨:赏析这些话语的妙处应多层次多角度,如:具体的一个字词、表达的技巧和氛围营造等等。

三、尝试语言训练

1、让学生以“母亲”为话题,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2、展示学生的写话。

(1)当记忆的列车载着我驶过心灵的后花园时,……

(2)妈妈的泪浇醒了我迷茫的心扉。

(3)我知道妈妈这些年所受的苦和累是和这些皱纹成正比

的。

(4)我以前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这么大,足以把外面刺骨的寒冷、一切的不顺利都挡在外面。

……

3、总结点评。

四、拓展迁移

1、书本中有那么多优美的句子,生活中有没有呢?你注意了吗?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优美的句子。

2、展示:

生1、奶奶曾说,“你爸爸踩着十二月檐回家”。把十二月份回家说成“踩着十二月檐”很形象。

生2、妈妈剪桑枝时说,“枝子太绵软……”。用体现绵特点的“软”连用来形容柔,很逼真。

3、模仿写话

(1)老师踩着上课铃声入班……

(2)火红的生活、金黄的蛋卷……

五、总结

六、布置作文题目

1、题目:瞬间

2、要求:运用个性化语言;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评析]

文章如肴,必须有味。“味”可体现在结构、选材、语言等各个方面,其中语言是最大的“调味品”。事实上,语言的优劣对文章的成败影响甚大,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通过语言的揣摩构建起语言的亮色,并且以此照亮全篇。案例就尝试通过语言训练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使习作增色。

篇2

【关键词】教学 个性化 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68-02

在没有正式入题之前先分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老师先给出周朴园形象的特点:“残酷”、“虚伪”、“狡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特点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各种描写,并且结合特点进行分析。

案例二: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把认为能体现周朴园形象特点的各种描写找出来,然后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其形象特点。

这两个案例,表面上看,似乎是学习的顺序颠倒,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案例一是老师给出结论,学生就没法派生别的意见,周朴园形象的特点永远是定格在“残酷”、“虚伪”、“狡诈”的层面上,而案例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得出的结论,结果他们不光看到周朴园有“残酷”、“虚伪”、“狡诈”的一面,还看到他“人性”的一面。周朴园也是人,他处在一家之主的地位,在众人面前,在受到威胁面前,他的人性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对鲁侍萍是有愧疚的,是想念的。这种多元性解读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如果忽视这一点,学生就会是学习的奴隶。

面对这种情景,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课堂生成这种创造力呢?笔者告诉你,是教学的个性化。

一、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语文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重点是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看待他人、社会和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自我,改造他人和改造社会。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尊重个性,利用个性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思想。其三,就是立足文本,不断挖掘教材,利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教材,不囿于固有的结论,让“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中生成。

二、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紧迫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更多的是着重知识的简单传授,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抹杀个性,压制思想。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现在是思维多元化时代,工厂式教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的要求无疑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更深远的课题,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对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更高。因此,现代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挖掘教学的个性价值。

三、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路径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首先,要彻底改变教学中陈旧的观念。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记》中也说过:“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喻矣。”这些论述都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道”、“强”、“开”,切不可“牵”、“抑”,尤其不能事事都“达”。教学就是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不断发问,不断碰撞,不断总结,直至悟“道”,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优质的语文课堂。

在这一点上,湖南师范大学的张良田教授在讲授《荷塘月色》时,他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赏析文章时,他不是一味把教参的赞美式结论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把郁达夫、余光中等四人对《荷塘月色》的评价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重新审视传统结论。结果有些学生认为《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写得很美。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太过于唯美,过于矫情,有女性化倾向。课堂经过这样碰撞就有不同的声音,思想的火花就会绽放。

其次,教师的个性化魅力也是优质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看电视节目,我们都很喜欢毕福剑、李咏等节目主持人,为什么呢?不难看出,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挥他们的个性,没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永远留不住观众的。教师也是一个主持人,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个性是不能缺失的。然而教师的个性不能简单理解为能说几句笑话,创造一个花里花俏的课堂气氛,必须深入文本,找激情点,共鸣处。教师的个性应是用自己的感悟去解读文本,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去诱导学生深入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广泛的阅读是形成修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很多教师只抓住父亲爬铁轨那几个动作来分析,然后贴标签式地把赞美父亲的思想告诉学生。但是如果读过《朱自清自传》的才知道,这篇文章的思想远不止这些。当时朱自清是一位热血青年,不甘做一个普通教师,他当时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要养家糊口之外,每月还得按时寄钱给老家的父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孝道”也是本文的主题之一。这种深层次的内容,你如果没有充分阅读这些资料,理解就会片面,甚至理解不到文本的真意,结果肯定是人云亦云。

另外,教师的文化修养还包括对文本资源的重建。做为一个引导者,你的课堂是对别人的认同,还是对自己的发现?认同别人的东西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发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就要唤醒体验,让文本思想与心灵产生共鸣。课堂上有了教师独到的体验,理解才有深刻性、创造性。

(二)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个性体验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发挥学生个性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新一轮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被定格在原则的层面上。新世纪是“人的世纪”,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所以,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创造条件和机遇,让学生建成现代化个性特点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张扬个性,爆发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主体。学生是有差异的,这就注定教学要照顾到各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这种观点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不应剥夺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真理的乐趣,而应该引导、鼓励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扬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有一堂生物课:“蚯蚓”。老师把一些蚯蚓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要求学生自己用手把蚯蚓抓到自己的小盘子里。开始这些学生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敢用手去抓,这时老师只在旁边观察,既不出声,更不支招,过一会,只见一个大胆一些的学生用小手抓住一条蚯蚓并且用一根绳子捆住,把蚯蚓放到嘴里。这时奇迹出现啦,其他学生陆陆续续用手抓蚯蚓放到自己的盘里。学生在自己的动手下克服了胆怯,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个性自动生成的答案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老师一味代替学生动手,那么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可能被扼杀在课堂上。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让个性化教学顺利起航。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鲁迅的文章,但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难懂,不想学,怎么办?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在讲授《拿来主义》时,设计一个问题:周杰伦在某地开演唱会,在后台遇见鲁迅,你们猜一猜,鲁迅会对周杰伦说些什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周杰伦感兴趣,所以纷纷投入课文,寻找鲁迅对周杰伦说的话。胡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习。在剖析最后一段时,胡老师又拿周杰伦的《青花瓷》、《台》来类比,周杰伦的歌曲懂得从我国古代文化中吸取精华,因此在歌坛上独树一帜,赢得大家的喜爱。这样学生对“没有拿来,就没有新文艺;没有拿来,就没有新人”内容深刻的句子就理解了。

第三,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那么老师怎样创设情境活动呢?方法很多,如:辩论、竞赛、讨论、舞台剧等,特别是舞台剧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让他们用活动来领悟文本主题。例如在上《药》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华老栓、华大妈、康大叔等角色,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表演,来领悟小说的主题。可以说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教师给他们一个平台,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第四,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篇3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校在就业指导上应创新模式,完成从统一化的就业指导向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转变。文章指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双方对个性化就业指导认识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服务意识落后等难点问题,从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核心、基础、重点、保障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在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上的多样化以及学生个性的多样性,致使高校就业指导面临新形势。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应立足于从高校内部做起,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个性化就业指导可以界定为:针对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为个性提升和潜能发挥提供和创造个性就业条件的过程,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职业价值取向引领。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院近年来在启动个性化就业指导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时期逐步形成的,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技巧“包装”和一些简单的职业指导,目的是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时、顺利就业。这种就业指导模式就其课程内容而言,没有形成体系,不能称之为一门课程。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为200人左右的大课堂,上课人数众多,纪律较差,教学效果不明显,使得不少学生也错误地以为这是一般的知识性讲座,学习热情不高,就业指导缺乏实效性。当前高校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一)教学双方对个性化就业指导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就业指导普遍属于临时突击型,校方往往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多数以几次讲座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个性化,这种临时突击型就业指导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制定长远细致的就业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学生自己也不懂得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开展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误认为就业指导也就是毕业前辅导员组织的几次讲座。

(二)个性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职,由于学生辅导员本身工作就比较繁杂,主要集中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就业辅导的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指导师有丰富的职场知识背景,对人才敏锐的判断力,懂得职业咨询技能,持续地进行观察与总结,长时间保持与工作对象的沟通。这就要求工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要在当前师生比过小的情况下开展起来也是一个难题。

(三)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

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至今没有成熟的理论模式,没有系统、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参考书,没有形成一个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材。各任课教师的授课也是采用灌输式讲述,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导致实际授课效果不明显。在课堂中充其量不过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讲述中间插播一点视频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采用讨论、调查、模拟面试、模拟职场、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来增强教学效果。

(四)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服务意识落后

以往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批量管理”的情况,如统一化的“就业指导课”应对多元化的就业情况,其“管理”色彩多于“服务”色彩,个别高校仍有就业指导人员对毕业生漠不关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存在。而个性化就业指导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种管理,还是一种引导,更是一种服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突出服务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政策咨询等,起到教育引导、沟通协调、咨询建议、传授技巧的作用,从而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对策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针对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并为个性提升和潜能发挥提供和创造就业条件的过程。个性化就业教育、个性化就业评价、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信息、个性化就业训练等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

(一)改革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是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核心

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其核心在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它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固然非常重要,但这种只停留于择业期的择业指导是“季节性快餐”。要改革这一教学模式,应该引入职业生涯指导的理念,以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潜能开发,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把职业发展看作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要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划分为若干阶段,按不同年级制定出就业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分别确定工作重点。

方法上主要把就业指导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以授课为主,由拥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教学大纲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第二模块以讲座为主,由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专业课教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友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第三模块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市场调研等。此外,应做好对学生的个别咨询指导,开展职业测评、心理测试,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在引导个人充分认识自我后,将职业相关的外部环境、个人内在需要和所预期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决策。

(二)建设立体化的工作队伍是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础

就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咨询讲座,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它包含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加快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构建个性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建设专兼结合的校内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拔精干人员充实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来。这支队伍应由毕业生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德育工作人员、学科专业骨干教师以及从事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人员组成,既要有多年从事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也要有熟悉行业发展的专业课教师,还应有专门从事学科教学研究、造诣较深的教师。

2.依托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就业指导队伍。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吸收用人单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深人士、知名校友加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与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帮助其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实施有效的人生发展引导。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尤为重要,且任务迫切。为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应有固定的培训基地、规范的教材,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并建立就业指导咨询师认证制度。同时,应加强学校间、区域间的经验交流,使有效的经验、方法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三)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是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点

教育部教学[2006]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要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必修课,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开设。该课程从新生入校就需要开展实施,充分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做到面向所有学生,贯穿整个学习期间。大学一年级开展成长教育,二年级实施素质教育,三年级进行择业观指导,四年级着重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课程内容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照个人实际情况,找出自己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发展与自己理想职业匹配的能力;此外,要发挥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校的理论教学在实习实践基地得到进一步延伸,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

教材的选择,更要适合当前的社会需求,教师需要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查阅、信息收集、系统有序来确定教学内容,并要结合本校学生不同的专业特色,编写适合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南、授课计划、教学案例。建立适当的信息及案例库,为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篇4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篇5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提出的“颠倒的教室”理论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助力学生成长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分析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 小班化教学中的“一对一”帮扶“一对一”提高 婚姻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让语文学习无边界 一对一个性化成功案例 开发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和思考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让“错”结“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 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走向学的课堂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 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一对一学习环境下的生成性学习 巧用Quip App,创建“一对一”环境下的探究学习环境 在线一对一学习平台海风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http:///programs/view/eBPNgqp37mA

设计意图:eClass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在这里讨论主题,学生通过回复的形式成果,跟帖回复,讨论交流,非常方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而且学生完成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为单元展示课积累资源。这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周末、在家里对学生的上传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学生的PPT、DV、录音进行回复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和学习,然后还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了课后,还实现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和评价,使评价和交流随时随地进行。

篇6

    以应用为主的个性化教材

    教材存在的问题现今,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业已得到国家政策和应用型高校的共同认可.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作为知识传承载体的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应用型教材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直接选用普通高校的那些适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材,而那些教材往往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偏重基础理论知识,而对应用知识的传授却不足,难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无法直接有效地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需要.显然,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材是无法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编写或选用教材时需注意的问题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如何选用或编写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我们知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一个新兴办学群体,它有别于普通的本科教育,但又不能偏离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材编写必须围绕本科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展开.但是,培养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宗旨,这就要求教材改革必须淡化学术研究成分,在章节的编排上先易后难,既要低起点,又要有坡度、上水平,更要进一步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4].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了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的教材编写或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的安排应包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阶段.即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2)内容上应与时俱进,反映科技发展的现状,注重系统性,重视基本核心内容,符合双能型(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要求.(3)适应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相适应,增加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例(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增强就业后的应用能力.(4)内容表述的结构应符合认知规律,适应扩招以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水平,符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有利于教学.(5)系列教材体系完整,包括计算机基础配套的实验(实践)教材,以及计算机基础后续的所有主要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统一规划,注重各个课程知识内容相互之间的衔接.选用案例教材———以我校为例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加大加快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步伐.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繁杂且各部分内容连贯性差,实践性较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行业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我院教师针对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综合多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到兄弟院校调研考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研讨、修改,最后共同编写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即《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与其配套的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作为一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我院教师编写的教材以“应用为主,技能培养”为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基本概念的准确性,强调了实用性和操作性.以实例贯穿全书,巧妙地将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概念明确、内容精练、通俗易懂.我院教师编写的教材采用了任务驱动方式,由教师制定任务,经分解任务、解析任务,到学生实践时就得到了明确的指示,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不知道该练习什么等问题,学生反映效果较好.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可着手进行系统的职业化办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职业化办公的行为准则,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笔者通过对我校2009级大一学生使用原来的教材情况,与2010级大一学生使用本教材情况做了比较,从比较的结果看,使用本教材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个性化

    学生可以登录网站,阅读和下载相关资料,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在线测试,观看视频演示以及在线师生交流并进行答疑等学习活动.此外,我们还建立了FTP作业提交系统,学生以FTP的形式上传作业,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实现对作业的备份与转移.总之,必须按照开放性、经济性与个性化的原则,开发优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加强和各专业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在专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下得到了快速地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实现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融合.首先,在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一些需要在实际中应用到的知识纳入到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其次,要注重将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资源网络化,应用网络辅助学习平台,有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最后,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各专业特点精选案例,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好的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为专业需求服务.总之,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整合各学科领域,把握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的培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篇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一文中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职教学实践性要求再次提到前沿。而高职英语教学重点落实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加强高职英语实践性教学因此也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重点之一。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一)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归属于公共基础课范畴,教学思想强调集体意识, 利于教学管理与评估, 却限制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自由。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对自身教学性质、学生就业岗位的认真分析,模糊了职业性和应用性,表现为英语教学大纲中突出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专业特色不明确,学生交际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缺乏针对性实践应用训练,与学生现实情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各个院校积极尝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教材、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教师因材施教不够等都有一定影响。新时期下高职英语课堂实践教学这种耗时低效的状态亟待改变。

(二)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让学生在开放性氛围中主动学习英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主体可以是个体或者团队。实践环境也不仅限于教室,可无限延伸至生活等场所。以项目或任务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开放式运用各种现代手段去找到获取信息、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

2、打造个性化设计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特色和重点。要突破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瓶颈,同时鉴于每一级、每个专业、每个班级、同一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现阶段急需对英语实践教学进行个性化设计,建立实践教学个性化体系。

三、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的个性化设计

(一)个性化设计原则

1、切合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需求并使之适应需求的变化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因此,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学生对学习目标、对自己甚至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均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在实践中加入趣味性,因为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来源于趣味中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英语实践应根据实践对象心理和实际能力进行设计。实践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竞争性, 让学生感觉想参与、能参与、想获胜, 从而可以使学生忽视英语的难度以及暂时忘记过去学习中的不愉快经历, 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达到完成实践的目的上, 英语作为实践形式必需的工具退为辅助的工具和手段。

2、显性实践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的融合。实践的目标是公开明确的 , 教学目标是隐藏不露的。实践目标应该简单而直白 , 以便让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着该方向努力, 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开始组织、开展实践以及保证实践的有效进行。教学目标应该一直在教师的内心保持清晰的图象, 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展开, 并在课堂方向发生偏移时提醒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 不强调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痛苦”。游戏是教学的载体, 游戏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3、确保全体个体的有效参与性。在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 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班教学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课堂实践设计要使每个个体参与到以练习、游戏等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来,实践机会均等, 并保持很高动机。

4、把握教学预见性、可行性与可适性。英语实践教学设计还应有预见性,考虑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反应。在实践设计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并相应制定好不止一个的后备和调整方案。对实践内容和过程的转移,例如德育教育融入,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这种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机动性对教师本身的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5、个性化设计主体和对象统一。学生是实践中的表演者、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实践教学者, 还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和教师既是个性化设计主体也是对象。实践中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师生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时, 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二)个性化设计策略

1、实践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设计。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实践中融入专业性和实用性内容。将ESP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特殊用途英语)教学巧妙融入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可以加入专业英语案例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实践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拓展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哪怕是英语游戏、歌曲等的实践教学设计,都要紧密贴合英语实践个性化教学目标,使高职英语教学在统一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对象的个性化设计。个体和分组教学,给不同层次学生一个实践平衡点。个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所有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游戏名称 :Number Counts

班级人数 :50

教学目标 :培养听说的能力, 树立开口的信心。

教材内容 :Unit1 College Life的听说部分中Greeting & Introduction

游戏时间 :10 分钟

游戏规则 : 从数字1、2、3用英语依次接力,逢7和7的倍数跳过念数字。说错者上台进行中英文自我介绍。

游戏内容 :

第一步 : 从数字1、2、3用英语依次接力

第二步 : 说错者上台进行中英文自我介绍

第三步 : 表扬全体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 肯定上台表现优秀的个体学生 , 纠正普遍的发音和明显的语法错误。

常见问题 : 少数学生反应不及时;个别学生发音错误; 需随时维护课堂秩序。

篇8

法学教育包含两个要素——专业要素和职业要素。这两个要素又分为专业知识、法律技能和职业伦理三个方面,三方面的内容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它们的缺失会影响到法学教育的质量。就专业知识而言,法学教育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

2007年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确立了法学专业的16门核心课程,这也成为现在各法学院校专业知识授课的基本依据。与法学专业知识教学相比发展不平衡的是,法律技能和职业伦理的传授并未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在课堂上教师倾向采用解释的方法来突出理论知识,在法学教育的过程中缺失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职业伦理的熏陶。

在当前培养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应用型、涉外型、基层型法律人才的形势下,法学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讨论法等,在教育环节着力推动学生对于经典案例、基本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理解知识,在问题和知识中形成法律思维,掌握法律技能,获知法律伦理。使学生自发形成主动发现、研究、解决案件问题的能力,最终推动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新型的法学教育突破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固有模式,在拓展思维视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法学课程体系

以面向职业、面向社会为指导思想,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法学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法律专业化水平,提高法学人才培养层次至关重要。所以在法学课程设置上,既应设置开放型理论课程体系,又应构建实务型课程体系。开放型理论课程体系,应当包括法律必修课和柔性选修课,以推进个性化教育。构建实务型课程体系,作为推进实践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开设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教学。模拟案例来自于理论教学相关的实务案例。教学可以包含三个方面:模拟法庭、仲裁庭课堂教学环节;不定期的法庭现场观摩;参加各级模拟法庭大赛。

鼓励“诊所式教育”,推进高校与实务部门以及案件当事人合作。在案件中学生亲自负责法律咨询及案件诉讼等工作,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件审理,从而锻炼出职业素质优良的实务人才。

采用“案例式毕业论文设计”,案例来自法律实务或法院的案例汇编。学生的工作流程是:首选案例—过程设计—角色分配—毕业设计—演示答辩。最终的毕业论文则针对案例设计中的问题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9

一、个性化教学是远程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篇10

构建了家庭教育现状及专业需求调查问卷,使用的是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选取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是能力不足,方法使用不当。这个时候,感觉困惑的问题很多,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课程创建进行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习辅导的状况,还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幼儿情绪上的问题。家庭教育指导的路径上,需要得到教师的专业帮助,针对性指导。因此,此种方式更加倾向于个别指导的形势,更加具备网络即时互动的指导方式与形式。尤其是心理发展、社会能力和亲子沟通等几个方面。调查中发现,针对现代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创建当中,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人才观与亲子观,教育观与理性家庭观。但是,绝大部分的家长认同家园合作的形式。因此,决定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构建家庭教育课程。X幼儿园,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拟设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探究,依托微信公众号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引导家长转变思维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的家庭教育误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偏离“轨道”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家用教育效能的发挥,还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幼儿园,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权威面临挑战,家庭教育思维面临更新,家庭教育内容面临筛选,都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转变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思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系统。

2明确课程建构方向,构建课程模块与行动探究

首先,树立符合信息化时展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边研究边实践,使用骨干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等分解为家庭教育经典理文献。制定幼儿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不一样的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幼儿的特点,将家庭教育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原创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家庭教育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个性化定制,家庭教育援助等几个模块[1]。并在行动中,将优秀的研究过程,转变为推文,进行定期推送,推进成果的应用过程,弥补传统理念上的缺陷与不足,全方位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素养[2]。其中,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可以是教育名家名篇,心理学教育好书几篇,儿童读物几篇,国内外优秀视频几篇,儿童优秀读物然间推荐,分享为主。同时也请这些成功案例的班主任或者管理者,心理学指导教师,写下自身的感悟与经验,为其他的家长提供可见性。家庭教育个性化定制与家庭教育援助模块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行定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记性探究,为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家长进行公益性的指导与个性化实践,成为家长的“伙伴”。随后,不少家长就会从成功案例当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重塑家长地位。建立互联网教育思维,在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变革家庭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专业“伙伴”。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在留言板上进行互动,在微社区上进行留言,还可以扫描二维码等方式预约后台的专家。实现线下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咨询与培训服务。维护人员可以根据留言的内容进行回复,然后针对于家长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集体进行探讨之后,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并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广泛的邀请各界精英进行加入,保证时效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个性化问题的解决程度。与此同时,还使用开发交流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公众号创建的原创推文转变为高质量的转载推文进行推广。在行动研究上,高质量的家长教育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只有开放式的集结、管理、运行模式,才能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功能,吸纳优秀家庭教育咨询专业人士。在及时的交流渠道上,获取有价值信息,立足长久。制定新型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其中包含了课程内容、视频软件、教育课件等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