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简称“电电公会”)新近公布的“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显示出两个最新动向:华北地区竞争力首度超过华东地区;大陆整体投资环境指针近五年来首次呈现下滑趋势。
这是电电公会连续第五年对大陆投资环境及台商投资风险进行深度调查,并扩大了调查范围,调查城市和地区从4年前的33个增长为今年的65个。报告每年所的大陆城市排名,不仅被包括台资在内的很多海外企业视为进军大陆最有价值的地点选择建议,现也成为大陆各城市官员招商引资的政策检讨依据和改善投资环境的“葵花宝典”。
据今年主持此项调查的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透露,今年一共向在内地的台商和各地的台商协会发出15000份问卷,最后回收了2364份有效问卷,而在问卷回收之后,台湾电电公会又组织了50多位台湾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四次座谈,最后才根据调查数据了这份报告。
台商板块向北挺进
最新公布的这份调查报告认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继续像前几年一样,获得台商好评;但在整体竞争力上,被调查台商认为,华北地区已经超过了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分居第三、第四位。据此,主持并该调查的吕鸿德教授认为,从此次调查结果与台商实际在大陆布局的情况来看,台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向环渤海地区的北移现象已逐步显现。
吕鸿德指出,杭州萧山地区城市工业发展兴盛,群聚效应大,高居台商推荐第一名;天津市因市长戴相龙的经营,在台商推荐排行榜中,排名由去年的第32名,跳升至今年的第10名。而在城市竞争力的调查结果上,该报告指出,A级值得推荐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15个城市。以地区作划分,华北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最强,首度跃居华东地区之上,西北地区仍属最弱。
早年台商赴大陆投资以华南为主,后来逐渐移到华中及华东,近年来则有更往北移的迹象。吕鸿德认为,以台商比重来看,虽然华北目前仍比不上华南及华中,但由于环勃海经济圈逐渐形成,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举办的有利因素影响,相信未来华北地区城市的表现将令人瞩目。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外资便出现了由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趋势。珠三角承接了第一轮引资,之后是长三角备受青睐,北部沿海地区近几年正迎头赶上。
对于外资北上原因,有关专家指出,因为外资企业的技术档次提高了,对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配套产业的要求相应提高,这恰恰是南部沿海地区的软肋,而且随着南部沿海开放步入成熟期,土地、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上升,不能满足外资投资回报的需要,再加上华东、华北地区所拥有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一些地方的优惠政策,从而决定了外资的流向。
在这种流向中,台资无疑是最为强劲的一个板块。这与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多为代工、产品更重低成本有直接关系。低成本无非体现在三大块,一是土地,二是劳动力,三是地方政府给予的减免税。从长三角地区看,其开放度与成熟度相当高,前几年为了争夺一个大项目,一些地方恶性竞争、竞相优惠,甚至出现“零租地”的场面。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没有了,政府减免税也在逐渐消失。而且这一区域用工条件越来越规范,劳动力成本也相应较高,这都势必会缩小那些附加值低的企业的盈利空间。
投资风险不断上升
根据调查报告,中国大陆整体投资环境指针近五年来首次呈现下滑趋势。从近5年的资料分析,大陆的竞争力与投资环境,似乎已在去年达到高峰,今年出现的下滑迹象,使得台湾厂商的投资风险提高。
尤其是大陆电力供应缺口扩大,水电、能源、燃料等供应不稳定的风险,今年跃居投资风险指针之首。
吕鸿德指出,以社会风险、法制风险、经济风险及经营风险等4大类风险进行评估,今年大陆整体投资风险达到2.76,略高于去年的2.67。如果分类进行评估,今年风险攀升最快的为社会风险,包括劳工抗议抗争事件、外来民工造成的社会问题、劳资纠纷、人身安全威胁等风险,都有增加的趋势,因此“电电公会”也呼吁大陆地方政府,在吸引台商投资时,有必要在社会风险方面努力改善。
吕鸿德更进一步,将涉及大陆投资风险的多项具体指针今年较去年的攀升幅度进行排名后显示,受到大陆电力供应缺口扩大,苏州昆山一带台商密集地区频繁停电的困扰,台商高度关心水、电、燃气等供应稳定情况,水电燃气供应不稳定的风险已经跃居榜首,成为攀升最快的风险;其次则是员工缺乏敬业精神与忠诚度的风险,第三名为企业信用不佳,欠债追索不到的风险。其它风险指针攀升的项目,还包括经营企业维持人际关系成本过高、人身安全财产受到威胁、台商因经贸税务纠纷被羁押、常以刑事方式处理经济案件、政府调解纠纷对台商不公等。
吕鸿德强调,大陆城市竞争力的发展“人治”色彩相当重,如果当地首长有决心,有能力,地方发展就会焕然一新,像天津市就是例子;如果地方首长没有企图心,投资环境就无法提升。电电公会也期盼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建构“法治重于人治”的施政核心理念、强化金融现代化措施、智能财产权保护、地方官员的诚信务实施政风范,以及政策延续性、水电资源的投入与建设。
以此为根据,电电公会建议,台商在进行大陆投资前,应审慎评估当地投资环境与风险,并积极朝向企业升级的两岸分工模式,对于水电基础设施的欠缺应有分散风险的投资规划,同时在面对宏观调控的的政策变化,台商不能盲目扩张投资。
宏观调控显负面效应
“宏观调控之后,一些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弹性小了。”吕鸿德告诉记者,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台商在内地筹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同时用地也开始受到严格的规范。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不少台商以前是从上海的一些银行申请外币贷款以便进口原材料,但是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一些中资银行外币储量严重短缺,现在去银行申请外币贷款相当困难。
另外,吕鸿德表示,调查中,很多台商抱怨在长三角地区拿不到地了,而这种怨声在去年还非常少。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各种开发区胡乱批地。在此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会给台商许下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在宏观调控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不敢再超越权限给台商批各种优惠政策。
这种影响在台商密集的江苏省昆山地区尤为明显,以往当地官员可以直接许诺地价,而现在都是严格按照江苏省政府的规定来批地。现在昆山要拿到一亩地的价格都在10多万元,这对于制鞋、服装这种行业肯定承受不了。苏州市的台资协会则反映,目前台商要在苏州市区取得工业用地已经相当困难,只能将投资往周边地区做一些延伸。
“屈膝是跳跃的开始”
由于投资风险和宏观调控负面因素的上升,已经有一些底端制造领域的台企向越南、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流动,但吕鸿德仍看好大陆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他说,与到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去投资相比较,大陆还是最好的地方。据了解,此前台商到东南亚去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赚到钱。
吕鸿德表示,就算是受到一些影响,但台商在内地的投资并没有慢下步伐。由于大陆已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在珠江三角洲,聚集了众多的中小型电子加工业和元器件厂商,而在长江三角洲,笔记本计算机和芯片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如果换到其它地区,成本会更高。
在台商聚集的江苏昆山,今年上半年的外来投资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外来投资中大部分都是台商,目前在昆山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台资企业。
中国国务院台办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台商在大陆投资合同金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台资21.6亿美元;截止今年7月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累计600多万,合同利用台资752亿美元。两岸贸易方面,今年1至7月,两岸间接贸易额432亿美元,同比上升41.4%;截止今年7月底,两岸贸易额达到3690多亿美元。
“屈膝是跳跃的开始,压力是成长的开始”,对于大陆投资环境连续5年调查后出现第一次下滑,吕鸿德认为,这是为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了跳跃做准备,在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并得到解决之后,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台商投资五大趋势
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六万家。吕鸿德根据调查报告和多年研究发现,台商投资大陆正呈现出五种趋势:
一、在大陆落户生根的意愿越来越强。调查报告显示,台商向大陆拓展的势头不减,先前未考虑前往大陆发展的一些台商现在已经将投资西进作为选项之一。
二、早期台商基本上在华南投资;第二阶段扩展至华东,如上海周边的苏州昆山,以及上海的松江、嘉定等地。根据研究得出预期,今后台商还会继续北扩,向华北地区发展。
三、台商以前采取的策略是两岸布局,即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移到大陆,而将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留在台湾,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这个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台商发现大陆的研发人才越来越优秀,许多公司都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两岸将从产品品级的分工走向功能性分工,台湾仍将成为台商资金调度中心,但生产、营销、研发等方面将逐渐扩展到大陆。
篇2
水展现场,怡口举行了“好茶随心调”品茗会。新品CES加热型直饮机成了茶艺师手中的特殊“茶具”:小巧的机身由简洁弧线构成,酷似水分子(H2O)结构;透明前板、集水托盘与主体机身之间采取倾斜角设计,效仿水壶倒水的意念。据介绍,CES加热型直饮机采用美国原装滤芯,过滤精度高达O.3微米,有CES-150P(调温豪华型)与CES-150E(双温典雅型)2款。
CES-150P机身后有一根进水管直接接入水源,不间断提供直饮水。茶艺师转动调温旋钮,轻轻按下出水键,热水即从出水口汨汨而下,流入茶壶中,瞬间茶香四溢。经过冲泡后的碧螺春茶汤碧绿清澈,清香袭人,口感极佳。原来,CES-150P能提供经过净化的热水,并根据需要调节水温。
在欧美国家,伴随着家用净水设备的普及,大众的健康水观念也逐步提升。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些还是比较新鲜的概念。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关于中国5大中心城市居民饮水习惯调查报告的蓝皮书》也显示,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存在饮用水认识和习惯的误区。专家称,“居民对健康饮水的概念还是甚为模糊,普遍存在‘水没有营养’,‘喝什么水都一样’,‘饮水不需要定时定量’的观念性误区。”
业内人士称,自来水管道老化、小区蓄水池不洁净等问题,都会对家庭水质造成威胁。直饮机能提供净化后的优质饮水,为消费者的家庭健康“把关”。除了直饮机外,本次展会上,怡口展出了各大产品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机、软水机、软净一体机、纯水机等。怡口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专业的家庭水处理解决方案,怡口致力提升用户家庭生活品质。
据介绍,怡口直饮机采用人性化设计,全面照顾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一体式滤芯,彻底杜绝二次污染:管路隐藏式设计,有效规避漏水隐患:专利卡接式自动断水设计,让滤芯更换如同换灯泡样简单;多级扩展模块化设计,能根据用户家庭的实际水质和需求增加净化单元,轻松实现产品升级。除了使用方便之外,怡口直饮机过的滤功能更是十分强大:
800MRSC:过滤精度0.3微米,采用MR Fact?技术,食品级滤膜:有效拦截微生物、寄生虫、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800FFDC:过滤精度达0.01微米,采用独特外压式超滤技术:自清洗功能,大大延长滤膜寿命。
800HPRO:高精度反渗透滤膜芯,彻底滤除细菌、病毒及微生物:高精度食品级椰壳活性炭滤芯,有效吸附余氯和有机物,去除土味、霉味、腥味及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最大产水能力可达66升/天。
光触银杀菌法罗力热水器
引领“健康洗”时代
日前,法罗力全球第一台银离子杀菌热水器诞生。据法罗力集团副总裁Mario cioccolo。先生介绍,银离子杀菌技术是集团研发中心基于消费者对健康用水的不断关注,历时2年研发的创新技术。据悉,新品健康洗系列热水器五一期间在欧洲和中国市场同时做了亮相。
此健康洗系列新品具有抑菌杀菌的功能。法罗力热水器在传统银离子除菌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出全新的“光触银”双重除菌技术。加热过程中,在特设的远红外作用下,银离子活性增强,迅速的杀菌,同时在远红外的作用下,水发生电离,从而产生一种活性氧一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能迅速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从而加速其灭亡。
篇3
关键词:民间投资;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5-0017-04
一、 温州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温州当地充沛的财富积累和民间融资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不仅使温州经济始终保有旺盛的活力,也使温州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总是领先一步。今后几年,温州将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原有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温州市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当前,温州市正在努力实施“百项千亿工程”,5年内拟建设重大项目103项,涉及总投资2 04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1 100亿元;计划2003~2007年内完成1 37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计划完成投资600亿元,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空间转移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郊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压力还要大。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单靠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以及以国有机构为背景的银行借贷投资,是远远不够的。据测算,“百项千亿工程”的资金缺口在40%左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2. 充裕的民间资本正在积极寻找投资出路根据温州银监局200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年末,温州辖区内民间资本存量约2 770亿元,这其中货币资本接近1 000亿元,实物固定资本1 155亿元,实物流动资本637亿元。
温州民间投资涵盖较广,几乎涉及所有行业,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收益率较高、准入门槛较低的房地产业。2002年在全市限额以上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投资中,民间投资分别为全行业投资的84.4%和70.3%,占绝对主导地位。一些民企更是投入巨额资金开拓新的产业,例如2003年温州9家民营企业出资2.788亿元参加了温州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中瑞、中驰财团等强强联合的投资主体正在涌现。在2003年温州市完成的448.6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中,非国有投资完成额达302.18亿元,占67.36%,已超过2/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温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间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正在积极寻找出路,他们越来越青睐于有固定市场、回报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具备了投资基础设施的条件。近年来,温州“购房团”现象、外地政府频繁来温招商现象、温州人大规模异地投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温州民间资金在本地难以找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一旦克服市场准入制度上的缺陷和相关政策方面的障碍,温州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中社会资本的比重将会迅速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的进程将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短缺的矛盾将会大大缓解。
3. 与先进省市相比温州市的改革步伐已经滞后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先进城市正在努力转换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效举措,一些省市在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深圳市对水务、能源、燃气、食品、公交五大集团的股权出让进行了国际招标,并取得成功。上海市提出投融资重点将从以挖掘土地级差效益等城市自然性资源为主,转向挖掘大规模投资形成的存量资产,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施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投融资方式从以政府注资和建立举债机制为主,转向建立项目法人制、市场化融资为主;投融资管理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与管理并重,建立从资金到资本、从资本到资产、从资产到资金再投入的良性流动机制,扩大资金滚动放大效应。北京市结合奥运会场馆建设、地铁项目建设,全面开放基础设施市场,建立投资北京服务平台,推行项目法人招标,目前已有很多国际知名公司、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在投资北京基础设施建设。
二、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
1. 合理的定价机制与盈利模式尚未普遍形成基础设施产品价格的制定往往具有较大的行政规定性,考虑了社会稳定、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等很多非经济因素。许多管制价格低于边际成本,如城市污水处理费仅0.5元/吨,低于实际运转成本。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理想的盈利模式还未建立,垃圾处理费征收办法尚未出台,民营投资主体相关费用被拖欠现象时有发生,既不符合社会资源配置的要求,也不利于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2. 行政性垄断局面有待打破当前体制下基础设施领域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民间资本进入,但行政性垄断仍未从根本上打破。一些行业和部门自行立项、自行设计、自行发包、自行施工、自行收费、自行管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项目、资金在体制内封闭运行,民间资本欲投无门。在行政垄断下,社会资本难以大量进入,政府的部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缺乏竞争平抑;在行政垄断下,政府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职能不分,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不分,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
3. 市场准入制度需要建立完善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必须先立规矩,有章可循。同时,基础设施的特点决定了它与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哪些行业可以放开,放到什么程度,哪些企业可以进入,进入的条件是什么,都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方便投资者操作。
4. 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急需确立和改进基础设施行业涉及到公共利益,而且具有自然垄断性,消费者的选择程度比较低,必须加强政府对其的监督管理。目前,温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尚未出台。过去政府对公共行业的监管机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具有“监督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容易发生角色错位,需要进行改变。同时,明确的监管体系,也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基本条件。因此,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投资者角度,都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
5.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工作严重滞后制订专项规划时前瞻性不够,往往重近期,轻远期,对综合性、网络化项目认识不足。基础设施各专项规划之间协调性差,部门协调不够,缺乏综合平衡。规划的公开性也不够,往往由部门关起门来搞规划,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社会各界参与度低,投资者获取相关规划信息的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信心。
三、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措施
1. 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推进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抓紧制订并贯彻实行《温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完善配套相关的市场准入政策和措施,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对于自来水、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公路等新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减少政府投资,及时以政府新闻的方式向全社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信息,采取BOT等方式面向社会投资者招标。对于经营性社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在界定政府与社会投资一定比例的前提下,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对于政府行政办公设施、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实行代建制;有条件的也可按照BT方式吸引社会建设资金,政府通过补偿机制和回购方式,回报投资者。
2. 盘括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实施国有基础设施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未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经营性基础设施存量资产要逐步面向社会投资者开放。要根据基础设施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在保持一定比例国有股份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盈利性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条件的争取整体推向市场;对不能整体改制的企业,采取剥离不良资产、实行管网分离等办法,逐步实行股份制改造或进行资产、经营权转让。实施基础设施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既要引入资金,又要引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实现引资、引智和引制相结合。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善国企治理结构,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盘活部分存量资产,存量变增量,来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对股权进行评估,通过股份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入驻,回笼增值后的财政性资金,滚动发展,形成资金-资本-资产-资金的良性循环。
3. 加强基础设施企业债务管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中介机构配合下,认真研究改善基础设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政府财政风险。严格基础设施企业债务管理,引导银行贷款投向;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发行企业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选择预期建成后有稳定收益的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落实CEPA措施,与香港联交所联系推进温州市的企业上市。香港联交所现在对基础设施企业有规定,不要求3年存续期,可以用新组建的项目公司上市,只要项目有比较好的预期现金流,有长期的稳定收益,推荐这样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也是一个直接融资的途径。以国有投资主体为组织者,积极推行项目融资,利用资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面向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筹措建设资金。选择信用好的项目进行发行信托产品的试点工作。
4. 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制定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改变重投资、轻融资,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只注重对具体项目拨款、进行直接投资的单一方式,根据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分别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担保、建立补偿基金等多种手段,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
借用京、沪、深等地高层次的策划顾问公司、财务顾问公司(银行)、法律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招标机构力量,依托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融资方案的制定等前期工作,便于立项和决策,并为实现投资与项目的顺利对接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工作。
5. 理顺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体系对拟推向市场的基础设施项目,组织专家进行成本和产品服务价格论证,并在综合考虑价格总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其产品和服务定价,在价格无法短期到位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投资补偿政策,为进行市场化运作创造必要条件。
组织有关行业和政府部门,选择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价格的论证,并在考虑各类企业成本和盈利水平、物价总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相关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定价、调价办法和分行业实施细则,推动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6. 完善信息制度,搭建温州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投资信息制度,把信息作为政府投资调控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披露会、媒体信息等形式,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可供决策和选择的项目。
建立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开展项目和投资的中介服务及办理相应审批手续的后勤化服务,建立投资服务网络,筛选和储备投资项目,实现资金与项目对接,培育市场化招商引资体系。平台将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使其投资愿望成为可能,减少不规范运作和暗箱操作;平台还将向政府及时反馈投资人意见和要求,并通过市场研究向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迅.2004年国际经济形势回顾与2005年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05,(3).
篇4
面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__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无疑是__市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__年以来,__市已经历8年的创建历程,对于__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现状到底如何,__创建文明城市的途径和措施究竟怎样,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年三月,我们组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来建言献策”调查征集活动,共发放调查征集函2万份,收回1.7万份,征集建议、意见56732条,为研究文明创建现状、探索文明城市创建的科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20__年,__市委、市政府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__市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管理跃上新的台阶,城市承载功能实现新提升。这些年来,__市先后完成了20余条景观道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绿化广场和公园,完成了河西大堤绿化带建设,新增城区公共绿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由4.2平方米增至7.97平方米,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近5年来,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40多条,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条,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53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的城市干道网状格局。
__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条件,但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__市不论是创建项目上、创建载体上,还是城市管理、市民教育上都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部门、单位对中央、省、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重视不够,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隔裂开来,忽视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以 致在工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厌战、抵触情绪,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创建办的事,与己无关,表现在工作中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在实际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也很突出。有的职能部门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落实不够。2、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在硬件上,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陈旧,跑、冒、滴、漏问题多,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及人均科普经费支出,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档案馆,贫困率,道路名称与公共图形标志,每5万人配备急救车数,街巷基础设施,公交站点布局,校外活动与相关场所管理等,与中央文明委颁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都有一定的差距。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在社区和农村尤为突出。除少数示范社区、精品村和省级文明村外,不少社区和村部都存在宣传阵地、文化设施落后,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和宣传栏、阅报栏等“三室两栏”不齐全,不规范。3、监管不力,陋习严重。由于缺乏常态监管的教育和督查机制,导致违反“九不”规范和《市民文明公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城市病,如乱占道、机动车乱停乱靠、乱倒垃圾、乱张贴、乱搭乱建等得不到有效根治,严重影响了城市容貌。 4、考评弱化,奖惩有限。未能形成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三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优创先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和可操作性不尽人意;一些地方、部门在提拔和使用干部上侧重于看经济方面的政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挂钩不紧;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缺乏恒心,做表面文章,在评比突击上下功夫,忽视基础性工作,重评时、轻平时的现象较为突出。等等。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城市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率、透明化、便民化是创造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基本要求。__应该把握诚信政府这条主线,规范政务行为,着力打造阳光政务、诚信政务、满意政务。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切实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对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本着减少环节、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强化服务的要求规范审批程序;进一步扩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杜绝多头执法;进一步完善有形市场,规范招投标、拍卖等程序,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各部门之间的联网,逐步实现全市政府系统全面信息化;大力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实行权责利一致的长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县市区的作用,增加基层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建立文明创建、 城管工作年度述职测评制度,并与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测评对象全部由群众组成,群众满意度达不到60%的主要领导停岗培训,群众满意度超过90 %的重点使用。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市政府政务大厅,完善投资兴业一条龙服务体系(即一门式服务),快速方便办理业务。教育部门要规范收费,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并尽快将高中纳入义务教(来源:文秘站 )育保障范围;医疗卫生服务要改善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倡导文明用语;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应整体规划,避免新房刚建又拆、新路刚修又补、新树刚栽又挖等现象;在政务行为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政务接待应酬不陪酒;在勤政廉政中实行周例会、月点评、季总结制度,加强机关干部作风教育。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搭建政务交流平台。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市民与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网络沟通平台,听取市民意见;市长办公会等重要决策会议邀请市民代表参加,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设立政务服务反馈窗口,让群众方便快捷的了解政务公开的内容;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公开、传达信息、宣传解释政务行为,提高政府形象,确保公民知情权;在市、区、乡政务大厅设置群众意见反馈系统,在政府网站设立关于规范政务行为的论坛;定期组织“公务员下乡下基层活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交流民心,避免闭门造车或与市民信息隔断。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对于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__来说,良好的法治环境意味着坚实可靠的政府信用,诚信可托的民情社风,稳定有序的经营秩序,而这些都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法制建设与务实有力的法治措施。
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就要从群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盼望什么入手,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教育。要定期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多发放创建文明城市、法制图解、维权等内容的宣传小画册,做到市民人手一册。新闻宣传媒体要开设文明法制专栏,畅通民意渠道,加大舆论监督,广泛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普法教育。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社会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基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坚持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扫除黄赌毒,除黑打恶,有效遏制和封建迷信活动,确保一方平安。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服务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发动和依靠群众,落实“打防管控”一体化措施;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抓住影响和阻碍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妥善处理上访问题,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宽容平和的社会,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地企和谐,人与人和谐。群众上访,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牢固树立为民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认真处理好发生在各部门、各环节的上访案件。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开展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限期办结,防止出现拖延耽搁;对办结的案件,加强回访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积极拓宽、畅通群众对公正诉求的通道,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严格依法执法,确保市容环境文明有序。建立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完善110报警服务、公共消防、小区警务室、小区群防群治安全防范制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破坏公共设施、乱贴乱涂、乱摆乱停等现象要加大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加强社区与城管的协同配合。民政、公安、卫生、城管等部门加强相互支持配合,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加强殡葬管理,坚决制止在城市街道上搭棚和吹打弹唱等现象;制止在市内街道上燃放鞭炮,抛撒冥币纸钱等不文明行为。加大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设立“绿色网吧”,推行网脉工程。
(三)建立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把诚信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各行各业普遍制定职业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行公示制、社会承诺制、生产经营信誉制,形成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促进政府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办事。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打击假冒伪劣欺诈经营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窗口行业实行规范化服务,行业风气满意度达90%以上。
广泛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全市要围绕诚信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弘扬诚信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尤其要广泛开展“诚信兴业、文明服务”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充分认识讲诚信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不说谎、不作弊、不制假、不售假、不欺诈等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在社会做个诚信的公民、在单位做个诚信的建设者、在家庭做个诚信的使者。
集中整治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各级 主管部门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入手,集中开展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各种诚信缺失的典型事件。法院、工商等部门对经济交流中的不诚信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社会各界对不诚信记录要有知晓权。要加强医疗环境的文明建设,打击医闹。严惩不讲诚信、欺行霸市、以假乱真的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以次充好的行为,规范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严禁搭车收费或变相收费。加大出租车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出租车司机的教育。把农贸市场定位为公共设施,进一步加大农贸市场管理。
建立健全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教育、经济、行政、法制等多种手段,从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守信用的人和单位得到好处和便利,让不守信用的人和单位受到制约和处罚。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规范,把诚信建设的目标要求融入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完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开通诚实守信服务热线、聘请专门的监督员、群众评议行风、企业评议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评议上级机关、人民群众举报投诉等途径和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诚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行为。
抓好诚信建设的示范活动。把集中治理和活动带动结合起来,运用载体,抓好重点,发挥示范效应,推进规范守信市场环境的建设。重点抓好创建诚实守信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运营场所“文明风景线”等活动,通过他们展现__市民文明风采、诚信品格。行业服务质量必须民生优先,大力开展创文明岗、文明号活动。要加强对窗口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管,加强行业职工的诚信教育,让市民吃上放心药、放心菜、放心水。
(四)建立健康向上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道德标准、社会风尚乃至制度、法律建设的总和,是构成一个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方面。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月和文化活动周,提高市民素质。在媒体开辟“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处罚力度,加大对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力度;在人口流动大的广场建立电子屏幕宣传窗;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行为,宣传推介其典型事迹,并对其实行重奖。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在社区、学校和部分单位开设文明大讲堂,深入推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大力开展“绿丝带”、“小黄帽”等形式的公益活动,引起社会认同,让全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活动,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推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改善。加大文明市民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力度,深度挖掘__“伟人故里,文明__”的城市底蕴,大力弘扬和创建市民文明工程,杜绝讲脏话等一切不文明的行为,并对部分市民乱扔垃圾、不适宜场所吸烟等不良行为实行处罚制度,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在主要道路和繁华地段设立流动公厕,承包给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管护,既为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又解决__上厕所难的问题。
不断繁荣社会文化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保障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抓好伟人文化、民俗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系统开发,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积极组织一些文艺、娱乐活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市民进行正确健康的文娱活动。在节假日,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邀请戏曲名人和团体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__营造良好氛围。政府部门还可下拨社区专项资金,用于推动社区文化团队,老年服务等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
(五)建立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指标,更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因素。这样一个环境,体现着城市生活细节的全部内容。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须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突出__特色,绿化、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强化市区规划的整体性,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做好市区老城区改造,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处理、管道燃气、供水管网改造等市政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权力的真正下移,让城市两区及其街道、社区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可采取委托授权的方式),并把政府、人力、资金相应的下放到基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效率和效益相一致。要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街道(镇)为单位,招募“清洁__”志愿者,组建小区“卫生自管员”队伍,督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并及时通过市、区(县)、街道(镇)、居(村)委会四级反馈网络反映发现的问题,抓好城区大街小巷道路的综合整治,认真解决脏、乱、差问题,清除公共场所卫生死角。加强城区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管理,创建智能化动态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安装交通隔音墙,禁止车辆乱鸣笛,降低车辆噪音,实行公交优先,切实解决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堵塞严重,的士、公交车乱停、乱靠的问题,为市民创造一个便利、和谐的交通环境。要对城区内各类横幅、户外广告栏进行全面检查,清除各类非法设置广告,更新破损、陈旧招牌和标志。要加快河东新区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农贸市场、银行等公共设施。
篇5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问题;思考
近年来,柳州市房地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关房地产的投诉量也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市住建委通过书面、口头、电话等各种方式接到的房地产投诉问题295件,其中,房屋质量问题占比最大,总计177件,占投诉总数的60%。通过对这些投诉问题的处理,我们深深认识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投诉问题,考验着我们的工作职责和执政管理能力。本文试就这方面问题提出一些处理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管理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大环境下,自治区、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力度,柳州市房地产业平均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投资达496.28亿,是“十五”期间的五倍;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47.03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79.79%。进入“十二五”以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柳州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业始终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2012年1~6月柳州市完成房地产投资99.88亿元,同比增长15.51%。由于柳州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商品房竣工投入使用。由于开发规模急剧扩大,大量企业迅猛增加,难免企业良莠不齐,很容易导致房屋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些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管理,尽量减少和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是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2、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应尽职责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业主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很多普通家庭耗费全部积蓄后,才可以购买到一套住宅。如果所居住的房屋存在这种那种的质量问题,居者不但难以安居,更加难以乐业。百姓的事情无小事,我们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处理质量投诉问题时,更多的要考虑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开展监管工作时,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确保百姓能够买好房,住好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投诉的主要内容
在市住建委处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投诉案件中, 因房屋质量问题引发业主投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在少数。这些被投诉的项目中,有交付使用满5年以上的,也有刚刚交付使用的。业主投诉内容大致可分为几类:
一是主体工程质量问题。这类问题很少但极其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柳石路某项目3栋楼均出现框架柱质量问题。
二是配套工程质量问题。这类问题发生所在的部位一般在电气、管线、电梯、装饰装修工程等。主要有:变电器损坏;饰面板安装不牢固;管道线路设计不合理等。又如:桂中大道某项目的变电器损坏导致小区多次停电、锦绣路某项目的排污管道频繁堵塞。
三是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屋顶漏雨、外墙渗水、房屋使用功能设计不合理等。如:磨滩路某项目15栋楼房每一栋都出现漏水现象,光明路某项目一些单元房屋的厕所窗口直接面对另一单元房屋的客厅。
四是影响房屋美观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一般裂缝、面层空鼓、抹灰层脱落、装饰粗糙等。如:桂柳路某项目的不少房屋自交房时就有裂缝,墙面抹灰用手指轻抠,都会掉粉。
五是环境质量问题。如城站路某项目变电器噪音污染。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开发期间,都存在可能导致开发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招拍挂阶段管理松散
一直以来,柳州市在房地产开发土地招拍挂时,基本上是价高者得,至于拍地单位是否是房开企业、资质是否达到开发规模的要求,都没有限制。一些单位拿到地后,才匆忙组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少企业为了符合资质审查的人员条件,经常是在组建公司时才临时招聘工作人员,或者通过人员挂靠凑数,公司管理松散。由于项目管理不到位,给质量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另外,一些企业资质不高,却开发超越其资质等级的项目,这种情况更容易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
2、项目设计不合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设计规划条件、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项目的产品市场定位,是方案设计的依据。一些企业调查不够充分,产品定位不够准确,设计标准不高,设计时考虑的人性化不够,由此引发为被业主投诉的质量问题。
3、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
一是工程建设市场行为混乱。目前,柳州市共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144家,加上各种外来企业,数量就更多。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使得柳州市建筑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非常容易导致承包市场过度竞争,各种挂靠、随意压低中标价及暗箱操作时有发生。企业中标后,与建设单位签订“阴阳合同”,通过这种方式向建设单位让利,也成为行业的惯例。一些工程由于层层转包,工程造价不断被压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只有偷工减料,不断降低工程的质量标准。
二是项目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是:建设单位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程费用、对分项工程随意进行分包、为了尽快完工,人为缩短工期、擅自修改设计文件;施工单位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管理紊乱;监理单位没有依法履行监理职责,未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和规定。
三是配套建设监管有缺失。自2004年国务院取消综合验收制度后,柳州市消防、规划、人防、环保等法定的单项工程验收继续开展;市质监处主要负责对主体工程进行质量监督,项目红线内的配套管线、设施设备、小区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则没有单位实施监督。在市住建委处理的投诉问题中,有相当多的问题就是由于配套建设不完善所引起的。
四是新技术、新材料在应用时,一些质量问题没有及时控制。如:由于生产技术要求较高,一些生产质量不过关的空心砖大量投入使用后,容易导致房屋墙壁漏水、渗水和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又如:由于新能源、节能产品不能正确使用,所产生的一些质量隐患问题让不少建设单位存在畏难情绪,影响工程质量。
四、加强柳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和引导
一是加大对建设单位开发行为的监管力度。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首先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占据主导地位,其作为项目实施管理的总牵头单位,要根据事前确定的设计、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二是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土地招拍挂的管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柳州市正在推进经济升级和城市转型,将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要将过去那种只重视招商引资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招商引资和加强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招商引资时,应选择那些高素质、有实力、有诚信的投资者参与柳州市的城市建设,城市转型才能更有质量保障。因此,凡参与房地产开发土地招拍挂的企业,要求其必须具备与开发规模相适应的开发资质,否则不予参与竞拍;凡不具备开发企业资质的企业,如投资公司、财团等,必须与相应资质等级的企业组成共同体,以开发企业的名义参与竞拍。在提高土地招拍挂门槛的同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开展诚信经营。
三是改变招商引资管理机制。目前,柳州市为了解决外来企业投资落地问题,都要求企业在本市成立独立的公司法人。一些外来企业在开发项目时,不能使用原公司的资质等级,必须重新成立新公司,导致超资质开发的现象不断出现。一些本地公司为了迎合各城区政府完成投资任务的需要,也在项目所在城区设立新公司,企业设立多个子公司,经营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项目开发的品质也难以保证。
2、加强对勘察设计的引导
一是通过投诉案例改进设计。根据历年来房地产行业投诉案例中所涉及到的设计方面的各种问题,由市住建委牵头规划、园林、消防、人防等各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和改进设计的措施,要求设计单位应用到设计工作中,避免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前期介入。物业服务企业在接管物业之前,就参与物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从业主(使用人)及物业服务的角度,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开发出的物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和物业服务的需要,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如:柳州市华林君邸小区就是前期介入较为成功的例子。
3、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
一是规范建筑市场行为。针对建筑市场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症如: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方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柳州市建筑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在市场管理的环节上最大限度地避免质量问题发生。
二是完善质量监管制度。首先要建立综合验收监督机制,加强对配套工程的监管。虽然国务院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取消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验收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18条关于进行综合验收的规定,多年来并未被取消或修改。因此,我们认为,审批制度的改革应该只是改变综合验收的监管方式,而不是全盘取消综合验收。事实上,全国多个城市一直没有中断开展综合验收监管工作。郑州市、无锡市要求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的专业经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积极配合开发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专项配套设施建设,验收合格后向开发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文件。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要改变原来竣工验收在前,规划核实在后的管理方式,严格规划核实。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先经规划部门规划核实认可后才可以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规划条件全部落实,如:落实社区用房、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落实绿化、道路建设指标,防止出现违章建筑。第三要建立商品房交付使用合格审查制度。《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8号)第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因此,商品房经核查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通过交付使用竣工验收的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交付使用竣工验收通知后方可将商品房交付使用。
三是积极研究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不能一味盲目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应该切实提高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科技含量。针对新技术、新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开展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4、加强对交付使用环节的监管
一是要适时推出柳州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住建部于2000年《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多年来一直没有更新,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我市一些开发项目所签订的合同内容五花八门,一些格式合同内容明显侵犯购房人合法权益。为了切实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利,有必要尽快推出柳州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住建部示范文本进行完善,通过完善合同条款,有效解决在交付使用环节容易出现的房屋质量问题的法律纠纷。
二是严格执行物业承接查验制度。严格执行住建部《关于印发〈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通知》(建房[2010]165号),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并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完成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工作后,才可以向购房人办理物业交付使用手续,防止不合格或者半成品的房屋交付给业主。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广西区内桂林市、贵港市的物业承接查验工作开展得较好,一些城市在开展承接查验管理时,开发项目未取得主管部门对承接查验的确认意见的,不得办理房产证。由于工作及时到位,房屋质量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5、建立权威有效的柳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投诉问题的管理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
目前,较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信息系统。成都市通过建立信息平台,一方面,宣传诚信企业,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被记录了污点且尚未改正的企业,在今后的土地招拍挂、银行贷款、工商年检等各种经营行为将受到限制。同时,购房人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诚信状况,污点企业在商品房销售时也将大受影响。通过诚信系统这个工作平台的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切实加强了企业的行业自律行为,较好地规范了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
二是建立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监管制度。
篇6
关键词:结构调整、城市化、资本形成、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尽管受到非典冲击,但GDP 高速增长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今年将一举突破七上八下的格局,预示着整个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的景气周期。
1998年以来,国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及相配套的银行贷款大规模投入到基础设施,使经济增长稳定在七上八下格局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枝独秀。5年来的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基础设施的投入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在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下在逐步升级。2003年,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个“增长加速”[2]的时期。增长的加速器表现在两大引擎上,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配合着资金流程和资本形成的改变,经济增长加速,经济结构和资金配置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中国2003年强劲增长的第一动力仍是“投资推动”,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但理论上的解释和提出的政策却是差异很大的。从理论上看:(1)中国经济增长“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张军2002《经济研究》6期),以TFP 衡量的持续改进在1992年后就不显著了,中国存在着通过投入推动的“过度工业化”,这与克鲁格曼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评价“东亚无奇迹”即主要是靠投入支撑是相一致的。(2)以经济所宏观课题组的系列文章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高增长依然是合理的,但由于制度障碍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制度性的投资饥渴使“经济过热”导致波动;二是更多地集中讨论了转轨时期的体制对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的障碍,如体系性紧缩就是对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的一种总结;(3)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变革和技术改进,代表作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强调了“高储蓄和高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指出了结构配置优化,“资本形成效率的提高对增长有重要贡献”,分析了资本形成和形成效率对增长的贡献(王小鲁、樊纲2000),《大调整: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必然的选择》(经济所宏观课题组1998)、《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刘树成等)、世界银行《2020年中国经济》,也都强调了结构变革的贡献和结构变革的方向。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看,资本形成一直是经济增长核心,发展经济学早期中的“大推动”、“低水平陷阱”、“非均衡增长”、“结构化变革”等,也包括金融深化等的研究的都是通过一切手段提高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发展经济学强调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启动作用,而后的发展经济理论强调了公平、社会进步、市场机制和制度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针对发达国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的“持续”理论,缺少对中国这样一个已经启动起来、要继续前行的大国发展的理论表述。从全球发展的历程看,结构变革,特别是伴随着非农就业增加的变革始终是发展的主线,资本形成是引擎,资本的配置效率是关键。
中国经济在高资本形成的推动下不断增长,其能持续的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本课题从结构调整的累积效果入手,分析资本形成的持续性和效率性,特别分析其形成方式和配置方式中的制度障碍,试图再探讨中国经济的结构变革、可持续增长与宏观政策的选择基准。
一、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双引擎
自1998年以来,政府大规模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累积效应,最明显的标志是由工业化这一经济增长的单引擎发展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引擎。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自主增长。
1.低价工业化
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条主线。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上亿农民以低成本的方式进入工业部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导致劳动力配置对GDP 增长的贡献平均在1.5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其对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的贡献(林青松2000、王小鲁2000、世界银行2000)。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如果说80年代基本靠“老农”(即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那么90年代基本靠“老外”(即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以及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模式的基本形成)。
低成本是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低以及实际税收低。“离土不离乡”政策大大推动了低价工业化。农民工成本仅仅按“剩余劳动力”定价,并且不需要住房、社会保障等所有城市居民所需要的工资外成本,农民工的这一切都可以在乡村土地上得到解决。乡镇土地征用是“无偿”或低价的。没有了城市社会保障、城市土地与基建开发、基础设施的营运,与城市相匹配的高税收在地方上很多是减免的。在这里通过农村的“廉价”土地和剩余劳动力把工业化的成本给节约下来,不仅在早期的“离土不离乡”的乡镇工业上造就了低成本,而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则使中国产业继续保持了这一低成本优势,吸引全球的产业转移和采购,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的“大工厂”。
工业化进程产生了两个结果:其一是推动了非农就业,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先是“离土不离乡”的乡镇工业,而后是劳动力流动,到发达的地区去就业。其二是长期工业化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产能和资金。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情况下,因工业结构本身的调整尚未完成而出现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工业增长速度放慢就是必然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城市化可以说正是上述工业化发展和累积的一个结果。
2.高价城市化
中国1992年进行了土地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体制改革,特别是土地要素从无价变为有价,开启了城市化进程。由于“要素价格双轨制”(即土地和资金利率价格双轨制)以及微观主体的“软预算约束”,刚开启的城市化导致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经济泡沫,形成巨额不良资产,国家开始调控、软着路。同时土地要素的价格改革得以初步完成,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启动内需,城市化进程因此有了基本架构。1998年以来,国家一方面大规模地投资于基础设施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启动住房消费信贷,将消费者与城市化进程对接,作为城市化最重要标志的房地产业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因素。
2001年,中国人均GDP 约为1000美元,城市人均估计在2000美元以上;城市化率为37%,也就是说,有近5亿人口处在人均2000美元的城市化高速起飞点上。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引致的投资,特别是住房、汽车、电子类耐用消费品、娱乐、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的升级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城市化的主导将逐步从中央积极财政的推动转向地方政府推动。中央政府积极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了城市化的基本构架。随着中央财政赤字的加大和财政支出逐步转向再分配,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动。地方四级政府,省、地市、县、镇全面在政府履新年里积极“土地批租”融资,实施基础设施政府担保贷款等,加大城市化的投资活动,城市化引致的投资仍然是今年投资启动的重要部分。
与工业化相比,城市化是高成本的,这包括:(1)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如水电、燃气、公路和绿地都是高投入,需要政府的推动;(2)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一旦农民变为市民,社会保障就是必需的。大量的公共支出如教育、环保和城市运营等都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因此城市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为公共支出而征税??-较高税收不可避免。高价的城市化直接表现在:高的土地价格、高的劳动力成本(增加社会保障)和高的税收。城市化的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投资;第二阶段,随着城市化过程,大量的农民变市民,核心支出就是社会保障。目前中国总体上的城市化处在第一阶段,但也开始遇到第二阶段的问题了。社会保障现在支出比较低,农民土地征用费用也较低,城市化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非常低。但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是城市化后的最大支出。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自9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推动力。双引擎的含义不仅是投资配置,更重要的是非农就业的双重配置,即工业化过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服务就业。当前的非农就业中服务业就业比重远要高于工业就业,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非农就业是迈向现代化的关键。
二、资金流程变化与资本形成
结构调整的成功源于资源配置的变革。与上述“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结构变化相对应,中国的资源配置(主要是资金流程以及资本形成)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银行资金流程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此前主要是财政)。1990年代后,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破产,银行坏账问题凸现出来;加上1992、93年形成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坏账问题非常严重。1997年后国家四大商业银行开始了严格的贷款管理,出现“惜贷”现象。资金向国家集中,商业银行把存款放到央行和购买国债,货币政策尽管通过连降利率来扩张,但实质上是紧缩的,即政策上扩张和体制上收缩(宏观课题组,1999),货币放不出去。
1998年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刺激,银行放款有了新的渠道。而这些新渠道都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发行国债,银行则提供国债配套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另一方面是与城市化消费相关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这样调整的结果是,银行中长期贷款逐步从工商企业转向与城市化相关的个人消费信贷与基础设施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始于1980年代中期,但当时消费信贷发展缓慢,到1997年底,全国消费信贷规模仅为172亿元。1998年以来,消费信贷步入了快速增长轨道,特别是个人住房信贷成为消费信贷发展的重点,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80-97%.1998-2001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426.16亿元、1357.71亿元、3376.92亿元、5597.95亿元。2001年与1997年相比,增加了5425.95亿元,增长了32.55倍(见表1)。2002年,住房信贷增加的同时,汽车贷款增加迅速,新增超过了住房,个人消费信贷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还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对比1992年的房地产热,这次是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带动的,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市化水平非常高(邓宇鹏1999)。更为中性和科学的分析认为,按照国际经验分类,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第一阶段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二阶段,工业化稳定或下降,城市化率的提高完全是由经济服务化导致非农就业的比重上升所带动,未来发展的关键仍然是非农就业(郭克莎,2003及表3)。
行业务完成了第一次转型,从生产型贷款逐步转向个人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企业贷款,但过于集中在个人和基础设施贷款,导致风险集中,需要银行业务的再次转型,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再次降低坏账比例。但这一转型取决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留下来的融资缺口需要新的融资弥补。加大企业的直接融资安排,提高结构效率十分重要,但从当前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看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挑战。
从中国居民储蓄增长、金融资产分配和意愿上看,基本的事实是:(1)高速增长的储蓄总量,2003年第一季度储蓄为10.86亿,每年增长20%;(2)金融资产分配有极大差异,2001年最高的20%的城市居民家庭占金融资产的66.4%,而最低的20%则只占1.3%,,富裕家庭对资产选择多样化的要求非常强烈(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3)居民金融资产希望获得中长期的保障和收益。在中国产能过剩,大量资金从产业部门析出,同时资金供应多,并逐步开放外国资金渠道条件下,如果不能更广泛地开拓资金运用渠道,在“限制下供应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必然够快增长(这既包括股票价格的上涨也包括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就是日本的教训(见刘霞辉2002)。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大量资金搞建设,拓宽资源配置渠道和居民选择渠道才能合理分流现有的银行储蓄。
中国资金受到渠道配给限制,不能按资源-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去配置,导致了资本-价值创造能力的下降,资金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需求,特别是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扭曲了资源的需求和价格,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四、保证持续增长的政策选择
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将中国经济带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但高价城市化以及资本形成过程中政府过度参与所导致的种种问题(价格扭曲、结构、效率等问题)也给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挑战。此外,从增长必须伴随结构调整、而贯穿结构调整的主旨是“非农就业”看,如何有效地扩大“非农就业”将是未来的更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即高价城市化、资本形成及非农就业的挑战,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中长期的政策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土规划和地方政府改革,寻求降低城市化高成本的道路。
当前城市化高成本的最直接原因是多层次的政府体制,导致土地、基础设施和福利制度的不规模运营。寻求降低成本的城市化政策已经时不我待,重要的一条就是土地规划和地方政府改革,配合实现的手段就是集中,撤并乡镇,进而消减乡镇一级地方政府,形成中央、省和市三级,不但对于城市化有利,对地方、农村的财政改革也都具有战略意义。
地方政府改革,特别是县以下地方政府的全面改革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传统体制下设立的公社,和后来形成的乡镇一级政府,主要是与统购统销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职能基本上已经消失,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乡镇政府的历史功能应该结束,这样有利于节约土地和创造有规模经济的城市;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好农民负担问题、基层人满为患和财政破产问题。事实上,不撤销乡镇一级政府,农民问题、土地较大范围规划问题和基层财政破产问题是难于解决的。中国正面临着城市化发展的期,解决好与城市化相适应的政府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非农就业。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农就业是良性的,否则会出现“人口漂移”,即人口从农村漂移到城市,形成城市中的农村和“贫民窟”。非农就业不仅要依靠工业化的发展,更要依靠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发展的规律是独立于工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的道路是服务,只有通过深化服务才能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否则随着地价上升,企业的营运本上升,产业转移是必然的。中国当前很多发达的中心城市仍然拼命地通过补贴发展“工业园区”,对提升服务业品质投入不足,这是需要扭转的偏向。
国家这几年放松了第三产业的管制,大量非公企业的投资热潮,极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服务业要向高附加值的深化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服务业深化发展的关键。城市发展应加大城市发展规律的探索,而不应重复“同构的工业化”。
(3)完善金融体系,通过间接杠杆调整货币政策。
配合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因为正如前述分析,金融体系是提高资本形成规模和效率的关键元素。
金融体系的完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资本市场,将其居于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最主要渠道,这包括股权和债券融资以及资金配置。在证券市场中,债券市场是发展的重要部分,特别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债是发展的核心。二是体制改革,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多元化的改革,将坏账逐步剥离后上市,改变银行体制,同时加大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而股票市场的问题是“国有股”的体制改革,增量改革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三是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不仅仅是银行体制,证券市场也应该建立起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只有金融体制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才能提高资本形成的效率,资金的价格才能合理地反映出其稀缺程度,否则要素价格的扭曲,会导致资源的误配置(misallocation )。
在货币操作上注意运用间接手段,目前运用间接杠杆的条件基本成熟。1998年后中长期贷款均开始抵押,如个人抵押贷款、房地产开发的抵押贷款和基础设施的收费权抵押贷款,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非常成功的方面,形成了贷款抵押比例调节的手段,其调整是非常迅速和有效的。另一个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和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通过这些市场方式调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比较平稳。
(4)实行税制改革,促进资本形成与产业升级。
出口退税制一直是中国刺激出口、扩大外需的一个成功手段。不过,出口退税也带来一定的财政负担。今年出口退税的欠款已达到2500亿左右,负担过重。去年以来美元贬值,提高了中国出口竞争力,应该是逐步减少出口退税的好时机。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以城市化为带动的景气周期,给以消费带动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特别是机械装备工业的升级。从现阶段发展看,重振中国内需,特别是装备工业产业升级需要税收上的激励;另外,现阶段出口主要是制成品的出口,加工工业的升级也需要增值税的改革。
因此,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应逐步从“出口退税”激励,转向“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减税方案。当前的生产型增值税,投资品不能抵税,而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就只对增值部分征税,所有购进价值(包括投资品)都可以抵税。这种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化,将直接刺激国内企业的更新改造,扩大投资,从而促进资本形成,带动工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经济所宏观课题组,2000)。从财政改革看,由于所得税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流转税的改革时机。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到消费型增值税尽管每年会减少国家税收500-600亿,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从长远看,这样的税制改革,可以促进资本形成与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为结构变革与长期增长提供了可能。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处在一个增长周期中,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其发展的两大引擎,资金流程的变化是有利于增长的,通过进一步政府、金融体系和财税改革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和非农就业的增长。
参考文献
Barro ,Robert J.Xavier Sala-I-Martin,1995,Economic Growth,McGraw-hill,inc.
郭克莎,2003,《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分析》,发表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国家统计局,2002,“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报告”
Hersh ,Adam and Christian Weller,2003,Does Manufacturing Matter?Challenge,March-April.
华民,2003,“长江边的中国(纲要)”,《参阅文稿》2003年2月21日;贾康、白景明,2002,《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经济研究》2002年2期;经济所宏观课题组:1)《大调整: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必然的选择》,《经济研究》1998年9期;2)《投资、周期波动与制度性紧缩效应》,《经济研究》1999年3期;3)《寻求更有效的财政政策》,《经济研究》2000年3期;刘树成等,2002:《中国经济走势分析(1998-2002)》,《经济研究》2002年4期;刘霞辉,2002:《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研究》2002年4期;李治国、唐国兴,2003,《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给予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经济研究》2003年3期;钱纳里等,1986:《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出版;世界银行:《2002年的中国》,财政出版社。
王小鲁、樊纲主编,2002,《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小鲁、夏小林,2002,载于王小鲁、樊纲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张军,2002,《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转轨的特征》,《经济研究》2002年6期。
张平,2003,《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
张平、张晓晶等著,2003,《直面符号经济》,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
支德勤,2003,《武汉信贷投入剧增:凸现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力》,《金融参考》,2003年2期。
中国人民银行,2002,《200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