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课外阅读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课外阅读的方法

篇1

一、培养阅读兴趣

①大力宣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灌输,让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推荐好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开展活动。在指导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记诵能手”“朗读高手”;可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奖状;可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④巧妙推荐。教师一方面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和选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倘若没有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其阅读兴趣也不会持久的。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依托课内教学,剖析一些规有律性的课外阅读,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读物特点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增加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课外阅读正是实践这些方法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个训练,巩固这些阅读方法,进而提高泛读、跳读、速读的能力。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之目的。②思考的方法。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思起于疑,要教给学生自读、自问、自答、边读边思、主动运用工具书质疑解难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③拾贝的方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语言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外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方法。像优美的词语、精美的片段、精彩的篇章……要学会识别,学会摘抄,甚至主动记诵。④随笔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倾诉;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将读与写结合,是指导课外阅读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对课外读物进行评价,主动与自己比较,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评说。

三、注重阅读实践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减并举,使学生有时间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无疑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一味地做“加法”只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而不适当地做些“减法”的话,不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逐步消失,而且学生的身心也要受到损害,最终得不偿失。因而,适当地做些“减法”非常必要。首先,我们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繁琐的分析、减少繁琐的提问、减少机械的死记硬背、减少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精神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其次,要压缩家庭作业的时间,减少“死抄”性质的家庭作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再次,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中午时间、活动课时间、放学后时间、双休日时间等这些学生时间的“边角余料”,正是组织学生以班、以组或以假日小队等形式进行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把学生组织起来,营造氛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养成习惯。

篇2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写作打好基础的必要准备。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乐写。兴趣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的、积极执著地去阅读文章。

首先,教师要积极的组织故事会。先采用在同桌之间,朋友之间,小组之间展开,再在班级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教师也要讲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故事进行师生互评,学生就会慢慢的自觉的迷上故事。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推荐好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好故事写下来。

其次,竟选阅读小博士。竟争会产生压力,也会启发兴趣。小学生好胜心理强,为了当选读书小博士,他们会大量阅读课外书。在活动中让学生选出自己所佩服的小博士,并且请小博士讲读课外书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写在班报上。同时也要表扬阅读和写作进步快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心理需求。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他们会读会写。

1、摘录好词好句和写心得体会。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是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这远远不够,要在阅读中指导他们把感兴趣的、有用的东西摘记在本子上或卡片上,做到读书笔不离手,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这样既能储备材料、积累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材料多了,经常阅读还会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摘录优美词句等,慢慢的仿照作品内容,吸取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本身就提高了欣赏水平,有助于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丰富了作文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在课外阅读中,要选择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对于文章中需要仔细理解的问题,要细心分析用心体会。新晨

篇3

只能说,这样的学生都不善读书,不善读书则缺乏生活,缺乏生活就失去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初中阶段是阅读书籍,接受文化遗产的黄金时期,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辩、实践、心理体验、演讲表达等诸方面能力。尤其是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形象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多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何愁提不高语文水平?

当然,我们这里的“读书”,应该指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

因此,只有引进源头活水,方能绽放写作之花。

一、课外阅读能有效衔接阅读与写作。

课外阅读大有裨益,它是课内阅读的有力延伸。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虽然生活不仅仅是语文的外延,但用在语文上我觉得最恰当。读书要“知人论世”,要“知人论世”,必须要借助于课外阅读;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而态度、习惯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关键在于课外阅读的持之以恒;读书要有方法,而方法要有待于课外阅读的验证,以求得科学之法,适于自己之法。陶行之先生有言:“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有一段哲论:“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这一则短文运用比喻,形象地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可见进行大量阅读,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多读、多记、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外阅读需教师引领导航。

课外阅读并非是由学生信马由缰的读书,它同样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一)思想指引。

书海茫茫,其内容亦如万花筒,形形,良莠不齐,读书选择的指导必不可少。不要乱读、误读,此其一。同样一本书,亦或名篇佳作,也因受时代的限制和作者个人的思想倾向,里面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摈弃“拿来主义”,进行“辨读”和“辩读”,此其二。只有读书有了正确的思想引导,作文的思想立意才能高屋建瓴。

(二)习惯养成。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养成习惯非常重要。读书在于勤,需知“开卷有益”;读书贵在恒,最不要“一曝十寒”;读书要适时的进行圈点勾画,有评析,有心得,“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读和写就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写作水平自然是水涨船高。

(三)方法指导。

1、要指导阅读方式。就阅读方式而言,有朗读、默读;有精读、略读、浏览。对每一种阅读方式,如何操作,要根据写作素材的对象、范围和积累程度指导适时选择。

2、要指导文体阅读。现在,有很多作文“体裁不限”,有些同学就陷入“作文不要体裁”的误区,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其实,作文有法而无定法,“体裁不限”并非没有体裁。因此,文体阅读指导必不可少。

就文体而言,记叙文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要素,评析选材,把握详略,体会“以事传情”;散文则理清抒情线索,找准感情基调,判断抒情方式,如: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科学小品等说明文,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为了说明透彻所采取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则要把握“三要素”,学习如何用事实说话,如何以理服人,培养思辨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文学作品的欣赏,其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均是典范。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文明与之一脉相承,同志很早就提出“中华民族优秀古典诗文诵读工程”,这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3、要指导阅读的思想方法。

如果说阅读是原始积累,那么,写作就是再创造。从积累到创造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阅读层次而言,要读文本、读作者、读自我。

读文本,即整体感知。要指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产生情感共鸣或对他的想法有异议都可以;,阅读每本书时,读的人最终是要通过其来提升自己,拓展自己的想法,重新认识自己,达到新我。

读作者,即知人论世。对作家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个人的主客观评价。

读自我,即创造阅读。对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作品中精美隽永,有思想、有张力的语句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总之,要读出一个“自我”来。如何进行创造性阅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课外阅读的重中之重。

这样,就能由“文本的读”到“创造的写”,完成由量到质的蜕变

课外阅读是走出狭隘知识的天窗,使我们能看到外面缤纷的世界。

课外阅读是走进精神财富宝库的通道,能使我们心中升腾索取与创造的激情。

课外阅读,能使人接通历史;

课外阅读,更能使人透视未来。

篇4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又极为重要。大多数中学生,生活面窄,经历不丰富,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差。真是无米难为炊。写作文时,他们无材可选,无“理”可论,即使挖空心思,作文也总是空洞无物。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课外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生活面,提高其认知能力,积累较多的语文材料,学习更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本领,教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以读促读,以读促写,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叶圣陶老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里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写得好。”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导”之有方。

一、给学生找阅读的时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英语、数理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全部在校时间。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晚上、双休日及节假日。利用这些空当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报。要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文章,提出具体要求,教给一定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要明确目的,做好计划。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不是可有可无由学生自由无序的阅读,它应配合着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为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基本内容。如在每学期语文教学中,我们配合教材中篇目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首先要求明确读书的目的,在泛读的基础上,力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背诵练习,以体会其风格。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琐事中搜集材料,提炼中心的方法。并可以仿照着写一二篇有关自己生活内容的小作文。课外阅读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时间上、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在要求有目的的阅读的同时,要求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进度时间计划表,以便自我督促完成。

三、广泛阅读,开阔视野。阅读内容要广泛,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故事、美术等,皆可作为阅读的范围。内容要有所选择,多读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文章。如果是节假日布置的阅读任务,要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们按要求完成任务。如果是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老师要适当设计激励性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真正地从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交流阅读笔记,缩写故事内容、成语接龙等;对于相同的文章笔记,也可以设计抢答题、填空题等进行竞赛,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的积极性。

联系课堂语文学习中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阅读材料、阅读目的、阅读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可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环境允许应注重练习诵读。平时读的《语文报》、《中学生作文》等内容可采用浏览、选读等阅读方法。

四、阅读积累与应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积累与应用。积累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积累、理解积累、应用积累。识记积累也就是对阅读过的材料进行有意无意的记忆;理解积累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琢磨体味,明其旨,获其知,得其法;应用积累就是在识记积累和理解积累的基础上,把所学的材料和阅读的内容批判地变为自己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语言,为自己所用。借用阅读材料所得,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及作品,落实到写作中去。

篇5

1 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①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②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③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④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⑤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⑥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 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2 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2.3 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4 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3 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3.1 管理。①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②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③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④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3.2 指导。①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②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③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④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4.1 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篇6

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和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并让其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要通过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寻求各种阅读渠道,比如图书馆、阅读角等,让其在读中体会乐趣,在学中增长才干。小学生课外阅读从“阅读”到“悦读”,实现的是一种习惯养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小学生自读积极性低

当前,很多小学生自读积极性低,对一些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名著了解不多,仅有的一些了解多数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老师对作品没有要求,或者是没有明确布置作业情况下,学生们不愿意读名著,或者说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反而对漫画和流行小说等兴趣浓厚。同时,教师在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主动读书比较少,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学课文阅读相关内容。

2.小学生阅读质疑缺乏

小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是一种获得知识、融化和吸收的过程。但是小学生阅读绝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照本宣科,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目前小学生阅读中思考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其中的精美语言、内容编排等思考不足,对文章内容缺乏质疑,在疑问时也比较浅显,寻求解疑不到位。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思考是针对老师的提问,比如参加故事会、朗读比赛等。

3.小学生阅读写练不衔接

对小学生来说,写和读是相互联系、紧密链接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没有相互之间的探讨,没有教师的指导,阅读一翻而过,甚至于仅仅看插图,这样是起不到作用的。课外阅读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读和写结合不紧密,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对文章补充写作和改写的习惯。读和写不能融合造成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过于分散,不能整合,课外阅读的相关性、激发性和辅作用发挥不充分,对课堂教学无法形成明显的支持作用。

4.小学生阅读指导评估不足

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得到积极指导,避免在小学生选择读物方面的盲目。对阅读内容,教师首先要熟悉,才可以在教学中对课外阅读进行适当指导。但当前对于课外阅读,教师没有高度重视,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评估指导。

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需要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因为小学生兴趣点比较庞杂,尤其是在当前各种辅导班充斥的情况下,兴趣激发对小学生更显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比如在《草虫的村落》教学中,可以建议学生阅读相关读本,并提出身边有哪些昆虫,让学生回忆和思考。在课堂教学《女娲造人》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孟姜女》等民间故事。在学生阅读兴趣上进行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每一课之前,教师可以从课外对相关链接资料进行收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阅读活动,比如阅读故事会、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学生质疑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学会思考。实际上,思考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语言的认知,另外一方面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精美的语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精彩的文章内容可以对学生理解课文和感悟人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小学生课外阅读要形成自己的思考,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指导。比如,对《鸟的天堂》相关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神奇动植物资源等进行思考,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概念;在《黄果树听瀑》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区域水电开发带给自然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延伸性思考。

3.写练严密结合

读书和写作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对课外阅读来讲,因为没有课文引线,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天马行空,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布置一定的作业是必要的。比如在《迷人的张家界》相关课外阅读中,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收集我国神奇的自然景观,并将自己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要制定课外阅读写作计划,让学生依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此外,进行读写比赛也是促进阅读和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之一。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写的兴趣,尤其是激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4.积极促成评价

篇7

一、培养经常看书报的习惯

1.好看书的习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说“乐之不疲”。对于读书来说,亦是如此。兴趣乃是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诗、文、短篇佳作,或精彩片断,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如蜻蜓点水,浅尝即止,使学生听了心驰神往,想一读为快。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动学生办“知识长廊”,利用黑板报由学生轮流定时登出格言、谜语、小事故、讽刺与幽默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好看书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看好书的习惯。课程标准谈到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好读书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让他喜欢读书,并且把书读好。还要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大家要注意读整本的书。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选择。一本好书拿在手,若不知该如何读,就毫无作用可言。所以,读书要读好书,要读思想健康的书。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爱好科技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多读些《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的书;爱好童话的学生,指导他们多看些《格林童话选》一类的书等。总之,要根据各人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看好书的习惯。

3.养成博览的习惯。多看书报,就能接受新知识,捕捉即时信息,丰富见闻,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益于思想与写作。因此,教师通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带领学生领略精彩的“外面世界”,将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看报的兴趣。我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名人,如高尔基、鲁迅、等榜样性人物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带领学生体味他们当时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望,刺激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带着坚定的理念在书海中遨游。此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是激发学生读书欲的好教材。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领悟到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丰富心灵世界,获取精美食粮。

4.用好看书的方法。书选好了,还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如读记叙文,要弄清六要素,了解大意,欣赏好词句,理解中心。读说明文,要明白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还要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读议论文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是什么,弄清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在课外阅读中,如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课外阅读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读写基本功。要求写好读书笔记,其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材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巩固记忆。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活跃思维,为思维的开展与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提高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为写好习作打好基础。指导学生读文章或书,通常采用的读书笔记形式有:

1.标记式。阅读时遇到生字、新词、好句子,如果是自己的书,则可以字旁做记号,或圈或点或画线。

2.批注式。在自己的读物上,直接写上简单的感想、批语、疑问等。

3.摘录式。摘录书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4.提纲式。用简单的语句或条举形式编写内容要点。

5.表格式。印制卡片,要求在阅读中逐步填写完整,主要内容有阅读日期、题目或书名、题目或书名、作者、出版单位、体裁、主要内容、主要写作特点等。

6.札记式。把心得、体会、评语、质疑等记下来。

7.简析式。简析是个好方法,它是介于编提纲和写体会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简析法要求学生按下面规定的项目填写:第一项写阅读文章的题目或书名;第二项写作者或出版社、文章大意、优美词句、读后感受。这种简析可统一制印成如上面格式的卡片,简单易行,颇受学生欢迎,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三、培养读后提问的习惯

篇8

关键词:课外 阅读 写作 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

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的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但在农村中学,我们常感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淡泊,常常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吗?其实是我们的学生平时功课多,任务重。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而私下还是摆脱不掉传统的素质教育那套,教师喊苦,学生叫累。大多数学生连起码的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都未养成,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因此,我们如何让学生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选择要浅显,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另外,我们的教育得从学生的长远考虑,放远目光,发挥教师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阅读水准,拟订课外阅读计划,对自己提出一定阅读目标和要求,教师及时做好点拨、疏导、点评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服务者,坚持下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尝到那份喜悦的滋味。

二、正确引导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基础

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二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因为他们正是寻求知识的时候,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采“百家之长”,广泛吸收。同时,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认真,要逐渐学会圈、点、勾、画及批注,并不断注意知识的积累,如摘录、记笔记、作点评、做卡片、设疑问等。课外阅读要善于动脑筋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避免知识的遗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主席学习,他总爱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摘抄、写笔记、评论等。对精彩的段落、警句,总要摘录下来。他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很有帮助,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否则花了时间,看了许多东西,到头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实为可叹。

三、讲究方法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1.速读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腾飞,知识更新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只能通过快速阅读法。就中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速读,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提倡速读,即要求动眼、动脑、不动唇、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理解。如阅读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及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时,教师可提供如下阅读提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1)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评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2-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从“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巨大。课外阅读可以说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目前语文研究性学习架起了桥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可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一)抓认识促阅读

部分学生的家长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甚至是直接明确反对,家长的消极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阻碍,或者抑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有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必须是“教材辅导书”,要孩子看的最多的书就是作文选。面对这种狭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沟通。比如利用好家长会或给学生家长印发有关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资料,让其逐步改变观念,从而使其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其次抓学生的认识获得其阅读主动性。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没有必要的,加上学习生活紧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引导好让其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让其从要我阅读向我要阅读转变。

(二)抓活动造氛围

1.每年开展一次课外阅读考级活动。针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每学期给学生开列书单,要求学生分阶段阅读。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考级合格的由学校发给课外阅读等级证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彰。

2.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心得交流。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尽量让学生课外有书读读好书。

(一)建立班级虚拟图书室。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登记在册,然后经过筛选确立班级虚拟图书室的图书目录,并打印发至每个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图书目录相互借阅,并做好借阅登记。

(二)建立班级间交流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不仅仅在班内流动,而是在年级内甚至校内流动。

(三)利用网络推行电子阅读。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阅读网站,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

四、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

(一)教学时从教材中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原著的阅读,读后在班内交流。如学完《最后一课》布置学生读《柏林之围》,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推荐学生读《项链》……

(二)教学时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三)课文教学介绍作者时,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介绍作者及作品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拍有影视作品,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城南旧事》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综合能力;水平;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延续,它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讲述的英语语法、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扩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还可以给予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

1.英语课外阅读概述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都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以及板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得不少教师将重点放在课本语言讲述上,是通过课本材料的阅读来给学生传授语音、语法以及词汇,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探索和信息的提取能力。尽管课文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英语语言素材,是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英语课本知识的老套、枯燥,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巩固。而课外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延伸,其材料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十分必要,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2.英语课外阅读特点

语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发音标准、语法和常用语言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以课本材料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且因为课本知识的毫无新意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强。而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则是让学生在课堂课本材料的基础上,引入课堂意外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在课堂或者课本上再次进行讲述,它与课堂教学内容不是同一种概念,是教师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掌握层次选择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自我选择阅读材料,从而增加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词汇和其他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的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实际和教学现状的限制,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听、说、读、写等方面在社会中很少使用,通常都是利用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因此增加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它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2.1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准确判断学生的喜好,并且有针对的对学生讲述阅读的优越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尽管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但也可以将英语阅读作为丰富学生生活的一种娱乐活动,让学生在放松之中获取知识。经分析,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增加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习到许多书本中无法学习的东西。

2.2选择性范围广

很多学生经过课堂学习的重压之后都存在一定的厌烦阅读现象,且课外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这个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增强和提高。同时,课外阅读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大量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来调整学习状态、选择学习目标,从而在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来让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独立、高效解决问题的要求。

2.3趣味性

课外阅读是与课内阅读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课内阅读有着突出的针对性和强制性,而课外阅读却不然,它是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来阅读的,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的限制变小了,阅读范围变广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同时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列为课程标准之一,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英语语言工具,来吸收语言知识的同时扩大阅读量,加快阅读速度、增强理解、拓宽知识面的分析、推理和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英语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作用

就我国目前教学现状而言,还有很多老师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之上。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机械练习、采取模仿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而不太考虑语境和意思。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只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等。这样就让学生只掌握学习英语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而无法真正的学好英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而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其表现:

3.1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要比强化词汇教学更为有效。因此,阅读是个积累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学习英语就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进而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现象,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断接触和使用一些词汇,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3.2阅读有利于提高句法的运用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的特有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接触、学习和掌握。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3.3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兴趣不是可以灌输的而是要去培养的。学生在阅读材料中不仅可以学习作品的内容、组织结构、体裁、写作手法等,而且能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中慢慢培养出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结论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学校的课本阅读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的阅读要求,他们渴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不仅是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最好的途径,而且还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而正确的课外阅读更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注重学生语法、课文语言点的学习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全面的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魏微.论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7(4):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