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式学习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本文通过对09级2010-2011第二学期展示设计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反馈,为高职类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和与学生共同完成了学院图书馆二楼的“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的展示设计项目,并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跟踪。通过教学实践和结果研究,发现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不但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同时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操能力。
【关键词】展示设计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为了迎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的“三双一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2010-2011第二学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09级展示设计教学中,实行结合实际设计项目进行教学,项目实施和课堂有机结合,运用“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1 明确项目教学理念
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和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职教类课程,是当今世界性的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流趋向。项目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课程模式,其萌芽于欧洲教育的劳动思想课,出现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逐步得于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项目教学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使得学生社会化、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此教学方法经香港传入,在国内最早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献出现于1998年,在当代各级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项目教学理论的内涵,结合我院“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使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锻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2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做一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学生直接接受任务,并收集相关数据和实施项目的教学法。学生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但一般将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它蕴含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内容。项目教学法所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最终完成作品的形式,以便自主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构建。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亲身参与一个项目活动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的综合训练和提高。学习过程将会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设计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一个项目活动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完全符合教学要求。
3 接受设计项目任务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是由香港知名企业家陈晓辉先生捐助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而建立,2011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收藏有陈晓晖先生捐赠的各式汽车模型和书籍。收藏馆将设于学院图书馆二楼,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项目实施之前,要求学生首先必须对汽车模型的基本知识和汽车文化作全面的了解,借此引出项目任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的展示设计。
4 制订展示设计项目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09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2)班共46位学生,按每组3-5人共分成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教师根据学院分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的领导提出的要求,以及展示设计原理,强调学生要以创新、实用、美观、经济为设计标准。每个小组根据场地测量的数据和汽车模型资料,进行任务分工,写出展示设计计划书并进行本项目的初步方案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参考和指导意见,学生对各方案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5 项目实施过程
学生根据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及分工进行搜集资料、开展调研、设计及编写设计说明,教师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5.1 资料搜集。
查阅由香港知名企业家陈晓辉先生提供的汽车文化资料和书籍,并从本院图书馆和网络搜集汽车文化资料,筛选出与本项目设计相关的信息。
5.2 开展调研。
组织学生参观会展中心、海南省博物馆、国际汽车会展,走访汽车卖场、明珠广场精品店、友谊商场精品店,对现实中的会展情景、现状和汽车文化作全面的了解,并作文字记录和拍照。
5.3 设计。
5.3.1 平立面草图:根据收集资料、收藏馆筹备组领导的意见和现场采集的场地数据,在平面中以界面处理空间的划分、分隔和组合关系,确定展示风格形式。灵活利用展台、展具、装饰展架对空间的分隔、衔接和组合,注意空间的秩序、序列、导向、渗透和流通性处理,明确空间的参观流动线向;
5.3.2 规范制图:根据草图绘制平、立面图纸,要求比例、尺寸、单位、图标的准确性,展台、展具、展架和空间节点要绘制详图,标明运用的材料,并注意成本的控制;
5.3.3 效果图绘制:根据标准平立面图绘制效果图。确定空间的色彩基调,注意材质的熏染和灯光效果处理。
5.4 编写设计说明和制作PPT设计汇报。
根据设计方案编写设计说明和制作PPT设计汇报。
6 作品检查、筛选及评估
6.1 学生自评。
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本人在组内的贡献进行评价和总结;
6.2 他评。
通过PPT设计汇报,各小组自我讲解设计方案,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6.3 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设计要求对作品评价各小组设计方案,并重点分析优秀设计作品,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进行总结。
6.4 筹备组点评并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
由教师在十套设计方案中挑选出六套方案,送学院汽车模型收藏馆筹备组,由筹备组领导审核并作出点评,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本展示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最终中标方案为廖凤娟、易红艳、蔡娜三位同学的设计作品。
由教师挑选出五位优秀同学,对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经筹备组领导审核通过并交付专业公司施工。教师督促学生对项目施工实施跟踪,并作项目跟踪记录。(注:本展示设计项目已施工验收完毕,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6.5 评估标准。
本展示设计项目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以中标设计作品为最高分,其余小组作品将以此为标准依次进行评估,占总成绩的70%,结合平时成绩和表现的30%为最后成绩总分。
7 项目教学总结
通过此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的实施、教学反馈及教学效果多方面均有所体会。
7.1 符合展示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同学们经历了一个实际性的展示项目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展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展示设计的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达到了课标中的要求。
7.2 契合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这一设计项目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开始虽然是一个陌生的项目,但是通过了解了大量的汽车文化知识和调研,从陌生到熟识,逐渐进入项目设计角色,最终完成设计方案。
7.3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教学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与跟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在教室中听讲的沉默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学生的设计总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展示设计有了正确的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7.4 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学生对于展示设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设计素养。
7.5 教学反思。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这个项目有它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体现展示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有关展示设计的视觉传达与空间设计相结合的知识和内涵明显覆盖不够,并且整个项目的设计难度不高,在承载展示设计的整个内容方面略显简单。这样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再追加一个难度稍大的项目,如模拟会展设计、商场橱窗或精品柜等项目的设计,这样使得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更加完整的展示设计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篇2
项目研究范围
MOBILearn项目是由欧洲主持的世界范围的一个研究与开发项目,探讨通过应用关键的移动技术解决文字学习向非正式、以提出和讲解问题为基础的、工作坊式的学习方式的转化问题。项目的全称是“移动环境下采用情境智能进行技术支持的学习的下一代范例与界面”。由来自欧洲各国、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4个团队共同完成。
MOBILearn项目的研究是“学习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强调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为普适应用定义学习范例,使用新的组织方式、商业和学习模型,并且考虑社会经济、能力、文化和动机因素。
项目研究框架
1.教育问题。目标是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教育革新:为移动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指导原则;教学设计和开发E-Learning内容以适应M-Learning的实践;给教育学问题以进一步研究的指导。
2.人类交互和技术问题。目标结果是一个移动学习体系结构:适应于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内容感知(开发内容和感知体验);移动传输媒体E-Learning内容管理系统的结合;移动协作学习。
3.商业问题。目标结果是一个MOBILearn商业模型。从学习现有的商业模型、分析市场趋势、开发和项目结果着手。
4.真实用户实验评价。目标是评价MOBILearn体系结构和用户交互,包含面向三类人群的试验:移动工作者(满足商业学校内MBA学生的工作学习需要,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作为文化成员的市民(当参观一个文化城市和它的博物馆时,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作为社会成员的市民(为日常生活提供简单的医疗信息)。
项目在技术创新领域研究亮点
1.提出了“开发移动框架”(OMAF)
移动学习系统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系统,MOBILearn项目设计的系统功能模型就包括了:移动设备、用户网站、内容、用户、位置和导航、协作和交流、上下文、多媒体传输、远程、支持等十方面。这么复杂的系统必须由不同的开发商采用不同技术进行研发,由不同技术开发出来的组件还要能相互协作和兼容,此外系统还需要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上兼容运行,为此MOBILearn项目团队提出了“开发移动框架”(OMAF)来解决这个问题。
OMAF基于层次体系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项目的开发关注层次之间服务的互操作性,如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通信、执行程序和传输数据等,具体包括:
最顶层――移动元应用层(Mobile Meta-Applications Layer):由两个或多个移动应用组合/集成而得到的系统、工具和应用组,为用户提供扩展的更加复杂的功能。
第二层――移动应用层(Mobile Applications Layer):为一个特定的移动功能而详细设计和实施的一组系统、工具和应用。
第三层――移动服务层(Mobile Services Layer):能够提供移动特殊服务的一组组件,这些特殊服务被移动应用层使用。
第四层―― 一般服务层(Generic Services Layer):为应用层提供普通服务的一组组件。
第五层――基础设施服务层(Infrastructure Services Layer):能够交换数据的底层服务。
第六层――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相应服务的接口。每个SAP提供对一个服务性能的访问,SAPS将会通过API来实施。
第七层――组件存储(Components Store):为了支持一般服务和移动服务必须详细说明的一组组件。例如,用户描述和位置的数据模型,对象地理位置坐标的数据模型等。
2.设计了自适应的人机界面
在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设计问题就是如何让系统考虑到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系统支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在MOBILearn项目中,自适应性被定义为一种可以部分自动和自主更新并管理其功能、外观和信息显示的系统形式。自适应性应用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上,需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时间――学习内容是根据学习者一天中可以利用的时间安排组织的。
(2)学习者――学习内容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现状或学习者经常访问的热点进行安排组织的。
(3)地点或情境――根据不同的地点或情境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
(4)设备――根据移动设备的尺寸大小或可以获得的网络带宽大小来确定提供学习内容。
MOBILearn项目团队同时设计了两种模式来实现上述的自适应性。一种是“基于内容的模式”,即全方位记录学习者在学习系统中的行为后分类,单个学习者的动作被监控到后,如果已有分类则归入这种分类,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分类。另一种是“合作者的模式”,即将学习者的行为与学习系统中所有与其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习者的行为历史进行比较。
在现实的系统中,MOBILearn项目团队采用能转换成各种移动设备能识别并输出的XML文档作为访问入口。用户通过访问入口服务组件给用户交互服务组件和学习内容管理组件发一个需求,再根据上下文感知服务组件获得当前学习情景,最后过滤和挑选合适的学习内容并按照设备媒体的格式要求来最终显示。图2是MOBILearn项目研究中第二种情境案例――市民在参观博物馆时,移动学习系统的人机界面的截图。
3.实现了上下文感知技术获取学习体验
上下文感知是移动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MOBILearn项目中上下文被定义为一种基于历史的动态变化的分层信息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上下文就是由历史决定的一系列变化关系。举例来说,当学习者再次访问博物馆时,系统提供的学习内容是由访问者上次访问系统时的行为决定的。
上下文感知是通过一系列的上下文状态来确定产生的。一个上下文状态是指包含设定的时间、地点和学习目标在内的所有元素。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上下文子状态。每一个上下文子状态由若干个被定义为“上下文特征”的独立的原子元素构成。在任意一个时刻,当前的上下文状态由一系列上下文特征用XML形式表示,然后形成一个XML文档传递到系统的其他部分。在MOBILearn项目中,上下文感知组件和项目其他组件是按照图3所示进行工作的。
例如,一个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接通内容传输子系统,内容传输子系统触发内容引擎(内容引擎的核心就是上下文感知)。上下文感知子系统从传感器、用户输入、用户设置获取上下文元数据,这些元数据被一些其他组件进行计算处理变成能被学习对象、服务组件识别的媒体数据,然后形成推荐学习内容返回给内容传输子系统,最终呈现给用户。
篇3
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的设计与建设为软件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全面支撑。本文从管理平台构想的提出到具体实现,给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学生和教学提供了项目案例支持,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企业规范及新技术的同时,尽快融入职业生涯。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 应用型人才 解决方案
1 概述
项目案例驱动教学方法作为基于实战项目经验的启发性及探索性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项目案例驱动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更能够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有益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新以及探索性研究。优秀的项目案例是开展项目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的根本前提,目前在我院的项目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参与到项目案例库建设工作中来。
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特点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性等方面,以往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满足企业需求的定制培养变得非常重要。目前软件学院与花旗软件、华信、文思海辉、现代高技术等多家国内、外软件公司设立了定制培养班,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为此,我院构建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为教学提供优秀项目案例支持,方便教师对项目案例的选择变的至关重要。
2 项目目的和意义
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全面支撑,该平台通过获取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搭建不同规模、多样性的软件开发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学习,快速了解目前企业应用的新技术以及项目开发规范要求等信息。企业真实项目以及学校优秀案例统一存放于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中,方便统一管理和为会,是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保障。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项目案例驱动教学的开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案例教学,必须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如电商、金融、校园等项目,并把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案例需求讲解和相关实践,可以快速掌握与项目开发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课堂答疑、教师专题技术讲座等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勇于讨论、积极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模式,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化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
3 项目需求分析与设计实现
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行业中应用的新技术以及新标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校企合作项目案例、优秀学生作品、教师申请的国家级、省级等纵向项目以及申请的横向项目等。通过该平台,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的共同指导学生按照企业项目开发的规范流程完成小规模真实项目的开发。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的建设,使“课程含项目”、“实训做项目”和“顶岗接项目”等一系列举措真正可行。
项目案例库可以分为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两个部分:
后台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登录模块、用户管理、个人中心、项目管理、项目类型管理、收藏夹管理、留言管理、下载历史管理、评论管理等。
前台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项目展示、项目搜索、下载专区、互动留言、技术交流区。
用户分为四类:学生、教师、管理员、企业教师。管理员用例图如图1所示。
项目分类:
3.1 按项目性质分为
(1)校内项目:校内教改项目、优秀毕业设计。
(2)企业项目:经企业裁剪后可以用户案例教学的项目。
(3)校企合作项目。
(4)基金项目(横向或纵向)。
3.2 按项目涉及领域分为
金融、医疗、教育、商业、人力资源、政府、交通、旅游、传统行业。
3.3 按技术分为
Java高级、JavaWeb、Java多媒体、JavaEE项目、winform项目、.Net多媒体、.Net企业项目、安卓项目等。
根据需求分析与设计,组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编码与测试等工作,最终完成项目的核心功能。项目具体实现效果图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库管理平台的建设为软件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面及有力的支撑,通过对企业规范流程的引进以及符合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加入,可以为学生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不同规模的软件开发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获取优秀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学习,掌握企业规范化软件开发流程,学习新技术。综上所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案例式教学的开展。
篇4
关键词 PBL 工程案例 实践实验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Based on Combination with Projects and PBL
LV Chao, LI Qingjun, LIU Shuang, CHEN Leile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036)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in my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jects and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ombined. Project to build the library, an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better able to solve a single problem encountered in PBL teaching methods.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of other discipline s and academy.
Key words PBL; engineering case; practice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1 现状分析与问题总结
通过对我校学生学习方面的调研,发现在问卷调查中有多数学生承认具有主观能动性与自控力差的问题,而且不愿意自发地去改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热情低、课堂互动效果差、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弱。针对上述问题,面向实践课程,本文提出了基于工程案例与基于PBL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国内外学者针对基于PBL的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有研究将教学科研项目融合到PBL教学中,分析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步骤、考核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研究者以面向工程基于项目的形式展开的课程改革方法,应用在计算机、土木以及交通等工科专业。有学者对信息系统专业提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课改方法。有研究者针对教学内容设置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观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课改分析和探讨。有研究者将PBL方法应用于实验实践课改中,取得一定效果。文献分析显示,现有方法中有些对于执行操作有一定难度,有些对于PBL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较难实施和解决。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基于工程案例与基于PBL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各自的缺点限制了效果的发挥,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充分地发挥两者的优点,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我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依托物流系统仿真实践课程,应用本方法,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基于工程案例与PBL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
首先构建合适的工程案例库,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理论课程综合案例,教师团队科研项目,产学研基地实际企业需求。以工程案例库为依托,结合PBL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将PBL教学方法包括的几个基本组成要素结合教学环境条件,加以改进。方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因素入手,分析解决其关键因素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状况加以调整。理论课程内容结合实践案例,调整工程案例,便于方法应用。结合科研项目等综合案例,建立课程考核备选题库。(2)讲授过程中,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案例并加以分析,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完成案例任务的基本思路,可融合所学相应知识,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施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主要注意点与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简单初步案例,学生自学并完成初级案例,规定在时限内完成,教师适当启发式指导。此阶段为全班级执行,不分组。观察初级案例的完成者顺序,表现优秀的选为分组小组组长,进行划分组别,分发综合案例题目。(4)学生组别之间相互讨论,组员问题需组长解决,教师做适当启发式引导,纠正公共错误和注意点。全程观察实施效果,并记录数量变化。(5)实时跟踪方法实施效果,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改进方法与实施方式,完善相应的实施过程和方法。(6)将改进的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内容资料,进行多次实施,分析使用的效果,总结主要问题,对方法加以改进,补充完善教学实施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工程案例。
3 工程案例库构建
在构建工程案例库的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将案例进行重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避免案例题目过难或过于简单。收集整理各个案例与需求,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遇到综合问题较为复杂的,可以将之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并通过分别解决子项目案例的方式,最终综合整合完成复杂大型案例。以多通道仓储物流系统优化工程案例为例,可将多通道转化为少通道,进而再进一步分析。
4 应用实施分析
结合本文提出的方法,通过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在短学期实践课程中得以实施,时间为2周,每周8学时,适用人数60人,观察实施效果发现:(1)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丰富并及时更新了课程案例内容,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避免盲目更新课程内容。(2)工程案例的融入,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更新了理论课程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在新思维的激励下更易投入学习与实践中,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显著。(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设置组长的方式能够较好解决PBL教学方法中师资不足的缺点,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每人的作业报告在融合集体思路的基础上,较好地提升了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4)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超过90%的学生觉得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方法使用过程中工程案例的补充及其划分也较为重要,否则会影响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该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教学。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工程案例与PBL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较好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综合素质。以问题案例引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工程案例式、小组讨论式、相互监督式以及开放式等多模式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可提升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A102091403 0021)
参考文献
[1] 王立强,王晓萍,杜立辉. 基于项目学习和实践的课程改革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14-116.
[2] 左建勇.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7-161.
[3] 陈宇.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1.8:181.
[4] 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软件专业 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衣食住行到国家的安全、高科技的研究都离不开信息,离不开软件。在信息化时代,软件使得人们的工作更高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利用案例组织教学活动,最具有影响的学校当属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该校成功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出大量杰出的工商界成功人士,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在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得以成功应用。
软件工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具有工程和项目背景,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时常常感觉抽象,空洞,遇到具体项目无法下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我校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帮助学生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完成软件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一、基于案例驱动的软件工程课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仍旧存在这些问题:某些教师长期工作在学校,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讲授课程仍侧重于理论;教师虽然认识到社会的真正需求,并采用项目驱动等方法开展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但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自己所授课程,而不能从软件工程的全局角度对知识进行讲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离散,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
1.不能较好地因人施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现行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2.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兴趣下降。由于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比较抽象,不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虽在学习中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仍十分困难。因为软件工程课程不涉及具体的软件项目,学生动手机会比较少,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软件项目联系起来,结果只能被动接受抽象理论,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下降。
3.理论多于实践。软件工程介绍了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及软件开发所运用的技术,很少有具体项目贯穿讲解,这就决定了理论多于实际。
4.考核方式落后。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一研究生毕业就来学校当老师,没有在公司或企业工作的经历,从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苏格拉底最早开创的,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在本世纪初,现代案例教学法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用于管理教学,后来该教学方法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
案例教学是指向学生提供案例研究的学习环境,包括从实际案例中选取资料,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身份调查,步骤为对资料的分析,决策,解决最终问题,得出可行的结论。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阅读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对于案例提供的情景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结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助学习、探索性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传统模式,“案例驱动”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1.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案例驱动教学时不能孤立地介绍各部分内容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更应该将所有内容设计好,形成一个典型的案例。如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老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些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学效果相比传统教学较明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采用案例驱动教学,让学生基于案例自己主动实践,完成作业。这个过程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发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师不限定完成作业的方法、思路、方法和思路,以及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但掌握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能自我举一反三,自由发挥,真正实现教师“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4.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如果总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使学生形成一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既认真听讲又完成相应的作业,最终展现成果,使学生在思想上有紧迫感,学习时不再被动接受,自主学习,通过教科书、阅读教材、参考书、上网查资料、交流群等方式讨论,打破“教师一言谈”的局面,很容易体会到自我探索的成功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深化扩充教学内容。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学生一方面会认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发现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就会自己尝试其他方法学习,这样就把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学到的知识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
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基本做法是:以涉及的项目为导向,所有的课程都围绕项目进行,并通过案例或项目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设计上,以实际项目的开发作为学习载体,将知识的拓展与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相结合,用项目研发的渐进思想,与知识厚茧的思路相对应地组织课程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现在进行的实践对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得到理论学习与真正时间相结合的系统训练。
四、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项目的选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选取好的项目,既要涉及该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理论知识,又要与该专业的未来工程实际情景相接近。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繁简适中,需要运用的知识点应尽可能得多,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项目要求既能涵盖尽可能完整的理论要求,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顺利完成。不同的案例项目有不同的偏重,很少能完整地覆盖软件工程的所有知识点。对于无法覆盖的个别知识点,需要补充作业,以达到理解和练习的目的。
从教学实践看,项目的来源很多。
(1)可以利用高校的校企联合办学,获得已经开发完毕的现有小型项目,指导学生再次开发,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开发项目选择,每个评审阶段都可以将学生的文档与项目源文档比较学习,学会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理解各个阶段文档的重要性和写作规范。
(2)把握学校单位或者院系对如制作软件项目的需求,承接小型项目开发。这个项目开始没有先例可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的难度,对于没有软件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教师的个人技术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3)自身需求,比如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样的项目一般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容易实施。但由于项目需求小、规模小,个别学生会抛弃软件工程的思想,快速编程以完成项目制作,反而产生软件工程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应针对现有学生的编程水平,适当扩大项目需求,灵活变通。
2.做好阶段评审工作。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阶段评审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项目开发的评审,及时检查调整学生项目进展方向、开发进度,及时总结上阶段的实践和理论学习情况,安排和拓展下阶段工作的进度。
教师在每个阶段结束、学生文档提交的时候,都要做好评审工作,教师要对学生前阶段的工作及时总结,让分组学生选代表向全班做阶段工作报告,要求不同阶段须选不同代表,实现全体学生提问交流和讨论,争取在整个学期的几个阶段中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都参与到项目的讨论和交流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
评审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讨论情况、项目文档撰写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分。
结语
软件工程已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基础的综合叉学科,团队项目驱动式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目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比较好的成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岑余森,熊芳敏.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21):83-85.
[2]杨国军,陈亚林.软件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76-79.
[3]骆斌,葛季栋,丁玉二,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3):9-13.
[4]田保军.案例教学法在如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03-105.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
因为高度地契合我国现阶段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很多高校在专业教学中都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最早由于1918年美国学者Kilpatrick提出,于上世纪70年代风靡德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形成应用浪潮,先后在奔驰、西门子和大众公司进行实践。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进入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广受欢迎,在很多高校都有实践。此外,项目教学法被很多知名企业和工科大学看作是培养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作为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以推广。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很多,但广为接受的是下面这个:“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习者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可见,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要素: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行动的有计划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及相应的社会情境。显然,它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普适功能教育目标,如合作交往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具有具体对象的学习安排。学习对象可以是有形的物体,如装甲车、坦克;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如设计并实施一个问卷调查。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中心,即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和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鉴于以上描述,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是项目教学法的内在要素,在理想状态下,项目从创意、日标、计划、实施、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项目教学法基于完整性教学思想,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开发学习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必须在项目教学中给予学习者自主进行计划和实施工作的空间。2)跨学科性。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容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完整性,这在传统的单个学科或专业指向的学习中不能实现。3)社会关联性。通过项目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质,展示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正确应对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并经常规避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矛盾问题。因此,在面向工作世界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并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结果产生的社会关联作用和应用于今后职业工作的意义,发展更高的责任感。项目的目标和内容不只是获得专业知识,还有发展学习者人格的作用。
2 项目教学法的缺陷
任何教学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项目教学法也不例外。根据笔者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经验,该教学法在下面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调整。1)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整体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它不太适合零起点者。2)对于组织班级教学来讲,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很难直接进行项目教学法,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来弥补。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项目教学法的情景创设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例来搭建。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以案例作引导,即通过典型案例来创设情境,再根据案例的提出、分析、讨论和评价与项目教学法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零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并通过参照案例来参与项目学习,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项目教学法,使其教学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
3 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1+1>2
大学专业课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涉及到专业知识,也涉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既有点性的知识,也有面上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创造性、能动性、表演才能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将教学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建议尝试通过典型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感受到知识的实际用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案例来进行参照、改进继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目的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深入剖析相关课程知识体系的具体内容,用案例贯穿知识点的讲述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分享教师所积累的科研成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适当了解一些行业知识,体会课堂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主动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该教学法弥补了单纯的项目教学法的缺陷,为学生创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使其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学会了相关的操作流程。项目实践升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案例内化了知识的建构。事实证明:该教学法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实践知识的能力,实现了1+1>2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2)
[2]陈庆,赵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篇7
[关键词]SQL数据库;CDIO;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29-03
[作者简介]黄春华(1985―),女,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工信学院计算机专业讲师,武汉大学2014―2015学年广西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SQL数据库教学。
一、引言
“SQL数据库”是我院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是其他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前导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笔者从2012年春季期开始承担“SQL数据库”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当时因教学经验不足,且所选用的教材比较偏重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很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认真反思和总结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查阅了大量有关数据库课程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分析和借鉴他人的方法,以及结合学院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决定采用项目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求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所提高,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后来笔者看了一些关于CDIO的文献资料,再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将CDIO教育理念与项目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2012、2013级计算机类专业“SQL数据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
二、CDIO教育理念及案例驱动教学法简介
CDIO是英文单词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的缩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从2000年起经过探索研究所创建的一套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注重工程环境对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础性理论和专业知识、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2]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SQL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在案例的驱动下,结合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精选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深入学习和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完成以实现学生对SQL数据设计思想的建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案例驱动教学不是教“案例”,而是以案例为载体,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然后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一个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3],让学生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SQL数据库”教学的总体设想
传统“SQL数据库”教学方法中存在诸如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被动的实验课程、缺乏动力的习题课程和机械式的考试过程等现象[4, 5],一般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经常处在一种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不知道学习SQL数据库知识有何用处,从而对课程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了解SQL数据库是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怎么做,而不是对着课本纸上谈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SQL数据库”教学的总体设想如下:
1.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SQL数据库课程学习不再抽象
在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中,首先通过举出现实当中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明了学习SQL数据库知识的用处何在,然后围绕教学案例去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动手实践,最后在获得自我实践成果满足感的基础上完成SQL数据库课程的学习,让SQL数据库课程学习不再抽象。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SQL数据库的教学不再被动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学习,纵使加以简单的上机操作,因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根本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因为通过案例的驱动教学,一开始就告知学生学习知识的用处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增强师生互动性,让SQL数据库的教学不再沉闷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感觉学习SQL数据库知识枯燥无味,总是难以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教学上的互动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致使教师教得没心情,学生学得没激情。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因为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就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不再沉闷。
4.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能力及素养
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职业能力及素养要求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归纳、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能力及素养。
四、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SQL数据库”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SQL数据库”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授课对象为大一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比如C语言,所以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抽象难学。为了消除学生这种畏难的心理,帮其建立起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首先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当中有关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实例,告诉学生何为数据库,数据库有什么作用,学习数据库有何用处,以及目前数据库技术的社会发展趋势等;其次选用一本以项目案例驱动为主、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教材;然后将学生按班级分小组开展教学。
根据上述的总体思路,并结合我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均直接安排在机房授课,且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的实际教学条件,给出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在“SQL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思路:
1.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总体讲解数据库相关知识
在开始SQL数据库相关知识学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或作用等。本门课程所选的教材是以设计一个“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库为主线串起来讲解SQL数据库的各个知识点的,为了与教材相对应,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始SQL数据库知识学习之前,先给学生演示区内某高校开发的学生选课系统的各种功能,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数据库的作用,让其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演示系统的过程中,对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避免单纯讲解理论的枯燥性。
2.按班级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次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不同专业班级的实际人数分小组进行教学,每个小组由2~3个学生组成,每次上课都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可以同用一台电脑也可以各用一台电脑共同完成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3.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特点采用1+1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所选教材采用“大案例,一案到底”的思路,以一个“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为主线串起全书知识点,围绕该系统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将大案例分解为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过程,详细介绍SQL Sever 2008数据库应用技术,并且每个项目后都配备有相应的项目实训。1+1方式就是指第一节课由教师简单讲解知识点及演示操作步骤,第二节课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或方法完成项目实训题中的相关工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精讲理论知识,让学生多上机操作,通过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4.采用阶段性的考核方法
根据CDIO工程教育标准中有关学生考核的指导思想[1],本门课程采用阶段性的考核方法,其具体的考核环节设计如下表所示。
该考核方式将传统的理论考核变为日常课堂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四个环节,其中日常课堂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它与实验考核构成形成性考核,而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终结性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使课程考核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案例驱动式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CDIO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我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均直接安排在机房授课,且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的实际教学条件,给出了该方法在高职“SQL数据库”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思想。该教学方法被应用于2012、2013级计算机类专业“SQL数据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毕佳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探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2.
[2]熊春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9-121.
[3]张晨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9(12):141-142.
篇8
本教材结构的设计包括了:项目的设计、任务的设计、案例的引用、相关组网技术的介绍、讨论,以及项目实训的设计等几个部分。项目设计是关键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驱动,是本教材设计的关键。首先,项目的设计必须切合网络工程实际,且应循序渐进,大小适中,具有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让读者以项目组成员中的某种角色参与到项目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动力。为此,本教材从网络工程的角度出发,将本、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来可能参与和接触到的网络工程项目,按由浅入深、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为6个驱动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项目1.网络工程方法与管理项目2.现代通用组网技术要领项目3.组建小型简单网络项目4.组建中型网吧网项目5.组建中小型企业网项目6.组建大型校园网其次,项目的设计还必须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过程设计。因此,在进入每个项目之前,均以“项目说明”的方式对该项目的学与教的过程进行设计,即针对开展该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学习方式和需要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项目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四个部分。以第1章“项目1、网络工程方法与管理”中的项目说明为例,其具体内容如下:设立本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领会有关网络工程的基本方法和管理要领,以便为下一步学习各种组网技术培养兴趣,打下基础。为此,通过仿效网络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创建相应的现场情景,让读者分工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相应任务,以此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和挑战心理,并借鉴每个任务所对应的背景案例中的做法,参与本项目的运作和实践,从中学习并领会承接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所必备的基本运作方法与管理要领。本项目的目标,是要求参与者完成以下3个任务:任务1:网络工程的阶段划分与管理。任务2:网络工程的招标与应标。任务3:计算机网络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作为一个教学过程,本项目建议在两周内完成,具体的实施办法,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步骤一:分组,即将参与者按每4~5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每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类似项目负责人)组织安排本小组的具体活动。步骤二:课堂教学,即安排3~6学时左右的课堂教学,围绕本章各节中给出的背景案例,介绍涉及网络工程的阶段划分与管理、网络工程的招标与应标、现代网络的设计理念及方法等相关的教学内容。步骤三:现场教学,即安排3学时左右的实训进行现场教学,组织观摩当地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或已经通过验收的网络工程项目,重点考察该项目涉及网络工程的阶段划分与管理方法、网络工程的招标与应标过程、现代网络的设计理念及方法等与3个任务相关的内容。步骤四:成果交流,用课余时间围绕所观摩的网络工程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人员整理、编写并提交本组完成上述3个任务的项目总结报告。建议通过课外展示、课程网站、在线网上讨论等形式开展项目报告交流活动。任课教师通过记录参与者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各小组的项目总结报告的质量,以及项目报告交流活动的效果等,对每一个参与者作出相应的成绩评价。
任务设计是重点任务是参与者在每个项目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本教材设计的重点。任务的设计应包含该项目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环节和职业技能,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强,让学生有参与挑战激情和完成任务的兴趣,并通过努力学习、团队协作、操作实践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结合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将网络工程的运作、管理方法及现代通用的组网技术,如网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与管理,以及网络规划与设计理念、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软硬件选型、网络布线、网络配置、网络测试与维护管理等等,按照“NCNE二级、三级”认证所对应的职业技能,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分解成为每个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案例引用要贴切如何让一个初学中的读者从不会到学会并掌握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和技能?本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摒弃了大多数教科书中惯用的那种将知识、理论和技术按部就班的进行陈述的常规做法,在进入每一个具体的任务章节之前,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网络工程案例作为该章节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背景案例”。然后,在背景案例的引导下,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按照“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原则进行系统的介绍、讨论和实践。所引用的背景案例都是当前网络工程中的典型案例,例如:在第2章的任务2中,所引用的背景案例就是我校正在进行万兆以太网升级改造的网络工程项目。这种“以背景案例为参考”的案例教学法,也是本教材内容即教学过程设计的要点。为此,对于每个任务都引用一个当今网络工程实践中相应的背景案例,每个引用的背景案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为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建立自信心。因此,每个任务所选择的背景案例力求贴切,简明扼要,对教学过程有所引导。但背景案例的引用不是简单的为读者提供一个可以照搬、照抄的“样板”。例如,在“项目2、现代通用组网技术要领”的任务1、任务2中,所引用的背景案例是我校正在进行万兆以太网升级改造的。在背景案例的引导下,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的介绍。实训设计要呼应项目实训是本教材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重要环节,带有强制性,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模仿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方式,让读者以项目组成员的角色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现场,或者是模拟的实验环境中去亲身经历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学会和掌握专业技能。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走过场等淡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发生。围绕各章的项目推进,我们设计了丰富的项目实训,内容包括:现场观摩在建的网络工程项目;实地考察在用的校园网项目;动手制作双绞线及组建小网络;考察网吧及进行网络设备选型配置;观摩企业网及进行模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和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考察本校校园网及进行远程访问站点、交换机、路由器的深入配置等等。在每个项目的学习结束之前,以项目实训的方式,对参与者提出在学习和完成该项目的任务时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做法及成绩评价等具体的要求,以此作为对开展该项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的一种呼应,让参与者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网络工程中常用的组网技术。教材内容的开发本教材的内容开发,力求做到:技术新颖、案例详实、图文并茂,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实践环节丰富多彩。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将当前流行的、新颖的网络技术及网络产品介绍给读者。在背景案例方面,尽可能引用当前网络工程中典型的、有参考价值的实际案例。在介绍网络方案、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网络配置等内容时,通过流行的制图、截图工具尽可能提供精美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取代枯燥的文字叙述。在介绍理论知识时,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玩深奥、不故弄悬殊。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不拘一格,包括现场观摩、实地考察、动手制作、模拟设计、实物配置、模拟配置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做法,力争将本教材开发成适合高校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工程、组网技术等方面课程的实用型专业课教材,并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的层次结构按照教科书以章、节、小节为序的层次结构,本教材共分为6章,每章对应一个项目,各项目下有若干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每个任务为一节,每节中引用一个相关的背景案例。各项目及其相应的任务、在章节的下面,是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的系统介绍、讨论和实践环节等所对应的若干小节。这些内容是完成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撑,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本教材主要的篇幅所在。三级目录及篇幅分配《网络工程组网技术实用教程》的一级目录为各章的项目以及对项目的教学设计说明,二级目录为该项目要求完成的任务目标以及作为教学参考的背景案例,三级目录为各任务下的相关知识、技术、技能的介绍、讨论和实践环节。本教材的三级目录的设计及篇幅的分配的具体情况。图中,由于篇幅所限,仅对第1章的二、三级目录进行了展开,其余各章的二、三级目录作了省略。
教材的特色与价值
篇9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训操作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学会学习。
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提高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本课程有一个综合、全面的掌握,而且还必须能够将课程中的点滴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门别类,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设计和总结为“任务”的形式。只有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在归纳、设计、总结“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制作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教学法),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
项目教学法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把这个大任务(项目)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学生怀着深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解每一个小任务,探究性地跟着教师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学习,知识技能的掌握将变得更加牢固,教学的效果将大为提高。同时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享受到一份成功的快乐,最后完成整个大任务,也就是完成了一个作品。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确定项目,任务驱动;串联知识,立足应用;作品评价,反馈激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描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此情境中包含至少有一个能促使学生讨论思辨的决策点和富有启发性的隐含内容。案例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练习法。案例练习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练习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技能理论课、方法课实际上是案例训练法的前奏,为案例训练做好铺垫,也就是做好知识准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拓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10
关键词: 程序设计; 程序开发能力; 案例教学; 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7-68-02
Abstract: Through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together with applying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case and project, the teaching goal of programming course is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on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but also improve the programm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skills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s trained.
Key words: programming; program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case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0 引言
当今人们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网络资源的共享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页网站与网络中的各种B/S的系统是网络资源的主要载体,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对网站及系统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导致了这类人才的匮乏,各高校为了适应新的人才需求,纷纷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文主要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网站建设与B/S模式的系统开发,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发展经历了静态网站到动态网站、ASP动态网站到动态网站建设、单层模型到多层架构(三层以上架构)建设的过程。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而在讲授时,更要注重课程的实验教学作用,而各高校由于师资、试验设备、教学安排等原因,讲授的方式还是以理论为主,以少量的上机课时辅助实验,造成了学生的开发能力差,在实际开发中真正遇上问题时,无法解决[2]。为了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教师授课可先以小案例讲解知识点,再将各个小案例综合成一个实例(如同学录系统)贯穿整个过程,对系统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可以重点讲授,在课程结束前将学生组成项目组,由项目组去开发一个综合项目,以此进行该课程知识点的实践实训操作。
1 教学内容的安排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期知识的积累对学好本课程尤为重要。
1.1 有关的基础知识学习
⑴ 网页制作技术
学生通过学习有关的网页知识,使学生能掌握静态页面的布局与设计,能够熟练使用DIV+CSS样式、JavaScript语言,掌握制作静态网页的软件,如Dreamweaver。
⑵ 数据库技术
学生通过对SQL Server的学习应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管理知识,掌握T―SQL语句的使用,同时培养数据库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通过学习C#语言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控制语句、类及其继承与多态、数组与集合、泛型、委托与事件、数据库连接、控件的使用等知识。目的是掌握C#开发工具并具有一定的程序开发能力。
1.2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学习了前期知识以后,在学习课程时,可将理论教学分为下三个阶段来讲授。
第一个阶段,是本课程的初始阶段,主要学习网站开发的一些基本理论、Web工作原理、Web程序设计概论、以及开发环境的配置等。
第二个阶段,主要包括的相关技术,掌握的控件、HTML控件、服务器控件、内置对象等,内置对象如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Cookie、Session。
第三个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及数据控制技术,掌握访问数据库、GridView控件、Datalist控件、DetailsView控件以及Web应用程序的三层开发技术等。
1.3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在实践教学中,把试验教学分成两大块,即基本部分(小实例)和高级部分(综合项目)。基本部分一般包括:用户的登录注册、修改密码、验证码的生成与使用、控件的使用、常用数据控件的使用等内容。高级部分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以“讲、学、做”的方式进行,教师以一个综合的项目(如同学录系统)进行讲授,即为“讲”;学生边听老师讲授边跟着操作,这就是“学”;而“做”就是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小组(4人左右)。在完成原有实例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提出或教师指定多种修改意见及建议,要求各项目组自行完成,充分锻炼项目组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实例,提升系统开发能力。
2 教学方法
我们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不断尝试新的方法[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内、外,以及采用当今流行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讲授。
2.1 理论为辅,案例为主
在讲授课程的知识点时,先讲解基础理论,再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小案例中讲解,加强对知识点在小案例中的应用讲解,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的应用。针对小案例给学生布置综合性的课外作业,针对新的知识技术理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的学习,并要求将新的知识应用到综合案例的作业中。在课程结束时将多个小案例进行综合,形成贯穿全课程的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各知识点形成整体的意识,在各个小案例的开发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新的技术,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案例为导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结合当前实用的Web程序设计技术进行讲解,剖析优秀系统的优点,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学生实现想法[4]。这使学生既吸收了别人的优点,也实现了自己的创新。学生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3 项目小组,协作工作
系统开发讲究团队合作精神,网站建设或Web系统开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为了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与其所掌握的技术,根据各班的具体人数(一般4人为一个项目组)以及学生的个人的程序开发能力,指定几个学生为项目组长,组长各自“招兵买马”,组成自己的小团队,实现分工协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2.4 校企“教学工厂”培养模式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配套情境教学,采用多媒体、仿真等教学手段,加强校企多方位合作,建设校内教学工厂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施项目课程。在引入工业生产实际案例、采用项目导入模式的同时,利用“教学工厂”的环境,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生产运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今日所学即明日所用,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轨[5]。
2.5 举办校级技能大赛
制定有关校级大赛规章制度,通过举办校级的专业技能大赛,如程序设计大赛,网页网站设计大赛等,一方面,促使学生学习新的技术与不断提高开发能力,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勤于钻研、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安排指导教师进一步培养,并组队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选才”目的。
3 实训的开展
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检测学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即项目作品。项目的优劣是由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掌握与开发能力所决定的,它能从客观上反映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6]。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实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⑴ 充分利用本课程的最后四次课的试验时间,由教师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现场指导。
⑵ 充分发掘项目组成员的优势,利用QQ群进行组员的交流与协作,同时邀请指导老师对项目实践实训作指导。
⑶ 与企业合作,由专业教师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开发。
⑷ 组织学生参与院校相关系统的开发,如参与学院网站建设等。
4 期终考核方式
为了加强学生自学、创新和动手能力,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案例成绩、项目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学生案例开发成绩占30%,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上交的项目成绩占40%。先要登记组员的分工内容,在上交的作品成绩当中,教师根据具体组员的实现情况给予评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也突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还能防止学生作品请人代做、互相抄袭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实施创新能力的机会。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应用丰富案例的同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采用以项目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实践实训,考核方式采用灵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中采用以上这些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本文的教学方法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伟.高职院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6):197-199
[2] 阮慎.大学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13.1:55-56
[3] 卢长鹏,薛永三等.《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2832-2835
[4] 赵爱美.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5(30):46-47
- 上一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 下一篇:高三学生心理疏导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