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汉语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318-02

目前,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与之相适应的,国内从最初的4所高校到目前300多所院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2005年以前,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内重点的综合性、师范类和外语类大学。其突出特点是中文及外语专业基础雄厚。2005年以后,新开设的对外汉语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其特点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多元化。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教外国人第二语言的师资,教学对象主要是本国学生。

目前,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将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首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必修主干课程与灵活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革的首要环节

一、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哈尔滨地区的地方性高校新办专业在本科建设之时,要结合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需求,设计打造跨文化交流人才。以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实现培养语言能力较高,知识素养过硬,应用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达到适应快,专业技能强,就业弹性大的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文化建设需求。

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为“平台+模块”,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教师教育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平台由学科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包括汉英双语与技能方向、文化与中华才艺方向;教师教育课程平台由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教学能力课程模块、学科教育课程模块和教育实践课程模块构成;实践课程平台由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构成。结合哈尔滨学院优势学科资源,继续发挥老牌师资专业的优势,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应用型课程比重,重技能实训,强化实习基地建设,追求实习实训方式的多样化。

二、克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

从目前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来看,汉语理论知识、语言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文化学知识是必备的,张德鑫(2006)认为,精通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内功”;了解乃至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流派,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文化修养并至少熟悉那门外语的所属文化,拥有一定的电脑技能,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也有四、五大模块说:四大模块即:语言模块(汉语、外语)、文化模块(知识性文化、交际文化)、文学模块(古今中外)和教法和教研模块。五大模块即: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教法及教研类、通修及其他特色课程。不论如何划分,最终都致力于培养既具有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专业功底,又要具有专业水准的外语水平的人才。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中有效处理好汉语与外语、语言与文化的比例关系,至为关键。

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五大模块通过课程平台构建起来。在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学生根据个性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课程进行训练拓展。在学时与学分上确保各部分比例达到优化。其中语言模块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方向课程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应用特色和技能特色,并结合学校优势办学资源,适当融入中文、文秘、英语和旅游专业的成熟精品专业特色课程。处理好语言技能类课程和文化知识类课程的比重,使专业特点突出,摆脱以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中文基础不如中文系学生专业,外语基础不如外语系学生专业扎实的局面。

(一)根据国家规定及参考行业研讨成果来设置主干课程

按照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规定,在课程中涵盖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课程。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研讨会(2003)上,35所院校认为该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应有12门。2013年在北京召开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成为重要议题。根据国家规定及参考行业内研讨成果,设立专业核心课程。

(二)合理分配课时/学分

在进行课时设置时,充分论证协调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学分。处理好语言技能类课程与文化知识类课程的课时/学分分配;协调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例;汉语课程与外语课程的课时比例;传统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课时学分/比例。

(三)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设置灵活特色课程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办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上是弱项,因此在办学中要取得亮点就要发挥学科优势,将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灵活运用到新办专业中,夯实专业实力,发挥专业特色。哈尔滨学院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中文类专业、外语类专业开办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师资,教师功底相对深厚,课程建设成熟。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师资共享,开设特色课程,增强专业师资活力。在跨文化交流、语言学学科、中西方文化、中外古今文学等方面实现共享。使剪纸艺术、中国武术、民歌戏曲等文化特色课程极具张力。实现了突出办学优势,拓展了专业技能。

三、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为期8周左右,在第7学期进行。师范类专业实践性环节主要指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单一的教育实习和论文写作远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其特殊性在于学生不仅要在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进行技能的转换和训练,同时也要实现对未来教学对象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中文师范类学生相比,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步。因此,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深度上都要进行拓展,以此满足需要。着力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将其学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包含中华才艺训练、专业技能实训、教育见习、学年论文;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包括教育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包括社会调查与公益劳动、读书、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等方面供学生自主选择。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贯穿在1-8学期,不间断地动态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课堂上、课余活动中、技能专项训练中、活动竞赛中确保实践效果的可持续性,使各个课程模块有机的衔接,使知识、技能互促互进,融会贯通。

(一)将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

通过对近几年汉语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之前经过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语测试,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与编写几大方面。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的选拔范围多在中文及外语专业,培训的目的是确保教师及志愿者较快地进入角色,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避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分层次、分步骤地将汉语教师职业培训内容融入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以此来解决毕业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检验,教学环节生疏等问题。使学生适应快,技巧多,能力强,经验足。

(二)通过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和拓展,突显技能训练效果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尤其是母语为屈折语国家地区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教学问题尤为突出。在初学阶段,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不协调,有时甚至成为学习障碍。这可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将会遇到的普遍困难,针对这些教学难题,以汉字课程为例,在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将说文解字课程和汉字文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在课堂上适当实现参与性教育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两个课程分别安排在5、6学期,既做到连续性,又具有关联性,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加汉语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率先将汉字教学理念融入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增加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进而通过汉字教学实现文化教学。

(三)通过课余活动比赛,实现实践训练的拓展

以外语沙龙、教学设计比赛、演讲比赛、职业技能观摩等活动为载体,实现实践训练的拓展。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施正宇.论汉字能力,世界汉语教学,1999.

[3]张映光.论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师资型人才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4]张德鑫.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

作者简介:

篇2

潜力榜一:对外汉语​

推荐指数:​

你知道吗?“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学习对外汉语;你知道吗?由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你知道?考PAT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不简单,不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教外国人学中文,似乎你更加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在潜行发展。​

在对外汉语领域,用在线体系来教导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方法,这是一个不错的Idea。虽然传统教育机构有着对外汉语的教学,但是由于人群分散而无法达到开多班的人数,这是线下教育的弊端之一,也是在线教育之幸运。在线教育能够把分散的人群聚合起来,而不必纠结于开班人数。​

第二点是对外汉语领域还没有一个大型的机构。就对外汉语分类而言,依然被换分为外语一栏,比不上英语,甚至比不上小语种,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就我而言,曾经在外语培训机构待过,对外汉语的价格普遍不及英语与小语种,是什么造成?相比你应该知道,那么,现在线教育的来临反而很好的抢占到这块领域。​

譬如:在线教育另客网2013年初上线,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团队扩展到几十人,而且整体不缺少资金的支持,更加重要的是:即使作为目前第一个还未成熟的双语学习社区,但是据所知拥有不下以十万为单位的待转化的用户。​

而盈利模式而言,拥有着庞大用户背后以及成本极低的在线教育,何愁盈利。而且对于一个对外汉语方面,国内还没有完善的个人学习体系供外国人学习中文,不像英语培训领域,发展到如今多少年?有不少的人依靠自己依然能够掌握,而中文还没有到那种层次。​

潜力中另外一点就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文成为国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过往外国人不懂中文,我们需要学习英语来迎合他们,但是现在他们不懂中文,反而是他们来迎合我们。中国市场太大,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抛弃,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或者很多企业都有困难的时候,外国急需国内市场来“应急”,何愁不兴盛。​

潜力榜二:公务员培训​

推荐指数:​

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大学生扩招后,催生了“公务员热”,“公务员热”催生了公务员考前培训热,随之也衍生出了整个公务员专业培训的火爆市场。市场上面不乏经常出现大机构:华图、中公、京佳等等身影,形成二头齐进,多个小鱼蚕食市场的局面。​

缘何公务员培训线下依然是大头?其一是公务员考试分国、省、市,而只有国是无分省份,自然可以随意招生,但是省市的考试必然是以省份为大据点,城市为攻破点来攻破。​

而且线下人脉积累。难道你认为报考公务员的人是一个不懂得人脉资源利用的人吗?那就错。他们比谁都清楚,同学关系是一层关系,能够做好人脉积累是一件顺便的事情。​

其三是公务员标准一体化不强。公务员考试复习跟一般的复习考试是差不多,既要你学习数学,也要学习语文等。而公务员培训能够让你尽快的找到解题方法,进而减少时间与提升分数,公务员考试里面,时间就是生命是一句名言!​

其四是一个寄托。对于参加公务员培训的考生而言,他们是抱着极大的包袱或者期望来报考公务员,所以成公的愿望比很多人强。即使是冰冷的天气下依然坚持上课,他们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对于培训而言,是把希望寄托在里面,他们可以全身心的学习,因为起码有个坚信的东西。​

那么,在线下培训公务员有着这么的不可缺的点,为什么在线教育依然是个潜力的领域?​

首先,对于机构而言。过往是以点覆盖面,借助在线教育,现在他们扩展到以前不能覆盖的领域,比如一家福州的公务员培训机构要想覆盖广东,那么在线教育肯定是首选;​

其次,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个是刚需市场,从来不缺学员,保证盈利模式被认可。另外一方面就是针对无法参加贵昂的线下培训的人,线上培训是多数人选择项。​

而且除非大型机构,其它线下小鱼实在没有精力与时间来攻击在线教育,而大机构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有好的创新,而且依然停留在视频等输出,形式无法做出更多的改变,因为这是所有教育机构的通病,要想改变必然触犯更多人的利益。​

再次,对于学员而言。通过在线教育,能够实现无时无刻的学习,这似乎还是不错的体验。而且尤其是新生一代基本都成为互联网的“俘虏”的情况下,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比起以往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新东方俞敏洪说YY100教育的方式新东方20年前就做,老黄实在无法认同,二十年前的时候互联网是一个奢侈品,今天是廉价的商品,市场根本就不一样,不能同日而语;另外以前培训是高富帅的专属,现在培训屌丝也能够参加,能一样吗?​

最最重要的一个是:线上还没有形成巨头。诸如英语、职业、会计等,都已经有着不少的巨头在里面,而公务员培训领域还是处于初步种田的阶段。最近,某题库引进某公职机构名师进驻,一下子成为众多热点,而也盘活某题库,不管承认与否,如果没有公务员这个题库的支撑,这个题库还能有如此大的影响,看看铺天盖地说到题库更多的是标以公务员就可知。​

潜力榜三:留学培训​

推荐指数:​

出国留学一直都是国内最大的市场与最大盈利项目之一,无论新东方、启德留学、新通留学、太傻留学等,都是此领域的佼佼者。在线领域,新东方在线算一个,再加上决胜网一个。或许说到出国留学要做在线教育,相信很多人都以为疯了吧。这个年代不疯狂,你就老了,先看看为何出国留学线下是大头?​

一是出国留学狂热。这个是很多人都情况的事情,出国留学找机构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二是出国回国好。以为出国回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不在少数,也是教育机构不断宣传的法宝之一,影响学生的方法是通过不断的宣传,刺激他们,而线下培训就成为他们必选。​

三是没有线上巨头。没有线上就只能选择线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四是精英形式。出国留学的人群一起也是一种人脉,同公务员培训的道理一样,因为这是一群精英,只是培训费用高昂而附带,跟报读MBA课程的道理一样的。​

那么,在留学培训线下培训有着这么的不可缺的点,为什么在线教育依然是个潜力的领域?​

价格昂贵造成。价格昂贵造成很多家庭无法完成出国留学,这是其一;其二是留学费高昂,而如果失败,那么结果是打水漂,这不是很容易承受;其三是线上获取简单直接。​

公开透明。传统教育机构把留学各个环节都把控很好,自主申请通过概率很少,而自身机构反而有更多的资源来提高概率,另外一个他们又不会告诉你真实的流程,只会告诉你这步怎么走这样子,而到头来你也会不是很清楚其中细节,而且更加重要的最终申请留学还是要靠自己而且参加留学培训班最后还是要分解下来学习,把雅思、托福等学习,这是一套的产业链下来。​

但是在线教育恰恰把这些变成公开透明,另外一个就是可见性。在线教育带给出国留学是不一样的体验,通过在线遥控留学人一步步走,让他们真正的自主操作,而机构把该有的都通过平台传授,通过在线每个课程传统,而出国留学就参照就行;另外一个就是便利性,不用等到周末等时间才能上课,自主的做。​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没有做的情况下,你的每次尝试都会是一种成功,谁也无法否定你平台,取决于你的坚持以及方向,潜力榜就是如此评定,巨头有了但是做不好,巨头没有做,你可以尝试。最起码而言,估计所有出国留学培训机构都认为在线教育里面出国留学领域是一个扯谈吧,你想吧!​

潜力榜四:企业内训​

推荐指数:​

企业内训是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一个不变的刚需市场。我们都知道平时企业内训要么是去外面机构,那么是自己在机构里面开课程,而往往得到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后面的形式更是占用员工大部分的时间,当然了身为一个好的企业,会不懈的培养员工,这点付出还是可以。​

其次企业内训形式单一,无法做到好的效果统计。线下参与企业内训是很难有好的评估效果,只能在员工过后中的表现看出,或许通过员工讲述。​

最后是讲师单一。企业内训讲师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要面对全企业的人,或者部分人,没有过硬的专业是无法服众。​

企业内训都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在线平台可以从企业内训突破?​

对平台提供者。创建平台提供给内训需求者,不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吗?​

在线教育占用的时间少,而且能够做到有效评估。题库类的产品都能够做到根据学习者来告知他后面的怎么学习的建议,而企业内训更是可以,这比起一个个咨询专家来得更加直观。企业把需要的人才的技能培训都导入到自己的平台里面,就帮助到公司的人员提升自己,而无法往外培训,一方面是提升公司员工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创造源源不断的人才成为一个人才基地。​

市场竞争少。坦白说,市场上面基本没有这个领域的在线教育平台,有的也是很分散,比如职场培训、技能培训,这是把每个分开,而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合起来。这种平台是目前空白的竞争。而且企业内训更多的出发点是平台提供者,而非企业内训的人,所以这个潜力要注意角度。​

潜力榜五:考证类​

推荐指数:​

教育领域里面,考证类一直都是热门的产业。对于在线教育而言,同样如此。虽然存在着很多的考证的在线教育平台,但是他们是大而全,没有专注于细分的领域。未来的在线教育必然是细分化与个性化为王,所以考证类的细分化是未来一个潜力爆发的地方。​

而且考证,从来都是不缺市场,另外一个市场情况是参与考证的人群普遍接受。我们都知道在线教育解决了时空限制与碎片时间利用,用户喜欢是有道理。最后一点是考证的专业性要求高,如果是简单的做考证类的招生平台,或许不需要这类的专业,但是这是不成熟的在线教育形式。真正的平台是能够提供给用户或者消费者知识,而不是把用户当成一个个的数字。平台加内容的形式不好走,但会是走得最久的形式,不要听信任何人说某种形式不好,或者他们走某种形式,因为你是信息不对等的对象,你不了解他们背后的资源以及准备或者是谎言。​

潜力榜六:行业精英培训​

推荐指数:​

此前i黑马报道过点睛网,该网站通过PC和移动APP为司法、政府、企业和考生提供法律与管理培训。现有网络视频远程教育和面授培训课程500多门。涵盖法学、管理学、商学等多科培训内容,网端门户化,依靠影响力和公信力招生和嫁接资源,实现营业额达数千万元。​

相比于传统法科考试培训主要面向大学生的情况不同,律师培训市场在中国正处在爆发的前夜。2013年,中国执业律师人数已经突破22万人,这个貌似人数稀少的人群,却面临着最激烈的行业竞争。因此,有远见的从业者看到了律师的培训业务开始成为诸多法律行业从业者的必争之地。从律师的角度讲,律师渴望的是职业技能和职业人脉的提升,因此它需要这样一个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圈子和学习场所。​

点睛网正式抓住了这一市场的巨大需求,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千万营收。天同的icort法庭、中顾的律师商学院也都在觊觎这块市场。​

行业精英一般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线下的行业知识和能力培训,但他们是对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最关心的群体,在线培训的便利、高效正好迎合了这一群体的需求。就像法律行业一样,针对各个行业精英的高质量的在线培训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

潜力榜七:游戏培训​

推荐指数:​

具有代表性的是GA游戏教育基地。创办于2004年的G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成功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游戏开发培训机构,位于上海商业中心徐家汇,和EPIC的中国公司在同一栋大楼里。不难看出,GA享尽上海研发人员众多的师资优势,大量邀请行业内资深在职开发人员授课,并且成为EPIC在中国唯一的教育合作伙伴,独家教授虚幻引擎3。​

如今手游火爆,游戏类的视频也大受欢迎,所以对于游戏迷来说,专门的游戏培训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潜力榜八:程序员培训​

推荐指数:​

CSDN在这一领域做的不错,创立于1999年,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1800万,拥有10000名CTO、50万注册企业及合作伙伴,日浏览量超过800万,2013年年收入约2亿元,其中培训业务占到1个多亿,各种活动和广告收入约几千万元。​

CSDN最早靠提供各种开发者资料的下载积累了第一批用户,在靠BBS论坛没法规模赚钱的情况下,CSDN又创办了《程序员》杂志。靠着这本杂志,不断推高CSDN的品牌影响力,沉淀用户,同时获取比较丰厚的广告收入,养活网站。后来CSDN不断将BBS按语言的不同细分,沉淀用户和关系。在CSDN论坛和《程序员》杂志之外,CSDN还创立了一家程序员培训公司,发展至今,年收入已过亿。显然,CSDN走的是论坛社区——传统媒体——会议活动——培训的发展道路。​

潜力榜九:线上汽车职教培训​

推荐指数:​

相比互联网产业本身,汽车产业会慢半拍,当新东方在线、YY、多贝、猿题库等等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已经大谈开放平台、内容供应商模式孰优孰劣的时候,汽车产业刚刚开始玩e-Learning的概念。​

围绕汽车各个产业链条的培训师还处于良莠不齐,能解决培训、效果评价闭环的培训课程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量的汽车圈培训机构连个像样的品牌网站都没有,少数几个宣称要成为汽车网校的机构也只是把几个招商视频广告放在平台上——都忙着争取线下讲课项目,都忙着圈老师赚钱呢,没必要在线上培训浪费时间。正因为如此,才有线上职教培训的蓝海为什么这么蓝!不是问号,是感叹号。​

潜力榜十:人际交往培训​

推荐指数:​

比如说教你把妹。此前i黑马报道过泡学网这家定位独特的网站。这家网站的三大优势决定了它目前在把妹教育方面的隐形冠军地位。​

首先,它是网络平台。它自身的盈利模式来源于招生分成和信息服务(卖电子书)。具体来说,就是网站通过信息和分享聚集用户,再通过组织,依靠线下的名师资源带领学生去酒吧实战。其次,它有品牌沉淀。发展多年,聚集了最多的案例、课程信息和资深用户。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男性情感辅导网站,拥有40万的男性注册用户。第三,它具备整合线下辅助资源的能力,包括酒吧等娱乐产所。考虑到中国的性解放和女多男少的情况,男性争夺优质配偶的竞争更加激烈,预计该市场潜力巨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情感辅导市场也在快速成长。​

篇3

关键词:教育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14

1 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培养规格

黑龙江财经学院是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形成了文理渗透、经管为主,商科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就要求我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不能同于一表二表综合性学校的同类学科,同时又要符合财经学院的办学特点。因此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合我院财经学科为主的办学特点,在人才的培养上,摒弃了传统的“专才型”,转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我专业力图做到一方面强化人文基础课程,强调文学修养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应用型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使用和处理的能力、外语交流和使用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高级文秘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2 专业定序――课程体系合理设置

2013年,我专业对人才培养办案进行新的改革。对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努力形成“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方向优势,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发展、适应多种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课程结构追求科学有序

在课程设置上,要使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科学的、循序渐进的。专业课程结构其设置顺序安排先专业基础、核心课后专业选修、方向课,先基础后理论,先现、当代后古代,先国内后国外。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涵盖了语言、文学、写作、文艺理论四大门类的主要课程。在专业方向课上,我专业开设高级文秘和对外汉语两个方向,每个方向5门课程,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开设方向课,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2.2 课程设置追求特色和实用

为适应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向是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重组与优化,调整教学中心,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培养有人文底蕴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设计突出了文学、语言、写作课程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技能型课程的设置。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文科人才,我们就设置相应的课程。在保留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培养风格的基础上,依托我校的财经发展特色,通过儒商文化、申论、文学作品赏析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拓展专业口径;通过专业方向课开设,进行就业方向的挖掘,以更清晰、具体、针对性的描述出专业培养方向,逐步形成一种高级文秘的专业方向。

3 专业实践――强化应用技能

3.1 继续坚持写作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要特色。我专业开设了写作系列课,坚持写作能力培养贯穿四年,通过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的开设,在进行理论课的同时,加大授课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积累,我专业整理了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前后编撰成书《新绿》、《青苹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做到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强化第二课堂及实训、实习环节

为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第二课堂并强化实训、实习的环节。我们设置了演讲与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书法大赛、打字大赛、企业新闻会模拟等多个第二课堂。在理论课的配合下,我专业设有读书报告写作实训、文学写作实训、企业文化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专业实习等。这些能很好地和专业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参与、设计、动手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重视职业应用技能训练

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应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职业定位及职业规划、创业基础、创业实战及培训、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等课程及实践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取得如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编辑记者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资格证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取更为宽阔的就业途径,为学生顺利就业“添砖加瓦”。

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不断摸索,力争要突破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培养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组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图使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向应用型人才实现成功转换。

参考文献:

[1]刘祥文.财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6).

[2]阮畅.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靳瑾.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篇4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不仅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迅速增加,各国留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逐渐变得日益多样化起来, 2008年度来华留学生人数一举超过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规模已居各专业第二位,学历留学生规模居各专业首位。以苏州大学为例,以往留学生大都分布在文学院与教育学院,而目前许多来自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的留学生都选择了医学专业。这种变化给我国医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无疑,通过发挥我国医学教育、医学科技的交流作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对提升中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必需面临的挑战,如果医学留学生培养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如何才能在国际上树立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形象及良好的口碑,是摆在我们面前并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学教育模式一样,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即基础、临床、实习三段1,这是一种由美国医学教育家F1exner于1920年代初总结欧洲和美国医学教育办学经验教训而倡导的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率先掀起医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使医学教育模式在近3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由过去的三段式普遍改为二段式,即基础和实习两段,普遍取消临床课讲授阶段,改为在临床轮转实习中教学。因为我国与美国相似规模的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是美国的几倍,需要的教学医院也多,而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可能承担两年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因此,只能在最后一年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但是,实行三段式教学并不意味着三段式教学不需要改革,尤其是对于留学生这样的群体,应当借鉴早期接触临床、后期临床高级选修实习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国外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提示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2,笔者在给留学生带教外科学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学生不管以何种形式能尽早接触临床,对他们今后的实习甚至将来的临床工作都有不少裨益。

除了教学模式,医学科学的进步、流行病学发病率的变化、各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出现新的变化,如法国颁布的医学教育文件规定:鉴于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特殊性,必须在通科或专科医学教育中,增加老年医学方面的内容,把最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归纳起来集中讲授。而英德两国都结合本国的社会问题,开设了一些社会医学、心理学的课程3。此外,应该及时将一些新兴学科的边缘学科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引入医学课程设置中,对传统学科开设新课程,从分子到器官水平,反映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以培养留学生对未来的适应能力,并在课程设置上与国外发达国家尽快接轨4。

其次,一般说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过硬的医学技能,主要缺乏的可能是给外国人全英语上课的经验,与基础医学的教师不同,由于临床教师平时主要担负着医生的工作职责,因此容易有“重临床,轻教学”的倾向,即使有交流进修的机会也是侧重临床技能的提高,往往忽略了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较多的就是不容易分辨出留学生带口音的语句(部分学生还带有本国地域方言口音),因此虽然在教学中大家都说英语,可在实际沟通上仍有不小的障碍。总之,有效地提高临床教师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加以解决,例如:①鼓励临床教师自己利用业余时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例如带教老师可自愿到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并购买学习资料,费用单位报销。②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各种学习机会,分批派送临床医生去国外学习进修,聘请外教对本院的临床教师进行英语培训等,帮助临床医师尽快适应全英语的教学环境。③科内采用英语交接班制度,规定每天早晨用英语汇报病史及读片交流,建立临床专业用语使用环境。④定期进行英语小讲座和病例讨论,科内每周四上午查房结束后,由英语口语非常好的老专家主持,一位带教老师做一个病种的英语幻灯讲座,并就此进行讨论。同时,由于医学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接触临床,接触病人,因此汉语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医学留学生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 了临床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往往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较为薄弱,汉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需要我们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

此外,我国尚缺乏留学生专用的临床医学各科的英文原版教材,除了常用的中文版教材外,其它院校大多选用国内出版的一些双语教材,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学教材«外科学»,这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起来并不是得心应手的,此外,与国外医学院同期使用的教材相比,从教材内容的涵盖面以及新颖性、时代性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个人认为,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并且要下工夫解决的问题,除了引进国外优秀的英文版医学教材外,最好能组织国内的医学专家在借鉴国外先进内容的前提下,编写同时也能反映国内医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的全英文教材,并且能够及时更新内容,长期坚持下去,这也是提高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理解与记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同步讲解,强调重点,以骨科教学为例,在教授骨科外科清创术时,应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和视频可以将清创术的每一个步骤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在教授骨折总论与各论时,多应用图片并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资料,掌握重点突出、教与学互动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同时注意合理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尺度,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和动画的选取切忌繁琐。另外,对于一些典型手术也可以直接播放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成功。此外,还可以应用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并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以临床病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病、查体、设定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明确疾病诊断的可能性,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广泛收集各种复杂疑难病例,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医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作为教学媒介进入教学,被用于教学和考核查体及采集病史,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6,得到广泛应用,美、日、德、法等国的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的采用此法,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校的认可机构即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要求医学院建立评估体系以保证医学生获得必需的临床技能,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增加SP在评估中的应用,尤其是建立学生毕业前的临床技能的考核。在我国,90年代开始应用SP进行教学,最早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等第进行教改试点,但从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界来看,SP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亟待推广。

总之,生命科学和医学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频繁的当今世界,留学生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实施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在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中早已成为共识,如今,留学生临床医学教育与管理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进行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来华留学生的独特需求7。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加强国际交流,把我们的医师送到国外的医院里学习,积极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作用,也会事半功倍,获益颇丰,定期请外国专家来华举办学术讲座,引进或自编优秀的英文教材与英文课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且以教学项目立项的形式,投入专项经费,促进留学生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临床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中,采取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法8,临床必修课程全部采取床旁教学,使留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及早接触临床,应注重加强对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先进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包括内、外、妇、儿科技能实验室、综合技能实验室、急危重症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病例实验室等,为留学生提供了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平台,可以安排七年制学生和留学生结成“一对一”学习伙伴,一起采集病史、进行临床操作,提高了留学生见、实习效果。 在留学生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数码互动教学和模拟诊疗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手术室、示教室安装了摄、录像直播系统,增加留学生观摩手术和查体等临床操作的机会。将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全英文教学大纲和课件上网,为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 此外,在对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要树立中国特色,例如可以在医学生中适当进行高等中医教育,这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和优势8,要认真继承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更广泛地走向世界,从而完善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为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莹,汪青,鲁映青.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检索的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6-18.

[2] Margery H Davis, Indika Karunathilake, Ronald M Harden. AMEE Education Guide no. 28: The development and role of departments of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Teacher, 2005, 27(8): 665-675.

[3] 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1-4.

[4] 梅人朗.中外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比较和调整我国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国外医学 医教分册,2000;(1):1.

[5] 南克勉.多媒体技术在医学CAI课件中的应用特性的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4):226-228.

[6] 沈婷,邹扬,缪青等.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9).

篇5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韦志兆,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三级警监,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71;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57-0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特定的经济区域,在广西的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中都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辐射和窗口作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新的增长点。但是必须看到,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的功能定位和偏重于经济扩张,再加之教育自身需要沉淀积累的规律,出现了经济发展腿长、社会公益如教育事业腿短的状况。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何扭转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称、不适应、不和谐的局面,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一)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呈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增势强劲,经济社会呈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1 经济增长高于广西全区水平。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769.93亿元,同比增长17.5%,比广西全区平均增幅高出2.6个百分点;2008年,生产总值达2220亿元,增长15.5%,增幅比广西水平高2.7个百分点;2009年,生产总值达2450.23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广西水平高2个百分点。北部湾经济区以不到广西1/5的面积、不到广西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1/3的经济总量,北部湾经济区正逐步成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广西加快发展的龙头。

2 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十一五”期间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将达3000亿元。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钦州)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正在做投产前准备工作,预计2010年6月底全面建成投产;钦州金桂林浆纸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2010年5月底投产;中国电子集团北海电子产业园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已顺利下线;防城港钢铁基地、北海林浆纸、红沙核电站、南宁铝加工、沿海修造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3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2007年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59.2%;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直接利用外资增长53.2%。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60.61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2009年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同比增长9.6%;引进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970亿元,占广西到位资金总量的32%;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占广西实际利用外资的46%。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专家小组已开展工作,农业、渔业、旅游、港口、航空、能源等一批合作项目正在务实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煤炭集散地。

(二)北部湾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中,人力资源是核心,而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事业是关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中国一东盟合作的深入必然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又使得高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在广西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广西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而负责承担培养人才主要途径的北部湾经济区的职业教育相对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 高等职业院校学科类型结构不合理,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明显不足,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文理交叉学科专业生长缓慢,不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广西各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量少,对广西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应用型专业种类偏少。如广西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广西没有与海洋技术、海洋资源、港口管理等相关的学科专业。

3 专业科类结构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基础性学科专业比重偏大,应用学科专业比重偏少,交叉融合的专业少,不能够满足广西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要求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特别是需要懂得国际贸易业务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4 专业教育的层次偏低,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够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与人才是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教育也要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要以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为基础,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为指导,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屋建瓴,扬起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航船。

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层次的协调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区域社会发展,还影响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教育影响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影响人力资源的形成,从而影响区域的制度变迁。实践证明,教育发达的地方,相应地社会和经济也较发达;相反,社会经济欠发展的区域,凸显教育的落后与不协调,并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教育概念。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服务求得自身发展,大力兴办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

二、建立与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1世纪,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对发展具有指数效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放眼全国,从深圳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国内各个经济区的成功都依赖于高素质人才。放眼世界,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和地区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发展。事业的基础在人才,关键在人才,成败系于人才。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发展,要靠人才;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也要靠人才;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和腾飞,最终要靠人才。人才既是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与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办学体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分布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区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完善人才培养工作体制和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建立和完善适合经济区发展需要的办学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前提。

建立与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必须更新观念,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和完善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应主要管理:根据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规划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及布局;开发与配置各种高等教育资源;制定办学的基本质量标准与行为规范;督查和评估高等学校对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办学的质量与效益。同时要加大微观管理方面的放权,将具体的运营权力移交给学校,划清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学校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学校办学自,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要实施职能的转变,由过去直接参与角色改为指导服务角色。

2 深入进行高等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的办学体制。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模式。在投入体制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高等学校的投入特别是公办高等学校的投入,是当前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政府投入总量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至今仍未实现;多元化筹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拨款和学费所占比例过高,其他渠道还没有充分挖掘。目前,广西民办高校的总数还不到我国东部一个省份的1/10,而且沿海地区偏少。对于一个办大教育的国家来说,民办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缓解升学压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继续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和民办独立学院,为它们更大、更快的提高、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有效的政策环境,鼓励它们与公办高校平等竞争,在竞争中发现、培育和打造领军学校。要继续鼓励民间资本注入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特别要鼓励和吸引海外、境外高校的优质资源,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新局面。要继续推进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特别要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打造产、学、研联合办学新品牌,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适应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新要求。适应这一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选择更为灵活的办学和管理政策。一是抓好人才培养与教育,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要求,促进高层次和亟需人才快速成长。二是加强国家有关部委和东部发达地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的支援,每年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家有关部委和东部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国际国内联动、政府企业协同的方式,走出去,请进来。扎实做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人才开发,重点开展以金融、港口建设、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为主题的外聘专家培训和出国(境)培训工作,开发外向型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四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已与清华大学等7所国内重点院校达成协议,共同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用于培训北部湾经济区急需紧缺的各类专门人才。

(二)构建与北部湾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

为适应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特点,应重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1)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复合模式。如外语类:外语+管理,外语+法律,外语+经济等等。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某一专业为支撑点,按知识的内在结构规律和社会需求,再确定一个或几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另一种是以某个专业为主再复合其他专业,如“优势专业+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的复合方式,即学校以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标杆,再根据社会需要,复合其他的专业。(2)学科交叉复合模式。学科交叉是学科间因横向有机联系而出现的综合化现象,如: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环境生物、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等都是学科交叉复合模式。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融合是其突出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培养跨学科衍生的新兴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主干学科+学科群”是它的外在形态构造样式。(3)通识课程和专业复合模式。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强调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责任感,强化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识课程的外在形态构造祥式为:“通识课程+专业模块”。

2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就北部湾经济区而言,由于产业的带动,国际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国际化观念和现代意识,还要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即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将日益广泛和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建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各国互相承认学历,各校互相承认学分,学校之间互派学生参加交流学习,将是互相合作的常见方式。这些情况都给高校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其主要类型有:(1)校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大学或国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相似或相近,专业优势互补的相互吸引,校际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就成为双方的最佳选择。校际合作办学的另一种方式是,集中两所学校的优秀师资、教材和实验器材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如广西大学与东盟卫视合作成立广西大学东盟学院,以成人教育的方式,开设艺术设计和播音主持专业,为东盟国家培养紧缺的影视传媒技术人才就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2)“专业文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就是一边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一边修习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并参加考试取得任职资格。如本科在校生可参加日本精算师考试(IAJ)、美国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ACCA)等。这些职业资格都是国际认可的,都代表本行业的国际领先水平。(3)以外语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深厚的外语功底,又有很强的专业的优势,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如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各国问的交流日益密切,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既掌握英语又掌握越语、泰语等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增。为打造中国一东盟人才,广西大学外语学院特开设的“英语+小语种+涉外电子商务”双证大专班就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3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高超的技艺和技能只能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形成,理论的学习和指导会加快技艺和技能掌握的速度和高度,但绝不能代替反复的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如“高校一企业合作”培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的部分,企业要解决的是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提高部分。校企双方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人才规格和考核测评等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要求,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这种模式既可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也可以走订单式培养的路子,还可以走学习和基地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可以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企业通过合作办学,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研发攻关等,为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上台阶增强动力;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酸甜苦辣,会促进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学、做、想三管齐下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更趋合理。

长期以来,广西高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教育方式更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只有构建起与区域未来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适时、适应、适合”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辱使命并使自身永葆青春,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三)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是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给广西区高等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期待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呼唤高等教育提速前进。如何更好地发展广西高等教育,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速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教育和谐发展战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资料统计表明,近几年广西区高等教育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人才培养与经济区发展需要不适应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合理规划,构建符合广西经济发展,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广西高等教育体系。要改变经济区内高等学校少、教育水平不高、自产人才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的现状,必须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办好现有高等职业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兼并北海宏源足球职业技术学院,拟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还设立了东盟国际学院,开办了旅游管理、城市规划、生态学、对外汉语等20多个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北海职业学院是北海市目前惟一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在以前开办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新建了电工电子、制冷、机械基础等14个实训室(实验室),逐步与沿海工业人才需求接轨。创办北部湾国际海洋大学,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输送人才。钦州市政府在2008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钦州学院,扩大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的办学规模,整合市区教育资源,积极申办北部湾大学。目前,学院定位在紧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步伐,走沿海高校特色道路,学院开办有特色的海洋、石油化工、轮机工程、水产养殖等专业,钦州正在规划加快学院建设,学院也正积极利用国际贷款,全面推动各项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