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评价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评价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案例分析;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基础夯实,综合性较强,涉及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等方方面面,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零散。面对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理论基础差、自制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反情绪。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曾指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类型,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够用”为尺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结合作者本身的教学实践,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一体化分小组案例教学模式,并创新性地采取了“1+1+1”三方考核评价系统,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探讨与交流。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与会计专业契合度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法律种类较多,内容庞杂,但课时却非常有限,少的仅有42个课时,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高职学生普遍对基本的法律、法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吃透法律的基本原则、精神以及各单行经济法条文。另外,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普遍采用不分专业、授课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突出其与各自专业的结合,无法体现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法律优势,这也往往使得学生在心态上,习惯于将经济法当成非专业课程对待,忽视其重要的地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普遍缺乏条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仍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为主要形式,教学上更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法条的讲授,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难以实现。更为突出的另一方面,是普遍都缺乏可实践的教学条件,这就导致一些事务所咨询、实地法律调研、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其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并不能因此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经济法相关问题,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缺乏专门针对该课程特殊性做出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考核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法律概念、法条的背诵记忆上,更高层次的考核应该是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思路,瞄准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分析能力测试,进行综合考评。

二、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教学思路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法律之路》一书中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个的案例就是人类法律生活经验的结晶。这说明了具体案例对于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经济法》课堂中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非一体化的分小组案例分析方法过于零散,无法实现《经济法》课程中各章节知识点的串联,且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短视。而基于一个统一的企业背景下的一体化案例分析,能让全体学生有身临其境融入企业经济环境中,去实践经济法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工学结合的目的。

其次,对于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学生评价配套体系改革。此前,《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且平时成绩部分,也都依靠任课老师的主观印象给分,有失公允。哪怕是课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后的评价,也是单一的由教师评分作为考核评价,这个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本文作者在这里引入“1+1+1”三方评价系统,从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角度均衡地去评价学生的一体化案例分析成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大家地积极性,也有利于公平地打分。

三、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需要研究一套用于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教师需先根据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章节内容,即哪些章节可以进行分小组案例分析,再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研究一套适用于分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本文作者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当下非常热门且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安排的相关知识点任务,结合背景知识,模拟甚至演绎相关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实现真正地寓教于乐。

(二)对《经济法》课程学生划分小组。

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根据男女比例、性格差异、能力层次等不同的指标,科学地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对该组的案例分析进行统筹安排,同时通过抽签,决定各个小组案例分析的顺序。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分析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实施任务。这样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三)课堂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

根据课程进度和分组顺序,每个组会在下堂课前知道本小组要围绕此展开案例分析的知识点。比如,教师本次课堂上讲授了关于“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知识,那相应小组成员就要围绕这个大的范围,以“奔跑吧兄弟”为案例背景,构思相关的案例,将跟“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的知识点嵌入其中。案例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根据各自分配好的角色,对案例进行演绎分析,也可以通过PPT的展示讲解,进行案例分析。

该环节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指引他们如何有效地去组织案例,从哪里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提示学生注重团队配合,培养整体协作能力,当然,如果出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的情况,需要与该学生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约束。

(四)开展“1+1+1”三方考核评价

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在最后的呈现过程中,肯定会有做的出色的可以让别的小组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最后案例分析结束后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会邀请别的小组的成员对该小组的案例分析发表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核评价摒弃了一贯的教师单方评价原则,引入“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能力和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50%的组内自评分数、25%的小组互评分数和25%的教师评价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平时考核分数。

四、实施总结

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任务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不能与学生生活脱节,对他们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二是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掌握。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是开放式的,要注意协调小组的进度,避免发生“放易收难”的问题。最后要做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注重针对过程的评价,多鼓励学生,使之树立对《经济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 作为一种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尝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法》教学的运作模式,并在高职教育培养“工学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训练了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成果的考核机制上,通过开展“1+1+1”三方考核u价体系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明显提升。本研究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限于时间和范围的局限,一些样本数还不够丰盈、成果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善并启动新的调研分析,更大范围地实施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玲英.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24).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8-116.

[4]缪彦珍.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曲珍英,巨小雷.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30).

篇2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企业税收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法;设计;评价

自07 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一直是各本科院校关注的主要工作。浙江树人大学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一直将“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好人才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应用型、实用性、适用性兼具的《企业税收实务》课程更是改革的重点。该课程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纽带作用,是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技能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解决税收理论和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为管理决策服务。

目前,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单纯税收理论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对税收理论的运用和实务操作却又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税收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税收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税收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是连接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的桥梁,该方法已在国外高校的税收课程教学中广为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传统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工商管理院校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感性认识,因此传统案例教学法很难使学生达到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使学生通过“鲜活性”与“现实性”的案例分析,领悟到自己所学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受。有鉴于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弥补传统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缺陷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

一、“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

所谓“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改变“先讲授理论,再配合案例或先简单的案例导学,再讲授理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案例导学——知识探究——实践运用”三个阶段中自主发现知识,深入探究知识,实践运用知识,学生是发现、探究、运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与提升实践运用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钻研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课程专项能力为导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始终围绕“三个结合”。为配合三个阶段和三个结合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现实情况,结合考虑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企业税收实务》课程“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配合“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每一块教学内容中,先由学生阅读知识导入型案例,说明要解决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再由授课教师予以补充完善,并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学生学习上述知识点后,引入知识强化型案例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知识掌握程度;最后,配合知识运用型案例实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运用的能力。

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书面分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使知识点更明晰,学生记忆更深刻。

2.编制案例库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每一块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实用性,设计教学案例。实行团队备课,共同编制一套与“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三层次的教学案例库。具体包括知识导入型案例、知识强化型案例和知识运用型案例三个层次。

3.设计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具体模式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而且还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力性。因此,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课程学习拟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1)划分学生学习小组

原则上以寝室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小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轮换周期由各小组自行商定。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包括:案例研究、资料收集、主题研讨、策划等。

(2)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师先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下达具体的评价标准。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小组互评及学生评价这四个维度。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

(3)对小组人员的监督控制

为避免小组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搭便车”现象,要求在小组学习时,组长实行轮流制,小组任务必须分解到每个成员,在展示小组任务成果时,由教师任意选择汇报人,研讨时,随机抽查。

4.设计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评价体系设计的主要思想是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激发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税收案例,学习税收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具体如下:

(1)总成绩构成:①课堂行为成绩(满分15分);②小组任务成绩(满分35分);③额外加分(累计不超过10分);④期末考试成绩(满分50分);⑤若四部分相加超过100分,总成绩以100分记;

(2)课堂行为成绩(“15 分起平倒扣制”):①每生在15分的基础上,旷课一次扣1分,迟到一次扣0.5,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每次扣0.5分;②一个小组每累积扣分达10分时,小组各成员扣1分;

③每生剩余的分值便是其课堂行为成绩;

(3)小组任务成绩(“0 分起平加分制”):①整个教学过程共布置6次小组任务,其中5次任务以“5分制”给予评定;1次任务为策划案,以“10分制”给予评定;

②每次小组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事先选定评价方式根据“小组任务评价原则”和“小组任务评价标准”评定小组得分,再由组长根据各组员在完成任务中的贡献大小,将组员数乘以小组得分的分值分配给各组员;③每生的各次得分总和便是其小组任务成绩;

(4)额外加分:①无扣分发生的小组,每位组员加2分;②小组取得值得推广的管理经验,每位组员加2分;③在课堂交流与课堂讨论中有突出表现的小组,每位组员加2分;④小组完成的策划案有实用价值,每位组员加4分。

(5)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成绩采用“100分制”,并以50%的权重记入总成绩。

二、“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评价

2012年,“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首次在我校10级财务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探索,为期一学期。在对10级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之后,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完善和修正。完善后的方案在11级财务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中又进一步实践,实施效果更为优化。

1.评价方案

本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采用教学效果自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项目实施效果专家评价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1)教学效果自评

由课程组各位教师对项目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包括:“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完善程度评价,案例库的设计完善程度评价,改革方案在课程教学中的贯彻深度及教学效果评价等。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由课程组成员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小组任务完成质量、课堂讨论情况、学生平时作业及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并与往届学生进行对比。

学期结束时,由课程组教师对学生就该门课程的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课程组教师于学期结束时,在每个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就改革方案的教学模式、课程兴趣、能力培养及综合满意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

(3)项目实施效果专家评价

课程教学过程中,由外聘专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

课程组全体教师对项目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包括:“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完善程度评价,案例库的设计完善程度评价,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贯彻深度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该方案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补充,自评效果良好。

同时课程组教师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小组任务完成质量、课堂讨论情况、学生平时作业及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并与往届学生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学期结束时,由课程组教师对学生就改革方案的教学模式、课程兴趣、教学效果、能力培养及综合满意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在10级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61份,回收261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回收有效率为95.3%,从总体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占92.46%;认为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占90.6%,认为教学效果较好的占89.2%。在11级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49份,回收249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为95.58%,从总体调查情况来看,在238个调查对象中,认为“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占95.23%,较上届学生有所提高;认为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占95.2%,认为教学效果较好的占93.2%,均有所提高。可见,该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较好,而且随着方案的完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三、“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启示

1.案例库的建设至关重要

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已经受到国内各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目前,中国商学院的案例库虽包括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但好的本土案例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加之,国内外税法的差异将限制国外一些优秀案例的适用性,因此,建立一个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的多层次的案例库就显得至关重要。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力性。

3.注重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的。首先进行简单的单项案例分析,待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再通过知识强化型案例强化知识点,然后再进行综合运用分析。进行案例分析,既可以来用书面分析的形式,也可以来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需要先把讨论的案例发给学生,并布置思考问题和阅读材料。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案例分析报告不要求一定得出标准的答案,但在案例分析报告中必须有表述所得结论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将案例教学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建设,然而,现有的实践多是课程内的单项实验,这些实验更多地是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只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而且高职院校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得更早也更完善,并没有突显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的差异。而案例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案例教学可以说是站在更高一层次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整的企业税收实务案例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才具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英华等.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 环境评价学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评价学”是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及其他环保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同时是注册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内容多。修该课程前,必须先修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态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课程,该课程最好是最后一学期开设。

二是具有时效性。“环境评价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把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融合应用到工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识别、预测与评价。评价中必须采用现行标准、法律法规,同时使用的评价技术方法是现行的环评导则推荐的。三是应用性、综合性强。该课程把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因而该课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拓展、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该课程与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授课方式往往有所区别,依据“环境评价学”课程的特点,很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老师提出案例,学生通过案例过程的研究,发现知识点开展教学学习,然后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适合于综合评估技能,可以提高承担不确定性结果风险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组织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交流。

二、环评案例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评价课程可以引入热点话题和案例与学生探讨,以便达到教学要求,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在案例教学中首先教师简要介绍课程理论知识点,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例,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课程的案例教学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案例的选择;提出问题;讨论案例;回归教材;总结报告。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咨询师,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的选择应考虑为教学目标服务,根据环评课程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与本次课题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真实案例,以便课题教学的顺利开展。案例的选择可以把握以下几点: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案例的选取要新颖及时、具有现实意义,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案例符合认知,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环评课程最终成绩考核应改变传统的以零散知识点为考试内容的做法,突出平时成绩,特别是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部分,弱化考试成绩。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从而改变学生考试之前突击的状况。

三、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1)案例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学生宿舍、学校建设、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又如广场舞的噪声扰民问题。学生有这样的生活背景或知识积累才能更乐于参与讨论学习。(2)选择一份经典环评报告书:在每章讲授结束后,根据课程与报告书的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布置相应报告书章节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补充和纠正所有问题。回答结束后,老师要阐述这些问题的用意和总结本章涉及环评工作的技术与方法。(3)提供与所讲案例相同类型项目的基本资料,要求学生模仿案例,编制刚刚上过内容相应的环评章节。我们的噪声环评实习重点包括校园基础建设、校园周边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将学生按不同环境要素类型、不同评价重点进行分组,通过对各个环境要素实施监测布点进行实地测量,统计和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与措施,最后让学生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指导老师进行评阅,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他们这方面的实际撰写水平和质量。水污染项目,我会将学校附近的河流为主体,分别设定几个污染源,然后让学生写评价方案。

在课程实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重点环境影响因子选取;典型气象条件的选择;大气、噪声等预测模式的选择,等等。

环境评价学课程最终成绩考核也应该随着教学的改革而改变,改变传统的以零散知识点为考试内容,突出平时实际作业成绩,特别是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部分,弱化考试成绩。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的习惯。几年下来,重视案例教学实践的教学在“环境评价学”课的教学中起到良好作用。通过对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互动式;过程考核;“新闻案例评析”课程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强调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多维互动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朗代尔教授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极具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获得一致认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被赋予问题设计者、过程引导者、答疑解难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承担案例剖析者、结论研究者等角色。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要求由教师引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回归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恰恰契合目前作为互联网原生代的大学生群体行为特点,以及社交化媒体平台中强交互性的技术特征。互动式案例教学兼具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即以典型案例为对象,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网络终端互动等多维互动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导入、分组讨论、观点碰撞、总结点评等环节开展互动,有针对性地梳理归纳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融合,教学相长。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新闻案例评析”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常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的案例教学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点的举例论证或解释说明,像是举例子,而不是针对实际案例自然推导并掌握相应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渗透普及的当下,知识门槛降低,学生凭借手机终端就能打破老师对知识垄断的传统局面。“新闻案例评析”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闻专业课程,关注研究不同媒介的各类新闻作品,其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当下,各种自媒体平台正在成为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把关功能相较于传统媒体式微,网民对于热点新闻事件的媒介呈现常表现为众声喧哗,新闻学子对此也常常是莫衷一是,困惑不已。因此,众多新闻案例作品,尤其是掀起舆论风暴的新闻案例更是新闻学子们感兴趣的关注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案例教学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能够较好地适应该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师与学生等共同参与的方式,由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对典型新闻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凝聚新闻思维意识,勇于质疑既有观点,强化逻辑思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学习空间,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的新闻案例作品评鉴者。

三、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新闻案例评析”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新闻案例评析”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理论、方法与技能基础上,对典型新闻案例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整体分析与具体分析,从新闻案例评析的新闻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等维度出发,获得对新闻案例得失做出正确、客观评价的应用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目的,应用于新闻案例分析和评价等新闻业务方面,解决实践问题。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应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制订在该课程中的实施步骤和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一)选择案例,课前互动开题

这一步骤应安排在课前实施,师生都要做准备,对于案例涉及的知识、可能带来的争议点等都要有前期的掌握。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模块设计,搜集关联新闻价值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新闻作品,适当遴选最新的新闻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营造互动氛围。案例来源可以由教师提供,实现师生课前互动;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查询选择,学生选择案例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对教学内容开展自主学习的阶段。通常采取学生分组实施的方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分享学习。

(二)讨论案例,课堂互动思辨

有效地组织讨论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核心。比如,以新闻作品《我的右肾去哪儿了》为案例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学生在给定时间内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全程监听,并由各组选定的组长进行意见归纳汇总。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案例评析点及把握各组意见交流的时长。比如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案例,从新闻来源以及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展开互动讨论。

(四)整合案例,课后协作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和不同模块要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案例教学资源库,按照统一格式对教学案例进行梳理整合,并及时优化更新。同时,要求在前期案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新闻案例评析报告,遴选纳入过程考核。学生在分组执行任务过程中,必须明确分工,工作量与考核成绩挂钩,防止个别组员在团队中“搭便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而且具有不同智慧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相互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新闻案例评析”课程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案例

作为互动式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选择适宜的案例尤其重要。新闻案例不仅要紧密关联教学模块内容,还要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性,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辩证统一规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案例中设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案例的角度和探寻问题的深度,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选择新闻案例的时候,不能仅仅满足于收集到新闻作品文本就行,还要搜集包括新闻作品案例的背景及编写者的手记等资料。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嵌入式系统安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出[1],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述理论模型,缺乏创新,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授课目标无法很好完成。为此,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目标

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体系结构/协议、认证技术、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入侵、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嵌入式系统安全等内容。课程顺应嵌入式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建立对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全貌概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具体应对办法,独立学习与初步设计嵌入式系统安全方案,为今后应用嵌入式系统或从事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照顾到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步采取“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的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设计

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3]。应用到本课程中,在每个技术专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试点教学。

四、实施方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课程实际特点,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如在讲解网络攻击技术专题时,首先铺垫知识点。网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预攻击、攻击、后攻击阶段。预攻击阶段要收集目标网络、目标主机的信息。如,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类别、开放端口和服务情况等。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辅以实际案例。因此,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信息收集过程。通过网络命令ping、tracert/traceroute、nslookup,或网络登录截取banner信息等,推断目标网络和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中常接触的命令和操作过程,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很少有人能够联想到这类操作可帮助黑客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敏感信息。

完成了上述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中演示用实际工具,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软件,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漏洞和开放端口/服务情况。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从理论了解到实际操作,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老师可提出问题:“上述扫描工具的实施原理是什么?能否借助于之前学习过的网络知识、编程知识,自己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工具?”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留在课后完成。但教师需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给出具体任务。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训总结”,通常是以“作品展示+演说答辩”的形式进行。

五、评价准则

课程授课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由于课程特点,授课内容是以专题展开的,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评价标准也以项目为单位。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新知识点理解、辩论/答辩”等阶段的学生表现,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评分和同学评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该评价准则,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中,结合课题特点,采取“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突出课程实践性特点,缩短了抽象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天宝.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9-53.

[2]案例教学[EB/OL].[2015-11-10].

篇6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意为情况、事实、实例等。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方法。

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内在逻辑性强的特点,决定着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逐步培养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将要传授的财务管理知识设计成一些仿真性强、可操作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探讨交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得出合理的答案。这样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差的状况。

1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1 能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处于企业管理者的位置去思考分析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无疑会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某一财务管理问题的反复争论与研讨,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会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1.2 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

无论学习哪门课程,其重要的部分只有通过某种类型的实践才能掌握,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分析财务管理的案例、解决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1.3 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更符合社会需要

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权衡案例中涉及的各项因素,通过课堂讨论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等,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财务管理专业加强案例教学的设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讲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在注重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1 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可以在一年级时开设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相关课程,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在二年级时,开设专业基础类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分析、解决案例积累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要在教学计划中有目的设定的一定量的学时,以便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性的案例教学;或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的动脑、动嘴、动手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活泼的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学活、学透。

2.2 开设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

最好在专业核心课中专专门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或《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课程。这是对学生在学完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之后,根据课程相关内容为学生进行纯案例教学所开设的课程。这门课可以不用购买现行的教材,教师上课也不用讲课,只需每次上课前准备一个综合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准备、讨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课程教学可以由一个或几个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也可以聘请校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企业界主管人士实施教学。开设这门课对本专业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2.3 抓好配套的考试改革

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后,应逐步改变这些课程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形式,改革考试制度,尽可能地增加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方式,以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实施

3.1 教学活动前认真设计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推广价值。编写合理的案例,己成为财务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设计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理论知识,当前的企业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既要有描述性案例,又要有分析性案例;既要有专题性案例,又要有综合性案例;既要有定性分析案例,又要有定量分析案例,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案例。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适合的案例来进行教学。

(2)案例必须典型、精练。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得出整体性结论的方法。可以抓住几个典型例子加以剖析,从而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3)案例必须有系统性。在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案例结合起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2 教学活动中开展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作为学生,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篇7

关键词:行为导向式;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综合评价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教材的陈旧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思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甚至自信心不足、厌学等现象。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受现代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目前我们职校任课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行为导向式教学综述

行为导向的教学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的、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教学主题往往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实际的任务委托;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和交流;学习者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常用的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行为导向学习的两个基本原则: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其基本特征为: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以真实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二、行为导向式教学的综合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教师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授课时,应当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当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例如:在讲解“商品的品质”时,由于该节理论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又如:在讲“价格术语”一章时,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通过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所以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讲到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内容。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例如:在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时,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也较复杂,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章节的特点、重点、难点设计场景。从原来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具体的内容来演绎,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通过把抽象化的概念设计成情景,其次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协作,共同模拟,加深概念的理解,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国际贸易磋商的环节包括:询盘―发盘―还盘―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一讲授这些概念的特点、注意的要点等,但是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根据交易的具体商品进行贸易的磋商,此过程涉及如何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及合同如何签订、包装条款、支付方式、运输、保险等,在这个情景磋商过程中学生把所有学过的内容通过情景模拟演绎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互相协作能力等。学生情景模拟进口商与出口商的贸易磋商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询盘―发盘―还盘―接受。不仅在模拟的过程中学习了磋商,还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合同的签订、商品的包装条款、支付方式、运输等,在模拟过程中还涉及到商务礼仪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和纠正。例如:商品价格的核算是否正确,贸易条款的签订是否适当,学生的仪态是否大方等,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夯实基础。

三、行为导向式教学的综合评价

行为向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学生自评三种形式。教师评价是诊断性的,尊重个体差异,允许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尽量用语言描述学生表现,例如:能够完成、填写规范、遵守规定等,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小组互评是研讨性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借鉴,在观点交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小组学生自评是展示性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对本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哪些好,哪些有待改M等,并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学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可以为教师改进与完善课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学生有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建议评价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考评,例如: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能力、竞争对手分析能力、目标市场分析能力、盈利分析能力等。②国际市场决策技能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进人策略选择能力、贸易伙伴选择能力、价格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③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备货出运能力、出口报检能力、出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研究生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课程教学实践。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方案实施及案例陈述等教学环节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与启发,协助学生完成案例,教学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效果优良。通过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PBL;案例教学法;研究生;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50-0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生教育的三大目的是知识结构、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其中科研和创新是重点,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思想,才能在知识结构、学术思想、科学思维上形成交叉复合效应,才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使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正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Teaching,CBT),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CBT教学法具备明确的针对性、良好的启发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与职业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BT教学法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专业基础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案例完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问题指导或启发。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从一个真实情境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来逐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可发挥其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等综合素质。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组成、结构和形貌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及应用。课程内容涉及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方法等多种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是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对研究生后续科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三年来,通过将PBL和CBT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教学实践,学生评价认为在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方法及创新思想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案例的提出

CBT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提出的案例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是案例是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对教学案例的范围也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将其分组,案例范围约定在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三个领域内的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表征。每组学生可以自选或由教师指定具体案例,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小组都是自选案例,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生自选案例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为材料的各类和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可能会出现教师并不熟悉的研究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才能胜任教学指导,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案例的完成

案例的完成^程,实际上是基于不同问题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为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构成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启发与引导。

1.基于问题的案例分析。案例的分析需要从一个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该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从而引申出后续的问题。在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案例中,作为出发点的问题,往往是设计方案的核心问题,一切方案设计都是围绕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或者是核心问题的先导问题,通过对该先导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出案例的核心问题。因此,教师在小组讨论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适当给予引导与启发。例如,针对“蒙脱性尼龙6”材料的结构分析,可以提出“蒙脱土的结构是怎样的?其在尼龙6中的分散状态如何?能够使用什么测试方法进行表征?”等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材料结构、分散理论及测试方法进行学习,从中找出关键问题,并且逐步解决问题,进而提出设计方案。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问题的案例分析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让案例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过多的引导与启发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有损害,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引导与启发,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过程,从关键问题的提出、测试方法的选择与相互配合等都需要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文献的阅读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参考文献的核心以及设计方案的有效借鉴,教师在小组讨论中需要提出一些启发性或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案例设计。例如“某文献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同吗?”“某文献的设计方案合理性如何?”“某文献的设计方案有什么缺点?”等问题,并且在完成测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与文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组讨论需要所有组员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对其他组员的意见提出自已的看法,这就需要所有成员都必须仔细研读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小组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证每个组员的参与积极性是必要的。教师在指导和参与小组讨论时需要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组员的发言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3.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由于研究生的本科基础比较复杂,来自于很多不同的本科专业,其所学基础知识有很大差异,例如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有来自于化学类、物理类、化工类以及材料类的本科专业。在案例完成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因此,案例的完成过程对研究生而言,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结构重构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对以前未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例如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及表征、高分子材料的半结晶结构及其表征、功能材料的光电基础知识等内容,可以针对研究生的不同背景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消化,进而内化为自身知识与能力。

三、案例陈述

案例完成后,需要制作电子讲稿在全班进行陈述,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讲解,并且将实验结果与方案设计进行对比,讨论实验方案的有效性。陈述后由学生提出问题,陈述人或小组成员回答。陈述的效果与陈述人对案例的熟悉程度、语言表达能力、讲稿的制作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有关。因此,陈述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益。

四、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具体包括案例论文(教师评价)占30%、小组讨论(教师评价)占20%、组内评价(成员互评)占20%、陈述过程评价(学生评价)占30%。通过问卷调查和学校统一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大锻炼,对自已的综合能力有提升,8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外学习的压力比其他课程大,85%左右的学生愿意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本课程。

五、教学反思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案例的完成与学习,能够掌握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方案设计、独立完成相应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参与的小组讨论和陈述答辩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非常接近学科前沿或实际生产,教学效果优良。但是,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用时长与课程学时少之间的矛盾。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研读文献、讨论方案、修改方案、验操作、结果讨论等,中间还需要教师参与、指导,而实践课程学时比较少,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造成学生课外学习的负担比较大。如果同时有多门课程实行类似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学习压力大。二是基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矛盾。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完成与学习。而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不仅包括实践教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基础理论讲授内容,因此,课程所有教学内容不宜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对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三是问题引导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为了提高案例完成与学习的效率,教师会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与启发,但过多的问题引导又会损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少而精”的引导性问题,真正从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向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转变。

参考文献:

[1]王艳等.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重要性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22-223.

[2]胡俊开,付P.基于PBL教学法的案例教学新模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93-194.

[3]梅虎.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8-69.

篇9

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将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讨论问题的实际能力。Dreamweaver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现代的用人单位更多的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在就业培训中心中应用案例教学很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殊方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材料,以学习者对案例的分析、探索以及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为主要手段,最终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联结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教育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直接参与,共同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并进行反思与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师的教授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差距。

二、Dreamweaver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Dreamweaver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Dreamweaver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界面赢得广大使用者的青睐。教学安排上Dreamweaver一般一周四节,两节理论两节实践。但是Dreamweaver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在两节课的时间范围内,教师既要顾及到教学内容的讲解,又要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这样每次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少,常常只能讲解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或者是很小的案例。

传统的教学中的教材都会从基础讲解到实例应用由浅入深地编写,学生学完基础操作之后,面对多而庞杂的实例,不知道如何下手。学生一堂课下来只会做教师演示的例子,不会举一反三。这种“教师讲授一教师演示一学生上机练习"的方式,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在Dreamweaver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适合复杂、专业知识的教学。对于一些复杂专业的知识学生仅凭借传统教学实现记忆再现,难以真正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将知识带入到任务中,将复杂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重组建构出新的知识结构。

2、适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对于Dreamweaver教学不仅要求掌握网页制作流程、掌握网页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赏析优秀网站、掌握网站界面设计的继承与创新方法,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在就业培训中心学生年龄在16-23岁之间。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同时要达到抽象思维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学生通常在12岁以后,才能将内容与形式分开,才能进行假设一演算推理,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

四、Dreamweaver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学生课前要预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选好合适的案例,对可能出现的讨论情况作初步估计与预测。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了解分析。课前教师要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个案例的教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中选择的案例(网页)必须真实、生动、精炼,并且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能够将若干个知识点紧密结合,融入到案例中。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包括:案例的类型、背景、实施步骤、讨论等。网页案例整体风格要一致,不宜太多。案例要新,采用网页设计与开发中的主流技术为主。

2、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开始之初,先由学生对本节课的案例有个大体的了解,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为讨论做基础。对于网页中基本概念性的知识采用案例讲解法,比如插入图片、表格、表单、记录路径制作动画等,采用案例讲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网页中基本知识点以及获取素材知识的能力。对于网页设计中具有综合性的、涉及多个网页要素的内容,如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使用层进行网页布局等,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辅以案例讲解法。如制作中学生试题下载网页涉及表格、下拉式菜单、层等多个知识点,采用案例分析与讲解结合的方式。

3、现在通过一个案例进行简要说明。首先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会员注册表。会员注册表要用到表格的使用和表单制作的内容。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表格将网页中的框架的结构制作出来。学生们能轻松的制作出来,但是对于表单部分的内容学生们就无从下手了。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工具栏表单上面的一排按钮,试着操作一下哪些按钮能够制作出本节课案例需要的效果。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各部分按钮的功能。最后学生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用自己的话说一下用到哪些按钮并说明各部分按钮的功能。

(1)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Dreamweaver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让学生明确案例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目标的程度即使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通过总结性评价对学生案例学习的效果及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序做出结论性的评价。

(2)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通过一定的客观标准,对自我在案例学习中的表现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也可以与上一次教师的评价进行比较发现有哪些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小组评价主要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包括构思、方案、制作过程和作品特点等,再对其他小组的作品做出评价。教师评价中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思考,如有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自己思考补充,特别是对于Dreamweaver这种应用性课程,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相对立的。狭义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

本文通过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参考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并结合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提出在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一、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方面,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由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实际认识不足,再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其结果是难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们忽略了,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不能自然地转变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也不能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

2、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于2001年起先后办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在我国的18个省市办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能够胜任教师培训任务的师资是相当有限的,还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从案例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有以下作用:

1、促进被培训者内化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

不少人认为教学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现为某时某地的教学情景,不能传递理论的知识。事实上,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主任兰格德认为,研究案例会促使被培训者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来讨论新的案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讨论后,被培训者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就会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本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

2、促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被培训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同时,当被培训者认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时此地”事件并与之产生的共鸣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他们就逐渐养成分析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3、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被培训者大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们学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但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创设机会让被培训者接触整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被培训者头脑风暴式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被培训者分享经验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创新。

现实教学中,被培训者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很少有与同事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实际教学问题讨论的氛围,通过案例的讨论和被培训者实际整合教学问题的讨论,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同事是如何面对整合问题的,他们的对策是什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被培训者渐渐融入讨论中,开始把自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整合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评论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被培训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

案例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的两种类型:

1、被培训者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在这类的案例教学中,被培训者是通过观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案例来进行讨论的。旁观者清,在真实的问题前面,被培训者得到了像专家般进行思考的机会,从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训者作为亲身体验者直接参与案例的教学和讨论。

与第一类的案例教学不同,这类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双方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并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者可根据被培训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培训者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各个小组的成员表达新观点,交换各自意见,并可介入作适当的引导。与此同时,被培训者要积极地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培训者组织并促进被培训者就他们亲身体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通过课堂模拟,被培训者不仅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熏陶,学到了整合的方法,还领略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乐趣,促使被培训者从技术的个人运用到使学生参与使用技术整合观念的转变,得益良多。

同时,培训者从被培训者对该课的讨论和反思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进而设法地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教学相长,双方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案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案例

在教学目标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都可以作为案例。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则是基于一定学科教学目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亲身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3.被培训者的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被培训者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被培训者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训者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训者的注意。

2.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问题可以由被培训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训者提出。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面,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问题有: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 2 \* GB2 ⑵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优势转为实效?

= 3 \* GB2 ⑶信息技术在目前整合教学中有那些不足,应如何避免?

=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培训者可以把被培训者分成4~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被培训者讨论相关的问题。当被培训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时,培训者可引导被培训者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确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组讨论后,培训者可安排各个小组上台汇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合方案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实现思想共鸣。当然,当被培训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样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培训者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被培训者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

3、总结评述

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可以由培训者进行总结,也可以由被培训者进行总结,培训者补充。总结面要广,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并进一步引导被培训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阶段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如果单靠案例讨论的形式,其成效是远远比不上其他职业培训那么突出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案例教学必须走:案例讨论——反思——亲身实践+同事互助辅导(peer 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因此,课后,培训者要及时地向被培训者布置反思的任务,让被培训者对课堂讨论、案例内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学进行自省。同时,培训者要给予理论的指导。

在接受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自省后,被培训者很自然地会产生在他们任教的科目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想法。针对这种心理,培训者应当布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任务,安排环境和理论技术支持,给予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内容可参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项目的内容,被培训者可在培训者与同伴的互助指导下进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训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

对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一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考察,即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做出对理解案例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提出其他人没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培训者可布置案例让被培训者分析,设立一定的量规,评价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学实践中评价,培训者可参考有关整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规范,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等。

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案例质量评价、课堂讨论评价和培训者自我评价。课堂讨论评价是案例教学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讨论是必要条件,培训双方要认真评价案例的质量和课堂讨论情况,培训者要不断地反思,做出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课程的评价要求被培训者和审查委员会的共同参与。被培训者是培训课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的评价对培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是最好的反馈,培训者可以从平常的提问、交流以及调查问卷中把握被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期望。

五、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我国有句成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案例来源要真实准确。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将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动。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典型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要注重实效性。所选案例要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有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离奇古怪的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列举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深入透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包含的方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3]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开展案例教学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法,微格教学法等,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