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社会经济;金融结构

一、引言

互联网发展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理财等。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梳理归纳,深入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大胆的思考和展望,希望能给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水平。

二、概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功能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产物,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包括了金融产品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它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利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支付和融通的新手段。从广义来看,金融就是货币的融通,企业、个人、政府等主体通过使用、配置、募集资金而形成的资本流动;从狭义来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金融融通的行为就称为互联网金融。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历程相对较短,但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非常迅猛,至今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呈现多样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模式。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p2p网贷。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将来的发展必然是空前的。p2p网贷指第三方网络信贷企业提供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争,撮合成交,并且出借人能够获取利益,自担风险,网贷平台从中收取中介费用。p2p网贷有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两种运营模式,其一,线上模式是指企业采取审核借款人的信用身份认证、流水账单、视频认证等;其二,线下模式是指平台通过对借款人所在的城市进行调查审核还款能力等。我国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当属阿里金融,阿里金融主要有订单贷款、信用贷款、聚划算专项贷款等产品。阿里金融包含了担保(商城融资担保)、保险(众安在线)、理财(余额宝)、小贷(阿里小贷)、支付(支付宝)等业务。2.众筹。2012年众筹正式上线,是指通过预购和团购的方式购买产品或者创意。众筹经营了公益、出版、设计、影视、科技等诸多领域。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众筹网共有8451个众筹项目,总共有80多万人支持,累计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3.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互联网理财公司达到了4500多家,正常运营的公司约3000家,2016年“陆金所”用户规模达到了2854人,每月新增用户100万人。互联网理财的规模逐渐的增加,互联网金融理财更是在余额宝出现之后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国内网民达到了约8亿人,手机网民达到了7亿人之多,相信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将是巨大的。4.第三方支付。据搜狐网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交易2012年达到2.3万亿元,增长率为133.3%;2013年达到9.6万亿元,增长率为317.3%;2014年达到22.6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34.3%;2015年达到108.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379.1%;2016年315.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413.8%。

四、展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建议

1.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具有简便快捷、流程简单、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例如阿里金融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巨头”,取得了风控模型、风控体系、风控技术等多项成果。互联网金融将会逐渐的取代传统的金融模式,逐渐的传统将金融引向网上银行、支付宝、网购保险、网上贷款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个金融行业将会被“重新洗牌”,传统的金融或转型或消失。2.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在互联网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立法的进程、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和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并且要加强风险的管理、分散市场风险、投资多样化、转换业务经营模式等手段,从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五、结语

综合上述,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概述、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展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建议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为互联网发展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12):47-57.

[2]张秀霞.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路经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金融供给侧新思路[J].现代商业,2016,08(14):93-94.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金融监管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异军突起,以阿里巴巴“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网络金融产品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4年2月,余额宝销售规模已达4000亿元,用户达6100万户,户均持有额达6500元。2014年3月,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障碍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各种质疑声中得到蓬勃发展的,2013年是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月,国内第一家网络财产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保监会的正式批准;6月,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7月,中国人民银行为百度百付宝和新浪支付等27家公司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8月,互联网金融调研小组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对阿里巴巴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10月百度强势进军互联网金融并迅速推出“百度理财B”等网络理财产品;12月,为供应商提供的融资服务的京东商城“京保贝”上线。

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格局来看,当前我国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可分为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即网上银行业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的渠道作用。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随后工农中建等银行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根据《2010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统计,2010年我国银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7194.11万户,企业客户574.41万户。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创富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来看,主要包括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大领域。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首信股份公司和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11月,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有250多家,其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从信贷领域来看,在我国主要是创富贷(P2P)模式的各类网络借贷平台。从2006年开始,国内的P2P平台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根据《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披露,2013年国内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贷款余额约为268亿元,是2012年的4.8倍,预计到2014年底,将超过1000亿元。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安全障碍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因此,能否保证网络安全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要资料遭黑客曝光、Apple、Facebook 、Twitter 等科技巨头相继被入侵,用户数据泄漏等网络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网络金融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2013年3月,支付宝转账信息被谷歌抓取;2013年6月,“超级网银”授权漏洞风波爆发,安徽的陈女士在网购时被骗子诱导进行了“超级网银”授权支付操作,短短24秒内10万元被骗;2013年8月,光大乌龙指事件爆发;8月,网络借贷平台“网赢天下”由于不堪挤兑压力,宣布永久停止服务;2014年3月,央行要求暂停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称相关支付产品安全性还有待完善;2014年3月,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2P网络借贷行业门户网站“网贷之家”遭遇黑客攻击;2014年3月,携程泄密门事件爆发,其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在此背景下,2013年10月,由中国银联联合多方机构共同发起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在上海宣布成立;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的性质、地位、流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详细的解读。虽然我国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金融安全防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防范网络金融安全的道路依然漫长。

(二)法制障碍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势不可挡蓬勃发展起来,但与此相关的较为完善法律条文却尚未出台。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违规操作,二是互联网金融立法相对滞后,不适应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民事纠纷,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实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基金法等法规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规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法则是与用户签订网络协议,一旦出现权利义务的纠纷,在进行民事调解与法律诉讼中,由于互联网金融法规滞后,缺乏相关的具体规定,用户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制定防范和侦破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法律法规需要漫长的过程,世界各国都不能有效克服互联网金融的立法滞后现象。因此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民事纠纷,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我国,现有刑法制度只有六条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法律条文,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监管障碍

互联网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逐渐相同,金融混业经营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原来的分业监管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开始重视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目前尚未有法律明确各部门的权责,造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真空。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还处于监管空白地带,面对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局面,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无法发挥作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造成了监管真空的存在,监管的效率也被大大降低,但监管成本却显著增加,这不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健康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个新生事物,监管层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随之涌现出的问题的性质认识模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究竟会遭遇怎样的监管环境造成了困惑,带来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真空现象。

(四)技术障碍

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与技术使用上,缺乏专业的相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完善的密匙管理及加密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的攻击,引起交易主体的资金缺失。同时,个别企业在开发和使用相关网络金融系统平台时由于急于求成,系统没有经过充分有效的实验测试,导致网络系统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容易造成“后门”与漏洞的出现,从而引发网络金融安全事件[1]。技术风险可能来自于技术落后,也可能来自于信息传输过程。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漏洞,这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2]。

(五)价格障碍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特殊性和多样性,这使得低成本和高效率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优点,客户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也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国的利率也是官定利率,未能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这也使得网上投保的价格优势体现不出来。

三、破解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第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保障,实现金融机构自身高度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化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其自身的高度信息化,要加大研发互联网金融的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防范网络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发达的计算机系统展开,相应的风险控制需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保证互联网金融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硬件环境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转,增强计算机系统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第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和关键设备的监测管理能力,保护我国的网络金融安全,强化监测、预警、分析和防范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推广数字证书等网络金融交易技术。第三,加大投入,努力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网络技术产品。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从多方面构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防线。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领域现行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双方应履行以下几方面的义务:一是风险揭示义务,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二是格式化的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明确标示重点条款等。对现行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充实与完善,特别是要及时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旦爆发,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用户各自应承担的民事与刑事责任,对互联网金融犯罪加大量刑力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保障,就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互联网建设,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和关键设备的监测管理能力,实现金融机构自身高度信息化。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

(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

1.创新金融监管思路,提升监管质量和效能

(1)正确处理监管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是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型、灵活性与便利性,而是要着力解决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事务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监管的重点是及时预警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范,积极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及时化解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一旦发生相关金融安全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金融风险的蔓延。同时,要切实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切实克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与不作为等现象,切实将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处[3]。

(2)树立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统一监管新思路。虽然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来看,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大为淡化,混业经营趋势愈发明显。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业务范围日益扩大,业务种类日趋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有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强化市场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规性管理与风险性管理,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了部分企业为了应对短期业绩的考核走上了违规经营的道路,从而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3)构建横向合作监管体制,加强门槛准入。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可以形成支付操作衍生机构的功能监管体系。构建横向合作监管体制,加强门槛准入同时,建立资金安全监控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指标。

2.完善行业监管措施,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调动行业监管积极性,我国应着力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与时俱进地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及时预警[4]。通过督促会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履行自律公约,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切实保障会员合法权益,积极为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途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自律管理。同时广泛开展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协调与配合,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监管法律、监管方式与方法,积极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

(四)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统一的技术标准

积极开发互联网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通过手机、电话等大量的行为状态记录,存储到云端服务器。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系统统一平台的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业务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督促各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落实行业技术标准,切实防范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与安全风险。各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构建规范严密的业务操作系统平台。

(五)取消价格管制,促进互联网金融价格市场化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除了要承担原有的交易费用外,还要承担网络费、电话费甚至会员费,与互联网金融理论上所具备的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优势背道而驰[5]。这样一来,就极大地限制了消费者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热情。为此,要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切实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项收费,营造价廉物美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燕.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4,(14):12-15.

[2] 李妍,覃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传导速度影响研究[J].财政问题研究,2011,(9):34.

[3] 张芬.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1):55.

篇3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其不仅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产活动与方式,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进行了改造,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迈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就开始有加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收入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尚未真正站在发展的风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产品,从此点燃了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引擎。以电子商务支付规模为例,2008年仅29000亿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亿元,且后期增长趋势异常明显(参见图1)。

事实上,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展与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开高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是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分析,探究其正负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宏微观环境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及精神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可以表现在6个方面(参见图2)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冲击

1、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无疑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从图1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规模迅速上升,2016年将超过150000亿元,且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跨过商业银行而自己进行交易,运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与结算,同时也弱化了银行作为通道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廉,传统中介作用弱化

长期以来,传统商业银行因为有着完善的清算系统,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始弱化。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信息变的更加透明,使得获取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动。

3、互联网金融覆盖广泛,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弱化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且拓展覆盖的成本较低。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当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并且线上交易可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营销模式,一个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机房可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客户服务需求,既解决了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机构和消费者自身的业务办理成本。

4、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活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客户的需求将不断改变,未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灵活,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比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强,从而更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快速占领市场。以P2P的发展为例,就是因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是以中介为定位的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5年,即使出现大量的P2P问题网贷平台跑路,我国的P2P网贷发展指数依旧呈上升趋势,这直接突出了我国传统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图4)。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当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倒逼银行改革,实现经营创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被金融界说成“躺着赚钱”,其原因在于存贷款的利息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贷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经营创新;第二,转变经营思维,丰富发展模式。毫无疑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商业银行可以转变经营思维,不断丰富、拓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品牌价值。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才能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

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等某些业务上作为追赶者的劣势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势业务领域的制度规范;第二,加强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要尤其注重对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提高对数据的获取能力,互联网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挖掘和处理,力争在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与经营理念的全面转化。

(二)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

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下,必须要注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握与防控,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要更新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与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又要严格把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争取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或机构成立的会员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成,以对官方监管进行有效补充;第三,要强化客户教育交流,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三)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服务理念、经营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变革,以崭新的面貌为顾客提供专业综合的金融服务;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例如快速反应、客户反馈信息处理、定期大数据统计服务质量等待,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三,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认识到中小客户对于做大、做强、做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降低理财购买准入门槛、推行自动申购业务、提高线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公众一切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习惯都可以被汇总分析,从而能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加之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服务快、覆盖广等优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局限于负面,也包括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与理念,丰富其经营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引入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随着存贷利息差的不断缩小,传统商业应该开始转型发展,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魏博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小微融资的比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

[3]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

[5]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6] 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07)

[7]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我国银行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和体制一直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和改进,互联网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综合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我国政府和银行管理阶层都非常重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缓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促进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给我国银行带来的影响还是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如今,如何能够有效的缓解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商业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广大银行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影响

(一)弱化了银行的传统金融地位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我国银行的中介角色带来了巨大的弱化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人们的很多金融交易都可以简单、快捷的在网上进行,并且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的交易,这严重弱化了传统银行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而且与不再需要互联网来做金融交易的中介,并且有了互联网技术,人们进行金融交易时的很多信息和相关内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的获取,也没有任何手续费,而传统银行中获取信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的,比起互联网金融技术,传统银行的工作效率已经明显的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互联网技术大幅度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人们传递信息的对等性越来越高,这一点上,传统银行的中介角色能做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信息传递的不对等上的,随着信息交流对等的不断发展完善,银行的中介角色就会被不断弱化。其次,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银行的支付地位,如今,随着电子商业的发展,很多交易、购物、合作都可以通过第三支付平台进行支付交易,这种网上支付的模式运行严重弱化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功能,降低了银行的支付地位。

(二)推动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

如今,很多电子商务的发展都伴随着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交易模式,这给传统的银行管理和运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传统银行一直独占鳌头的支付垄断地位被严重弱化,我们都知道,银行运行发展的主要业务就是银行支付业务,它同时则是银行资产最主要的来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和壮大。已经从本质上弱化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地位,银行的核心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就比如说居民非常简单的水、电、气、煤或者购物时的付账已经完全不需要银行的支付平台,完全可以独立的在网上进行支付交易。其次,我国银行的基本信贷业务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改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信贷业务越来越多,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模式,而信贷用户也不再需要银行的信贷渠道,完全可以独立的进行自己的融资交易,满足自己的融资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信贷用户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信贷的完整手续,简单快捷而且安全省事,从各个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业务以及办理程序都要远远优于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而且能够高度满足信贷用户的融资要求,在这点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

(三)促进银行进入多元化融合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大幅度改变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系,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顺应市场经济结构的变革,不断改革和完善自己的发展模式,力求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站稳脚跟,力求发展。而且,很多传统的商业也都进行改革创新,银行业务不断向证券、保险租赁等方向发展进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银行机构不断加强与非银行机构的合作与共赢,从而形成了金融与非金融的业务融合。除此之外,我国传统银行也在不断进行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的扩展,尽一切努力提供增值业务和服务,实现银行发展的多元化融合,使得银行的运行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从而促进银行的良性发展,提高银行运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缓解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影响的措施

(一)转变经营理念,挖掘传统优势

首先,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银行应该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很多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同时,也应该有很多思想理念不断被摒弃和变革。所以,我国银行的管理阶层应该准确认识到银行如今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根据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及时更换自己的管理理念,站在明智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意识到并且重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经营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通过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分析,找到两者发展共赢的最大契合点,虚心的直面传统银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从而不断融合发展,提升自我。其次,银行管理阶层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所在,虚心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银行的发展更新。但是,互联网金融固然千好万好,发展迅猛,但是其中必定存在很大的风险,也会影响到银行的有效发展,这种情况下,银行管理人员就应该继承和发展传统银行运营中安全性高风险可控性强以及信用体系完善等优势来弥补互联网金融的不足和弊端,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银行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手段,不断提高银行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增加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我国传统的银行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并且建立并完善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融资等发展平台,从而积极推广用户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首先,银行应该加强建设和完善网上支付模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优先取得网络市场的主控权,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银行经济效益。所以,银行应该注重并大力发展开拓网上支付模式的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强化网上支付平台,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对银行的满意度,比如说在原有支付的基础上,增加网上收单、电子账单支付以及跨行资金汇集为一体的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其次,我国银行应该建立并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交易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越来越完善和强大,所以,银行应该尽一切努力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化银行服务平台,从而智能化的满足客户所有的金融需求,从而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誉度。

(三)加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撑

首先,银行应该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风险预防和防范,建立并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从而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银行客户的金融交易信息,防止网络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其次,银行要积极主动的培养互联网金融业务文化和文明重塑的机制,不断培养银行工作人员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文明思想和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协作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提高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敏感度,这样,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一旦出现新的动态变化或者问题,银行都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强化发展。而且,银行应该尽可能的培养先进、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薪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或者可以派遣有能力的人员出国学习或进修,借鉴国外优秀的发展经验,从而带领整个银行做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发展,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有效保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

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非常繁杂,但是在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必不可少,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工作,只要稍有不慎,就极容易触犯法律条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银行在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政府一定要不断完善健全相关法律体系,让银行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银行应该定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健全他们的法律知识体系,通过多媒体技术不断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员工能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触犯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时刻谨记法律的威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造成的影响作用非常大,我国银行一定要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银行的管理层级应该认真分析目前银行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准确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比如说,弱化了银行的传统金融地位、推动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以及促进银行进入多元化融合发展阶段等等,从而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挖掘传统优势、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建立健全和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加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撑等等,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我国银行的共同发展,尽可能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条件加强银行的改革创新,并且避免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完善银行的改革发展,从而不断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给全社会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多元素融合的金融环境。(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营业部)

参考文献:

[1] 白金枝;洪正;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影响;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分类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由于基于的要素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谢平、邹传伟(2012)基于融资模式,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林采宜(2012)基于信息技术,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数据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李均(2013)基于互联网思想,认为互联网金融使人们"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综合分析以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金融活动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它的发展方向是去金融中介,发展的基础是强大的数据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金融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一是方便快捷,阿里金融推出的阿里小贷让小微企业在贷款时省去了向传统银行贷款时需要经历的繁琐的审批程序;"余额宝"的推出使得消费者不用专业知识就能轻松理财。二是资源配置,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一些类似于融360这样的贷款产品搜索平台,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能够更快地在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下达成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使资金资源得到了合理高效的配置。三是信息处理,这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最主要的特征,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是信息处理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云计算技术,资金供需双方在社交网络上信息,再由搜索引擎进行组织整理,最终人们在网上就能完成交易。谢平指出,"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分类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还没有达到普及,互联网金融主要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为主。在银行方面主要是开设电子银行卡进行支付和开通网上银行,顾客可以在网上进行转账、理财等。网络证券主要应用于网上证券交易系统。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金融互联网,传统的金融机构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中介更好、更便捷地推行服务。这一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实现"金融脱媒",而只是把传统的金融中介由物理网点搬到了虚拟的互联网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各大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纷纷做大做强,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一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才近似于真正意义上的的互联网金融。根据冯娟娟(2013)的分类,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大类,第一是网络支付,这是互联网金融中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类,除了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网络支付以外,还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截止到目前,第三方银行支付牌照已发放了250多个,其中真正从事互联网支付企业97家,另有150多家预付卡公司。第二是网络借贷,我国主要有四种模式:以人人贷为代表的P2P借贷模式、以宜信为代表的债券转让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和以陆金所为代表的第三方担保模式。第三是金融搜索,冯娟娟指出,"金融搜索是将互联网的大数据、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贷款初审等金融专业技术进行结合的新型模式。"通过金融搜索,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有效决绝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融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典型的金融搜索平台是融360,2013年8月2日,融360 B轮融资达到了3000万美元。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支付宝近期推出的"余额宝",打开了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的市场,这将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下一个激烈竞争的战场。

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一)丰富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投资渠道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首先发生在交友、购物、学习、通信等领域,而随着"余额宝"的推出,人们的金融理财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理财方式使过去高门槛、较繁琐、不直观的金融理财行为变得更加生活化和简易化,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同时,随着支付种类的增多,人们希望拥有"一站式"的账户,这个账户即可以用于支付消费,又可用于理财投资,支付宝中的余额宝无疑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积累起了较多的财富,但是投资渠道却相对单一。把钱放在银行利率太低,购买股票风险又比较大,若投资房地产,又需要较大的资本金,人们苦于投资渠道的限制而不能使手里的"闲钱"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一个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互联网金融中的人人贷、融360等等这样一些融资平台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寻求合适的资金需求方,然后以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资金价格达成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又拓展了人们投资理财的渠道。

(二)部分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有超过6000万家的中小企业,其中小微企业的占比超过了九成,而这九成中真正能在正规的金融机构银行贷款的只有一成左右。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困难在于中小企业信息的特殊性,一般的大企业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各种经济数据都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出,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各种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较大,这就使得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审批的时候信息收集的费用增多,贷款的风险也更大,由此便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收集中小企业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成了解决中小融资难题的关键环节。

互联网金融依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国内的几大电商巨头依靠其多年来积累的巨大的客户信息,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闯过了企业真实信息收集的难题。阿里巴巴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在浙江和重庆成立的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创造了"小贷+平台"的模式,成为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的福音。截止到2013年4月,阿里信贷业务3年累计为22.7万家店铺提供了贷款服务,贷款累计700亿元人民币。由于信息准确性较高,信息收集容易,使得信贷公司放贷成本降低,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

(三)加速了传统银行业改革升级的步伐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的"鲢鱼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2013年8月召开的互联网大会期间,工行、农行、建行等25家单位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互联网依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方便快捷、个人化的服务对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挑战,但是只要传统银行业积极应对,广泛合作,加快改革,互联网金融是否能颠覆传统银行业还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披露的数据,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约为6万亿,而国内银行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近800万亿,可见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在和传统银行的支付相比,在支付总额中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像人人贷、阿里小贷等信贷平台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传统银行所放弃的。但是即便是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传统银行业并没有觉得高枕无忧,相反,各大型银行都积极地投入到"备战"中。工商银行于2009年成立了银行业第一家网络融资服务机构,截止到2013年,工行的网络融资余额已突破20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万亿元;华夏银行的"平台金融"项目2013年已累计放款1.1万笔;交通银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把金融产品放到了网上销售;民生银行2009年开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并且将各小微企业行业进行划分,各分支行专职负责一个领域,大大降低了放贷成本和坏账风险。

传统银行业拥有客户、研究和资本优势,而互联网公司拥有数据、技术和创新优势,如果传统银行业能够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盈利模式和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那么传统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

(一)国家相关监管配套措施的出台和完善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到位是现今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有明确的监管主体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央行从2011年5月开始陆续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了央行支付结算司负责监管。阿里金融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分别归浙江和重庆的金融办监管。但是类似于"人人贷"这样的信贷机构依然游离于监管之外,银监会办公厅在"哈哈贷"倒闭后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揭示的通知》,而该文件的目的在于督促商业银行设立与人人贷之间的防火墙,防止人人贷信贷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和蔓延。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却在不断创新,同时风险也在加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对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形成外在的保护力。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立法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标准、经营的业务范围、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监管办法、违规的处罚以及退出机制进行界定。同时,要在立法中注明互联网金融中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企业的监管主体,使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其次,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监管主体依照法律行使监管权力,同时鼓励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完善行业征信系统,同时,对行业内部企业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揭示。第三,要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检测和预警机制,在立法和监督到位的前提下,可以降低互联网金融的违约风险,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失败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却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建立风险监测机制,降低技术和平台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参与人数众多,对于非法集资,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应提前建立预警机制。最后,要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互联网金融中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产生的纠纷建立法律的协调和解决渠道,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必要的风险揭示和提示,此外,国家应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期刊等途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介绍,并对消费者的消费、投资、理财等进行宣传教育。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和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除了外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监督以外,更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内在的自律和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加强企业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在现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下打"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行业更是竞争最活跃的场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在自身盈利的情况下,做好传统银行业的信贷补充,为更多中小企业服务,缓解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互联网金融虽然向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挑战,但是面对传统银行业强大的客户群体,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充裕的资金和制度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加强业内的联合,坚持互联网公开分享的精神,完善行业间征信系统,形成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4]刘爱萍.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29.

[5]李钧.互联网金融是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13-03 -15 .

篇6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监管;对策与建议

1互联网金融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组合体,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传统的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的汇聚、支付、转移、投资和理财等功能。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基础上,客户通过互联网金融工具可以免去到金融机构办事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只要懂得如何在网上进行操作,客户就能够足不出户解决绝大多数的业务,方便客户的同时也能够节省金融企业的办公成本和用人成本,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如四大国有银行的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及金融互联网门户等。

2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1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软件存在漏洞。互联网金融软件是依托于网络的,当然就是存在被网络攻击的可能性。即使是再坚固的防火墙和防御体系,也存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可能,遭到有心人的恶意攻击即有可能产生技术风险。除此之外,计算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硬件设备,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认为的破坏,导致信息的篡改和丢失。二是客户的身份存在伪造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客户身份被伪造以至于资金产生损失。客户身份被伪造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客户自身的不小心导致身份信息被泄露,可能是金融机构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客户身份被泄露,还有可能是被诈骗机构恶意盗取身份信息。三是未经授权的访问。这种情况下,黑客和病毒程序,比如针对网银的木马程序,直接对网上银行发起攻击,攻击成功后就直接盗取客户的信息,威胁客户的资金安全。

2.2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就是指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后依然没有履行按照合约所规定的款项进行还款的义务,从而导致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在传统的金融企业中,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信用评估的结果也较为符合现实情况,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较低。在互联网金融中,虽然也有一定的信用评估程序,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估较为简单,程序少,通过率高,行用风险较大。拿支付宝的花呗举个例子,只要你在支付宝上的芝麻积分达到600分就可以开通花呗,而芝麻积分只要你在淘宝上进行交易就能够轻松获得,总体上来看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2.3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及投资者进行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法律作为依据,或者是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而导致不良法律后果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自然也不能排除在法律之外。但是现有的法律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相对来说不够完善,有很多领域都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和法律漏洞。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和行政法律风险。

2.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或机构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是操作流程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操作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牵涉到交易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可能会无法控制,因此要注重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机构自身内部的操作程序存在缺陷;二是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不够到位,在操作中存在人为的失误;三是突然紧急发生的、我们没有提前预料的事情,却又无法做出及时的回应。这些原因其实主要还是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得不够完善所导致的。

2.5资金安全风险

传统的金融行业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严格管控,由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监管。同时,规定了与金融企业或机构规模相对应的存款准备金作为保障,有效地维护了客户的资金安全。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中,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资金滞留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手中,而对这一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如果非法投资者将这一部分资金挪作他用,甚至用于不正当交易,产生的风险会导致客户的财产出现巨大的损失。

2.6洗钱犯罪风险

洗钱犯罪主要就是指将来源不合理的收益,经过一系列程序使其合法化,通过金融行业是进行洗钱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已经有了相对严谨的程序来控制洗钱犯罪,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各个金融机构进行洗钱监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中,由于其独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已经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新方式。除此以外,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反洗钱犯罪缺少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很好的打击互联网金融上的洗钱犯罪活动。例如最近由于勒索病毒而名声大噪、身价暴涨的比特币,就为反洗钱的监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与阻碍。

3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3.1现有金融监管制度无法涵盖所有互联网金融业务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确保公平有效地发放贷款,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化,防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金融机构的建立和退出都要获得金融管理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日常业务工作的进行要受到他们的监督,工作人员进入这个行业也要获得他们合法的相关资格认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监管信息无法完全集中、业务种类复杂、监管方面多,存在监管重叠的同时也存在着监管缺位,监管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2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不明确,执法不到位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交叉领域,专业性程度高,这样的复杂程度迫切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其日常业务进行专门的监督管理。可是,在现存的监管制度中并没有这样的机构。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现存的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由哪个机构进行。因为监管主体的不明确,所以在执法过程中也就存在了要不没有人管,要不都来插上一脚的乱象。

3.3监管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实现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共享,从而提高金融企业或机构的业务处理速度,方便客户,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处理自己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加深,互联网金融中所需要的科技也越来越先进。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我们会发现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和手段与当前在金融行业中的科技水平并不匹配,存在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

3.4监管政策和措施存在漏洞

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对应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制定出来以后改变的机会就很少,一般都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又是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业务、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投入到使用中,这就会导致监管政策和措施落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金融监管出现空白地带,危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加强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4.1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原则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过程中明确原则可以为监管指明方向。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五大原则。第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第二,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第三,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五,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这些原则的提出,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大进步。

4.2尽快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建立信用黑名单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和跨时空性,所以这就要求交易双方的信用良好,以此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一旦有一方恶意违约或者实施诈骗行为,就会对另一方造成严重的资金风险。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追讨资金不像传统金融中那样方便和有迹可循,互联网金融中进行追讨非常艰难,绝大多数是无法全额追回的。因此我们要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同时建立信用黑名单,在信用黑名单中的客户可能会无法进行贷款或者贷款需要相对较高的利率。

4.3培养同时掌握金融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监管人才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和互联网的交叉领域,需要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监管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培养同时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合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时迅速地发觉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所有风险点,利用自身的知识进行监管。除此之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知识体系更新快,互联网技术变化频率高,所以即使是已经同时掌握两个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也要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识的更新。

4.4加强投资教育,树立谨慎投资理念

互联网金融产品一般都是虚拟产品,产品形式多样且专业程度高,如果客户的自身认识和投资素质太低的话,会比较容易被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推销所说服,从而在不是十分了解产品内容、明确收益效果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了投资。所以,我们可以为客户进行基础的投资教育,传授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减少客户被忽悠的情况,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5结语

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品,是金融行业进行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透彻地分析和研究,完善监管,保障大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监管原则和监管路径[J].学术交流,2014(08).

[2]李仁森.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问题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5(02).

[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篇7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最近国内讨论最为热烈的词汇,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不同的另外一种融资方法,更有甚者觉得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因而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并对其定义进行理解分析,以及对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形式进行归纳区分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体系;融资方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理解

互联网金融在当下作为一个时髦的词汇,随处可听人说起,在报刊新闻上也随处可见。但对“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和理解方法因人而异,而这恰恰是对“互联网金融”下定义时最困难的地方,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本文理解中,互联网金融既包括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提出的一般均衡论(即对应的无市场或金融中介情形之间的全部组织形式和金融交易,又包括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交易等金融市场和中介)。

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资源配置、支付及信息处理。不管是什么样的金融交易或组织形式,只需要具备资源配置、支付及信息处理三大支柱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关特征,就属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理解这个词,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过于刻板。

“不变”与“变”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的特点。“不变”是指金融风险和外部性的内涵不变,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不变,金融所具备的核心功能不变,债权、股权、保险、信托等合约的核心思想不变。“变”是指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想等因素对互联网金融的侵入。

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撑体系分别是配置资源、支付及信息处理。不管是什么样的金融交易或组织形式,只需要具备资源配置、支付及信息处理三大支撑体系中任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关特征,就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而这篇文章“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包括了截止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所有主要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分类

从现阶段而言,从互联网金融的分类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

如各大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出的直销保险以及在线折扣券商。直销银行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发展最好的为美国,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互联网、自助终端和电话等手段提供服务,没有同定的物理营业网点,是互联网技术和利率市场化发展到21世纪的直接结果;直销保险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销售财产保险和汽车保险产品的模式;网络上的优惠券或折扣券商采用的方法是是通过互联网以极其廉价的佣金吸引和招揽客户,并在极其廉价的佣金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投资和理财服务等。

2.把互联网平台作为载体而开展金融业务

主要表现为:根据平台上的客户信息和大数据,包括在把互联网作为平台销售金融产品,为个人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和网上商户提供的小额贷款。为个人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突出的代表是建立在支付宝平台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天弘基金),即余额宝。为网上商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的典型代表包括阿里小贷和京东白条。

3.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P2P 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

其中,P2P 模式发展迅速,借款人通过在第三方平台筹资信息和贷款标的,投资人通过竞标房贷,第三方平台不经手这些资金,整个过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方便快捷。但对于国内监管政策的缺失及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这一现象,P2P平台出现了很多破产及诈骗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所以,就目前而言,国内P2P网络贷款亟待相应的监管政策和信用体系建设。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不算太长,但是我们仍热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大致的发展趋势,分为四点:⑴网络贷款模式,如阿里贷款等,这类贷款模式有力冲击了传统银行的贷款模式。⑵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等,正在冲击银行传统的汇款业务,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⑶销售金融理财产品。众所周知,淘宝和天猫正在销售基金和保险等金融理财产品,这说明了在中间业务方面,快钱等正在向保险行业代销业务和基金平台渗透。⑷P2P模式,即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如拍拍贷等,为未来互联网融资提供了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全面介入的具体表现如下:

1.在发展速度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已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自从2003年10月淘宝的支付宝的上线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时代,不到10年的时间,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迅速,特别是今年以来发展提速。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6月13日推出了余额宝业务,截至6月底共有251.56万用户,共有66.01亿元转入资金,共有12.04亿元可用于消费,截至8月底,其资金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客户数已超过400万户。真可谓风声水起,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务的积极的参与者。

2.在竞争形态上,全方位升级,转型暗战,已成为“黑色的搅局者”

互联网金融在最开始只有一个功能——支付中介功能,由于电商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线,所以现在互联网金融已向支付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进军。因为支付宝拥有着巨大的用户群——8亿用户,8亿用户方便了资金通道,在此情况下,阿里开发研究出了余额宝。用时19天,余额宝创造了一个营业额的奇迹——70亿,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基金当之无愧的属于了天弘基金。搅局之势日益彰显。

3.在经营模式上,融合渗透、已成为强大的推动者

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正在以崭新的模式“杀入”金融领域,创造新的辉煌。金融的本质是用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的模式提供信用风险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投资服务和组织支付体系以及提供保险保障等。

在直接融资模式的作用下,为了使交易成本下降,会让许多的专业性相对不高的投资者分别承担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随之也下降。在间接融资模式的作用下,银行为了使银行自身具备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势的能力,创建了一系列成本高昂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借此体系获得利差收益。使银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受边际递减规律的制约,所以把眼光放长,间接融资慢慢消失,逐步由直接代替已成为一个无可厚非的发展趋势和事实。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有:

1、平台作用,为网络交易提供了一个平台。2、交易成本及其廉价,假设去商场购物,那么可能需要坐车,坐车需要花钱,而互联网却不用,甚至可以比在商场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相应的商品3、有效的大数据的分析。综上,互联网金融开创了崭新模式,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4.创新,拓展新领域、发挥潜在优势,必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颠覆者

互联网发展短短几十年,借记卡(很多单位发工资的必备卡)、信用卡(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票据等工具的刚刚出现就代替了以纸币、硬币为流通货币的现金交易。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代替及颠覆传统金融将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⑴大数据将对现阶段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生化改造。⑵现金业务领域。随着互联网支付的推广及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在线购买、在线支付,纸币和硬币在交易中的角色和作用将被进一步削弱。

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就目前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研究及对比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要“打倒”传统金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有限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凭借技术进步化和信息公开化,实现了信息中介、支付及资金融通的功能,是电子商务、信息化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并不是传统金融的替代,互联网技术更多是支持、融合和弥补作用,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传统金融通过金融互联网化,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传统银行业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运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充分领悟互联网发展的精髓,运用互联网思想对业务进行创新。

在支付清算和网络贷款领域,互联网金融虽然都有所涉人,但涉足还不深。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超过20.7万亿元,占支付体系约1.8%,截止2013年12月底,所有融资比2012年多出1.53亿元,大约为17.29 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亿元。同样在2013年,人人贷的规模略超6O亿元,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占比极其有限。互联网贷款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大约是0.675%,占社会整个融资的比重小于0.35%。由此可以看出,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

2.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业

互联网货币基金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最具有影响力的领域,即从“余额宝”到“活期宝”再到“现金宝”等各种网络存款,主要体现在协议存款和跨界影响银行部门的活期存款。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流,这将直接带来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支付清算等业务中手续费收入的降低,而银行的负债业务,特别是个人客户的全部负债业务也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包括个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但是互联网对个人存款的这种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最有可能被抢夺的个人存款客户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高,其二是注重资金的回报而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客户一般是收入水平中下、财富未有一个充分积累的80后90后年轻客户。然而,这样的一个群体在银行的个人业务资金来源中占比目前还是比较低的。

再次,存款吸收能力下降及存款成本上升是银行目前遭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最为直接的压力。在利率市场化未完成从而导致两个存款利率(较高的市场利率和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并存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拆借给商业银行或委托银行做资产管理,通过抬高利息吸收的资金,然后投放到货币市场,其中80%以上为协议存款。具体操作流程有两条,分别为:1 、活期存款变为基金资产,2 、重新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其最终结果是银行要付出超过活期存款十倍以上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利差。

最后,电商和信贷这种基于历史交易信息和信用评估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阿里会融,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同时,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服务思维等进行改变。

3.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改变传统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史无前例的金融方法和模式,其演变和发展一定会让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分布、产品、质量、市场、主体等的变化,成为“第三种金融业态”。

⑴从某种程度讲,互联网金融将推进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包括在概念、模式、体制、产品以及营销上都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一种创新,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参与金融活动的新型工具。比如余额宝问世之后,激活了大众理财及参与金融的巨大热情,同时股份制银行、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等接二连三地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竞争性产品,这无疑极大的激发了金融体系的创新。

⑵互联网金融作为“野蛮女友”,对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速度加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作为“野蛮人”,不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类似于P2P这样的贷款融资平台,都将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以银行为例,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传统的客户基础,信贷供给单一的格局都将因互联网金融而改变,银行须加速转型才能应对。

⑶众所周知,在某些程度上,金融体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在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不断横向综合化与纵向专业化之间的融合,加快了其他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金融服务行业的边界持续延伸。

五、传统金融业的“解药”

进入21 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传统金融需要改变始终如一的管理方式,认真思考,主动积极面对,调整经营模式,按发展趋势的特点,分析竞合与共生,与互联网争取跨界竞争的主动,达到合作、共赢的最终目的。

1.从创新模式寻找突破口,自愿加入变革

众所周知,创新是竞争制胜的法宝,同时也是发展的动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竞争以进入白热乎阶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⑴满足客户之需的创新,即服务创新。依托自身资金的优势,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支付平台及电商等合作寻找互联网金融的先机。

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和重新建立平台的时间,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通过平台、资金、数据这三个条件,满足客户所需。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创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验室,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研究互联网金融至关重要的领域,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高度重视。

⑵体现竞争之需的创新,即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就是要突显出互联网金融的特色,不能只做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的欧泰,要立足于创造属于自己的种类多样化、发展多元化、形式综合化为一体的电商平台,与电商合作的业务有结算、托管等网络服务。我们都知道,为了站在战略制高点,体现与传统金融不同的竞争实力,对于所有新产品的研发,一定要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纳入思考范围。产品是银行与客户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服务,其本质都体现在产品上。

2.主动迎接挑战,从更新观念开始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巨大压力,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应突出于“新”、着力于“建”、立足于“变”,在探索中前进,在不断探索中尽最大可能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创新和变革和创的力度。

⑴构建模式新体制。构建新体制主要体现在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方面。产品模式就是指为满足多种层次及类别客户的需要,创造研究与互联网金融相匹配的,开放式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是指构建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在以现有实体网点服务为主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研发创造与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平台模式相适应的模式,即利用互联网通讯新技术改善原有的服务模式。

⑵建立经营新形态。互联网金融局面下经营新形态主要指改变以往针对所有客户采用一个方法的销售形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转变对客户服务和认知的办法,在现有金额中洞察客户对金融的需求并对在手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做到按照不同客户的不同个性偏好,让一对一准确销售服务从理想变为现实。不要针对所有客户制定一样的、万能的服务流程,而是要围绕客户,针对客户实际,采取适合客户本身需求和特点的、一对一的、私人定制的服务。通过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和改进互动方式,拉拢客户,增强客户的吸引力。

⑶树立战略新理念。理念决定方向和目标。互联网金融格局下,我们要坚持“服务至上、客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建立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吻适应合的新的经营理念。同时,建立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市场第一的营销理念。坚持提高效率、防控风险,简化程序的管理理念。牢记增收节支、盈利第一、创新渠道的效益理念

3.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主动调整转型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极快,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取代传统金融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其加以重视并不能一味否定传统金融自身的优势。只是提出传统金融要立足已经拥有的优势,主动积极转型调整,从而适应21世纪新的发展需求。

⑴以现有网络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发展银行业务。是对客户进行区分,在贴心服务上显示出差异。众所周知,服务最大的秘诀是差异服务,区别对待。通俗说,就是为了让客户最大限度的满意,具体客户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服务措施。其结果是使得每一个客户感受到如春天般既温暖又贴心的服务。二是关注一般客户,坚持效率优先原则。维护一般客户,需要提高效率,花一些精力,因为一般客户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焦点。三是立足重点客户,彰显专业优势。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金融对于一些大型客户还不具条件而进入,因为大型客户对的服务要求更专业,也更全面。所以互联网金融目前竞争重点主要是中小客户。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为了不使客户大量流失,建立牢固的客户服务关系,需要在对重点客户提供服务的方面动脑筋想办法,进一步深化重点客户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深”2、“精”。

⑵以网点渠道为载体,改善客户体验。网点渠道是传统金融的优势,银行要发挥网点渠道自身的、独一无二的、互联网金融所没有的这优势,彰显特色。一是对服务能力力求“精”。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或周末,邀请更加专业的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技能及销售技巧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培训,使每位员工对新产品做到了如指掌,不能局限于只熟知部分业务,培养专家型服务人员。二是对客户体验力求“鲜”。银行要想吸引客户注意力,让客户每一次都有新鲜的感觉,就需要增加客户体验类产品,在客户体验上开动脑筋。三是对网点渠道的形象力求“新”。网点渠道很客户的感觉非常直观,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脏乱差的环境,客户一眼就可以看出。每一个客户都希望在舒适环境下办理业务。所以外观和服务内容都要有新的改观。增加服务人员、改变脏乱差、实行客户分区对网点渠道的形象至关重要。四是对渠道功能力求“全”。现在有不少银行存在只能办理部分业务、有些业务需要去总行办理,给客户造成极大不便,应该尽可能让网点业务综合化,减少客户在网点之间的往返,做到随到随办,提高一次办成率。

参考文献

[1]谢平.关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设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2]廖理.P2P与众筹是互联网金融按行业态监管最大挑战.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有利及不利影响 对策

互联网金融就是指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即时性的基础上,将其和金融业融合在一起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融资、支付、结算、资金流通、投资等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活动相比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为其在各方面效率的提高上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服务主体和运营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服务主体

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大约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在传统金融机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后天金融电子银行的发展可以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大;其二是依托于电商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大都是电商机构在利用自身大量资金交易来往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类似相关的金融机构来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第三类主要是网上借贷平台和机构,这一类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新型领域,主要是通过搭建网上融资撮合平台来开展相关借贷方面的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运营的主要模式

首先是支付结算。在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中其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就是金融资本的结算。只不过互联网金融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资本的支付结算的效率,并且是其业务量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放贷模式。这也是传统金融业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变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商机构直接放贷,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贷;另一类则是电商或与银行合作的模式。电商平台直接放贷的业务,可在利用其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对电商和企业的信息了解,实现信息对称,降低交易风险。在另外一些没有独立放贷业务资质的电商中,他们通常采取和银行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商平台中的数据就成为了合作的关键,其可将自身平台的数据转化成银行认可的信用数据,银行根据这些数据来评判用户是信用等级,然后再由银行进行放贷。

第三互联网保险、基金等模式。在互联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保险和基金也开始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希望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来拓展其业务。2013年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汇集了在传统保险领域的巨头平安保险和电商大佬阿里巴巴、腾讯,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其和线下渠道优势互补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四是网贷平台融资模式,即P2P模式。这种模式也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成立知识作为中介的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种平台不吸收存款,也不放贷。其二是债权合同转让模式,这种模式中运营平台将债权打包出让给其他的投资人以获得资金再放贷给贷款人。其三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出的为用户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各方面的业务审核方面更加严格和规范,因而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二、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分析

(一)征信风险

在我国相关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尚未完善起来,在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价方面缺少相关数据。同时数据的真实性、广度、深度等各个面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很难对个人或者机构进行信用判断,同时线上和线下信息的交流也不顺畅,这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二)信用判断风险

这主要是指在金融业务中违约带来的风险,因为线上和线下业务带来的在必要的信息沟通方面并不完善,并且没能实现相关机制的融合,所以在对线上数据依赖程度很高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来所,线下审查手段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服务主体在对客户进行判断时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因此出现合同违约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信誉受损风险

这一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网络遭受攻击,客户资料和个人信息外泄;承诺的相关服务不能及时提供;网络运行方面出现故障,系统瘫痪无法登陆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互联网金融服务主体的信誉带来损害,使客户质疑其安全性和规范性,从而造成信誉危机。

(四)操作不规范风险

这类风险因素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相关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而导致的相关安全性危机,另一方面是用户在使用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由于未能掌握相关的安全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这种风险是不能杜绝的,我们只有在加强先关业务和培训方面,以及对用户在相关安全性操作方面做题提醒以减少其操作安全性风险的出现。

(五)技术安全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若不能紧跟技术的更新升级,将会在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性方面给其自身带来危险。如相关实体设备的更新和故障对于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外部攻击的抵御能力也会减小;同时相关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也会对网络信息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行业内部竞争风险

因为互联网金融业中各种运营模式的发展都还不够完善,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形式,其还是新兴的运营模式。因此在竞争主体内部其发展也是良莠不齐的,在竞争秩序的规范方面也没能得到完善,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影响到这个互联网金融业的整体发展。

三、监管措施

首先要针对不同的监管主体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服务对象采取分类监管的策略。对于在传统银行业务基础上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其原本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要求银行提高其网络技术水平,规范其内部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提升运营能力,降低操作风险。在针对电商机构,及其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其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融合,增强对数据真实性的审查。最后也要将P2P模式引入相关的监管体系内,以降低其风险。

其次要进行包容性监管,因为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使其在满足众多相关金融资金操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其对于小微电商融资的满足方面。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施行包容性监管,更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活力。

第三要实现联合监管。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在综合了互联网特性和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相关业务会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联合监管措施的运用是有必要的。在监管的同时要协调好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漏洞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完善的制度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为商业银行在运营方面有带来诸多优点,但同时也面临较多的风险也,我们在对其优势有一个认识的基础上,也要对其风险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鞠冉,杨鹭.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J].改革与战略,2014,(5):58-62.

篇9

近些年,我国的互联网在不断蓬勃发展,同时也因为其快捷、简便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同样的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比如一些隐蔽的危机在不断的威胁着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深入。而如今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受益,帮助了很多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被称为一个朝阳产业。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包括行为风险、投资风险、交易风险等一些无法规避的问题。所以,去应对这些风险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也可以解决我国领域内的一些机制问题。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

(一)具体的业务行为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种形式的发展种类繁多,其中各种机构的发展方式也是大不相同,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和主体,可是很多相关机构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法规进行操作,而由此导致的业务行为风险也是存在的,一些机构更是在规则之外来展开相关的业务工作,更有甚者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变成了非法的企业和组织。比如有的企业有进行非法集资,以高额的利息诱惑百姓们把自己的资金交给机构,然后拿钱跑路的公司不在少数,前两年在河南、湖北等地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由此看来具体业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是十分需要去注意的。

(二)相关审查方面的风险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中,有很多机构上的审查风险需要去规避,一些金融企业对客户的身份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没有认同相关的主体审查原则,所以有的非法原则不断地挑战着法律的底线,进行工作时的态度也并不认真。比如一些网上的借贷平台,金融机构完全允许客户在网上用虚拟的身份进行网上交易,以虚拟的身份完成一项项真实资金的交易,这一点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之后就会产生很大的责任风险,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三)信息保护意识风险

其实,无论是企业和个人,在对信息的保护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近两年频繁出现的网络诈骗问题正一次次的挑战着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准则,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去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谨防网络诈骗发生,如果相关机构没有按照自身的管理去保护公民的隐私,就会很容易触犯相关的法律,严重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在另一种情况下,同时也破坏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秩序,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四)投资者行为风险

对于相关的投资者来说,因为企业无法识别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真实身份,也不能核查相关企业的营运资历和相关资质证明,所以一些投资者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对信息识别上也不能做到合适的处理规范,所以投资者的行为就会产生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些投资商在进行企业选择时没有下足功夫,就是没有领会相关投资的动机和灵魂所在,只是循规蹈矩的去寻找相应的投资商,同时也没有一个合适的规章尺度,丝毫没有创新意识,而这更是我们所摒弃的。

(五)行业不规范风险

在我国传统的金融行业中,总存在着相当正规的监管机构,而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却缺少类似的监管机构,所以也就导致了行业不规范风险,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并由此留下了很多真空地带。同时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相关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时用户的信息就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利用,并造成无法弥补的危险,这也是由工作人员操作的失误和行业不规范体制所造成的,并不断地积累下来。

(六)工作人员操作风险

在一些实际的工作中,因为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参差不齐,所以很容易构成第三方风险,导致正常的资金控制能力和金融市场变得有些混乱,由此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操作人员工作风险,使得用户的信息被盗,一些个人信息被无法人士得以利用,由此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主要还是工作人员对用户的沟通解释没有做到位,使得用户不能熟悉真正的流程,也无法对其做成一个合理化的判断,一方面还是因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不够,两者之间也无法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由此也导致了行业内的信任危机。

三、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国际法的具体策略

目前,在新时期下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时存在很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他们去解决对应具体的业务行为风险、相关审查方面的风险、信息保护意识风险和投资者行为风险这四种规避式风险,因此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不仅需要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而显然相应的国内法研究已经存在的极为广泛相应的学术成果也是很多的,但国际法在面对相关风险规避时却没有一些良好的研究成果。所以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国际法急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去不断的深入推进,也必须引起相关学术人员的格外重视。而就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国际法,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一)深入研究国内及国际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定

首先,在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初期,任何部门和人员都应该自觉的遵守相关的国内及国际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定,以解决一些企业明显准备不足,甚至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以确保相关的互联网纠纷不在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进一步降低降低相应的行为上的冲突,以保证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顺利展开。同时因为互联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用户在从事相关操作时就一定要认识到其中的风险所在,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断防范着相关的危险出现,同时公司企业应该严格遵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规定,不断地提高用户信息的保密技术,并做好关键系统和关键设备的防护工作,同样也可以利用行业内较为高级的密匙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有效的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性。

(二)完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

如今在一些涉外性的相应的纠纷中,如果当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就无法确保遇到的任何案件中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一定的保障。同样的如果在国外的相同情况下,如果我国的法律也不是很完善的话,就无法在国外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监管条例,并且确定相应的监管主体,确定一定的管理规则并提出具体措施加以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去不断逐渐的实现一定的共享机制,并同时修订相关的法律条例,以对一些事件进行明确规定。

(三)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管理规则

首先在立法上要不断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同时要不断的处理互联网的一些特殊性案件,要利用我国的一些强制性规定来直接适应到相应的冲突规范,并紧密联系当前的案件,以求不断地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管理规则。同样的,在保护我国公民的利益和确定相关法律的情况下,进行规定相关机构的的主体认证的资格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立法去不断补充制定相应的互联网金融规则,同时解决可以一些关于行为和能力上的机制冲突,同时也可以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指标加以规定,并可以允许当事人进一步认定互联网的金融风险。

(四)主动加强金融的法律和队伍建设

目前的国际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太会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加强相关的法律人才和队伍建设,进一步主动加强金融的法律和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整个问题的关键处理,也就可以积极的对金融法律的问题进行足够的探讨和交流。在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国内人员的相关知识法律培训,从而建立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熟悉当前的环境条件,从而进一步规避相应的法律风险,以更好的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利益不受任何的损失。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思维,以一种行业内最新的金融思维来领导整个团队,把企业做成一个全能型的互联网机构,同时工作人员还可利用一定的网络环境进行相关的营销工作,并不断的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能留住整个用户体系,以最终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五)积极的参与相应的监管立法活动

因为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区域发展,所以相应的合作就显得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国应该在合作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并积极参与相应的监管立法活动,把解决突出的机制问题放在所有领域的前列,从而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有效地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纠纷问题,降低企业整体的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在互联网金融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也是放在突出位置的,而对于经常出现的相关风险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一定的审查工作。比如因为行业内和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所造成的风险问题,相关责任人首先就应该在用户进行投资操作时做好审查工作,以保证整个环节的科学配比,提高金融行业的性价比;还比如监督人员一定不要根据平常的经验对相关工作进行审查,这样可能会因为一些环境因素的改变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并探究分析相关立法活动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他的项目进行深入性挖掘,以此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整体效益。

篇10

金融创新的时代需求

对于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来说,接下来的几年都将是寻找新动力的关键时期。各大机构近期的经济预测不约而同地认为,尽管全球经济会有些许改善,但2016年仍将是不容乐观的一年。几年来,为促进经济复苏,全球机构和各国政府不断寻找解决方案,但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正在阻碍复苏,诸多现象表明,世界经济有落入低增长陷阱的风险,而世界领导者们尚未找到真正能够激活全球经济的有效方案,包括通过何种货币政策和金融秩序更好地改善现状。

在此背景下,区域合作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选择。其中,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从东至西带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经济带。其中,金融互联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此大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应运而生,给地区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何高水准地发挥投资促进作用,是亚投行需谋划并解决好的问题。有理由相信,亚投行在未来将在亚洲及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自身转型发展的影响自然举足轻重。中国政府“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中国金融业提出了必须要攻克的课题,即如何更好地为创新与实体经济服务,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作为现代经济之“血液”,如何满足更广阔市场的金融需求,如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如何培育市场多元主体形成互补,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都是中国金融体系应当解决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应成为金融业的核心。

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科技。在中国,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世界闻名的企业异军突起,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商务、O2O、共享经济等模式的兴起,它们正改变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面貌。这种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创新不可阻挡,中国金融业亦不例外。“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好些年,深刻地改变着金融业态。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体系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到肯定,《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两大文件相继出台。互联网金融前途远大。

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融资结构扭曲、直接融资结构失调等问题,还难以满足各层级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包括农村市场、小微企业在内的金融服务的短缺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为金融业突破时空限制、降低业务成本、拓展服务边界提供了新的工具。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向公众开放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一系列金融实践,包括在线支付、网络银行、网络保险、在线融资等业务。在中国,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也广泛利用互联网展开了在线业务,形成新的营销渠道和服务平台。最常见的,是各大银行推出的网络银行与手机银行。依托互联网展开金融业务正在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并不断演进。

随着互联网不断渗入中国经济与民众日常生活,在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实践基础上,出现了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人人贷(Peer-to-Peer)、众筹融资(Crowd Financing)等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兴金融机构和业务。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从市场实际金融需求出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便利性和交互性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并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务在时空上所受到的限制,正深刻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生态,并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首先,大部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出现在传统金融业务难以覆盖的领域,包括小微企业融资、农村金融市场、大众理财以及消费金融等。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余额宝引发的大众理财热潮。中国经济正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如何挖掘亿万消费者的潜力是必须解决好的难题,在这方面,第三方支付与消费金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农村金融服务匮乏也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障碍,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在内的互联网银行,以及P2P与众筹等新资金平台可利用互联网优势,有效改善这两大市场的金融服务现状。从这个角度说,互联网金融是对原有金融体系非常有益的补充。

其次,以支付宝、余额宝、微众银行、众安保险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基本是由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随着行业发展,包括百度、京东、苏宁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相关金融业务,出现了一批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新兴、小型和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带来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业务范围的拓展,给民间资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与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实现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趋势一脉相承。

最后,尽管互联网金融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但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主体仍是传统金融机构,这体现在市场份额上,也体现在资金存管量上。新兴机构与新兴业务正激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加速相互渗透,从传统的网络银行、网络保险到直销银行、银行系电商等新模式,传统金融机构正快速进入互联网领域,并给后者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理解和认识、风控与声誉的优势,互联网企业很难企及;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文化优势又很难被金融机构取代。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人员流动性增强、产品创新需求加大,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姻将不断增多,融合发展为一种“互联网+金融”态势。

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清算机构等,正争相挤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已形成一个引人瞩目的产业集群。随着中国政府出台互联网金融相关指导意见和监管细则,“互联网金融2.0时代”已经来临。

鼓励新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和用户规模,均已超过其他国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跟中国转型发展激发的旺盛的金融需求有关,也跟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有关。这将给“互联网+金融”提供肥沃的成长土壤,新的金融生态、多元金融机构以及新兴金融业务都将获得巨大成长。

我们仍要看到,金融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风险控制是顺利开展此项业务的核心。客观来说,目前互联网金融在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巨大漏洞,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P2P平台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这对有关行业的未来发展是致命的威胁,也是障碍。同时,包括传统与新兴金融机构在内,产品研发、用户管理、商业模式等环节仍然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与国外领先机构相比,国内机构还处于“以量”而非“以质”取胜的阶段。此外,对监管者来说,一方面,层出不穷、相互交织的金融业态给原有监管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经济转型与市场需求对有效的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距离成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要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冲击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金融产品和业务不断创新;二是理念层面,互联网具有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更多以“用户”为核心,产品与服务呈现多样化、定制化、便利化的特点。这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方式有着根本不同。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真正的金融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