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测分析;合格率;不合格项指标

【中图分类号】R1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85-02

为有力保障我区农村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进一步掌握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探索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新模式。现将2012年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全区供水供水概况

我区总人口679900人,其中农村总人口475621人,共有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00多个村(居委)。全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厂(站)202个,供水人口473579人,在202个集中式供水厂(站)中完全处理36个供水人口307193人,部分处理59个供水人口84624人,未处理107个供水人口81762人。自供水人口2042人。开展水质卫生监督检测的3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覆盖农村人口数为452364人,占我区农村总人口数95.11%。

1.2 参与水质卫生监督检测的供水单位经营管理情况

39家集中式供水单位行政主管部门是区水务局下属供水公司,经营体制是集体,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和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两证持证率分别达100%。区水务局负责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日常卫生管理;区卫生局负责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督监测。

1.3 参与水质卫生监督检测的饮用水水源情况

24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饮用水水源是水库水;1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饮用水水源是泉水;2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饮用水水源是溪水。

1.4 制水工艺

39家集中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均采用常规制水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水质沉淀分网格式絮凝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水质沉淀是泥渣循环澄清池,水质过滤分普通过滤池和无阀滤池。饮用水净水剂为聚合氯化铝;饮用水消毒剂为二氧化氯。

2 卫生监督检测

根据重庆市爱卫办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督检测工作要求,我区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我区3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了水质卫生监督检测。

2.1 监测项目

水样监测项目共24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砷、镉、铬、铅、汞、氟化物、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游离余氯。

2.2 水样采集的容器和方法

水样采集严格按照GB/T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进行[1]。

2.2.1 采样容器 理化指标采样容器为玻璃瓶和聚乙烯瓶,微生物指标采样容器为灭菌玻璃瓶,同时按每125mL水样加入0.1mg硫代硫酸钠以除去残留余氯。

2.2.2 采样点设置 出厂水采样点设在进入输送管道前距离供水设施最近的取水口处,末梢水采样点为用户水龙头处,自供水采样点为盛水容器(如水缸)。

2.2.3 采样方法 采集理化指标水样前先用水样荡洗容器3次,采集微生物指标水样前先用酒精灯灼烧水龙头消毒,然后把水龙头完全打开,放水5~10min后采集水样了。

2.3 检测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2]。

2.4 评价方法 水质分析结果评价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3]。

2.5 水质检测结果数据分析

2.5.1 水质总体情况 共采集水样156件,自供水水质全部不合格,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情况差别不大,详细情况见表1。

2.5.2 不合格水样涉及的饮用水水源类型、不合格项指标情况 全年不合格水样共32件,不合格指标有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其中不合格水样件数的水源类型顺序依次是溪水、浅井水、泉水、水库水;不合格项指标项次数顺序依次是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详细情况见表2。

2.5.3 不合格指标原因分析 监督检测水样156件,合格124件,不合格32件,合格率79.49%,不合格指标有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不合格指标的原因[4]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我区2012年降水少,导致水源富营养化和供水单位采用分时段集中供水方式;②制水工艺落后;③供水单位管理有漏洞,未定期清洗清水池或水源水未经水处理程序;④管网老化破损。

3 存在主要问题

3.1 水源富营养化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部分供水单位出现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

3.2 制水工艺落后 我区农村集中供水单位水处理程序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制水工艺,面临目前的水源情况,不能达到理想的水质交货效果。

3.3 供水单位管理漏洞 供水单位为节约成本,不按标准规程清洗水处理池或不按水处理程序处理饮用水,致使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指标超标。

3.4 管网老化破损 供水管网因使用时间导致自然老化破损严重,极易导致管网内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3.5 因为资金问题,我区供水单位只在供水集团公司一层设置检验机构和人员,下设各供水单位只设水处理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水质处理效果进行检测。

4 措施和建议

4.1 加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频次和卫生执法力度,及时掌握水质实时情况。

4.2 开展多部门针对生活饮用水的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 加强对农村集中供水单位负责人和制水工的业务培训,加大对供水单位自检能力的建设。

4.4 改进供水工艺,改善水质。

4.5 政府加大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资金投入,改造制水工艺和供水管网。

参考文献:

[1] 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S].

[2] 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4]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8-110.

篇2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1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72-02

Sanitary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 of Wolong District in 2010

(Wol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yang,He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nitary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and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future water improvement in some rural area of Wolong district.Methods The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investigated rural drinking water.Results For 161 samples of drinking water, qualified samples were 48,the qualified rate was 29.8%.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daily drinking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health of people and we should strengthen improvement and insp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Drinking water qualified rate

卧龙区所辖区域大部分是比较闭塞的农村,水源还是以家庭自备浅水井为主,2010年卧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通过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调查,共检测161份水样,为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本次生活饮用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200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共采集161份水样。

1.2 检测依据和项目

水样的检测由实验室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的方法进行,每份水样检测指标28项,其中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16项,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毒理指标8项,包括:砷、镉、六价铬、铅、汞、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微生物指标4项: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

2 结果

检测结果均依据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指标法,即以检测数据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判定其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功能。每份样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样品不合格。

截止2010年12月,共检测水样161份,其中48份全部检测项目合格,合格率为29.8%。由此可以看出,本辖区农饮水水质安全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另外,对各不同水质指标进行统计,以确定主要污染项目,见表1。

从表中数据看,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最高达46.0%,其次毒理指标硝酸盐氮和氟化物超标,一般化学指标和金属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超标。

3 讨论

表1 水质检测超标项目表

水体中超标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的是短期、明显的,而大多数的影响是中长期的、隐蔽性、具有累积性,其累积后有更大的毒害性,认识各主要超标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相当重要。

3.1 根据有关文献,卧龙区农村饮水水质主要超标物质对人体影响如下

3.1.1 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被看作是最基本的卫生学指标,大肠菌群含量超标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农村饮水水源常因卫生条件较差、管理不善,致使雨水冲刷人畜粪便等的污染,而出现卫生指标不合格,如人类直接饮用将会造成疾病的发生,严重的有可能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3.1.2 硝酸盐氮的超标率是20.1%。饮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过高时,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主要是使儿童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增加。农业施用的化肥和粪肥会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高。

3.1.3 总硬度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钙镁的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而形成的。硬度过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的暂时性紊乱,但一般在短期内即能适应。硬水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可形成水垢,影响茶味,消耗肥皂等。

3.1.4 铁和锰给生活带来不便,在白色织物及用具上留下黄斑、染黄卫生用具;经常在供水管壁上积累铁、锰沉积物,剥落后易形成“黑水”、“红水”;含铁量高的饮水煮沸时有变色现象,泡茶后味道怪异。

3.1.5 氟化物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每天需摄入2~3mg氟。人体摄入的氟量不足,易发生龋齿病,特别是婴幼儿;而摄入过多则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斑釉和氟骨症。

3.2 针对各污染物质的超标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

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饮水工程,应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水处理方面,可以根据水源类型和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具体水处理基本方法与对策如下

3.2.1 采用物理处理法

对由于色度、浑浊度等超标,可采取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淀等预处理方法。

3.2.2 采用化学处理法

对于一些无机污染指标一般采用化学处理方法。

3.2.2.1 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对于卫生学指标超标可加氯和石灰、漂白粉等即可有效杀灭水中的大肠菌群及其他细菌,且成本较臭氧法、高锰酸钾等法低。

3.2.2.2 除铁、锰

可用石灰软化法来去除水中的有机铁、有机锰及其他一些产生硬度的金属。有机铁、锰并不能被O2、Cl2和高锰酸盐氧化去除。当水中存在这类物质时,建议先用明矾混凝后再沉淀过滤。

3.2.2.3 除总硬度

就是水的软化工艺过程,根据容度积原理,投加一定量的药剂使之与水中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CaCO3和Mg(OH)2,一般采用石灰软化、石灰―苏打软化,或者固定床、连续床离子交换法处理。

3.2.2.4 除氟 可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及混凝沉淀法等。

3.2.3 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对于一些有机物污染及氮类污染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方法比较适宜。除硝酸盐氮:生物脱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使NO3-变成N2,再吹脱掉。

3.2.4 采用复合处理方法

总硬度偏高、苦咸水脱盐还可以采用膜法,其主要有电渗析、反渗透、纳滤、微滤,但其预处理非常重要,其中又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

所以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一种有效的处理效果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随着政府对农村饮水质量的日趋重视,必将越来越多的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以改进农村水源的设施和环境,改善农村饮水状况,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农村饮水水质进行监督监测,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科学评价。对于部分水质指标微量超标的,必须增加水处理设施,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保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另外,要加强水源保护,控制工农业和城乡生活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改造和新建农村饮水工程,使广大农户喝上放心水。

参考文献

[1]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3]王九思,陈学民等.水处理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46-280.

篇3

1安全供水工程水源选择根据《额敏县地下水资源勘测报告》知项目区地下水较为丰富,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降水入渗,河道入渗,渠系入渗,田灌入渗,平原泉水回归。地下水年补给量为:530×104m3,可开采量:300×104m3。目前项目区共有机电井7眼,年提取地下水90×104m3。项目区附近无任何地表水资源。因此,本工程水源采用地下水。2水源水质、卫生防护及水质净化2.1水源水质要求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2006)的要求。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选择水源时,应以水质良好为前提和基础。2.2水源水质检测经额敏县疾控中心于2010年6月21日在项目区的水源地(地下水)采样进行水质化验,水中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拟建水源水质符合一级水的标准。3水源卫生防护本工程供水水源为地下水,水源防护措施如下:⑴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地质矿产部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环保、卫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矿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应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并经常巡视,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⑵取水管井的防护范围及影响半径的范围,应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等情况确定。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单井保护半径为200m。为保证水源不被污染,水厂周围有2m高的砖院墙将水厂与外界隔离,以保证水厂周围不受污染。⑶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应开凿其他生产用水井,不应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应修建渗水厕所和污废水渗水坑、堆放废渣和垃圾或铺设污水管道(渠道),不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和漫溢到井中。⑷下雨时,应及时疏导地表积水,防止积水入渗和漫溢到井中。无工业污染源。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4水质净化、消毒措施鉴于输水线路较长,有可能在提水和管网配水上发生污染,故须设置消毒设施。本水厂选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二氧化氯气体进行消毒,给水工艺流程系统。3水质监测为使供水工程运行中供水符合卫生标准,需要对供水进行经常性水质检测,便于掌握水质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法》(GB5750)的要求,结合本次水厂的具体情况,水厂建立化验室及水质检验设备,配备专职化人员,化验员须经相关部门培训并且持有化验员上岗证,对水源水、出厂水的居民经常用水进行水质检验,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水样采集、保存和水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的规定,也可采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简便方法和设备进行检验。供水站不能检验的项目应委托县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超出水质指标时,应立即重复测定,并增加检验频率;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水质检验记录应完整清晰并存档。水质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规模确定,并应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表11.2的要求。

二、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额敏县加尔布拉克农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0.1952万人,水厂总供给水量为2425m3/d,确定工程等别为Ⅳ等。2供水方案设计综合考虑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在满足水源、水量、水质、水压等条件下,本着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地、少占农田、节约能耗、便于运行管理、积极采用被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明的经济而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原则进行工程方案设计和比选。加尔布拉克农场于1995年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由于受当时设计、施工及管理条件的影响,经过多年运行,管网老化严重,已不能满足供水要求。2005年加尔布拉克农场通过农民自筹,对首部进行了改造,新打机井一眼,新建蓄水池一座,购置变频设备一套,通过改造基本可满足供水要求,但依然存在管网老化的问题,每年需维修数次,从而直接影响了供水的安全性。本次工程对管网进行更换,新修管网配套建筑物。由于加尔布拉克农场饮水安全工程只是对现有管网进行更换,因此不改变原有供水方案,仍然采用抽取地下水变频供水的供水方式。3供水管线管材比选本工程供水管道较长,供水水压变化大,选用管材应满足供水压力,性能良好,以保证供水正常运行,现对两种管材,即UPVC塑料管、玻璃钢夹砂管进行比选。经过比选,选用UPVC塑料管。经分析认为:玻璃钢夹砂管的水力技术特点与UPVC管基本相同(如糙率,为0.0084,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中流量指数为1.77,管径指数4.77,摩阻系数为0.000915),并且其力学特性,耐久性更优于UPVC管,对玻璃钢夹砂管和UPVC管进行不同管径单位造价对比。经比较,玻璃钢夹砂管在管径为300mm以下时,其价格均高于UPVC管。经计算,本工程最大管径为125mm,因此,本饮水工程的供水管道均采用UPVC管(ф63以下用PE管)。4工程验收的水质检验为确保供水工程的供水安全卫生,工程竣工验收时,由管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疾病预防控治中心、环境卫生监测站对水厂供水水源进行水质检验、验收,水质检验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2006)中规定的指标。疾病预防控治中心、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进行分析、质量监理和评价,水质符合标准并取得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解江州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09年对所在江州区 28个监测点, 枯水期和丰水期相同供水点的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以江州区9个乡镇作为抽样整体,在考虑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和地理位置等代表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取28个监测点,在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8月)各检测一次。其中集中式供水点25个:乡镇水厂9个,农村饮水工程13个,学校自备水3个,分散式供水点3个。

1.2 水样的采集与检测

由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水样采集与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5750-2006)[1]要求进行,分别在枯水期(4月) 和丰水期(8月), 由经过培训的卫生医师每次采集监测点出厂水和末梢水各一份,水质检测由水质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1.3 评价标准

结果评价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06) 进行评价[2]。

1.4 质量控制

在监测前对调查人员和实验室水质分析人员进行了水质调查、采样和检测分析培训, 参加监测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器械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 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 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1.5 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Excel2003进行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水质各指标监测结果

28个监测点中除7个乡镇水厂有净水设施、6个乡镇水厂兼有消毒设备外,其他监测点均无净水设施和消毒设备。2008—2009年共检测水样206份, 其中枯水期103份, 丰水期103份。共检测指标3922项次,合格3510项次,合格率89.50%。毒理学指标合格率高于感观及一般性状指标(χ2=7.58,P

2.2 不同时期水质比较 枯水期监测水样103份, 合格率为21.36%, 丰水期监测水样103份, 合格率为3.88%。枯水期、丰水期水样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P

2.3 不同类别水质比较 2008—2009年共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206份, 合格率12.62%。其中检测出厂水94份, 合格率为14.89%, 末梢水112份, 合格率为10.71%。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χ2= 0.81,P>0.05),与卫祎丽等报道[3]一致(见表4)。表4 崇左市江州区2008—2009年水质监测统计

2.4 不同年份水质比较 2008年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106份,合格率为11.32%,2009年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100份,合格率为14.00%,差异无显著性(χ2= 0.33,P>0.05)(见表5)。表5 崇左市江州区2008—2009年水质监测统计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所监测水样氟化物均合格,说明崇左市江州区属于非高氟地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最低的是浑浊度,说明水源或蓄水池水质被一些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所污染。细菌指标合格率均较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6.0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34.95%,说明农村饮用水新近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普遍。206份饮用水中仅有8份,其余水样均未消毒,在8份(均为丰水期水样)添加了二氧化氯消毒的水样中二氧化氯浓度合格率仅为12.5%(1/8),提示饮用水管理人员素质差或缺乏责任感,没有掌握饮用水消毒技术或未按规范进行消毒,饮用水安全意识差。枯水期水样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提示丰水期水量充沛, 水源更容易被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污染, 水温较高,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丰水期水质消毒时,消毒剂需要量增加。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农村饮用水的水质从供水点到居民饮用水点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引发介水传染病的危险极大。原因分析如下。

3.1.1 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由水利部门具体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卫生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具体表现:新建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工程选址和设计、工程竣工验收等,卫生部门未能全程参与,不能很好地发挥卫生系统的卫生技术支持的作用,以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能全面与卫生防病结合起来,甚至导致农村饮用水工程缺乏净水设施、工艺和基本的消毒设备,给一些饮水工程留下饮水安全隐患。

3.1.2 乡镇水厂水处理工艺不按规定正常使用

消毒设施闲置、不用情况普遍或资金缺乏,无法正常使用现有处理设备,以致9个乡镇水厂的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结果均不合格。学校自备水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简单化,缺乏净水设施和工艺,无消毒设备,也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而直接供水,以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改善了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但存在饮水安全隐患,易导致介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1.3 部分取水点水源无保护

厂房、地面、水井周围无水泥硬化,厂房简陋,有的蓄水池未加盖封闭,易引发水污染事故。

3.1.4 管理不到位,无专人管理或管理人员素质低

具体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转包给个体管理者经营。个体管理者素质低,不能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及控制消毒剂剂量;管理人员为降低成本,对饮用水不消毒,以致消毒设备及消毒剂闲置浪费;水费低或难收取,难以对管网进行维护,致二次污染的可能。

3.1.5 群众卫生意识差

不愿意饮用经过添加消毒剂消毒的饮用水(含异味),也是饮用水未消毒原因。

3.2 建议与对策

3.2.1 健全部门协调机制

加强卫生防疫部门与水利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卫生防病结合起来。

3.2.2 农村饮用水应由统一部门管理

落实责任和相关政策,对管理人员进行水质消毒、简单的消毒效果监测(如余氯测定等)及管网维护等培训,提高水质卫生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平,建立基于健康目标的饮用水安全工程。

3.2.3 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将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以建立长效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加强水质信息的管理,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数据库,使它成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2.4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常规监督和管理

使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卫生标准。

3.2.5 加大农村地区饮水卫生的宣传力度

使群众了解饮水卫生知识,不喝生水,定期对饮用水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2.6 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

全面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2.7 医疗机构腹泻门诊应加强介水传染病监测及信息分析

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GB 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农村给水 规划设计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建设飞速发展,不但解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问题,而且对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小康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部分运行中的农村给水工程存在设计供水能力远大于实际需求,造成经济效益低下;水源选择不太合理,造成供水水源不能满足供水需求;净水工艺不合理,造成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947-85)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给水系统中调节构筑物容积过大,造成资金的浪费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在给水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不足所致。农村给水工程是农村地区永久性给水设施,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保证所建给水工程持续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农村给水工程建设的实践,现就农村给水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谈谈本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 给水工程建设的规划

在农村给水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当地远、近期的发展规划

农村给水工程规划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人口规模发展规划等相适应。只有充分结合当地远、近期发展规划对供水的需求,才能对拟建给水工程的供水规模、水源的选择、给水系统的布置进行合理的选择确定。

2、因地制宜确定给水系统

根据给水工程的供水对象、当地的水源条件、经济状况、地形条件、居住状况、给水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给水系统,是给水工程规划的重点。

3、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对于具有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地区的给水工程的建设,要依据远、近期对供水的需求进行统一的长远规划,根据当地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分期实施给水工程的建设。

二、 给水工程的设计

农村给水工程的设计须在给水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1、供水规模的确定

给水工程供水规模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经济效益。为达到合理确定给水工程供水规模的目的,首先要认真确定拟建工程的供水对象和各种用水量的定额标准。我国目前大多数农村给水工程主要是以解决生活饮用水为主,同时考虑了畜禽饲养、乡镇工副业、公共建设等方面的用水。各种用水量定额标准的选定应参照《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和有关行业标准并结合当地目前实际用水定额调查情况合理确定。在确定给水工程供水规模时应

掌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近期各种实际用水量的基础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一般采用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来宏观控制供水规模,。“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的概念是在以解决农村生活饮用水为主的给水工程中,利用拟确定的供水规模除以本工程设计年限末的人口规划数,即得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在南方地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控制在100~140L/人•日为宜,在北方地区,控制在60~100L/人•日较为合理。对于工副业用水量或牲畜用水量较多的给水工程,“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可适当提高。

2、设计年限的确定

给水工程设计年限的选定,影响到工程的投资效益和避免短期扩建问题。在建设以解决生活饮用水为主要目的,并以单座村庄或少数几座村庄联片建设给水工程时,设计年限一般选用10 年;建设以乡镇为中心向周边农村供水的给水工程时,设计年限一般选择15 年。

3、供水水源的选择

首先要根据给水工程的规划和供水规模,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当地水文、水文地质资料,从可供选择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上择优确定。

①供水水源的水量必须要满足给水工程设计供水量的要求。根据《农村给水设计规范》要求,地表水水源,其枯水期的供水保证率不得低于90%;地下水水源的取水量不得超过允许开采水量。

②供水水源的水质不得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关于Ⅲ类水域水质的规定或《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要求。

③对具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水源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4、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是给水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净化构筑物的选型、各类参数的选取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供水的水质。

①利用地表水作供水水源时,当原水浑浊度经常超过500 度时,应在常规处理前采用预沉淀方式进行预沉。

②凝聚剂的选择应参照当地或相似条件的水厂运行经验或沉淀试验资料确定。凝聚剂的投配方式宜采用湿投。凝聚剂的品种较多,鉴于碱式氯化铝适应原水水质的范围较广,凝聚效果良好,可优先考虑选用。

③要保证凝聚剂与原水快速、均匀的混合效果。在混合的设计中要掌握两点,一是凝聚剂与原水应在10~30s 时间内完成均匀混合;二是混合装置离起始净水构筑物的距离应小于120m,以保证混合后的原水在管道内停留时间不超过2min。混合方式可采用水泵混合、管道混合、机械混合。如采用管道混合方式时,应选用近年来研制生产的多投点管道混合器。此种管道混合器采用多投点向原水中投加凝聚剂,充分保证了凝聚剂与原水的高效均匀快速混合,克服了传统管

道混合器在管道不满流状态下混合效果较差的不足。

④净水工艺系统中的絮凝、沉淀、过滤构筑物类型的选择要依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和净化后水质及工艺流程的高程布置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农村给水设计规范》中对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各类构筑物的适用条件、参数的选取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设计过程中可选择利用。

⑤农村给水消毒一般采用氯消毒,如液氯、漂白粉(精)、次氯酸钠等。具有较大供水规模的给水工程,采用液氯消毒的较多,供水规模较小的给水工程和手动泵井、雨水收集系统等分散式给水设施采用漂白粉(精)消毒的较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给水消毒设备陆续问世,一种适合农村给水消毒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设备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村给水工程建设者的重视与欢迎。二氧化氯发生器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采用负压曝气工艺,生产以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复合消毒液,ClO2 含量大于70%。通过我们近几年在多处农村集中式管网系统给水工程上的使用,此消毒设备具有管理操作简便、性能稳定、适用供水规模范围广泛、消毒效果良好、价格合理等优点。在我国农村给水消毒上应得到肯定、提倡和推广。

5、输、配水管(道)网的设计

在输、配水管(道)网的设计中应充分与当地发展规划结合,并考虑远、近期建设和分步实施的可能。输水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净水厂的位置、调节构筑物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净水厂在输水管终端时,输水管的设计流量,可按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加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净水厂在输水管前端、管网设置前置水塔或高位水池时,输水管

设计流量可按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计算;无调节构筑物,直接向配水管网输水时,输水管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农村给水工程输水管线,可考虑单管输水。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配水管网的布置,一般可设计成树枝状,在用水量集中、较大的乡镇所在地及较重要的用水范围内,必要时可局部设计成环状。在供水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配水管网水力计算时,一定要认真校核配水管道的静水压力。当静水压力大于所选用的管材允许工作压力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如考虑分区分压供水、在适当的高程位置设置减压池(井)或安装减压阀、调整部分管道的管径或选用较高工作压力的管材等方法,避免在用水低峰时发生爆管事故。配水管网的水压值,可按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需求确定。单层建筑按5~10m 计算,建筑每增加一层,水头值应增加3~4m。

6、调节构筑物容积的确定

农村给水工程中的调节构筑物主要包括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调节构筑物的容积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和对供水水质的控制。目前,部分农村给水系统中的调节构筑物容积的设计过大与供水规模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较为严重。

根据多年来农村给水工程的运行实践经验,在缺乏产水曲线、配水曲线资料的情况下,对不同调节构筑物容积的设计,可按下列比例确定: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可按给水工程最高日供水量的20%~30%计算;高位水池的有效容积,可按给水工程最高日供水量的25%~40%计算;水塔的有效容积,可按给水工程最高日供水量的10%~15%计算。为保证检修、清洗调节构筑物时给水工程的正常供水,较大供水规模的给水工程的清水池和高位水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不得少于2 个。

7、分散式给水设施的设计

分散式给水设施主要包括筒井、手动泵井和雨水收集系统。在我国采用分散式给水设施解决人畜饮水的地区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分散式给水设施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调查、收集、总结、挑选适宜本地区的不同工程设施类型,最好以省(区)为单位组织编制出各种工程设施类型的标准设计图集,同时提供简便易行的消毒方式,供建造者使用。

参考文献:

①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篇6

近年来,盱眙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盱眙县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制约着盱眙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进程。

1盱眙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盱眙县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当前盱眙县农村建设历史上形成的散乱的自然村布局没有打破,村镇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高,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生活垃圾没有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

1.2农民水源配套不足

(1)供水方面: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盱眙县农村人口64万人,占盱眙县总人口的90%,通过整治,部分乡镇仍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的问题。二是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利用仍是我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丘林人畜饮用水困难,盱眙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污水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在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乡镇工业园区企业不断增多,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盱眙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艰巨。二是盱眙县各乡镇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乡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1.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体现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使用和禽畜粪便的随意堆放。一是化肥使用污染。在施肥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化肥施用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规定标准的上限,造成了土质变差、土壤污染,且流失的化肥还加剧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二是农药使用污染。农药品种多、杂、乱,使用量大,其中不乏高度农药的使用,除百分之3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三地膜使用污染。随着地膜和反光膜的应用,残膜因破碎无法清理而残留在土壤中,残膜不能腐烂分解,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四是畜禽粪便污染。我县农村畜禽养殖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大部分养殖场缺乏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致使禽畜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特别是夏天或者雨天,粪便产生气味和臭水,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2盱眙农村环境保护完善措施

2.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乡镇应根据工作实际,健全建立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环保、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盱眙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2.2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实行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此,县委县政府在苏北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完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县财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按照“四统一”的原则一次性建设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各乡镇也投入2200多万元按照“十个必接”的要求,加强了机关、学校、医院、农贸市场、非化工工业集中区、集中居住小区等十个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2.3切实加强饮用水的环境保护

积极鼓励和推进农村自来水厂建设。对各乡镇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划定保护区域,实施立牌保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根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督促全县各自来水厂配备自来水水净化处理设备,满足净水工艺要求,保证正常运转,并科学掌握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剂量,确保各自来水厂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篇7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近些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调度和水质监管,城乡饮用水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大于85%;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00万人;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乡饮用水供给水量满足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保障。

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抓紧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县(市、区)要完成当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建设部门要牵头编制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水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

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

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镇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其他乡镇和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各级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

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生态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全面推进水系、主要湖库、河网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物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转迁;限养区内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任务,畜禽存栏量削减到控制范围以内,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实施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快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禁施肥养鱼。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投饲养鱼,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投饲养鱼,鼓励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积极作用,宁波、温州等以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联库、多管联网供水,嘉兴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远期引水水源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提出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制定水厂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点推进分质供水。水源建设和引水有困难的海岛及沿海地区,要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具备相应地理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企业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应半

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设施运营的规模经济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有条件的丘陵、山区和海岛地区,在人口集中的单个或多个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实现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优先解决资源性缺水、取水难度大等地区的供水问题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传染病高发地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困难的边远山区和小岛地区,要积极通过下山脱贫和“大岛建、小岛迁”等办法,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对人口相对集中、短期内无法迁移的地区,要通过雨水集蓄等供水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

困难问题。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城乡各类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城乡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环保、水利部门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具有饮用水功能水库的水质监测。建设部门要加

强对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

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各级都要抓紧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测。对城乡饮用水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约用水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要进一步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完善节约用水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严禁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的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至高于供水价格。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促进

企业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都必须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并尽快将收费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营。加快建立按企业排污浓度实行分档计价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

六、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水资源及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由省水利厅牵头负责。要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县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区要结合承压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应急开采井,作为饮用水应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河网地区,应制订枯水季节的用水方案,优先安排饮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物资、人员保障系统和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要严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当地人民政

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篇8

1.1科学规划,认真实施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开好头、起好步,2007年齐河县从摸清全县饮水状况的条件入手,积极打破城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样、讲求效益”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每一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认真编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饮水满意度,齐河县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水源地的供水能力进行勘探和测算,并以水厂所在地为供水中心,科学编制18个供水站管网衔接、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施工方案,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2严把质量,创建精品

一是严把水源关。只有勘察开采优质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才是符合齐河实际的最优方案。根据全县村庄的缺水状况,齐河县把解决水源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2008年以来,齐河县聘请省、市找水专家开采出400m以下的岩溶水。目前,齐河县几大水源地单井涌水量均在200m3/h以上。二是严把水质关。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对完工的每一眼水源井,都要由省市水质监测部门对水样进行严格地化验,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源头上保障了供水质量。三是严把施工关。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材料和工程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把工程施工各个环节。

1.3创新模式,整体推进

供水工程建成后,齐河县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公司+协会”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以来,水厂内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公司进行管理,水厂外的供水管道和附属设施由各乡镇成立的供水协会进行管护和维修。供水公司按照目标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配备管理人员。按照出厂水表计量向供水协会收取水费,水价由县物价、财政、水务部门组织供水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代表,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核定。供水协会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拔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群众威信,责任心强的人员进入协会,搞好供水管线巡查、供水设施维修、村外及入户水表的抄读、水费收取等工作。

2建议

当前,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水厂升级改造慢,水质监测能力不足以及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此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饮水安全建设的首要任务。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紧紧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目标,按照“巩固提升、配套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好延伸、提档和配套,不断提升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

2.1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全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水池水位、进厂流量、出厂流量、出厂压力、水质等信息的监控水平低。同时,对各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头结点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应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安装GPS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对所辖水源地的井泵以及管网内水的流量、压力、水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全面实施“金水工程”。通过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提升农村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2.2加大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力度

2012年,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所有城镇水厂都应建设水质化验室,并至少具备新标准要求的10项日常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以满足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的要求。目前,全县“五大”水厂水质监测工作依然靠县卫生防疫站的设备进行水质监测,水质检验检测设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各供水水厂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尽快建设水质化验室,并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2.3积极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齐河县一些农村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内、村外的供水管线经过长期运行,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有些入户水表存在着精度低、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从2014年起,齐河县将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思路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管线提升改造、水厂改造扩建,着力解决当前齐河县部分农村存在的自来水漏损严重、管网维护不规范、村级经济负担过重、水质水压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2.4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应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以优质地下水富集区为中心,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单位应当制定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当提前48h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而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并适时启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5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篇9

1.1工程建设背景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的惠民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国家“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程的提出,可以彻底解决盘山县部分农村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的问题[1]。全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采用了独特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被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工程位于盘山县西部胡家镇、305国道以南的6个行政村。南部濒临辽河,属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地区,面积40.6km2,人口18320人。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33.6mm,全年雨量分布不均,汛期(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并呈短历时暴雨特征,降雨量年内、年际变化均较大,年均蒸发量1612.3mm。

1.2区域饮水概况

盘山县地处辽河平原的南部,地面高程多在2.5~5.0m。根据地层形成时代,分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和第四系地下水。因境内第四系地下水(浅层)大部分为苦咸水,无法饮用,盘山县现状饮用水源为上第三系地下水(深层)。水源以每个乡镇开凿1~3眼上第三系水源井为主,每个乡镇独立供水。由于最近几年受气候干旱、辽河油田集中开采、工业、生活用水量逐年加大的影响,该区域地下水呈逐年减少趋势。根据2001年水位资料,上述水源共开采馆陶组地下水19.15万m3/d,明化镇组地下水11.69万m3/d,盘山县上第三系开采量总计为30.84万m3/d。而经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仅为1.19万m3/d,已超采量达29.65万m3/d,上第三系地下水流场已形成以兴隆台区、盘东水源等几个水源地为中心的大型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最大达-39.61m。如果水位约束条件以60m计(一般深井水泵下潜深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以1.50~2.00m/a的速度发展,照此发展速度,30a后,全县生活用水,依靠现有的取水设备将无法取水,人民生活将处于无水可饮的尴尬境地,而且地下水位下降,极易造成区域地质灾害。这是因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因补给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下降,这是必然趋势。

2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2.1设计阶段方案选择

2.1.1供水水源

盘山县以北胡家镇一带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孔隙—裂隙水。该明化镇组下段大部分泥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断裂构造孔隙—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径流条件差,富水性弱。在胡家镇单井出水量为200~500m3/d,单井水位降深达-32m。由此可见,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能采用当地打井取水的方案,只能考虑远距离调水的方案[2]。在胡家镇西部13km距离,甜水镇以北(北镇县沟帮子南部),属黑鱼沟河冲—洪积扇的前缘,有丰富的第四系地下水,第四系地层厚度为90~100m,含水层厚度40~50m。根据辽河油田、地勘等抽水试验资料,当水位降深达8m时,单井出水量为3402m3/d,渗透系数为13.43m/d,影响半径288m。地下水化学特征为重碳酸—钙钠型水,pH值7.38,总矿化度252mg/L,偏硅酸含量为34~37mg/L。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该地区地下水除降水补给之外,还有由北向南地下水径流补给(闾山山脉补给)、稻田水渗漏补给、黑鱼沟河、鸭子河渗漏补给。在此处,开凿一处水源井,一处水源备用井,既可达到了供水量和水质要求,又保证了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2.1.2水源井、加压设施及管材选择

由于原供水系统已经完善,只是因为水源问题。因此只要在甜水镇开凿一眼水源井、一眼水源备用井,并建一加压站,将水引到胡家镇自来水公司的加压站,一切问题就全部解决。该工程共需开凿第四系水源井2眼,井深95m,采用直径300mm铸铁管。加压站为2台离心泵,水泵流量为80m3/h,水泵扬程为60m。供水主管路采用直径300mm的UPVC管材,管长15km。

2.2工程建设及管护工作

2.2.1积极宣传,保护水源

上第三系地下水是我县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多年来的乱开采,地下水已呈区域性下降趋势。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县应逐渐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的取水许可量,研究利用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间,盘山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将从以前的主要依靠上第三系地下水源,过度到主要依靠第四系地下水源。

2.2.2资金筹措

项目采取中央、地方和受益单位群众共同负担,并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监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投入。各水厂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取设备折旧费,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

2.2.3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实行“四制”,即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同时加强水源工程管理,对施工单位资质提出明确要求,并对新凿水井的井管材质做出具体规定,这样可以加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和凿井施工队伍的管理,而且可以提高成井质量,有效防止地下水源的污染。

2.2.4建后管护

由于工程涉及多个乡镇,县级必须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加强政府监督,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负责农村供水系统的组织、管理、监督、监测、人员培训等工作。要采取城市自来水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农村饮水事业能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2.3工程建设情况及效益

该工程于2010年6月28日开工,于2010年10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86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3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430万元。完成水源井2眼、加压站1座、主管路15km,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供水覆盖了胡家镇的6个行政村。目前,当地群众已经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受益农户6023户、人口18320人。此供水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当地群众供水不足的局面,增进了党与群众雨鱼水之情,社会效益显著。

3“胡家”模式内含

2011年5月4日在盘锦市召开的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汇报工作会议”上,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模式得到了领导和与会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胡家”模式的具体内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对我县农村饮用水的重新认识

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符合全市用水管理制度《盘锦市“十二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该规定指出:盘山县要积极开发周边的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间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050万m3以内。全县饮用水一直以上第三系地下水为主,由乡镇自己管理。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历时有近30a时间,因补给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而第四系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充沛。但第四系地下水只存在于全县的周边部分地区,即石新、甜水、高升、沙岭四乡镇与外县的相邻地区。要想开采,必须由县里统一规划。

3.2符合集中供水政策,代表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水质和服务质量,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城市建设(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实施供水行业统一管理。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命脉,它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必需的条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也构成了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选择性,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户农村居民,所以集中供水是农村首要的基础设施。在农村建设、改造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加以考虑。

3.3城乡并网,同网同价

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2处水源,一用一备,提高了供水保证率,解除了供水水源不足的后顾之忧。工程建成后,纳入城市供水体系由盘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盘山县新建县城在太平镇,现状用水为太平镇上第三系地下水,管理单位为盘山县自来水公司。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盘山县城水源也采用甜水镇水源。到那时,供水时间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管网相同,费用为同网同价,城乡并网。

4未来规划

“胡家”模式的推广,将促使群众转变用水观念,促进供水单位创新农村供水的发展模式,对于实现农村供水工程高效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等问题具有示范效应和战略意义。规划分区:根据全县第四系水资源条件,地理条件将全县分成四个规划区,即石新镇水源区、甜水镇水源区、高升镇水源区、沙岭镇水源区。石新镇水源区:石新镇、东郭镇、羊圈子镇,新县城,农村人口51128人、城市人口60000人。甜水镇水源区:甜水镇、胡家镇、太平镇、陆家镇,总人口80048人。高升镇水源区:高升镇、德晟镇、陈家乡,总人口68268人。沙岭镇水源区:沙岭镇、坝墙子镇、吴家乡、古城子镇,总人口25818人。未来的4个第四系水源规划区的建设,可以完全解决全县农村及城市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胡家”模式的推广价值

篇10

[关键词]安全饮水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2-01

绪论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农民的饮水问题。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陕西农村饮水安全概况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23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588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使全省不仅农业缺水、工业缺水、城市缺水,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水也十分困难,渭北旱塬、陕北白于山区等地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陕西作为水资源缺乏的农业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陕西省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等项目,尤其在2000年后陕西省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饮水解困工程,共投资9.13亿元,建成饮水工程6439处,解决了305万人饮水困难。同时还实施了氟改水项目,共投资2.76亿元,建成饮水项目1524处,解决了84.6万人的饮水安全,累计解决和改善147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但目前全省仍有1306.7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取水距离大于800米、高差大于80米的无供水设施饮水困难人口占296.31万人,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渭北旱塬和陕南秦巴山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饮用水问题成了阻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和困难。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由于无序的资源开发使许多地区水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源枯竭,水质变差,矿物质增多。部分水源由于长期受腐生植物的浸泡,微生物远远超出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加之大面积种植橡胶、茶叶及经济作物。饮用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除了会导致常见疾病外,饮用重金属、皿硝酸盐、有机物污染的水会导致癌症。全国农村饮用污染水人口为9084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8%、占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的40%。其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为4403万。占13.6%;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占14.5%。

2.2水源保证率、用水量的问题

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3工程技术问题

2.3.1饮水工程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在工程建设上并没有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等诸多因素,工程建设仅局限于解决短期饮水困难问题,缺乏区域性的统一筹划,供水规模普遍偏小,用水成本普遍偏高。

2.3.2水资源信息资料缺乏

在工程建设中,地方上往往缺乏水文、地质方面的相关资料,建井的随意很大,只凭着经验确定井位,因此出现了许多报废工程,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3.3施工技术落后, 工程质量低劣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队伍大都是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指导,不懂得井的封闭及取用良好含水层水的问题,水井想打多深就打多深,造成投资的无谓浪费。另外施工材料合格率低,造成工程建成后出现集水池渗漏现象,输水管道爆裂等事故,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较差。

2.3.4水质管理工作滞后

目前的饮水工程大都重建轻管,特别是对于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比较松散,水源保护工作不到位,水质监测工作不连续,造成饮用水安全指标超标现象普遍。

2.4工程管理问题

在运行管理方面,由于建设管理单位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工作,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供水系统的常识也不懂,供水不按成本收取水费,更不存在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用,大锅饭式的管理形成了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的运管状态,导致工程管理不善,投资效益不能持久发挥。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供水设施

要想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就需要在源头上控制水源的质量,而供水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还比较落后,所以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供水设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引导个人和集体投资的方式,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强化供水设施的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

3.2 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的饮用水质量保障体系中,合理的控制水源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只有在源头上控制水的质量,才能够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在水源地应该建立保护措施,严禁在水源地建立工矿企业,在保护区内禁止垃圾的堆放。另外,由于农村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的粪便等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所以对于这些要进行合理的生态化处理,将其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250mm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安全。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喀斯特山区、岛屿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如利用屋顶或庭院硬化进行集雨,以水窖或水池蓄水,同时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3.4 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

鉴于我国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严重局面,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应针对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研究新的高效、简易的去除技术和材料。如利用太阳能等:我国太阳能蒸发棚技术,利用有机碳、膜技术等除氟、除砷技术等,以及滨海和岛屿地区的高效海水淡化技术。针对水质卫生指标不佳的情况,采取适合农村地区应用的简便水处理、消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水质测试设备。

3.5 制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监测网络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具体措施包括:对水源地有威胁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饮水水源匮乏事件,应把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和应急水源,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限制对超采区和深层开采,保证饮用水的后备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