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

篇1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篇2

1、安全知识教育。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校园的治安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因此学生有了疏忽大意的麻痹思想,做事容易冲动,缺乏安全意识,容易造成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例如,2009年5月20日晚,一名学生与同学在校外聚餐,在吃饭过程中,因在过道与人发生身体碰撞,进而发生口角,导致双方发生打架斗殴,致使多人受伤;2011年9月14日,几名二年级学生在篮球场与人发生口角后,直接演变成斗殴,其中一名学生在打架过程中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导致对方一人轻伤,赔偿近两万元;2011年10月,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浓烟从窗户冒出,因发现及时,火被及时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后调查原因是学生的充电器在插座上未拔出,宿舍来电后造成电打火引发火灾。通过以上事例,警示大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提高自身修养、文明礼让、遇事要克制、不起哄、不围观、更不能火上浇油,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

2、财产安全教育。由于校园相对安定的局面,加重大学生的麻痹思想,在自身财务的管理上疏忽大意,手机、电脑、银行卡等物品随意乱放,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例如,2008年6月,在毕业生返校期间,一名毕业生在宿舍随意将笔记本电脑放入橱柜,然后未锁宿舍门直接外出,回来后发现笔记本被盗,随后立刻向保卫处报案;2012年3月,开学报到日,一名学生在宿舍内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劳累后熟睡,电脑放在床边,当时宿舍其他同学尚未返校,该宿舍门未锁,醒来后发现手机、电脑和现金等财务被盗。通过以上事例,提示大学生平时要养成随手锁门锁柜的习惯,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要轻易的将贵重物品放置明处。存折、银行卡等不宜选用生日、学号等数字,要与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分开放,丢失后立刻挂失,如发现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发现有人盗窃时,要见机行事,及时向老师或保卫处联系。

3、法律知识教育。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逐渐加强,但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的仍不在少数。例如,2010年9月25日,一名学生手机充电关机,与此同时,该生家长接到电话,自称是该生的老师,通知家长该生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5万元手术费,学校已垫付两万元,还缺三万元,需要家长将钱打到他提供的账户上。由于该生关机,家长联系不上,但家长没有轻易相信,而是及时与系里进行联系,确认为诈骗电话,避免了财产损失;2012年5月,一名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被老乡邀请与他一起工作,待遇丰厚,该生工作心切,随即赶到老乡所在住处,通过交谈才发现误入传销组织,随后利用机会侥幸逃脱,其物品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才顺利找回。通过以上事例,警示大学生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和银行卡密码等轻易告诉他人或转借他人使用,防止被人利用。当发现可疑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或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以非正常手段谋利。就业时通过学校招聘会或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应聘,不要轻信所谓的优厚待遇,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1、安全教育进课堂。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制定安全教育计划,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完成安全教育,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安排一些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例如,新生报到时的安全教育以宿舍用电、防火防盗、交通安全、心理保健等为主,二三年级的学生以信息安全、就业安全、防诈骗、防传销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主。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和事例,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篇3

    以一学年为一个教育周期。在学年初建立安全教育领导组织,落实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职责,分工协作,务求实效。制订学年安全教育计划并安排好每周的教育活动。按照四个层次来设计教育活动,即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活动体验、安全知识学习、自救能力考核。先后解决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麻痹认识问题和安全技能的形成问题,以保护学生生命和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

    二、以鲜活的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普遍对安全认识不够,总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掌握安全知识无用。我们精选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宣读新闻报道、电视报道录像等方式,选取外来人员进入学校伤害学生的案件、学生野游的伤亡事例、校园中发生的伤害事例等来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后续的安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以丰富的活动体验,明确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经过周密的计划,模拟危险场景,观察学生在突发危险来临时的状态。例如模拟外来人员突然来校大吵大嚷,大肆威胁,学生被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跑。再如设计楼道火灾的现场,学生在混乱和吵闹中乱跑,毫无章法。每次演习后都要和学生交流:遇到突发的危险状况你们会保护自己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正确的?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不学习安全知识是不行的。

    四、以简明的安全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我校先是在网络上搜集安全知识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印成《安全知识手册》。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保护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火安全知识、饮食卫生安全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安全疏散程序等内容。所选知识内容都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经过半年的学习积累,学生的安全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得到显着的提高。

篇4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5-01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的社会开放程度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社会人员进入高校的渠道增多,高校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在网络化时代,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多样,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增加,容易遭受各种意外或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当前,校园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故很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与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高校仅满足于常规的安全教育内容,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而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部分学生对善恶是非的明辨能力不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安全知识与安全规范不甚了解,处于危急时刻可能浑然不知,或不知所措,自救能力差,能想到的办法不多;家长以及社会有一种思想定势,就是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归咎于学校,而没有从当事主体学生身上找原因。

2.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效果有限

传统安全教育以讲座方式为主,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较少利用其他丰富多样的灵活形式,很难从思想上触动学生,效果差强人意;在安全教育方面投放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或缺乏,不能满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的需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例,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是请负责安全的领导或保卫人员,对几百名学生开展讲座,教育效果有限。

3.安全防范技能欠缺,临场处置能力差

安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言传”还需“身教”,许多安全技能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演示,还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真正起到实效。如简单的防身技能,遭遇火灾、地震时的逃生技能、落水时的自救以及对他人的施救等。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的探讨

1.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队伍是保卫干部与大学生辅导员为主体,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强化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安全教师队伍,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提高并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素养和管理水平,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加强团队能力建设;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从校外请法律、心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加入到安全教育中,教学活动要有创新性,从而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有68%的同学认同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以活生生的事例警示学生。一是利用本校或社会上有较大反响的事故典型案例,通过各种场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二是在校园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食堂、操场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或摆放展板,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电子屏幕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三是邀请公安、交通、法院等部门到学校组织各种有关安全的专业展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受到安全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院庭审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件或事故。

3.加强安全教育实践环节

有些高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当事人安全防范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许多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实践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希望在临场时能真正发挥作用。比如,消防安全教育,除向学生宣传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外,还应该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采取火灾现场演示、实际救火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丰富教育内容,教学生学会使用消防器材,不定期组织火灾现场逃生演练等。有的高校开始尝试“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安全教育模式,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有规定教材、规定学时、进行考核、计算学分,以使安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在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还不十分重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背景下,这一模式无疑能极大地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中学习,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在判断上又不完全成熟,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腐蚀。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把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确保网络信息方向的正确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专题内容;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强化学生法制观念;要建立求网上咨询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状态,消除不稳定因素。

5.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加强大学生安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全员参与,要安全教育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优良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要把高校安全教育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聚合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篇5

关键词:公民警校;大学生;高校安全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警察学院校级课题(2014YB09,公民警校项目建设初探――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G64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校园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由此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也愈发增多。而高校安全教育对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及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加大安全教育投入已刻不容缓。自2010年以来,公民警校在上海取得的成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作为社区警务创新治理的新探索,凭借其独特而新颖的培训模式博得了世界的好评。本文由此出发,创新性的提出运用公民警校模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及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将“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纳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加大安全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有着义不容o的责任。但往往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安全教育体制,安全教育工作存在零散、无序、不系统、成效低等情况,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致使安全教育的效果始终不如人意。而学校安全主管部门也因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条件有限等主客观原因难以全盘顾及,进而造成高校安全教育徒有其形而无实际效果。

(二)高校安全教育效果甚微

当前许多高校往往将“安全日”、“消防日”、“形势报告会”等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作为教育契机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趋于零散化、任务化。采取的方式往往以授课为主,既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方面的老师,也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体系。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空洞,使得大学生厌学情绪愈加浓厚,以致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无从突破。

二、公民警校模式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到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是安全意识培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加之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面临的诱惑与思想冲击更加猛烈,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模式也应从体制、内容、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如将公民警校模式引入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利用警校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并通过“教、学、练、战”四维一体的培训方式,能切实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一)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与专业化

公民警校模式,即利用各地区警校特有的、特色的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安全教学培训服务,如提供交通安全、防网络诈骗、防身术、消防安全、危机事件应对等方面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机会。这样一方面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机制更加完善,类似于外包培训的方式,引入专业的教学团队资源,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切实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公安院校与地方其他院校的沟通与交流,使高校间得以优势互补、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形成合力。针对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制订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时代所需。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许多大学生将安全教育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空洞与形式单一,无法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提出公民警校模式下的大学生教育方式,即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增加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环节内容。使安全知识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运用,并得以巩固、强化、拓展、迁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安全宣传设计等,通过与警校资源的结合运用,走出校外,观摩学习消防、交警、公安等部门日常执勤,切身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使广大大学生理解警察工作的艰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深化安全教育成果。

(三)教学平台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宽泛,由此也为课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平台,运用公民警校模式,更大幅度的获取警校优质资源,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学生教育网页,在网站上展现案例分析、安全知识自测题库、安全教育优质视频课程、公开课等。同时也可通过当下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创造互动教育空间,举办相应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为学生开辟网络指导咨询服务,以便及时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困扰和疑难。

三、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公民警校的创办并非偶然,其不仅是新时期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播法律知识、创建和谐社会的运行平台。而将这一模式运用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同样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公民警校模式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警校的特有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真正的使大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警务知识与严格的纪律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技能。强化并激发大学生维护社会治安、防范犯罪侵害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骏 论人格发展导向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N]浙江工业大学.2012.3

[2]华小丽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宁波大学保卫处. 2013.3

作者简介:

篇6

论文摘要:缺乏安全常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安全事件面前应急能力差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彰显出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迫切性。高等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安全素质,将高校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由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使得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却依然是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和侵害。无论是在面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还是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骗局时,大学生都普遍存在防范意识缺失、警惕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高校应该承担起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的职责。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和谐、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辐射作用。 

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切实有效地将校园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二)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和生活环境是基础和保证 

随着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多元化,高校校园内服务业日益兴旺,各类不同身份的社会人员大量涌入,使得高校校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特征,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作为教育重地和科研重地,高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空间和环境作为前提和保证。面对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与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责任交织的局面,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命题。 

(三)弥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表现的应该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而不应该是因为安全知识的匮乏所表现出的无知无奈、无所适从。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列为必修内容,或者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方法手段相对滞后等。缺少了基本的、必要的、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环境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安全教育问题远不如生产经营单位那样重要,而且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有较强的自我防范能力,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甚至一些大学的安全教育明显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譬如上级部门强调了,就抓一段,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也就暂且搁置一边;上级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检查了,就集中力量敷衍了事,检查过后就又恢复原状;有重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了,就抓紧搞突击教育,过后就又放松不管。这就难免使得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 

虽然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会通过安排一些安全课讲座或者采取宣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缺乏稳定规范的安全课程,对学生安全教育多是为了应急或出现事故后的“亡羊补牢”,而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以及通过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代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教育效果被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形式等社会情况也将随之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给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教育一定要增强改革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特别是要把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却往往是形式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教育内容枯燥、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大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像“火灾逃生”、“生存技巧”等这些词汇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并不新鲜。然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测试后却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一知半解。在测试中有七成的大学生承认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对灭火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能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女生更是凤毛麟角。在“宿舍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的测试中,对于基本的逃生知识,竟然没有一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针对各种情况说出相应的逃生技巧。翻开大学生安全教材,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初起火灾时,用一杯水、一件衣物就可以将其扑灭。如果火势蔓延,不要轻易用水扑灭,如果是由于电路引起的火灾,需要断电后再灭火……但是这些知识学生却并不熟悉,大都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观理解来处理。报警、灭火、逃生……这些必要的技能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只是箱底一本积满灰尘的宣传册、只是一场看热闹似的消防演习。 

    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陌生,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安全形式的发展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可见,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急需加强,对安全隐患需要不断认识、加以重视,安全措施必须更加完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三、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潮聚集的场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学习热情高涨,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较高,所以,如果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得力,能够在大学生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从入学到毕业,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利用已发生的事故做典型材料进行警示教育,可防患于未然,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职前教育、爱校教育等。也可以采取开座谈会、请校友作报告,让学生自己针对有关情况进行自我教育等,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虽然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但青年人又比较单纯,容易脱离现实,缺乏社会经验与鉴别力,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而是要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积极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有些高校就尝试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通过实施系统地讲授安全知识、组织参观展览、听取违法者的自省、开展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学生,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通过课堂讲座、案例剖析、模拟法庭、个别访谈、文艺活动等教育形式,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强化安全教育效果。清华大学已将安全教育纳入本科生军训课程,并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解决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能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注重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能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则又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等学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校园各类事故和伤害发生,又可以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安全教育对高校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个人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华,郑文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5). 

[2]苏明江.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篇7

(一)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时间局限性,缺乏长效机制大多数我国高校安全教育集中在新生报到开学后的前几周内,学校保卫部门、后勤部门、学工部门大多抓紧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甚至与军训交织在一起进行。往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上级检查了,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发生重大事件了就紧急教育,事情过了就放松不管,这种教育形式很难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从近年来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等方面来看,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结果并未达到其预期效果。

(二)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性,不能入脑入心大多数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讲座、报告会为主,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顺次在讲,少则几百学生,多则上千学生在听,报告和讲座的内容又偏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样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讲座和报告会,既没有深入细致到每名学生,又没有统筹协调的安排,更没有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就不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过是走走过场,作作秀,很难将安全教育工作扎实推进、落到实处,难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内容过场性,难有警示作用大多数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内容偏重于走过场,安全教育的主体权责不明确,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安全教育的手段陈旧单一,安全教育在学校管理体系上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尤其是个别学校,存在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对本校发生的安全事件采取少说、不说的态度,更别说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了,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驻于表面、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安全问题其实就在身边,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更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和自救知识。

二、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突破局限,齐抓共管促进安全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学大纲,组织进行授课,规范考试和成绩管理,形成硬性学习指标;重视辅导员建设,每学期应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在内的培训,增强这支队伍在安全教育中的战斗力;重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存在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院系学生会、团总支、自律委员会和各班班委在学生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站、简报、校报、广播等载体,大力加强宣传报道力度,要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要善于挖掘典型材料,培育典型事例,推动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学校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形成有长效机制。

(二)摒弃单一,形式多样展示安全不能单纯依靠讲座、报告会来宣传安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积极到安全教育中来。召开安全主题班会,上好关于安全的第一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安全理念;开展安全微短剧大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关于校园安全,杜绝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主题宣传展,通过安全知识、法律常识、案例警示、禁用器具实物等多个板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重要意义;签订安全倡议承诺,通过网络、传单等方式向全体学生倡议,号召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共建平安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通过安全知识竞赛,进一步掌握安全常识,全面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开展微刊设计大赛,利用新浪微博的微刊平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与大学生校园安全有关的微刊物,引导学生在编辑刊物过程中自我教育,提升安全意识;通过联合地方消防部门、地震部门开展大型应急演习,模拟火灾和地震现场,实施紧急疏散和逃生演练,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逃生、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8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篇9

1.高校复杂的社会环境带了安全隐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给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生构成复杂化,校园面临的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当前大多数高校引人了社会化管理方式,教学区、宿舍区实行物业化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进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不少高校校区多而分散,新校区大多地处比较偏远的城郊,学生外出的交通安全也存在较大的隐患。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有时也会窜入校园进行盗窃、诈骗等等。

2.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老师的照顾和呵护下长大,成长中一帆风顺,没有经历什么风浪,在思想上表现得很单纯,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欺骗或者威逼利诱。有的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心理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学生没有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随意丢放,不加妥善保管;还有的学生违反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私自乱接乱拉网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蜡烛、酒精炉等等,由此可能会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3.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疗、排解。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人际关系不融洽、求职就业困难等因素造成心理障碍,如这种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治疗、排解,就有可能发展成恶性安全事故。有的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障碍后碍于面子不愿主动寻求帮助,无处排解,压力得不到释放。现在一名辅导员一般带的学生有两三百人,很难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没有提早做到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作为学校要重视在安全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完善自身的人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积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接受机制

1.教育主体要加强外部引导,安全责任意识到位。从接受角度研究安全教育,重视接受者在安全教育接受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接受主体认同接受客体的积极性,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安全教育的接受效果。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在安全教育接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育者,也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和安全需求展开调查,对学校安全教育进行自我诊断。通过调查和全面的自我诊断,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要加大宣传力度,把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师生对“平安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平安校园”建设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把安全知识教育和提髙自我保护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起来,做到教育区分层次、整体衔接,使安全教育真正入心、人脑。高校要积极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和密切配合,争取公安、消防、工商、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的支持,形成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的合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关注重点人群,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采取措施帮扶,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心理困惑学生,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排解心理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为学生营造成长的良好环境。

2.接受主体要强化主体意识,融人到安全教育中去。人对自身需求的追求是促使其做出选择的前提,安全教育接受是以接受主体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要唤醒作为安全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对相关的安全信息的敏感和关注,激活其对安全教育活动的自觉和主动,形成对安全信息的认同,并把这种认同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最终真正达到对安全信息的“吸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组织、设计有特色、有意义、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安全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宣讲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还要注重实际演练,提高学生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展这种腫、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实战演练,最好是小范围的,避免大呼隆形式、走过场,真正Y上每-位学生都掌翻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技巧。通过实战演练和安全培训增加了学生的消防事件处置能力,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3.接受客体要贴近生活,内容实用。安全教育内容即接受客体,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选择设计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内容是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治安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可以说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在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依托,多用身边的例子说话,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有效地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和提高必要的安全技能,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篇10

在该小学,记者也目睹了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在学校一层大厅,有十余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专注地聆听着六年级红领巾义务小辅导员对安全知识的解说。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形成学生问对安全知识的互动了解,我们要求5、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原则上要能够为1、2低年级的同学讲解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安全知识……”分管校德育工作的郑少丹副校长对记者说。而在2年3班,记者看到,几十名学生,也认真地听着老师在讲防火安全课。此外,记者还看到,学校各个班级的黑板报上,几乎都写着有关消防、交通等安全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该校就重视抓好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与省消防总队形成了共建单位。自发生长乐‘1・31’重大火灾事故以来,学校领导更是以此为戒,用制度规范行为;通过发放安全教育读本,在学生中举办消防主题班会、消防主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给学生安全自救的办法。

其实,除了钱塘小学,目前全省不少学校,都结合实际,把安全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来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乐“1・31”重大火灾事故中,参加生日庆祝活动的9个青年人有7个是学生,他们连最起码的消防安全知识都不懂,这说明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月4日下午,福建省政府召开全省火灾隐患整治视频会议,对全省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学校安全教育提出了专门要求。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视频会议精神,福建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闽教安组[2009]1号《关于认真做好春季开学初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全省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做好开学初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校园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对校园火灾隐患进行认真、全面的排查和整治,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利用“1・31”火灾事故的教训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明白火灾造成的危害,懂得如何规避危险和进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