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在校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课业负担的过重,由于当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数的中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的书籍熏陶,已经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一有时间便沉溺于电视肥皂剧中或浸泡在电脑游戏中。要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来,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音像作品虽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给人的感觉是平面的,而文本阅读要运用头脑去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它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我们只有徜徉于文学海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文字的奥秘。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另一种类型的课业负担,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课外时间用在阅读上。具体的激趣方法有:
1.介绍有关作者的生平、思想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经历,例如苏轼儒、道、佛杂合的复杂内心思想,还有很多文学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迹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美文片断赏析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一些名篇片断,如的戏剧、徐志摩的诗歌、林语堂的小品文、沈从文的小说片等在课堂上欣赏,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美妙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3.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语文教学上,教师情智并举,将感情融人课堂,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从阅读时效上可大体归为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精读重在吟诵涵泳,文道兼收,强调阅读的深度;略读重在观其大意,提纲挈领,强调阅读的广度;快读重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强调阅读的速度。不同的书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读,要做到重点突出。好书、美文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知其梗概,就可以运用略读或快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作者介绍、前序后跋,再翻看书中内容的一段或几段,初步决定读不读,以何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再按兴趣、喜好来读。总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跟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灵活运用三大阅读技法,当然还可以探索出其他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从课内到课外,博览群书,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一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如果光提倡、光强调,紧接着就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自觉阅读,缺少了检查、督促的环节,势必不能使大面积学生有所获、有所提高。我们搞课外阅读无非是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说能力的目的,而这些最终目的都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无法测试。而且即便能测试,课外阅读也不是灵丹妙药,在一个月、一个学期就能奏效。记读书笔记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的好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坚持记读书笔记,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另外,指导记读书笔记一定要要求具体而细致。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装订精美的笔记本,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开头先预留两页作为整理目录时所用,接下来分类为摘录和心得两部分。读书时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成语、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记在笔记本的摘录部分,而读后的感想、评论或赏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断或篇章,都记在笔记本的心得部分。
让读书笔记成为自己忠实可爱而又形影不离的朋友。每次翻开课外书籍时同时打开读书笔记,当你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作品之间,读书笔记已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好几页。而重读读书笔记,时常会有所发现,产生新的思想,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例如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介绍各自读过的好书及读书感受,或针对一部多数同学都读过的作品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再如举办课外阅读欣赏会,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散文或诗歌以朗诵的形式介绍给大家,美文共欣赏。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提倡同学之间传阅读书笔记,或适时举办读书笔记评比会、展示会,对记得好的同学及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表扬,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课外阅读活动要不拘方式,以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为准则。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功能 价值 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掀起了教学改革的,在这样一场潮流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学校,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阅读功能、价值的认识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读书的国度,“不读诗,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认为阅读对一个学生不仅有获得新知、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还有提高说与写能力的作用。读与说、写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读的升华,并又反过来影响读。好多学生说的、写的干瘪瘪,毫无文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小,肚子里没货。总之,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阅读的功能、价值,才能端正阅读的目的、态度,从而使阅读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
二、读什么
“减负”令和新教学大纲颁布以前,教师虽然或多或少地在课外阅读工作上有些指导,但着眼点在中考上,阅读面狭窄,学生在厌倦了应试类文章后,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了。“减负”令和新教学大纲颁布后,许多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一套套打着“中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营养大餐”。打着“中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中学生课外读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给中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多是年代较远、部头较大的经典作品,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名著学生不愿意去读,经济上也难以承受。其他出版社的丛书选的多是短文,比较适合学生阅读,但也无法全部选择,只选择一种,学生显然“吃不饱”。另外,大量的时文无法入选是最大的遗憾。鉴于此,我认为,教师还应作必要的指导,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没有入选的名家名著,当代中外长篇小说(获诺贝尔、茅盾文学奖的)也可推荐。其次,还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看的报刊,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可让学生相互传阅。再次,学校阅览室、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三、怎样读
培根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这实际上是谈泛读与精读的问题。不用说已有的书就浩如烟海,仅每年新出版的书就达10万种以上,报刊近万种,即使其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个数量也够大的了。我们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有些书、文章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泛读就可以了,或“浅尝”,或“吞咽”,或“只需知其梗概”,做到涉猎广泛,并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量,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的。我认为,限于中学生理解能力、时间等,长篇巨著及一般的文章可泛读,而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和古典诗词则要精读。
课外阅读还要与记读书笔记结合起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出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后的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记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检查。对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读书笔记要传阅,要展览,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还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靠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大量做题来提高中考成绩,还没有把课外阅读提到应有的地位上来。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课外阅读重要,但它的价值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是隐性的,故不敢放手去搞课外阅读。
篇3
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1.采用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妈妈讲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正当孩子们听得入神之时,教师戛然而止,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被激发起来了。
2.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二、营造阅读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1.组建图书角于班内
凝聚班级读书资源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因性别、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不同各自会拥有不同的课外读物。老师便发动同学纷纷捐书,实现“资源共享”。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如每星期五的班级读书会,让学生每个星期有一节课来看课外书,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每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讨论会,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正在读的书,畅谈书中的精彩情节,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发现了读书的乐趣。
三、进行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如在教学课文《荔枝》时,文章围绕“荔枝”,记述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表达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深入体会出作者的难忘。同时可以推荐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阅读,进而教育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啊!不管我们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2.指导学生使用摘录批注法
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发现有好词、佳句进行合理选择,分类摘抄下来,写成相应的读书笔记或制成读书卡片。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通过检查反馈,不断地改进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1.与家长合作
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所以,老师要争取与家长配合,督促其子女的阅读,做到时间上有保障,家长的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每周一上交检查一次读书笔记,并进行讲评,奖勤罚懒。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使名著阅读能持之以恒地有效地进行下去。
3.手抄报评比活动
“手抄报”的内容哪里来?于是学生们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语文课上读,而且在课间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篇4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学者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然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在于课内学习所得的方法的正确的迁移。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之思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顿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笔记还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材料与借鉴。
3.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中,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实现对文本的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的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集体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以使学生有博览群书的条件。
五、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共同阅读,阅读彼此,永远充满了惊喜,永远不会疲倦。[5]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那效果就更显著了。笔者认为,一学期召开二三次,每次发言人数应不少于五人。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共同提高。
篇5
关键词:欣赏;发现;评价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振兴中华的千秋大业。”阅读地位如此重要,而课内阅读的量又太少,所以现在许多语文教师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阅读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领学生爱上阅读的关键。如何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运用激励型评价来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通过激励型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和热情。我班的课外阅读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师生共读一本书,另一种是学生自读。
学生一个个介绍自己读过的课外书,我一一送去评价:“好样的,你读了那么多,看得出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你真棒,不但读了那么多,还能把故事的内容讲得这么详细,可见你读得多么认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相信你通过课外阅读,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当介绍到一位学困生时,学生都投去异样的目光,我知道他的课外阅读读得不多,读书笔记也记得很少(因为我每周三都要把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收上来批阅)。
只见他慢腾腾地站起来,低着头,用极其低沉的声音介绍了他读过的几篇童话故事,引来了同学们的一片议论:“他没读,他一直都在玩。”看着他,我觉得他很可爱——他的可爱恰恰在那犯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对他说:“方江明同学(化名),你刚才介绍的这几篇童话老师也很喜欢。你不但能讲出它的故事情节,还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了。”
二、注重评价学生的表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还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情感体验,对这些体验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抓住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通过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以使他们快速地成长。
2.每周评选“读书大王”,即对读书笔记的检查和统计,凡每周阅读字数在一万以上的被评为本周“读书大王”,再将“读书大王”的名单公布到班级光荣榜上,以激励阅读。
3.每学期评选出班级“小书迷”。凡学生每阅读完一本书,就奖励一张精美的“小书迷”卡,在“小书迷”卡上记录该书的基本信息(文章名称、作者、字数等),再将它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期末由此进行“小书迷”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己的阅读成果。
篇6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结合近年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外阅读的方向——应用、学习、积淀
应用,就是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的文章有限,只能举一,只有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才能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课内阅读质量的提高。
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我让学生阅读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更深刻地体会到她身上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了《司马迁励志写〈史记〉》后,让学生阅读《史记》,学生不但了解了祖国历史文化,而且对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品格更加钦佩。
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依据这样的要求,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标准——有趣、广泛、合适
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笔者所在学校依据各年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我在班级中每学期也列出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推荐时,我很注重谈自己对推荐书的感受。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深思、摘记
阅读,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问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思求知的境界。
摘记,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等,我要求学生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1.圈点勾画
即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读书作记号”的方法,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适当作记号。
2.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四、课外阅读的动力——讲述、展评、竞赛
讲述,可以是好书推荐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等。这样的活动,我在班级中经常开展,这也是检验学生读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活动,我总是先在班级中广泛评选,再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展评。
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竞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我在班级中也经常举行这样的竞赛,以此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讲”“展”“赛”,不但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使学生有了读书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成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劲“马达”。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孩子明白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成长的终身伴侣。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视野 全面素质 笔记
以前我们农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书读。的确,前些年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条件太差,书没有多少,想开展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这几年国家加大投入,使农村中小学的图书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那么现在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如何呢?
语文教师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师之所以不去搞课外阅读教学,致使大部分学校的课外阅读处于失控无序状态,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教师不能认清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怕搞课外阅读会影响中考高考。再有,不少教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又不愿读书。有的教师甚至四大名著都没读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导学生呢?他们对课外阅读没有把握,主要是缺方法,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而且观念与实践没有跟上。课文仅是一个例子,让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 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内阅读教学仅是演练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课外阅读才是实战,是学生运用课堂阅读所学的阶段。说白了,教材就是专家给语文教师精心挑选的便于教学的例子,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借鉴写作。叶圣陶曾说:“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的效果,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还可以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又说“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可很多语文教师把教材当成语文教学的全部,实在是可悲。有的语文教师主观上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客观上仍然跳不出教材的圈子,不愿改革创新,最后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学生的成绩是提上去了,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又真正提高多少呢?就更不要说创新了!
二 课外阅读会不会影响语文成绩
这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能否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性问题。实际上,只要看看魏书生、赵谦祥、吴泓、黄玉峰等优秀老师的教学,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因为这些教师都大搞课外阅读教学,他们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常常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而学生所具有的思想深度、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又绝非其他学生所能比。
三 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1.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充分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去实施。
第二,教师必须有大量丰富的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学生方面
课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就行了。在教学时,尤其是教学之初,教师必须给学生必要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兴趣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
第一,要养成精心选择的习惯。朱光潜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用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多读一本没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事件和精力,所以必须慎加选择。
第二,要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选好书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看完,而且果真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当然在校期间,一般教师会制定统一的阅读计划,以便于检查和指导。实际上,主要是指导学生寒暑假的课外阅读计划。假期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时期。制定阅读计划能保证阅读的效率。
第三,养成按序阅读的习惯。序言和目录相当于一部书的导游图,你不看导游图,就直接去旅游。只能是瞎转,效率是不会高的。因为序言一般会告诉读者成书经历、写书目的、基本内容等,这对读者快速理解、掌握书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是有极大帮助的;而阅读目录,并记住目录,也会帮读者理清全书框架、理解全书、快速记住内容,作用很大。曾有研究证明,看书前看目录和不看目录相比,在记住著作内容方面,前者比后者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叶圣陶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是好习惯。”
篇8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突出问题
1、可读之书太少。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学校缺乏资金,藏书少,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读书氛围不浓。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不喜欢看书。虽说老师强调要多看课外书,但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快乐。
3、读法不够科学。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地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4、阅读难以持久。学校没有开展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无阅读激励措施,无相关评价机制,不能很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缺少坚持阅读的内在动力。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结合我们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在开家长会时为学生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其次,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第三,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二)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阅读。
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序文和目录指导
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直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2、阅读参考资料指导
阅读有些书籍、文章,如果想对它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参读有关的资料。如学了一个单元后,对单元的主题或主旨,想深入的了解,感受,可阅读相关的主题丛书内容,读了名人,名作,想对某一人物或历史、某一文化深入了解,那么就指导学生参读有关的资料。
3、阅读方法指导
(1)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即可。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4、做“读书笔记”指导
在阅读中,学生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因而,从三年级开始,就为学生设计适应其年龄特征的读书笔记,并对学生作记读书笔记的指导,以便学生随时记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
2、读书交流报告会
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开展读书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
4、组织节目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四)完善阅读评价机制,巩固阅读效果。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储存了大量的素材。而这材料除了来自生活,另一个来源就是书籍,来自阅读。因此,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因而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用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材料,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0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 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 上一篇:儒家思想的缺陷
- 下一篇:乡村特色产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