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篇1

第一条 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发[20__]101号)和《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黑劳社发[20__]64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有农业户籍,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土地被政府批准征收的农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 是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全部或者大部分被依法批准征收、征用时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农业户口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人员。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不到位的,不得强行征地。各行政职能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体工作。

市政府要将征地补偿支出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预算。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用。

第六条 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征地补偿费用不能满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统筹安排,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将征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拨付到社会保障、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要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的筹集、划转等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落实和监督。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承办与管理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第二章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

第八条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划分为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为被征地养老人员。

年龄计算时段以政府依法批准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准。

第九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的确认。对于土地全部或50%以上(不含50%)被征收的农民,由被征地农民所在的村民委员依据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确定参保人员,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被征地村民委员会上报乡(镇)政府审核无异议后,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确认后,视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类:

1、被征地后转为城镇户籍的农民,应按本办法为其办理相关的养老保险手续,是否参加、何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自行决定。

此前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的,应一次性将本息返还给本人。

被征地后进入城镇就业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被征地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土地但仍为农业户籍的,应按本办法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此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继续参加,并按相关标准缴费。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名单上报备案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核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1、土地被征收后,重新获得与原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享受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金后,户籍迁出本市辖区的。

第三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贴。

第十四条 具体参保人员确定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和缴费记录,对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分别记账。利息及其它增值收入计入相应基金。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规定的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

参保人员有权查询个人缴费信息和相关政策。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数,设110%和130%两种标准(参保农民可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标准)。

根据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一次性缴纳10-15年的费用。

资金筹集比例设定为政府补贴20%、村集体补助50%、个人承担30%。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统一存入市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缴费标准。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由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财政部门设基金专户存储。

第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养老保险缴费额,委托申请用地的单位在土地补偿费中预留村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并存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所需的费用,市财政部门按照被征地农民个人选择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从财政土地出让金中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被征地养老人员,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九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以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乘以当地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发养老金。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征地农民,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和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报被征地村民委员会由所在乡(镇)政府审核后,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领取养老保险金申请。经核准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养老金发放手续。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季度编制养老金支付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用款计划,按月将所需资金划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的支出专户,由银行代办机构发放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财政部门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安排资金补足,用于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三条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其按照农村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和按照本法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合并,统一发放。

第二十四条 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后来又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一次性返还本人,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予以保留,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死亡的,直接从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中缴纳的本息,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死亡的,其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缴纳的本息中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剩余部分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六条 被企业聘用或以个体劳动者身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可自愿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市统筹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的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和挪用。违者按有关财经纪律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及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六章就业服务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

被征地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未实现就业的,就业服务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为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就业培训。

第七章 附 则

篇2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被政府统一征收农民承包土地(含草原、草场。下同)合法权益。留有村集体机动用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可从村集体预留机动用地(包括新开垦土地)中给予调剂,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调剂后原有土地面积没有减少的暂不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各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财政、农牧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征收土地时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不含2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养老保险。转为城镇户口。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征收土地20%—80%的视为部分失地农民,其中征收土地80%(不含80%)以上的视为完全失地农民(情况特殊的市州可以按照最低人均占有土地量确定)剩余土地交回村集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完全个人账户模式,与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相衔接。

第五条征收土地80%以上。剩余土地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可自愿选择参加部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包括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参加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采取在征收土地时一次性趸缴的办法缴清。其中个人承担40%。属土地出让方式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解决;属行政划拨方式的由所在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承担比例由各市州政府确定。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抵缴。政府承担60%。适当提高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

第七条完全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各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政府补助全部记入统筹基金。参保时男超过60周岁、女超过55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男满75周岁、女满70周岁以上的个人不缴费。按20%的缴费比例乘以15年计算应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第八条部分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所在市州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80%的每10%划分一个缴费档次,根据征地数量和对其生活影响程度划分若干档次确定缴费总额。原则上。按照38倍确定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资金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参保时超过60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75周岁以上个人不缴费。

第九条完全失地农民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缴费后。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组成。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其中参保缴费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缴费时未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的本人可自愿选择继续按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续缴。达待遇享受年龄时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十条部分失地农民按本办法分档缴费后。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以下人员,纳入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参保时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个人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所缴资金存入财政专户。已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继续参保缴费,个人账户连续记录,达待遇享受年龄时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计发养老金。

第十一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后。领取待遇前或之后死亡。一次性领取。无法定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或余额并入统筹基金或调剂金。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或余额中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包括本金和利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凭有效证件。

第十二条征地时。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征地项目、涉及人数、补偿标准、征地面积、费用筹集方式等进行征前告知、听证。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费用审核。农牧部门负责征地时农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界定、核实工作。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由所在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填报被征地数量、涉及人数等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其审核后报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在本村(社区)范围内张榜公示。由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完全失地或部分失地,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四条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完全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缴费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缴费额。由国土资源部门将被征地农民的个人缴费划入财政专户。财政专户管理机构负责向国土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据收款凭证。政府承担部分由财政部门依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并通知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预先留足养老保险费用。负责将资金划入财政专户,并将划入凭证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财政部门提供的缴费凭证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在国家统一规定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分别管理。完全失地的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管理;部分失地的个人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建账。所缴资金存入专设的财政专户。暂按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建立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给参保人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手册,手册准确记录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缴费情况,作为参保人员缴费凭证。

篇3

20__年我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农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和省政府浙政发〔20__〕27号、〔20__〕26号文件精神及省五部门指导意见的要求,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扎实开展农村养老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20__年,全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万元(利息),支出万元,当年结余万元,历年结余万元。到月底,全县共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人,其中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人。

2、为深化完善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完善被片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__〕33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__〕63号)文件精神,在国土、社保、罗阳、雅阳等单位调查研究基础上,于20__年10月出台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政策的通知》,并于20__年12月开始申报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20__年,我县共有被征地项目17个,涉及11个乡镇14个行政村,应当落实即征即保对象225人。到20__年12月底,共落实应保对象155人.

二、存在的问题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一直是县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试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我县20__年之前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

1、被征地农民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被征地村人均被征耕地省,土地安置费基本已被农民领去,个人部分无法缴纳,而且大部分被征地农民认为参不参保无所谓。

2、资金难以筹措

根据前些年我县耕地征用补偿情况分析,个人安置费部分无法抵足个人缴费部分,资金缺口较大。而集体承担部分的资金,因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返回金为全体村民所共有,主要用于补足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用集体所有的资金为部分村民缴纳保险费,大多数村民在思想上不能认同,集体出资部分筹集也会遇到较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县政府需要承担的资金也较大,一步很难到位。

3、参保对象难以界定。根据泰顺的实际情况,由于二轮土地承包不到位,即使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也还存在着“征地而不失地”的现象。有的村还在征地之后,把征地费平均分给了村民,同时对被征的土地进行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导致参保对象一时难以确定。

4、历史遗留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新58省道改建工程征地项目中,因工程资金紧张,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征地属于我县内部政策处理,没有严格按征地标准报批,故该项目的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均未落实。三是珊溪水库工程牵涉到当时移民对象19__人,共被征用土地6928亩。库区移民只享受移民安置补助待遇,并未真正享受失地待遇,由此,可能存在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20__年工作思路

篇4

**被征地农民参保情况

第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依据。**被征地农民依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社联字【2009】1号文件《关于印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之前并没有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的相关政策。自2014年10月1日以起执行**人社联字【2014】11号《关于调整**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

第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时间、筹集办法、缴费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照被征地农民、村集体和政府分别承担40%、20%、40%的办法筹集;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按照征地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0%*13年*12个月计算。自2014年10月1日以起执行**人社联字【2014】11号文件,原规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比例分别由财政、村集体、农民承担办法不再执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照测算额度全额存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标准按照城镇低保标准执行。

第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审批程序。人社部门不参与征地审批,社保局根据镇政府及村上提供的相关材料,依据《**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予以参保,不符合的材料退回。

第五,被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市网上公示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计算。被征地农民除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外,还享受政府补贴。

篇5

关键词:双鸭山;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12—1

1 目前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

1.1 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规模

双鸭山市根据黑政发[2008]101号、黑劳社发[2008]64号、黑人保发[2010]17号、双鸭山市人民政府令[2009]2号,制定了双鸭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审批制度。双鸭山市2009年开始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目前共有1131人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包括14个征地项目:煤炭工业园区、电业局调度大楼、天力北路、变电所、民生路、邑娄大道、安邦河治理、南市棚户区改造、城乡一体改革、南市锅炉房改造、2010—H地块、城乡统筹改革、东环路改造工程、66千伏南市输变电工程。其中,煤炭工业园区项目为2008年被征土地项目,2009年双鸭山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之初,由于该项目征地工作还未结束,部分农民上访、要求参保,政府通过协商决定将此项目的农民列入到当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范畴内,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陆续自愿参保。

由于双鸭山市为黑龙江省少数几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比较晚,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算快,这几年的征地项目有限,参加投保的征地项目还比较少,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施规模很小。

1.2 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情况

双鸭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为市级统筹,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按照20%、50%、30%的比例缴纳。双鸭山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按照民政部门和社保部门的相关文件调整征缴、发放标准,2009年以来实行了三次调整,现行参保标准为集体16068元,个人9641元,政府6427元,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299元,按照当地低保260元的130%执行。年龄达到男60周岁,女55周岁开始领取待遇。

1.3 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情况

双鸭山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由于开展时间较短,仅仅三年时间,仅有14个征地项目参保,2009—2011年三年间,该项保险参保人数共计1131人,待遇领取人数共计401人。截止2011年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1369人,实际参保人数1131人,实际参保率为82.61%。

双鸭山市被征地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为每户被征土地达到人均耕地的50%以上(含50%),由于人均耕地标准按照该户被征地农民所在行政村的平均人均耕地,所以很多农民实际被征土地已经达到他们原有人均土地的50%以上,但由于该户农民所在的行政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而致使实际失地面积小于征地补偿面积的农民失去了参保机会,这样造成了很多农民失去了参加保险的机会,这种原因也是造成失地农民养老险覆盖面较小的原因。

2 目前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

2.1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

在双鸭山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失地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按照20%、50%、30%的比例缴纳。而在双鸭山市2009年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以来,政府应缴纳的部分一直没有到位。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政府负担一定的养老资金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政府应加大这部分资金的比例,从政府财政的专项预算安排,土地出让金的留存部分以及土地增值受益等方面列支。

2.2 资金监督管理水平不高

双鸭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自2009年开展以来由人社局规划财务科代管,2011年12月移交机关事业保险局管理。业务管理档案及缴费记录一直手工纸质管理,个人档案中只有姓名、身份证号、个人信息,没有缴费情况明细,未与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实行信息数据共享。

建议尽快实行保险线上操作,将该项保险纳入“金保工程”管理,为参保农民建立电子档案,并与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联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效益。

2.3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

目前,双鸭山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级次为市级,由双鸭山市机关事业保险局作为市政府所属的管理服务部门,业务管理由农保科负责,负责保险金的收缴、待遇的发放工作,档案以纸质管理,个人档案中只有姓名、身份证号、个人信息,没有缴费情况明细。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对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坚持推行以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为主要特征的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由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最终走向全国筹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流动,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基金管理,增加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调剂功能,且可以增强养老保险的共济性。

参考文献

[1] 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2.

[2] 康松,刘和平.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及其保障对策[J].农村经济,2005,(8).

[3] 马驰,张荣.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失地[J].农村金融研究,2004,(1).

篇6

为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对象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为: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农用地的农业人口;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外,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征收或征用后,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自愿调剂后不再占农用地且当地人民政府无法给予异地移民安置的农业人口。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具体对象确定的程序为: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讨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研究公示后,经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二、就业政策

(一)对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可免费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1.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被征地农民,免收其最长不超过3年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2.从事个体经营或赴境外就业自筹资金不足的被征地农民,可申请5万元左右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作为微利项目,在贷款期限内按规定享受贴息,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3.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在相应期限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4.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视社保费缴纳情况,在相应期限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适当岗位补贴。

5.对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能力的被征地农民,免费进行创业培训,并在就业创业园(街)或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中优先安排经营场地,享受创业园(街)内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6.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国家征收的建设用地中留出一定比例土地作为安置用地,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

(二)对户口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可视同城镇居民享受相关就业政策。符合零就业家庭条件的,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和实现稳定就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劳社办字〔**7〕120号)有关程序进行申报,经认定后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1.对安置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市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同时对用人单位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对通过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和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给予1000元一次性奖励补贴。

2.对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个人自愿申报就业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凭相关证明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月定补180元,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月定补10元。

3.对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推荐就业,并促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职业介绍补贴。

4.零就业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参加技能培训的成员,享受一次性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零就业家庭考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学习的成员,凭所在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享受每学年1000元的补贴。

(三)户口仍为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消除零转移农户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劳社办字〔**8〕86号)有关程序申报零转移农户,经认定后领取《安徽省就业服务卡》,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1.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零转移农户,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2.对为零转移农民推荐就业,并促其与用工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各类劳动保障事务所,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3.零转移农户家庭参加技能培训的成员,享受培训补贴;对零转移农户家庭适龄子女实行减免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符合条件的成员优先安排接受技工学校教育,并享受相关助学金政策。

三、社会保障政策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1.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被征地农民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基础养老保障金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

2.个人缴费标准及待遇:个人缴费3600元的,养老金由120元提高到15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障金120元,个人帐户资金30元;个人缴费6600元的,养老金由160元提高到19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障金135元,个人帐户资金55元。在征地时,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40%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障费用的,其中:年龄超过60周岁的人员每超一年,减缴一年(不满6个月不计,超过6个月按一年计),但至少需缴5年的养老保障费,缴费后从次月起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养老保障金,并随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

3.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人员死亡时,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障费没有领完以及个人帐户有余额的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法定继承人。

(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鼓励已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本意见下发后被征地的,征地时男满40周岁至60周岁、女满35周岁至55周岁之间的被征地农民,在领取社会保障证后6个月内,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为其办理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补缴手续,补缴始点不得早于1996年1月,基数为历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费率为28%。

2.本意见下发前被征地的,现年男满40周岁至60周岁、女满35周岁至55周岁之间的被征地农民,按照本人自愿自费的原则,在**8年底前,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按上述规定办理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补缴手续。

3.上述年龄段外的其他被征地农民,依据其就业状况,以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参保的被征地农民,缴费费率为20%。

4.参保人员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可以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直至累计满15年时,再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前,各地参照被征地农民基础保障金标准按月发放生活费,领取基本养老金后不再发放生活费。

(三)符合参加养老保障或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须按规定办理参保手续。本意见下发后被征地的农民,其个人安置补助费和集体土地补偿费首先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或参加养老保险。个人安置补助费及用于个人的土地补偿费,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所有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或养老保险的资金额确定提留,用于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障或养老保险的费用,具体办法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定。

(四)办理程序

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滁政〔**5〕77号)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养老保险。

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划内土地全部被征用的在籍农业人口。

第三条符合条件的农民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必须加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其余人员可自愿参加。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和安置。因被征地而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人员,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政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由被征地农民所在村(居)委会出具名单,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核,经国土资源部门核准后,报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定。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担,实行个人专户与统筹账户、专项调剂相结合的制度。参保人员按市(县)区确定的养老保障标准缴费。

第六条养老保障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标准,由各市(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领取标准与趸缴总额对照表确定。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基金支付能力及当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物价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养老保障标准。

第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以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的70%(其中,集体补助承担比例为15%,个人缴费承担比例为55%)为基数,分别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划拨和抵扣。集体土地补偿收入,应优先用于缴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统筹账户资金以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为基数,按照30%的比例,由各市(县)区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没有净收益或净收益不足时,由市(县)区负责解决。

第八条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从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参保的,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

养老保障待遇先从个人专户资金支付,个人专户资金不足时,由统筹账户资金支付。

第九条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条参保人员出国定居的,终止养老保障关系,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户籍从本地迁往外地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养老保障关系留存原地,达到享受待遇条件后在原地领取养老保障金;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退保,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

第十二条被征用土地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继续保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也可以退保。被征用土地后(包括征地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继续保留,对达到退休年龄、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应退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并将个人专户资金的本息返还给本人;对达到退休年龄、不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继续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第十三条对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其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组织参加就业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为其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服务。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且尚未就业的,享受失业人员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未就业并符合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十五条被征地农民仍保留农村户口的,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待遇;转为城镇户口且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并明确劳动关系的,与用人单位其他职工一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未明确劳动关系以及灵活就业的,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参保并享受有关待遇;转为城镇户口且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的,按有关低保对象救助规定予以救助;不符合享受城镇低保待遇条件但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按有关应急(临时)救助政策规定予以救助。

第十六条市(县)区按照不低于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10%的比例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调剂资金,并存入财政专户。可通过社会捐助、国有资产变现部分收入等资金,补充调剂资金。

调剂资金用于弥补调整养老保障待遇标准和超过预期寿命给付的养老保障金造成的资金缺口,以及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费。

第十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统筹账户资金和调剂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核定的数额一次性足额划入当地财政部门开设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和统筹账户资金全部用于支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第十八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截留和挤占,除留足当期支付的社会保障金外,应全部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资金专户,记账利率按实际收益率计算。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情况,每年要向被征地农民公布一次,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督。

第十九条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实行市(县)区统筹。

市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制定、组织推进和监督指导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负责本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组织实施和社会保障各项资金的落实工作。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综合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征地调节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监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征用情况和参保人员情况的核准;卫生部门负责仍保留农村户口的被征地农民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待遇的核准;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承包土地变化情况;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情况。

第二十一条市(县)区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的申报、登记及保费征缴、待遇审核和给付、个人专户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市(县)区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征收、征用城市规划区外的土地时,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的,可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篇8

【关键词】土地征收;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安置途径;养老保险

1、引言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生产资料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集体土地的国有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全部或大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被征地农民面临着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的问题,其中就业问题直接关乎到失地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

黑龙江省在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分析当前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多年征地工作经验的研究,以黑龙江省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创新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

2.1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要求

被征地农民群体将会享有城市社会保障待遇,但难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对其基本权益的损害普遍存在。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和消除征地引发的纠纷、矛盾等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2.2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随着国家城镇化速度加快,由于征地的安置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部分人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无创业资金”的“四无”人员。[4]如果任由“四无”状况延续和蔓延,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妨碍城镇化的进程,甚至形成制造贫困的畸形的城镇化。

2.3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

农村落后、农民贫穷,表现为现金收入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较少。通过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工作,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农民倾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地政策来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制度的实际覆盖面和参保率仍是相当低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仍然有待加强。

3.1被征地农民缺乏参保意识,参保率低

目前国家《土地管理法》中补偿标准较低,地方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出的补贴也较少,而被征地农民个人大部分缺乏缴纳能力,所以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筹集难以保障。

3.2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单一,保障水平过低

国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比较狭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而基本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等项目基本缺失。

3.3保障制度运行层次低,管理缺乏规范,风险较大

国家社会保障管理领域刚刚进入转轨时期,目前法律仍处于建设阶段,而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各地的具体措施更是千差万别,尤其是其中的运行、管理、监督等制度缺乏规范,很难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4、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4.1积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2008年9月,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黑劳社发[2008]64号),对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养老保险待遇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4.2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征地补偿

2008年省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黑政发[2008]101号)。该办法明确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征地补偿,规定2009年1月1日起,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首先保证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4.3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单独计算

2011年7月,省国土资源厅提请省政府第五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修订了101号文件,黑龙江省政府制发(黑政发[2011]51号《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将“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从原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剥离出来,单独计算,由当地政府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测算的额度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列入征地成本,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予以弥补,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落到实处。

4.4积极宣传各级政府,不断拓宽以社会保险安置为基本的多种安置途径

积极宣传各级政府,要求安置被征地农民应以社会保障安置为基本,结合货币安置、调地安置、招工安置、农转非安置等。把社保安置作为新增加的首要安置方式,纳入《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4.5增强地方政府在征地工作中安置被征地农民的主体责任

政府有责任与义务安置好被征地农民。对自动放弃社会保障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结合实际遵照农民意愿进行安置。能够利用本村机动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调地安置的,实行调地安置;被征地农民要求自行安置的,将区片价中的社保费用个人部分以及按规定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全部发放给被征地农民个人。

4.6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2011年,黑龙江省组织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农垦总局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调查,普遍提高各地最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省政府于2010年12月31日批准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农垦总局实施调整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5、结果与讨论

(1)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在政策层面尽快明晰与集体土地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在理论上早日寻求突破,改革征地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征地补偿安置新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距甚远,这也是造成“征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修法完成以前,地方应建立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缓解矛盾,保障发展,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3)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动态性工程,是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必须站在保障民生的高度,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新龙.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财贸研究,2006(02).

[2]王献福.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篇9

    论文摘要: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对失地农民进行养老保障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困境。本文在对兰州市部分失地农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失地农民是丧失原有土地的特殊群体,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学界关于失地农民的界定大致有如下几种:社会学中把失地农民定义为城市化建设下丧失赖以生存的各类土地的农民。从法学的角度看,一种观点认为,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后,他就不能称其为农民,但也无法转化为市民,最终就成了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边缘人。还有学者认为,失地农民既丧失了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包括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土地继承权、资产增值功效、直接收益功效),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这使得失地农民成为既有别于一般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弱势群体。总之,失地农民就是因丧失了土地因而丧失了生活来源和生活保障以至于相应权利丧失的特殊农民群体。

    一、甘肃省失地农民概况

    据《甘肃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见表1):2000年之前甘肃省被征耕地总面积在每年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000年以后甘肃省被征耕地面积数据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中2002年、2004年和2008年征地面积较大。失地人数也在逐年增长,甘肃省失地农民人数在1990年仅有882人,而到2008年,这一数据便已经达到了1 3079人,近20年的时间这一数据增加了约13.8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25%。而从甘肃省失地农民的总人数来看,1990~2008年间,甘肃省失地农民总人数达到了122 248人。

    二、甘肃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相关政策

    目前,围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政策规定主要包括《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以及《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等,其中,《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给出了甘肃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具体做法,而《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分别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视角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可供选择的模式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在以《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为前提和基础的情况下,甘肃省的市级及以下城市政府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兰州市为例,2009年市政府制订了《兰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被征地农民(包括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征收土地时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不含2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征收土地20%~80%的,视为部分失地农民,实行完全个人账户模式,与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相衔接;征收土地80%(不含80%)以上或征收土地后以户为单位现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不足0.3亩的视为完全失地农民,剩余土地交回村集体,转为城镇户口,纳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完全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20%的缴费比例乘以巧年计算应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政府补助全部记人统筹基金。参保时男超过60周岁、女超过55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男满75周岁、女年满70周岁以上的,个人不缴费。”“部分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兰州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人为基数,根据征地数量和对其生活影响程度划分若干档次确定缴费总额。原则上,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80%的,每10%划分一个缴费档次,按照3~8倍确定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资金全部记人个人账户。参保时超过60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75周岁以上个人不缴费。”

三、甘肃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  困境及成因

(一)征地补偿低,农民个人实际承保能力低。以兰州市部分失地农民为例,198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农民每人分承包土地0.4亩,这部分农民目前都在29岁以上,征地补偿费人均只有2万元左右,由于个人承包土地集中分散情况不一样,有的征地补偿只有1.3元左右,征地补偿也是10年前一次性发放的,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根据农民这笔补偿收入制订有关养老保障政策,因此很多失地农民都把这些有限的补偿用于修缮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项目上。2009年兰州市政府制订《兰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被征地农民(包括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征收土地时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不含2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养老保险”,也就是说29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才应交纳养老保险费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区域却存在与政策上的偏差,如规定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每人需一次性缴纳1.73万元的养老保险费用,这里的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并不是征地时的年龄,而是指身份证中的年龄,而这样年龄段的人基本上是无地群体,无地群体是没有征地补偿的,这样无形中扩大了保障范围,增加了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另外,按政策规定,失地农民缴纳保费是以“以小带老”为原则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户中有70岁以上的老人2人,那么家中年满16岁(含16岁)以上的农民必须有至少2人购买养老保险,否则老人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以5口之家为例,丈夫56岁,妻子50岁,孩子27岁,还有2位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只有丈夫一人曾分地0.4亩,妻子和孩子都无失地补偿,那么这户人家的征地补偿总共只有2万多元,在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再缴纳3口人的养老保险5.19万元,这几乎是十分困难的事。

  (二)集体资产归属权不明,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农民离开土地之后,造成了生活保障上的缺失、就业上的困难、资金的缺乏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他们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体来保障他们生活、工作的继续,这个主休需要能够提供资金、福利、就业等多方面的资源。面对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国家很难直接承担起这个主体责任,此时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则成为了失地农民寻求新的责任主体的必然选择。集体经济主体承担着资金支持、社会福利的供给、经济发展等多重责任,正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成为保证村级社会保障供给正常运转的基础。根据《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归乡(镇)、村、组(社)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但是在兰州城中村改造、乡改街道、村改社区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归属权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明和资产流失情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曾属于生产大队的资产在改制过程中流向了改制后的街道(乡),目前的村级(社区)即从前的生产队资产所剩无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更是无从谈起。在土地征用时,分得的土地出让金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出现了被相关部门分割和大量流失的情况,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依然如故。

    (三)作为养老保障主要支撑力量,政府统筹资金的缺失是非常致命的问题。作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国家、集体、个人都应该出资,促使投保资金多元化。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补助意味着对被征土地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各级财政更应该给予适当补助。以地方政府划拨专项经费、上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政府统筹资金作为养老保障的主要力量必须是稳定和牢固的,否则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在实施中就会出现障碍。

    四、解决甘肃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思路

    (一)发展集体经济,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解决土地与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土地所有权,让农民享有长期甚至永久土地受益权。从现行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宪法》和有关土地法规都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明确村民小组是农地的产权主体。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把村民小组作为农地的产权主体是合理的现实选择。村民小组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符合关于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数量适中,又是最接近农民的集体组织,村民小组在土地发包、调整过程中往往具有实际的绝对性权威,基本上拥有农地的所有权。确立村民小组为唯一的农地所有权人,可以在明晰产权主体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征地补偿费被其他经济和行政主体任意占用,使村民小组合法地独立拥有和支配征地补偿费。用好村集体留地,把开发经营的收人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比如上海市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采用“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供给模式,集体经济承担起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供给的责任,这对于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不足状况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如在养老保障方面,村里通过集体经济为60-69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600元;7079岁,每人每月补贴800元;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 000元。村内对老人在享受国家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

篇10

陕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月均2447元去年,全省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为重点,以促进经办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连续20xx年兑现三不承诺,全年共为193.4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04.62亿元,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调整后月平均水平达到2447.95元,全年参保人数达到724.05万人,全年征缴基金489.96亿元。

同时,经办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自助打印等便民功能,全省参保单位已开通网上平台4.9万户,开通率61.75%。此外,综合柜员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全省试点单位已扩大到45个,群众在一个窗口就可以把所有业务办完,省事省时。在基金管理方面,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全年实地稽核企业3862户,核查在职参保人员132.45万人,查处少缴、漏缴养老保险费1.47亿元。

陕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涨5.5%20xx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要按照平均5.5%的幅度再次提高。

3月29日,财政部在其官网公布了20xx年中央财政预算,在《关于20xx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透露,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666.17亿元,比20xx年执行数增加691.47亿元,增长13.9%。主要是从20xx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领取人数增加。

20xx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今年养老金继续上调,将实现十三连涨,对广大退休人员来说,今年拿到手的养老金又会增加了。

陕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被征地农民首次领职工养老金按照政策,被征地农民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对超龄人员,可以一次性缴纳10至20xx年的费用,在男65周岁,女60周岁时,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根据渭滨区的统计,当地被征地农民若一次性缴纳20xx年的养老保险费,需9.3万元。为了减轻群众的缴费压力,宝鸡市市区两级财政对被征地农民按个人缴费总额的三分之一给予补贴,再加上原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缴纳的费用及集体补助,群众只需缴纳总费用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