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班级 图书角 课外阅读 做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级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成为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读写能力,而且读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快乐,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因此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我以班级图书角为依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建立班级图书角以来,我发现爱读书的学生多了,全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如《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脑筋急转弯》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作文中优美词句多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在这里,我就如何依托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薄见,给同仁们以抛砖引玉之用吧!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书源",保证学生有书看。
我让学生自己捐书,每人两本,多者不限。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喜欢的书捐出来。不到一个星期,就捐了50本。我又在班级设置了"图书保管员",让一个学生负责图书保管,包括登记、借阅、整理图书等。就这样,班级图书角建立起来了。
二、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保证课外阅读质量。
我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三本课外书,多者不限,并要求学生读后要写出读书笔记。学生做得很到位。
三、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乐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如今年暑假我给学生布置了读书任务,要求学生在暑假里认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并写出五篇读书笔记,三篇读后感。开学后我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情况进行了了检查,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情况评选出五名读书积极分子,给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班里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四、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读,即边读边唱;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制定每学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主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五、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张贴图书单。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藏书目录告诉老师,然后老师把全班同学的藏书目录打印好,贴在教室墙壁上,这样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阅,十分方便。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们学校每周从语文课中划出一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确定阅读时间。
学生每天晚上回家读两篇文章给家长听,家长签名。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我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打消家长读课外书能影响孩子学习的疑虑,每两周反馈一次学生在家读课外书的情况,家长全都反映学生在家都能认真读书。
4、开展活动进行阅读。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5、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主阵地
虽然语文的教学改革历经数十年,并不断的推进、深化,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也没有认认真真的读书。分析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积累和训练,短期很难有起色
当然语文阅读尤其如此,读完一本书,你不会觉得自己的知识有多少增加,自己的修养、情感有多大的提高。繁重的课业负担,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学生也很难有时间和心思静下心来读书。
二、语文的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教学新理念在不断地深入人心,老师们也意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部分老师也目光短浅,不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死盘书本上的知识。也有一部分老师,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也让学生读书,却没有实际的行动,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丰富情感,我对课外阅读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位老师说:“只要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也想提高自己文化修养,涵养气质;同时他们更想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布置一个书房,家长也要读读书,每个星期带孩子到书店转转。为学生办理一个图书证,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班级设立一个书柜,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达到资源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
三、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一刚开学时,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在每学期开学时制定一个学期计划,在每个月、每周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假期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四、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语文课本的时候,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课文上,教学中,要利用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课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的课外文学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每周开设一节语文自由阅读课,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读书,也可以进行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美文与大家共赏,还可以进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教学中,名人读书的事例和读书方法可以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会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也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那么如何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遇到好词、好句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
六、对学生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
篇4
关键词 课外阅读;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我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方面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要千方百计地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制造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人人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畅谈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尤其注意课外阅读的方法。我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固定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有侧重地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寻找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阅读了《水浒》《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 繁星春水》等新课标目录里的名著名篇,并且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我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评论、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展示给自己的同学们,既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又都感到了很高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进行 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被动学习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主动学习了 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四、参加各种形式的语文比赛
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他们或许不清楚。那么,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应用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为下一步进行课外阅读,学会应用作准备;比如魏书生老师就曾经让他初二的学生参加高中的作文竞赛。因为有比较才能看到差距,才能激起多读书多积累的欲望,更加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课外阅读拥有广阔的天空,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在我们教师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自由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让孩子充分感知文字、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首先教师多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二、训练词句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
三、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伊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眼睛为什么可以永生?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3.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四、传授阅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因为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略读和精读,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的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对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教师也要做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家长推荐和向家长列举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便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效果。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最后是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课外阅读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篇8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篇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兴趣阅读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1.1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1.2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1.3 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 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 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3 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3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3.1 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3.2 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
4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篇10
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一个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甚至长远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理应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这两种素质的培养仅靠课内学习都是不够的。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时时更新。中学生要想在校园里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去主动了解世界的方方面面,不断充实自己。课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对中学生而言,如果把社会和人生当作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课内学习仅仅只是翻开了第一页。要想深入地读这本书,理解其深远的内涵,中学生就必须涉猎各种书籍,将前人已总结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然后再进行思考和创新。这种兼容百家的广泛阅读,是中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然而,我们的中学生阅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应试压力使得他们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偶尔翻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也可能会被家长或教师严令禁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指导,部分中学生迷恋武侠、言情小说和庸俗杂志,致使学习兴趣丧失,严重者甚至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事物均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万不能因噎废食,因课外阅读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而否定它的积极作用,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需要家长和教师用适当的方法指导。
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是阅读材料的正确选择和阅读方法的科学构建,即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方面。
“读什么”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宽泛,但好的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是既宽泛又具体。老师不仅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阅读范围,还要开出泛读、精读书目,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读一至两部文学名著。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学时给出书目表和阅读要求;学期中抽查读书笔记或跟学生一对一谈话;学期末再以班级为单位来个读书交流会。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也会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报刊征订时,老师可以推荐学生从《中学生阅读》《中华文摘》等适合校园阅读的报刊中选订一两份,并开设阅读课,适时进行点评性指导。这样变空泛为具体、变被动为自觉,自然会激发学生长期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
“怎么读”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广阔的阅读世界不是在课堂,也不是在老师开列的书目里,而是在阅览室、图书馆、书店和网上。用自己适合和喜欢的方式读书,效率自然是最高的。
但是作为老师来说,我们应该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像如何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如何做阅读笔记、如何摘抄借鉴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怎样有选择地泛读,和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读,这是为了满足当下社会对快节奏和高效率阅读的需求。
泛读是课前课下、茶余饭后随意翻阅的一种阅读方式,是一种休闲式的精神调剂,自然不必注重目的性和功利性。但阅读既然是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受道德、法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清教徒不大会对克林顿的绯闻感兴趣,卖红薯的老头儿也很难去关注股票的涨跌起伏。因此,泛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扬弃和选择的过程。弃我之所弃,才不至于被纷繁芜杂的无用信息充塞头脑,一无所获;择我之所需,方能广采博收,构筑起宏伟的知识殿堂。
精读是建立在泛读之上的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研读。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著名学者都是从广泛阅读中获得灵感,进而发现有价值的研究命题,再通过钻研相关书籍和资料去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不可能太强,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精读意识。譬如,有的学生想明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教师可以鼓励他阅读相关的知识短文或科技报刊,自己去理解归纳;有的学生对哲学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他读读《矛盾论》,翻翻哲学词典或中外哲学史;有的学生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则要推荐《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学名著,让他感悟叙事与写人的精妙手法。明确的目的性可以把课外阅读纳入日常的学习范畴,使之成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升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