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篇1

宋代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另一个繁荣的时代。理学是宋代哲学思想的最大成就。魏晋以来,传统儒学不断受到来自玄学、佛教的挑战;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成为当时主导的思潮。于是,宋代儒学家便在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古典儒学作了新的诠释、发展和重建,创立了理学。理学在宋代也称“道学”,近代以來则称为“新儒学”。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本体化,并贯穿至心性理论和为学功夫。理学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文化,对民众生活有其引导的作用,如朱熹的《家礼》对宋代社会观念和日常生活便有相当的影响。南宋晚期,理学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自此支配中国文化数百年之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宋太祖立国后,为了避免北宋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防止军人夺权或割据。而读书人即使出身低微,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也就进身士大夫阶层,获得较高的社会及政治地位,于是弃武习文成为社会风尚。加以宋代中央王朝大力兴办各级官学,带动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但人口的增长和官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使得教育的社会需求远不能满足,于是私人兴办的讲学书院应运而发展起来。同时,书院作为与官学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与理学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理学家批评科举与官学教育只引导学子追求功名利禄,他们大兴书院讲学之风,以书院为宣传理学的基地,从而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导致了南宋书院的鼎盛。南宋的书院几乎取代了官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机构。

书院,最早见于唐代。唐玄宗以后,官办的书院只是藏书与修书的场所。宋初有六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潭州的岳麓书院、河南应天府的睢阳书院、河南登丰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以及江宁茅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淳熙6年(1179)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兴学讲授;绍熙五年(1194),朱熹又复兴岳麓书院,积极讲学,对当时书院的发展其了直接的作用。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拟定的学规,成为各书院的标准规范,为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朱熹知南康军的三年中,多次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在岳麓书院讲学授徒,虽为时仅两月,但影响极大。由此可见理学家对书院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北宋中期以后,州县官学兴起,书院的发展一度消沉,据不完全统计,北宋时期建立的书院,约140所。到了南宋,在理学大师书院讲学的影响下,仅江西的书院便达160余所。有人根据各省方志统计,两宋书院的80%建于南宋。

唐宋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而中唐以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新阶段。北宋文学的古文运动和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都肇始于中唐。宋代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理学,它特别重视古典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并最后由朱熹把这四种著作合编为《四书》的新经典体系。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中的某些成分,弥补和发展了古典儒家的薄弱环节,使得儒家思想可更有力地应对佛道的挑战,故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唐代以来儒、佛、道鼎立的多元文化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理学的创立者。南宋时期,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洛学”,又吸收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等理学学派的思想,集北宋理学之大成,形成了“理学”的主流;陆九渊则建立了“心学”的体系,也有很大影响。宋代所开创的理学,后来成为元代至清代前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构成了11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主流发展。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太极图》的解说,这是一个写意图,最上圈是表示世界“自无极而为太极”的最原始的本体状态;第二个圈是坎离二卦的交合图式,表示阳动阴静,也就是阴阳二气的分化;第三个圈表示水、火、木、金、土,即“五行”的生成;第四个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就是人类的产生;第五个圈表示万物化生。此图从总体上显示了“太极”产生世界的整个过程。

篇2

1 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利于当代职校学生正确人生价值的树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复杂化日趋明显,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而学生思想是与现实社会需求紧密相联系的,他们除了受社会和家庭的思想影响外,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对济宁市和周边职业学院调查走访,生源素质多元化、文化基础差异化。学生的类型层次不断增多, 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出追求个性、自私自利、集体观念淡薄等特点。不少学生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痴迷网络,遇事时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过分追求个人的享受,缺少合作精神,没有责任感和集体感等。目前在校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步增大,独生子女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智力因素强, 但非智力因素较弱; 喜欢表现自我, 生活上自理能力较差;在个人性格上独立性强, 在感情意志上则较为脆弱。随着社会的发展, 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因家庭经济不能支持,要么是家庭的爱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

2 创新开展学院思想政治工作

2.1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和谐校园结合起来

坚持以和谐创建活动为着力点,认真做好新时期师生思想政治工作, 以实际行动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通过积极开展和谐创建,着力打造文明学院。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为贵”,和谐校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就是整合、优化、协调运转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融入到校园环境、管理机制、师生关系、教育教学之中。职业学院应全面实行“和谐科室、和谐班级、和谐教室、和谐宿舍”创建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该活动已成为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合职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道路。和谐创建活动包括: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和谐科室创建活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班级、和谐教室、和谐宿舍创建活动两大部分。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全校广泛发动,形成了一人多职、齐抓共管的和谐创建体系。实行由主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教研室和班主任四级分工负责的机制,通过制度与督察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学院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谐处室、和谐班级和和谐宿舍建设,根据每月评定结果,颁发流动红旗和奖励。和谐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学院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全员管理的良好观念。

2.2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构建学习型校园结合起来

当代社会正走向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一体化,对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院在学习型校园构建活动中要求:学习将成为职校学生的自我发展一种需求,把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当成首要任务;从教师到行政人员要把提高工作效率和岗位创新作为自己事业的最高追求;学习既是校园内的交流与提高,也是向其他学院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是多方位的、多领域的,加强理论学习还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的理论水平,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3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国学经典教育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国学教育,编写德育教材,坚持“人格至上,能力为本”,大力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道德教育纲领,运用《论语》等儒家思想并定位学生的必修课程。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蕴育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上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概念、人生态度、做学问具备的习惯;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道理和规矩,对人们的生活和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裨益作用。“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针对社会上一些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等诚信指数下滑的现象,学院遵循“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院得到发展,在学生中开展求真、诚信、诚实教育,教育学生发现美,从美中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创造美中享受幸福。

2.4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一种精神力量。成熟优良的校园文化,深刻反映了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对学院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院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各项活动全面展开,异彩纷呈,突出特色,使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

2.5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沟通结合起来

在新的形势下,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要求,既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懂得教育规律,又要熟悉职校学生心理生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直接与学生在网上沟通,交流思想,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运用电子信箱为其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教育,解决具体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强教师和家长运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有效防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的能力。

篇3

随着近几年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人身保险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需求不断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特别是人身保险市场与城市的保险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环境还很脆弱,还需进一步有效地挖掘。保险公司必须认清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现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农民意外、医疗、养老等提供保障的农村人身保险,其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得到各方的积极参与,保险公司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而如今,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着不少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将决定人身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农村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普遍需求人身保险。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有条不絮的进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使得身在外地的人们开始重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继而产生了对医疗、养老、失业、意外伤害等人身保险的有效需求。

(二)农村已经具备了商业人身保险进入的土壤。据有关分析表明,我国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将进入高速老龄化的阶段,老龄人口正以每年平均3.28% 的速度增长,况且我国70% 的人口在农村,总的来看,农村的老龄化更值得多方的关注,其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传统的,加上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礼义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为人父为人子,对老人和孩子的关心与照顾,成为人人赞扬褒奖的行为,老龄化的到来,加强了他们对人身保险的需求。

(三)农民工自身人身安全风险增大,新型农民急需人身保险。近年来,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江浙沿海地带,成为进入的主要几个地方,甚至还有一些农民工到外国去务工,主要是一些贫困国家,他们从事的大多是高强度、危险的行业,伴随我国个体经济、乡镇企业逐渐兴起,机械化作业的逐渐实行,不安全隐患也在急剧增加。再加上,大多农民工也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工作环境相比城市较为复杂,由此一来,不免发生各种事故,有时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在外打工的人大多为青壮年,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发生意外,将会导致其家庭致贫、因病返贫,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对社会也十分不利。

(四)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的重视增强,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在某种程度要求商业人身保险予以辅助。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也在鼓励建设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就此也就形成了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建设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推行速度却十分缓慢。

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人身保险客观有效需求,其中,收入的增加更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怎样利用这种有效需求,正确认识到我国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找到真正存在于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问题,并能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将是当务之急。

三、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导致的保险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了解当前中国农村人身险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

(一)农村人身保险市场长期得不到重视,发展水平十分低,人们思想较保守。一直以来,保险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种近乎诈骗的东西,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甚至城市人身保险这块发展都不是很充分,更不用说在农村了。农村市场有时只是依靠熟人之间的推荐才会去接受,大多人对其有种排斥的心理。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民离开了相依为命的土地进入城市,也逐渐接受了一些城市的文化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的意识将会逐渐形成,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养老、医疗、意外伤害以及子女的教育等保险品种,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

(二)寿险公司对于开发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兴致不高。由于城市保险的发展尚不充分,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寿险公司持观望态度,开拓发展兴致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开拓农村市场成本高,见效慢,大多农民常年在外,开展业务不方便,同时,在农村也缺乏相应的网点,可以说农村市场是一块新型的市场,相关经验也不足。

(三)保险公司相关人身保险产品结构单一,规模较小。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人群开发相关的产品,而适应农村老百姓消费水平的险种较少,缺少农村特色,大部分险种不符合农民的口味,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民对于防老、防病、防灾的迫切需求。

(四)人身保险定价不合理,费率较高,不具有吸引力。目前,虽说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不高的事实。多数在农村地区销售的保险产品,其实并不是针对农村地区而设计的,而是一些城市低端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在保额、缴费额、以及保险期限等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降低了他们的投保意愿。

(五)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整个保险市场发展水平都比较偏低,从业人员水平不高,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同时,有些保险销售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在推销过程中不免会有一些夸张的陈述,加上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造成保险人与客户之间沟通不顺畅,回访不及时,久而久之,在农民客户之间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到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

四、发展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人们对保险不好的认识

农民对保险知识及保险产品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从了解到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而,在农村对保险产品宣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公共关系的营销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民众对保险的感知和需求。同时,在宣传方式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以提高宣传的效果,例如,保险公司可以组织医疗服务人员下乡,为农村居民提供免费的初级医疗服务和相关保险产品咨询服务,以此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地点的选择上,因为农村很多都在外务工,一般会选择年底或者庄稼忙季的时候回来,保险公司可以在一些地方电视台做些广告,旁边乡镇都要去,并且选择在一些集市作为活动点,这样更有利于推广和宣传。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当地招募和培养一些有广泛社会关系、活动能力强、品行端正、信誉良好、深受农民信任的业务人员,以扩大和巩固农村营销网络。

(二)创新保险产品、完善产品结构,创造出适合农村特色的保险产品

在进行保险知识的宣传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农民的真实需求,一般而言,农民对健康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尤为青睐。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能够兼顾到这些方面,同时,由于农村地区整体消费能力不强的特点,产品也要能够体现低保费,覆盖面广,缴费较为灵活的特点,对农村的老人和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产品。在产品的条款上也要力求简单、通俗易懂。

(三)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农村营销队伍建设,做好理赔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保险营销员在进行业务销售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特点、维护成本、及市场的开拓阶段等因素进行,同时不忘寻找其他的销售渠道。例如,进行一些捆绑销售,在已有的交易上面附加自己的人身保险产品。因为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保险公司营销部门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营销员驻村制度。由于营销员大多素质不高,针对农村营销,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建立奖惩并用的激励机制,强化其保险业务知识。最后,当发生保险事件,能够及时的进行理赔,提高为农村客户的理赔效率,将是保险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鉴于此,保险公司可以建立针对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及时处理保险事件并对农村客户进行回访,积极有效的听取他们对理赔的意见与需求,这时也是赢得保户对保险业赞许的关键时候。

(四)政府部门要扶持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切实关注民众之所需

农村市场由于先天市场发育不完善,信用环境比较脆弱,思想比较保守,农民大多对受骗较为敏感,以至于在农村地区人身保险市场上容易出现“从众性投保”,一旦发生个例不能使得大家满意,往往又容易发生“集体退保”。农村市场这种信用观念的脆弱性,使得各保险公司需要重视起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不可因一例保险事件处置不当而丧失整个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市场一旦失去将不能再进入,重新开发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政府部门也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市场的开拓,也要做到维护民众的利益,遇到紧急事件,要公正对待,建立农村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对营业网点的设置上给予便利,还可以在一些惠农政策上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