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绘画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绘画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绘画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学 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进入课堂。课堂教学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我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比较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决不可以越俎代庖,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人格发展的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2.重视实践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也很紧密,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才会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新教材在重视实践上做了大胆的突破。一方面重视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恢复其探究功能。另一方面增加了活动与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性。

新教材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科学设计了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高中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二、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率。如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根据学生情绪导入,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导入,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2.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出来。如在讲《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的实验时,教材中要求实验在烧杯中做。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把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在可以封口的小塑料袋中进行混合,用手摩擦,并感觉塑料袋的温度变化,然后稍微打开点袋口,闻气味。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结论、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3.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篇2

关键字会计教学;记忆法;强化;职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56-02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与他的记忆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成绩。基础会计的学习,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会计基础知识服务于会计实践工作中,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学,并对会计感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会计基础知识的记忆,就记忆法的运用做了以下说明。

1图像记忆法

头脑以图像来运作,如果我们参加过火场逃生演习或看到惊险的交通事故等惊险场面时,我们肯定能久久不忘当时的场景,里面发生什么事,有些什么人,大家都在干什么,甚至大家的表情、动作都历历在目,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述完整。

大脑喜欢图像,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尽量让枯燥的知识图像化,采用图像的方法帮助记忆。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如果很普通的图像记忆就没法对神经进行刺激,不过也比用其它的记忆强些。主要难度如何把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印象深刻的图像,之后还需要对图像进行联想等,把图像转为影像记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四个: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及货币计量。为了让他们能快速记忆并不易忘记,把“会计主体”想像为“猪蹄”,再在黑板上画猪蹄,在它旁边画上四个台阶的楼梯,用箭头表示从下向上的方向,并在最上边的一个台阶上画一张人民币(简笔画),最后编故事:有一个人扛着一个猪蹄(会计主体)上楼梯(持续经营)从第一至第四台阶分别代表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会计期间)到最上边拿到一张钞票(货币计量),利用不同颜色,来吸引视线,学生觉得很好笑,自然也就记住了。真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2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简单来说,联想就是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就如同一张网把千千万万个信息通过连续点串联起来,是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作好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就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

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运用一些好笑的、荒诞的笑话或者故事把它们串联起来,既好笑又好记。如,购买原材料的会计处理,借方是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是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学生往往记不住,不是错了这个就是丢了那个,特别是容易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搞错或搞丢,我们就用“购买材料时,狗钻进(进项税)材料里啃骨头。”来帮助记忆,告诉学生购买材料时一定要联想到有进项税额;通过联想把一个个看视无关的知识点,把它们形象化、抽象化、荒诞化、夸张化后,学生容易记忆。

利用联想记忆法,也可以把一些经济业务中的关键词联想到相关的会计科目,如:“预借差旅费”要联想到“其他应收款”就用“预借他应收回”;“捐款”与“营业务外支出”相联系,就说“把营外的支柱(出)都捐出去了”等,购买材料要联想到“原材料”、销售商品要联想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发动学生自己动脑筋,学生自己去联想,当然什么答案都有,但不要紧,只要能让他们自己联想起来就行,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答案”。

联想记忆的要领有以下几个:

2.1联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形象化、具体化的事物更易让人理解,更便于回忆。把“会计主体”联想到“猪蹄”,加上我把“猪蹄”夸张地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因此,联想时要尽量使联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2.2让联想内容动态化。在联想时,要尽可能赋予物体运动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色彩。要让记忆内容动起来,并尽可能调动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多层次、立体地去记忆某内容。

我们在讲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就讲“一个人的枪法真准,只一枪,对方就完蛋报销了--真准完报”,配上瞄准和倒下的动作。下次学生看到这个要求就会想到“真准完报”,并用联想钓钩拉出“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2.3自我观照式联想。大多数人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或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通常不注意,也容易淡忘,为了让学生有体会,以我们都是“喜羊羊”玩具厂的会计,所有会计业务都是跟自己有关,这样学生责任心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学得也就有效果,在进行联想的时候,试着把记忆内容同自己联系起来,同自己挂钩,让自己置身其中,而不是作一个局外人、旁观者,记忆时有了自我的参与融入,记忆就会更有效。

3关键词记忆法

是指对言语的理解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比如在讲“会计”的涵义时,找出“经济管理”、“货币计量”、“核算和监督”“管理活动”四个关键词,再通过修枝补叶,把它串起来“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考证的信心和决心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即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社会需求与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层次、素质和结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从全国人才市场的整体看,在招聘的会计人员中,有两类人最受欢迎:一类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高级会计人才。一些外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要求有行业、专业经验,注册会计师证书,ACCA证书和较高的英语水平。这部分人才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较高层次的学历和阅历;而另一类就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在大型企业中从事比较基础的会计工作,同时在中小企业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会计管理岗位。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应以中小企业为主,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复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注重会计人员今后的自我生存、应变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职业资格的要求。该目标定位已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岗位,而是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在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目标应摒弃那种“高职教育就是要以操作和实训为主”,“高职教育不需要系统的理论”的观点,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会计工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据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只会操作简单的财务软件,碰到常规的技术障碍就束手无策,个别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凭证输入也要重复多次才能完成,与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经历很不相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有关。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

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现实情况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学校并不清楚,在那里闭门造车式地设置课程,致使不少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会计工作。那些单纯强调实务操作的倾向和一味追求职业资格考试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致使课程设置的目标难以明确。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课程中,会计课程占到了一半以上,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少学校计算机课程仅限于WORD和EXCEL软件的操作,会计电算化课程仅仅是某个财务软件总账和报表模块的模拟,而且专业课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达不到1∶1。大部分学生反映只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践操作,不能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完整体系,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大部分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仅采用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形式进行,学生对会计操作的感性认识基本上就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里获得,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从许多学校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另外,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没有培养学生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这种实践性教学与实际工作是不相适应的。

(四)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陈旧

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沿袭传统教学手段,还不能完全脱离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有很多需要学生通过感官认识的内容不能展现给大家。另外,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上机进行模拟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平台都处于老化落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目标定位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1.基本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职业技术人才,首先要具有忠诚、守信、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2)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外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企业的业务涉及外贸、外企,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经济类专业英语知识。

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技术,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简单的局域网组建、网络设置,打印机等外部设备与电脑的连接、软件的安装与维护、病毒维护等。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计算机安全控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网络的复杂环境,黑客的攻击防不胜防,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网上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存储、保障网上电子结算安全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以及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基本原理。

2.专业能力要求

(1)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包括财务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能力。由于学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其软件操作能力应是对我国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及对其他财务软件触类旁通的能力。因此,学校须将财务软件操作的一般规律教给学生,即至少应选择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相应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其他财务软件触类旁通。

(2)手工会计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能力。在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中小企业中,真正脱离手工记账的企业还很少,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人机并存的记账状态。这需要学生掌握由手工账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过程及相应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目前,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特点,一是应用性强,带有明显的职业性特点;二是区域性强,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同时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数目少且相对比较集中。这样就使人才培养的服务性增强,并紧密与社会需求挂钩。适应这些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

由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会计人员,并且要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因而只需把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讲够、讲透即可,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具体到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我们认为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数学、大学英语、经济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还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

2.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型、技能型人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悉顶岗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做到边教学边实践。对于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最起码应包括基础会计训练,财务会计能力训练、成本会计能力训练以及部门级财务软件和ERP软件的综合训练。根据部分院校教学实践的体会,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50%左右。

四、高职教育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一支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科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像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就涉及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多门学科,教师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形成“一专多能”的现代教育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新网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组织指导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鼓励教师通过参加校外各类培训班、在职函授、脱产进修和研究生课程等方式学习本学科以外的新知识,并将其与本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确保了课程设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很多教师学习了与自己专业相邻或不相邻的课程。

2.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彻底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

3.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成长的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最强的活力,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在工作上,应对青年教师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迅速成长。同时,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真正使青年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二)理顺课程设置

1.计算机类课程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能表面化,即只学会一点点简单操作就行。针对高职层次的学生,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程比例以1∶2为宜。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计算机硬件部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简单的局域网组建、计算机外设的安装与维护等),计算机软件部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与维护)和网络部分(网络设置与维护、网页的制作、网络安全控制等)。根据所学内容及要达到的效果看,至少要开设两门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基础。从目前全国的课程开设情况看,往往只重视软件应用部分,没有把硬件部分(包括网络)作为同等重要的部分。但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实际上企业的每个员工)都面临着由于一点小小的硬件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单靠专业的硬件维修人员上门维护,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浪费。所以,开设该门课程是必要的。

2.外语类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外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作为经济类学科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所以,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之外,还应增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

3.会计专业课程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及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这些专业课程基本上能保证本专业的需要,但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上应注意达到近1∶1。

当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实训课程,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训课程。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沙盘实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课程,但这更需要资金和师资作为保障。审计课程的实训可以在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互换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成果,以此互为案例进行较为完整的审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以往只是讲授练习部门级财务软件会计核算部分的应用,且仅仅限于总账和报表两个模块,现在我们应把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定位于核算加管理职能,扩展为ERP系统的应用。

(三)改革实训方式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职场环境”

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以往只是建立手工和电算化实验室的方式方法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更为专业的职业环境,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建立设备完备、先进的机房,内部配置必须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并连成局域网,与学校的校园网连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置联网用的耗材,如网线、水晶头、网线钳等,供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实训使用。同时,计算机应安装主流的操作系统,配备常用的应用软件,供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实训使用。

会计课程综合实训采用岗位流程方式,按照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设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成员按照岗位进行轮换,直至每个学生完成全部岗位的实训。这样的方式将会更加突出职业环境的实际性,对于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较完备的手工模拟实验资料,我们可以把手工操作的资料作为电算化实验的基础,在手工实训完成后进行电算化的实训,通过两种方式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对比,来体验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

(四)改革考试制度

现行的考试制度,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不相符,学生在“死记硬背”,教师在“尽量缩小复习范围”,师生处于两难境地。针对职业教育重在“操作”的特点,应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可考虑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先采取“既分又合”的办法,课堂讲授教学与实训指导教学分别进行考试,各占50%的比例,把课堂讲授课与实训指导课成绩合并作为一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的最终成绩;第二步,在理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改思路,各项措施到位,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可考虑“一体式”的考试考查办法,即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评定学习成绩。这样,更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也从根本上使职业教育的考试改革真正改到位。

(五)教学与资格认证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各个教学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折不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等级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软件工程师认证等,这不仅可以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篇4

一、合理分组,优化小组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由于非智力因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例如:一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学校信息技术条件较好,基础比较好,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电脑基础知识比较差,计算机基本操作都有困难,甚至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种畏惧感。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求我们小组学习分组时要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把班级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组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互补的前提下尽量合理组成在协作、竞争等能力方面水平均等的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一般选拔一学生为组长,小组长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组际竞赛活动等。

每个小组中把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同的人搭配进去这很重要,还要注意性别、语言表达能力、管理组织能力不同的学生的搭配。使每个合作小组成员尽量都各有所长,认为自己在这个组内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分出来的小组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从而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任务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多数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简单地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主要看重结果,往往会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任务驱动”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辅之以科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 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设计的任务科学合理。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任务的设计,使之从各方面得到优化。

首先,任务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具有典型性。

“任务驱动”是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在任务的设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这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任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有相应的任务与之相对应,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互不重复的系统整体的一个任务框架。

其次,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有一定的启发性。

任务最终由学生去完成,因此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现有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避免由于任务的过于简单或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过多,一般只能是一至二个;规模应适中,要以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衡量标准。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注意机房等实际情况。如在设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上资料”的任务时,要先考虑机房电脑和学生家庭电脑的上网速度,并预先进行尝试,一般不可设计在网上根本无法查到或是很难查到的内容。有的任务在学生完成后,学生的思维往往到此为止,那这个任务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任务本身的内容;而优秀的任务却能在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或是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或是给人以启发,从中悟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思维或方法。好的课堂任务设计既能让学生在与实际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任务要注重分工的需要,具有合作性。

由于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以评价深化小组合作学习

篇5

一、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现状

1.课程计划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课程计划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等,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履行公民义务等,由此可见,在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否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主要由必修和选修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内容有四个,选修课程内容有六个,大体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与思想政治有关的内容。但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过于依赖教材,无法抓住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

1.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既然是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那么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化教学素养,才能使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得到新的改善,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正因如此,若加深教师的政治态度,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美术 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88-01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要从以往“辅助学科”的教育观念中脱离出来,使高中教师和广大高中生对高中美术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各高中的美术教师,要积极配合国家新课程改革,使高中美术教学打开全新的局面。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现状

首先,虽然说高中课程已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做出了教学调整,但由于高中美术教学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其他教师纷纷对教学计划作出改革时,高中美术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加强,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上,没能针对新课改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其次,是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高中美术教学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艺术生的“专长”,许多学生在小学,甚至初中时对美术抱有一定的热情,但进入高中后,许多学生就被套上了高考这=个沉重的“枷锁”,长此以往,对美术学习的热忱缺失,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美术教学成为其学习进步的“绊脚石”。最后,高中的美术课多以理论为主,这使每天都要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各种学科理论的学生应接不暇,丧失美术教学的意义,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审美领域

高中美术教学在我国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同时,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美术教师在上课时,要对手中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做到合理应用。例如,就《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一课进行教学鉴赏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带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音乐,譬如作为我国经典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悠远的氛围,老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图片也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的图片,教师应为学生展示其他青铜器图片,多角度为学生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说出青铜器带来的美的感觉。

目前,我国的高中生受国外文化的影响较深,听英文歌,看各种外国大片成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在对西方现代美术进行赏析时,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西方现代音乐作为切入点,对西方现代美术进行展开式教学。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不应再用枯燥的理论束缚学生的思想,美术教学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兴趣。结合教材,并对教材做出延伸,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层面,开阔学生的审美领域。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情境教学

高中生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对绘画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以“学”为主,以“画”为辅。“学”是指学生要学会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理论,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优美的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例如,在对郎世宁的《花鸟图》进行赏析时,老师要用专业的语言对这幅画进行赏析,譬如,整幅画以黑灰为主色调,树叶的描绘具有丰富的层次感,虽然带有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但仍具有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美术作品,采用启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虽然成为教学的辅助部分,但也是美术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设定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定情境,学生根据情境进行绘画创作,再由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幅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受到教育同行普遍重视,美术教师要对目前的新课改做出及时应对。要针对目前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迈入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张倩.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考;教学措施

高考美术生是在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中日益壮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近几年的增幅是非常惊人的。这一方面与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美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于普通的文化生,艺术生在文化课方面的要求是相对比较低的,这无疑给那些想上相对教好院校但文化课薄弱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所以美术生在局部地区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相对于文化生来说,美术生需要准备自己的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课。美术专业课能否过线是美术生能否进入专业类院校的第一步,因此,对于高中美术生的培养,必须要从高考要求出发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扎实学生的技能,为学生顺利通过专业课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一般的安排来看,美术高考分为省联考和校考两部分,核心考查的学生技能是素描、速写和色彩三部分,个别院校会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所增加。据此,高考美术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在素描、速写和色彩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立足于学生们三年高中学习时间来制定合理的计划,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早摸底,针对性落实

相对于普通的文化生,美术生需要把时间分配成文化课学习和美术专业课学习,这两部分是都需要参加高考的,所以他们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高中美术生的一部分是上了高中以后才选择学习美术,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实际早摸底,结合学业任务和学习时间来安排教学进度。对此,美术教师在接班以后就要结合学生名单来了解学生专业课的层次。可以结合中考美术成绩来大致了解他们的水平,关键是清楚哪些学生是零基础新加入的,哪些是有些底子的,再结合上课学生绘画过程和作品水平进行验证,对于学生层次了解清楚以后再进行分组,教学过程中在安排不同的任务和学习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错误地认为美术课就是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就是画画,实际上美术理论的学习在学生技能提高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理论对学生们绘画语言的发现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缺乏指引方向,绘画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是对于学生实践最好的指导,同时理论也是思想的体现,体现了学习者对于卓越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的学习,使他们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绘画。特别是日常学习中应用较多的理论词汇,如“观察”“透视”“结构”“素描”等概念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这样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才能够找到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三、狠抓学生基本功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美术高考做准备,还要为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基本功对于美术学生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然而,事实上,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很多时间都是在文化课学习上,专业课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在上课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也不重视基本功的学习,这无疑会埋下隐患。另外,学生到了高三以后往往是寄希望于辅导班集训的反复训练来提高,但是很多这样的教育机构更多的是靠押题、猜题在备考,缺乏系统的训练,往往就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反复训练来磨练学生们技能,而学生在绘画细节方面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纠正。细节决定命运,美术绘画更是如此。所以从入学伊始,教师就要从细节着手来培养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理论一定要反复强调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动中;素描、速写和色彩训练在按部就班进行的过程中也要穿行,组织学生进行细节训练,如眼部绘画,来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并且要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和阶段性测试,来帮助学生们完善细节。

四、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现在美术高考考试的内容也逐渐固定,一般来说考试的内容就是学生三方面的技能,即素描、速写和色彩,出题方式现在主要是写生和默写两种。这对于学生来说备考应该非常明确了,据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历年试题分析、高考试卷分析和模拟考试等系统训练,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注意全面均衡发展,注重基础知识,如结构、空间、造型、透视等基本的绘画能力练习。另外,美术高考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同院校有所侧重,但都是大同小异,如素描评分标准一般是:构图合理、完美;比例、结构准确,形态生动;整体感好,主次分明,细部刻画精当;体积感、空间感、光感、质感表现得当;技法娴熟,技巧灵活等方面。又如人物速写评分要求:能抓住人物的动态和形体比例及透视变化,用笔轻松,神态生动,有速写味,用线着墨注重刚柔、浓淡、粗细、疏密和虚实变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时,如素描训练除以短期作业为主外,可恰当画些长期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深入塑造能力,理解能力及虚实空间的处理能力。色彩、速写教学可开设风景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面。在美术高考前,教师可给学生谈谈怎样应付专业考试,如报考技巧、考前准备、怎样放松自己、消除紧张情绪等等,让学生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总之,教学是一项艺术。高考美术教学因为其群体的特殊性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美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美术专业课的特点来科学地进行教学安排,把理论学习、基本功技能训练和应试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贾炜 单位: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笔者对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外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二为简答题:谈谈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及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欢迎高中美术课,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和知识结构还有待更新,基本以美术鉴赏为主,形式单一,忽视艺术形象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创作,这与培养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的教育宗旨是相差甚远的。总之,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有待于提高,这不仅仅是学生在这个年龄段个性与心理的需求,也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一、选课、备课、上课凸显创造性美术教育

(一)选课方案凸显美术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以往的课标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体现在各年级教学模块的设置及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我校的教学计划中第一学分课程安排了美术鉴赏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因为有了前面几年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经验,实施起来比较顺利,只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开学前,我们在已经制定的三年美术实施方案基础上,又制定了“美术学科选课方案”,对原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原来计划中安排的内容有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内容,内容可能过多,针对学生的需要及学校教室有限的实际情况精选了绘画、设计、工艺三个模块的部分课程内容作为选修。绘画主要开设素描与色彩的绘画基础班,设计主要是电脑平面设计和三维建模造型,工艺方面开设剪纸选修课程。我们就课程设置、选课分班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调整,把新学期制定的方案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开学后我们又把这一方案向全体学生公布。

(二)教师备课体现创新教学理念

每周二上午集中教研和备课,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横向联系,并使其相互补充协同合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和研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独具特色的备课活动。

(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改变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相应随之改变。首先,老师不再满堂灌,只讲基础知识;其次,引发的问题、有些技法问题,老师提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研讨、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个教学班都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带着问题讨论,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解决问题。思路拓宽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教学也有了新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展示自身自觉学习的能力及综合能力;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让同学们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共享。

二、研讨、整合美术教学模块,推进创造性美术教育

(一)研讨美术模块教学

笔者进行了模块教学经验交流讲座和高中“美术鉴赏”“建筑”“电脑设计”三个模块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高中美术欣赏方法与教法》讲座较为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美术欣赏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更大限度地陶冶审美情操,增强实践能力。另外,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配合下,我们美术教研组还进行了影视和工艺两个模块“同教材不同教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同教材同课题不同教法的教学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二)整合美术模块教学

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重点及其方法,实质上就是教师编制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侧重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三、在各种课堂活动中,挖掘创造性美术教育

篇9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创造性;知识储备;艺术家

大多数的人一想到艺术家,往往会首先想到创造性。莫奈开创了印象派画风,齐白石别具一格的虾蟹,纵使有千万后人模仿和追随他们,却始终无法和拥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相提并论,艺术家是创造性的同义词。

在我们当代的艺术观念中,创造性不是材料的处理或构思的技术,而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特质。虽然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艺术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创造性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而当前许多学校的艺术课程虽然鼓励学生进行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但是大多数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学校主导”,也就是说,让学生遵从规则,运用比较低水平的认知过程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皮特·伦敦就认为,当今被广泛使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模式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并不重视创造性,而是把教学重点集中在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上。在许多的中学美术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记忆许多理论知识,然后教师进行提问或测验,一堂美术课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然而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自主性表达和创造性常常被忽略了。

古尔弗德曾经对创造性进行过总结。第一,他认为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具有流畅自如的思维,并且善于交流,他们能够在繁杂的词句或想法中展开联想,进而创造出许多富有意义的话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他们在思考时通常能够做到灵活变通,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层出不穷的创意。第三,他们的思考过程往往都与众不同,他们往往拒绝使用传统的思路和解决方法,而是寻找新的途径。第四,他们能即席而作。另外,他们往往个性鲜明,不受程式化的传统思维的束缚。

但是,在中学美术课堂上,一个由所有的或大部分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很可能成为一个美术教师最坏的噩梦。因为这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不可能像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一样容易被教师所控制和调动。试想在美术课堂上,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出五花八门的想法,又或者在学习绘画技法时总是反传统而行之,那么,美术课堂上教师就会因觉得失去掌控而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美术教师可能更喜欢四平八稳的、公式化的学校的艺术。

然而,作为美术教师,维持这样一个传统有序的课堂远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相信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不但能够教授给学生技术和内容,而且可以为学生指明一种开放式的、有意义的思路,并鼓励学生使用技术和内容在艺术中表达自我。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障碍,其中很多情况在每天的艺术教室中都会遇到,只是许多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而已。教学计划的结构能妨碍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自身也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全世界的旅客》一书中曾经对妨碍创造力的情绪做过调研,它深刻地说明了妨碍创造力的情绪上的危险与顾虑。

害怕犯错。

害怕被视为一个愚蠢的人。

害怕被批评。

害怕被利用。

害怕孤立无援(一个有主意的人是少数人)。

害怕由于变化而触犯传统。

害怕打破禁忌。

害怕失去依赖于习惯的安全感。

害怕失去团体的爱。

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

正如以上所说,创造力的障碍大多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因为创造性思维时常要推动或打破社会原有的界限和规范,而作为社会中微小的个人,我们很难去改变现状。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也并没有为学生持续地提供有安全感的环境,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来挑战社会的规范。美术课堂毕竟是学校的一部分,在学校的体制内运行,受许多教学计划的规范。但是,我们还是有许多方法来克服这些自我施加的障碍的。因此,美术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力的课堂环境。

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美术教师必须扎实地掌握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并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有全面的了解。出乎其外,必先入乎其内。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中有所创新,必须首先知道传统的规则。要想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就必须首先具有对传统课堂强大的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破陈规。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并且中肯地评价其产出物——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潜移默化地肯定学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而教师的武断或者对于作品强烈的爱憎反应无疑都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确信美术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并不是非黑即白,也并非刻板的条条框框。创造的失败并不会招致非难和嘲讽,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去尝试。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美术课堂只是小小的一间教室,一堂课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分钟。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美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呢?最典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媒体、活动和技巧。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游览博物馆、美术馆;可以让学生扮演美术馆中的导览员,自己去设计一幅画的介绍词;可以让学生扮演美术馆的馆长或者策展人,去探讨在一个空间中某些美术作品的陈列位置;又或者让学生为一个艺术家策划一个展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既有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学校这样一个统治规范又相对闭锁的环境中,一个美术教师的力量也是相对薄弱的,其他教师的漠然或者其他学生的质疑态度往往会使想有所创新的学生失去勇气。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学生至今仍然缺乏有创造力的美学实践了。他们往往处在等待中,等待教师给予他们答案,或者等待其他学生对他们施以援手。他们的被动往往使他们失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因而我们需要在所有的艺术学科中教会学生观察和研究的技巧,所有的艺术都是相互交融的,音乐上的发现也能促成美术上的创造。因此,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或者劳技等科目都要为构建一个鼓励创新的艺术环境而努力。

假若每个美术教师都能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那么我们的高中美术教育将会给予学生一片更广袤的天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和快乐地飞翔。

篇10

关键词:观察方法;造型;艺术修养;速写;临摹作为高中美术老师,我深知素描是美术教学基础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那么,要让学生在高中三年较短的时间内学好素描,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使技法和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实践,认为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并严格训练:

1扎实学生的素描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性学习。即: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在此阶段上,应当理论与实践结合反复引导,使每名学生都理解透彻为止,“局部”与“整体”相互依赖合理运用才能创造出优秀作品。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采用“小稿”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对于初学者,很容易满足或观察有偏差,画物体轮廓时认为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应当要求学生一定要尽力画“象”,这里的“象”不只是让学生照抄、细抠局部,表现轮廓形体时构图适当,比例准确,主要特征精准概括即可。学生作画时,开始积极性很高,激情四溢,第一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经过一段时间,反应越来越迟钝,不能再继续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随便去动自己的画面或开始调整修改画面最后的修饰,应认真对待,回到“第一印象”找出原因,迅速做出修改。

2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

从初学开始至高考,应有一个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而且每段要有具体的要求。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掌握造型规律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眼中的一切,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实施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另外引导学生多去临摹学习国外大师的素描作品,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深度学习,更深刻的理解素描艺术,因为学生不仅要有写实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认识、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全面提升造型能力。

3养成良好的、严格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造型准确的同时,对于学生对画纸的固定,画版的放置等小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学生拿出纸来,只用一个钉子或一个夹子,画纸翘着,学生还别扭的画,以至于影响到学生情绪,无法驾驭自己,前功尽弃。应要求其最少固定四个角,认真做好每一项画前准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事半功倍。另外放置画版或画架应先考虑眼的位置等,这些小的问题不是唆,更能使初学者最快的进入状态,养成严格的学习习惯。

4加强美术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其特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绘画水平。速写也是能学好素描的又一个捷径,画家刘晓东说过,速写画好了素描不可能画不好。所以我要求学生把速写生活化,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速写本,课间画、饭后画、睡前画等养成随时随地化的习惯。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的步骤逐步深入。每一张学生的素描作业,都反映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评画时多启发,多诱导,尽量保留学生的绘画个性,不要一刀切。画面的主观处理是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大胆地取舍和夸张有利于表现画面的主题。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练外,还要靠艺术的思维,关键是用脑分析。素描训练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仅是“看着葫芦画瓢”,而且是艺术的再现客观对象。绘画与照相的区别就是绘画除了再现,还要看作者的表现能力,线的表现;黑、白、灰的概括与表现;画面的构成与组织,力求形神兼备。通过画素描将其成为艺术创作活动。所以,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形成多种风格尤为重要。但不是说故意追求风格,教师正确的引导,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探讨其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全面培养人才。

总的来说,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基础素描应以“写实”手法为主要表现方法,让学生认识、感受物象,加上自身主观的感受,概括、提炼的表现物象,完成作品。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一开始就忽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认为一听就懂,不必认真研究,导致后面在高考前期还要从头再来,所以,在学生的基础阶段,高中美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项训练内容。参考文献:

[1] 王平.关于素描基础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