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维护种子经营者、使用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及薯类作物新品种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品种试验”是指进入本县辖区的农作物新品种需进行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不包括种子的研发、繁育等种子生产。
第二章种子登记备案管理
第五条:为规范种子经营市场,掌握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结构及种质资源,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凡在本县辖区内经营销售的品种均需事先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种子登记备案。
第六条:种子登记备案需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一)品种审定机关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告复印件。
(二)品种介绍资料,包括品种特征特性、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
(三)提供计划经营销售的品种数量及网点分布等书面材料。
第七条:县内种子企业、农技推广单位自主引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或试验示范材料亦应申报登记备案。
第三章品种试验管理
第八条: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凡初次进入或计划进入本县辖区内经营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应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
第九条:国审、省审通过的、初次进入本县辖区经销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必须进行生产性试验(县试验点在同一生态区不少于2个,每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1亩),有一年以上生产性试验资料、证明其先进性适应性,方可经营推广。
第十条:国审、省审、外省审定通过的、其种植区域不涵盖本行政区域拟进入县辖区经营销售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应同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一生态区区域试验设2—3个点,试验设重复2—3次,每个处理面积不少于0.02亩;生产试验不少于2个点,每个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一亩。
第十一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程序:
(一)品种所属单位(以下简称甲方)向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提出试验申请,经研究同意后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下称乙方)负责试验实施。
(二)甲、乙双方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监证下签订“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协议书”。
(三)甲方按试验性质和要求无偿提供试验种子、品种资料和试验费用;承担因品种本身缺陷(非人为及气候因素)所造成种植户的减收补偿。
(四)乙方严格按农作物田间试验方法主持试验工作。试验结束后如实公正地向甲方呈报试验总结报告,并抄报农业综合执法大了存档备案。
第十二条:县内种子、农技推广单位自主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或试验示范材料也要安排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应报送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存档备案。
第四章种子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监督管理全县农作物种子市场。农作物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经营(或代销)人员需持证上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换证、年检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国审、省审,审定通过的经在本县辖区试验适宜种植,并办理了品种登记备案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可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保护县经营权益。
第十五条:依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适宜本县辖区种植的新品种,在办理完善引种等相关手续后可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
第十六条:经生产试验证明,对不适宜在本县辖区内种植的品种,无论审定与否均不得进入本县经营销售。
第五章违约责任
第十七条: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不执行本办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不如实如期申报经营品种登记备案而擅自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的;,
(二)对应参加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而拒绝参加试验,直接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的。
第十八条: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不执行本办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加重处罚:
(一)隐报、谎报经营品种,对本县生产造成损失的;
(二)对不宜本县辖区种植而强行进入本县经营销售造成生产损失的;
(三)经营经试验不适宜本县辖区种植品种造成生产损失的;
(四)经营未经审定品种造成损失的;
(五)以“示范”种植为名,将未审定种子售给或变相给种子代销户的,无论数量大小,视为擅自经营推广未审定品种从严查处。
第六章附则
篇2
二、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源头控制。凡经营洋葱种子的企业或个人,必须持有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事委托代销洋葱种子的门店必须持洋葱种子准销企业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委托书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证书到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凡确定为经营洋葱种子的准销单位和门店实行诚信、质量动态跟踪管理。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超区域、超范围经营洋葱种子,更不能给无证照经营户批发代销洋葱种子。对无证照经营洋葱种子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坚决依法取缔,没收非法购进的洋葱种子。
三、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实行种质种植认证管理种子经营单位和门店从外地调引洋葱种子必须先到农业执法大队申报备案,对符合示范推广要求的品种出具证明后调引。凡进入我县销售的洋葱种子,手续票据必须齐全。对拟引进的洋葱新品种,申报备案后必须参加由种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品种试验,经多点试验筛选出的品种,参加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布点示范,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评估。示范田内表现地域适应好、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确定为下年的准销品种,并通过媒体向全县公布。凡私自引进洋葱新品种未做试验进行销售的一律按销售劣质种子从严从重处理。各乡镇、村社及专业合作组织在引进洋葱订单供种时,必须向种子管理部门申请查验相关证照和品种来源,登记备案,否则视为违规引进洋葱种子予以查处;因订单引发纠纷并造成后果,按照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健全经营档案,实行质量追溯管理。凡准许经营洋葱种子的单位或门店,必须建立健全经营档案和进销货台帐,载明种子来源及销售去向等,并对销售的种子留样备查,为种子质量追溯提供依据。种子企业在销售洋葱种子时必须出具销售发票,并提供技术资料,做出种子质量承诺保证。对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经营档案的进销货台帐记载不全的未出具种子销售发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五、强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执行洋葱种子抽样报检制度,对已确定在县销售的洋葱种子,由经销单位按每批次一个样品的标准(以500罐计,每增加500罐增加一个样品)向县种子管理单位送样检测后方可销售。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组织专门力量,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的洋葱种子销售市场加强管理,对未经试验示范及种子标签标识不全或无标签标识说明(进口种子须附中文标签标识)洋葱种子坚决予以查扣没收,并按照《种子法》有关条款严厉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无证商贩提供洋葱种子存放场地、运输工具或窝藏洋葱种子,违者按无证经营严肃查处。
六、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县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洋葱种子价格的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洋葱种子市场价格,准确把握价格走势,加强价格管理,维护洋葱种子市场价格稳定。洋葱种子实行明码标价,经销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农资进销差率和经营差率价格政策,严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对随意抬高洋葱种子价格,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篇3
敦化市农业局在省、州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乡镇监管体系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标准化生产为宗旨,以“技、监、检、认、教、宣”六措并举为手段,精心组织、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安民心、保稳定、促和谐。
1.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一是以吉林省地方标准和延边州地方标准为依据,将现已制定出的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项及地方标准5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彻底解决标准重复、交叉、滞后的问题。把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印制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100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落实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印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日志5000册,完整记录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避免违反规程操作,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从生产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年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面积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28万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农产品标示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等6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使工作有理有据,完善监管体系。
四是创新科技推广服务方式。敦化市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项目,结对培育农业示范户2000多户,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技术成果转化。主要技术成果的入户率和应用率达到85%以上,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规范核心示范区,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作用。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2012年组建了市、乡二级科技示范园区16处,总面积175公顷(其中:食用菌100万袋)。
六是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积极引导和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带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全市共有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11万多公顷订单农业,带动4万多户农民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
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达到以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带动农业的效果。
2.以完善乡镇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突破点,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敦化市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由市编办发文正式在全市16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履行工作职责。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一是要求16个乡镇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镇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成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日常工作。每个乡镇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都确定监管服务人员2人以上。完善了县级农业部门有专门监管机构、乡镇一级“有职能、有人员”的监管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制作了巡查记录,积极开展定期巡查,巡查对象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注重指导与检查相结合,把指导标准化生产作为第一目标,坚决杜绝出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乡镇蔬菜农残检测制度,在主要蔬菜基地设立了常态化监测点,配合市检验中心完成蔬菜农残抽样工作;四是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资销售旺季对本乡镇全部农资经销店进行农资市场检查。注重日常监测,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产品和经营点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及时主动和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沟通,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第一手可靠信息,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2012年全年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农资市场29次。
3.以检测服务为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根据各个农事季节、重要节假期及重大活动,坚持日常检测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全市范围内中心市场、万客隆超市、康惠批发市场、江南镇蔬菜基地等重点种植区提供检测服务。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生产基地、超市检测点为基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12年全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共完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41次,出动人员84人次,其中市场监测17次,抽样51个;生产基地检测24次,抽样72个,合格率在9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4.以认证管理为标杆,树立品牌优势
认真搞好已认证22种无公害农产品、7种绿色食品A级产品、3种绿色食品AA级产品、7种有机食品级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走基地、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及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发放到各认证企业和生产基地,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5.以科技培训为基础,深入发动标准化教育工作
按照实际需求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敦化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对行政辖区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分别展开培训。一是先后四次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实地练兵开展了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暨标准化和检测人员3次集中培训;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江南镇、大石头镇、黄泥河镇等主要蔬菜生产乡镇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全年共计举办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75场次,培训4642人次。
篇4
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督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行信用监管,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和放心农资“示范店”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杜绝甲胺磷等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均达到88%;种子质量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种子质量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止;肥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和肥料产品包装标识合格率明显提高;强化兽药和兽药残留监管,兽药产品总体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示范店”试点取得成效,农资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种子: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重点加强对上年企业核查、市场检查、质量抽查有问题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企业的检查,淘汰不合格种子企业;开展春季、秋季种子市场大检查,重点打击套牌和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种子企业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实现产品可追溯;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提高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覆盖面;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坚决查处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查处生产经营非法添加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以及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蔬菜、茶叶、水果等作物上禁、限用农药的检查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
肥料:严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标签标识混乱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的监管,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
兽药:强化兽药GMP后续日常监管,规范兽药生产活动;严厉打击违法制售假劣兽药和使用违禁药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力度,坚决取缔国家禁用兽药、无证无照兽药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蛋白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重点监测饲料中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反刍动物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行为打击力度。
水产苗种:加大水产苗种生产监管,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二)重点单位
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等,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重点监控的生产经营单位,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
(三)重点区域
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县,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批发主体聚集地区,某些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的区域,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以及县域交界处。
四、工作任务
(一)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五周年,各地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集中开展放心农资产品宣传月活动,在春秋两季集中清查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健全本地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并协调相关部门清理整顿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农资的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取缔。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加大日常执法检查的力度,保证农资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完善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档案,记录好日常检查工作情况,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农时、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对禁用的高毒农药要继续加大清缴力度,逐步解决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黑名单”制度。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保障农资产品质量,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
(三)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地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开展质量抽检,进一步完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农资产品质量抽检计划,组织开展监督抽查活动,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增加抽查频次,依法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对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突出的区域、产品、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警示信息;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农资产品要依法处理,涉及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严肃处理。要加强沟通,建立检测结果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抽检,提高执法效能。
(四)创新农资供应模式,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典型经验,加大放心农资“示范店”建设,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和放心农资“示范店”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
(五)实施分类监管,推进诚信建设。各地要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研究制定农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分类管理。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格、质量抽检结果、违法行为记录、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建立信用平台。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将严重失信企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农资质量公开承诺制,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案件线索,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指导。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能力,提高农民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推广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构建打假机制。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落实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沟通信息,制定联合行动计划,健全部门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部门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
(二)强化属地责任,落实综合执法。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将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分解到具体机构,落实到人,切实履行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要制定农业综合执法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积极争取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办案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执法办案设备,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农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构建监管平台,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档案,加快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进程,构建信用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直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农资质量公开承诺制,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督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六、重点工作安排
(一)2-3月份,组织收看全国、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1年农资打假工作,细化各项具体行动方案。
(二)2-4月份,一是组织参加全省农资打假监管系统用户管理员培训;二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示范店”建设;三是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3-4月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现场培训咨询活动,主要通过横幅、标语、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强势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现场咨询培训活动。
(四)3-4月份和8-9月份,在春秋两季农资供应旺季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五)7月份,总结上报上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研究下半年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各地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全年工作任务。
篇5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兽药专项整治工作对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和周密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精心组织、严格督察;职能科室具体组织实施,为兽药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明确部署:提前制定了《关于印发〈2009年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一体〔2009〕14号)文,明确了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重点,并要求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切实做到了有工作部署,有整治重点,确保了落实到位。
(三)纳入目标、落实责任:将兽药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明确了区一体局有关科室、中心、大队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职权范围自行开展专项整治;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并协助有关科室、中心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执法监管;各涉农街办负责本辖区内的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并协助配合好区一体局有关中心和执法大队开展联合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区一体化工作局对其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切实加强了各层次目标管理,做到了任务明确、确保了各司其职、履职到位。
二、切实加强了宣传、学习。
(一)结合上半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及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宣传了开展兽药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兽药等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并引导群众索取购买农资的票据,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等活动,采取在街口、场镇设立宣传咨询点、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守法。
上半年共开展集中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5次以上;共设立宣传咨询点5;悬挂宣传横幅5幅次;张贴宣传标语、挂图100余幅次;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展示宣传展板5块;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知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与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密切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普及了兽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及识假辨假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兽药等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及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抵制和打击制假售假活动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较好的宣传实效。
三、突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检查,强化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重点加强兽药经营秩序治理、兽药使用管理、兽用生物制品监管等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把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
组织了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对现已未生产及新增生产、经营企业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名册》中进行了注明及补充。经调查全区我区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7个(全部为饲料生产企业),无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网点4个(其中2个兼营饲料)。经对全区范围内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核实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我区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管理,为确定此次兽药专项工作的监管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对兽药经营秩序治理。
对照《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4个兽药(2个兼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网点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一是对照《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等禁用兽药公告,对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禁用兽药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经营禁用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对照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及2008年以来被通报的假劣兽药(包括非法企业生产的假兽药、合法企业生产的套用文号产品等假劣兽药),对抗生素类、驱虫类、解热镇痛类药物的片剂、粉剂、散剂、预混剂、注射剂等兽药(渔药)品种进行了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无证经营兽药、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兽药、假劣兽药、过期失效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按照《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对照兽药国家标准和农业部核准的标签样本,加强了对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的专项整治,以规范了兽药标签及说明书标注行为。整治检查中未发现标签成分不明、擅自修改兽药标签或说明书及改变组方、规格、用法用量、夸大疗效等兽药标签违规产品。四是对照《兽药管理条例》,对非法改变兽药标准产品及拆零销售原料药进行了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拆零销售原料药及添加兽药标准以外药物成分的产品。五是对照《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切实加强了对非法兽药产品及进口兽药产品的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兽药标准已被废止且其产品已超过市场流通期的非法兽药产品及未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或未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或未按规定完成批签发手续的非法进口兽药产品。
(三)加强了兽药使用管理。定期(每月1-2次)对动物养殖场(户)、兽医医疗机构、宠物医院等兽药使用单位的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整治检查中未发现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禁用、假劣、过期失效、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兽药产品及人药兽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专项检查开展了兽药安全合理使用政策、技术指导,要求其健全兽药使用制度,完善养殖用药记录,执行休药期规定,提高养殖用药水平。同时,做好了专项整治检查记录。
(四)加强了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管工作。
按照《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重点对经营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用生物制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有非法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及无质量标准的疫苗、走私进口疫苗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大了违法案件查办力度。
(一)继续巩固、完善农业投入品打假举报、投诉网络建设。健全了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和“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的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并积极争取经费,做好投诉举报奖励工作,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农资打假工作的积极性。
篇6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二)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下发了《**市2009年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明确专项整治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各项工作。上半年组织了一次联合工商、技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在全市辖区内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全市1月至6月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6万份,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共出动农行政执法人员3496人/次,立案查处3件(饲料2起、兽药1起),已结案3件;检查企业2032个,整顿市场及企业577个(其中:种子96个、肥料72个、农药86个、饲料151个、兽药165个、农机7个);查缴:种子1662公斤、农药210公斤、饲料746公斤、兽药213.8公斤;查处案件:饲料2起、兽药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0.58万元。通过了一系列的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确保了全市农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遏制和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和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程序。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相关工作;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
(七)在7月-8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专题讲座,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及《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局党委和分管领导陈副局长的正确领导及其他处室、站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处室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处同志在上半年工作中,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局中心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二)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下发了《**市2009年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明确专项整治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各项工作。上半年组织了一次联合工商、技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在全市辖区内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全市1月至6月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6万份,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共出动农行政执法人员3496人/次,立案查处3件(饲料2起、兽药1起),已结案3件;检查企业2032个,整顿市场及企业577个(其中:种子96个、肥料72个、农药86个、饲料151个、兽药165个、农机7个);查缴:种子1662公斤、农药210公斤、饲料746公斤、兽药213.8公斤;查处案件:饲料2起、兽药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0.58万元。通过了一系列的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确保了全市农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遏制和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和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程序。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7
一、抓政策制定,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职责
为全面贯彻2013年年底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13〕10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根据《通知》精神和时任省长巴音朝鲁的批示,从2014年年初开始,组织力量代省政府起草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先后两轮征求了省直23个部门的意见,征求省内35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省水利、畜牧部门进行了专题会商,最后征求了省政府法律顾问团的意见。先后采纳各部门和省政府法律顾问团意见25条,采纳专家意见20条,在2014年8月14日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省政府于8月28日印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继续将是否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列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一票否决指标”, 《意见》的出台,将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构建监管工作体系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抓队伍建设,构建基层监管工作体系
为贯彻农业部加强基层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2013年12月省编办出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县级行政监管机构、监督检测机构、农业综合执法和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制定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吉农质字〔2014〕98号)。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各市、县全部成立了监管机构,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全面完成,农产品质检站进一步明确职能,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农业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者为第一责任人,行政监管处(科)为组织机构、农业综合执法、质检机构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为监管工作具体承办机构的工作体系。
三、抓制度建设,落实监管任务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行为,增强基层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2014年重点推进监管工作制度建设,从而形成工作增压机制,落实监管任务。一是省农委与9个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和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农业局签定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属地监管任务;二是提出全年工作要点,从9大方面15项具体工作落实监管任务;三是制定了《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通报和问题约谈管理办法(试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督办,全面已下达通报督办单45份,其中,较大风险隐患通报6份;四是制定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统一印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查记录表》和《农产品生产记录》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性文书;五是对全省基层速测工作实行月检月报制,在15个县开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准出试点,各地已完成速测蔬菜样品10万个以上。
四、抓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政府的部署,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省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农药及农药使用、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开展了农药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781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8514人次,整治具体区域768个次,立案查处215起,涉案金额5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52万元。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有效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放心农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五、 抓抽检监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准确性和覆盖面,2014年,对全省监测计划进行了合理调整。一是增加食用菌省级例行监测次数,由2次变为4次,全省实现蔬菜、水果、食用菌每年开展4次例行监测;二是提高监测参数标准,例行监测检测参数蔬菜由35种提高到50种,水果22种增加到40种,食用菌由11种增加到30种;三是微调检测品种结构,适当减少蔬菜、水果的定量检测样品数量,增加了粮油产品的定量检测样品数量,配合“健康米工程”,将全省水稻产区全部纳入抽检范围;四是首次委托县级质检测站开展定量检测,支持指导2013年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的榆树市、公主岭市、白城市洮北区三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开展蔬菜等农产品定量检测。
六、抓项目实施,推进质检体系建设
全省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县质检体系建设,一是配合委计划处,指导4个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建设项目的可研及初步设计编制评审工作;二是在省发改委的部署下,实施质检项目主要仪器设备省级统一招标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下达计划项目的11个县级质检站和6个市(州)级质检中心的招标前期准备与实验室建设技术指导工作,配合有关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技术审核确认,年底前,将开展检测仪器设备省级统一招标工作;三是配合世行项目办,扎实推进世行贷款项目省、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四是推进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选择5个县(市)开展专业人员上机操作培训,编制质量工作手册,其中敦化市通过了省级认证和机构考核工作。
七、抓农业标准化,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农业标准制修定项目,2014年新争取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制(修)定项目5个,吉林省地方农业地方标准制(修)定计划农业项目57个,农业地方标准连续两年争取项目数量突破50项,占全省地方标准制(修)定项目近四分之一,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项目审定工作;二是组织2014年度标准创新贡献奖农业项目的申报工作,共组织申报了5项标准创新贡献奖,根据省质监局网上公示,省农委推荐的省农科院《生物防治用赤眼蜂》和吉林农业大学《无公害农产品――人参农药使用规范》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提名,已公示结束;三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对洮南市、珲春市两个2013年国家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指导,已做好迎接国家农业部考核验收准备工作,指导舒兰市开展国家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提高了项目区农业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28个。
八、抓宣传培训,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篇8
一、充分认识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重大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和部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依据和法制保障。《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不断改善,食用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与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环节很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风险评估和检验检测能力有待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要健全,执法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法》按照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规范了食品标准制定和食品检验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农业部门是《食品安全法》确定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一,承担着从农产品生产环节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出台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坚决贯彻《食品安全法》,将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二、认真学习掌握《食品安全法》的精神
食品安全法是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执法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农业部门要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力度。要把两部法律的学习列入干部培训计划,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两部法律。要采取多种形式把法律条文和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人,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广大农民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为法律的贯彻实施打牢基础。在学习宣传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全程全面监管的新理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淡薄,监管工作职责不清、协调不够,存在监管漏洞等问题,《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全程全面监管,生产经营者负首责、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和监督”的监管理念,对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农业部门要按照上述监管理念的要求,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认真做好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生产经营者形成重质量、重信誉、重自律的意识,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形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要准确把握农业部门执法职责。《食品安全法》明确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适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优先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的执法监管职责。农业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依法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三要认真领会《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食品安全法》在标准制定、信息公布两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作了必要调整,明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公布,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等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农业行政等其他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农业部门要全面把握《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将认识统一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上来,认真做好与有关部门的配合与衔接。
三、切实加强法律执行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认真执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工作的认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推进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要加快完善配套制度。《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一些制度规定和原则要求,需要出台或修订相关配套制度予以落实。农业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抓紧清理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废止与《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不一致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提出修订、废止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建议。要针对部分行政法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实际,认真配合立法机关加快《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进程,抓紧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将法律的规定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然比较突出的实际,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持对制售假劣、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同时,还要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以农业综合执法为重点的农业执法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农业执法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检验检测机构与执法机构间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业执法装备建设,强化执法队伍管理,不断提高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不断加强完善法律执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认真研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关的政策、法律和技术问题,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充分的理论储备和技术保障。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工作的评估和研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执法、完善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还是要从生产抓起。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
一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者来保证。只有将安全控制措施内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针对当前农民群众中存在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欠缺等问题,要在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制定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交到农民群众手中。
二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化催生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对它们的指导、支持和服务,督促其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三要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是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农产品品牌,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并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提高其从事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近年来,农业部门在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5万多个,对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后,要继续把农业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
篇9
1、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
根据市局年初的安排文秘家园,自今年春节上班开始,我局即组织了渔政水产科、政策法规科、水产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共15人,在我区的阿蓬江水域沿线、小南海水库和洞塘水库、黑溪河沿线进行了法律法规宣传,宣传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重庆市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等,在整个宣传中,我们将各种法律法规的重点进行了摘录,打印成宣传材料,利用乡镇的赶集日子,向广大农民群众发放,同时在场镇的重要位置摆设宣传点,播放录音磁带。宣传人员走到哪里,宣传的气氛就格外热闹,农民群众争先恐后地挤到宣传点来拿宣传资料,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今年举行较大的宣传活动共有2次,出动宣传检查车2辆共21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受教育群众达到10000人次以上。
2、开展重大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整治
(1)、积极响应全市的禁渔规定,开展禁渔工作
在20__年的长江流域全面禁渔工作中,我区积极响应禁渔规定,下发了关于禁渔工作的通知,组织渔政水产人员深入到渔业水域沿线进行了广泛宣传和细致的巡江检查活动,并要求各乡镇做好辖区渔民的思想工作,做到渔船渔网在2月1日前全部进库,实行天然水域的全面禁渔休渔,同时加强巡江检查,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捕捞作业,切实保护好我区的渔业资源,休渔期间共出动宣传检查车2辆,宣传人员11名共15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书写宣传标语35幅,
在禁渔期间,共接到电话举报2次,查处渔政案件2起:洞塘水库炸鱼一案,当事人利用雷管1发,炸药0.1斤在洞塘水库尾水处炸鱼1炮,获小鱼0.3斤左右,经过渔政人员的调查,对当事人进行了罚款150元的行政处罚;__*河非法电力烧鱼案,当事人利用背式烧鱼机在__*河进行烧鱼活动,被农业局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抓获,共烧鱼2kg左右,经调查审理,对当事人进行了罚款100元的当场处罚。
(2)、大力开展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针对我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基础差、困难大等特点,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以对我区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落实,以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来认识,为此成立了以渔政执法人员和政策法规科人员组成的渔船安全生产宣传检查小组,具体负责渔船安全生产宣传检查工作和巡江检查工作,小组工作得到了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加强了资金和人员方面的调配,促进了渔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6月12日起,以夏天的汛期为重点,我区紧接春繁禁捕期宣传检查的强劲势头,加大了渔船安全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对我区的重要渔业水域--阿蓬江沿线、小南海水库、洞塘水库再次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安全检查。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我区三大渔业水域进行了渔船的安全生产宣传,提高渔民安全意识;二是对所有水面进行了巡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三是与绝大多数的渔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四是对年初与有关乡镇农业服务站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了对照检查,进一步加强了渔船安全生产的管理。
在宣传检查中,对各地渔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安全意识教育,以《重庆市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和市农业局20__年渔船管理工作安排文秘家园为依据,重点宣传了渔船载客载货的危害,于法于理给渔民进行宣传,让渔民了解我们的管理是为了渔民自己的利益,特别是6月15日至6月23日期间,烈日当空,天气酷热,检查人员深入到了两河镇处于__*与酉阳县交界处的细水村、阿蓬江__*段上游的冯家镇官渡河、舟白镇、小南海水库、洞塘水库等地,与渔民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并逐一对我区渔民进行了重新调查登记,形成了20__年的渔民统计表,为今后的渔船管理工作取得了依据,同时也与广大渔民群众形成了安全管理共识。
(3)、渔业船舶的检验和登记工作
由于我区渔业船舶相对较少,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没有被批准,因此我区至今还没有渔船检验机构。但是,我区并没有因此而荒废此项工作,而是积极地把全区的渔船进行了表格登记,掌握了我区渔船 的基本情况,对渔业船主进行了多次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和安全检查,确保了我区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
根据市农业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专项检查活动的紧急通知》(渝农发〔20__〕368号)的要求和安排文秘家园,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四部委紧急通知精神,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结合我区实际,于八月十五日制定出了专项行动方案。
我局专门成立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长达两个月的监督检查活动,领导小组以农业局副局长李宗荣同志任组长,以渔政水产科、水产站、政策法规科全体职工及区公安局、工商局有关人员为成员,以渔政水产科为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联络,作为农业局的常设办事机构,并把重点乡镇的农业服务站纳入了检查行动小组。对水域宣传检查的重点是我区与酉阳县交界的细沙河流域以及阿蓬江水域,其次是几个较高规格的宾馆和酒楼的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情况,还对码头、车站、南海城农贸市场特别是水产品市场等地进行了多次督查。在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发现一例野生动物保护违法违纪行为,我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工作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安定。
3、渔政案件的查处
今年以来,我区在渔政管理工作中不但注重了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而且还对违反渔业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了有力地查处,全年共查处渔业违法案件5起,其中洞塘水库1起炸鱼案,__*河、濯水蒲花河3起电力烧鱼案,黑溪河1起较大的毒鱼案,没收导火线1.5米,烧鱼机3台(套),共处罚款6550元。通过这几起渔政案件的查处,教育了当地群众,保护了渔业资源,树立了良好的渔业行政执法形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渔政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由于我区真正从事渔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太少,而渔政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仅靠几个渔政人员进行管理,难免留下管理空档,再者,渔政执法属于软执法,在执行方面,对政法部门依赖性强。
2、管理硬件设施缺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交通工具和取证工具,给渔政案件的及时查处带来很大困难。
3、渔港和渔船管理机构空缺。由于我区目前能够认定的渔船数量较少,区政府至今还没有同意设立渔船管理机构,无法对渔船进行有效管理。
4、渔政管理经费紧张。目前财政预算的渔政管理资金,仅供一定的宣传费用,随着渔政案件的增多和渔船管理职能的加强,渔政管理费用已经非常紧张。
篇10
依托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突出“项目整合、技术集成、资金捆绑、全面配套”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了“农业技术装备整体提升”战略。2013年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50万元。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种植模式、养殖习惯没有彻底改变,产品质量、品牌意识还有待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应急保护、预警预报等体系建设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二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资料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周期缩短,涨跌急速转换,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造成农业内部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农民增收的领域还不宽,渠道还不多,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仍然是农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农业投入水平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协调。随着迁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投入农业上的资金增速较缓慢,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农业投入机制上还有待完善提高。
三、工作建议
1、总体思路和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以生态、高效、富民为主线,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迁安市东北部绿色崛起规划》三个规划,以规模农业建设为载体,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引爆点,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农业工作和项目建设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唐山市乃至河北省农业强县(市)。全年实施农业重点项目5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个,新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20个。
2、工作重点
(1)加快园区建设
一是休闲农业园区。依照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围绕绿道,建设观光园、采摘园。着力扶持3—5家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园区功能,提升休闲农业园区档次。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1—2家。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粮油高产创建、产粮、产油大县项目、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5万亩。围绕设施农业标准园创建,完善上庄乡、杨各庄镇、彭店子乡3个千亩设施蔬菜园区的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套,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三是循环农业园区。以大型沼气池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常温发酵沼气工程为辅助,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有效促进沼气产业与现代农业结合。完善沼气物业服务体系,推进生物质能利用发展,实现养殖清洁化、种植无害化、产品优质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2)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全市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选择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量的扩张”。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龙头企业“质的提高”。二是建立优势产业集群。以赫原奶牛养殖场二期项目等优势企业为主体,推动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优势产业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加快以东部工业区内食品药品加工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建设步伐,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工作。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注册商标的“三品一标”认证,支持申报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辅导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文华玉米、乐农油料、丰茂农机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产粮大县项目、产油大县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现粮油作物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四统一”的技术路线。鼓励打造农机、植保、新能源等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典型,年内新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个。
(4)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
制定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及种植大户建设标准。家庭农场要以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种植为重点,适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在农业机械补贴、小额农业贷款、农业科技新产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年内,新增家庭农场、种植大户20个以上,每个乡镇都要建立1—2个示范家庭农场。
3、保障措施
(1)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管理机制
一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和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渠道;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审查机制,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二是培育新型农业发展主体。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种养殖大户发展,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延伸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科技引进示范体系。充分发挥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作用,围绕现代农业园区高效模式开发、迁安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等十个方面确立30个农业科技项目,从高端科技层面支撑迁安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市院合作力度,引进原始创新成果,引进农作物、果品、苗木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是农技推广体系。实行市局业务科室对口指导、区域站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实施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全面落实各类目标考核,核定区域站及农技推广人员年度工作目标,对区域站实行星级管理,延伸推广服务网络,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农业装备体系。坚持“大农业、大农机、大服务”理念,实施“农业技术装备整体提升”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重点扶持植保、新能源、农机等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四是新型农民培育体系。开展“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3)加强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保障粮食数量质量安全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两大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农业执法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堵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源头。加强产中技术指导,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行动,提高广大机手安全意识,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市级监测网络建设和检测能力,充分发挥17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4个巡回流动检测站的功能,实现全市农产品市场、超市、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全覆盖。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加强认证后标识、质量的监督管理。实现全市农产品市场、超市、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全市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安全提供了有力的防护“屏障”。
(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