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对外汉语;英语;外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目前,“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蔓延,与之相应的是,对外汉语专业这个朝阳学科正在蓬勃发展。对于这门新兴的学科,我们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探索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最合理的外语课程设置,并结合研究成果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改革前的教学情况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趋势,培养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人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3年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同时熟练掌握英语,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1.1培养目标:在英语课程设置上,我们的目标是把英语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课,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讲授汉语的能力。
1.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在该专业设置之初,我们参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的情况,把英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媒介语言,在专业课中设置了接近50%的英语课程。开设的课程有:英语精读(288课时)、高级英语(76课时)、英语泛读(104课时)、英语口语(76课时)、英语听力(104课时)、英语写作(33课时)、英汉翻译(36课时)、欧美概况(45课时)、英美文选(45课时)共9门课程,占专业课总科目的近40%,共807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数的约50%。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3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对外汉语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实施该课程设置,一直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各班级在大学三年级时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均超过90%。但随着教学的逐步发展,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对2003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进行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媒介语的问题,在词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用英语解释汉语在教学中是比较方便的方法,但过多地使用媒介语是不符合对外汉语教学适当使用媒介语的原则与要求,而且也不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记忆与运用。其次,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英语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汉语教学的效果。这些不足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在生活方面与外国人交流存在语言问题;第二,用英语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存在语言困难;第三,在阅读对外汉语专业的英文论文时存在理解困难。再次,在教学中面对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时,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存在问题。最后,学生还反映,这样的课程设置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精力学习近于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导致他们出现了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综合得到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但存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2课程改革情况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依据调研结果在2007年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中的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2.1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学习汉语的需求在日益增强,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托福”(HSK)考试需求已经在世界位居前列,这凸显出只把英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存在极大的问题。综合这一形势并结合学生们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觉得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2改革中培养目标的调整:改革以前,英语课程的设置在整个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英语的学习作为等同于汉语学习的重要任务。这样,汉语作为本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过于注重“对外”而没有突出“汉语”。改革中,我们把外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更强调对作为学科根本的汉语的学习。
2.3改革的具体实施:在2007年末,我们着手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和新的教学内容于2008年在对外汉语专业2005级1班、2006级1班和2007级1班、2班实行。我们实行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结构:改革以前,英语课在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课中约占50%。在改革中,我们对英语课进行了压缩,把英语课在专业课中所占的比例降至30%左右。相对于改革以前,汉语知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法在专业课中的比重提高,对外汉语专业的“本”得到了巩固。
(2)英语教学有所侧重:改革以前,我们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一齐抓,没有特别侧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改革中,我们突出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无障碍交际。
(3)变革内容:我们在改革中增设了英美文选、英语研讨技巧、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而对于原有的课程,我们删减了不必要的部分,对教学内容也做出了调整。
首先,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今后会在国外教授汉语的现实情况,我们在英语口语课中,更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在课程中设置了更多的生活场景,增加学生与外教进行对话、交流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国外生活打下语言基础。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获取国外语言教学界的先进理论成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我们在英语精读、泛读课中增加了对对外汉语教学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学习,培养学生研读本专业英语论文的能力。同时我们对以往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对写作前搜索英文材料的教学,从搜集材料、分析材料、进行创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地教学与训练,并要求学生们用英语撰写学年论文。
3改革的结论
首先,我们在改革前进行了广泛地跟踪调查与研究,并结合了权威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改革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真实、科学的。
其次,此次改革真正适应了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对外语的要求,更满足了学生现在以及今后对外语这个交际工具、教学工具的需求。因此,我们此次改革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综合来看,我们此次进行的改革在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改革的创新性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争取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篇2
一、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般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表达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者相对薄弱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专业化教育人才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在看到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特别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作为语言教学,其内容的可变性强,可塑性也强,但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按照传统的课本套路照搬,缺乏在内容上的创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是绝对的主角,对直接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语言教学的灵活性不能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最终使学生对此门功课的学习缺乏热情。由此可见,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知识掌握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掌握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多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在进入岗位之初,他们一般具有较大的知识储备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对外汉语的老师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目前教师的职业培训较少,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多停留在进入岗位之初,如此一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就与多变的社会之间存在了差距,很难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次,对外汉语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仍需改善。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一般的教师的服务教育、认真教学等要求之外,更要求教师的个人表达能力、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与对外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认为教师只要做好基本的教师工作即可,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更多的也是传递一种语言的魅力,传递一种较高的道德素养,所以说,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之外,也应该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面提到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策略,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即使在从业之初,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培训,接受新知识,也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掌握能力的培训,也就是培训内容中应当包括对外汉语知识,在巩固教师知识能力的同时,及时将新知识、新内容传递给对外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人素养的培养,除了基本的职业要求之外,也应该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此外,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关于教学方法的培养,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开展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之间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分享以及教学心得的分享,对教师之间的借鉴和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教师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评定,通过不同教师的观点表达,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中,也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与融合。
作者:郭教才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篇3
[关键词]地方院校 对外汉语 提高班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郭志斌(1972- ),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19-02
“中国热”带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国际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以培养对外汉语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汉语专业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院校相继开设对外汉语专业,但因地处内陆、发展相对滞后、对外交流不够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不具优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扬长避短,加强特色教学。衡水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强技能、有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衡水学院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合格对外汉语师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语言教学理论、文化思想和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手段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能熟练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从事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较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为了有效地实施上述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厚基础,强技能”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为宗旨,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精细化培养,将凸显专业特色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别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结合实践,引入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教材,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提高;二是提高专业素养,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学生选修1~2 门感兴趣的文学文化课程;三是积极参与沿海地区专业见习、境外课堂教学实习等,通过真实的课堂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更好地结合,是提高班教学的核心理念。提高班课程分为核心课程、辅助课程、拓展课程。在这一培养模式中,核心课程包括语音教学、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等课程,旨在培训和提高业务技能;辅助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技能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等,旨在巩固教学基本技能;拓展课程包含文化思想、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指导、语言文化等课程,旨在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立足国际、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优化现行课程体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优化课程教学内涵,以计算机辅助环境为支撑,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开展中国语言文化专题教学。
提高班是精英教育,每年面向对外汉语专业二、三年级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围绕提高班选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4年的课程设置做了优化设置。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以语言和通识课程教学为主,形成了语言学概论、文学、写作、中国文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翻译入门等特色课程。三、四年级为特色技能阶段,分语言教学、跨文化商务两个专业学习方向,系统学习语言教学、对外商务交流等应用型课程。除了方向特色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国外汉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世界汉语教学现状、汉语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多元化课堂训练
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建立以实践技能课、基地实践、留学生课堂实习和海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基本链条的能力训练平台,实现从课内外走向校内外,扩大到海外的多元课堂联动的完整体系。
实践技能课主要是模拟课堂训练。为保证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语言类课程实施能力目标型教学,制定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能力要求,并以此设计模拟课堂训练。在组织模拟课堂之前应使学生明确课型的特征,通过听课掌握教学技巧,准备试讲材料时应注意交际性和科学性原则。提高班教师凭借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向学生提供教学模板,将模拟课堂模块化。模拟课堂实施分为说课、试讲、评价三部分,说课环节要求试讲者简介试讲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并说明教学方法;试讲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学习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能控制课堂气氛,恰当使用媒介语和体态语,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最佳;评价环节采取提问、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评价试讲者对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把握,学习者特征与教材结合程度,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和媒介语使用是否适度等。
提高班的课堂训练是多元且连续的。模拟课堂实践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基地实践。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在外语系,学生与外教在课上和课下有很多语言和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机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留学生培训单位建立基地,联合培养汉语教师,学院负责学生的理论课程,实习由教学单位负责。基地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五学期可先听课观摩2~3个月,帮助教师改作业、管理学生等,使学生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真正学习备课、写教案、上课,在第七学期完成。
进一步加强与权威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企、友好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参加暑期实践,在校外基地创造机会实现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以“职业”的身份进入留学生培训机构及其友好海外院校,实现学生在职业心理、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上与市场的零距离转化与对接。
四、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进行完善。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由五个模块组成: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语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包括汉语与外语两个标准,汉外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对比贯穿汉外词汇、语法、发音、句型、文学和文化的教学,对比教学法能使外国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更为有效。双语对比能力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编写特定对象教材的能力对于汉语教学更需强化。在现代教育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使汉语教学形象化、立体化,使汉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国外教学对象类型多样,需要教师自主编写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编写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根据学生特点,临时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文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技巧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和交际技巧,以减少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败,更要增强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汉语中蕴涵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学会把跨文化意识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汉语教学的难度视学生水平和年龄不同而不同,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可以借鉴各国语言教学法,汉语教学最好能与当地的教学法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自身特长,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要与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可以借鉴国内外权威汉语教师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提供真实教学资源,以此作为教材,使学生在训练中感觉对外汉语教学国内外发展的特点和现状。课程讲授由培训机构专业人士或本校有教学经验教师担任,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专题讲座,还可以借鉴培训结构的课程设置,再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不断适应不同国家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要求,促进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提高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质量。
五、无缝对接的教学实习实训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稳固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发挥合作单位广泛的国际汉语培训背景,充分利用合作单位汉语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合作单位教学机构,做到3个“无缝对接”。重点是把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能评估纳入实训计划。
实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应用对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70%左右的课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覆盖面较广、针对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开设教师资格证与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为真正走向对外汉语教师岗位奠定基础。注重学历文凭证书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用已获得国家认证和国际认可的证书来检验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并通过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选择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训单位举办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对外汉语教学现场,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工作现场接触到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熟悉教学技巧,充实教学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人才培养中,必须把“研”做实,才能实现“学”和“产”无缝对接。积极实施“立足市场需求,以教学立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战略,确立以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研攻关目标。
让企业介入高校应用对外汉语研究,主要包括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校企共建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机构,全力推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发展。企业和高校共同负责研究选题和研发人员调配,校企间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七、结语
在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中,应始终坚定“特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密切与权威证书项目和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资格证项目、培训机构教学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坚持教学模式创新,让广大师生浸入真实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直接获取实际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走出一条科学的、可行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本文把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技巧教学实践类课程统称为“教学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入门级课程,对于此类型课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课程设置是: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汉语国际教育四种课程,使用的教材分别是:刘?(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徐子亮、吴仁甫(2006)《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黄晓颖(200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周小兵(2009)《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合,这时如何处理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这些课程之间的潜在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本文将从课程现状、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三方面对课程的潜在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
1课程现状
四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1.1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课)课程是理论应用并重,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论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课)课程着重探讨对外汉语教学法,以语言教学法流派为基础,介绍了分技能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以下简称技能训练课)课程侧重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微技能探讨,从诸多方面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并附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例评析;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是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要求,符合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学通论、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语言技能课教学,并附有优秀教案示例。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通论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方法,同时也采用案例分析等一些方法;教学法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技能训练采用讲授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评价等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则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指导法等一些方法。教学手段上均除使用最基础的黑板粉笔外还使用PPT、教学视频、汉语国际教育实验室课堂实践录制等手段。
1.3课程特色
通论课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保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法课程则主要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并把这些教学法应用到分技能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课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训练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为其特色,本课程中实践及观摩内容所占比重大,汉语国际教育课比较全面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饱满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
2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从基本情况来看以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为主,配以教学通论理论课,汉语国际教育全面分析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除讲授外还运用其它教学方式,开设时间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遵循人类认识规律,考核方式也从理论考试到一般灵活多变的考查课。
但是,教学通论课作为本专业的入门核心专业理论课将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因此课时稍显不足,在除讲授方式外,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作为注重实践实例分析课也应该有除讲授外的其它授课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实践的课程并未以实践方式考核与教学目标有偏差。
(2)教学内容上看四门课程的交叉部分非常多,比如二语习得理论、教学法、语言要素教学、分技能教学等内容四门课中均涉及到了。这四门课程内在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但同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认为其中大部分内容只是在重复,因此对于学习过的内容只做简单的复习,或者只是串讲一下,有些教师甚至省去不讲,这样不但课堂利用率低而且易使学生在后来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课上形成不重视的态度,因此协调这几门课程之间的教学极为重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四门课程也趋于一致,在除讲授理论外,四门课程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是类似的,甚至可以运用相同的案例,这些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很难理清头绪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该在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侧重,教学手段也应更丰富化。
(4)这四门课程特色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均占有重要角色,通论是入门课,内容比较全面,注重理论;教学法课是通论里面讲述过的一部分但着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把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教学技能训(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练课,是对通论和教学法的进一步实践深化,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汉语国际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内容全面,在学生学习理论,进行实践训练后再回到理论上来,再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再加上学生本阶段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
3课程教学改革协调方法
(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由于这几门课程表面上内容的交叉相同,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轻视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过的内容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得不到深入和升华,所以必须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关系的理解认识。
(2)整合教学内容,应呈现一种互补的状态,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注重科学系统,同时又应注意侧重点,不能为了让另一门课有内容可讲而忽视本门课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应从不同的侧面、详略分明、重点清晰的讲解,教学顺序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能够使每门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大的整体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宏观定位后再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应该特别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继续尝试其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形成报告,将原来的讲授式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操作式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结果的最优化。如通论课以讲授为主,教学法以讲授和实践结合为主,技能训练以实践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等。
(4)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与实践指导,重视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教学方法和技能,这里的实践不仅指课堂教学过程模拟的实践,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观摩,及真实的对外国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的模拟实践是基础,是对理论知识的初步应用;教学观摩使学生通过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发现自己的欠缺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真实的实践教学则是考验综合素质的验金石,所以这三种形式的实践缺一不可。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是主要练习教学法还是练习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应该有所区分,当然最终的教学应该是综合能力的表现,但在开始练习时有步骤分部分的练习对每部分的扎实掌握大有益处。
篇5
【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多媒体技术 教学建模应用 探微与思考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不仅体现在社会观念的逐步开放,而且促进各个领域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研方面,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储量丰富和快捷便利等优势功能,开发了广阔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前景,形成了先进独特的教学模式,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如何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有效地提高实际教学水平,这应是对外汉语教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战略战术任务。本文就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试简要阐述之。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及其范围
随着中国在全球引领力的不断增强,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肩负着强国梦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无论“让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还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对外汉语运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承担者之一。所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外来留学生和爱好者学好汉语,尽快提高实际交往能力,始终是人们予以重视和关注的发展性课题。目前,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对外汉语课型,主要有口语课、听力课、汉字课、报刊课、写作课和综合课等;教学研究上,亦从生词语法教学、阅读文段操练、对外汉语练习以及课件形式设计等四方面,取得了多媒体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成果。本文认为,多媒体的主要特征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及集成性、信息控制的交互性及双向性、信息显示的同步性及即时性,这些可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性支持,促使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得以精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
二、对构建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考
1、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提出。教学模式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连接理论和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架桥铺路的联系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理论在特定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坚持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和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要素,并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程序,从而达到培养汉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它又是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其中内含有四个“突出”,即突出了以生为本的主体论,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突出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性。
2、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一是主导教化功能。多媒体技术把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具有多功能性的属性特征,从图文、音响、视频和动画等多个角度给予学习者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把原本由教师掌握的辅助教具转化为由学生主动认知的学习工具,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功能,教师可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并调动了对外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学引导功能,促进了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是角色满足功能。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知识量,从中学习课本内外的更多内容,有助于开智益能、发展创新。尤其能够让对外汉语学习者从学习情境和资源中获得极大的满足需求。三是持续开发功能。无论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如何复杂多样,以多媒体为核心的超文本技术,其新陈代谢能力较强,新兴技术的利用和传播较快,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持续开发功能,可以为对外汉语地教学双方不断提供多元化、丰富性和优质量的有效辅助资源。这是目前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篇6
(一)“对外汉语”这个名称只是明确了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本义上的汉语教学,现在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和我国少数民族,其中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叫做“对外汉语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教授汉语还有汉文化
内容方面,汉语的四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伴随着语言学习,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必然会展现出来,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注重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母语教学是教授语言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即教学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和专门文化知识,而专门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对比分析
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运用技能,还需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其思想品质,最高目标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受职业、教育目的的影响,所以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来进行语言交际。文化教学基于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制约和发展,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跨文化交际及对另一种文化的态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理解与欣赏。基于此,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文化教学。
三、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手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将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方法以训练语言技能为中心,经过反复练习,而母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如讲语篇,母语教学注重对语篇整体的分析,探讨语篇所反映的深层次的东西,对语篇中的重点词汇会做说明,一般性的词句将会被忽略。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从最基础的讲起,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其方法不能直接讲句子和语法而要从读音开始,比如讲“忙”和“难”,首先将其写在黑板上,切忌用英语标出adj(形容词),领读,找学生读,再纠音,一个音错了最多纠三次,第三次无论正确与否,都得鼓励学生;讲反义词时,先写“忙不忙”,“难不难”,给出规律:“adj不adj”,进行“领读―学生读―纠错”,再多举例直到学生全部掌握;讲句子先写句型,如“、、、吗”,以“AB”形式写出A:、、、吗?B:、、、,给出例子A:你忙吗?B:不忙/忙;A:学汉语难吗?B:不难/难,让学生自己造句,教师纠正。以上运用了“听说、对比和归纳法”一系列语言技能训练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练习语言。
四、教学原则对比分析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主要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母语教学原则是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龟兔赛跑”课文为例,它被选为对外汉语教材时,首要的教学原则不是使外国学生像中国学生那样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整体把握乌龟的坚持不懈和兔子的骄傲自满,再共同探讨这两种不同的品质对人生的意义,而是学习课文中较为基础的字词句,如对副词“非常”的学习与运用,最后以语段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分析,明白乌龟胜利的原因即可。由此看来,这一教学活动中强调语音、词、短语、句型的教学和训练。
篇7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为汉语教学的创街开砰了广阔的空间,教学模式是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创街的突破口,本文以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从多嫌体角度探讨了教育技术在多探体时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多媒体技术对学习者产生的良好效果,有些优秀的软件和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确实帮助学习者解决了过去头疼的若千难题,使学习变得更流畅、自主、丰富、快乐而深人。这一由多媒体所成就的实效也同样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留学生学好汉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师探究的课题。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就是应此而有的建设,它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支持而发展的。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思想在198,年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project206)中被清楚地描述出来。它更快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可能。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持,为课堂引入崭新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让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较好地适应满足信息时代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情境教学,互动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等教法得以精进,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本文以教育技术为主要依据,探计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和指导。
1、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的重要概念,在教学中起着连接理论和课堂教学的桥梁作用,对关联基本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内涵的理解。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这两个概念基础上界定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会呈现更清晰准确的面貌。
1.1教学模式的几种定义
1972年,美国的乔伊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学习的过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范型。”
何克抗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钟志贤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一种反映或再现教学活动现实的理论性、简约性的形式。”
祝智庭认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构型。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的表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赵金铭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
周淑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科学地组成稳固的教学程序,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规范教学课程中的种种活动,使学习得以产生。”
崔永华认为“教学模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上各家之言,让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内涵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每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都会有所侧重。为便于理解及进一步阐述所论主题,本文择取《教学论》中的定义,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一类学习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简明教学结构框架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通常是对几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组合应用”。
1.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运用在具体领域的过程中,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特定性有决定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学习)范式。这种教学(学习)范式以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出课程教学的具体程式,并对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设计方案。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理论的反射体,又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
1 .3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参考上述教学模式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界定,我们认为基于多煤体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创设情境、互动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优化教学各要素,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该定义内涵中有四个“突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技术手段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价值,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起了相当关键的指导作用,它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作以修正。而且,它涉及的诸多范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显著,其依托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对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起着核心作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成立,这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1994年,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表。书中给教育技术作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对象、五个范畴”。
“一个目标”是指学习。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
“两个对象”是以学习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与资源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产生出各种教学设计模型(models,或模式)。
“五个范畴”是指相互作用的五个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内涵说明分析如下。
设计是指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中又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等。
开发是指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利用是指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管理是指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评价是指既要注重度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的主要措施。
以上定义,传达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
首先,反映出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用技术促进学习者的“学”。
其次,突出了学习者的作用,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
再者,强调学习资源设计,指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计一般指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设计。
最后,以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2 .3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功能体现
(1)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教导”功能。
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从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点理解、记忆和掌握,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实现了媒体的跨越,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传授知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习结果可以立即反馈。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让对外汉语学习者在情境和资源中“角色满足”的功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用资源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认识。教师用各种相关优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能开阔思路,发展创新。
(3)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和体现了多煤体汉语教学手段的“持续开发”功能。
第一,信息技术注重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多样,而信息技术的开发,因其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在教学中能相应地给予多元的、丰富的、优化的辅助资源。
第二,利用超文本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使学习内容的调用极便捷,能满足学习之需。其模拟人类思维特征,将教学内容通过节点(用于储存各种信息)和链(表示各接点之间的关系),组成含有许多分支的信息网络。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使得学习者不必按一定顺序提取信息,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3、现代教育技术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指导作用的分析
以上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和它在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功能体现作了介绍与分析。在建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这一理论思想贯穿其中,在四个方面产生出其有价值的指导。
第一,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它需要进行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信息内容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核心的应用之一。
第二,多煤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模式。建构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的语(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第三,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互动性的模式,让学习者通过协作、会话完成交际过程。该模式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不同层面的互相沟通和反馈。如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规定课程目标下的相关语言知识,也可以实时的人机互动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第四,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视媒体的呈现、制作与利用的模式。煤体是学习过程所必须借助的工具,本身即是学习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把含有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如听、说、读、写,话题交际等)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计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创设出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目的语仿真环境。
篇8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对外汉语教师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注重不同文化学生所带来的教学差异,他们的身后,是越来越丰富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诞生。我们还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走进我们HSK的考场,走进我们设在国外的孔子学院。但是,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由于过度产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言教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复杂程度远非走路能够相比拟的,因此,我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追求了教学法的多样性。主要采取了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暗示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教学。最近不少教学工作者,吸取对外汉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博采众长,吸收了外语教学各个流派、方法的优点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教学法”。这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是十分成功的,它代替了以往的单一教学法,改革了原有的课堂单调乏味的讲解局面,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果。
2.更加注重文化差异及个体性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受者广泛,有不同文化背景,必然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针对如此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了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如在备课差异性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入门水平、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特点(如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文化背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全班大多数学生身上,统一要求,而且在强调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因材施教”,考虑了两端学生的情况,多准备了一些问题,多设计了一些活动,多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感到愉快。在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导下,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教学对象的文化差异及个体性的方法,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3.汉语水平考试体系不断发展
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查考生在各种语言交际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包括HSK(基础)、HSK(初中等)和HSK(高等)三个部分。目前HSK考试已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命题、施测、阅卷评分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实现了预测统计分析、试题等值、考试报名、评分和成绩报告等的计算机化。并在此基础上,将推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性HSK考试,这种考试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可靠性(信度)和更高的有效性(效度)。由于随着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为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测试等级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HSK考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已得到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已把它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更加丰富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材也越来越丰富,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亦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的日渐丰富,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的增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提高,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没有好的教材,就好比是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也不能上出好的课来,因此教材也可以看作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一大重要表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个体性重视还不够
虽然目前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对其个体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而对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2.HSK日渐突出的应试问题
随着参加HSK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HSK考试也越来越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人员的重视。有的城市还专门设立了HSK成绩攻关补习班,有些教学单位甚至还出现了“教学为HSK服务”的教学局面。这不免会给人一种应试教育的感觉。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各个高校或者教学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这样虽然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使众多留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受到损失的也必将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
3.由于过于产业化带来的课堂管理松散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汉语桥”工程的确立、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以及中国本土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让我们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盈利而轻理论总结和研究的问题,如部分学校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为了争取更多的外国留学生生源,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这样做只能使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产业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帮助甚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部分院校显然没有把重心放在真正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上,过度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和短时间内大量灌输技巧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都普遍存在于各种各类对外汉语教育中,这种畸形的汉语教学方法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上升期的汉语语言教学来说伤害尤其巨大。
4.教材需要更有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关于对外汉语的教材问题,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和海外的汉语教学中都存在十分严峻的情况,大家普遍感受到选不到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教材。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商主要是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从事一线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出版社,几乎每年各出版社都有新的教材推出。市场上大部分的教材只是对一些经典教材进行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教材思想和体例的改进。另外,一些教材缺乏综合性和弹性,不能满足短期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5.教师水平需再提高
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当前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高增长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成了这项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有1亿人以上,有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汉语教师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尽管国内教育部门努力做了许多相关工作,但师资缺口仍然很大。而与此同时,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对外汉语教育学事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水平不一,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再扩大招生,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状况。
二、解决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把语言考试(HSK)同日常教学结合
HSK虽然是检验汉语水平的考试,但它自身仍有一些不足,不能完全反映汉语水平。一些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汉语水平考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难度较大的口语测试和高级汉语水平考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口语能力的测试基本上被排除在HSK考试之外。限于诸多原因,HSK考试测试并不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不能为了HSK考试而设立,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这就要求那些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人员应该正确把握HSK与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不能让教学成为应试的手段。同时,我们也不能轻视HSK考试,同样要借助考试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HSK与教学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从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综合课这四种课型的改善来看一下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结合起来。
1.听力课
要改变听力教材与汉语课教材同步的唯一局面,促进听力教材的多样化,在听力课中增加内容,加大专题的训练量,例如当学生学完数字和年月日后,可以在听力上对其进行强化,加快他们的反应速度,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关于地点、人物关系的词语,为他们以后的考试打下基础。对于学习汉语半年以上的留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新闻听力和惯用语听力,由易到难,为学生介绍新新闻体裁、新闻术语,同时可以在每节课上为学生介绍几个常用的惯用语,既不让学生感觉听力课就是单纯的听,枯燥乏味,又能同HSK考试联系起来。此外,还可以讲授一些考试时的基本要点和技巧。由于把听力课与HSK考试结合起来,又增加了生活的内容,学生对听力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这正是迎合他们的需要所取得的效果。
2.口语课
通常在系统学习半年的汉语后,留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起步阶段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口语进步太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要参加的HSK考试中没有口语考试,因此他们对口语课的重视程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口语课内容,在平时依据教材的条件下,适当穿插一些惯用语的讲解。在考试前几周可以围绕考试经常出现的新闻、通讯类或评论类短文进行话题式口语教学,还可以集中给学生讲一些在考试的听力和阅读的第一部分常出现的口语惯用语,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阅读课
与综合课配套的阅读教材通常文章较长,对于仅学习半年汉语的留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陈旧。我们应该使用一些新颖的阅读教材,涉及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而HSK考试规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考试应能综合运用汉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汉语书面材料,能阅读各种题材(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科普、史地、政治、经济等)和体裁(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文字材料,考生应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既理解单句的意义,也理解上下句之间的逻辑;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这样,这类教材就能很好地同HSK考试的阅读接轨。
4.综合课
综合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的训练、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系统学习半年汉语之后,已经由语音阶段过渡到语法阶段,这时他们有了参加HSK考试的要求,但他们的语法知识点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课教师应该在考试的前两周系统复习学过的语法知识点,同时有选择地讲解一些没有学到的考试常见的语法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举一些HSK考试的例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虽然新教学理念要求体现主体教育,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一改以前的统治对外汉语课堂的局面,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其实,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对外汉语课堂要想取得进展,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提高和加强:
1.提高素质,更新观念。
对外汉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而且要置身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沿,密切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重中之中。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把握方法,新旧互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服从多样性的原则,也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4.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结构严谨,环节紧凑。
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教学环节的紧凑性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的连接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切换要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如果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6.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近,激发兴趣的原则,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激发不同个体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不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的角度,都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为数众多的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现实,尤其是缺乏适应时代需求的、符合外国学生学习规律的、全新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局面,我们更应当把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当作对外汉语教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最重要任务来对待。
1.准确把握教材编制特点。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必须建立在体现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即基于网络和网络概念的对外汉语教材,这种总体创新的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由专家系统控制的网络智能环境;(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筛选与编写方案;(3)适合教师引导课程(teacher-ledcourse)编写原则;(4)突出个体化教学的特点;(5)基于网络的训练方案。
2.加强教材编制突破创新。
要提高对外汉语教材实用性,关键是要不断突破与创新,一方面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要遵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把握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地“出新招”“出怪招”。可以从下面几项工作入手:(1)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发展史的研究;(2)对现行教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估;(3)针对构成教材的各种要素进行严密的科学试验,为教材编写提供可靠的数据;(4)更新观念,引进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3.明确教材编制发展趋势。
为了使对外汉语教材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选择作者群体。国家在资金、政策投入的同时,也要制订统一的编写、出版计划,组织一批结构合理的编写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做好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工作,积极开发国际市场。(2)选择教材内容。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要新颖、科学、规范和实用。同时要紧密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课文内容,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心理、不同习俗、不同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仔细推敲,切实编写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型教材。(3)选择编辑。编辑要有语言文字的专业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以及较强的编辑能力,如此才能使教材具有吸引力和应用能力。(4)作者、专家、编辑相结合。教材的编写、出版和研究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教材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教材制作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教材的出版质量。
(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加快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最主要的学习渠道是教师的传授,教师肩负着在短时间内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之能把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技能从而运用于日常交际的重任。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先抓好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状况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发展对外汉语事业。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而满足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2.改变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局面,增加更多的量化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化,更有说服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资格证书考试或能力证书考试的结果,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而研究考试大纲和培训大纲的制订。
3.在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也要向国际化发展
加强面向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培训、面向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师培训,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国别的汉语教师,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同时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篇9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师 课堂教学用语 特点 要求
课堂教学用语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和工具。课堂教学用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文字表达,如黑板板书、学生作文的评语等。当然还有身体语言,即示意性或示范性动作。准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选择使用精准的课堂教学用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汉语是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语,使用准确、得体、规范的课堂用语极其重要。
(一)规范语言表达,凸显教师用语的示范性。
教师使用规范、得体、准确的课堂用语尤为重要,因为规范的教师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也是其模仿的直接对象。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对于零起点或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教师所使用的课堂用语通常是比较实用、短小、精炼的语句,可达到易懂、易学、易模仿的效果,相反则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常态“吃饭”与非常态“吃食堂”、“吃火锅”,这两种句子结构就不能混在一起,会造成学生使用宾语时出现错误或使用不规范。因袭规范的语言表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的语言严谨、顺畅。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
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第一次上汉语课时,也许他们只会说几句汉语甚至一句都不会说,一个汉字也不会写,如果老师能够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如“上课”、“举手”、“翻开书”等,并结合一定的手势与身体语言使学生立刻感受到汉语的意义,并能模仿老师使用它们,便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如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站在课堂上不动,手指黑板,说“上课”,学生就会进入上课状态,学生通过模仿便可会说“上课”一词,并能够准确地明白该词的含义。
(三)提高教学内容的复现频率。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句型教学,强化句型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加大,课堂用语也就要随之提高难度,增长长度,并注意以强化语法和词汇为目的。如学习了“把”字句,“关掉电视”就可以变成“把电视关掉”;学习了“被”字句,就将其转变为“电视被关掉”,等等。学生既听懂了教师的课堂用语,又不断重复了语法和词汇,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复现频率,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调节语言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上的情绪氛围。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效率,而且要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使用规范的课堂用语,并做到字正腔圆,且声音洪亮,就能使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是汉语普通话的一种职业变体,由于其教学对象、环境、目的的特殊性使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与一般的教学用语有很大的不同,它有着鲜明的特点”。①
(一)受限性。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国家的学生,课堂上所说的话也必须是可懂的。但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让他们进行对话,如何使他们听懂指令,涉及教师对课堂用语的选择问题,这就决定了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受限的,非自由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尤其对于初级或零起点的学生,在早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说过多的汉语对学生来说都是多余的,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明确学生具有的相应的预备知识与词汇储备,可以听得懂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①如解释“跳”的时候,如果依据汉语字典的解释“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那么学生定是不会明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用目的语,对于一些指令或要求,可以借助媒介语或身体语言,但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这些借助手段要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用目的语代替。
(二)动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过程的推进,决定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会形成学生语言能力越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受限性越低的总体趋势。对外汉语教师要适应汉语学习者水平和汉语能力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这一特点,适当动态地调整课堂用语的内容和难度。如最开始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时只能使用简单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式,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教师便会根据学生不断提高的汉语水平,逐步使用带有修饰性的短语、完整的句式甚至是四字成语。
(三)得体性。
这里所说的得体性,除了指对外汉语课堂语言要简单、字正腔圆、语速得当、用词精炼、句式简短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国家的学生,他们在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教师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异,使自己的言行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喜好使用自己习惯的课堂用语,这样会因为自己语言使用的不当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疏远。尤其是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时,应结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以是否达到“交际目的”为衡量尺度,进行评定,不必“有错必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协商、商讨式的语言,减少指令性语言的使用。
三、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强调重现和重音强调。
前面我们提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好的示范性。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是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也就是要让教师具有一种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语言中来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教师的教学用语就要经常重现所学的内容。当然,重现是将重点内容多次重复,使其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自己能够很好地将其消化。
在初级阶段,老师应该注意到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对所学内容解释得越多,学生未必能懂,反而会更加糊涂,此时,教师如果将讲述的内容多次重现,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学习了表现频率的副词“再”时,教师便可将句子设计成:
(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遍。
(2)请这位同学再说一遍。
(3)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再如学习了否定副词“没”时,教师提问可设计成:
(4)今天谁没来?
(5)你吃没吃早饭?
又如学习了“休息”、“现在”、“可以……了”,就可以将句子分别设计成:
(6)同学们,休息。
(7)同学们,现在休息。
(8)同学们,现在可以休息了。
也就是说,课堂上关于语法的练习应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训练,经过这样的重现,便可以进入交际练习阶段。
(二)尽量用可懂输入,注重难易度的转换与语言的迁移性。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就提出:输入的信息不要过难也不要过简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就是要稍稍高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让他们通过上下文、语境或借助图片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信息,习得该信息包含的下一阶段语言结构。
如当学生没有接触“被”字句时,要表达“在院子里,他被狗咬了”的意思,老师便可将句子设计成:
(1)在院子里,狗咬了他。
又如“今天下午,他被老板开除了”便可将句子说成:
(2)今天下午,老板开除了他。
与此同时,老师在使用难易度转换的策略时,可适当调整课堂使用的词语和句法结构,例如:
小明很不细心,总是将作业本落在教室。
考虑到学生不懂“落下”,老师可用“丢”将其转换:
(3)小明很不细心,总是将作业本丢在教室。
又如:老师让他把地上的垃圾拾起来。
考虑到“拾”这个动词不太常用,便可将“拾”转换为“捡”:
(4)老师让他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可懂输入,注重难易度转换与语言的迁移性,其目的就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其自信心,但千万不可为了转换而转换,为了迁移而迁移,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指示牌。
(三)适当使用简单句,注重回避和迂回。
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时,使用的回避和迂回策略与难易度转换策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会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汉语水平及知识储备,在使用回避和迂回策略时,教师同样应使用一些学生易懂的、已掌握的词语,或使用一串比较简单的句子、短语甚至是有些绕口的小句。例如:老师将“成亲”解释为学生能接受的“男女结婚”,将“拜堂”解释为“结婚时举行的仪式”,将“告辞”解释为“说再见”,等等。
(四)加深学生印象,强调简化和繁华。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对一些没有必要的成分进行一定的简化,尤其是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如:
(1)“你在黑板上写生词,我来读”可简化成“你写生词,黑板,我来读”。
(2)“翻开课本第十八页”可简化成“十八页”。
(3)“你读对话,他来表演”可简化成“你读,他演”。
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会故意过分使用一些语法成分,如:
(1)“同学们,休息”可繁化成“同学们,现在可以休息了”。
(2)“同学们,上课了”可繁化成“同学们,现在该上课了”。
(五)帮助学生理解,适当使用态势语。
由于学生语言水平较低,容易造成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事情如果光靠语言解释,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能以表情、动作甚至是表演来起到解释、沟通的作用,不但可以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还可营造出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解“扔”、“抓”、“拿过来”等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诠释其含义,简单明了,其教学效果往往胜过过多解释性的语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词义,态势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进度。
(六)外语的应用点到为止。
对外汉语教学尽量采用汉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外语对教学没有用处,相反,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其自身知识技能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语在教学中,尤其是对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桥梁作用。比如,学习者还不会用汉语提问时,教师便可用外语进行询问,并用外语作必要的解释。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许多难点实则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汉外对比,运用偏误分析法和中介语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外语还可加强师生间的课下交流,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在介绍中国文化、沟通师生情感等方面,外语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用语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正确的教学观念和良好的口语能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规范、得体的课堂用语的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绝非一日之功。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刘弘.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语言变异[J].语文学刊,2004.8.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近二十年来,因改革开放而形成的汉语热使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使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个学科还很年轻,学科理论建设远远跟不上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进行研究,首先找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缺陷,确定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设想――从表达出发。
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缺陷
以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而只是偏重于语法知识的教学,不是与现实语境、现实交际目的结合的动态的言语教学,而是将汉语处理为一种静态的言语教学。例如:语法点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模仿套用某种句式或格式,通过反复地训练强化,以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套用的目的。由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并且主要是成年人,他们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类推和对比。但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句法上的形式格局,很少解释如何实际使用,这样,造成了学生在套用或实际使用时出现问题。
例如:
(1)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学生学习这一句子时可能会类推出:在饭店里,服务员很热情。
(2)我把课本放在桌上。
学生可能会类推出:我把饭吃在床上。
问题是有些学生语法点的学习成绩很好,甚至SH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很不错,可在实际会话中,却错误不断。引人深思的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准确地掌握了所学的句式,在实际交际中说出的句子,单独看,也合乎语法,然而与实际语境联系起来却不正确。例如:
(3)A昨天下早上去找你,你没在,忙什么去了?
B我把同学送上火车了。
这里A想知道B去做了什么事,事实上B也的确回答了A,B所说的句子,语法上也没有问题,然而回答总是的角度却不符合语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失误:1、A的提问表明,他对于B所做的事情,没有共知的前提,而B的回答却把“同学”作为AB共知的前提来处理;2、A想知道的是B“去――做什么”B回答的却是具有处置结果的处置,B的回答与A的问题不一致,因此出现错误。再如:
(4)A教室打扫干净了吗?
B她打扫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A所问的是对一个具体而确定的教室的打扫情况,B回答的却是她做“打扫教室”这一类事情做得怎么样,显然,所问与所答不一致。再如:
(5)A明天下午补课。
B谁说的?
A(用手指着站在面前的老师)她说的。
这段对话语法上没有问题,内容也表达清楚了,但是表达得不得体,一般来说,在有尊长同在的谈话现场,不能用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尊长,而要用尊称,如用职业、职务等进行指称。
上述类似的错误告诉我们,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只求句法结构的掌握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能力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扭转只重句法形式教学的局面。
二、 关于确定语法教学内容的原则问题
学习语言的目的应是对所学东西进行有意义的控制应用,即是一种有意义的控制性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要求对所学语言进行高层次的决策和处理,能够使用特定的方式去调用认知能力,包括表达思想感情,表达合乎语境的、合乎行事目的的正确语言形式等。而第二语言学习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学习者观察世界的角度的变化。说某种语言的人,往往会忽略说另一种语言的人常常注意的那些差异,这是由于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结构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这一语言一些特定的区分世界的范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要根据特殊的学习对象及其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与其母语相比较而显现的汉语独特的区分世界的范畴和语言特点,根据第二语言习得应该遵循的规律,语法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从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实用原则。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最容易发生偏误的部分――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讲解其基本性和常用性内容;讲清使用权的适用条件和限制条件。
2、简化原则。将繁复的、抽象的语法内容作浅明的、感性的、条理的、图示的等等教学处理;避免浪费性重复;上课语言浅显、具体,不要进行术语概念大战。
3、类比原则。将相关语法项目――词类、结构、句型、功能、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对比。由于语言对客观经验的编码方式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也倾向于按他们母语所提供的不同范畴去区别和辨认经验。
4、解释原则。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往往经历一个自主、能动的习得过程和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教学中要以足够的证据和条件,对所学语法点或语法项目作出合理的恰当的理据性分析和认知性解释,要做必要的演绎和推论。
5、偏误分析原则。“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运用范畴;“偏误”则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即“偏误”现象属于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积极地对语言体系进行判断、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并试图使之规范的创造语言过程。所以,要充分利用负面证据的激活作用,系统地解决学习中的偏误问题。
三、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设想――从表达出发
1、要想建立从表达出发,结合语义分析,体现到结构上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难度相当大。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表达”本身情况很繁杂,涉及的因素太多,恐怕有时很难控制,与结构对应时,有的表达因素很难根据进来。二是,由于这是一条新路,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2、我们为了达到对教学内容能够控制的目的,必须对表达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这里的表达是指在语法范围内的表达,所以跟语法表达完全不沾边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等因素要排除。所谓形式上的界定是指,为一定交际目的而表达的内容,在语句中要有相应的词项的表示,由词项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直接体现出来。语用学中有很多内容跟表达有关,但是,跟我们所说的表达语法有关的却只有一部分。
3、表达语法应该是一个表达意图、内容和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就应该有层次关系和组合、聚合关系。因此首要任务是要对表达功能项进行分析、概括和划定类范畴。同一层次功能项的确定,是以某一同类的选择为依据;不同层次的功能项的确定,是以某一异类的语用选择为依据。各个层级的表达功能项的类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和结构定位,应该成为整个表达系统的根据和体现。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作为从教人员,对待特殊的学科就应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教学对策。从表达出发,体现到结构上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重视表达,并与主义、结构结合起来,这种假想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运用,而运用汉语交际时首先遇到的是说什么(交际意图),其次是怎么说(交际内容和方式)的问题。为了实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上我们设想采取与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思路相一致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卢福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