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课外阅读笔记

篇1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篇2

关键词 有效提升 课外阅读 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缺乏与底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问题。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中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当下我校教师所面临的紧迫性任务。而时下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本人通过对本校5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选择玩耍而不是读书,15%的小学生一年所看的课外书总量不超过2本。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明确目的和方向。在“你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些?”的调查中,真正有意识地把一些文学名著作为主要读物的小学生几乎没有。二是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在问及“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竟然有一些小学生觉得“会耽误学习”。同时在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买回家的书不少,但真正进行阅读或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

根据上面的调查来看,本校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让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未把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对待:二是教师没有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弄清问题之后,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指导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做的探索。

一、分段阅读不同书目,根据实际确立不同发展目标

我们把小学生在课堂及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统称为“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认知与心理结构,因此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三类: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小学生则增加儿童小说、浅显的科幻作品;高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已形成,就适当增加文学名著、现代作品及科普读物等。

为了更好地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好,就必须首先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我们目标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造就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策略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把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工作的效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配合课内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延伸课外。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外阅读,就一定要配合好小学生的课内语文学习,针对他的弱点进行阅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充分认识到:初级的阅读是基础,不可忽视;教学要注意由低到高提高阅读要求。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把任务进行分解,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进行。

2.激发兴趣并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由不读到想读、爱读。为此,作为老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从而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

3.注意实施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做好推荐工作。教师在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格把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小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二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三是与课内学习相联系。在向小学生推荐的一些书目中,可以与他们所要学的或学过的课文相配合工。

(2)开展具体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阅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进行过目,而是进行多方面地学习。如果在具备了一些阅读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就必须让小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的学习。①学习浏览和精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及个人习惯而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学会个人思考。教师在教会学生成为读者的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边读边思考。③尝试讨论和欣赏。在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后,教师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④练习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一是为了让小学生注意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有感触的东西。它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笔记。

三、运用多种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开展课外阅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1)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应注重了解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真的热爱阅读吗,他是否已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他在阅读中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

(2)注重定性评价。在评价时,是要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一定的统计,但不能只看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3)注重积极评价。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评价时,应防止采取消极评价,让小学生在激励的感召和鼓舞下,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篇3

一、狭隘——课外阅读的现状

正确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品质。然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偏颇的、狭隘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单一。从学生自选阅读内容看,学生喜欢漫画、小说故事类书籍,而科技类、社科类书籍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回答“你最喜爱的作家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杨红樱、琼瑶等。传统文学史上提到的“鲁郭茅,巴老曹”,甚至有人不知道是谁。《微型小说选刊》《阿衰正传》《兵器知识》等杂志颇受欢迎,而对文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学生却很少问津,学生“短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师推荐内容看,大多数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课外阅读窄化为考试的附庸品,只推荐给学生规定的考试篇目,甚至帮助学生摘取整本书中的与考试关系密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题、压题。有些老师只推荐给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将学生课外阅读引向死胡同,学生“死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狭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前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强,没有目的性,学生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样看就怎样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阅读中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课本看腻了,找本课外书看看,调剂调剂,蜻蜓点水,休闲阅读。3.阅读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更没有深入地思考;或者恰恰相反,为了完成2至3页的读书摘抄而去被动阅读。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

二、氛围——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造成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课外阅读。平时上课,晚上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生的生活被繁重的作业填满,陷在作业堆中,教师强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且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也不明确,每当学生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读时,家长往往会说:“不做作业,看闲书,不务正业,看书能看出个好成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其次,教师自身阅读缺乏。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缺乏学习意识,不能进行广泛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应付教学,导致对学生阅读的引领乏力。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是无法培养一批爱读书的学生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教师也是无法给学生多少文化积淀的。同时,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缺失。怎样引导学生爱书?怎样正确、有效地读书?我们广大教师往往心中无数,缺少方法,教师的训练乏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三、厚积——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拓展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其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仅依靠课内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再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因而,课外阅读应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怎样写好作文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

四、行动——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名人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方法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可用精美文章吸引学生,教师有意无意地在学生面前大声诵读优美文章或精彩片断,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可言传身教,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2.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亟待加强。林语堂在谈读书时说道:“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以下是我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时所做的努力:①多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能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②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督促学生养成做不同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写读后感等。③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查阅,直至弄明白。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语文阅读课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诵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篇4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完全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空闲,三五成群或游戏,或打闹。

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农村小学生阅读已是勉强,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一些词语、句子;更有部分学生过分自信,认为自己过目不忘,时间一长,却忘得一干二净。

阅读方法不正确,目的不明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泛读现象严重。有时,虽然拿了一本好书,但是缺乏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课外书的选择重趣轻知由于他们年龄较小,阅历尚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笑话类书籍和搞笑漫画类书籍充溢着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的质量。而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类、科普类、品德教育类等的书籍却很少有人问及。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是这样做的。

1)环境熏陶。首先,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但善于模仿。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地范读,同时配以肢体语言,以此感染学生,让他们从听觉、视觉上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其次,创造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时时沐浴在“书香”之中,如沐春风。比如,经常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诵读、欣赏;组织学生捐书自办图书角;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进行参观。从而激起他们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再次,树立榜样,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叶圣陶、老舍、张海迪等名人的读书故事。同时,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充分利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教学促阅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后,让学生从《唐诗三百首》中找来李白的诗读一读,积累文学底蕴;在学习老舍先生的《猫》之后,向学生推荐老舍先生的《母鸡》《养花》等作品,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艰辛的革命历程和伟大的一生。

3)信息反馈。学生的读书兴趣就像一棵刚刚出土的幼芽,教师要小心呵护,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对书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也可以开展“故事会”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讲讲自己读到的故事;还可以进行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以作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一个故事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课内训练,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在课内下功夫:一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运用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参考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只要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内化,养成习惯并形成能力。

方法指导,定向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定向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的训练。为了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课外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读物,这样既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又不信马由缰,放任自流,从而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质量;关键;兴趣;指导;方法;评价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语文基本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目前农村,尤其是山区学校,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另外,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一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文集。学生课外阅读很少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外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因此:(一)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二)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

四、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一)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联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篇6

一、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读物。

1.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选择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这一点,我就推荐神话小说《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和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我要求学生丰富班级书架,他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像《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 ・波特》等,借给班级图书角,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

顺应时代潮流辩证地选择课外读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所读的书籍庞杂,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成为

“校园时尚”,我们应该认可这种课外读物宝贵的社会资源,不能粗暴地扼杀。充分利用“时尚”读物这把双刃剑,摈弃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的后果,合理利用其流行元素。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弁度应该是积极地亲身体验,正确引导这种时尚。

3.甄选塑造健康人格的课外读物。相对儿童而言,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语文素养。不要把经典名著仅仅局限于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和《唐诗三百首》等,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促进身心健康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都应该推荐给他们。

二、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高度概括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否恰当是其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形成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从语感着手,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再现感悟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系统化的抽象思维。结合学生的阅读与思维特点,课外阅读方法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1.

朗读感悟,延伸联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感悟,而感悟要依靠思维,课外阅读必须注重思维想象,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文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

读记结合,撷采精华。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吸收精华。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勾画、圈点、摘录、批注、写心得等。如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圆圈圈起来,把优美的词、语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中心句用波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除了做标记,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必要的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抄写下来。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积累课外阅读的成果,学以致用

学生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以致用的问题,那么,

如何指导他们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呢?写作对于学生也是比较头痛的事,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首先可以运用于借鉴仿写,习作可以借鉴阅读的精彩文章,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如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环境渲染的衬托等等,这时候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摘抄仿写过渡到思辨仿写,逐步过渡到成功的创造性写作,在“仿”中求“新”,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其次,课外阅读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仅增强了

篇7

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即使提到课外书,也是把《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而已,在他们看来其他课外书就是影响学习的"害书"。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新的实践研究。

一、纳入常规,确保"读"的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余,但把所有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因为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同时因为许多孩子缺乏持之以恒的力量,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会有头无尾,收效甚微。为引导和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应开设阅读课,让学生静下心来,与中外文学大师"对话",汲取人文素养的精华。把每周两次半小时的阅读课纳入学校常规,不仅可以保证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能促使学生把阅读自然地带到课余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坚持性。

二、教给方法,养成"读"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是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地加以指导和培养。

1、指导选择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还较差。而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一般说来,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有这些:

童话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

其他提到的一些长篇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拂游记》也适合小学高段的孩子阅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开始一段时间,老师指导选择读物,以后,可给学生独立选择的自由,教师再适时检查。因为课外阅读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干涉太多,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给阅读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课外读物的特点,着重要求小学生学习并掌握默读法、泛读法、速读法,以加快阅读进程,促进阅读过程的最优化。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觉得为学生朗读讲解作品、赏析片段,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个好途径。

为学生朗读讲解故事,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之路。也许有人认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为他们念读故事。事实上,从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都有给孩子读故事的必要,只不过阅读材料有深有浅。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着懂阅读的成人一点一滴模仿来的。在这一方面,老师有着独特的洞察能力,他能够清楚地掌握孩子们对故事长短、难易的理解能力,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协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到能阅读整个故事,他们也就慢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3、养成动笔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养成两个习惯很重要:①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是自己的书,可在书上划出重要句段、写写评注。如果是借来的书,提倡写读书笔记。可以是编提纲,也可以写创造想象型的读书笔记,最多的还是写心得体会的读后感。②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惘。"学成于思,边读边思,读书才能有所进益。如果只看字面的意思,只了解故事情节,就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体会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

三、组织活动,注重"读"的反馈

课外阅读配合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些手段,如朗读、课本剧表演、画画、唱歌,同样可以用于课外阅读教学中。

1、在队活动中反馈。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不少是充满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大多数学生阅读心理和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结合班队活动,采用"读书会"、讲故事、相声、小品等形式,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

2、在自编小报中反馈。指导学生自编小报,每月一期。由学生自己当主编、编委和美工,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并组织交流评比"最佳手抄报",张贴公布,表扬奖励。在小报上,体现出了他们作文、审文、改文、抄文的自主精神,也反映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积累,发展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修养。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是在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令人担忧。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提出如下见解。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较少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根本无法达到145万字的课外阅读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村学生的知识、视野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农村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的制约,农村中少有阅读的氛围;二是家长价值观念的引导,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就行了,看课外书会浪费时间,即使给学生买课外书也以作文选为主,内容非常单一;三是因为当前农村经济条件进一步改善,电视、电脑等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看电视上,使得原本就不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寥寥无几。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下,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但是大多数的教师还是视“考试”为教学的指挥棒,很少花大气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得本来就难以衡量的课外阅读量要求流于形式。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农村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才能在工作中深入思考、积极实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源,利用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经验,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并保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利用课外书本身的魅力“诱惑”学生

课外书的类别、内容多种多样,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很多,天真活泼的童话、情节动人的故事、神奇的民间传说、经典高雅的文学名著等都具有非常动人的魅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育契机,将课外书的魅力展示给学生,并吸引住学生。例如,大多小学生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非常熟悉和喜爱,对灰太狼的形象有很深的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汤素兰《笨狼的故事》,看笨狼与聪明兔在一起的故事,使学生被善良而笨拙的笨狼所闹出的笑话所吸引。

(二)利用读书活动和良好阅读氛围“感化”学生

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也期望得到集体的认同。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故事大王比赛、童话剧展演、成语接龙,让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能够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示,他们自然愿意遨游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之中了。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课外阅读,定期组织一些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营造阅读的氛围,利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介绍多种课外读物“迎合”学生

学生的性别、性格、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课外阅读爱好。教师要介绍多种类型的课外读物,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介绍内容简单、配有拼音的童话、故事,也可以介绍一些经典的绘本故事,如《三毛流浪记》,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介绍有一定难度的书如《鲁滨逊漂流记》。

四、做好课外阅读指导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同于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也缺乏教师的指导,有时候会造成学生的茫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精读、略读、快速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先对读物进行大体浏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者续写故事。

(二)教给学生选择图书的方法

当今的图书市场发展迅速,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书,也有一些并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尤其是农村的图书市场。教师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教给学生选择图书的方法,读内容健康、文笔优美的书籍,对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坚决说不。

(三)教给学生自我提升的方法

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农村学生的阅读体验,扩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通过圈点、批注、摘抄等方式记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丰富语言文字积累,在平常的习作中也可以将这些积累应用起来,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书中角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品德,感受书中传递的正能量,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五、家校合作,争取多方力量支持课外阅读

现在的农村小学大多已经有了图书室,有很多国家配发、学校购买、多方资助的图书资源,藏书量也颇为可观。但是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也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图书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图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语文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的藏书集合起来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争取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利用好可以利用的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阅读条件。

总之,做好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刻不容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辟渠道,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并在教学中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述国,《试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2013.06

篇9

一、指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长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老师义不容辞的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建议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我还精心挑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其次,我还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通过阅读各类书刊,学生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他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和技巧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阅读应有多种方法和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所读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我主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法。精读法主要是针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略读法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2教学生学会摘录批注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中的“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记的意思,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读书时非常喜欢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下丰富多采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方便随时记背,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自我体会等等。摘抄可在读中进行,也可在读后补记,感想可长可短,语言繁简皆宜……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受制于空间。长期积累,终就“厚积而薄发”,就会合理用于写作之中,下笔如有神。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读起来,读进去,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含英咀华,品味感悟,丰富情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感染,为生命成长奠基!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拔高要求。

2、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班开设了大阅读课。把每周星期五的第六节课定为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比如,开故事会、专题知识抢答,批阅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以此促进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策略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今天是知识快速积累的时代,死记硬背的记忆法则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要求,相对来说,培养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是保证学生不会落伍的有效办法。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就要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了解课外新鲜事物。尤其是在电子游戏、电子书、电脑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大一部分被这些所占有,所以文字性的阅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单一的语文教学课本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课外阅读就正好满足了小学生的这一要求。

对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来说,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自读素质,使学生更具有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外阅读也是小学生发展语言组织能力、认知世界、提高自我的需要。所以积极培养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不仅需要小学生自觉,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培养学生阅读情趣的方法

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低于140万字,还分段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任务。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切实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地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1.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连系。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2.帮助学生来选择课外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可以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一本男孩必读的书》一文时可以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3.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4.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的环境。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读物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修波.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J].现代语文.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