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农时关键季节和突出重点贫困村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出培训新菜单,组织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全县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7万人,每位受训农民接受3次以上的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县农林局牵头,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菜单,由各村(居)根据本村(居)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专业。培训单位根据各村(居)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每村(居)全年实施3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向受训农民发放一份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3个小时,每次培训活动形成一套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到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拟定新兴产业培训菜单;落实培训教师;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到11月底。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这一目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培训监督检查、组织现场交流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组织实施与工作机制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县农林局、财政局根据全县镇村人力资源状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村,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由农林局负责牵头、县农干校与镇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县农林局与农干校签订培训合同;县农干校与各镇(区)农技推广中心签订培训合同;镇农技推广中心与村(居)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3.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地方实际,根据本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农林部门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各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居)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
4.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居)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成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第一轮培训围绕冬季大棚生产和春耕、春管、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要根椐秋收秋种、农产品营销以及来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在11月底前完成。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
(二)工作机制
县农林局负责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工作;县农业干部学校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全程管理等,并协助相关方面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1.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民培训工程实行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研究和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承担培训任务单位法人负责制。县农业干部学校承担培训的具体实施,培训单位的法人对培训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培训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等行为的,将严肃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3.目标责任合同制。县农林局与县农业干部学校签订目标责任和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培训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农干校与各镇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
4.网上公示制。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情况上报,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镇(区)每月25日及时报送培训进度。
5.检查监督与验收制。对全县培训情况,县农林局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12月底进行总结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对通过检查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取消培训基地资格,3年内不得承担培训任务,并按照培训合同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资金管理
1.培训工作以村(居)为单位进行组织,培训资金管理要核算到每个村(居)、每场培训。各村(居)通过点菜单选定培训内容后,培训单位要以村(居)为单位制订每场次的培训预算,报县农林局、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执行。
2.省级补助资金必须确保40%用于发给农民的教材及资料费,其余40%用于支付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误餐费及后续跟踪服务等,20%用于宣传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费用。任何方面不得再提取任何管理费用、工作费用。
3.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前期准备工作。每场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形成培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培训经费支出明细、参训人员数量、培训经过等情况,经县农林局审核后,集中到县财政局统一报帐,报帐资料中必须提供教师讲课费(包括交通费、误餐费)发放清单、购买资料及印刷资料的详细清单。
4.培训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管理单位为县财政局。财政局要严格审核培训预算,严把报账关。对预算结余和报账结余资金,可继续用于增加培训场次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应行政领导的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强化监管
建立农业部门、县农业干部学校和讲师团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县农林局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县农林局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的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并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预留20%,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技术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的编印,科技宣传,教学设备的配备添置,培训教师授课、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补贴、物化技术补贴、用车燃料费等。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6、加强技术服务的监管和考核机制。为了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取得实效,对培训教师和农技指导人员实行考核制度,一是推行培训登记表,每次学员参加培训后,必须在培训登记表上进行签字,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地点等情况,确保培训次数,和学员进行考评。二是推行服务对象签名制,农技人员开展下乡指导服务,被服务对象要进行签名,对服务质量和次数也进行考核,项目结束由县农业局和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评比,农业局对考核结果优的,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开展督促、检查激励机制等手段,确保培训效果和服务质量。
篇3
上世纪60年代,当非洲新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农业之时,中国先后帮助几内亚、马里、坦桑尼亚、刚果、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建设了农业技术试验站、推广站和农场,帮助他们发展水稻、甘蔗、烟草、茶叶、蔬菜等作物的生产。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提供了农业援助,援建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农场,如坦桑尼亚的姆巴拉利农场和鲁伏农场、索马里的费诺利农场、乌干达的奇奔巴农场等。在兴建农业设施的同时,中国还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到当地指导开荒造田,兴修农田水利,传授农业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不断扩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养殖业、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转让、农产品加工和储运等领域的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中,中国政府承诺,将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增至20个,并向非洲国家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长期以来,中国在农业方面对非洲人员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派专家亲赴非洲进行现场指导,二是让非洲学员来华接受培训。这两方面中方做得都很到家。而近年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及其工作人员赴非培训工作更是受到非洲人民的高度评价。
总统官邸花园改种杂交水稻
“我非常感谢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员,你们组织的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帮助全世界人解决温饱问题,非常了不起。我恳请袁教授和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利比里亚。”这段热情、恳切的话语出自利比里亚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员约瑟夫·门内加尔(Joseph.J.Menegar)之口,他是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简称“隆平高科”)2009年“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众多学员中的一位。
实际上,有着门内加尔先生一样心情的非洲学员不在少数。截至目前,隆平高科已经进行了29期杂交水稻技术员培训,为非洲累积培训了1000多名杂交水稻方面的人才,涉及马里、加蓬、几内亚、喀麦隆、科特迪瓦、多哥、贝宁、中非、尼日尔等38个非洲国家。
在2004年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种子公司之一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发起设立,拥有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一支专业研发队伍。秉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朴素心愿,袁隆平教授80多岁高龄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秀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袁教授非常重视在非洲推广杂交水稻,他曾多次会见来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农业部长,和他们探讨在非洲国家推广杂交水稻的方案,并对我们在非洲国家的杂交水稻项目、品种的选择和技术方案亲自进行指导。”
隆平高科援助利比里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陈晓亮介绍说,2005年9月,中国政府派遣5名隆平高科专家赴利比里亚,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第二年,该国总统瑟利夫出席了杂交水稻的收割仪式,发现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3倍,很吃惊。为了让更多的利比里亚人认识和了解来自中国湖南的“魔稻”,瑟利夫总统当即决定,将自己官邸前的5亩花园改种杂交水稻。由于总统官邸水源不足,无法满足杂交水稻生长的需要,瑟利夫于是专门砌起了水渠和拦水闸。
2006年11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派出的5名杂交水稻专家到达马达加斯加,在距首都塔那那利佛西北约35公里、面积两公顷的试验田里进行杂交水稻比较试验。中国杂交水稻优势明显,最高产量达每公顷10.4吨(相当于每亩693公斤)。2008年6月,由中国湖南省农科院承建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正式建立。
学员为来华“取经”推迟婚期
近年来,很多非洲学员来华进行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感人故事层出不穷。2006年,苏丹的舍夫延(Sefyan)先生为了来中国参加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推迟了婚礼。他说:“婚礼对我来说也很重要,但可以随时举行,到中国参加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我不想错过,因为杂交水稻技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大会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突出宣传农业技术创新,大力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广泛弘扬农业技术精神,深入宣传农业技术思想,为"保增长,保民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县农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支撑及农业技术服务。
二、培训时间
农业科技110培训活动时间为年1月至12月(详见附表)。
三、培训期数和人数
年全县计划举办农业科技110培训班321期,培训人数达到25240人次。
四、培训内容
1、龙眼、荔枝高产栽培技术
2、水稻新品种栽培实用技术。
3、良种木薯栽培技术。
4、甘蔗良种栽培技术。
5、橡胶割制改革技术。
6、果园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7、生姜栽培技术。
8、四季竹、大叶麻竹栽培技术。
9、南药栽培与管理技术。
10、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治技术。
12、新农药使用知识技术。
13、西部蝗区的综合防治技术。
1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培训对象
1、各类农业技术员。
2、乡镇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
3、各专业协会及农村专业户。
4、农村农民。
六、培训地点
全县11个乡镇科技培训中心及各个村庄田间地头等地点。
七、培训方法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从县到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逐级培训。
八、科技110示范基地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以培育农业产业新亮点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决定推荐以下基地为我县年科技110示范基地.
(1)镇凤凰山龙眼、荔枝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木棉村内,示范种植面积600亩(其中荔枝200亩,龙眼300亩、速效林100亩),主要推广储良、石硖等龙眼品种,白糖婴、妃子笑等荔枝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控梢、保花保果、着重施用农家肥和生物肥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荔枝、龙眼种植2000多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5000多亩。
(2)镇南征橡胶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征村内,示范种植10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气温(温度),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镇种植生姜1000亩,全县利用幼龄橡胶行内间种生姜面积达4900亩。
(3)乡香蕉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什冲村内,种植面积150亩,主要推广香蕉巴西抗病高产品种,着重推广水肥施肥,增加香蕉抗病力,减少农药使用,利用套袋保果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150户种植香蕉500亩,全县推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
(4)乡麻竹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印妹村内,示范种植12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大黄姜等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及生产气温(温度),重点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乡种植生姜600亩,全县利用竹行间种生姜面积达2100亩。
(5)乡橡胶套种益智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保优村内,示范基地180亩,主要推广益智品种,着重推广分株种植,培土施肥,消除病株和残叶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全乡利用橡胶套种益智4500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万多亩。
(6)镇四季竹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县二中旁,示范基地70亩,主要品种是四季竹。重点推广技术:①笋前管理技术(第一年内):种植、及时补苗、抗旱防涝、除草培土、留母竹和防治虫害。②笋后管理技术(第二年后)施肥、培土、抗旱防涝、采笋、合理留母竹、防治病虫害。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4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9000亩。
(7)镇木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班村内,示范种植400亩,主要推广华南5号、华南8号等品种。着重推广种植规格、选择种植季节、施肥等技术,示范带动邦溪镇种植木薯1700亩,全县推广木薯种植6万亩。
(8)镇橡胶高产管理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牙叉镇什奋村内,示范基地170亩,主要推广热研7-33-97等橡胶品种,主要推广修整平台、挖沟施肥压青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橡胶高产管理基地400亩,全县推广橡胶高产管理基地2500亩。
九、培训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操作;科技局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培训工作。
篇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继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农民主动参与的政、技、物有机结合的高产创建运行机制。通过整合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提高技术的田率,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抓典型树样板,强化示范引导,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二、实施作物和规模
分别落实在 镇和 镇,实施作物包括玉米和大豆。建设2个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其中:玉米、大豆各10000亩) 镇万亩示范片内建设玉米核心展示田1000亩,核心展示田内设立高产攻关田150亩; 镇万亩示范片内建设大豆核心展示田1000亩,核心展示田内设立高产攻关田75亩。
三、创建目标
万亩示范片:亩产比所在乡镇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5%以上。示范片内玉米、大豆平均亩产要分别达到800公斤、200公斤以上。
千亩核心展示田:亩产比所在乡镇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7%以上。
高产攻关田:玉米960公斤/亩;大豆285公斤/亩。
四、实施内容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依照统一整地收获、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积极探索万亩示范片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加快农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步伐。
(一)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结合万亩示范片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每个高产示范片确定2至3个主导品种。并在示范片集中展示优良品种,为下一年度筛选与推介主导品种提供依据。
(二)集成组装高产高效技术。依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因地制宜建立适宜我县不同区域的玉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集成突出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和全省推广的重点技术。
(三)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组装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同时,对旱、涝、风、雹、霜等灾害天气,制定处置预案,及时应对。
(四)实施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粮油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依照“五统一”技术服务要求,切实做好示范片苗情、虫情、灾情等监测与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扶持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
(五)开展专家技术指导。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种粮技术水平。
五、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资金使用范围。要紧紧围绕粮油高产创建目标。
1.技术推广。用于项目区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编印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对项目区基层农技人员工作补助。
2.专业化服务。用于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耕、种、收、病虫草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
3.物化补助。用于示范户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关键环节物化技术产品补贴。
4.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用于项目区提供品种、技术、产销等各项信息服务。
(二)项目资金拨付使用。依照 省 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任务。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项目检查与考核验收。依照省、市农委的要求开展项目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照省 省 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和白山市 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领导全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和畜牧业局,负责日常工作。成立靖宇县 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指导和测产验收。各有关乡镇高产示范片建设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产创建活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有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集成方案。依照省、市的实施方案要求。细化技术集成措施和人员分配,明确行政、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科学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要选择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技意识强、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推广力量强的村,种植品种要相对集中,单一作物种植要相对集中连片。万亩示范田落实在乡镇,千亩展示田在一个村,百亩攻关田在一个组内。
(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的作用,分区域负责。专家组成员指导到万亩示范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联村包片、定点服务,做到万亩方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做到每户都要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和一张集成技术应用“明白纸”
(四)加强宣传发动与典型引导。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媒体的作用。营造高产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物生长关键季节,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典型,组织农业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等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篇6
一、改革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的原则。
2、坚持人权、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3、坚持合理配置人员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一是依托水稻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镇,所服务的乡镇为*镇、*乡、*乡。二是依托大豆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镇。三是依托瓜菜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乡。
1、区域中心站体制。区域中心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财、物权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
2、区域中心站的具体职能。(1)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实施。(2)为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并当好参谋和助手。(3)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区域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4)发展和扶持农技推广展示户、种植业专业组织。(5)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协助政府实施统防统治。(6)负责本区域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如有效积温、雨量、湿度、无霜期等。(7)负责本区域内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8)围绕农业标准化,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9)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供有效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3、区域中心站人员配备。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将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的24名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作为区域中心站编制。区域中心站暂配备15名人员,每个区域中心站设站长一名,级别为副科级,设专业技术人员4名。所有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聘上岗。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竞聘上岗办法执行《*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
4、区域中心站经费来源。一是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实际聘用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二是每个区域中心站县财政每年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
5、区域中心站建设标准。投资9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农委对上争取45万元,用于三个区域中心站建设。每个区域站:一是投资20万元,建设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其中
办公室50平方米,培训室、标本室、检验室等150平方米。二是投入5万元,购买实用工作车一辆,用于现场指导、现场培训和现场诊断以及重大疫情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三是投入5万元,购买桌椅、微机、农技资料等,以及为区域中心站解决15亩试验地。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机动地现行市场价格承包。
三、改革的步骤
1、11月1日—11月5日,确定三个区域中心站暂时办公地点。
篇7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篇8
关键词:农业技术市场;四要素;内容形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16-1
1 农业技术市场的四个基本要素
1.1 技术商品
这是农业技术市场的主体,是指在生产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能够为采用者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可用来交换的技术成果,如良种、良法、配方、程序、图纸、设计、方案等硬件和软件的信息形态的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技术商品价值不可比性、独创性、先进适用、成熟、经济效益好;技术商品交易后,其活动远未终止,须进行咨询、培训、指导,直至技术商品转化为有形商品;技术商品寿命周期由新旧技术对比和有形磨损等来决定。
1.2 卖方
即农业技术商品的生产者,主要是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也包括持有农业技术商品的个人,卖方的基本作用是给市场提供技术商品。
1.3 买方
即农业技术商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农业生产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个体户、农户家庭等,买方的基本作用是完成技术商品交流来实现生产的最终目的。
1.4 中介
即农业技术市场经营机构,它包括常设性科技市场、技术商店以及各种农业科技咨询公司、科技开发公司、科技服务公司、科技信息公司等。中介的基本作用是:沟通买卖双方,促进技术商品流通;集中和扩散农业技术商品;提供科技信息;组织、协调技术市场活动;进行技术市场预测和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和监督等。
2 农业技术市场的经营内容和形式
2.1 农业技术市场的经营内容
是指参与农业技术市场交易、流通的技术商品的种类,它包括农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一切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和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所开发的新品种、新农艺、新机械、新材料、新农药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农业技术,均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上经营。
2.2 农业技术市场经营的形式
有如下几种:直接交易,指农业技术商品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即农业科技部门直接与农业生产单位(农户、乡镇农业)挂钩,联系有偿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服务;中介交易,指以技术中介机构牵线的方式介绍技术商品的供需双方见面成交。这种经营形式较普遍,效果最佳。中介机构一方面广泛搜集技术信息向生产单位;另一方面根据生产单位的技术需要向科研单位提供情报,促进技术贸易。中介机构在农业技术交易过程中能为买卖双方提供全面、系统优质的服务;联营交易,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与相关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成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经营;推广交易,指通过科技成果展览、示范、试验、赶集等形式,以实现农业技术商品买卖双方成交。如有的地方举办的科技兴农成果展览会、科技赶集等,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成果流通与转轨。
3 农业技术市场的管理
3.1 农业技术市场管理的内容
农业技术商品的管理:指对进入市场的技术商品种类和质量进行管理,即进入农业技术市场的技术商品种类要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其种类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引进等。进入技术市场的新技术、新成果等技术商品质量上要有鉴定证明和成果说明书,技术要成熟、可靠、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商品交易活动管理:指对技术商品交易活动的多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技术商品交易活动的组织、监督、协调等;农业技术信息的管理:技术市场要有专人负责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和交流等工作。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也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提供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必要的物质和手段;农业技术市场经营机构与人员管理:技术市场经营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市场调查与分析,提供交易场所,提供农业技术商品的广告和宣传等条件,沟通技术商品买卖双方的联系、协调技术商品买卖双方的利益关系,最终促成技术贸易成交等级。
3.2 农业技术市场管理的手段
篇9
1.1构建成果转化新机制,选定镇村示范户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结合近年来涌现出的种田大户、科技能手,通过“户评、村荐、镇推、局定”层层把关的方式,在全市10个镇选出900个种植面积大、生产技能好、种植水平高、乐于助人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经公示无异议后进行挂牌示范。这900个示范户种植水稻面积达1634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4.10%,平均每个示范户种植面积达1.816hm2。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共辐射带动18520户,辐射面积6837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7.15%。示范户通过现身说法、实地示范,带动其他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扎实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先后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在育秧播种、栽后管理、中期管理、穗肥施用等水稻重要生育环节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示范户3500人次,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强化现场观摩交流,先后举办了育秧、机插、麦草全量还田、分蘖期管理、中期管理、成熟期观摩等6场次现场会,利用现场会,组织实地操作演练、技术点评,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对提高溧阳市水稻生产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3加大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信息服务
(1)全市印发了9万多份水稻主导品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方案、模式图、“明白纸”及施肥建议卡,且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
(2)利用《溧阳农技》印发10期共2万余份、利用《病虫情报》印发7期共1.4万余份水稻生产阶段性技术意见,做好水稻生产技术指导。
(3)利用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全方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4)将各种技术资料上传到溧阳农林网,通过农林网对农户进行全天候技术培训,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传递给技术指导员,使他们能更规范、科学地开展技术服务。
(5)各相关业务站将当前农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信息及时告知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不仅有效提高了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种植水平和能力。
(6)为540户科技示范户订阅了“农家致富”手机报,以短信方式将生产、市场等各类有效信息传递给农户,以指导农业生产。
1.4认真落实结对扶持,开展入户技术指导
按照“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的原则,每位技术指导员与1个村20户科技示范户挂钩,每名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因村、因户制宜,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户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农林信息资料、技术光盘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训,同时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技术指导员上门对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好“处方”,如2013年,在机插育秧过程中,通过技术指导员的上门指导,使播量得到了控制,大面积机插秧苗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为全市水稻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45个技术指导员平均累计入户技术指导时间为152d,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2溧阳市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的成效
2.1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广大示范户享受到方便、快速、贴心的技术服务,还提高了技术指导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时树立了广大农技推广干部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示范户对水稻科技入户工作的满意率在99%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通过技术指导员的入户指导,降低了广大示范户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收,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粮食总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2013年全市示范户典型调查结果,示范户水稻平均单产707.5kg/667m2,比2012年增10.4%;辐射户平均单产693.8kg/667m2,比2012年增10.5%;示范户平均效益1261.2元/667m2,比2012年增33.4%,辐射户平均效益为1189.9元/667m2,比2012年增32.8%。
2.2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
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大提高了溧阳市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的应用率。据统计,示范户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均在95%以上;全市“武运粳23号”的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0hm2,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5.3%,其中900户示范户中推广应用率达100%,辐射户中推广应用率为98.5%;全市机插水稻推广面积达36733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2.2%,其中示范户中推广率为100%,辐射户中推广率96.8%;示范户都能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进行配方施肥,推广率为100%,辐射户中推广率为96.1%;全市推广麦(油)秸秆全量还田面积为29066hm2,占总面积的72.9%,而示范户中全量还田占98.4%,辐射户中占92.6%;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示范户均能按照植保站提出的防治意见及时进行综合防治,示范户中应用率达100%,辐射户为99.2%。实践证明,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员的入户指导,能有效提高示范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3为全市大面积平衡增产奠定了基础
溧阳市科技入户示范户大部分是规模经营大户,由于这些种粮专业户把种植粮食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十分重视生产的每个环节,也愿意接受和积极应用新技术,愿意增加投入,以夺取高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从而提高了全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率。从大面积生产情况来看,种粮大户的田间农作物长势长相、管理水平均好于分散种植的小农户,这为提高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3年全市39860hm2水稻平均单产达659kg/667m2,比2012年增2.1%,比全市前3年平均产量增4.4%,再次刷新了溧阳市水稻单产记录。
2.4健全和完善了农技推广网络
篇10
基本概况
星村镇位于武夷山市西南部,距市区22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5218人。农业总人口20905人,占83.23%,非农业人口3213人,占16.77%。土地总面积68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3.8万亩、林地面积48万亩、竹山面积9.3万亩,茶园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71.9%。星村镇是武夷山市旅游重镇、生态重镇和茶叶重镇。最高处是享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辖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九曲溪漂流竹筏码头所在地,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近60%处在星村镇行政区域内。
主要做法
1、建立了三个服务中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我镇分别建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分别有农技、农机、茶叶、烤烟、动物防疫服务组、科委、科协);综治服务中心(司法、、调解、315中心、见义勇为工作);计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所)三个服务中心。突出“三农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把涉农服务的职能全部纳入中心的范畴,开展便民服务、承诺服务、文明服务,开通便民联系电话,开设服务联动。服务联动具体做到八项职责:设立农户服务热线电话;组织科技人员上门服务;受理群众农业技术咨询;培训乡土人才;制作网页,收集“三农”信息;推广、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总结典型经验,促进相互交流;做好各专业组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2、建立专业服务队。以专业类别为主,成立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林业技术、茶叶技术、动物防疫、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劳动保障、沼气能源服务等服务队。各服务队由镇直各专业站办所负责人员任队长,人员由各专业站办所人员和从各村优秀“六大员”中抽调组成。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镇里总体安排及时深入各村、组、户开展技术服务,解决村民生产技术难题,村民遇到生产技术问题,在村级无法解决的,只要一个电话,专业服务队马上派员深入农户家中指导,确保问题能及时快速地解决,建立服务人员便民联系卡,24小时畅通服务联系。建立科技赶墟活动日。确定了每年的技术培训计划和方案。实施“阳光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每年邀请省上科研院所、市有关业务部门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来我镇上课,做好培训工作。
3、建立工作服务日。以镇为单位,建立服务日制度,分批次、分专业抽调各村“六大员”开展服务日工作,如动物防疫日、计生服务日、安全生产服务日等,突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综治法律宣传、计生政策宣传、劳动就业转移等服务,将具体的“服务日”时间提前向村民公布,切实提高农村“六大员”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村民相对集中的重要节假日和星村、曹墩、黎源墟日,加派人员到乡村提供服务,满足广大村民多方面的需求。
4、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数字武夷”电子信息平台,把镇三农”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通过“数字武夷”网络延伸到全镇15个行政村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从产业的发展形势、技术服务、农产品的流通、科技示范、政务服务等服务联动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5、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三农”服务中心实行综合服务制,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办事限时制,受理农业的工作谁接手谁一揽子负责(引导、指导和督办)到底。做到态度和蔼、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群众满意。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会议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半年、年终考评,表彰奖励。
6、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三个中心(包含各个专业服务组)都位于镇主要街道上,方便农业群众来办事和咨询。综治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和计生服务中心都有办公场所,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和服务设施、设备。配套的服务设施都有做到“八个有”:即有办公设备、有便民设施、有服务台帐、有群众意见箱、有服务热线电话、有服务资料、有服务监督台、有LED电子信息平台。
主要成效
我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以来,从利益共同体建设、项目开发、科普宣传、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推进农科教结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三农服务中心作用日益显现,深受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全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明显。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村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我镇推出了水稻6266,两优2186等,烟草“控氮降碱”,生态养鸡,建立有机茶园,治无核柿落果等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抓镇院合作。我镇先后与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永生岩茶厂与省农大、农科院建立技术服务关系;聘请省上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建设省农林大学武夷岩茶科教基地。实现了“高位嫁接”。抓典型示范。建设了武夷岩茶有机茶示范推广基地;黄村有机茶生产合作社等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示范引导,使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得到推广应用。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科技特派员好比科技的“播火者”,在农村大地已呈燎原之势。
- 上一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 下一篇: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