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美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与美术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现在几乎所有的观摩课或者参赛课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学习便成了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直观的展示出所教授的内容。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美术教学 直观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066-01
一 手工教学与多媒体
在幼儿师范的美术教育中,手工课一般是单独开的一门技能课,要上好手工课,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可以使得学生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在多媒体中往往会提供一些工具如Flash,Photoshop等,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使得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迅速有效的讲解、示范,使得美术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
比如在上折纸课时,有很多折叠方法,通过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一目了然的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制作方法。在教学折纸的过程中,可以运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按步骤学习每一个折纸形象,更直观、更清晰的演示给每一位同学。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知识的本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 美术欣赏教学与多媒体
美术欣赏,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是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自然景物的欣赏活动。以往上课时如果仅靠教材上的图片,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老师讲起课也很生硬,所以教师须搜集大量教学挂图、与欣赏内容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老师不爱上欣赏课,学生听着也觉得无趣。但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图形、文字、声音结合在一起,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只要教师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大屏幕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背景音乐是《义勇军进行曲》,音乐与图像的结合使这件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把音乐纳入美术课程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进入课堂的“音乐教学法”在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得到广泛推广。所以,有人称绘画是凝固的音符,而音乐则成了美术课堂上流动的色彩,色彩与旋律交织成一幅绚丽的艺术画面,这些完美的效果要依靠多媒体来完成,它使美术教育的课堂变得更为丰富、轻松、灵活了。
三 图案教学与多媒体
在图案课上,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图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理解,而且教师的演示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看到绘制的过程,影响到教学效果。但使用多媒体在电脑中生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形都是较容易的事情,学生可以从大屏幕或电脑上同时直接看到,了解绘制的过程便容易理解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等一系列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学生可以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课堂作业。
在讲《二方连续》一课时,我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一支漂亮的玫瑰花,这个画面刚刚打开,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甚至连一些不爱上美术课的学生也活跃起来。紧接着画面上又跳出了第二朵,第三朵,第四朵…同学们根据玫瑰花的排列规律,很快理解了二方连续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列举出对称的其他实例,其后再演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二方连续的制作步骤,清楚、简洁、直观地讲授了制作方法。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了二方连续的排列规律,也体会到了它的韵律美。
四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3-01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把传统的美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 多媒体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如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我先显示大量的色彩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集中在一个版面上让学生说出画面色彩的感觉,讨论冷暖色调及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最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填色、改色,在填改颜色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不同色彩的效果,再配上柔和的音乐,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积极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
美术作品是指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再现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再现这一现实生活时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美术作品从其再现的现实生活看,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自然的无所不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例如《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一课,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希腊雕像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入一段关于希腊的历史资料,介绍开放的古希腊人对美的独特的理解。从当时的社会分工、习俗到国情等综合因素分析,都为人像雕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的优越条件,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图片展示,教会学生从比例和谐美、运动力量美、人体美、悲剧力量美等多方面来欣赏、评价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同时展示东方的雕塑作品与之比较,加深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的理解。
1.3 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也就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直观地把各种图形动态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构图新,素材广,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学生特别愿意听。音频、动画和色彩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平面的内容变得更为立体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实现
2.1 创新教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要用全新教育理念去进行教育,创新教育方法,通过生动直观的示范,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相关的一系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丰富而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美术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大大地增强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精神高度集中。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让美术教学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新奇好玩中学习,学习动机也就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比如在《秋天的树叶》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树叶的剪贴做一幅叶贴画。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准备了真实的树叶,而对于美术课竟然要用到从地上捡来的树叶,学生本身就对这一点充满了好奇之心,他们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画画要用到树叶?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充满兴趣,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然后老师再播放事先制作的Flas,进一步揭示各种叶子的组合与其表现方法,再配以不同的背景音效,情景交融。学生已经感悟到了叶贴花的奇妙,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2.2 激活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主动参与互动,而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教学互动的关键,也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其中的无形动力。那么,如何去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怎样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呢?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都是老师描述或示范,虽然学生对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听得“津津有味”,但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疑惑,理解起来相对比较机械和抽象。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手段,对图进行编辑处理或动态演示,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且富于变化,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更易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也更活了。
3 落实理念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是实现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平台。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乃至美术课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和冲击,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初步尝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必要性分析
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教学的性质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支撑实践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自身具有的审美性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应用空间,应用多媒体实施美术教学可以完善美术教学的形式。教学改革分为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美术多媒体教学属于微观层面的教育改革,是应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变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很多领域都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这也使各领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教学领域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更符合美术的学科特点,可以采用图片、声音和文字等信息载体,更加直观地反映美术作品的内涵。美术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美术课堂的一种变革,是美术教学的辅助工具。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的运用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轻松灵活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给人们带来了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发展思想。例如,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大为改观。教师在多媒体电脑中把做好的课件打开,授课中欣赏经典著作时,轻点鼠标,作者及其代表作以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如欣赏雕塑作品《青铜时代》,就可以了解法国印象派雕塑家罗丹的生平、作品评论和其他作品如《地狱之门》等。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到美术网站浏览,让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这相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当然,课件的设计要灵活,要适应教学过程中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节、封闭等一些课件教学的局限性,体现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可重组性、开放性等原则,使课堂多元化,更科学,更灵活,更人性化。
三、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美术作品的认识理解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如我在上《进入历史》这课时讲到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可教材上只有一幅故宫前朝三大殿鸟瞰图。这对于许多没有参观过故宫的学生来说,老师再怎么说,他脑海中也是空的。但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框架式木结构、组群式布局、丰富的屋顶样式等。通过图片和影像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在欣赏其他建筑时,也可以让学生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这种效果是一幅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只讲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又如在欣赏《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我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再配上音乐和讲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创新与改革。
四、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组织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关系会更为和谐融洽。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创设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娱乐中学得相应的美术知识。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声音和文字等信息载体,让静态化的教材转变为动态化的逼真生动的课件,从而使学生可以尽情地展开联想,在美术的空间里翱翔,这样不仅深度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学生也可以积极的态势主动学习美术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的美术魅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可以使其发现美术中的真谛和意境,从而触发了学生的内心感悟,促使学生与美术之间构建起了一种美的感应,进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
五、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互动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以动态化的教学内容增加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创作活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多媒体美术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活力,同时还能得到学生学习的及时反馈,从而增强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优化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切实突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水平。
篇4
在传统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大量文字进行讲解,不仅制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占据了大量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5]。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新奇、丰富、饱满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官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实现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效率的大幅提高,将教学过程变得具体、直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密切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实例,分别从时尚化、传统化、生活化、情感化4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
一、多媒体教学中的时尚化元素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促进了大量时尚化元素的蓬勃发展,更加推动了美术学科的与时俱进。而初中生思想活跃,爱学、爱动、爱思考的活泼特性也使得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现象、新观点。因此,将初中美术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融入时尚化元素,不仅能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地展现教学内容,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现代工业设计欣赏”单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短片,从不同的角度将时尚化图片融合在一起,并引出学习内容。如现代交通工具:蓝天白云中飞行的“空中客车”大飞机,疾驰而过的“和谐号”和高铁,在马路上穿梭的各式汽车等;家用电器:身临其境的3D电视,足不出户即可闻天下事的个人网络电脑,四季保鲜的节能绿色电冰箱等;电子产品:设计巧妙的充满时尚感的智能手机,关注每个细节的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捕获每个瞬间的高倍速摄录机等;公共设施:风雨无阻并尽职尽责的城市垃圾箱,照亮黑暗角落的各式各样的路灯,方便老百姓的公用电话亭等。通过欣赏各种现代工业设计产品,使学生了解设计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以用人为本的设计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时尚化物品。
二、多媒体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将传统美术文化引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各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兴趣。因此,将初中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立体化呈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及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单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经典传统图像集锦,展现中国各个领域中的传统美术文化。如农历新年各家各户张贴的年画:春牛图、合家欢、胖娃娃、门神等;喜庆日子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的剪纸:贴在窗户上(窗花)、门楣上(门笺)、礼品装饰等;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的刺绣:常常作为男女定情信物的荷包、寓意丰富的鞋垫、清新爽朗的手帕等;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的皮影:唐山皮影、陕西皮影、山西皮影等;独具特色的瓷器:和合如意图、独占鳌头图、祝寿图等各种纹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生活化元素
初中生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并且喜欢表现自己和标新立异。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活化的美术场景引入课堂,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再现生活化的图画意境,创造一种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思考美,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单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微电影,伴随影片中主持人的解说,引导学生布置自己和谐温馨的家。如家中客厅布局:沙发的颜色与位置、茶几的摆放、电视悬挂与否等;卧室布局:墙面颜色深浅、睡床朝向、衣柜位置等;还有各个窗户窗帘的设计制作、室内整体色调的协调、陈设用品的位置等。通过这些学习内容,使学生树立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美术艺术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中的情感化元素
情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美术课程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充满热烈而良好的情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情感化元素引入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逐步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音频文件,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天里万物生长的大地苏醒之声,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再从视频文件中直观感受春天的魅力。尤其在学习“感受春天、了解春天”部分时,视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万物复苏的蓬勃景象,旁白配以古诗词的朗诵,营造一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学习“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部分时,视频展示祖国各地农田春耕的火热场面、河流寒冰融化的生命景象,大自然开始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色;学习“春天的畅想”部分时,伴随着悠扬的钢琴伴奏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对春天的感受,有助于对春意的深刻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五、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挖掘学生美术潜能也大有裨益。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做到时尚化、传统化、生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将抽象、复杂、枯燥的美术知识化解为具体、简单、有趣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萌,马宽斌.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化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4):118-122.
[2] 杨立梅.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1(2):124-125.
[3] 刘汝光.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初中美术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50-51.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情景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美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信息技术不是万能钥匙,现代科学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软件,计算机不能完全替代老师,更不可能替代老师的情感教育。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使普及与提高并驾齐驱。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历史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上课开始,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安定下来,教师这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第五册美术《面具》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宣布先开个“化妆舞会”。随着电脑里播放的一阵轻盈欢快的音乐,屏幕上出现各种小动物在蹦蹦跳跳,开晚会的热闹场面,同学们也纷纷上台,领取老师自制的面具后翩翩起舞。这些面具中有美丽可爱的童话仙子,有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还有各种模仿动物的面具,美的美得动人,丑的丑得可爱。新奇、好玩又有些刺激,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脑海中马上出现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思维都凝聚在一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如:在教学《汽车》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汽车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造型、性能、色彩的特点,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汽车的海洋中去探索、考察、参观,甚至于实践,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可以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首先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名车欣赏,一两接着一辆,有时两辆同时出现,在外观和造型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彩也是如此。而性能是我们所接触不到的,我们就可以到网上寻找收集各种有关汽车性能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种汽车的各种性能,并且可以让学生比较哪种汽车经过改装,它的性能和外观就一样漂亮。 ……当这些汽车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汽车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驾驶汽车,自己坐在车子里的感觉。这时学生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并使学生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巩固新知。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美术;美术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能够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美术艺品的优美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听力视觉,扩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范围,认识到艺术的真正魅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合理的融合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多媒体教学氛围
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筛选多媒体教学素材,并且根据素材合理的组织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如今,多媒体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美术教师认真专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延伸,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学“欣赏渐变绘画作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并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旋律,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着美丽渐变的艺术作品,从而对渐变有了初步的认知,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丰富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
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丰富现有教学设备种类和改善教学设备技术。首先,教师要善于将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能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尚未成熟,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建美术情境,使得小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能够将教材中的静态图片转变成动态的图片,从而为学生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艺术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奇妙,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下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制作精美的视频短片,在短片中大雨袭来,人们撑着各式各样的雨伞,在雨中匆匆忙忙的赶路,树上的花瓣被雨水打落在地,小动物们纷纷寻找避雨的地方,同时给视频配上下雨的音乐,这样学生在倾听淅沥沥下雨声的同时,又能观赏到如诗如画般的美丽雨景。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的冲击下,学生的创作灵感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能够绘画出各具特色的雨中景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嘤呕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春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自由讨论,春节中哪些场景让你最难忘?你准备怎样去表现节日的喜庆?这些美术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且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然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让多媒体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无论在何种场地,何种教学活动中,都要使用多媒体,这就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感,不再愿意积极思考问题,对多媒体教学也逐渐的会失去兴趣,这样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将小学美术与多美技术结合起来,逐个的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全面推进美术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利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6).
篇7
1、建构主义理论是多媒体美术教学的理论支撑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存在忽视现象。现代社会提倡创新型人才,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加以重视,注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比较高,提倡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这种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支撑,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策略,促进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角度的多层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主要的一个过程是通过情景构建,促进学生自身的意义建构。其情景构建需要构建出一个真实的情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意义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可使用技术,包括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帮助教学过程中情境的构建。
2、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及教学软件,最终实施教学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持下,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将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的实施。教学设计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掌握,最终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应该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部考虑其中,并且将要素置于在整个运动的系统中考虑,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3、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内容表达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必须要考虑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条件,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的教学媒体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吃甜瓜与吃葡萄的孩子》一节美术课时,教师单纯选择幻灯片作为教学媒体的话,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不利于小学生对作品表达意思的理解。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配合,搜索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中的多种技术手段,例如视频技术,多层面地表达教学内容,进而解决这类问题。合理选择教学媒体,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设计多媒体美术教学课堂
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的设计是关系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内容,必须要对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媒体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设计。通过将课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设计,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同时利用多种有效的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丰富性,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快乐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
在《色彩学》一节课中,使用便捷的教学软件,将色彩学、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知识点增加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出以视觉、听觉等外部刺激为基础的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以及想象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发掘多层次的教学美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篇8
关键词: 高职审美教育 艺术欣赏过程 多媒体教学 教材整合
进入21世纪,高职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都纷纷开设了艺术欣赏课程,而艺术教育活动也相对地丰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职院校,艺术欣赏课程多媒体教学设备日趋普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它以现代化手段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以多媒体辅助的艺术欣赏教学,如何在传统课堂上突破,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富于创意的课件设计,充分地激发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营造出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外的备课工夫更加重要。
高职审美教育的多媒体艺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多媒体艺术欣赏教学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备课要随时代与新课改同行。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职学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艺术欣赏对于开阔人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人们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和生动丰富的知识,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综合课堂实例,我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心得,以高职艺术欣赏的《中国画》课程内容的备课为例,谈谈高职审美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策略。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传统教具摆设所耗费的时间,课件的信息量大增,教材信息整合有了更广更个性化的空间,内容、思路和版面设计等也更直观、形象。课件制作的工作量较之传统备课大大增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根据这些特点,多媒体教学备课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课件制作
1.新颖的教材信息整合。
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较多的内容,课程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可以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关教学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营养和新鲜的血液。
(1)稳中求变。在达到课本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求变化,扩充纲外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也能扩大高职学生的知识面。在欣赏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花鸟画《墨葡萄图》和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篮果》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的国画和西方油画相比,怎么不太像,为什么没有油画逼真?这时就必须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绘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绘画体系,它是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有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
(2)生活化。增加些贴近学生生活、时尚的内容,容易理解,常常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引入:以本地的风景与山水画结合、对比,学生对身边的风景很熟悉,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3)人性化。人性化的东西能给人亲切感,引起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如《中国山水画》的课题概括为《天地有情》,入目就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高职院校新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空间很大,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4)多学科结合。与古诗文结合,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与美妙的音乐结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2.清晰的课件线索。
好的课件线索清晰,主次分明,内容结构穿插有条,一贯而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清晰明了。把握课程重难点等因素,可采用主辅穿插、明暗并用、纵横交错等方法来处理。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画发展的概况为主,技法风格的发展为辅,两者穿插。另外,线索上应考虑到重难点,重难点问题要分配充足的时间来分析。像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宋元为重点时期,就要用足够的时间主要来分析这两个时期。
3.恰当新颖的版面设计。
课件直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比课本更直观。所以版面设计要新颖独到,吸引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营造气氛。有时需要营造温馨的视觉效果,有时要用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引起注意,让学生置身相应的气氛中,直接影响感化学生。如山水画的课件,版面展示出古香古色画面,诗情画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化。黑板的板书或课本,学生可以重复地看,但课件不同,画面停留的时间不长,所以直观化至关重要,其一,知识点尽量去繁就简,文字概括要简洁明了。例如,山水画发展的概况中的重点时期概括为:宋尚法、元尚意。其二,标题和正文的字号、字体和颜色要统一,做到层次分明。其三,图文并茂,以达到简单易懂为目的。图,把文字形象化;文,对图加以说明。两者配合,或先出图片再出文字,或图片和问题并出,或以图表式说明。
这样,课件不会呆板,显得更形象。譬如,山水画的发展概况,用曲线图表现出来,一目了然。此外,在制作过程中也要考虑多媒体设备的投影效果,对课件的色彩作适当调整,保证在课堂上的投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传统备课方式的突破
充分地备课是前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应配合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新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顺应社会和教育趋势。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
1.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以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要做到生动形象,老师应化呆板为有趣,化枯燥为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1)贴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国画的斧劈皴和披麻皴的特点,形象地比喻成男同学的阳刚和女同学的温柔体贴,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记住这形象的技法特点。
(2)书本生活化。把书本的相关知识点以学生喜欢的事物或学生的生活来比方,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觉,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化枯燥为活泼。在枯燥乏味的内容里,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来配合,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
多媒体的声、形结合恰如其分,可以强化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教学的难度,创造出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习,也容易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1)从直觉引入抽象问题。例如在分析青绿山水时,先让他们说出《千里江山图》有什么颜色,他们就会很活跃地说出有青、有绿、有蓝,五颜六色,等等,正好引出青绿山水的以青与绿为主的特点。这样就简单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良好的互动。
(2)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较抽象的问题。例如,解说透视上的深远,老师可以映一些爬山的画面,换成解说画家的移步创作。这样,学生知道那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也就容易理解深远的含义。
(3)语言生活化。同样一个知识点,生活化的表达,顺口易记,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反之,学生听了犹如耳边风。所以授课语言要力求简明化、幽默感、口语化,以及适当运用方言,简明扼要。[1]如把近现代时期中国山水发展的特点归纳为:贯汇中西,百花齐放。幽默,如将挪用他人的点子形容为“知识的小偷”。方言的运用是因为这些语言有趣上口,易于学生记忆。
(4)简要的知识结构的反复。例如知识点的链接,从主框架页面分点连接进去,每解说完一个知识点就退回主框架页面一次,这样反复,能让学生无意中对整个知识框架留下深刻印象。[2]总之,能巧妙运用,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易懂,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情设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能很好地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美术老师应当配合高职教材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营造相应或相反的意境去分析对比,在引导他们感受气氛的同时,达到开拓他们创造思维的效果。譬如,解说《寒江独钓图》时,先映出悲凉的画面营造出孤单悲凉的意境后再设问:当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一间昏暗的大房子里,你的心理感受怎么样?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他们各种孤零零的感受,也正好利用这相近的情景来分析画面的意境,这样学生去理解就容易多了,也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让学生当主角,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总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所以要打破授受的格局,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达到良好的互动。当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时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譬如学生最怕的点名提问,教师可以由学生来决定,让学生自己来点名,推荐同学来回答问题,就像大家玩游戏一样,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恐惧就自然消除了,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又譬如解说教师自己的作品时,先叫学生提问老师,学生会很专注地去寻找和发掘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参与,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3]新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当的人文审美修养、创新精神、高尚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4]这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包括美术与设计教育的要求。
多媒体以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多更新颖的东西,但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摒弃传统做法,而应该把多媒体与传统教法结合。当然,多媒体有其局限性,就像水墨画的技法,多媒体没办法达到的用水墨现场示范效果,所以,只有两者结合互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不同的个性,艺术教师更应体现个性,从课件的整合到课堂教学各方面融进自己的东西,让艺术欣赏课堂更加多姿多彩。实践充分证明,运用新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又可以听到音乐,还可以观看视频。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师的备课要和新课程改革同行,与时代同行,充分、正确地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高职院校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并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使之既能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有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艺术教育在实现高职审美教育特色目标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编.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道森.中国美术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1运用多媒体编制故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仅喜爱听故事,也喜爱看故事、讲故事。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生理特征,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美术课的内容寓于故事之中,效果十分理想。如:我在上美术课《小鸟》一课时,参考小学语文中《鸟的天堂》将教材编成一个故事,根据故事情节,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棵大树,然后一群小鸟飞到大树上,小鸟们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着。突然“砰”的一声,一个不懂得爱护鸟的人用小石头把小鸟们惊飞了,小鸟们再也不敢回到天堂里来了。边讲故事,边渗透爱护益鸟的教育,最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把飞走的小鸟找回来,送到鸟的天堂中。学生们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再通过课件展示小鸟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姿态的画法后,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中,聚精会神地绘制自己心中的小鸟。这时打开录音机播放伴有鸟鸣的轻音乐。鸟的叫声清脆、悦耳,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最后,同学们把画完的鸟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的大树上,让小鸟回到天堂中。就这样,一节美术课在故事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圆满结束,使学生乐中求知,知中有乐。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陶治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欣赏课的内容制成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形象,看到“形”、体验到“情”、感受到“美”。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使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之中”,每次欣赏都让学生在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如美术欣赏课《祖堂教学国风光》、《未来世界》等,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未来世界的奥妙。
3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美术课中的一些课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色彩、图案知识等,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知识。多媒体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如《色彩的冷暖》一课中,色彩冷暖的概念就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冬天的景色,大地一片银白色结合学生看画面想象,描述冬天寒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景,接着课件展示两间布局一致而冷暖不同的房间,适时设问,此时你会选哪间?为什么?为此,很轻松、别致的导入了知识点――色彩的冷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很快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去,大胆想象,创造出内容丰富、画面新颖的作品。
以上这些效果,运用其它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的。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以往美术教学,一般是讲授、练习、讲评,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创设情境、设疑解难、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四步,来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合格人才。 【背景介绍】
评比课堂教学,课题:《飞天之梦》
出现课堂火花之简述:课堂导入,老师先给学生放一小段视频,学生纷纷叫嚷:“老师没声音、教师没声音。”(导火线)在学生的催促下,教师先是愕然,拨弄了几下音响设备,还是没有声音,此时并不慌张,而是面带微笑,笑着抛出了学习任务:没声音是吧,下面就由我来播报这段视频,看看你们听后能记住多少?到底教师是优秀的演说家,还是你们是很好的听从。学生一下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老师那里,等老师报完内容时,问:播放的怎么样?生:还行。师:那你们记住了多少?学生只零星地讲出几点。师:“看来这一课我们一定要学了,就是演示文稿中在视频播报的同时有一个简要内容提示的表格,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视频的内容。”学生各个说:是。老师:那么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飞天之梦》,教师希望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中诞生一位在我之上的视频播报员(臭美一下),可以吗?
创作反馈情况:学生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表格,处处要求完美,在完成当前任务后的多余时间里频频进行视频与台词的互练,时时检验台词跟视频是否一致。
篇10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技术;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消费特征的视觉文化日益繁荣,“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图像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图像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视觉文化可以比以文本形式展现的内容更直接、更生动、更广泛、更迅速地为人类所直接感知,更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2]。视觉文化成为主导文化,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反映在课程教学中,表现为视觉技术正逐步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视觉技术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能降低对课程知识理解的难度,促进课程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然而,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视觉技术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视觉技术也不可避免地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视觉文化背景下,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急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视觉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本质
视觉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但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多媒体教学,不同于视觉技术只是以视觉教学资源为标志,而是要让视觉技术本身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和要素,进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知识传播。“教育技术由于其强大的技术尤其是视觉技术的支持,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很多老师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常规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以可视化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比单纯以文本形式展现的内容能够更加方便地为人们所直接感知,促进了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这是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然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不仅仅是教学资源形态的变化,更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不要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视觉资源进行研究,更要从视觉学习、视觉交流以及视觉思维和视觉教学理论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以进一步丰富人们对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的本质认知,为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视觉技术应用的优势
(一)形象性与直观性
与建筑、美术等学科可以给人直观的印象不同,大学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但多媒体视觉技术介入后,通过图像和符号多角度观察对象,使大学语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弥补了大学语文语言和文字的缺陷。比如,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在天边》等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讲解,会比较空洞,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融入多媒体视觉技术,根据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在界面中设计一幅幅图片,或播放一些视频,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教育视频和经典影片,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领略到电影、音乐、绘画等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特征与风采,增强课堂教育的综合功能。
(二)恒久性与鉴赏性
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为例。古典诗歌如白居易的诗和王维的诗,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李商隐的诗,因其多用典故,有时则隐晦难懂。在教学中,如果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视觉技术在古典诗歌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大量书面的文字信息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图像等,实现图像与文字、观看与阅读的二元统一,再配以音乐或人声朗读展现情景,视听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景中,激发想象,领悟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水平,提高鉴赏能力。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歌以月升月落的运行过程为线索,极其细腻地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种种景色。在学习、鉴赏这篇诗作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把诗中的一个个意境制作成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运用景物来构成意境、烘托感情、表达思想的艺术手法,感受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思索诗人在对自然美的描写中体现出的人生哲理,从而使学生从诗歌的绘画美、造型美中理解此诗,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整合的实践问题
(一)合理选择视觉化内容
被视觉化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制作者本人对内容的理解和建构,是语言文字的延伸之物。《周易•系辞上》中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图像的优势所在。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图片、影视作品要合理选择。比如,在讲到《报任安书》时,教师可截取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关司马迁遭受宫刑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司马迁当时尴尬的处境。当然,为了扩展思维空间,也可以选择一些在书本上了解不到的或者跟历史相背离的影像视频。如在讲《论语》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由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另外,在视觉化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重视。运用视觉化技术,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特定的事物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是对文字描述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教师将泛指的事物定格成一幅画面,并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被想象”,则是某种意义上的思维限制。如果教学中使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就很容易关闭学生“再造想象”的通道,也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运用文学艺术以文字形象激发人们再造想象的特点,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二)避免多媒体视觉技术的主导化
技术的进步对视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断地延伸,可视性要求与视觉欲望不断攀升,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4]因此,多媒体技术进入大学语文课堂后,很多教师课下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课上则侧重于展示教学设计,盲目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化效果,大学语文教学随之出现了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意义。学生在课上就像观看一部刺激眼球的电影片段,看得眼花缭乱,课下却由于课堂上知识深度、广度的不被重视和教学侧重点的偏移而一片茫然,不知所教。视觉效果的过分追求必然导致知识的平面化、浅易化,导致知识获取方式的即时化、娱乐化,这些都背离了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终身语文学习意识的初衷也将会因此而黯淡。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多媒体教学只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教学的主导。多媒体视觉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它是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是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决不能将其变成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三)将视觉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关系
目前,视觉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为图形而图形或为技术而技术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例如,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注意力都局限在视觉资源的课件上,教师照着课件“宣科”,学生盯着不断滚动的屏幕,把课件当作传授知识的“老师”被动地接受。这种以视觉课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但从本质上看,教师采用的仍然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旧理念的指导下按部就班被动地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严重制约着大学语文课程的深层次发展。视觉教学资源的应用是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渗透,是在视觉技术影响下课程变革、反思与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视觉技术应该面向教学关系,在满足具体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服务于教学目标,由课程教学的工具转变为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156.
[2]姜淑慧,张舒予.视觉文化“四因说”对教育资源开发者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1(6):26~29.
[3]杨素萍,杨茂从.教育技术的后现代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