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脑绘画的技术和技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电脑绘画教学,尤其是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却仍在艰难地探索中。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无论是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还是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目的一方面来源于外界的任务(包括项目、活动或任务等),另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需求(包括完成任务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技术条件)。受任务驱动法的启发,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完全有理由变“任务驱动”为“需求引领”、变“教材”为“学材”、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人本目标。为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需求引领”的信息技术教育新理念,并据此探索出小学电脑绘画教学的新思路,最大化地满足他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化需求,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以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电脑绘画的一节课为例,简略介绍这种新的教学思路,以及自己多年摸索的点滴心得。
激发需求 平滑导入
课前的预备时间,常常被很多教师视为垃圾时段,我却认为这是我们这些非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渲染气氛,并转移学生亢奋情绪至课堂学习的最佳时机。当下那两只可爱的熊兄弟最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通过机房的大屏幕播放《熊出没》主题曲的MTV,并带着大家一起歌唱。学生们或坐或立,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声轻唱,但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教师这里,点燃了学习热情,一节课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铃声响了,音乐戛然而止,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唱得真好,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画卷,而图画是凝固的乐章。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上一堂绘画课,喜欢画画的同学举手。哦,太棒了,大家都喜欢!”平滑而迅速地切入了课题,既成功创设了情境,又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然后我故意卖个关子:“不过,我们今天的绘画课和大家平时上的美术课不太一样,既不用纸和笔,也不需要颜料,而且画得不好的地方还可以随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一丝痕迹。聪明的同学一定都猜到了,我们今天是要在电脑上绘画。上一单元我们就知道电脑的本领可大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它的绘画才能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既点明了电脑绘画与传统美术的不同,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用大屏幕和电子教室软件同时广播一组精美的电脑绘画作品,营造强烈的教学氛围。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圆溜溜的眼睛,一动不动地欣赏,认真极了,我则在一旁略加指点。最后,我告诉孩子们这些绘画都是出自老师以前的学生之手,有的还在全国比赛中获过大奖呢,并用激将法:“大家有信心超过他们吗?”学生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个个跃跃欲试。这段导入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需求”和愿望,“虎头”导入顺利完成。
满足需求 探究建构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对电脑绘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但由于刚接触信息技术学科不久,又是第一次接触电脑绘画,知识储备、经验和能力都很弱,对在电脑上绘画还没有感性认识,只有部分学生曾用“铅笔”或“刷子”工具在屏幕上涂鸦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有着非常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为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我大胆采用了知识迁移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类比,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未知领域,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我首先告诉学生要用电脑绘画得先请出一位好帮手――“画图”程序,由于前面教学鼠标操作时曾介绍过“纸牌”、“扫雷”程序的启动,所以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而在介绍“画图”窗口的组成时,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先介绍“画图”窗口与其他窗口相同的部分(标题栏、菜单栏、滚动条),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画图”窗口的特有部分(画布、工具箱、样式、颜料盒),最后讲解使用“画图”程序绘画的步骤便水到渠成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画图”程序,所以一定不要急于抛出前景色、背景色的概念,这不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习惯,用“前面的颜色和后面的颜色”点到为止即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最好诠释,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任务――画一台电脑,然后让学生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既分析了任务,又渗透了学生刚刚在数学课上接触到的几何图形知识。这种有意识的整合,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正式开始电脑绘画之前,我先请美术课代表说说如果用彩笔,她会如何画出这台电脑,再引领学生一起观察思考用“画图”程序又该如何绘画。这样不需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自主发现电脑绘画相比于传统绘画的不同之处,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需求引领 任务驱动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中,我并不排斥传统的讲解演示,但点到为止,为学生留下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既然这台电脑主要由长方形组成,那掌握“矩形”工具的使用当然就成为学生首要的需求。同样由于是初次接触,学生根本没有电脑绘画的感性认识,对绘图工具的样式更是难以理解,模仿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我不主张一上来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探究。教师应该较为细致地讲解演示“矩形”工具的使用、边框粗细的选择以及3种样式的区别,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电脑绘画的基本功还是应该在一开始时就打得扎实些为好,这是后面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想象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给学生设置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的,任务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细化分解,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总任务可以分解为由“模仿”、“探究”和“创新”三个依次递进的细化任务组成,而完成任务则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基础打好了,就可以尝试画显示器的屏幕。请注意仅仅是尝试画屏幕而不是整台电脑,因为这幅图中画屏幕是个难点,屏幕会画了,其他部分也会迎刃而解。学生刚刚学会使用“矩形”工具,综合运用起来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正,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不允许学生做过多无谓的尝试。在练习时,教师需要前后巡视,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正产生的问题,同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搜集,以便集体指导,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尊重需求 享受学习
你若问100位小学生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70%以上的学生都想当老师,孩子天生就有“好为人师”的欲望。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加深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锻炼他们表达展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这些小老师完全站在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进行讲解,或许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教师甚至可以向他们学习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正所谓“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练习结束后请完成较好的学生上台边介绍、边演示绘制的过程,由于画法可能有多种,所以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方法教给其他同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碰撞和交流的机会。当然一定不要忘记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和赞赏,这一情感或许比课程内容本身更让他们终身受益。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表扬,同时也可以提出最佳方案并演示讲清要点。在教学用“刷子”工具画按钮时,学生肯定会发出惊喜的呼声。这里有个小技巧,教师可以用下面的话结束本环节教学并进入下一环节:“老师的方法好不好,能不能也给老师一点掌声,谢谢!其实老师也需要大家鼓励的。请同学们大显身手吧,准备好了吗?OK,Let’s begin!”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同学们一样是需要学习、需要鼓励的,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好伙伴、好向导。
学生练习时,教师用大屏幕投影并循环播放绘画步骤的动画录像,同时提醒学生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求助,满足他们寻求帮助的需求。对于学优生,他们完成任务后可以继续完成画“磁盘”的任务,如果能顺利完成,则可以邀请他们加入帮助其他同学的行列,乐于助人的习惯的培养便是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体现和实践的,同时也满足了学优生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精神需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再通过互助交流,让每位学生都能处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如果练习时间较长,可以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充分享受学习的收获,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用于具体的教学,也可以用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作品后,教师顺水推舟地教学如何保存文件,同时提醒学生经常保存已完成的工作是操作电脑的良好习惯。完成本课的任务后当然还要请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大家的评价,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在欣赏、评价别人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别“报喜不报忧”。对于完成欠佳的作品,应该由教师进行展示,并请大家给予诚恳的帮助和指正。至于如何既让这些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办法,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便是体现一位优秀教师的价值和才能所在了。
拓展需求 引领创新
如果教学在此戛然而止,那么整节课便显得虎头蛇尾,逊色不少。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包含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我专门设计并预留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们运用刚刚掌握的“矩形”和“刷子”工具自由设计并绘制一幅主要由矩形构成的图画。完成后,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幅最好的作品参加全班展评,比比看哪一小组最棒。这一满足学生施展才华需求的任务一经提出,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画手机,有的画房子,有的画机器人,还有的画家具,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超越了教师的预期。学生们既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也强化了对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由于采取分组展示评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油然而生,课堂学习进入。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每周40分钟的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所引发的学习内容和兴趣在课后应得到延续与拓展。小结归纳本课所学之后,我展示准备好的小兔和小猪图片,和大家一起分析构成它们的主要图形,引出“椭圆”工具的使用,并请学生们回家后自己尝试,比比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方法最巧妙,学生课外继续学习和探究的需求得到延伸。
篇2
1.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实现实验教学中教学生活化。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烘托节日气氛。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问老师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代替稀盐酸?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之情。
2.追踪社会热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也引导学生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在正式探讨原子的内部构成前先利用一段视频资料短片――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能量。再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探讨的主题――原子结构的奥秘。
3.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介绍妈妈晚上烧了醋熘茄子,因为比较粘锅,所以先用水浸泡,打算明天再洗。可是早上起来发现水面与空气交界处已经生锈了。妈妈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铁生锈起码需要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她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学习的动机。
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绘画心理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把绘画心理学引入教学活动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变动比较大的时期,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把握美术教育的时代背景,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一、中学美术教学概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时期,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需求。中学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近年来,各大高校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增多使得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美术这条路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通过对中学美术课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为其以后凭借此专长进入高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学美术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艺术素养,但是由于很多中学实力有限,在教授学生美术课程时只能通过课本,学生的鉴赏角度也较单一,学生很难领略到美术作品的魅力。此外,美术课本中的教学材料相对较少,根本无法满足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大量艺术信息的要求,并且由于一些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关心少,造成学生出现心理性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在普通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学
1.绘画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设计结合绘画心理学的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充分利用色彩让学生宣泄情绪,因为运用不同色彩,代表学生宣泄不同的情绪,而且画面上传达的情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这时候如果得到教师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选择不同风格的画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欣赏可以有效改善某些学生的消极、悲观性格。例如,长时间心情低落、抑郁的学生,可以让他欣赏一幅表现草原奔放生活的风景画,给他讲解画面上的每个场景,描述大草原人民纵情驰骋草原的欢悦,让他慢慢地随着自己的想象走进画面,从而释放忧郁的不良情绪,定期进行欣赏,就会慢慢改善其抑郁的心境,改变性格,使其走向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心境。
2.让中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释放不良情绪
众所周知,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学生将经历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加之学习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生理、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阻碍他们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心理封闭和渴望理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不愿意向长辈交流心声,更加地封闭自己。(2)处理不好情感和理智问题。中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很容易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举动。(3)独立意识和鉴别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渐渐地会产生独立于家庭的欲望,随着外界信息越来越丰富,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学校和家庭忽视对中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的关注,就会给中学生带来困扰。进行适时的美术教育,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术的途径解决心理问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的以及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美术教学中绘画心理学的实施策略
在当今知识爆炸、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为社会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高效率学习,解决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过程和方法就成为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进行的,鉴于每位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广度的不同,教师在教授不同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美术绘画技能的学习
中学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才能完成。每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操作顺序和要求。例如,素描的打形、细部刻画以及整体的调整等;绘画初步的起稿、选材、制版、印刷等,很多操作顺序是不能改变的。必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过程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完全掌握了过程目标,才能绘出完美的画作。各种美术绘画的技艺需要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才能慢慢形成。由于美术教材内容的广泛,美术教师必须掌握各种美术技能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要领以后,通过正确的讲解示范,才能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模仿,慢慢掌握各项美术技能,在掌握基本的技能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创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设计时,把过程目标和技能目标相联系,让学生既学会用笔、用刀、调色等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方法,能够有条理、有计划、有顺序地完成绘画。
(2)充分进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新课改倡导教师对课程的选择、改变和开发,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和学生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方面共同进行课程管理的方式。由于各个地方学校情况和条件的不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智慧以及创造力,采用内容、形式不同的积极互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育敏.对美术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4).
[2]肖亮.链式美术活动中学生知觉发展的案例分析:以平湖市东湖小学“塔”元素的链式美术活动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1.
[3]蒋敏芬.美术教学中的“绘画心理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8).
篇4
通过学习,深切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期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目标关注在学生科目成绩上,通过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更多的时候老师更应当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才能更有效的知道学生需要的“路线”,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会学习,必须先学会做人,品德的教育不可缺少,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很优秀的人,相信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重任的我们,[ ]必须时刻不忘记时刻学习,善学钻研,具有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去热爱这份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事业上进步的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篇5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如在旧教材中讲氯气时,通常是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在新教材教学中,笔者尝试先讲有关氯气发现的史实,并将氯气的某些性质也加进故事中,然后和学生交流从故事中了解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这种改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也使学生了解化学史实,并从化学家的身上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条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化学知识走向“会学”化学知识。这就对化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删除了许多“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将活动的顺序适当调节:先实践“水果电池”然后体验锌│硫酸│铜原电池,最后进行科学探索,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也应多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如在“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实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和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西气东输”这个学生熟知的工程以及近来媒体频频曝光的矿难事故入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4.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化学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善于发现、肯定、总结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并将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如开设课后的兴趣小组以及研究性学习,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展示和鼓励。
三、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中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变,善于将“问题”转变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目标,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把充足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堂活动、及时的课后反思作为优化教学活动的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如Ba(OH)2・8H2O与NH4Cl反应的演示实验,通过课后的反思,将实验改为烧杯盖上多孔塑料板,塑料板上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进一步体现了绿色化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四、重视化学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化学教材中的图片、图形、图表是化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图形、图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积极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五、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体会
1.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原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①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②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③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④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取装置等;⑤对化合价,可以填进学生熟悉的歌谱,把它唱出来。
2.巧用文学知识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前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学生会对较熟悉的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而化学是刚接触,虽然有好奇心,但是对一些记忆的知识点很快就烦了,可以用一些文学的知识来介绍化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遇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可能一开始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大多数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相当熟悉,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名著,他们都对这两位主人公很熟悉,那么什么是物理变化呢,那就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怎么变他都是只猴子;什么是化学变化呢,那就是猪八戒,从一位天上的大将世成了一头猪,这样相信学生很容易理解。另外一些学生很喜欢收集名言名句,其中有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是物理变化啊,蜡变成蜡水;什么是化学变化啊,蜡水变成泪水这就是化学变化。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老师去细心挖掘。
3.不断改变教法,使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是主导,学才是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习感受,从而培养好的学习方法。会学是未来人的特征,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学习相对学懂、学会来说,是层次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教师教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主阵地;学生,是掌握学习方法的主人;教师,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主导者。“三者”缺一不可。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生厌,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绪言课的教学,我不是严肃的讲解概念,而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喜欢化学。在课上,我适时补充趣味实验,并为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如浓氨水和浓盐酸做的“空瓶生烟”,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表演的“清水生奶”,铝热反应代替的“火山爆发”等。许多学生将这些好听的名字用于日记中,记下了“一堂有趣的化学课”并表示:我有信心学好化学。
例如,概念的教学,难懂枯燥,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用图示,模型,电教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易混淆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运用这些概念。结果出现了象“氯化氢由氯化氢原子构成”、“水由水无素组成的”等笑话。再由同学相互讨论,纠正上述错误,使学生在笑声中懂得易混淆的概念,可用对比法学习的学习方法。
计算题的教学,尽量让学生多练,并能够按例题自己出题。有时,出一个题比解十个题还管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针对初中学生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无危险,可做性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做,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更仔细地观察操作是否正确、实验现象如何,效果比老师演示好。一堂课的小结,可由学生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内容。
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培养学法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时机。学生的主要精力,不应搞课后的疲劳战,而应放在课堂上。
4.认真上好,听好每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
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篇7
一、初、高中课程的衔接
带过新课程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初中的知识空缺对学生理解高中知识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初中教材中对酸碱盐及其相互反应的要求过低,不少高一新生在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物质的分类”部分时有困难。所以,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还需花3-4课时解决这一问题。而类似的空缺仍有很多,见下表: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兴邦老师认为初高中衔接问题应下放到9年级去完成比较好。化学竞赛辅导与新课程教学可以互补,它不仅能解决一部分参加辅导的学生的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它更能够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个人觉得这样当然很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课任老师只能自己想办法,通过对知识的合理整合,把需补充的知识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知识出现断层,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处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束缚于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地代替了以前那种老师严肃地讲,学生安静地听,认真地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不再是“居高临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却发现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 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需注意: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也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位同学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也可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培养学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合作学习。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怎样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分别加入什么试剂。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教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或设正方、反方,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刻,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三、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8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设计;儿童绘画心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美术实践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活动设计和实施不仅仅依赖于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合理的设计活动。同时国家在1999年10月出台了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法规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它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范了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等。所以根据《刚要》的要求,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以下通过选择《儿童绘画心理学》的原因、具体的实施方法、效果反馈来加以说明:
一、选择《儿童绘画心理学》指导绘画教育活动课程设计的原因: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绘画作为一种图语,具有与口语相似的性质和功能。在儿童尚未熟练的掌握抽象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时候,他们通常更习惯运用绘画来指代事物和宣泄情绪。绘画同时又是一个有着自己内在逻辑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领域。儿童在不同的年龄、认知和心理成熟阶段都有不同的绘画表现。绘画活动的完整性也影响着儿童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绘画活动当中的要求、活动方式、绘画的素材以及评价都很容易影响幼儿对绘画活动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以上的原因都说明,儿童的绘画心理影响着绘画活动的全过程。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设计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就成了一种必然。
二、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指导幼儿美术绘画活动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1、介绍“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教会学生制定适度的绘画活动目标。
新《刚要》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中要求教育活动要建立在对幼儿实际了解的基础之上。在绘画活动设计的课程当中,经常有学生提出对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绘画发展水平不了解,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个别辅导上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尺度。的确,现有的教材当中对儿童绘画的年龄和水平介绍甚少。因此“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知识的补充就显得有必要了。
“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设计到心理学的知识较多,教学辅导需要联系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同时结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是要总的介绍色彩、形线画和泥塑相比,他们各自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位置。这样让学生对绘画所涉及的三种领域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有个整体的了解。分析每一堂活动课程在整个教学安排当中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准确的把握该节活动课程的设计目标。
二是补充歌德的色彩理论。引领学生理解色彩的视觉析离与对比,了解色彩的情感。从而根据儿童的心性情绪,帮助幼儿寻找适宜的色彩归属。允许色彩目标的表达多元化。
三是要介绍儿童形线发展的阶段。只有让学生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绘画应当出现的特征有所了解,才可能适度的安排绘画活动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正确的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具体方案为儿童涂鸦阶段(18个月到3岁):介绍罗恩菲尔德关于涂鸦的四个阶段和罗达凯洛格对儿童这一时期的20个基本的涂鸦形式。基本形式阶段(3岁到4岁):介绍凯洛格的涂鸦在画面上的安排形式;人物形式和图式的萌芽阶段(4到7岁):介绍这一阶段儿童人物画的特点。让图示目标更加的合理。
四是要介绍儿童绘画各个阶段对应的认知发展特点。例如涂鸦期儿童自发的绘画;加德纳对儿童涂鸦“造名”或者命名现象的说明;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反复等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对应的发展特点可以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促进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让绘画的表达目标更加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分析“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教会学生创设适当的活动情景。
应该看到,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不同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特的事物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能够影响绘画的各种因素。补充儿童绘画的动机、儿童绘画的经验、社会文化的影响、绘画材料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影响等等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让学生能够根据活动课程的目标创设合理有效的活动情景。例如儿童具有梦幻的心性,所以在创设活动情景的时候可以设计童话的、艺术化的故事和情景让儿童置身其中。儿童同时也喜欢直接的经验,反对抽象的概念。所以创设活动情景的素材需要有实物的引入。调动儿童的视觉、触觉甚至听觉味觉来感知素材。
3、关注“儿童绘画的情感表达”让绘画活动的重点设计能够保护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建议学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从儿童的心理健康出发,重视心性的表达,注重事物的积极性的渗透。不能够简单的要求儿童对范画进行描摹,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绘画的素材。注重观察实物、注重儿童自身的情感在绘画中的表达。比如颜色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在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涂鸦阶段和基本形式阶段)儿童选择颜色的无意识性。但他们更偏好暖色;而随后的人物形式和图式阶段就由儿童把图画中的是事物颜色与他们知觉到的环境的颜色联系起来,开始更喜欢使用冷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画面中形象的大小、对绘画的任务做出的反应等等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绘画活动中,让儿童健康发展。
4、了解“儿童的绘画天分”扩展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思路和经验。
为了让教学方法更加的恰当和多元化。需要充分让学生了解天分对于不同儿童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也需要符合新《刚要》当中对教育活动的要求,需要强调儿童早期表征活动中的创造性和独创性。所以,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一定量的素材积累了解天才儿童的共同性与个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因材施教。
三、效果反馈
1、学生在编写教案的过程当中,教学目的更加的明确,重难点把握更加的准确,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加的人性化。
2、11级实习的学生反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更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重视儿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更善于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能够尊重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3、走访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反馈:这部分学生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等更能够贴近儿童内心,帮助儿童成长。同时也得到家长的认可。(作者单位: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荷兰)狄克布鲁因,艾提莉赤哈特,心灵的色彩华德福学校的绘画课,河北教育出版社
[2] (美)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轻工业出版社
篇9
自2015年10月15日始,本人有幸打开了“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网。其间有不少的视频对本人感触颇深。诸如“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及“主题班会的设计”的视频可谓别具一格。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那就必须要做到独具匠心。正所谓匠心独远。作为教师,你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而这两点要在课堂上完成,那这节课甚至每一节课,你都要做到精心设计。要设计你的教学方法,要设计你的教学过程,甚至至于设计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要使每一节课做到行云流水,使每一节课能够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如水塘,要时时激起涟漪,切记出现惊涛骇浪。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再说“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学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具有三种不同的心态和生理状态。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者,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动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要能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会主题。一旦主题确了,就看这个会怎么开了。如果只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有时甚至也口若悬河,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幽默性的语句,这样的班会不开也罢,它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说,无论是自己的长处还是其他人的不足之处,班会课上学生自己说出来,指出来,定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不小了,老师不要也不应该老是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定向,有自己判定是非的标准,老师应该充分相信他们。班会课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尽情讨论或辩论,那么这节班会课定会成功。
上述只是个人肤浅的认识,甚至可谓是鄙陋的认识。这些认识也只有待在以后的学习或观摩的过程中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篇10
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荆科小学杨建军
2019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南金融学院国培计划第三期为期十天的培训。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各位领导的耐心介绍和激情演讲中,我对这所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国培计划”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这次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这里不仅仅是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及业务修养,更多的是学会了思考,如何发现自身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找准对策,在专业上更好的发展。从教二十九年来,接受的培训有很多次,但有时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而这次的培训确是扎扎实实解决了我们基层一线教师的困惑,收益匪浅,几点体会如下:
一、国培计划创新合理,切合实际,是教育工作的“及时雨”。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针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头病”,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万众所向”。李培芳老师的《生本概念下的小学数学设计》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课堂活动完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李凤来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我不禁感叹科技强大的同时,又被李老师信手拈来的电脑、手机操作教学、制作课件、微课等技术所折服,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科技教学如此简单有趣。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一直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精彩纷呈。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三、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 上一篇:自媒体营销策划方案
- 下一篇: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