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50-0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带来了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巨大变化,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首先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追求课堂上学生最大化受益。人常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如此。针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我想谈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堂高效的美术课,离不开切题巧妙又新颖的导入环节。精彩的课堂导入总能立刻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而为整堂课的高效教学打开良好的局面。我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各环节都做过一些探究,教学效果很不错。

关于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方法和艺术,国内已有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复习导入法与直接导入法,这两种方式比较直接、简洁、平静,却因为缺乏激情,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强烈催生作用。有一些文章还介绍了“教具法”、“巧妙悬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模拟情境导入法”、“联想导入法”等,导入设计的方法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

教无定法。只要教师遵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重视教学活动的实效,拿出一颗爱心,充分尊重中学生的审美需求、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突出学习的愉悦性,并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条件,开动脑筋、灵活地创造和应变,就能找到新颖高效的导入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上,我始终将教学具体的内容、技能目标训练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设计出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导入方案。

一、湘教版《桥》第一课时导入方案实例

上课了,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代表宁波到嘉兴的地图曲线,中间标明了杭州湾。边画边介绍:“宁波到杭州约153公里,杭州到嘉兴距离大约93公里,宁波到嘉兴距离全程大约246公里。”接着设问:“同学们,看了地图,你能想到的宁波到嘉兴有几种办法?”同学们抢着回答:坐飞机、坐客车、坐火车、坐轮船、还有说游泳、步行的。我又提出问题:能否建造一座桥梁,有必要吗,有可能吗,怎么建?然后放手让同学们按小组合作的形式将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并汇总出讨论结果。

这种导入,是让同学们扮更换身份作桥梁工程师,通过讨论感受桥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消除了人和桥的距离感,再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特点的(全长仅36公里)。通过这样的活动铺垫,让学生感受我国桥梁的辉煌历史和在它在世界桥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自信心,然后再让他们参考教材资料采用石拱桥、独木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多种模式试着设计出杭州湾跨海大桥方案,从而引出了桥模的手工设计制作。

二、湘教版《我的故事》――技能挑战性导入方案

导入环节:教画不同方向的卡通人物头像。我快步走上讲台,快速的在黑板上画出10个大小形状不同的不规则圆。同学们被我的突然的举动弄懵了,都在看我想干什么。“你们会画这些圆形吗,太简单了,是吧?”稍作停顿,我又说:“老师能将它们变成不同方向的不同神情的人物头像,三分钟就能让你们学会,相信吗,想学吗?”我的言语充满了挑战性,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我控制了,好奇地静静地看着我表演,“不可能!吹牛!”也有些同学充满的表情看我怎么收这个场。“十、九、八、……三、二、一”随着同学们的倒数,我提前两秒完成了任务,全班同学爆出了掌声。接下来,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着添画人物不同动作,创作出自己的卡通故事。这就把后面的学习时间、空间都还给了学生。

图示1

图示2

利用这种导入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我都要在课前做充分的训练准备。比如教授国画《梅竹精神》一课,导入时,我向学生挑战五分钟完成一幅墨竹图。国画课《苍松翠柏》第二课时导入环节,我和学生展开竞赛:我利用粉笔在黑板上6分钟完成100棵以上树木的一幅山水画。实际我只是利用大约4分钟时间完成了画面近处的一棵大树,其他树木则画为远处的树林或丛树。这样做的好处:作画步骤清楚,示范具体,画面主体突出,远近虚实层次分明。学生的任务是15分钟在宣纸上完成一棵自己喜欢的树。

这样的“似乎难为却为之甚好”的导入和技能示范融为一体,在有限时间内快速突破了教学难点,既调动学生激情又同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任务完成有保障,很受学生欢迎。

三、《画故事》――教学难点突破导入法

篇2

关键词:融入生活;课堂主体;游戏课堂

三毛说过:“说起一生对于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小学生对事物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但是升到初中后,受到学业的压力,家长、教师思想上的管束,初中生已经失去了对创作、对美术的兴趣。再加上大家对美术这门学科的态度并不重视,忽视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导致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应当抓住初中生既没有完全失去童心,同时还受到一定规矩的管束便于引导的特点开展美术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

教师要抓住初中生还处于青少年爱玩的心态,“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美,自然之美是教师最好的授课工具,教师要善于借助日常拥有的东西辅助课堂教学。比如,在准备第三课《寄情山水》教案时,教师就可以考虑在上课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室外,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组织一次户外踏青,让学生在踏青时欣赏大自然创造的鬼斧神工,布置下任务,比如拍下美丽的风景,回到课堂后通过班级摄影展让学生对彼此拍下的照片进行欣赏,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照片进行创作。这样增加了学生全程体验的自主性互动性,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教师教学中,与教师产生良性互动。

二、避免枯燥讲述式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开始,课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小学多了起来。美术课堂应当作为学生调整身心的避风港,美术教师不应当照本宣科,而应该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而且美术课堂也是比其他课堂容易调动地。比如,在第六课《公益招贴设计》准备教案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找自己关心的公益活动进行课堂介绍,增加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海报创作,创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引导,比如用海绵代替画笔在纸上作画,用棉布代替水彩直接贴在画上,增加立体感等,逐渐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造出一幅公益海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认真讲授师范,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教学作用,初中生阶段学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不断地吸取学习,教师应当认真地做好指导师范作用,根据书本的内容设计好课堂内容,不能“大撒手”式教学,要对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地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配合课堂讲解。初中美术是很多学生和美术教师容易忽略的课程,其实不然,一个好的讲师要认真对待自己教学的每一堂课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美术是培养人性情陶冶情操的艺术,教师优化课堂要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念,当作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洗礼。在平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教育是个培养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美术教育是陶冶人情操,提高人情商的工作,绘画有两种:一种为物质的,一种为精神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教师并非只是一个副科教师,而是净化学生心灵的清洗师、塑造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篇3

初中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陶冶情操、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赋予生活美感的意识,提升学生对美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般来说,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西方一位哲学家也认为,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思维方式掌握世界。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滞后

农村初中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滞后于国家课程改革的脚步。美术教育需要学生结合教学器材进行亲身体验和感悟,但是一些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或者家长不支持、无处购买美术用具等,美术课程的开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农村中学存在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上美术课时教师只能展示提前画好的几张画,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幅图。这样的美术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宗旨。

2.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学将美术当作“副科”,虽然课表上安排了美术课程,但学校往往只注重考试科目,美术课程教学时间被压缩,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程。一些农村地区对学校的评价仍然只看升学率,没有综合考量学校的教学质量。部分家长也认为学生学好“主课”才是重点。这样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对不上美术课习以为常。

3.专业美术教师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美术教师不足,并出现美术教师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村的中学,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艺术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这也导致了农村美术教师的缺乏。部分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往往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充当,上课时教师管理不严,没有考核,文化课教师本身不要求写教案,教课内容不固定。

三、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应落到实处,不管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自身,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从全面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扶持,使农村中学真正将美术教育提上教育日程。

2.加大资金以及设备投入

解决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要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保证投资合理。首先,各个部门和学校要准确定位美术教育,重新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观念。其次,多种渠道引进资金,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避免设备被搁置的现象。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自制设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学校要做好舆论引导,加强宣传并借鉴教育界的成功经验,用实际效果改变人们的观念。

3.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符合实际需要,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美术教育,加强美术教师的培养与训练,按时开展学校间的美术教学观摩,让美术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新情况,端正工作态度。

4.重新定位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重新对美术教育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培养美术人才。学校领导应准确把握教育方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摆正美术教育的位置,不要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忽视美术教育。

四、结语

篇4

    本月xxxx号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篇5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不考虑教学内容,随意开展合作学习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欠考虑,学习内容缺乏让学生合作的兴趣和合作的动机,因此,不足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有一些内容只要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学生就能明白了,这样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为了合作而合作。初中美术新教材里的课程内容,有很多活动足以合作学习为基础设计的,所以教师首先应该紧扣教材,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小组活动,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机。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可以调动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自行解决的;有互动、互助、协同成分的;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不足或难以完成的作业。因此,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从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同时结合合作学习本身的性质、特点和适应性,有选择性去开展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

2.忽略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放任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依然是把自己看作是课章的主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引导者或参与者,有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把该讲授的完成了,至于进行到合作学习环节就应该是学生的事了,然后按照教案的要求把学生往合作学习模式里套,这种做法不可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出一个选择,你是要做讲台上的智者,还是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合作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点拨者。

3.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性,违背了合作的本质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是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多,小组长表现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一般,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多数情况是在随大流。好多机会都被好学生抢去表现了,小组合作的结果只代表少数人的想法。这样的合作学习违背了合作的本质。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美术失去信心,并且产生依赖和消极心理,造成好差学生之间的差异变的越来越大,美术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趋严重。因此,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活动的情况,及时采取提醒或直接告知小组成员的任务职责,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的完成。

二、初中美术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采用科学的编组策略

美术课程中有很多活动内容要求以小组活动来进行。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进行编排小组。这时教师要严格按照合作学习理论的编组策略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定要使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结合我校班级容纳舰模,在课堂教学中,设定了固定学习小组4人或6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能力倾向、性别以及家庭背景、身高、男女比例等基本情况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前,教师要提前抽出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对自己班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的越细致充分,划分出来的小组就会越科学化,才有可能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2.教师自我调控策略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担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害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担心学生讨论偏题,动手时间相对减少,尤其是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动手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而不在于学生的能力。通过改进教学设计,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对学生的能力是不能怀疑的,学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会不断增加,有时学生会提出超出课题范围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亲自或让小组长发现远离主题的小组成员,并进行及时调控。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更为重要,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总结在当天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出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

3.学生自我调控策略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旦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性,学生就不能对各种学习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及内容整合,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中,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调控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调控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每天自己进行反思,在促进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发展的同时,尽量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的能力。

三、结论

合作学习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理沦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经验的积累以及时间的证明。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还有些偏差和失误,再加上合作学习还自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合作学习的本土化和演绎发扬,还有待于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本人想通过自己的一些探索,给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今后还要以务实的精神继续研究和探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郁心游.初中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优化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 反思教学 对策 探究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懂得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针对自身的工作查缺补漏,及时总结,见贤思齐,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美术教师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的基本技能,是帮助教师不断取得进步,获得新能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理性、自觉。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回顾,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重新认识。教师自身的再评价和经验的逐步积累总结,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上实行的再备课。因为教师在对原来教学设计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再一次思考和梳理,不仅检测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积累了教学经验。为此,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和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立性。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把教学反思当做自身教学的一种意识,用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反思教学的主要对策分析

针对美术教学工作来说,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确实需要及时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发现问题,然后找出短板,实现自身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反思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思方式,只要能取得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值得提倡的。

1.及时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指教师在完成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相关实践和设计进行回顾,同时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撰写在教案上,作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从而在完善教案的同时起到改进教学的目的。而在教学后记中,教师主要记载的内容包括:首先,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精彩片段。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课前的备课阶段教师已经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以及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作了较为充分的设计,但所有的这些教学设计,也只有在课堂实践中、在师生互动合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精彩之处。其次,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课前教师的完美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会与原先想象的结果相差甚远。所以,教学后记就是帮助教师及时找出“病因”、“病例”的好方法,从而便于教师能“吃一堑,长一智”。最后,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示其思维认知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见解往往又是独特的,有创设性的,所以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较有见地的看法或观点,教师也应该及时采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将学生的“高见”及时整理,也是一个促进自己教学的好方法。

2.强化合作,交流教学心得

单独一人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同时也不易看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果和别人交流对话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与别人进行交流对话时,自己的思维可以更为清晰,同时克服了“当局者迷”的弊端。实践证明,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更能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深入思考。毕竟教学不是单人活动,反思也不仅是个体单独的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支持。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闲谈时,常常会提出一些较为棘手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新教材中某个问题存在疑惑,问题一经提出,大家就开始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样的探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同样的,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每位教师每次听课后都会一起认真讨论该节课的优缺点以及得失。所以,近几年我组的教学成绩也较为突出。课后交流反思对于促进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3.重视理论研究,强化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者即为研究者,已被每一位教师所深信。这也就说明,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授业者,更是一个研究者。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记录关键事件、关键信息,努力让自己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那些需要探讨、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通过自身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剖析以及整理和提炼,从而实现认识、实践、反思、再认识的过程,以便为学生探索出适宜其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所谓一周不学自己知道,一月不学同事知道,一年不学学生知道。为此读书学习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习惯。特别是教师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以及参加教学讨论会等方式,随时了解美术学科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便真正做到能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做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而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提问

积极探讨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自己的初中美术课教学实践和多次参与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觉得对照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就课堂提问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商榷的。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二)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五、让学生向老师提问

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艺术教育的最终目地,是让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去获取艺术知识、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获得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发现藏在周围的问题。长期以来初中美术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几种情况: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时间提问;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没有疑问;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没法提问;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的氛围,学生不敢提问或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提问 教学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二)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五、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课 审美教育

    初中美术是绘画动手、训练技法为主的,通过多年对初中六册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每次上课都是范画加步骤演示,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其实美术欣赏和其它艺术欣赏一样,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它一方面是通过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发起人们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感情波涛;另一方面,观赏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里艺术形象的内涵。例如:当我们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等艺术作品时,这些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就会激发起我们思想感情上的种种反应,或兴奋、或崇敬、或自豪。中外美术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不断地激发起观赏者再创造的兴趣,使他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成为人们不断欣赏的对象。

    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不怕麻烦,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育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 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画得不美的作品却被教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 

    例如,当我们在欣赏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时,有的学生觉得他的画从形象上相当不像,更与野兽派中的野兽二字沾不上边,还有立体派的毕加索的画,同学们一开始接受不了,我们应该把这些画派的发展及艺术主张介绍给学生,他们也就会慢慢适应。

    而我们在欣赏清朝画家朱耷的花鸟时,会觉得他的画大都奇特怪诞,给人以“不美”的感觉,而当你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身份介绍后,就会发现这位既“哭之”又“笑之”的画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一种孤独、冷漠、高傲和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绪,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学生也便会慢慢理解他的画。通过这些反差,学生会渐渐发现艺术作品并不是单纯以画得像不像做标准,如果画得像就是好的,还不如直接用照相机去拍摄。有了这些思考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

    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重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眼界,而不是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