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篇1

一、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如何呢?根据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些课外书,学生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无非这样三点:

1 校内外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校内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围着教科书转,嘴巴上说着课外阅读重要,行动上却往往忘记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在学习了一天之后,回到家又要完成许多作业,哪里会有时间坐在那里读书?于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学生思路狭窄,没有创新的独到的见解。同样,校外,家长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有的家长受自身条件限制很少阅读书籍,更少督促孩子博览群书。甚至一些家长把孩子对课外书籍的热衷称之为“看闲书”,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业做了吗?”“词语会默写了吗?”“课文背了吗?”“作文写了吗?”似乎这些事情做了,语文就学好了。他们会在双休日送孩子学奥数,学写作,学画画,学各种器乐,甚至练习跆拳道,很少有人会想到让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为什么?很简单,他们认为这浪费时间,至少在短时期内是看不见“实效”的。

2 家长片面地理解了课外阅读。80%的家长对于购买课外读物仅停留在“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种狭隘的观念。

3 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不明白该读什么书,即便找到了一本适合的书,也是圆囵吞枣,粗粗浏览,导致留下的记忆很少,根本谈不上厚积薄发。

以上现状究其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环境下,为了急功近利地提高分数而让我们忽视了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身上只有沉沉的书包,眼里只有永远达不到的分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小学阶段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

1 培养兴趣,让孩子爱读书。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朗诵片段,人情人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共鸣;介绍封面,抓住切入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都能激起学生的阅读乐趣。

教师还可以读读孩子们的书,因为读了孩子们读的书,教师才能和孩子交流有关读书的感受,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内容如何,感受如何。当然也会因经不起诱惑,互相借阅一下,那是多么美好的交往呀。当然,教师也可以定期把自己的读书故事、读书感悟讲给学生听,孩子常常会因此而兴趣盎然,激发出他们读书的欲望,喜欢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现身说法的做法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强一万倍。

2 多渠道结合,让学生好读书。课外阅读不能是“放羊式”,也不能是“任务式”。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其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这些读物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从精神培养的层面来看,给孩子们多读些文学类作品,可以给孩子的人生一点美好的底子,给孩子的世界一个多彩的梦幻。这样,不论将来他的心灵驶向哪里,泊在何处,留在他人生底板上的永远都将是一抹美好的底色,这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是有益的。从语言滋养的层面来看,虽然孩子们将来未必都做文学家,但无论他做什么,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而至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有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等每一部书都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教益和人生启迪。中国的古典诗词、历史故事、科普名著、科幻小说、书信札记等都在新课标教材的推荐和介绍之列,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读物,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指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我们今天的文化在几百年几千年后经得起推敲的也是经典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当代时文荟萃,阅读优秀儿童作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 掌握方法,让学生会读书。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仍要把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成功地进入阅读之门。

(1)注重训练,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课外阅读得以实行的基本保证。课外阅读不能变成一种课业负担,也不能牺牲其他功课的学习时间来读课外书,要发扬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的精神,抓住时间的边角料,聚沙成塔。“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极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让孩子在阅读中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同时学会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自己的内涵,留下厚实的文化积淀。

(2)方法点拨,培养阅读能力。注重精读法、速读法和略读法的区分和结合。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多运用在语文课堂中。课外阅读中多采用略读法和速读法的结合。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所谓略读就是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掠过全篇,领略其梗概。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阅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达到更加有效而愉快地阅读。

(3)摘录批注,珍视阅读感悟。课外阅读是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学生到书海里漫游,到书林里散步,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对此,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这一层面上,还应让学生厚积薄发,尝到成功运用的快乐滋味,因为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许许多多的语言素材,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记忆与理解,并适当地为我所用。

(4)注重评价,释放阅读热情。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随时注重评价。课前交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每天一记,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大大地开阔了阅读面,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读书笔记交流,借鉴美文,开拓学生视野,满足表达欲望。

教学生读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也许不能很快地让你我收到“应试”的效果,但它能让我们的孩子视野开阔,志向高远,追求执著,有思想且对生活充满热爱。

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

读书,是一种情怀。――观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人心灵。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4]三要素上好小学语文课[J].赵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篇3

【P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研究

前言

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延伸,因此,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完善语文知识的结构,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一、现阶段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随意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课外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但是也出现了盲目性与随意性的现象。且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好玩或是看热闹,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教师的指导不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这样也就使得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家长与教师等方面在认识上存在不足,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果[1]。

二、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原则

(一)要坚持目标的原则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阅读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好内容与方向,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其次,教师要做好阅读内容的分析与挖掘工作,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阅读活动来说,想要保证阅读的效果,就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制定出完善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次序,同时还要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好阅读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出完善得知识体系,通过从浅入深、从粗到细等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培养好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要坚持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掌握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调查与分析工作,确保阅读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需求,从而也就可以促进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2]。

三、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导向,因此,对于小学来说,就要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学期工作计划,增强相关的认识,完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效果。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阅读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通过长期的发展,学校方面也可以从不同的阶段出发选择一些我国传统的国学内容,以此来制定出完整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班级方面

可以在每一个班级中建立出相应的图书角,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学风。且在建设图书角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来搜集相应的资源,这样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其次,是要对图书角采取恰当的装饰,如悬挂出名人名言等,以此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图书角的管理工作来说,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定期对图书角中的图书进行扩充,以此来丰富好图书的内容,同时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如在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出兴趣小组,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好学生的语感。从实际上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3]。

(三)教师方面

对于阅读来说,效率十分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帮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确浏览、略读以及精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制定出详细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1、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且起点要低,要求要严,形式要变,鼓励要多。

如看题目猜测文章大意;根据主要词汇猜测主要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它段落;文章段落正确排序;展开想象故事接龙;抛砖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阅读;找段游戏,其乐无穷……

2、保证阅读的时空。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份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将它作为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可以实施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还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可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一块经典阅读网页。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保证了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课外阅读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峰.书香浸润,快乐成长--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神州(下旬刊),2015,(11):86-86.

篇4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诸多挑战,有现代媒体的干扰,有家庭读书氛围的影响,还有老师指导不足,学生读书习惯不好。基于此,我重视阅读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带动课外;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让他们学会挑选课外读物;“鲸吞”与“牛嚼”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强化自主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知识迁移 自主阅读 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内阅读水平,还要想方设法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数量。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课文尽管文质兼美,但不过是浩瀚书海之一粟,课外阅读才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课外阅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与挑战,我们只有理清头绪,才能巧妙应对,让小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坦途。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让小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乱象丛生、令人堪忧。

1.现代传媒让小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出现,无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得不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自豪,在我们快乐地生活之余,也会有丝丝的忧虑。很多人沉迷于现代媒体,小学生更是无一例外,电视控、电脑控、手机控……的出现,让我们瞠目结舌。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很多人陶醉于电视连续剧,以看电视剧取代了读原著。殊不知,那些经过编导加工的电视剧,往往带有编导的影子,和我们读原著是不一样的。阅读文字,是思想的流动,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原著,经过自己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最能涵养小学生的阅读品质。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的出现,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有的小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危害极大。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魔障,喜欢阅读,自觉阅读课外书,更是我们遇到的崭新课题。

2.许多家庭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

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喜欢读书,孩子也就会爱上读书。现代家庭中,很多家长失范,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家长在工作之余,往往是忙于上网,忙于看电视剧,忙于手机游戏,很少读书看报,也较少督促子女阅读课外书。在家长看来,完成作业才是头等大事。家长们的很多精力,都专注于孩子做作业上,至于课外阅读则要求不高,甚至是零要求。一提起课外书,家长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作文选,用读作文选代替了课外阅读。我到过两个孩子的家,父母的做法不同,孩子的阅读习惯也不一样。一个家庭,装修豪华,但看不到书架,一叠叠报纸整齐地堆放在墙角,和送来时毫无二致,如此家庭,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是不是有点难为孩子呢?另一个家庭,装修典雅,书架整齐,各种图书摆放有序,有的封面都已经泛黄,大厅的一幅匾额更是醒目――“诗书继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小孩子喜欢读课外书,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3.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我们与其一味抱怨小学生习作水平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如因势利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老师要有计划,有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小学生阅读规定的书目,然后让小学生去复述,去概括故事的梗概。可是在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太功利,不重视孩子的持续性发展,只让小学生读优秀作文选。把抄写优秀作文放在第一位,而对课外书的阅读却疏于指导,小学生一旦放任自流,就会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放羊式阅读,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4.小学生有待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名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遵循的。可是我们的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往往有始无终,甚至一目十行。读过之后,根本不能把握故事的梗概,更不去琢磨作者的思路,也不去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种浅阅读,收效极差。我们要鼓励小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要学会记录好词好句,要摘抄好的句子好的段落,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学生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起步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要积极引导,制定简单易行的读书策略,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慢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

(二)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重视知识迁移,先课内后课外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心理活动。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先决条件。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缺少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直接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得益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方法指导。

我重视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小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这需要老师先范读,再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读。为了让小学生读出况味,我们要重视语境的分析与设置,让小学生的情感自然流动,让小学生的情感喷涌而出。比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我让小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感悟,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这样,小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理。没有意境的创设,有感情的朗读简直是不可能的。我鼓励小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背得滚瓜烂熟,这种积累,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所在,我们要加以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学习。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指导小学生学习阅读,从不放过任何细节,每次都要从导读开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导读写道:“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与好书相伴吧!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我们通过学习单元导读,让小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要喜欢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要把握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要体会阅读的乐趣,并学习读书的方法,这样小学生在读书中就能明确目标,知道该做什么,然后再学习怎么做,就能少走弯路,明白阅读的基本套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的少量集中阅读是难以奏效的,还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实现。我们要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尽量多的去阅读课外语言材料。我们要指导小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课堂上学到的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科书里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课外延伸,向小学生推荐难易相当、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小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2.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要指导小学生分辨善恶美丑,从健康向上、活泼有趣、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有的只从书本的薄厚出发,而忽视内容的选择,容易受不良读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有的热衷于图画,厌烦文字,我们要鼓励小学生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并通过语言文字解读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我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主张雅俗共赏,读物要高雅,对小学生做思想的引领,语言的规范;读物要通俗,小学生要读得懂,要有趣味。这样的课外读物才适合小学生读,小学生才喜欢读,才读得进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首先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书,对教科书中的篇目,源自原著的要读原著,要读关于课文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传记作品,读了《赤壁之战》,指导小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让小学生去比较,去感悟;再就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必读之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让小学生放手去读。

3.“鲸吞”与“牛嚼”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我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时候,提倡浏览在先,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把精读的部分和略读的部分区分开来,需要略读的略读,需要精读的精读,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还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所谓“鲸吞”,就是提倡海量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课外读物,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要传授小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上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必然渠道。因此,我们要训练小学生学会浏览,不断扩大阅读面,获得海量信息。

所谓“牛嚼”,就是提倡精细阅读。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略读适用于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快速了解读物的大意,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精读常用于读名篇佳作和自己喜欢的书刊,采用仔细推敲、反复研读、用心感悟的方式去品读语言材料,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叶圣陶先生说过,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于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没有精细的阅读,小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不够深入,会流于形式;没有略读,小学生获取的信息就会简单枯燥,流于狭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把课外阅读做到极致。

4.强化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所在,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力打基础,我们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做阅读卡片。阅读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是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制作阅读卡片,要分门别类,及时整理,以便日后查找。制作阅读卡片,可以从易到难,从词语积累开始;可以由简到繁,进行佳作摘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制作更加精细的阅读卡。有了阅读卡片,就有了素材库,就有了知识库,对阅读和习作都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勤于读书。要鼓励小学生勤于读书,坚持读书,并要做圈点勾画,写眉批,提倡小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写出读后感,记录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摘抄佳词丽句,优美的段落。

(3)开展读书活动。在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做到以读带写,以写带说,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会话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班上开辟读书专栏,向小学生推荐新书,张贴小学生的阅读体会。办读书活动板报,展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鼓励小学生向学校广播站和报刊投稿,与当地报纸联姻,创办小记者专栏,让小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喜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小学生就会爱上阅读,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海量阅读,只靠课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挥课外阅读的优势,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课外一起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阔小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内化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小学生的素质。这种阅读,是最开心的阅读,也是最幸福的阅读;这种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很好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篇5

【关键词】小学 课外阅读学校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引:“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1]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别眼看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另一种看法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感知、情感、想像、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2]简而言之,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

二、对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学校、家庭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缺乏正确的指导。学校家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匮乏。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不稳定。

三、构建与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体系

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有效配合,为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创造条件。学校是实施的主体,而家庭因素是课外阅读得以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

1、家庭创设有利的条件助阅读。

(1)利用家长学校,家校联合,形成共识。

(2)建立家庭书柜,循序渐进,扩充读物。

(3)形成家访制度,家校沟通,增进交流。

2、学校提供保障兴阅读。

(1)营造书香校园,烘托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了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新教育实验倡导人朱永新教授提出:学校首先是一个器物化的环境。它的绿化、设施、技术、建筑等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相反都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折射着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趣味、思想方式,彰显出特定的文化意味。改善学校环境设施,提高教育现代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在学校的器物世界里灌注一种精神的、人文的气息,这样才能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焕发无与伦比的教育魅力。[4]

(2)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切实为学生服务。要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基本原则,“以用为主”、“主动服务”。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广泛实行开架借阅,大范围地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天天到阅览室,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3)班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课外读物资源,班级可建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已的一部分藏书搬到这里,在图书角与同学互换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

(4)减轻课业负担,保证阅读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3]学校可以规定每天中午13:3014:00为学生的午间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排除一切干扰,尽情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5)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确保学生绿色阅读。如何选择读物,不仅影响着学生读书的兴趣,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读书的效果。

3、教师科学指导促阅读。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4、活动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构建课外阅读指导体系过程中,学生所享受的主要是阅读本身带来的愉悦感。为此,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体验愉悦提供平台。

(1)低年段读写绘结合。在低年级(小学2-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方法,让低年段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

(2)阅读课程开设。在学校内开设晨诵、午读课程,让课外阅读系统走进课堂。晨间诵诗的目的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整个小学阶段的晨间诵读让儿童在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的同时,感受诗歌所传达的优美及音乐感。

午间阅读属于儿童自己的童年书籍。不同的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教师要从的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的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同时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3)名著研读。名家名著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历久不衰,对这些作品进行研读、挖掘、涵咏,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除了在各班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之外,学校还不定期地组织名著研读讲座,邀请专家指点学生如何读懂、读透这些书。

(4)好书推荐。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朋友,将朋友介绍给大家,也是一种快乐。

(5)读书征文,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既学知识,也学做人。学有所得,不亦乐乎?因此,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读书心得记录下来,与人交流。

(6)课本剧表演。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学生从阅读的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剧本,组织剧团,自导自演,将平面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场景,在此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永,《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转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篇7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才能在阅读中有体验和收获。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方式要灵活多变,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推荐,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推荐读物时,可以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以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2.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叶圣陶、老舍、冰心等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变“怎么读”为“我会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后,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收效甚微。因此,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选择时,要把握“趣”“适”“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多方面、多个人、多种体裁的作品,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进行广泛性的阅读。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报。另一类恰恰相反,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度”。

三、利用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阅读,变“我会读”为“我爱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就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各项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篇8

一、 现象追问:男生真的不爱阅读吗?

对于处在人生最重要成长阶段的学生群体而言,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刚开始时,我基本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形式,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或者结合课文阅读适时推荐阅读书目。可结果却并不如我的预期,他们阅读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女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目相对感兴趣一些,课余所花时间也比较多;而男生呢?几乎很少有购买书阅读的。但他们也在看书――

1. 男生的“读图时代”。看看男生的书包,总有一本甚至几本被翻得破破烂烂的书:《火影》《乌龙院》《老呆和小呆》《加菲猫》《老夫子》……下课后,随时都可以见到他们见缝插针地打开书,沉浸其中并乐不可支。我翻看那些书,发现画面表达大大多于文字表述。这样的书有“营养”吗,能产生多少阅读的正能量?这类读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愉悦身心,但久而久之,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缺失了对文字的敏感性。

2. 男生的“英雄情结”。《奥特曼》《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圣斗士星矢》《时光飞侠》《福尔摩斯》《冒险王》等小说,也是令很多男孩子爱不释手的读物。乍一看似乎比较杂乱,但仔细想想,其中却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那就是“英雄主义”。他们同情弱小,希望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当男生们看到邪恶势力占据上风时,或者看到有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时,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然而,这些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经常有的,于是,他们往往将这种情结寄寓相关的书籍,从中寻求认同感或精神慰藉。

3. 男生的“童年恋曲”。在童心的保持上,男生普遍比女生更为长久,这就造成很多成年男子身上也常常会显露出稚气的一面。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并不是那么期待长大,他们希望童年能最大限度地延伸。表现在他们的阅读上,便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爱读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尤其表现男生童年的那一类作品,如《草房子》《淘气包埃米尔》《淘气包马小跳》《木偶奇遇记》《佐贺的超级阿嬷》《笑猫日记》《你是我的宝贝》等等。尽管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于不同国家,但其中所表现的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呈现方式,仍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尤其是有点坏的男孩同呼吸共命运,经历着各种五味杂陈的童年生活,自己的童年仿佛也在作品中得到了无限延伸。

由此可见,男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的阅读着力点不一样,未能满足老师的“要求”,未能达到老师的“预期”而已。

二、 积极行动:寻求开启提升男生阅读素养的“密钥”

1. 关注兴趣――给男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既然男生也爱读书,只是阅读的兴趣点和女生有明显差异而已,与其严禁,不如疏导。

(1) 关注优秀漫画作品,把阅读从“地下行为”变为“阳光行为”。有这样一种说法,21世纪的人们将进入“读图时代”,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都是从“读图”开始的。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是通过图画来传播有关信息的;有了文字后,人类才从“读图”时代进入到“读文”时代。我通过了解,发现相当一部分漫画书的确不错。如《圣斗士星矢》讲述了五位青铜战士誓死守卫雅典娜的感人故事,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而且人物造型精美,画面极富艺术美感;《海贼王》被评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令无数少年热血沸腾的漫画精品,故事主人公的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很激励人,几位主角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这个年代是值得借鉴的……于是,我放松了对男生的“管制”,鼓励他们把绘图精美、内容健康的漫画书带到学校来与更多同学分享。对于老师这样的“关怀”,男生们兴奋得眉飞色舞。

(2) 关注适合男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让阅读成为滋养心灵的成长体验。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成长小说等,对于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小学男生来说,都应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敏锐地捕捉契机,向他们进行推荐性阅读指导。如班上某些男生调皮了,我就给他们介绍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同样是“淘气包”,生活中的淘气和校园里的淘气又是不一样的,作家表现的手法、语言风格也有极大差异,但各有各的味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白了淘气是正常的,但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要有向上的热情。

现在的孩子多是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性格上难免懦弱、缺乏担当,缺少直面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和日本著名作家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不同的历史背景,相似的生活阅历,男生读得津津有味。于是,他们知道了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有这样的少年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着,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我一直认为,学完教材内的课文只是新的阅读征程的起点,而非终点,所以经常将现行教材中的历史或伟人故事讲读作为推荐阅读的“窗口”,旨在引领学生们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学完《三顾茅庐》一课后,我会推荐《三国演义》;学完《海伦・凯勒》一课后,一定会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后,是必须要读读《昆虫记》的;学完《祁黄羊》一课后,当然还得再推荐读点儿《史记》;《林冲棒打洪教头》相对《水浒传》而言,无异于管中窥豹……过一段时间推荐一本书,学生们很是期待,不仅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觉,阅读素养得到提升,更使男生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关注发展――给男生更多宽容赞许的评价

(1)用男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阅历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远远不能和他们旺盛的求知欲相匹配,所以,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给予适时的引导。比如,在指导“图”书的阅读时,不妨多多放手,让男生尽情去体会图画,接受色彩美、形象美的浸润;接着,在学生阅读后组织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观点得以充分呈现;然后,对阅读方法、阅读态度、思想和价值观等加以综合,组成几个集中的话题,组织辩论――这是男生喜欢的方式;最后进行鼓励、褒扬性总结,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浓厚的兴趣,引发他们对自己行为方式、对人生、甚至对世界的思考。

(2) 用适合男生的方式评价。由于男女生的生理因素存在差异性,所以,对男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不能局限于“考试”这种方式,应该采用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对男生来说,则应更偏重于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问题抢答”“现场辩论”和“观点综述”等方式,重点考量他们从阅读材料中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结果显示,这样的方式是男生所喜欢的。

3. 关注课堂――给男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渠道

(1) 留给男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针对活泼好动的男生,教师不妨多一点宽容,留出时间让他们读自己喜爱的书,去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在深度自由对话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我们班每周都留有不少的专门阅读时间:一是每天的午餐过后;二是课外阅读课时间,另外还有不固定的课间、课余时间。这样大量的阅读时间,学生们久而久之便培养出了兴趣,并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迫使教师深入反思课堂,改进教法,精心设问,精选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适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学习的。如科普类说明文,其文本自身的表达并不复杂艰深,却对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男生和女生合理搭配,发挥女生的细腻特点和男生的逻辑思维长处,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碰到写人的文章涉及人物品质或价值观的内容,我会采取“辩论会”的方式,精心设计辩论话题展开学习,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深度对话,引导学生之间对话。如“格罗佩斯获得最佳路径设计奖是偶然吗?”“萧伯纳是个自大的人,还是个谦虚的人?”“彼得真的挖到金子了吗?”“有人认为,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战胜了黄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这样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男生的参与热情,在这样的对话中,也能产生很多睿智的思想,留下许多充满思辨性的文字,让女生也从中受到感染,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 适当引入话题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教材中已经关注了“话题作文”,教师要对这一类教学资源很好地加以运用,如“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他还是个英雄吗?”“野猪毁坏庄稼,该不该捕杀?”“结合最近的热点新闻展开讨论,写一次讨论会”以及“给出春游建议”等等。另外,我还抓住课堂辩论会形成的作文契机,进行作文训练或片段练笔。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样“友善”的作文形式深受男生喜欢,行笔成文变得更加容易,思维逻辑性增强,有深度。也有创新的作文不断出现。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8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思考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思考二: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然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方法。

课外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感,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尽量使儿童的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课外阅读指导呼唤宽容的空间,呼唤科学的阅读,呼唤对阅读的新的解读和认识,从而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考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得以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形式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通过条件创造,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1、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中、高年级可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综合类小报,由各阅读小组组长组成班级编辑部,集中介绍课外阅读获得的各种信息,有文学的,有历史的,有科技的……拼贴可以,手抄也行。

以本班为例,班刊的编辑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班刊已由最初的只有几个人的稿子发展到今天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稿子;从单一的栏目到今天的众多栏目;从习作到小幽默、小实验、科技小论文;从封面封底的“移花接木”到学生自己创作。如此,既锻炼学生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多阅读、多积累。

(2)自编作文集。

可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读书笔记、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就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书籍。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自编作文集,学生在其中表现出了许多思想火花、智慧闪光,此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3、开设读书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定期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此外,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学生可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读书节时有的学生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外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课外阅读;效果;兴趣

一、序言

小学生的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少,他们的基本生活圈都是围绕校园和家庭来进行的,因此课外读物成为学生们除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外的第三种生活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外部世界,延伸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课外阅读还能够辅助课堂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内内容的学习有限,学生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学营养,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思路,语文本身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如果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那么语言学习失去了其应用环境,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更是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详细的字数限定,践行着教育家们的实践经验,教师应该敢于让学生们突破学校的阅读教学目标限制,让他们在阅读当中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以及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的短暂阅读时间,他们无法获得阅读中的知识营养,而课外阅读则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阅读环境以及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兴趣的支持之下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阅读当中形成的自律性间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课外阅读是一种鼓励学生们主动和积极的参阅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课外阅读学生们逐步建立阅读兴趣,良好的利用自己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们了解和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在信息时代,拥有和掌握高速解码和编码信息的能力就等于站在了信息的高度掌握了主动权,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在书籍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知识,例如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中华灿烂文明,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状况,宇宙之内的思想和知识的精华都通过书籍进行传递,因此阅读是个人知识和经验的无限延伸。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分析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逐步深入,学生们的作业量大幅减少,学生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懂的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及具体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阅读,一般的阅读内容与课堂学习相距较远。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处在自我管理的状态,家长以及教师很少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爱好来进行课外阅读。

2.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结构不合理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们的阅读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时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没有营养价值的漫画以及小说类的书籍上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进行名著类书籍的阅读,还学生为了辅助课堂学习而购买和阅读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延伸性书籍,而学生们自主购买的书籍也多以文学书籍为主,科普类书籍占据的比例较少。

3.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冲突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机动性较强,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学生们一般选择放弃课外阅读时间而集中时间进行课堂学习,这样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之间会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家长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们的课堂知识学习为目的,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漫画、笑话类的书籍与知识的获取相距较远,这两类书籍在学生们的知识范围当中一种是完全的重叠关系,一种可以说是相关度较少,这样导致课外阅读仅仅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而没有从实质上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多元知识意识。

4.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们当前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仍然将课外阅读看作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实质上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单纯让学生们获得知识价值,更重要的是应当让学生们从阅读当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道德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而在当前认识和利用阅读的多元作用的非常少。

四、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塑造

小学语文情景式教育要求教师应该从环境出发来强化学生们的阅读意识,通过建立班级内的小型图书馆,形成浓厚的课外知识阅读以及分享氛围,让学生们在有阅读意识的时候随时都能够在手边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家庭配合学校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通过减少作业量,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通过课外自主阅读以及课堂上的阅读知识分享,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的目的不仅为了获取知识开拓思路,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但是阅读的过程并不只是浏览书籍上面的内容,阅读的整个过程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以及阅读之后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讲故事,学生们自己排练小舞台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拥有实践的地方,这样形成学生们的阅读动力以及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

3.丰富阅读内容,合理调整阅读结构

小学生是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着爱好和兴趣的年龄,但是在阅读内容选择上面他们没有很好的自主性,因此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只关注部分阅读内容,导致阅读面太窄,阅读内容没有营养,层次感不强等等,因此教师通过知识的引导,带领学生们走入不同的知识空间,让学生们了解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们阅读各种书籍,在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之下,学生们基于对知识的好奇而选择多种学科门类的知识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层面。

4.引导学生们的阅读价值

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当中发现美,获得道德美的感受,了解自然美的情怀,在阅读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获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以课堂阅读为基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关于道德的教育,从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挖掘阅读的多种价值。

五、结论

当前小学阅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内容选择没有目标和方向性,而且学校和家庭没有形成强化学生阅读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因为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们未来的学习甚至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通过课堂引导以及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会科学的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当中获得知识价值获得美和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21-526

[2]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11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8

[4]高惠莹.高惠莹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