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功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成功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成功案例

篇1

【关键词】高职;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训演练;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很重要的部分。能过通过其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调查以及加工。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自己现阶段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分析、探究、演练,最后再通过各自观点和方法,最后经过归纳,联系基本理论,掌握分析的全过程。

一、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在案例的教学当中主要是以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工具,在实训的环节当中以工程的项目资料作为演练对象。在对学生展开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要根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再去确定案例。要在分析对象方面做出工夫,经过收集资料,通过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资料编制成与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训任务书。案例的选取和实训的安排要满足教学提出的几点要求。

1、代表性

也可以说是要具有典型性,作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要具有能代表特定性质或类别的工程项目,要具有与同类项目相同的共性。能够为某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案例选择的好坏能影响着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对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2、高度的仿真性

选取的案例内容应该要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案列中所给出的资料或者内容可以是隐含或者零散着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虽然这样给学生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些困难,但是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敢于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对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给出的案例要有一定可供探讨的余地不然会所探究的问题变得简单无趣,自然而然学生也不愿意去参与到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综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某些内容或者能力的提高的都要有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理论课程时,各个章节的内容与知识点往往多比较零散,不能够汇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对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所障碍,所以要求着学生与教师能够对各个章节的内容与知识点能够进行串联,将其融合成系统的知识,从这个方面来说,案例与课题应当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4、时效性

对经济的评价要符合现状,在法律、行业规范方面要符合现行标准。这就要求着所选的案例要能够与时俱进。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的实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训环节应该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一到两个星期内为宜。这样能够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去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能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本人认为做好实训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准备工作进行案

比如说在开始实训之前,教师应当要能够亲自的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分析和演练,对实训安排中的教学案例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所应用到的学习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在此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不容忽视。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生能够与案例与项目有着充分的接触。让学生能够对实训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认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的学生也主要是工程管理与造价等专业的。而且学校安排的经济类课程一般都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意义重大。

2、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与经济评价实训环节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对案例的研究和课题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对于某些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且得出的结论在不同的情况之下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究问题方面做出成绩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谈论与互动。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去探讨和互动。通过各种措施去收集有效的信息和资料。能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这种阶段中,学生的创造潜力也被够被激发和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点评和总结

在实训环节结束后,教师应该应到学生去对在实训过程当中所运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去关注实训过程中问题的关键与难点。教师主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让学生自主的去对实训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空间。在实训中受到了哪些启发都应让自己畅所欲言,而不是去规定只能说哪些方面,并且在教师心里决定不能有标准答案这个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的系统的对工程经济学有着自身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坚.论实践环节在高职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5)

[2]廖玉麟.职业院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8)

[3]文娜先.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4)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成功;教学情境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让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创造性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场所。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教学形式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体能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情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久跑”这个项目有心理障碍。如何才能做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服动员,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想办法、改方法。有一次电视体育节目正在播放在云南举行的“国际七星越野比赛”,比赛的方法就是以小团队为基础共同完成不同形式跑的比赛,比赛的规则是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并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方。看了这个体育节目,我深受启发:运动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强带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校校园宽广,地势变化大,完全可以参照国际七星越野赛的方式来进行中长距离跑的练习。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发展校本教材。这不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机会吗?于是我多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观察,找寻适合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合理路线,并绘制了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确定了10个不同的点,要求学生按照图上规定的顺序完成10段距离的“寻宝比赛”。

本课教学内容“团队定向越野跑”采取单元教学形式,共四个课次。学生学习目标为:第一,通过团队定向越野跑,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体能;第二,以小团队为单位,通过识图、寻宝的合作过程完成10个点的路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第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比赛呢?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此激励他们去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兴趣是坚持锻炼的前提。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需要的是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是享受成功的快乐,而这个成功的体现方式又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他们会对其产生新奇感。

上课了,我大声地告诉孩子们:有人在校园内的10个地方藏了10种宝物,并有十个同学分别守护在旁边。这时,我故意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反应。“哇……”大声惊呼后就是短暂的寂静,而后马上就是叽叽喳喳的询问声:“老师,是什么宝物?”“老师,宝物在什么地方?”看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用我的手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宝物在10个地方,这十个地点就绘制在我手里的几张藏宝图上,如果你们想找到这10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位置图。“给我们看看行吗?”“”好,每个小组一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我发给了八个小组各一张图(图上的标号顺序各不相同)。孩子们拿到了图,兴奋极了,马上把图铺在地上进行研究,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地上,无论是怎样的姿态,目的都是在聚精会神地找寻图上的目标,并认真地相互讨论着。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我预计孩子们大体看懂了图,就大声地问:“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看懂图,找到宝物?”孩子们又安静下来,都期待我告诉他们。我这时却不急,反而给他们讲起故事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四个人到巴西去参加一次国际越野比赛,这种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只给了运动员一张当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按照图上的标识去完成小组越野比赛。你们想知道在三十几支队伍中他们最后获得了第几名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第一名啦。”我笑着告诉他们:“我国的运动员最后只获得了最后一名。”“啊!”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什么?”“那你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运动员为什么只获得了这种名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激烈讨论起来。孩子们是聪明的,有说是因为运动员不熟悉地形,有的说一定是他们不团结,有的说一定是他们跑得太慢了……看着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我告诉他们:“你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这种比赛,用手中的图去完成寻宝任务,等你们最后回到这儿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好吗?”孩子们可兴奋了,都跃跃欲试。我告诉了他们比赛规则:“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看懂手中的图,按上面的顺序去寻宝,每到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名守宝的同学会在你们小组每人的手臂上盖上一个图章,盖章的顺序必须完全按照你们小组图上的顺序,找完10个点并完全返回的,就算成功。”“哇,在手臂上盖章……”孩子们可兴奋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新奇的玩法。而点上盖章的学生早已到指定的地方藏好了。“老师还给你们加一条比赛的规则,就是每到一个点时必须是小组全部同时到达,才能在手臂上盖章。”这一条规则是此次比赛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帮助,以强扶弱,而教师并不需要像进行思想工作一样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教育。“你们每个小组都有跑得不快的同学,为了做到规则规定的这一点,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小组的同学马上又讨论起来,那场景热闹极了。一声令响,比赛开始,各个小组开始拿着图在校园里寻宝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只是到各个点观察一下,在路途中给他们鼓励。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的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组的利益,他翻身爬起,坚持比赛,小组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扶着他参加完比赛;有一个小组从一开始就手牵手跑,为的就是在每到达一个“藏宝点”时都是同时到达,并能够就这样到达终点;还有些小组是跑得快的牵着跑得慢的同学跑……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态度、情感在这儿得到表现。10个点构成的约4600米距离对八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长,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坚持下来。但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他们每找到一个点、每盖一个章在手臂上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完全把累抛在了脑后,下一个目标又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二十五分钟左右,一个个小组陆续回到了出发点,我一一和孩子们击掌庆贺,而孩子们都争相把衣袖挽得高高的,炫耀似地露出手臂上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章。这份成功的快乐是他们用团结、智慧、汗水换来的。我趁机问他们:“我国运动员为什么取得了最后一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知道!”“我找到答案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兴奋劲还留在他们的脸上……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已经明白了团队越野跑要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种探究学习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神秘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利用一张图让学生去寻宝,让学生相互帮助、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品尝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其实,只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同样会做得很好,甚至比教师都出色。

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重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的开放局面。这种开放局面就如同本课那样,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本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资源,利用校园中不同的地形进行越野跑,是对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反映。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体育课程标准还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课学生的运动兴趣来源于比赛的神秘感,来源于新奇的盖章形式,来源于小组的协同作战。有了这么多的兴趣,学生不向往吗?不去积极参与练习吗?

体育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合作的表现形式上,而应该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本课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需要以小组的团队精神共同寻找图上的10个藏宝点。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共同看图找点,相互携手前进,才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由此看来,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使得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2年5月。

篇3

2012年我在云南省一所中学讲了一节公开课,来自全省1000多名老师听了我的课,老师们听了这一课后收获很多,受益非浅,对评课有一种新的认识:二次,三次笑声(鼓掌)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新课标“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现我把这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奉献给同行们,双座法(Double Method)是指连坐法和联座法。连坐法是过硬的方法,属于“硬件”,而“联座法”是以人为本,人性化、和谐化的一种方法,属于“软件”。由阶段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四个阶段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连坐法,其中的阶段训练占用一半左右的复习时间,它又包含语音、词汇和听力、语法结构、课本内容、综合练习四部分,称作“联座法”。此模式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实践证明:“双座法”复习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它使多元化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准备实验阶段

1.调查摸底。对实验班4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思想品行问卷与座谈相结合进行调查,并建立档案。2.制订计划,确立目标。3.确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掌握、运用合作技能。4.明确小组合作要点与要求。5.要求学生“定向、定时、定量”预习,养成温习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联座法”阶段复习教学具体操作:自己采用“联座法”的复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1.语音、词汇和听力复习。笔者对高一上学期所教的词汇,按大纲要求,进行筛选,选出考纲要求掌握的三、四会单词,以听写、根据音标默写或根据所给的汉语意思来拼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词汇进行回忆――整理――巩固,然后用部分常用词汇进行造句或让学生自由编写短文,这一做法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促使他们在造句中运用词汇,开拓了他们从口头上和书面上提高交流能力的思维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整个复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每位学生都在乐中学,使复习课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同时对英语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语法结构复习。把七、八年级和高一上半学期所学的语法罗列出来,让学生以金字塔的形状,从易到难,由上往下排列,这一做法体现了分层次的立体教学,使语法从易到难进行复习。每次语法的复习,采取多种练习类型,让学生在做题(实践)之后,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理论)语法要点,深化对语法规则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之后摘选历届考题来做,使语法复习更加贴近考试,让学生心中有数。该复习法完全体现了精讲精练的原则,复习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乐中学,毫无炒冷饭之感。如复习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动名词、表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按金字塔形状排列顺序依次为表从、非定从、宾从、动名词,他们认为最难掌握的为不定式。

接着选30道考题给学生做,之后让他们先进行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学生在做此类型题时,因均为高考题,他们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均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毫无厌倦之意。这样完全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及预期的效果。

3.课文(教材)内容复习。把高一上半学期教材的课文内容从拼盘的形式复述或以小作文的形式归纳课文的内容,然后对课文的知识要点进行对比、归纳,目的是让学生对旧的语言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补充相关的练习,使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以模块二的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学生的英语素质也随之逐渐提高。

A good exampl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1 Animal: an elephant in Zimbabwe 2 Situation: previously hunted with numbers decreasing 3 Result: protection by farmers who make money from tourism

What we can get from wildlife protection? 1 Animal: a millipede from tropical Rainforest 2 Situation: produces a drug naturally which can protect us from mosquitoes 3 Result: Daisy plans to tell WWF about the drug

三、实验的效果

经过半年的不懈实验与探索,师生共同努力,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考试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根据实验统计表结果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书面表达及交流能力亦有明显好转,使学生的英语素质更进一步提高。

篇4

我的备课也是按这个要求备的,当我在写标题时有一个培训在下面提出重新分组的要求,我想,这节课就是开发利用师生源,何不把这个即时生成的问题当成我的第一个活动呢,于是我就向大家交待任务说:“以前的组都是我们培训者分,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分,各位老师以现在坐的位置为临时组,请你们在五分别之内想出分组的方法,先每人写一种,然后组内汇总,组内讨论后筛选出最好的一种方法,然后找一个人起来发言,此轮发言完后,用循环的方法依次对各组的发言进行一个优点一个不足式的1+1评价,评价完成后由全班举手表决出最好的一种分组方法”。我计划用是这活动代替前面的剪角活动,然后探讨后面的问题,可老师不比学生,他们因多种原因参与性不高而此项活动没能选出更好的分组办法来,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就是我们上次作为培训者一起参训的老师,我称她为同学,事情到这一步,不可能不做,也不可能让我来做,要不这个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目的就没达到,此时我又将这个任务交给参训者(特殊的学生)。她让大家围成一组,轮回念“我们是务川人”成功地将组分好,分完组后,我才抛出: ①通过这个活动你对学生资源有何认识;②你认为如何开发、利用教师资源。这两个问题让大家探讨,此时不少老师才恍然大悟,这个分组活动,我利用即时生成性问题的学生资源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策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给参训者演出一个真实版的利用现有学生资源的案例,我认为很成功,值得分享。

就这个单元,下午我在另一班培训时我的操作方法又改变了,因为资源有区别吧,此班非那班。一开始我就找到班长,我问班长:“下午天气太热,老师们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搞个热身活动,你能不能替我问一下大家?班长大力支持。我问班长:“是你来设计主持这个活动呢还是你指定老师来做?这个班长真的很能干,立即就想出让大家搞一个编故事接龙。要求:①老师不能说不知道;②每一个老师思考时间不得超过5秒;③不能答的或超时的要表演节目,由我们培训者监督。不多一会儿,这个充满着挑战、而又有趣的活动在紧张和愉快的气氛中很顺利地完成了,活动完成后我顺势抛出要讨论的问题,此时各参训者才如梦初醒一般,有个别地禁不住发出原来如此啊的惊叹声。

同一内容,我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两个班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培训,让参训者深深认识到老师是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这是我在培训中非常成功的两个活动。我分组的方法也值得一提,参与式教学中分组是必须的,如何分好组很值得研究。

分组尽量满足如下几个要求:①老中轻三给合相对均衡;②是男女搭配相对合理;③每组尽可能都是来自不同学校;④尽可能避免领导与领导、熟人与熟人、朋友与朋友坐在一起。分组还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顺序或方式。分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①组内在确定组长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②组内在确定记录员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③组内在确定发言人时因种种理由而互相推。

篇5

关键词: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案例设计;案例组织;力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TU9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6604

一、对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

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教学方法上看,案例教学改变了单向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分析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特别是对工程应用学科,利用案例能使教学更贴合工程实际,以工程问题为导向[1],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要求。

桥梁工程课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涉及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众多前期课程,同时该课程又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是工程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对于这样一门课程,实行案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能综合材料、力学理论、构造知识和施工方法等多方面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将前期课程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体系[2],培养学生综合各种所学知识,并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工程素养。

二是,更贴近工程实际。以往教学仅注重桥梁工程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忽视有关构造细节和施工技术。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真实工程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桥梁构造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与理论结合,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识。

三是,利用案例教学灵活的特点,紧密结合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时追踪桥梁工程建设的最新成果,如新结构形式、新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对本学科的视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演进发展的敏锐性。

从教学方法论上看传统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学内容较为系统,教学组织较易开展;案例教学则是从实践回归理论的过程,先摆出问题,再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编制案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的设计和组织上必须有所思考。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对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进行探讨。

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案例分类及特点

按照案例的素材来源,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案例包含设计类案例、施工类案例和事故类案例等,也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力学现象进行归类。设计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桥梁设计和构造最直观的认识;桥梁设计与桥梁施工技术紧密相联,施工类案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桥梁设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事故类案例震撼性强,结合事故原因辨析,可以为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点提供极为有益的帮助。

按照案例教学方法又可分椋貉菔拘桶咐教学、讨论型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演示型案例教学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上述案例教学的认知范畴,因为它仍然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但是应该看到它在教学中的优点,案例短小精悍,演示型案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学过程容易把握,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演示型案例教学在加强理论教学效果上优势明显,其仍然是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型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介绍案例的背景,并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型案例教学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教师仅仅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主持人。讨论中学生思想产生碰撞,有利于启迪新的想法,拓展创新思维。参与讨论的学生人数不受限制,是案例教学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事先设定某个工程项目和各方立场观点,并将学生分组安排,教师也可以作为其中一方的扮演者参与其中。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需要学生主动收集相关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充分是保证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选择合适的案例背景并加以设计则是此类案例教学的关键。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要求参与方准备时间较多,作为课程教学开展的次数也受到一定限制。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课内案例教学受时间限制需要安排紧凑,以演示型案例教学或讨论型案例教学为主。课外案例教学在时间上较为宽松,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如利用学校

所在城市众多桥梁的现场环境,组织学生周末春游、秋游,在宽松的环境下开展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的一般原则,如案例的典型性、启发性,案例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案例的可理解性等[3-4]。具体到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敏感性,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桥梁工程课程涉及材料、力学、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但现有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系统整合,以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感到

不知如何应对,无从下手,总是希望有个固定的模板加以套用,这样将极大地限制学生工程创造能力的发挥。

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上,笔者建议将力学理论作为一条主线。作为高年级专业课,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具备将前修的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条件,在教学内容中以力学理论为主线,同时在案例的设计上加以体现。如文献[5]针对梁式桥静力体系划分作了教学案例分析。以力学理论为主线的案例设计,可以整合桥梁工程课程知识点,系统梳理桥梁工程课程与其他前修课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桥梁工程设计、构造和施工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力学知识如图1所示,各部分与力学知识的结合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材料层面,如基于材料受力的截面应力分布、各应力形态(弯曲应力、剪应力、压应力、局部受力),以及由应力超限造成的各种破坏形态等;

二是构件层面,如梁、柱、扭、索等构件的受力及变形;

三是结构层面,如梁式桥、拱式桥、索承桥,以及由基本结构组合形成的各种组合结构等。

四、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收集典型题材

案例教学中,选择好的题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衡量案例教学好坏的第一印象。有关研究也表明,学生即使对案例涉及的知识不明确,也能够对案例的好坏作出评价,可以说案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首先主要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题材应来源于真实的工程实际,要提供丰富的信息,最好结合图片、视频或动画演示来讲解。案例来源的客观素材要详尽,但受制于课内教学的时间限制,案例教学的内容又要精炼,要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把握案例内容的难易程度,处理好案例教学时间分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W效果。

(二)精心编排过程

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个好的案例设计应该是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的一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案例好坏的指标。围绕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目的,桥梁设计比较方案、施工过程的可行方案、施工过程的多种可能性等都可以作为案例编排的内容。案例的编排可以按照由工程背景、工程问题展开,进而组织讨论这一流程进行(如图2)。如某拱桥缆索吊装施工过程,围绕挂扣过程设计案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介绍该工程采用的缆索节段吊装施工方案;其次提出缆索系统和拱结构挂扣系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扣索张拉、背索锚固等影响线形和施工安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并结合所学的力学知识开展讨论。

(三)注重案例分析

对案例的分析或点评,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学生还不具备对案例分析进行评判的能力[6],因此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或点评是目前案例教学容易忽视的部分。对案例的分析或点评是梳理学生思维的过程,对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案例的分析应该把握案例的关键内容,除了通常的口头点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形式。如索承桥抗风问题,可以以美国塔科马大桥风毁事故为案例,播放该桥垮塌的视频,不仅让学生感受桥梁垮塌的震撼效果,更应引导学生观察桥梁的破坏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引导

他们思考造成桥梁垮塌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大桥扭转剪切破坏原因的分析,可设计“火腿肠”教学模拟演示,要求三名学生徒手剥开火腿肠,演示弯、拉、扭三种情况下剥开火腿肠的难易程度,以此证明扭转剪切破坏的效果,这种结合实际生活的体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五、结语

精心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学,对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教学中案例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对案例教学的组织提出了一点初略的看法。实践证明,这些总结和探讨有利于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也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均利,卢春玲,王晓峰.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6):80-81.

[2]钟小平,肖鹏.桥梁工程系列结构类课程教学内容一体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 47-50.

[3]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4]喻梅,周水兴.案例教学法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与世界,2011,28(9):38-39.

[5]周水兴,田维锋,张敏.“梁式桥静力体系划分”教学案例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43-45.

[6]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40-144.

篇6

关键词: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切削少,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多种成型工艺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模具的生产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新产品的和老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的制造工艺与方法。随着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既掌握理论、熟悉结构,又精通工艺、设计效率高的综合型模具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但是目前学校对模具专业学生培养的偏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讲授的模具设计流程、设计规范不仅与企业的模式不相符,而且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源是高校课堂教学脱离企业真实需求。而案例教学,特别直接来自于企业的案例,会使得课堂的理论教学贴近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学生查寻有关资料、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组织学生对事件、情境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具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模具设计理论和手段的更新,模具制造新技术的变化都使得模具在结构上更加灵活,质量越来越高,功能更加强大,生产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可以说模具工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是在课程及教材上的知识却比较陈旧,老式的经典结构及工作原理仍然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模具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落后,跟不上模具工业科技发展的步伐。

1.2教学方法单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综合应用了前面的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内容繁杂、知识涵盖面宽,而学时数却偏少,教师一般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来讲授课程内容,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双向互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抽象的模具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只能凭空想象。教学无法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使得教学组织缺乏灵活性,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实现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

1.3缺少实践性训练

在模具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虚拟题课题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应用环境不贴近,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

2.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模具设计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应用场合等的语言表述,即使采用多媒体课件也只是多一些可帮助理解结构的动画,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仍然没有深入到教学中。课堂说教、课后记忆、考核答题式的模具教学方式仍然起主导作用。学生对塑件工艺性的分析、模具的设计理念、思路、内容、结构的关键性问题和注塑工艺参数的制订没有任何概念,更谈不上合理性、经济性和良好的工艺性。面对一个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无从下手,设计的模具完全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用于真正的模具生产。为了彻底改变模具教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较好办法就是在采用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的理论理解。

2.1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案例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通过各种信息检索手段或深入到生产企业中等多种途径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等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做到紧跟模具设计理论的发展,精选反映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的经典案例,引领学生关注前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如热流道注塑模具、最新的三维设计(如Pro/E、UG)软件、工程分析(如Moldflow)软件直接运用到模具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2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后,初步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技能的基础上,按教学计划设立专门的案例讨论课,分组对选择的案例展开讨论,运用所学的模具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所选择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前沿性。如图一悦达汽车厂生产的车灯后视镜注塑模表面存在充填不满和熔接痕的现象,让学生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主动查阅资料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塑件的设计、模具结构和注塑参数对塑件质量的影响;讨论模具和注塑机尺寸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模具的闭合高度与注射机的最大闭合高度与最小闭合高度关系、模具推出机构的推出行程与注射机顶杆推出行程的关系、定位圈与注射机上的定位模孔的关系、模具动定模板尺寸与注射机上动定模板尺寸的关系等。案例讨论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典型案例、重点知识点的了解,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模具设计是一个综合工程,理论教学不能仅仅是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和应用场合等分割式简单描述,否则这样讲解学生对整个模具设计过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理论教学应该结合企业一个典型案例,从材料选择、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分型面确定、绕注系统类型、工作零件尺寸的计算、模具结构、设计流程、注塑工艺参数和加工过程中制品的缺陷等方面讲授模具设计。以图二所示产品设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穿插补充大量的企业生产中的实例,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保证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的实用性,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学会在生产中是如何设计、如何解决现场问题,这样可缩短同学们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尽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2.4实践教学与案例结合

为了加深对注塑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工艺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能力,课程实验教学必须结合企业案例。课程实验主要是模具拆装和注塑生产实验。模具拆装实验应选择企业生产报废的但能反映模具新技术的典型模具,如自动脱螺纹模具、自动脱凝料模具等。通过模具拆装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在注塑生产实验时,让学生亲手去安装、调试课堂所讲的企业案例模具,并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进行塑件的生产。通过对模具的安装,学生掌握模具安装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模具设计参数的理解,提高模具安装动手的能力。通过对注射成型参数的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艺参数的确定,调试压力、时间、温度的先后顺序;料筒与喷嘴温度如何判别;根据成型情况,如何来调整参数。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巩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缩短企业需求与学生所学知识间的差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5课程设计与案例教学结合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对该课程的一次综合应用。但在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中,模具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和企业的模式不相符,提交的生产文件不符合企业规范,使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提供企业生产的塑件案例,引入企业模具设计流程,强化企业模具设计规范,并在实践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按企业模具设计流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所提交图纸完全符合行业规范。通过课程设计和以后的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企业的设计流程、行业设计规范的认识,对就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

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多,内容丰富,在选择案例时选择具有较强针对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既要融入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内容的生动性,抓住热点,才能引人入胜,教学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简单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没有新奇感;若内容太复杂,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教学过程难以开展下去。因此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现代性、生动性、创新性和适中性。

3.2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处理问题的实践中,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优势是明显的,但不是万能的,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连贯性强,系统性全面,尤其是对一些模具设计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师才能进行案例教学。所以,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既不能一味地为讲理论而讲理论,又不能片面地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而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博采众长,互为补充、兼收并蓄。

4.结语

实践证明,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企业案例,学生极大地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后续课程的接受能力、实践技能及工作后的岗位适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平等.案例教学法在冲压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5):171-173.

[2]樊晓红等.《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改革探索[J].模具制造,2008,(9):69-71.

篇7

关键词:UML技术 自动组卷 在线考试系统 教学探索

1、引言

在我国,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类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从出题、组卷、印刷,到试卷分发、答题、收卷、判卷、公布成绩,整个过程都需要有人工参与,可能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完全公平、公正。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在线考试系统通过题库随机出题、标准化判卷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传统考试方式所遗留的问题并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结合本校各类考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探讨并利用UML建立系统模型,将学生分组并运用系统设计与软件工程技术完美结合展开讨论,以此用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软件项目开发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主要是建立模型,确定系统必须具备的需求功能。本文首先对在线考试系统的各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将本系统分为考生和管理员两大模块,还将模块进行细化展开分为若干子模块,采用的技术主要有UML技术、AJAX技术、SQLserver数据库连接等相关技术。

3、UML技术

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面向对象标准建模语言,它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它融合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并溶入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作为一种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五类图来定义: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交互图、和实现图。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系统时,首先一般要使用用例图进行需求分析;其次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以构造系统的结构;第三步是描述系统的行为。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静态的,包括用例图、类图(包含包)、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五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静态建模机制。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或者可以执行,或者表示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它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四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动态建模机制。因此,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

4、系统总体设计

在线考试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程序,从功能上分考生和管理员模块。管理员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后台管理,主要负责对考生管理、考场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公告管理、题库管理、试卷信息管理等。考生使用考生证号和密码登陆在线考试系统,登陆后系统根据准考证号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在核对考生基本信息正确无误后进入选择考试页面并选择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进行在线考试。考生在线考试的试题是从数据库的题库中随机抽取。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结合实际考试流程,以考生模块为例设计序列图如图1所示。

5、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相关联的几个主要数据表;管理员表(Admin)用于保存管理员登录在线考试系统的用户名、密码、权限等。考生表(Users)用于保存考生登录在线考试系统的用户名、密码、权限等。成绩表(Score)用于保存成绩信息,本表包括的编号、用户编号、试题编号、成绩、考试时间等。

6、结语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运用面向对象的知识分析和设计系统,通过UML 的学习画出活动图和序列图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让学生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思想与对软件工程技术密切融合并有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邵维忠.统一建模语言UML评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4):36-40.

[2]于志敏,刘延华.选题组卷策略研究.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14(3):32-35.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诚信教育;渗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诚信失范问题,如内容失真、弄虚作假等不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档案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果。由此,如何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渗透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档案利用率,更好地为学生和高校发展服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档案在学生诚信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以及以后工作中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不单纯是大学生受教育的情况,还应包括大学生个人的信贷消费、有无犯罪记录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记录等内容,是对大学生成长历史真实完整的记录。现今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此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对给社会最需要的岗位输进高素质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被忽视的诚信教育资源,保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说,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诚信教育资源,对培养高校毕业生的优良品格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当前,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却出现许多不容忽视的诚信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档案利用效果的发挥,需进一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下面就针对这种情况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1.缺乏诚信意识

目前,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还缺乏诚信意识,并不能按照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范履行监管职责。再加上市场经济时代下用人单位也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得高校学生档案的凭证功能不断弱化,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高校不重视学生的档案管理,没有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和监督制度,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使高校学生档案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档案内容单一

高校学生档案记录了每一个在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其记录的内容能全方位地反映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情况。可是当前高校学生档案内容却十分单一,可以说这么一个内容单一的文件并不能完全和真实地反映高校学生的所有情况,大大造成了部分高校学生档案中对学生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家庭历史和社会关系等的记录缺乏有效的评论,几乎都是一些教条式的评价,使得高校学生档案中有效的、有用的信息极少,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3.疏于监管

要使高校学生档案发挥出其应有的参照作用及凭证功能,就必须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可以说这是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基本价值与意义。可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却存在内容失真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度产生一定的怀疑,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发展,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审查学生材料时疏于监管,造成一些虚假的材料纳入学生档案中,使高校学生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此外,部分高校为了一时的方便而在学生档案转递过程中不按正规渠道进行,对学生档案的监管不严、不规范,这种种现象导致高校学生档案出现乱放、涂改甚至遗失等现象,给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综合上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这些诚信问题,不仅导致实现不了档案的利用价值,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尽早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很好地渗透诚信教育,让大学生档案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对策

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资源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使之发挥出应有的重要职能,那么高校学生档案的诚信管理工作水平必将更上一层楼。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际,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诚信档案意识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不强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业务和政治素养低,达不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为此,高校首先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培训,并逐步加大培训力度;其次,提高大学生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素养,通过这些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逐渐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将诚信原则贯彻落实在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保障,才能使其顺利进行下去,也才能使高校学生档案的诚信价值得以体现,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真实的情况,便于毕业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

2.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机制应主要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大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品行表现、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其中,“信用记录”是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它主要考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学杂费缴费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等。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后,再逐步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以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高校学生的诚信档案是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通行证和第二身份证,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机制,可以说对增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强化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完整性,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学生信用监督机制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完整的高校学生数据信息库,全面反映出学生借贷还贷、奖励、处分和其他的诚信信息,促进高校学生诚信体系的建设。

3.改革大学生档案内 容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改革大学生档案内容,以改变大学生档案内容的教条化倾向,还原大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在审核相关材料时把好关,对来路不明、记载不清楚的材料,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严明材料的真伪,也就是说必须切断虚假证明文件的来源。二是必须改变高校学生评价内容趋同的状况。在评价高校学生各方面情况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真实的记录,教师最好是能够使用丰富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情况。三是要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卡。真实记录高校在校学生守纪诚信、学业诚信、信贷诚信、就业诚信等方面的情况,保证高校学生档案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除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及时改革大学生档案内容外,大学生们自身也应加强诚信品质的个人修养,做到诚信修身、诚信做人。

4.加强大学生档案材料审查与监管力度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学生档案及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大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基本情况的收集、积累,对于材料中记载的有疑点的内容要进行核实,不断强化大学生档案材料的审查与监管。一旦发现虚假记载,必须及时反映给有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对其做出最正确的修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增加对课业成绩不好、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的管理力度。此外,管理人员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本着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负责的态度,对一些达不到学校规定要求的大学生,给予适当的警告,并将处罚情况及时、真实的记录到学生档案中,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籍、学历证书的真实性。

5.充分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

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是目前我国惟一的、最具权威性的人才数据库,高校应当结合高校学生的诚信档案,充分利用该数据资源,使高校提供毕业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使银行提供贷款学生的还贷记录。这样一来,用人单位在查询学籍、学历的真伪时,还可以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所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校期间贷款的学生,一经发现有恶意欠贷的,必须进行严惩,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网站上公布他们的名单,以净化高校助学贷款环境,教育大学生诚信做人。

另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诚信品质的大学生,更好地做好诚信档案管理工作,还应该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在社会上和学校里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可以开展关于诚信教育的征文比赛、实践活动等,逐渐让大学生了解、认同诚信理念,把诚实守信变成日常的自觉要求。

结束语

总的来讲,高校学生档案的诚信问题,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职责,关系到档案的价值实现。解决这个问题,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的个工程,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高校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大学生档案管理中提高诚信档案意识,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改革大学生档案内容,加强大学生档案材料审查及监管力度,并充分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档案拥有高度诚信,才能使高校学生档案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情况,实现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映君.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略策研究[J].兰台世界,2009年第3期.

[2]李淑娥.关于大学生诚信材料入档若干问题的思索[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篇9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4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变的越来越宝贵。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现代化建筑物开始最大程度地向地下和高空发展,这不仅给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随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安全与质量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就整个建筑市场发展环境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仍然无法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1]。因此,为建筑领域培养合格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显的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在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初始岗位是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项目代建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企事业中层部门经理、工程项目经理、代建经理等。《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分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两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和控制能力,并能够运用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进行管理;同时具有收集和编制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施工现场备场容管理、施工消防安全管理以及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能力。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进行课程总体设计

首先,教学团队通过对建筑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同时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标准,把课程对应岗位设定为质检员、安全员。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度分析质检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对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和能力项目训练设计两大方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面,结合质量员、安全员的工作内容,把该课程划分为8个模块,如表1所示:

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上面,对质量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度剖析,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设计了8个能力训练项目:1)土方工程、地基处理等工程质量验收;2)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砌体工程质量验收;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4)建筑装饰装修与节能工程质量验收;5)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分析;6)阅读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阅读、审查和编写施工机械的安装和拆除方案;8)阅读和填写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学生通过能力项目的训练,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了解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借此“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2]。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实训并重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操作三者融于一体,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3]。本课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创新设计教学情境,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项目法教学:选取某个实际工程为对象,结合施工进度将工程分解为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们围绕着具体的任务开展学习,通过模拟操作、现场考察、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4]。1)模拟操作:针对质检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上,把某个典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分解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等几个部分,给学生分配质量验收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2)现场考察:带学生去某个在建工地进行实地教学,要求学生对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以及检查安全隐患。

2、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在于案例的丰富性,通过遴选一些比较典型的质量与安全事故进行讲解分析,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融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一些比较热门的案例给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将老师传授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到时间中去,掌握一些常见的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方法。

最后,在考核方面,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仅仅是目标,比较偏向技能类的成绩评价更应注重平时过程的考核[5]。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知识考核、实操训练五个方面组成。整个考核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二)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制定学习方法

以8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都要参与,由老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一环,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学习项目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为此,采用了分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人数一个小组有3-5名同学,每个小组合理安排不同梯度的学生,从而起到学生之间互补和互相学习的作用,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不懂而缺乏参与感。

(三)以“钢筋工程质量检验”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整个教学流程为:1)模拟操作:以某个工程的钢筋工程对象,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分组布置模拟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任务;2)现场考查:带学生参观某在建工程的钢筋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并分小组对该项目的钢筋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格;3)实训项目强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给学生安排钢筋工程实训。学生们分小组完成一个钢筋工程的材料验收、钢筋构件绑扎工作,并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对彼此的钢筋构件进行质量验收。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钢筋工程的质量标准、操作方法、验收要求,从而具备了该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

四、 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甚至工作打好了基础。然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1)如何设计模拟操作环节,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同时让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2)现场教学的场地有些;(3)教师的实操水平和现场经验有限等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实践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7): 34-35.

[2] 林文剑.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6): 181-182.

[3] 王蔚.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4): 23-26.

[4] 王怡.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4 (8): 375-377.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20-02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生物工程技术实践应用的重要分支。课程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下游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分析、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基础, 研究生物药物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药生产过程优化,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1]。

1 生物制药工艺学案例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生物制药工艺学内容主要涵括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制备工艺。在具体药物生产工艺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药物的生产,例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从菌种的活化、种子扩大培养、发酵的控制、发酵液的预处理、青霉素的提取纯化精制等方面来分析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控制。学生在以前的基础课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工艺控制方法、产物分离技术等理论,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只是听,一方面学生不重视,抓不住重点,觉得老师是重复以前的知识,枯燥无味,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具体分析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法学院在大学课程中开始使用。它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该方法主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分析和掌握案例的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4]。

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结合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建立案例库,在该课程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新课讲授之前,从案例库中选择相关的典型案例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并讨论,授课时由学生占主体地位,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带到课堂上讲解分析,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最后由教师归纳分析总结并引出新课。从而实现由案例具体分析到新内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药物在不同案例中具体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青霉素生产工艺”这一章节时,在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认识青霉素这种药物的结构特点,然后以案例库中各个工厂具体青霉素生产工艺为案例,组织学生对各种工艺进行研讨,要求学生从菌种、代谢控制、分离纯化方式以及收率、能耗、环保、安全及关键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各厂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并从中自行设计最佳工艺。通过应用案例法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内容枯燥、理论和实践缺少联系的弊端,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案例教学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2.1 精选教学案例

在保证案例选择典型性、时效性的前提下,根据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每类药物选择3~5种,例微生物药物从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两方面考虑,选择谷氨酸、青霉素、链霉素的发酵生产作为典型案例,通过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校友提供组建案例库,使每种药物各种生产工艺达到5~8个,在进行到此部分内容时与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在课程进行到适时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好像亲身立足于企业实际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2.2 精心设计问题

根据案例库中的各种药物生产工艺准备问题。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方法中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开阔思维的关键因素。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心理,具有对专业基础知识应用的指向性。因此,所设计问题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知识的积累情况,每个工艺提出8~10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利于课堂讲解中的引导和开阔学生的思路。

2.3 案例教学的实施

课外讨论小组以4人为一组,指定组长。将相关的案例、问题及要求查阅的参考资料范围提前一周交给组长。要求每个学生根据问题,查阅基础知识及最新研究资料,最后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在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这类药物的基本特点,然后引出这种药物的生产工艺,分别要求各组根据准备的案例,派一名代表进行具体企业案例的讲解,分析工艺控制点及存在的问题。同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完善,各组之间可互相提问、争论。课堂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案例选择的恰当性、教学引导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教师是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教师最后做恰当的点评和总结。教师的总结应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讲解、提出的问题及讨论分析进行总结,关注学生对具体案例中工艺的流程、工艺控制参数的分析是否全面、正确,以便学生从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到正确处理和解决药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通过对具体中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教师在评价时应对有创新的观点应给予鼓励;同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并适当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在课后写出心得报告。

2.4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