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13:2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公司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对上级公司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现状
我公司以XXXX为主营业务,公司碳排放主要由XXXX运营、企业供暖及职工生活所产生。近年来,我公司紧抓国家环保政策落实和XXX市铁腕治污机遇期,积极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公司按股比累计投资2.17亿元,分批次完成了控股或参股的6家XXX的环保扩能升级改造,实现了封闭式环保型储煤,除XXX站使用装载机装车以外,其它站均实现了快速装车系统装车,有效降低了粉尘污染和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碳排放。二是公司所属各公司积极践行蓝天计划,均将燃煤锅炉、燃煤灶具改为空气能供暖或者天然气锅炉和灶具,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碳排放。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企业生产耗电量大、耗油量大,下属个别单位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理解和重视不够等问题。
二、工作计划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正在逐渐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公司要想在新形势下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把握机遇,积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快制定公司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公司“碳达峰”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二是积极推进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远景战略研究,把降碳作为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模式低碳化转型的总抓手;三是要持续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加强集装站绿色化改造,着力构建绿色集运体系;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企业植绿造林力度,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大气排放、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现减污降碳目标。
三、对集团公司开展此项工作的几点建议
1.研究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和垃圾焚烧发电。太阳能、风能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利用最普遍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从利用方式上看,生物质能源(薪柴、秸杆、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禽畜类粪便等)与煤炭、石油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相似,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技术进行处理和利用。建议集团公司结合区域、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研究及投资,扩大产业规模。
2.改造老旧发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议集团将本系统有关单位设备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的老旧发电机组更新改造,降低运维成本、安全隐患和碳排放。
3.整合铁运资源,加大“公转铁”力度。我市煤炭年产量超过4.5亿吨,除小部分以发电等方式就地转化以外,大多数都以公路运输方式销往全国各地,铁路运输量不到2亿吨。针对公路运输煤炭单车运量小、能耗大、污染大的实际,建议集团公司将系统内煤炭外运工作交由我公司统一以铁路集运方式销售,这样不仅能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效益,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
4.发展氢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应用。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可通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工业副产气等多种来源获取,氢能将成为第三次能源变革的重要媒介。面对机遇,建议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氢能和储能技术开发应用,重点推进集团系统发电企业在二次能源领域的调度经验实现氢电之间深度耦合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篇2
【关键词】生态城市 共建共享 深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生态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深圳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以及广大居民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对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病”的现实需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出台生态城市建设的系列举措机制等,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具有重要示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转型之路、环境改善之路、生态治理之路,使广大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绿色福利。
以打造生态城市为抓手,促进生态文明加快落地
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周密的规划和部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其自身经济大市与空间小市、产业大市与资源小市、人口大市与环境容量小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面对地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战略,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党的十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加深对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文明两者之间关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将环境质量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圳市政府每年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定期分析、研判环境保护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决策层面突出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将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在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各个领域,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并使其常态化、长效化。
201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明确了“生态资源是深圳长远发展的基础资源”、“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三个重要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将深圳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实施“鹏城水更清”行动、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打造美丽海湾海岸带、深化城市绿化提升行动等,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生态城市,进而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架构之下,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在深圳落地的重要抓手、重要路径。
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2010年,深圳市政府率先实施了关于低碳发展的中长期10年规划,制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2011年起正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近几年来,深圳市以建设国际低碳城市为导向,把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布局、自然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等各方面。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倡导和多方位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普及化程度;扶持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互联网、生物等低污染型产业;全面推动交通、工业、商贸等领域节能降耗,促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此外,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七个省市之一,深圳于2013年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截至目前,已将超过60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近200栋大型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管控范围。
实施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一是全面促进大气质量提升。2013年,印发《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对新建项目污染排放、机动车排气污染、港口船舶污染、生活污染源等进行严格控制。采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率先推出国V汽油、率先建立低硫排放控制区、实现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或转用低硫燃油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城市区域尺度的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来源监测、预报和预警。二是系统推进治水工作。推动出台《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行动方案》和《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形成治水提质纲领文件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推进治水提质,致力于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原特区外排水管网专业化运营,完善污水处理厂布局,加快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和提标改造;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大幅度改造完善原特区内污水管网,原特区外新建污水管网,续建福田污水厂,新扩建洪湖、沙井等19座污水厂,改造罗芳、蛇口等19座污水厂,提高综合治污能力。三是加快推进三洲田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以大型公园绿地为组团,以城市绿廊、道路廊道、绿道网、河流水系廊道为骨架,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实现公园绿地与生态绿廊贯通。
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安排。一是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通过起草编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1+N”文件,形成耕地与生态用地保护的疏导机制。同时,加强计划用水和节水“三同时”管理,推广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开展《节约用水条例》修改。二是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有序放开对市场竞争环节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管控,同时,全面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气阶梯定价等政策;不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在2007年出台《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基础上,2012年进一步出台《大鹏半岛生态保护专项补助考核和实施细则(试行)》。三是进一步推行环保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宽进严管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制度、规划环评指导下的环评程序简化、部分服务行业的环评审批豁免制度、分类分级的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制度。2013年,按照党的十关于建立生态文明考核目标体系要求,将实施了6年的环保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对全市10个区、17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评、选拔任用及“五好”班子评选的重要参考、重要依据。
着眼于发展转型和治理创新,城市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深圳蓝”成为靓丽名片。相关文件和行动计划的出台,提高了全市各级部门和单位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2016年,全面禁行黄标车,淘汰老旧车及黄标车近7万辆。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9万辆,总量超过6.7万辆,新建充电桩7000个以上。靠港船舶全部强制使用低硫燃油,累计建成覆盖12个泊位的岸电设施。碳交易扩大至交通领域,管控企业增加至824家。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继续处于国内城市领先水平。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提高至354天,居内地城市最优水平。
治水提质效果显著。2016年,深圳市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年投入111亿元,启动461个治水项目,15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水质改善,建成区黑臭水体减少35.6%,新增污水管网1033公里,消除479个排污口,整治83公里河道和142个内涝点。开展茅洲河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开工沙井水质净化厂二期等一批项目。深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福田水质净化厂建成使用。
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与2010年相比,2016年深圳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前的1354 家增加到8037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 比重由28.2% 提高到40.0%,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过去六年,全市共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8万家。2016年万元GDP能耗、水耗在“十二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分别再下降4.1%和8.9%。
绿色生态空间持续增加。近几年来,深圳市依托城市山体、水系和绿地,建立城市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积极打造“公园之城”。与此同时,有序推进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沿铁路、高速公路、海岸线等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生态走廊。2016年,全市新建、改造公园61个,罗湖体育休闲公园等投入使用,国际友好城市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等加快建设。建成绿道“公共目的地”380个,规划建设300公里“远足径”。
多元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形成。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圳市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环保组织发展,依托环保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开展各类环保志愿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重点培育发展用地集约、低碳节能、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现代产业,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维护生态环境、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积极性。此外,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从自身做起,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生态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借鉴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深圳市围绕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积极探索,不仅使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实现同步协调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城市生态,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更快铺开,进而实现了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的互促共进、螺旋上升。
思想理念的转变是重要前提。深圳的实践表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从思想认识到组织安排,再到制度设计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将绿色低碳的理念、相关标准和要求贯穿到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必须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体责任、工作内容、相关体制机制安排的建构等各个方面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唯此才能真正保证生态城市建设按照既定的路径有序推进。
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是有力支撑。生态城市建设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民生工程。而凝聚着厚重精神依托的城市生态文化,则是城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内在活的灵魂。深圳的实践表明,当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城市主流文化,当低碳式的生活被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习惯,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就有其自身稳固的内核。为此,各地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方式方法,在全社会大力传播健康发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新风尚。通过凝聚生态文明的共识,实现生态城市的共建共享。
引导多元参与是关键因素。深圳的实践表明,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必须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生态城市建设中来,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生态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此,要通过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等,提高社会各方主体的参与意识,凝聚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大社会共识,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外部条件。
制度和组织建设是根本保障。深圳的实践表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从制度层面同时进行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其中,关键是要将资源消耗、能源损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效益等一系列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统一纳入到既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内,并基于此构建起一套符合生态城市衡量标准的目标和责任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考核测评办法,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奖励惩处机制。与此同时,要全面加强组织上的保障。结合各地当前实际,重点应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关的人员配备,以此来保证各项制度安排及其相关具体工作能蛳富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人。
篇3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焊接机器人
前言
以往对机车焊接工作中以人工操作为主,不但加大钢结构的使用耗材,同时对工作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成熟,相关部门研制出工作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节能环保的焊接机器人,并且成功使用在机车钢结构焊接工作中,为我国焊接行业提供方便的服务。
1.焊接机器人的重要性
1.1.焊接行业的发展
我国焊接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着较大程度上的差距,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焊接工作使用机械化与自动化占据65%以上的使用率,而我国只占30%左右,严重影响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我国焊接工作大量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较低,为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我国相关焊接工作逐步运用焊接机器人来代替以往人工操作的现象,推进我国焊接工业的发展。
1.2.焊接机器人组成部分
焊接机器人是由机器人与焊接设备两部分组成,机器人是由系统硬件与软降控制,焊接设备是由焊接电源、送丝机、焊枪等部分组成,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机车钢结构焊接工作中,由于钢结构硬度较强,以往对机车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将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机车使用过程中存在隐形危险。我国相关人员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研制出焊接机器人,并使用在焊接工作中,不但提升焊接工作质量,同时对生产环境也起着重要保护作用。
关节机器人是世界各国在焊接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焊接机器人,关节机器人是由6个轴组建而成。在焊接工作中将不同工具输送到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1、2、3轴进行工作,而4、5、6轴是用来解决工具的不同要求。平行四边形与侧置式是焊接机器人机械结构的组成形式,侧置式的主要优点是机器人的上臂与下臂活动不受拘束,有较大空间的活动范围,在焊接工作过程中,不受工作环境约束,可对机车钢结构任一点进行焊接工作,侧置式能使机器人在工作中达到球体的工作状态。因此侧置式机器人在焊接工作中可倒挂在机架上,节省工作占地使用面积,同时有效的改善地面物件的流动。侧置式机器人由于1、2、3轴为悬臂结构,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机器人的刚度,一般侧置式机器人只使用在电弧焊、喷漆、切割工作中。平行四边形机器人上臂是由一根拉杆进行驱动,拉杆与下臂两遍形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取名平行四边形焊接机器人[1]。
2.焊接机器人在机车钢结构焊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2.1.机车钢结构使用焊接机器人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我国在机车钢结构焊接工作中已经大量使用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有效的提升焊接生产质量。机车焊接过程中焊缝数值要求较高,人工操作由于焊接速度较快,容易产生较大的数值偏差,而焊接机器人可确保焊缝数值准确性,保证一个焊缝数值都是相同的,避免出现焊缝数值误差现象的发生[2]。
机车焊接工作中如使用人工焊接,直接影响操作者身体健康,在焊接过程中难免出现烟雾与灰尘,机车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铁屑,将对操作者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同时人工焊接工作需要搬运沉重的焊接工具,产生大量的体力工作。使用焊接机器人可避免此现象的产生,并且是操作者远离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弧光,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只需人工进行装卸工作,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焊接机器人在工作中不存在疲劳现象,可长时间大幅度进行焊接工作,定期对焊接机器人进行维修与升级,可有效提升机器人在焊接工作中的工作效益。焊接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固定的生产周期,因此生产工作者可合理的安排工作计划。
2.2.焊接机器人在机车钢结构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焊接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工作台的变位实现焊接工作,焊接机器人在焊接前期需要进行焊接工作的配件工作,在配件工作结束后由操作人员对工作进行装夹,从而大幅度减少装夹工作时间,提升焊接生产效益。根据生产工件结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装配点焊夹具与正式焊接夹具,并在焊接工作中充分使用焊接工作台,使焊接机器人、工作台与弧焊夹具有效结合,提升焊接工作整体生产效益。在焊接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除尘设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众所周知在焊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灰尘,严重影响焊接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焊接机器人时除尘设备应得到重视,除尘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作房与焊接机器人自身的除尘系统,工作房尺寸主要根据工作需要及现场情况进行修建,除尘设备主要采用沉流式除尘器,在焊接工作中将产生的粉尘过滤在滤筒表面。并安装反吹式定时器进行除尘,除尘效果直接影响焊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焊接工件放置在工作台后,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对接位置,从而达到合理的焊缝位置与角度,此项工作需要编程不断调整变位机位置,达到工件处于水平位置。同时需要不断调整焊接机器人的各种轴位置,确保焊枪与接头位置的准确性。在焊接程序编写达到一定长度时,需要及时进行插入清枪程序,可有效改善焊接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焊枪的清洁度,确保其使用寿命。
3.总结
为确保机车刚结构焊接工作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生产工作已大幅度使用焊接机器人进行操作,不但能确保焊接工作稳定性,同时有效提升焊接工作的工作效益,因此我国在机车焊接工作中焊接机器人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秀范.用于焊接机器人的侧架支撑座夹具[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2,5(02):102-205.
篇4
发改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今年以来,区发改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真抓实干,着力做好跑项争资、经济运行、项目推进、深化改革、稳控物价等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跑项目争资金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我委进一步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对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今年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资金2.07亿元,主要包括中医院中医药大楼5000万元、饶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800万元、垦区危旧房改造3900万元、垦区棚户区改造2017万元、农饮安全巩固提升1146万元、官塘大道818万元、档案馆502万元等。
2.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在认真总结上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全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相关会议已研究通过。二是积极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切实加大调控力度,确保全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目前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已基本完成。
3.抓项目扩投资工作大力推进。一是强化项目谋划。编制了《全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全区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科学谋划区重点项目238个,总投资34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45个,续建项目93个,有效支撑和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区 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14.5%。二是强化项目推进。烯牛石墨烯、富荣电子、宏鹏金属和三都农业示范园等9个项目列入省大中型建设项目(市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其中5个市领导挂点重点项目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占年度计划51.8%,序时进度在全市“12+2”中排名前列;贞白中学、富荣电子、柘阳LED、华凯丰科技、上饶卫校和人民医院保健大楼等6个项目列入2017年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开工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26.1亿元;全区238个区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其中:贞白中学项目多个班组同时施工,项目指挥长每周现场督查,确保9月1日开学投入使用;富荣电子项目1#、2#、3#厂房、8#办公楼、9#研发楼及1#宿舍楼已封顶,9月10日前全面竣工;丰溪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11月底全面竣工;华家源秀美乡村项目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已种植荷花32亩;上饶卫校项目正在方案设计。三是强化项目调度。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通知》,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区直、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针对不同项目需要协调的各种事项,积极落实挂点区领导调度、常务副区长调度、区长调度和书记调度四级项目调度机制,强力推进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上半年,我委开展了多次中央投资项目大检查,对全区20XX年至2017年下达中央资金的131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向相关单位下发了问题整改通知,同时针对社会事业领域2011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通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建设情况实行每月调度,进一步加强了稽查监管,有效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提高了中央资金的使用效益。
4.抓改革促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项目审批方面,我委主动简化投资审批流程,优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严格落实投资项目备案程序。今年以来我委共办结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89.2亿元,其中备案项目38个,总投资76.6亿元,占办结项目总投资的85.8%;清理收费方面,严格执行财税[2017]20号文件,从今年4月1日起,我区取消环境监测服务费、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等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卫生检测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计量收费、认证费和检验费等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预防性体检费、登记费和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等3项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赣财非税[2017]11号文件,从今年6月1日起,我区取消易地绿化费和公路路产损失赔偿收费(含高速公路)两项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两次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年减负金额为355万元。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方面,全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2017年工作要点、全区降成本优环境领导小组调整成员名单审议稿已完成;去产能方面,积极推进我区今年化解煤炭产能4万吨的任务目标,当前区政府已同意关闭东阳乡国庆煤矿的决定,该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深入开展“地条钢”专项督查和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清理行动,按照“零”容忍,达到“零”存在的要求,我区制定了排查方案,落实工作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目前我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已按要求上报。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我委制定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7年工作计划》;公车改革方面,我区296辆保留公车标识化工作全部按要求完成。
5.调结构促升级工作有力推进。一是积极培育新动能,制定了《xx区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2017年工作要点》,着力培育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动我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夯实平台支持。抢抓省里高位推动调区扩区工作的窗口期,上饶高新区调区扩区相关材料再次提交省发改委,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三是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今年以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我区已入选省级试点示范县,东阳龙溪、芦林西坛、铜钹山小丰、枧底溪西、毛村后溪等5个村入选省级试点示范村。
6.稳物价惠民生工作积极推进。一是价格监测精准。每月定期在我区嘉百乐超市、家友超市、裕丰市场、开心人大药房等代表性监测点进行市场采价。其中,对粮食、食用油、水产品、肉类、蔬菜等65个居民生活必需品,布洛芬、板蓝根等30种重点非处方药品和生猪收购价、玉米批发价等12种畜禽饲料进行采价监测并上报市发改委;对水、电、钢材、水泥、成品油等53个品种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与周边县(常山县、玉山县)互通信息。在获得第一手信息基础上,对群众和社会关心的价格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消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二是价格管理到位。按照省市的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启动我区社会求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证金人员共50416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2.26万元;应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要求,分别对农业创客中心、热带植物园的门票进行成本监审;核定了三都热带植物园和农业创客中心门票试行价格、城区三个公办幼儿园春季收费标准、全区2017年春季中小学收费。三是价格监管有力。今年元旦、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委出动市场价格监管120人次,密切关注粮食、禽、蛋、菜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供求情况和价格走势,对城区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家电商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调查);春运和3月中旬,分别对全区各条客运班线票价的执行情况和气象部门的经营性收费进行了检查(核查);分别对区城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和丰溪自来水有限公司有关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核查);对教育、卫生等收费(价格)执收主体系统以及各大商品交易场所,继续强化收费(价格)公示,推进明码标价工作;实行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制度,进一步畅通12358价格举报投诉渠道,今年上半年共解答群众价格咨询 9件,举报件办结率100%。四是价格认证精确。上半年共完成涉案物品价格认证案件82件,涉案总金额127.53万元,其中盗窃、抢劫、诈骗等刑事案件54件,毁财案件22件,盗采矿产、滥伐林木、运输危险物品案件6件。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委将根据上级发改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健全项目审批(备案、核准)机制,继续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工作;
2、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沟通,继续做好跑项争资争策工作;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3、做好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和2018年区重点项目谋划工作,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基建资金项目的稽查、监管工作。
4、继续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
5、继续做好新常态下物价各项工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6、继续做好省市发改委及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发改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2017年是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美好新xx的关键时期。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善谋、实干、争先工作思路,突出项目工作主线,围绕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强化创新驱动,聚焦“五大行动”,提振“精气神”、提高“执行力”、争当经济工作“排头兵”,逐月、逐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9亿元,同比增长6.2%。 1-5月份,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下降0.4%;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5.1%;财政收入7.03亿元,增长15.9%;财政支出18亿元,增长24%;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增长16.9%;全市用电量3亿千瓦时,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量0.87亿千瓦时,增长1.3%。
(一)开展经济运行调度。编制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主要经济指标及GDP主要构成指标目标计划,由市政府印发各地、各单位执行。提请市政府召开2次经济运行调度会,会同统计、经信等部门按月开展指标运行监测和调度。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政策投向,扎实做好项目谋划、项目争取和抓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1.强化项目谋划编制。围绕全年投资目标,会同各重点项目平台、各项目责任编制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全年计划实施美好新xx重点项目358个,总投资528.1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84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01个,总投资457.14亿元。突出重点项目引领,着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全市“学浙江、抓统筹、谋项目、促提升”活动谋划项目有关工作,做好谋划项目指导、调度、汇总、完善工作,全市共谋划重点项目252个,总投资近400亿元。编报2017年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1个,总投资379.4亿元。
2、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合肥-xx-新沂高铁项目第一次环评公示已完成,并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被设计为在“八纵八横”主通道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选址、环评等支撑性文件已同步编制,正在开展设计招标工作。蚌埠-xx-滁州-南京城际铁路已纳入xx省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xx通用机场成功纳入《xx省民航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1年)》和《xx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7-2030年),机场建设时序为近期(2017-2020年),且规划为构成沿江通用机场群的一类通用机场。xx泊岗淮河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加紧编制。xx至巢湖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交通路网规划,正在加快可研报告编制。104国道绕城线和女山湖特大桥工程稳步推进。环女山湖旅游总体规划初步完成编制。
3、加强项目申报争取。上半年以来,通过发改委渠道共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16个,获批中央及省投资2.15亿,有力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2017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获批资金0.9亿元、池河治理0.27亿元、千亿增粮规划田间工程0.25亿元、职高开放性实训基地0.2亿元、三中教学楼0.15亿元。截止6月底,已开工项目8个,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项目9个。组织申报了坡耕地治理、产业互联网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
4、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省“大新专”项目库项目71个,总投资379.64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75.1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39.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5%。开展项目集中活动,18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复工率100%;27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20个,开工率74.1%,完成投资17.92亿元;26个储备项目已开工4个,转化率15.4%,完成投资2.95亿元;7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6个。
(三)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化工集中区方面,配合市化工园区管委会(筹)做好项目招商服务工作,协调省重化办对拟招商化工项目开展入园前期审核,推动一批精细化工落户建设。凹土产业方面,组织申报了滁州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xx凹土产业发展基地。经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努力,“xx经开区涧溪凹土产业园”已经完成征求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意见。开展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xx经开区涧溪凹土产业园检验检测中心、凹土新材料研发中心事宜。对接茅迪集团、xx路网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开展PPP项目合作,开发凹土产业园,打造产镇融合的“凹土小镇”。淮河生态经济带方面,编制了《xx市争取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6个,总投资1715.48亿元。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学习、研究,积极争取我市相关项目纳入规划。
(四)着力开展物价稳控。常规开展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确保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开展春季开学教育收费、民生价费、涉农收费和涉企收费多项专项检查。对全市商品房明码标价进行明察暗访,规范商品房明码标价行为,营造公开、透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环境,稳定房地产市场。认真办理价格举报投诉工作,确保12358价格举报投诉渠道畅通,上半年共受理价格举报和咨询36件,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和处理,并及时回复,群众满意度高。完成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审核工作,加快推进水价改革,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正式出台x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和完善家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生产电价优惠政策,减免全市128家养殖和加工企业用电金额9.6万元。上半年,价格认证中心累计办理各类价格认定业务97件,标的总金额2768.2万元。
(五)加快推进淮干居民迁建工作进度。桥头镇淮干居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正在开展潘村洼125户淮干居民迁建,目前已完成旧房屋拆除。2017年全市第一批733万16个移民后扶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17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监测评估工作报告和2017年度大中型水库直补移民人口更新工作全部完成。
牵头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全市营造节能有我、绿色发展氛围;努力开展提升行动,推进皖北及沿淮快速发展;牵头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诚信社会;认真开展文明创建、扶贫攻坚、秸杆焚烧、企业帮扶和招商引资工作,狠抓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落实和廉洁自律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奋进发改人才队伍,为推动五个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指标增速下滑。从当前经济运行看,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幅低于逾期目标,将影响二季度经济指标目标的实现。
二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1-5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仅占全市完成投资总额的28%;在库工业项目剩余投资严重不足,剩余投资不足20亿元。从工业用电量看,1-5月,我市工业用电量8348万千瓦时,下降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261万千瓦时,下降16%。从新投产企业看,1-5月份,全市未增一家规上企业,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1-5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5.1,增速位居滁州市第6位。其中完成工业投资9.6亿元,下降14%;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78亿元,下降11.8%。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综合规划工作
1.加强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根据我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滁州市下达我市任务,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计划。做好县域经济目标考核涉及我委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节能减碳、项目工作、向上争取资金等指标调度,力争指标争先进位。
2.加强政策分析研究。在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皖北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3.编制年度计划报告。向市人代会报告《全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科学拟定全市2018年全年目标计划,在全面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谋划编制《全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扎实做好改革工作。统筹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改革工作,确保全市经济和行政体制2017年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加强投资调度。协调解决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相关问题,力争完成全年162亿投资计划任务,较上年同期增长15%。
2.聚力项目建设。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实施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和省“大新专”项目为核心,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3.做好项目争取。密切关注中央、省级层面战略重点及扶持方向,着眼“十三五”规划,谋划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项目、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
4.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着力推进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5、加快服务业发展。协调开展服务业重点项目谋划,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协调推进广大物流城、徽商大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6、移民安置建设工作。组织好2017年移民后扶项目实施,重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倾斜移民产业扶持项目,帮助贫困移民脱贫解困。完成潘村洼淮干居民迁建,做好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篇5
一、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
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13位,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49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第一集团(前二十名)中等靠后水平,并且下滑的趋势相对比较明显。这些充分说明,过去单纯依赖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做法,已经走到难以维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边缘。
(二)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但各次产业比重和结构不合理
我县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发展态势与全省平均水平十分相似,是一个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善的县份,基本能体现出经济结构大而全的特点。以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分析,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24,从产业贡献看,三次产业均持续增长,一产增长5%,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二产增长21%,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三产增长8%,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6%,拉动GDP增长不到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二产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增长极,三产虽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比较明显,但二、三产业互动性较差。
(三)主导产业不断扩张,但产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全县工业保持了年均20—30%的超常规增长速度,发挥了带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体作用。但是,我县主导产业高度依赖煤焦等资源性产业,而这类资源性产业的税费首先要体现资源的国家权属,产业税赋具有突出的“国税重、地税轻”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较大,而县级可用财力偏弱的重要根源之一。
(四)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但对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偏弱
我具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发展壮大了水塔老陈醋、森泰牛肉等,组建了葡萄、芦笋、蔬菜、畜产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和—批从事农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通过狠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订单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较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五)服务业发展不断推进,但第三产业对地方可支配财力增加的贡献不足
全县已基本形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优势服务业。此外,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同时,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旅游业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但从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情况看,“十五”期间二产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行业间的税收留成政策特点,使得我县成为财政大县,而不是财政富县。另外,服务业质量有待提升,新的业态急需壮大。
二、我县推进绿色转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导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手段,以构建县域特色绿色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转型战略;全面推进“绿色清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彰显城市特色,为我县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打造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通道;将我县建设成为自然禀赋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现代化中西部生态强县,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二要坚持自我调整与借力发展统一共进的原则。
三要坚持短期突破与持久推进协调一致的原则。
四要坚持绿色转型与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同步的原则。
三、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为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节能方面:2007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到2010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0%;分类建立重点用能行业能耗标准,力争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
减排方面:严格项目核准,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提高达标标准和监控水平,采用依表计费和安装在线监测、在线监控设施为手段,有效监察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和偷排行为。淘汰落后工艺,取缔土小企业,削减非法排污量。要不断改变燃料结构,减少耗煤量,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任务:全县范围内禁止新建焦炭、炼铁、电力(余热发电或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除外)、冶金、化工、水泥、铁合金等重污染企业;大运高速公路两侧各2公里、青银铁路、307、208国道、榆古路、清东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公里,汾河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严格禁止新建炼焦、制浆、造纸、冶炼、洗煤、选矿和生产建材、耐火材料、铝矾土、电石、硫磺等重污染项目;在划定的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食品工业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区域内以及居民区和村庄周围1000米范围内,不再审批重污染企业。
主要目标:到2010年,大气、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容量和总量计划削减。其中,烟粉尘排放量减少30%,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50%,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50%。
(二)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加大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改善和提高我县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县水资源,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的全部稳定达标。
总目标:到2010年,县城Ⅱ级和Ⅱ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240天;建设白石河流域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
具体指标: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30%,二氧化硫削减5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以上。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5%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70%以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以上。
(三)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提高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打造省城南部绿色屏障为总体目标,按照“年初规划、常年绿化、形成精品、四季常绿”的指导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镇绿化和乡村绿化,有重点、有计划、分阶段推进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通道绿化、城市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等四项重点工程,2008年5月底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建成全省林业先进县,2011年建成全国生态旅游观光林业先进县。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提升主导产业素质和水平,走清徐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要任务:建设成为全省的工业经济循环发展示范基地、生态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以镁合金和新型建材为主的材料工业基地、铸造产业新型化改造示范基地和承接省城中心区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绿色转型,打造实力清徐、生态清徐、和谐清徐的主导力量。
发展目标: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核心竞争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县域主导产业总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行业核心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做优焦化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业
主要任务: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产业政策要求,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二是深入研究焦化产业政策,找准政策支点,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产业延伸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2、整合煤炭资源,推进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
主要任务:一是自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以产权股权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整合中小煤矿,尽快培育一到两家符合国家、省煤炭行业准入要求和扶持标准、符合即将建设运作的“太原市煤炭交易中心”会员资格的大型煤炭企业。二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推进9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技术改造,并抓紧向资源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煤基化学工业一体化企业发展,力求在政策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提升金属镁工业,壮大其它新型材料工业
铝镁工业和新型材料工业是省市重点鼓励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我县镁工业基础雄厚,原镁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是我省重要的镁工业基地之一。今后发展镁工业的主要任务,一是全力提升镁及合金制品工业;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进优质钢铁等其它材料工业科学发展。
4、推进铸造工业二次创业,大力发展精密铸造业
铸造产品在省产业政策中被归入机械装备制造业,属于省市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今后的主要任务,依托和发挥好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网络健全、熟练劳动力和营销管理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大产品和技术研发、引进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并逐步由单一的暖气片铸造向汽车零部件等精密铸造领域转型。
5、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资源型经济向技术效益型经济转型,乃至建设绿色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必然选择。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本着尊重市场选择、立足县域要素禀赋特点的原则,找准比较优势,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迅速壮大产业规模。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太原都市消费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粮、果、菜、畜、林”等五大特色基础产业优势,打造中国醋都、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比较优势发挥,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发展体系。力争形成3—5个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壮大5—10个在省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
主要工作:培育整合壮大六大产业体系。
l、整合壮大“老陈醋”优势产业
促进全县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建设水塔老陈醋食品工业园,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到2010年,全县食醋产量达到45~60万吨以上,占全国食醋市场的份额达到30%左右,形成5—10个高端醋系列产品。
2、玉米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大力扶持卫文等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到2010年,80%的玉米实现县内加工转化。
3、葡萄、红枣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加快恒丰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外资尽快到位、及早开工。扩大壶瓶枣种植规模,重点扶持小武精品红枣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打响全国优质高档葡萄生产基地、全国红枣生产示范基地品牌。到2010年,全县优质无公害葡萄生产发展到10万亩,壶瓶枣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5—10家。
4、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以森泰牛肉产业化发展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肉牛集约化养殖公司、优种牛技术公司、肉牛屠宰厂和肉牛交易市场的规模与功能。到2010年,全具优质高档肉牛存栏量达到6万头,肉牛出栏量达到15万头;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年产奶6万吨,乳品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优质瘦肉猪年出栏量达到40万头,年猪肉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5、蔬菜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绿色精品蔬菜和深加工蔬菜。以龙头蔬菜加工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丰富新品种。到2010年,蔬菜栽培面积达到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达到50—60个,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蔬菜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0%,商品菜总产量达到80万吨左右,5%特色精品蔬菜和加工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骨干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
6、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加强白石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可在上游林牧区设计开放狩猎场,在下游葡果区发展观光、采摘和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加强观光线路公路的拓宽改造及相应附属基础设施建设、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开通高速路东于服务区游客进入度假村通道,搬迁重点观光区工业企业,改善旅游线路生态环境。
(三)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高三产的发展规模水平和质量,努力促进全县“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
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发展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挖掘整合文化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即:建设三大基地,形成“一二三”发展格局,重点培育五大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服务业总投资达到l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年均增长2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30%。
三大基地: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打造太原都市“后花园”,建设太原市1小时休闲健身度假和工农业旅游目的地。
建设太原经济圈现代物流基地和环渤海区域性物流吞吐中心。依托开发区和中卫火车站,配合即将建设的太原武宿物流园、太原高新开发区物流园,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空间对接,建设专业物流基地,力争成为太原经济圈副中心县区的重要板块。
打造信息化宜居物业。借助太原经济圈内外交融趋势和太榆同城化契机,将我县建成为省会太原消费者在郊县的首选居住地之一。
形成“一二三”发展格局:在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方面,“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形成以县城和开发区为一个主轴,东西两条旅游线路并行,建设商贸金融物流、休闲度假与工农业旅游、民俗与晋商文化三大功能区的“一二三”发展格局。
县城和开发区主轴:联合清源镇、东于镇,建设县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居民宜居城市,加强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
东西两条旅游线路:融合醋文化、晋商文化、贯中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依托中国醋都、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工业三大基地,贯穿旅游景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休闲、健身、度假、观光”功能多样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格局。
东线以208国道为脉络,以葡萄庄园、徐沟背铁棍、大常秦家旧宅、尧庙、水塔“中国醋城”、明清醋坊、恒丰枣业、森态牧业以及蔬菜深加工等资源为依托,链接乔家大院等,打造民俗文化游、工农业旅游特色线路。
西线以307国道、大运高速公路为脉络,以县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醋都水乡文化城”建设、东湖醋园、罗贯中故里、三国城、清泉寺、葡峰山庄、马鸣山自然风景区、香岩寺、都沟石窟、狐突庙、宝梵寺、东于生态度假村、李家楼生态农村建设、贾兆晋商民居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游、休闲健身度假游特色旅游线路。
三大功能区:以县城和开发区为中心,各乡镇所在地为重点,形成商贸金融物流区;以马峪、东于、孟封为重点,依托相关景点和工农业企业、基地,建设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区;以清源、徐沟为重点,弘扬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清太徐”晋商旅游圈功能,形成文化展示区。
重点工作:培育五大重点产业
1、建设太原经济圈现代物流基地
规划建设开发区物流园和火车站吞吐中心,加快搭建森态中国牛产品交易网络平台,抓好孟封小武蔬菜物流中心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建设晋韵楼生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水塔老陈醋及土特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农机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有影响、辐射北方地区的农机交易市场。
2、建设省城太原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举办“醋文化节”、“葡萄采摘节”、“工农业体验游”等,借势造势,打响“中国醋都、葡萄之乡、晋商发源地和贯中故里”四个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客源。以工农业旅游为主,精心打造农家休闲游和生态观光游系列产品。重点建设葡萄沟、龙林山等精品景区,建设以“一山一沟”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带。精心推出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和产业观光游等系列产品,扩大我县在省内外“历史文化城、观光休闲地”的知名度。
3、打造信息化宜居物业
通过合理的规划优化城镇环境、塑造城镇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新建三星级以上现代化酒店1个,加大东南坊、东于和大北等村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速度。
4、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现代商贸流通网络
以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县域商业为目标,引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机制,发展百货店、专卖店、配送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拓展城市商圈,调整网点布局,建立网络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产业。
5、提升金融服务业
紧紧抓住国家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机遇,积极支持和吸引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我县农村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县域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四)以清徐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打造大太原经济圈新的增长极
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任务:建设以煤化工产业为主导,集清洁能源、精密制造、新型材料、物流商贸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太原经济圈乃至中部地区新的工业增长极,工贸物流互动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园区,绿色转型的主战场。
开发区发展重点工作:
l、优化布局,促进开发区产业关联与组群配套
按照“同业入园,形成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打造以煤化工为主导,精密制造、新型材料、商贸物流等为核心的绿色产业集群“高地”。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凸显其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美锦煤气化、梗阳实业等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偿试组建大型产业集团。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着力引进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增加这些企业在开发区的植根性,形成持久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3、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开发区要努力实施好“品牌强区”和“品牌兴企”战略,加快推进品牌培育和认定工作,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推出更多技术领先、管理高效、形象良好的企业群。
4、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益
重点抓好煤焦产业链的循环延伸,积极构建以煤炭—焦炭—煤气—化工、焦炭—煤气—冶金、煤气—合成氨、尿素以及副产品甲醇、煤焦油—碳黑—轮胎、煤矸石—电—硅铁—镁、煤气—硅—原镁—镁合金—镁深度加工—水泥—余热发电、原镁—铝镁合金制品—重型机械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零部件为主的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深加工、清洁化、低排放、资源化的产业循环链。
5、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区内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按照“六通三化一平”标准和生产、商务、生活、物流“四区一体”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次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原则,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资、部门引资、银行融资、企业垫资等多种融资形式,分期分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内外道路、能源供应、供水及污水处理、商贸文化、通讯设施、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管委会办公楼、入区道路、3平方公里起步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6、构建园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开发区产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产学研互动合作模式和技术研发联盟。偿试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技术平台。构建专业化、网络化、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在开发区设立1—2个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博士后工作站。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由政府引导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与投资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担保及其他中介机构组成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绿色转型的科研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省城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加强合作,加快绿色转型各方面工作人才培养,面向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进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理论培训,促进与绿色发展相关生态技术的研究与攻关,研究开发一批对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开展污染防治、生态重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在我县建立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发中心。
(二)树立绿色转型的发展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基层文化阵地,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向全社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发展绿色文化,鼓励绿色消费,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全县人民的绿色文明素养。积极培育企业绿色文化,将绿色转型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倡生产经营的生态化,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帮助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强化对绿色转型各项工作的领导
成立县推进绿色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绿色转型中的重大问题,统筹绿色转型长远建设和当前建设的各项任务,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绿色转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绿色转型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各责任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要根据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尽快制订实施细则,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后报县发改局,由县发改局牵头出台全县推进绿色转型年度工作方案。
(四)加强绿色转型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
实行绿色转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绿色转型工作年度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逐级明确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绿色转型任务的全面落实。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绿色转型规划和工作计划。
(五)搭建经济绿色转型招商引资和引智平台
尽快制定出台《清徐具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利用世行、亚行和其他国家金融组织贷款方面有一个量的飞跃。充分利用好国际清洁生产机制(CDM),推进清徐大企业在污染总量减排等方面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国际减排资金。
(六)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
1、财政优惠政策
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支持来我县鼓励类产业发展。
一是鼓励老陈醋产业做优做强,促进全县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对拥有企业注册商标,稳定的市场供应,带动示范性强,实际生产能力在5000吨以上,并已形成较完善的老陈醋产品体系的老陈醋酿造企业扩产、新上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二是以太原市加快建设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冶金工业,大力推动不锈钢园区发展,开发高档制成品,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工业城为契机,鼓励支持发展不锈钢及其制品业。对此类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三是以太原市加快铝镁合金加工制造基地建设为契机,研发和生产高端产品,不断提高铝镁加工的深度和档次,依靠富士康尽快把太原建设成为世界的“镁都”为契机。鼓励发展镁合金及其制品业,对此类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在10000吨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四是以我县建设特色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引进、鼓励发展特色煤化工产业。对此类企业,实际投资在8000万元(1000万美元)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五是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对此类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结合项目的实际效益、税收贡献,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给予奖励。
六是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对今后新投资的地方税收贡献大、促进社会就业、带动示范性强的物流、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从经营获利之日起5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篇6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三、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与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政府组织、全面参与、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生态建设,确保年各项创城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跨入省园林城市行列。
二、目标要求
(一)园林绿化
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确保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大于60%。
2.城市道路绿地率、达标率分别在20%和80%以上。
3.城区主干道绿化覆盖率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40%。
4.新建居住区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全县花园式、园林式居住区达到30%以上。
5.花园式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0%以上;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建绿。
6.园林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7.全民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90%,尽责率在90%以上。
8.城市维护资金用于绿化养护的支出不低于15%。
9.严格实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
(二)市政设施
1.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主要道路养护完好率90%以上。
2.燃气普及率80%以上。
3.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标台以上。
4.用水普及率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5.城市亮化工程效果明显,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97%以上。
6.道路机械清扫率20%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厕3座以上。
(三)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100%。
三、工作任务
(一)绿化建设
今年重点实施道路、公园绿地、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等绿化,完成绿化建设总面积202.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化面积116.7万平方米,增绿增荫绿化改造86.2万平方米。
(二)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及环保工作
1.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抓好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垃圾处理厂扩建;加快城市供热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燃气、热力、公交等基础设施。
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整治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清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现象;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整治城市出入口环境,清理垃圾和白色污染。
3.开展消烟除尘工作,改善城市大气。
四、职责分工
(一)县政府办公室
1.负责牵头拟定我县向省住建厅提出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申请报告、创城工作汇报及城市概况、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环境状况等材料;城市园林绿化机构设置情况、相关文件及行业管理情况说明。
2.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小组办公室共同做好各创城责任单位的协调、督促等工作。
(二)县住建局
1.绿化建设。完成新昌路(月亮湾-南寨路口)、洪阳街(方山路-大沂路)、寿阳山路(宝通街-南寨路口)、潍昌路(向阳桥-潍城界)、永福路(辛安街-宝通街)、昌高路(南寨路口-潍临路)、流泉街(新昌路-大沂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建设,绿化面积67.79万平方米;完成西湖公园改造、丹河水系、桂河水系改造工程以及方山路(昌盛街-宝通街)、湖滨西路(昌盛街-宝通街)、南肖北街(新昌路-宝通街)、东村路(方山路-大沂路)、宝石城三路(站北街-新城街)、站北街中段(宝昌路-新昌路)、利民街西段(湖滨西路-宝通街)等新建道路绿化,面积26.48万平方米。
2.制定并实施年度城市绿化方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最近三年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负责局属道路绿化达标,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绿地率、达标率分别在20%和80%以上,其中城区主干道绿化覆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40%。
4.负责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
5.合理组织城市广场建设,城市广场达到植物配置合理,建筑小品、雕塑突出城市特色,绿地率不低于60%。
6.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省城市公共绿地详细规划技术规定》等规范标准,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具有较高水平。7.负责局属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化达标,居住区设有绿化管理处,资金、措施落实,绿化养护管理良好,花园式单位、小区达到30%以上。
8.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绿化工程优良率达到60%。
9.负责制定《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县园林绿化养护标准及考核细则》和《县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古树名木保护率大于95%。
10.负责落实城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城市绿线范围向社会公布;会同县规划局编制《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1.负责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生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城市常用植物以乡土树种及乔木为主,植物品种不少于150个,已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
12.加强绿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开展“认养、认管、认建”等群众性绿化管理活动,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绿地采用节水型灌溉设施达到60%以上。
13.完善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建设,落实科研机构人员配置、资金及科研项目。
14.城市新建建筑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达到45%以上。
15.搞好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西湖公园、丹河公园、桂河水系续建。
16.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停车场、人行道采用透水性地面铺装材料。今年重点实施方山路(洪阳街-宝通街)、湖滨西路(昌盛街-宝通街)、南萧北街(新昌路-宝通街)、东村路(方山路-大沂路)、宝石城三路(站北街-新城街)等道路工程建设;对科技街(大沂路-宝昌路)等道路进行综合改造。
17.立体绿化推广。制定立体绿化推广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县规划局
1.编制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城市布局合理,建筑景观和谐,环境容貌美观;编制(1)《城市建成区范围图》:①城市现状建成区界线的划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不能突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以自然地形、地貌边界(如自然山体、水体)或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如行政村的边界)为界;②图件格式:dwg格式;③图件比例尺1:10000;④图件底图:总体规划图。(2)建成区面积、人口说明: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以及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纸质说明材料。(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及附图案):①图件格式:dwg格式(或JPE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包括城市规划图和城市用地现状图;③经审批正在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4)《建成区内各城区行政区划范围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质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5)《建成区内公园绿地(5000平方米以上)分布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6)《建成区内2002年以后(含2002年)新建、改建居住区(小区)位置及分布范围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7)《建成区内公共设施位置及分布范围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8)《建成区内规划防护绿地位置及分布范围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9)《建成区内主干道位置分布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城市绿地现状图》。
2.协助县市政局编制《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协助县水利局划定城市蓝线并制定管理办法;协助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制《建成区内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及分布范围图》和《建成区内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公园绿地(1000平方米以上)分布图》。
3.负责城市绿线划定工作,按规定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协助县住建局抓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
4.按标准负责规划综合性公园3处以上、植物园1处(面积大于4万平方米),要求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生态优先原则,绿化面积应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大于70%。
5.配合县住建局搞好市区沿街单位破墙建绿、拆墙透绿,城区主干道沿街单位破墙建绿、拆墙透绿率达90%以上。
6.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大于85%,林荫停车场推广率大于60%,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大于80%。
7.城市其他绿地。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城市郊野公园、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
8.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组织实施。
9.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规范户外广告管理,沿街广告、招牌整洁美观。
(四)县环保局
严格城区生产企业排污、排尘标准,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大于240天。建成区内的河流(丹河、桂河)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IV类指标,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加强环境监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确保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00db(A),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小于3℃。
(五)县市政局
1.做好城市环境卫生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加大机械化设施投入,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20%以上;道路养护良好,完好率达95%以上,城市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大于35km/h。
2.组织、指导各街(区)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搞好辖区和城区出入口环境卫生,解决垃圾堆和白色挂树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
3.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管线,总长度94.5公里,污水处理率90%以上,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99%以上;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建,建设垃圾中转站12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厕3座以上。
4.大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合理布局景观照明,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主次干道亮灯率97%以上。
5.加大天然气推广、供热管网改造和自来水建设力度,改造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大于30%,燃气普及率80%以上,用水普及率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6.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7.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设施设有无障碍设施,且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8.编制《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及附图案)。图件格式:dwg格式(或JPEG格式)和纸制格式,符合省城市绿地系统编制大纲要求,并通过省住建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按规定批准实施并纳入《县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9.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技术运用:(1)负责开通市政热线并运行正常;(2)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信息与社会服务共享平台;(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时动态监管;(4)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六)县城管执法局
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毁绿占绿、乱砍乱伐等破坏绿化行为,保证没有破坏园林绿化的重大事件发生。加强城市综合整治,保持城区秩序良好、整洁,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完好,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乱设经营摊点等现象。
(七)县林业局
1.负责全县苗圃建设,全县生产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自给率达到较高水平;园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种类不低于60种。
2.制定建成区农田林网、“四旁五荒”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积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统计近三年来全民每年义务植树数量、尽责率、成活率及保存率,确保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和尽责率不低于90%。
(八)县公路局
重点搞好潍九路、大沂路、胶王路绿化和增荫增绿,完成道路绿化67.9公里,完成增荫增绿13.3公里;负责国、省道绿化,道路两侧要建有不少于50米的绿化隔离带,形成城郊一体的绿化环境。
(九)县财政局
负责政府重点绿化工程资金筹集调度;负责城区绿化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的筹措、安排。
(十)县国土资源局
1.负责所有绿化用地的征收。
2.协助县市政局搞好《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协助县住建局实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
4.编制《城市地形图》:①包括DLG(数字划线图)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②图件格式:dwg格式;③图件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④地形图范围大于城市建成区范围。
(十一)县交通运输局
1.负责城区交通营运秩序良好,服务周到便捷,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辆(标台)以上。
2.负责局属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达标。
(十二)县教育局
负责抓好系统内校园、单位庭院绿化达标。
(十三)县水利局
1.完成规划区内所有水系所辖范围内的水体防护绿地建设,沿岸绿化效果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和景观效果明显;完成丹河、桂河等水体防护绿地建设。
2.抓好城区规划区水资源保护,地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划定城市蓝线,并制定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3.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完成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制定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
(十四)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1.负责保护城市传统街区、历史优秀建筑等,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划定城市紫线,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或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经过审批实施效果良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
3.编制《建成区内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及分布范围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质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
4.编制《建成区内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公园绿地(1000平方米以上)分布图》:①图件格式:dwg格式和纸制格式;②图件比例尺1:10000;③图件底图1:10000地形图。
(十五)旅游局
辖区内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严格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管理。
(十六)县传媒集团、日报社分社
1.积极做好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宣传工作,制定相应宣传方案,及时跟踪报道创建重大活动,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2.负责制作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光盘(文字材料及DVD音像片,其中DVD音像片时长不超过12分钟。内容包括城市概况、环境状况、基础设施情况;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等主要指标情况说明;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情况;数字化城市管理、热线等建设运行情况)。准确、及时报道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做好深度报道和典型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负责制作反映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的影像资料(时间长度10分钟)。内容包括动员发动、政策法规、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反映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变化。
(十七)有关街(区)
1.负责组织辖区内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地率、达标率分别在20%和80%以上。
2.负责辖区内公园绿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维护良好,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
3.负责辖区内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化达标,居住区设有绿化管理部门,资金、措施落实,绿化养护管理良好,花园式单位、小区达到30%以上。
4.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和尽责率均不低于90%。
5.组织辖区内单位、居民区及居民利用阳台、屋顶、墙面及立交桥等构筑物开展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效果。
6.辖区内建设苗圃总面积不低于390亩,植物种类不低于60种。
7.严格按照《县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进行绿化管理,制度、机构健全,措施得力,落实绿化养护经费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加;绿地采用节水型灌溉设施达到60%以上。
8.严格按照《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搞好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及其他相关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
9.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胶济铁路两侧建设不少于50米的绿化隔离带。
10.组织开展城市绿地的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
11.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年重点抓好以下重点绿化项目:
经济开发区:一是道路绿化。主要对新修的东肖路、科技街东段、北三里街东段3条道路进行绿化,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二是小区绿化。对昌明花园进行增绿、补绿,绿化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对奥运城市花园、同乐花园2个新建小区,按照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的标准绿化,绿化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三是单位庭院绿化。对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的绿地率按照不低于35%的标准建设,年内绿地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对区内工业企业的绿地率按照不低于20%的标准建设,年内绿地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四是村居绿化。村居道路两侧、农村房前屋后栽植毛白杨、速生杨等当地绿化品种,年内绿化经济林带200亩。五是增绿增荫绿化改造。对辖区内已完成绿化的道路进行摸底,去除死苗,重新补植;对小区、单位、企业空地、围墙进行绿化,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面积;对村居庭院引导居民栽植常春藤等攀爬类植物,增荫绿化。六是创建11个花园式单位(小区)。组织昌明花园、奥运城市花园、温泉公寓、二中、体育公园、中泰宝石学院、世纪阳光纸业集团、盛世热电、计生服务中心、中传拉链、现代塑胶等11个单位积极进行花园式单位创建。
朱刘街道:一是道路绿化。完成和谐路、友谊街、元利路、团结路北段、朱孔路等道路绿化,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二是村居绿化。抓好魏家庄社区、戴家社区等村居绿化建设,完成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三是完成辖区内道路、小区、庭院、村居等增绿增荫绿化改造,突出抓好钱家庄、山坡、九级、大石桥、西圈五个村居改造提升,绿化荒山1099亩。四是创建6个花园式单位(小区)。组织比德文电动车产业园、万山集团、东盛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魏家庄社区、戴家社区等单位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
城关街道:一是小区绿化。对已建成的小区进行增绿、补绿,绿化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对颐和家园、恒丰现代城、铂金水岸、新宇佳苑等新建小区,按照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的标准绿化,绿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二是单位庭院绿化。对区域内学校、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的绿地率按照不低于35%的标准建设,年内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对工业企业的绿地率按照不低于20%的标准建设,年内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三是村居绿化。村居道路两侧、农村房前屋后栽植毛白杨、速生杨等当地绿化品种,年内新增绿化经济林200亩。四是增绿增荫绿化改造。对区域内已完成绿化的道路进行摸底,去除死苗,重新补植;对小区、单位、企业空地、围墙进行绿化,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面积;对村居庭院引导居民栽植常春藤等攀爬类植物,增荫绿化。
宝城街道:一是道路绿化。重点绿化309国道尧沟社区段两侧和营丘街两侧,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二是小区绿化。重点对小李家庄社区内的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三是村居绿化。对梁庄、东西王等重点村内干道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四是完成辖区内道路、小区、庭院、村居等增绿增荫绿化改造,重点是街道驻地府前街的拆旧改丑和绿化,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五是创建4个花园式单位(小区)。组织欧尼斯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圣元酒业有限公司、悦宾包装有限公司、振兴橡胶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
城南街道:一是道路绿化。完成南寨创业园路、永福路中段、新安街、永安街、永顺街、永昌路、永福路等道路绿化,完成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二是小区、庭院绿化。抓好南寨社区、池子社区等小区绿化,完成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三是创建4个花园式单位(小区)。组织街办大院、中心小学、城南中学、乐化酒厂等单位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
五图街道:一是道路绿化。重点绿化朱孔路五图段,完成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二是小区绿化。重点对贵和社区和五图社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完成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三是村居绿化。对各村内干道进行绿化,重点是围绕庵上湖村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绿化美化,面积0.8万平方米。四是完成辖区内道路、小区、庭院、村居等增绿增荫绿化改造,重点是对街办驻地拆旧建新,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绿化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五是创建3个花园式单位(小区)。组织驾驶人考试中心、市委党校、贵和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
(十八)其他部门、单位:县直机关党工委、经信局、农业局、卫生局、人民银行、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负责抓好本系统庭院、居住区绿化达标。
五、方法步骤
(一)中旬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二)份完成《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三)份各责任单位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现场任务,下旬组织对创城现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验收;
(四)份完成各类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资料的整理,组织对创城资料进行自查验收;
(五)迎接省住建厅航空遥感测量和实地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强化领导。为加强对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住建、公安、财政、国资源土、林业、环保、城管执法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定期召开会议,了解进度、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政局,具体负责园林城市的创建、实施、申报等工作。有关街(区)、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创城工作。县政府与各创建责任单位签订创城责任书,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创城工作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的督查,并将进展情况在全县通报。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创建园林城市的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制定本地、本单位的创建实施方案,前报县园林处备案。同时,切实抓好创城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任务分工和《省园林城市标准》,安排专人员搞好本单位创城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单位创城工作情况、行业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当前各项指标数据等),要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内容翔实,并于前报县园林处。要按照创建任务的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倒排工作计划,做到环环紧扣,不留空隙,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三)严格规划管理,实现依法治绿。绿地系统规划是绿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实行“绿线”和“绿色图章”等管理手段,确保规划执行到位。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随意改作他用,“绿线”范围内的原有建(构)筑物要限期迁出。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的绿化指标配套建设绿化工程,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须经县规划、市政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县政府批准,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绿化意见书》后,方可到其它有关部门办理开工手续。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实行招投标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确保城市绿化质量。建立绿化易地补偿制度,对确实不能达到绿化标准的项目,必须严格审批,采取补救措施。要强化规划绿化用地监督,对各类建设项目实行绿地率执行情况跟踪管理,纳入竣工验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