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篇1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三)教师理念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汉学在国外的发展》等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1.爱无国界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拿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好恶态度来对待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汉语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是国家第一线的外交官,不卑不亢、认真负责的形象本身也是在树立国家良好的形象。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爱无国界的意识。2.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层次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已有知识和理念势必会不够用或者是跟不上变化,况且二语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即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合作型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引导”: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便利,促进他们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各种交际任务等。在教学中,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更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本身具有现代的观念。4.现代教学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用直观生动的口语材料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以上这些意识的树立是累积德行言语的途径,更是实现敦睦天下的条件,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p#分页标题#e#

篇2

【关键词】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作用

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里,中国正阔步走向国际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密切交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并在国际事务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热门语言,汉语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在汉语国际推广中,首先要运用的便是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汉语拼音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应用,已经为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界所认可和接受。汉语拼音具有国际性、易学性等特点,容易为外国留学生接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不可缺少,它的使用贯穿在听、说、读、写等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极大的促进了汉语语音、听力口语、汉字及词汇语法的教学,在学习和教授汉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地位”。

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汉字四声的变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加上汉字的难认和难记,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很科学的拼音方案,它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法音素化,它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更接近于他们的母语思维习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和技巧。汉语拼音的音节书写形式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十分清楚。汉语拼音可以弥补方块汉字不能体现汉语语音结构的缺点,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的形与音是一致的,标上声调号后,声、韵、调非常清楚,而且四个声调符号也形象地表示出四个调类,通过汉语拼音能很容易地学好四个声调。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利于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

二、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的开展

由于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且汉字难认、难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汉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初期完全借助汉字进行教学,难度大且效果不明显,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汉语拼音很容易掌握,借助汉语拼音展开口语教学,同时学习少量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学生在听力和口语练习中,能方便地扩充词汇,即使在没有掌握太多汉字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口语教学的进度,也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汉字教学

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但汉字教学仍有一定的规律。汉字教学一方面应当从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开始,另一方面应从一些笔画比较少的独体字开始。但是简单的句子中常会包含复杂汉字,而如“一、二、三、人、个”等这样一些简单的汉字,又难以组成连贯常用的句子。而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的写法。在拼音的帮助下,学生能反复认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汉字。再通过汉字笔画的学习,复杂汉字对学生来说就变得容易掌握了。

对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拼音不只是辅助工具,它还是是具有交际作用的文字。学生使用汉语拼音进行书面交际,在汉字不清楚或时间短促的情况下,用汉语拼音记录汉语,帮助学生查词典和辞书等等。

四、辅助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教学时,汉语拼音能给留学们提供汉字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如分词连写、声调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等。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语法教学,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能开门见山地显示出汉语本身的各种语法形式和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留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一汉语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作用——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它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由于汉字和语音不对应且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学生会轻视汉字的作用,用拼音代替汉字以避免汉字的书写。可能会出现学习很久汉语,大量最基本的汉字仍然不会书写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汉字读写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后期汉语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3]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11).

篇3

关键词: 汉语教师结构 印尼汉语教师 培训现状 改进建议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印尼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印尼对汉语的需求迅速增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印尼政府开始执行宽松的汉语教育政策,各类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然而,32年的汉语断层使复苏的印尼汉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汉语教师的紧缺是制约印尼汉语教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一、汉语教师培训是及时解决印尼汉语教师紧缺,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和印尼国民汉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及教材的优劣等一系列汉语教学问题。因此,加快汉语教师的培养,提高汉语教师的素质是目前印尼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印尼现有本土汉语教师的理论水平、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印尼的汉语教育水平。与重新培养汉语教师和从中国选派在职教师和志原者赴印尼进行汉语教学两个途径相比较,对现有的印尼本土汉语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汉语教师无疑是能在短期内缓解印尼汉语教师紧缺、迅速提高教师素质的好方法。

培训在职现有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水平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中国派有海外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印尼培训本土汉语教师;二是选派印尼现有的汉语教师去中国参加培训。较之后一种,前一种解决途径能以较少的经费培训更多的汉语教师。因此,在印尼当地培训现有汉语教师成为印尼汉语教学机构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有幸参加了印尼孔子学院2010年举办的几次汉语教师培训,并作了相关调查,现就此谈谈印尼汉语教师培训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就教于方家。

表12010年5―8月印尼雅加达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培训人员年龄构成调查表

表1显示,印尼现有汉语教师老化问题非常严重,汉语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9岁之间,其比例合计为73.2%。

表22010年5―8月印尼雅加达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培训课程统计

表2表明,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汉语基本知识和教学法两个模块。据了解,许多印尼本土举行的其它类似教师培训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模块。

二、印尼汉语教师的结构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印尼政府于1966年至1998实行了严厉禁止使用汉语的语言政策。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政府解除华文教育禁令,印尼的汉语需求急剧增加,汉语教师需求量也猛增。同时印尼汉语教师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年龄和区域分布上极不平衡,学历普遍偏低,汉语和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汉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接受过印尼华校汉语教育的汉语教师。1966年以前印尼华校教育盛行,华校参照汉语为母语的教学标准设置汉语课确定教学要求。一部分已年近六旬的接受过华校教育的学员后来成为现有的汉语教师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较高,口语表达流利但略带地方方言(主要是福建、广东等省的方言),汉字书写较规范。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他们并不十分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凭借以前学习汉语的经历,经过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他们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汉语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丰富的“经验型”教师。但他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认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

第二类是接受过非华校汉语教育的汉语教师。1966年以后印尼取缔华校教育,只有有限的几所大学被允许开设汉语课。这些学校的汉语生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的训练,有一定的汉语教学理论修养,但口语表达和笔头能力表达不强。另外,民间也有一些非常隐蔽的教授汉语方式,如:私塾等。接受这种非正规学校汉语教育的学生多来自华人集聚、中华文化传统保持良好的地区。这部分汉语教师汉语口语流利,表达能力强,但方言口音较重(还有客家话、潮洲话、福建话、广东话等口音),没有经过系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训练,缺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认识。最后,还有少数是从中国留学回业的汉语教师。这部分汉语教师在中国正规院校曾接受过一、两年的汉语学习,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由于有些去中国留学的初衷并不是从事汉语言教学,有些去中国留学的初衷是为了从事汉语教学而回国后又改行从事别的行业,因此,真正受过正规、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训练的并不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接受过华校汉语教育的老一辈汉语教师有扎实的汉语言知识、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但缺乏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理论认识及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了解;没有接受过华校汉语教育的较年轻的汉语教师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发展不平衡,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也较欠缺,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总体看来,两者都缺少正规、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训练。

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及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它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由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论四个部分组成。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并借鉴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的最新成果,2007年10月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研制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师应达到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国际汉语教师确立了“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等五个模块标准,全面详细地规定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更强调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的能力,强调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建构,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四、印尼汉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进行汉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其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学会汉语”,因此,对外汉语的学科性质要求汉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教学的内容研究透彻,弄清学生的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习得规律、习得策略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汉语教师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选择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独创性,才能成功地进行语言教学,而非只是灌输课堂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汉办在最新成果上制定出来的,它对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综合的描素,不但适用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而且适用于全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师。因此,印尼的汉语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汉语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删减或增加。

2.立足当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培训班级。

尽管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内容都是汉语,但由于所在国的汉语水平,汉语教师的汉语和教学水平,所在国语言文化与汉语的关系都不同,因此我们应立足于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开设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师培训课程。

通过以上印尼现有汉语本土教师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汉语基本知识水平较高、对中国文化了解较深入者,也有只在某项或两项汉语技能方面较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者。但总体来说,大部分印尼本土汉语教师都缺乏正规的、系统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培训,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够,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根据印尼当地汉语教学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可以按年龄、知识能力结构分别设立不同的培训班级。针对接受过华校汉语教育的汉语教师语言教学理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的缺点,可给他们多介绍些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未接受华校教育的汉语教师,可开设一些提高汉语基本知识和中华文化修养的课程。另外,多开设一些介绍当代中国国情的课程对两者也是有益的。总的来说,印尼本土汉语教师的理论水平都较欠缺。尽管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无意识地运用了一些第二语言教学规律,但如果他们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学科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他们更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侧重培训教师自我学习、学术研究的能力。

提高汉语教师素质是加快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在海外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是汉语教师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汉语教师既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又是第一手教学实践资料的汉语教育研究人员。教学一线的教师可以从实践出发围绕自身教学实践当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对汉语水平较高,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汉语作为第二汉语教学的研究方法,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教学对象、汉语教学方法等,让他们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了解学科理论知识和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他们自觉地运用理论来指导汉语教学。

进行汉外对比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需具备的素质,它有助于有效预测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简单明了地解释汉语与本族语的不同之处,对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汉语教师培训中,增加汉印尼语对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汉印尼语的对比等内容可以帮助汉语教师自觉地、科学地进行汉印尼语的对比工作,增强教学效果。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有效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来体会才能掌握。因此,汉语教师培训应包括一些实践部分,如:采用听课―观摩―实践的三步骤的方法,采用“微格教学法”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等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让培训教师在操作中掌握。由注重知识性内容的讲述转向实践性的分析辅导,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和深入理性的了解。

5.形成定期、长期培训的制度,大量吸收年轻汉语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印尼的汉语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不够稳定。而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们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定期地、长期地进行教师培训是提高汉语教师素质,使印尼汉语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十多年的汉语教育断层导致精通汉语的现有汉语教师大都已年近六旬,懂汉语又从事汉语教学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年轻汉语教师的培训系关印尼汉语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应尽量吸引更多的年轻汉语教师参加汉语培训,使他们迅速成为印尼汉语教学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印尼汉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保证印尼汉语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推进中国与印尼的友好事业。

参考文献:

[1]董萃.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刘.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

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传统文化;汉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受后者的制约。①文化背景不同,人们考虑问题的视角和基本理念就都存在着差异。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注重传授外国学生汉语言知识,对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较为重视,但是对其汉语交际能力有所忽视。但是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其汉语交际能力,使其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国际交流。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概况

1978年3月,北京地区的语言学家们以学术的敏感及时发出呼吁:“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设立相应的专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②但是在那时,这个学科、专业叫什么,并没有对它进行正式的命名。直到1982年,中国才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最终被认定,它正式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43万余人,2000年,增至52万余名,最近几年,人数又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步成熟,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巨大变化是几代人经过多方面长期而刻苦的努力才得来的。③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影响

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是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和延绵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④那么,这样的优秀的,具有传承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是十分珍贵的,它是有着代表意义的,是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精神和品格的优良文化。

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涉及文化,文化影响着我们的交际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深植于国人的灵魂深处。举个例子,中国人初次见面,一般会互相询问姓名,工作等自然情况,表示关切和礼貌,但是西方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都会主动介绍自己,如果不这样反而会被认为是端架子或者是不自信。⑤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考虑问题时,无论在视角上,还是在基本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异。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共同特点和规律,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留学生,由于母语不同,历史、文化、教育背景、民族性格等不同,还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⑥所以,外国学生在使用汉语交际的时候,必定会受到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教师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进行教学,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理所应当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一味的专注于向外国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忽视其交际能力,教学工作当然会受到阻碍。但是,如果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入,那么教学的进程就会容易许多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⑦

学习需要兴趣的支持,没有兴趣去支持,学习只会变得枯燥,许多的中国学生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尚且觉得枯燥,何况是外国学生呢?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一些传统文化的背景介绍给外国学生,培养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那么,他们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汉语言来也会更容易一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历史故事,讲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典故,重在培养兴趣,在趣味的氛围中去教学。

同时,向学生多多介绍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不至产生偏误。举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龙是凶残、恐怖的怪物。“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视为邪恶势力的象征”⑧所以,面对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老师如果兴致盎然的向学生讲解“望子成龙”,留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应该会感到惊讶,不解。难道中国的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坏人?但是如果向他们提前讲解“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历史,那么,学生就会了解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了解到这个成语中包含着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殷殷期盼。这样反而会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一些乐趣和色彩。

总而言之,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要想与世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要更加努力发展的,要让更多的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尊重起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更要担当起重任,把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让学生对学习汉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也要求教师的个人水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既能透彻的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又能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有了优秀的教师,有了高效的教学方法,加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走上新的高度。

注解

①王治理著《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页。

②引自王奎京。“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论探。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会编,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中国语文,1978(1)

③黄锦章,刘焱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导言部分。

④龚红月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3导言部分

⑤例子引用自王治理著《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⑥王顺洪著《日本人汉语学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前言,第九页

⑦百度百科“学习兴趣”

⑧《龙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扬州晚报》2006年12月5日B2版

参考文献

[1]龚红月《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3

[2]黄锦章,刘焱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篇5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法 教学原则 教学传统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述评

50多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深受世界第二语言教学各种传统教学法流派的影响,其所形成的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在内的教学法体系,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西方教学法思想的构建模式和走向。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结构”为纲兼顾传统的教学法体系,七八十年代以结构为主,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体系,以及九十年代以来所倡导的“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的教学法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这些合并构成了历时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然而,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有学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体系仍不完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刘,2000)。虽然各时期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重点不一,但基本依托了“方法时代”西方外语教学法体系的理论构建模式。语言教学是一个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流派还是哪一种体系都无法用单纯线型结构去反映和体现语言教学实践的复杂过程。“方法时代”末期,语言教学中心由教学方法向教学原则转移,反映了“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的来临。“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是一种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它以有效教学为教学第一原则,强调教师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立者,是教材和各类设备的运用者,是学习的激发者,是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应用和实践者,强调教师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是后方法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的“教师推动原则”、“导而弗牵”、“教学交错”、“活化事件”等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发挥“亲亲严师畏友和先锋”作用的观点相呼应(张正东,2000)。这些语文传统理论与经验无论是理论还是功能都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法重视教师发展与学生活动的精神一致,同时也是我国教师代代相传的共识,不可一概视为陈旧的传统,而应该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灵活有效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形成的一整套教学方式和师生互相作用的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传统汉语教学经验无疑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遗憾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结构教学法还是功能教学法体系,或是交际教学法或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出重语言学习理论轻汉语言教学传统的趋势和特点。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在外语教学方面,我国教授文秋芳专门对传统和非传统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成绩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调查分析的结果有三点:第一,被调查的英语学习者对非传统方法的态度比传统方法更为积极。第二传统和非传统的两种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能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学习者与对学习方法有偏爱的人相比,前者使用的管理策略明显多于后者。我们的外语教学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外汉语教学呢?毕竟,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是汉语,汉语又是极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我们可以采用传统与创新互相补充的机制并不断构建和更新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这才是适合对外汉语具体教学环境的方法,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伯棠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些门径,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尽管时代更新,岁月不同,但汉字、汉语的“根”没有变。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也应当加以尊重与应用。汉语是一门最具有民族性的学科,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印欧语系的非形态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当然要适应汉民族独具的特点。汉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不能脱离这些优秀的语言教学传统,因为中国的语言教育传统是在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积淀起来的,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只有尊重这些汉语言教学传统,并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对外汉语工作中去,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三、优秀语言教学传统的内容

1.“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古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学”为中心,重学生,重学习,重体验,强调主动学习、德艺双修等传统教学理念。但历代教育家们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从实践出发来认识、思考和论述教学问题的。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在如何“教”,而是在如何“学”,教师的职责重在如何指导学生“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思想。无独有偶,在我们的外语教学理论中,目前最受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无论是在学习观还是在教学观和教师观方面,都与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语文教学传统并不见得都是过时的陈旧的理论,我们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

2.注重汉字的学习

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汉字的轻视和漠视。按照已故北大徐通锵先生的理论,汉字处于汉语最基础最根本的地位。在我们的汉语学习传统里面,字本位的原则是长久以来提倡并在实践中使用的。如果我们对汉语人历来的语言文字游戏加以归纳整理,就可以发现,它全是符合字本位原则的,没有一个是符合所谓的“词本位”的(潘文国,2002)。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就是字本位的理论基础。可是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大多以话题设计课文,任意随文识字,词中识字,把本该极为重视的汉字问题几乎完全忽略,词本位占据上风,词本位对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觉得汉字不可理喻,难写难记难认难学,从而加重了对汉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许慎开创的“说文解字”传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以形系联,帮助学生更系统自觉地掌握汉字组织的规律,理解汉字造字的规律和理解汉民族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3.诵读为本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南宋朱熹对于诵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高声洪亮,而且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才能体会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此,“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在对外汉语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4.体察涵泳

王力先生曾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所谓“法治”,讲究的是规律和逻辑;所谓“人治”,讲究的就是直觉感悟,追求韵味和精神。汉语遣词造句主要依靠语感和对词语的语境意义的把握。如生搬硬造试图使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讲解汉语,是行不通的。汉语言的“人治”特点,不仅说明学习汉语要重视人对语言的体会领悟,涵泳也就成了与此相关的语文教学重要的传统经验。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就把“涵泳”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宋人陆象山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陆象山语录》)这番话也强调读诗文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口诵心唯,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因此,强调“涵泳”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完全符合汉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经验。这对于克服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盛行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自主体会领悟的痼疾是很具针对性的。

5.重视习练

重视习练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清代的颜元在《颜李遗书》中说得好:“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到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堪称古谚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传递着“多读多写”这一重在习练的朴实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孤立地看,“多读多写”似乎已不合“追求效率”的时代精神,其实却非常符合中国语文的学习规律,即不强调从学习语法修辞等这些相关语言规律的知识入手,而从多接触直接的言语作品去熏陶感悟。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汉语语言了解和理解汉民族文化,而不是要教关于语言的知识,让他们去谈论和研究。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传播汉民族文化,也只有在多读多写的语文实践中方能实现,除此别无它途,这也符合当今世界语言教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文秋芳.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4]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理论基础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46

Foreig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Literature Review

GUO Xiao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to explore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also relevant in the ascend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esearch related to foreign scholars vocabulary teaching in 2000 after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Chinese vocabulary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aspects to do with the lack of summary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tatus of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 foreig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theoretical basis; importance

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语法,不能传达的东西会很多;但没有词汇,则不能传达任何东西。”①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如是说。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主要关注对汉语语法结构的教学。而针对汉语词汇的教学长时间以来处于附属地位。贾颖(2001)指出没有系统的词汇教学,学生不能理解汉语词汇规律,搞不清楚汉语词汇同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词汇的困难就会很大。因而,我们首先要强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孙新爱(2004)认为无论母语还是外语,作为学习者都要掌握大量词汇,教师教学必须认真仔细,且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要更显复杂。因而她指出“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的中心地位要予以确立。”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交际。词汇是汉语的建筑材料,汉语词汇量达不到要求,即使学会了语法、语音等也不能够使留学生有效交际。李如龙、杨吉春(2004)直接指出“以词汇教学为中心”;②即把词汇教学放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地位,贯穿整个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且就此指出了一些具体做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做法或要求。这些都使人们开始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展开深入分析,指出其相应的理论基础。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中的“字本位”教学法是由法国学者白乐桑最先提出,这种教学法不排斥“词”,而是在重视“字”的同时,也强调“词”的教学。部分学者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试图找出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系。刘晓梅(2004)认为“字”本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在利用汉字特点和“字”本位这一理论的支撑,以字为中心进行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真正地做到字与词的结合。

为验证“字“本位理论的教学效果。王骏(2005)的具体实验表明: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如果抓住“核心字”来进行适度的扩展,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猜测,那么就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拓展学生们在短期内的词汇量。

但仅有“字本位”理论是不够的。从更深层次上讲,汉语词汇系统式一个语义系统。张慧晶(2003)从这一思路出发,发现词汇文化附加义。她指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差异是跨语言交际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常敬宇(2003)发现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网络性,从而指出要注意词汇的系统性教学。按照曾立英(2010)的观点,就是“要在留学生头脑中培养出他们关于汉语的一个词汇语义网,这个网络越丰富、越精准,越能体现学生的汉语水平。”

刘潇潇,毛贻锋(2005)发现留学生对汉语词汇的具体运用中也会出现问题。他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并发现了,在留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中,他们认识和理解某个词的基础上,能否把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从而进一步用于思想表达,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也加以培养,从而使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采取有效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口语交际中,词汇运用错误,对方还可以根据当下的语境进行判断。但在书面交际中就行不通了。曹慧(2002)认为词汇知识的获得过程应该是主动的、动态的。词语只有在话语、篇章中才有意义,才能“活”起来,因而创造真实自然的语境,使学生建构并有效解读篇章,才是词汇教学的关键点。

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上文我们了解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相关理论的研究探讨。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撑,各种教学法就顺势而出了。

“字”本位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在具体的应用中刘晓梅(2004)指出进一步改进:字词的定级定量定序,义项的定级定量定序,字组内部语义关系类型的分析、统计等。贾颖(2001)也指出要注意利用汉语中的构词法,先教基本词汇的单音节词,汉字和复合词要同时进行教学。

肖贤彬(2002)介绍了语素扩展法。即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练词语的词义及用法,还要将词语的语素加以离析,以一定义项为单位,在此基础上同其他已学或者未学语素再加以组合,从而让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的词语,并且扩大了新词范围。

张慧晶(2003)强调在教学高级阶段要对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进行深入的教学。常敬宇(2003)指出要将汉语词汇的这种网络性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出发点。曾立英(2010)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词库。

刘潇潇,毛贻锋(2005)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探讨出归纳法、联想法、比较法和语境法。力求让学生对新词能够自觉而得体地运用,并能够对自己的使用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李如龙,杨吉春(2004)从汉语结构特点出发,提出要利用语素类推法教学合成词,注重词语搭配,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好常用词和基本义等。

4 对外汉语词汇教材的不足之处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需要对配套教材进行有效利用。然而目前尽管许多教学法已趋于成熟,但配置教材显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存在很多不足。

吕文华(1999)指出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材的语法体系仍然只讲词、词组和句子。肖贤彬(2002)发现国内教材并未把语素作为一个语法单位纳入教学语法体系。他还指出语素法教学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卜佳晖(2004)对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查阅,发现其中生词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生词表的处理比较呆板。教材中的词汇表仍以词语对译为主,这容易使得学生受母语的刻板印象影响,形成对汉语词语的语义、用法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并且生词按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就导致词表中词语联系薄弱,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词语进行记忆。其次,生词表中对生词处理仍旧没有加以重点与否的区分,诸如此类等等,教材中的生词表仍缺乏合理的设置。

5 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的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探讨研究,近年来学者们有着一定显著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某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在研究思路上,相关学者们已经采取“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援引相关语言学理论为各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提出作理论支撑。然而在这些理论的援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上文中提到的“字本位”教学法,笔者认同肖贤斌的想法,认为“字”本位教学法同“语素法”存在一致之处。因而不能轻易将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作为这一教学法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这一理论援引的正确性有待论证。这也说明,我们在处理汉语本体研究与词汇教学法的关系时,并没有使本体研究有效而正确地应用于教学法。所以,笔者建议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法的应用,将汉语本体研究的内容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更有效结合起来。

其次,在具体研究方法的提出上,学者们没有进行实验验证,多数情况下仅就所提出的理论背景之上提出相应的教学法建议,关于词汇教学法的具体性操作并没有相应的实验参考。这就造成了许多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脱节。因而,我们在提出具体的教学法时不仅要考虑其理论基础,也要考虑其现实依据,考虑同有关教材的具体配合,这样才能使教师们更有效运用这些词汇教学法。

最后,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研究,我们要注意跨学科研究。例如在曾立英的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词库的设想。这一完备词库的建立,需要计算语言学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使现代科技技术应用于词汇教学方法中。

注释

①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D.A.Wilkins.1974.

② 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参考文献

[1]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2] 刘潇潇,毛贻锋.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5(3).

[3] 孙新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2).

[4] 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4).

[5] 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6] 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3).

[7] 常敬宇.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3).

[8] 曾立英.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系统性的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9] 曹慧.从留学生作文谈篇章层面的词汇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10] 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6).

篇7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归宿感,他们普遍认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中文素养不足,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外语能力又差距很大。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所以有些学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汉语言文学或外语专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无遵循,专业特色不突出。对外汉语专业成为了“四不像”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留学生的机会很少,能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见习、实习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很多人是读完了四年大学,却一个外国人都没教过。这时,如果真的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机会,他们也会心生忐忑,不敢“应战”。这些问题有专业建设问题,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但笔者觉得首先是如何确立培养目标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就有了明确、醒目的“靶子”,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靶子”模糊不清,何谈命中率呢?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举例及分析

下面就几个不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加以分析。A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专门人才。解读:虽未在文字上明确标注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但应是全包含的,同时还有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培养目标中还包含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B校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双文化基础,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具有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备进一步深造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潜能,能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解读:把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放在第一位,国内外学校及相关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放在第二位,还包含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人员。C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广泛的社会与人文学科基础知识与理论,特别是跨文化理论与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在学校及其他教学培训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继续进行专业深造的人才〔2〕。解读:同样也是三个指向———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和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D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论水平,扎实的外语基础(双语人才,至少精通一门以上外语),丰富的中国文学知识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水平测量与评估等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将成为专门人才,就业于国内外各级学校、文化交流传播机构、涉外管理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事、国际贸易等涉外政治经济领域方面的工作。解读:除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之外,增加了外事和外贸工作。E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懂俄语并掌握一定石化专业知识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备汉俄双语会话和写作、俄汉互译、跨文化交际等一定外事活动和涉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相关工作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读:最鲜明的特色是俄语。与其他学校外语定位于英语不同,该校立足汉俄双语,这是其他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向俄罗斯及俄语国家输送汉语教师。但把在行政部门、经济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方在第一位,有舍本逐末之嫌。概括起来上述五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1、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2、海外的汉语教师;3、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4、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那么,这些目标在实际中是不是可实现的呢?

(一)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这里的学校是指全日制学校。在国内全日制学校中,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主要来自各高校的留学生院(或称国际汉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也有一些面向外国人开设的国际中、小学,但需求量极少。众所周知,当全国只有四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时,他们可以走进各高校的对外汉语课堂。而现实情况下,就算北语、北大的本科毕业生也很难进入到高校做教师。因此,可以得出,就业于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只是一句空话。至于社会上的语言培训机构,它们的留学生生源少得可怜,能够系统地开展汉语教学的机构是凤毛麟角。与国内语言培训机构轰轰烈烈的外语培训相比,汉语培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海外的汉语教师。海外确实是一个无限广大的市场。“汉语热”也主要体现在国外。根据汉办的数字,现在海外有4000万人学习汉语,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在200~400万。据笔者在国外做公派教师的经历,国外确实需要合格的汉语教师。而且依西方人学习语言的习惯,他们更喜欢汉语为母语的教师,而不是本土教师。所以这一定位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有很多毕业生,想出国教汉语,却苦于出国无门。这只是渠道不畅通而已,在未来,海外就业一定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主流就业方向。

(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这也是一个很虚的目标,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也对外汉语专业也不构成逻辑性很强的对应关系。

(四)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很不切实的定位。对外汉语专业用什么来保证学生将来可以做秘书、翻译……,可以说,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胜任不同岗位的素质,但无法教给他们其它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也不是靠一、两门课就能完成的。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存在着华而不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遵循两点:

(一)各高校的相同专业应服从专业的基本属性。对外汉语学科的基本属性是汉语和对外教学。对外汉语专业不论是开设在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中央直属院校、地方院校;师范类院校、外语类院校、经贸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其最基本的培养规格,是能够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位的。

(二)应体现各自不同的特色。但这个特色不应体现为除了作汉语教师,还可以作文秘、会计,作管理人员等等。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大学四年公共课、专业课都能够按要求完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再把其他专业的课程拿来,那势必会造成“丢西瓜捡芝麻”的后果,而且简单的一、两门课程的学习,不可能达到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其结果不仅不能像设计者希望的那样两全其美,而且会两败俱伤。所以,所谓“特色”,应该体现在,依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或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或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或培养出文化素养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人才。像E校突出汉俄双语对比和汉俄双语教学,这就是特色。根据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形势,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至少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应用型、国际化、良好的综合素质。

篇8

一、微课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步入“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等充斥着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这种背景之下,微课经过教育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大胆尝试之后应运而生。微n,简单从字面理解就是时间短的课程。详细说就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目标借由视频形式而进行的3-10分钟的讲解。短小精悍可以说是微课最显著的特点,具体来看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微课的时间以10分钟以内为宜,这就使得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展开学习。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因此其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站、手机、微博微信等等。只要能连上网络,任何媒介都可以进行传播,学习者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由于微课视频容量很小,教师需要在短时间里把相关的内容讲得清楚透彻,这就使得微课的主题内容很突出,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得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三)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课堂教学不一样,微课采用的是录制的形式,不需要现场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录制之前可以进行充分的准备。比如在讲解过程中辅以PPT或视频等内容,这样才更有直观性。另外,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学习者可以保持最高的注意力,也不容易感到枯燥,所以微课也会使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二、微课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师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开口练习的机会,实现精讲多练。更有学者提出,学习者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应该不少于60%。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为词语及语法点的讲解就占用了不少时间。而微课的应用就可以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善。从理论上看,将微课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可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当前在国内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其教学对象以成年人居多。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电脑或是手机,并掌握电脑的操作方法。而且和儿童相比,成年人的自律能力更强,即使没有老师的督促也可以展开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的智力已得到充分发展,对微课讲解的知识内容可以进行初步的消化理解。

(二)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基本规律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提倡精讲多练,而微课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有效学习,课堂上教师只需对重要内容展开点拨和扩展,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充分的练习。可以说微课贯彻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学习者个体差异较大,年龄、国别、性格、动机的不同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采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则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包括看视频的次数、方式等。这样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最后,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语言点的讲解,而这些语言点可以按条目进行拆分,比如把字句、比较句、时间表达法等。分割之后,每一个语言点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可以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其讲解明白。可以说语言知识点的可拆分性和微课的短小精悍性是恰恰契合的,也充分发挥了微课的碎片化这一优势。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是可以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以弥补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

三、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微课的内容。微课的内容直接决定着学习者对待微课的态度,进而影响着这个微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如前文所述,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可见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语言知识点类

语言知识点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内容,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以及一些常用的表达等。由于这些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强,很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展开讲解。

在处理词汇部分时,可以先将要讲的词语进行分类,拆分成两、三个部分。因为无论是哪种课型,一课中的词语几乎都在20个左右,10分钟的时间很难将这些内容全部讲完,如果讲得时间过久,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分类的标准可以根据词语的使用场景来灵活选择。以《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中的第25课为例,本课中的词语表共罗列出21个单词,具体如下:

这些词语如果按顺序来处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可以按使用场景来归类,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词语都与跑步锻炼有关,第二类词语主要用于讨论兴趣爱好班,这样就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来创设一个个小的情景,进而将词语讲解出来。

语法点的处理更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因为语法点的独立性较强,通常一个语法点正好是一个微课视频的内容。但语法点知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辅以PPT或Flash,为学习者提供直观的效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背景知识类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这些内容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的第一课“名字的困惑”,课文讲的是中国人的名字。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一些与中国人名字相关的背景介绍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增加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介绍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微课视频的最后,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总之,微课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和丰富的视角,可以充分地运用到课堂背景知识介绍这一环节当中。

(三)情景对话类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文多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自己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来读。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真实性,可模仿性较差。其实,这一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尽量选择真实的交际情景,比如教室、操场、食堂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学生对一些重要口语表达句型的理解会大大加深,进而活学活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微课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

采用微课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预习、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的完成都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一)预习

在预习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表现在:提前制作好微课,并将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而学生们需要自主观看视频,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和以往传统模式下的预习有很大不同,传统模式下,学生的预习带有盲目性,它只是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熟悉。而微课指导下的预习是整个教学的重点,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微课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所谓的知识性,即选取重点突出的内容进行讲解,不要过多拓展额外的知识,以便在10分钟的时间里可以将这一点内容讲得清楚明白。这一环节的完成全凭学生的自觉性,所以在确保知识性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实现趣味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适当加一些合适有趣的视频或启发性的图片。在每一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自行检查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课上

微课的独立性较强,对于那些前后有联系并且需要持续讲解探讨的内容来说,则不适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讲解。所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用微课的形式,常规课堂教学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点拨和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微课的效果。所以微课并不是让教师从“教”的角色中释放出来,它只是将这一过程从课上转到课下。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缩短,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反复演练,展示教学成果,教师给予指导与点评。这些活动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课后

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与反思,及时调整与查缺补漏,以便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任务则是对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内化理解,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微课的特点基本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基于微课的对外汉语教学重新分配了教学时间,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展示,这大大弥补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比如怎样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教师如何把握自身的角色、课堂的实效性应该通过哪些做法予以保证,以避免流于形式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旬刊,2015,(04).

[2]张桂芬.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语文,2014,(12).

[3]欧苏婧.汉语初学者汉字教学中图式理论与微课教学的综合应用[J].广西教育,2016,(31).

篇9

关键词:修辞 对外汉语修辞学 交际中心修辞观

近年来,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直被忽视和“冷落”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一时之间成了新的热点。随着学者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对外汉语修辞学”正朝着新兴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起来。

然而,纵观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的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学科框架仍然比较模糊,整个领域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最早在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做出大胆尝试的是陈汝东先生(2000),在《对外汉语修辞学》中,他第一次把对外汉语修辞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然而,遗憾的是,全书除了第一章的理论思考外,其它部分基本上沿袭了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框架和内容,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因而还不具备使对外汉语修辞学完全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影响力。此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思考,组织召开过几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但是,从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发展的全局来看,基础性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研究还很不够,绝大多数的研究也未能突破传统汉语本体修辞学研究的思路,因而很难真正体现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乃至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目的和汉语学习者的实际入手,认清和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和本质,这是摆脱汉语本体修辞学桎梏、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特色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基础,即“对外汉语修辞是在汉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实现从“语言中心”的传统修辞观向“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这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再次,要结合跨文化交际和认知科学等学科,拓宽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以汉语学习者的整个第二语言交际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发挥对外汉语修辞学的跨学科性和前沿性特色,提升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指导作用。其中,“交际中心”的修辞观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本质所在,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的灵魂,也是本文要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一、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

在具体探讨“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之前,我们必须实现对修辞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向,本文称之为“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

“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就意味着在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必须改变传统的修辞观,转向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

(一)“语言中心”的传统修辞观

“修辞”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非常受重视的一门学问,在自由的风气之下,演讲和辩论术非常发达,这就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修辞是比较广义的,接近文学理论,但是,其中也包括了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集中体现在智者学派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发展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语言的分析上。不过,总的来说,“修辞”还是一门语言艺术。而

二、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从整体来看,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对把握对外汉语修辞的本质,界定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明确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下面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对外汉语修辞的本质

什么是对外汉语修辞?这是研究对外汉语修辞学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陈汝东先生认为,“对外汉语修辞是在汉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对外汉语修辞学》,2000)。这种定义把握了对外汉语修辞“跨文化性”和“交际性”的根本特点,并将对外汉语修辞视为一个行为过程,而不是语言技巧,这是值得肯定的。在此基础上,“对外汉语修辞”还可以理解为“在汉文化语境下以言语为主的交际调控过程”。“交际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观是符合这两种对外汉语修辞定义的。陈汝东先生虽然提出了上述定义,但却未能强调“交际性”才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的本质,这是十分遗憾的。

本文明确提出“交际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观,也就明确了“交际性”作为对外汉语修辞学本质的重要地位。对外汉语修辞是“以言语为核心的跨文化交际的艺术”,是一个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调控过程。这样,从认识论上讲,对外汉语修辞学也就能够摆脱传统的从汉语本体修辞学的套路,转而从整个第二语言交际过程入手,从而重新界定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确定整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总结、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修辞规律。可以说,“交际中心”的修辞观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基础。

篇10

关键词: 惯用语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

一、留学生掌握惯用语现状分析

惯用语数量十分多,它可以侧面反映一个汉语习得者掌握现代汉语词汇丰富量的程度。在语言学中,涉及一个关于经济性原则的概念。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指在语言的自然发展运用过程中,本着经济性的原则,冗杂多余的词汇会逐渐消失[1]。按照这一原则,汉语中的惯用语肯定是存在细微差异的,以便满足各种语境下语言的需求。但是,惯用语的具体使用非常复杂,这就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增添了很多困难。虽然关于惯用语使用的相关词典与方法众多,但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展开研究分析,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

(一)惯用语自身的特点

惯用语与歇后语、谚语区别不大,除了汉语的基本的意义之外,大部分都包含感彩,这些感差有差异,从而造成很大差别。惯用语教材和工具书的编排不当,很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心理排斥,更严重的会导致学习厌恶感,所以有些工具书不仅不利于惯用语学习,反而会让学生疏于使用惯用语,或者一使用就出现偏误,越是偏误越要回避,结果恶性循环。“遇到困难要乐观,不要钻空子”。这个偏误用例中汉语学习者其实真正想用的是“钻牛角尖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时想不出“钻牛角尖儿”这个与句意相贴合的惯用语,只是想到了形式上差不多的“钻空子”,自我感觉“钻牛角尖儿”“钻空子”有共同语素,把二者等同起来,结果把“钻空子”替代了“钻牛角尖儿”,产生了偏误。

(二)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

汉语习得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母语背景,在汉语学习中,他们的思维往往会以根深蒂固的母语为中心,由于新的语言和新的文化也会给他们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在语言学习上会带来影响。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对于学生听不懂地道惯用语,便会使用最通俗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避惯用语。比如教师会说:“平时课后要及时复习,不要等到考试才念书念到很晚。”还有些教师为了授课省事省力,坚持认定留学生不使用惯用语,在教学上只是简单介绍惯用语语义,充其量搭配一个例句,便结束了惯用语的教学。惯用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性被极大忽略。教师的刻意忽略同学生的求知若渴形成了一对矛盾,学习的不透彻诱发了偏误。而且汉语惯用语的语用色彩和特征只有在日常交流中中有助于被高效吸收与利用,在不断错用中能习得正确用法[2]。

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策略

(一)创造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我们对惯用语的使用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些用法一次性地全部传授给学生,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结合语境,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所谓“精讲多练”,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就惯用语进行讲授的时候,要讲得精、讲得细,并要求留学生在造句中反复练习、比较,以求真正把握惯用语的使用。我国的李吉林受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启发,创立了情景教学法进行语言教学,效果显著[3]。比如常用惯用语还有“打交道”“唱主角”“开绿灯”“磨嘴皮”“碰钉子”“敲警钟”“煞风景”,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强化。

(二)反复强化练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根据遗忘曲线的作用,很多留学生当时已经掌握的同义词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消逝可能会忘记。因此,及时复习非常必要。这种复习包括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重复和对外汉语教师与同学们的日常交流等。

及时复习、反复再现在汉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在调查对外汉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时,我们发现,很多昨天已经讲授清楚、留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第二天的课堂提问上,往往表现得不理想。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回环往复的过程,及时的复习很重要,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更是如此。留学生可能当时确实听明白了,但是随着新知识的讲授和时间的推移,可能当时明白的又忘了。因此,及时的复习和反复操练十分必要。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回顾、课下交流深化、布置相对应的作业的方式加强留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的应用。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上,什么时候会涉及惯用语,怎么样进行惯用语的辨析,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储备应对多变的课堂。

三、结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惯用语根植于民间,在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被广泛使用。迄今为止,很多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惯用语教学的经验,为后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提供了思路。本文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妥当、不完善的地方,因为惯用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的学习中非常有帮助。笔者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限,对于惯用语的研究所涉及的只是皮毛,希望随着教学的深化,以后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教学还是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加以总结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婧.留学生习得易混淆双音节动词偏误分析及相关教学对策[J].南昌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