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篇1

(利津县北宋镇人民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2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利津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新型农民学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利津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

篇2

关键词:现代农艺;培训;策略

我国经济若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让更多的人才更倾向于有关工业方面的生产工作,从而让农业生产人才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面对这样的局面,相关工作者必须要加大对现代农艺的培训力度,以此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

一、现状

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提升农民收入以及劳动素质,是加强农产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正在一步步的加强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在技能上进行不断地更新,并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农业技术跟得上时展的脚步。现在,农艺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因此让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逐渐的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农业生产以经验种植为主

尽管目前很多农民都接受了农业培训,不过他闷闷仍然在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原因则在于大多数的农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很难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所以只能继续采用体力劳动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尽管一些农业试图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进行生产,但苦于得不到系统的专业性指导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因此让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相关策略

1.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在培训工作方面,应该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农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力时机,搞好对内加强培训,对外提高输转的工作,这样既能够提升农民的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目前,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要通过对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去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让农民去了解一些其他技术,这样的话,就可以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2)加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每个乡镇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会保证培训方式能够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重复同一种技术培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节约市场资源。

(3)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但要加强农民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这样就会进一步的加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培训的效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2.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农民现代农技艺术培训工作中,创建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此保证各种培训环节能够按时进行,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并创建农村工作部前头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以便可以对培训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3.注重以现代化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时效性,采用比较便捷的形式将全新的现代农业技术传授给接受培训的农民,例如在培训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最好不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这么做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很难让农民全面掌握培训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相关培训人员可以采用网络手段以及创建农科知识传播体系来对农民实行在线学习和指导工作,比如再讲有关病虫防害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教学视频,这样就会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如此一来,不但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农艺技术,而且还会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另外,培训人员还能够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在线辅导,从而可以让农民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测。

4.创建长期农业服务体系

创建一套完善的农技艺术培训考评体系,并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同时,还要增强对所有地区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这样就能够保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农民在进行农艺技术考核的时候,要将培训工作是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做为主要的参考指标,以此来全面的衡量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培训期间,真正的做到有监督、有考核、有效果,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增强现代农艺技术以及农民的生产水平。

5.构建长期农业农艺服务体系

要创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保证培训费用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还要借助政府的协助来推动农艺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就会更好的加强我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提升。总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农艺技术的设施建设,推动农艺技术信息化培训的水平,并创建一个农民创新运用指导中心,目的就是要把农民在生产期间所掌握的经验运用到现代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从而让农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Y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想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等相关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让现代农艺技术的培训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三炳.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OL].学周刊,2016(08):21-22.

[2]史方冉.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286-286.

篇3

前言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就可以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本文由收集整理(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2. 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某某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某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某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某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某某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某县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篇4

在全党范围内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听辅导、参加__党建网网络学院学习和自学,自己对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深刻认识。

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贯彻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围绕解放思想抓机遇,科学发展破难题,建设滨河__这个活动载体,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表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市委确定的活动载体,将本职工作中的难点、创新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通过学习,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开发、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__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能力,将更好地引领__市现代农业发展,为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利用__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术创新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农民培训、示范辐射的功能,如何营造园区的“洼地”效应,聚集相对集中的科技能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将其建成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将园区建设与__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__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今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__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着重抓好四个能力建设。一是增强园区研发能力建设。在继续巩固__农林科学院__农业综合试验基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生实习基地基础上,完善园区种植业、奶产业等三个专家大院,添置相应的科研、培训仪器设备,完善生活设施。组建设施农业技术中心,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研发。支持园区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今年在园区安排现代设施园艺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等5个科技研发项目。二是提高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建立园区创业园,吸引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各界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到园区兴办科技型企业。三是提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继续完善园区已形成农业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涉农服务企业、农业科技110、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多元化的成果转化队伍,通过在示范区建立示范方点(场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畅通和拓展了核心区向示范区、辐射区的技术扩散渠道。今年将安排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设施水果新品种示范及设施促成栽培技术示范、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水稻现代生产技术示范、作物营养管理等10个示范项目。四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继续完善园区专家大院技术培训设施和技术培训场所,通过驻园区专家大院专家帮带,地方科技人员参与实施外地与省研究机构在园区的项目,承担“基层之光”培养计划任务,接纳大学毕业实习生,召开各类学术专题讲座、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当地技术骨干、当地乡土人才和农民。今年安排举办培训班50场次,培训6000人次。

篇5

日益繁荣的社会经济使得我国逐步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然而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现状而言,其当前面临关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将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构建出来和如何加大推广农业技术的力度。为此,要促使现代农业得到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就一定要有效推广农业技术资源,有效构建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缺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依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在要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构建之前,一定要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我国当前阶段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出明显的推广效果。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领导下计划定项,因为激励机制不具备完善性,相关的推广人员之所以进行推广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他们对于推广效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别说是在生产上帮助农民做出相关的决策以及展开技术推广教育,此外,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是做得比较不足。第二,推广人员待遇条件不好,挫伤他们推广的积极性。现阶段,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是比较低的,甚至难以有效落实,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相比较而言存在着较大差距,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缺少甚至是没有试验基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对农技推广产生不良影响;第三,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出现严重的知识老化和断层等不良现象。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人才是关键,我国现阶段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工作的人才相对来说较少,并且相对看来素质也偏低,严重缺乏知识更新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知识老化和断层的现象较为普遍[1],难以有效调整实现与产业同步,难以及时并且有效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出去。

2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措施

要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地构建出来,那么就一定要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导向,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一定要对农业科研成果高度密切的关注,以此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加快其发展进程。至于如何才能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地构建出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根据公益性人员的相关职能和任务,对其的合理配置加以明确,以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并且有序地展开。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增强对其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不断更新其知识,结合具体需要展开专业培训,提供定期进修的机会,经营性和公益性人员要不定期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促使他们能够在新发展阶段增强推广农技的综合素质及能力[3];第二,增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力度。农民具备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影响。为此,要不断加强培训农民综合素质的力度,展开多形式以及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主要可以采用如入户为农民提供指导、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对其进行教育、定期发行科技信息报纸、建立示范基地、建立网络科技书屋以及设立咨询服务窗口等,将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以及转化率这两项内容上,同时还需要对多项技术培训形成重视,加强农业综合型人才培养培育,从而促使新技术能够又好又快地走进千家万户;第三,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支持并鼓励广大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涉农企业、相关的教育机构、农业科研单位等积极地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进行参与。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设立出来,对于一些满足条件的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农业学校,应对其的参与提供大力支持,将专业组织等一些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促使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能够加快发展的步伐。

篇6

堵格镇地处鲁南山脉,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农业镇,面积191km2,平均海拔2230m,距会东县城25km,辖20村85个村民小组,人口2万余人,其中彝族1398人,有耕地面积1492hm2。全镇产业链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经果林为补。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小麦;畜产品有黑山羊、半细毛羊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油菜等。截至2014年底,全镇农、林、牧总产值2.84亿元,财政收入887.45万元,人均纯收入1.05万元。

2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缓慢。在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服务“三农”惠民措施的引导下,农户增收愿望强烈,但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农户对市场形势表现出畏惧与担忧。想发展,但不敢发展;想致富,但不知道如何致富。同时,随着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和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整,原有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是缺少人员。堵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有编制21人,实际在编人员11人,被上级部门长期抽调3人,实际在职人员只有8人。二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服务中心的人员中有6人是从部队转业进入,有5人是从学校毕业回来就参加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真正意义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更少,其中大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和创收工作,没有时间学习新的农业科学知识。三是农业推广方法落后。堵格镇农业推广多借助行政力量,推广操作规章流程简单粗化,由农村的基层干部遵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农民照章行事。

3)发展现代农业体系基础差。堵格镇面积191km2,拥有20个村85个社,仅有科技示范户60户,产业园区1个。发展现代农业体系面临农户素质低、区域发展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小农思想严重等问题。

3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出路

1)强化队伍建设。一是要在人员配备上不缺编,配齐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人员招聘上给予政策支持,引进一批懂技术、能干事、想干事、干得成事的年轻人员。二是加大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力度,每年积极组织在职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学习不少于40学时以上,每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至少懂2门以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与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对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要贯彻中央、省州县委、政府的政策,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堵格镇农业农村方面的人才优势,紧紧依靠堵格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养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产业园区、培育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辐射带动烤烟、畜牧业、中药材、林果业等支柱产业发展,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形成产业增加收入等问题。

3)狠抓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紧紧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本着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村入户为突破口,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造就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4)整合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和财政方面由上级统一管理,避免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多干预。整合区域内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技术人才资源,形成农广校、科技培训、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建设等科研教学与农业技术推广相衔接的模式。

5)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拓展筹资渠道。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匮乏,部分农技推广单位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在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拓展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同相关涉农企业进行合作。

篇7

摘 要: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全面分析农机化和设施工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6

当前,国内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且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质量提升、结构改善、领域拓宽的重要历史机遇期[1]。而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学创新。

1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明确提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这就给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加速养殖业发展及其他产业机械化等,促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重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要想实现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强化自身体系建设,开拓思路,放宽视野,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2.1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作为国内一项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政策,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有利于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这就需要在实施国家补贴政策时,加强组织模式创新,立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施项目组装,促使技术人员和资金投放高度集中,创建农机化科技示范区。比如辽宁省建立节水农业项目,进行微滴灌;宁夏财政厅集中使用农机化技术和资金,对非耕地资源进行高度利用,从而建设设施农业园区。

2.2 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现,需要加强与农业、水利、科技、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其中,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有利于选择适宜机械化的优良品种,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桎梏;科研机构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技术依托,农业培训机构承担着大量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现阶段,科研机构对农机化的投入不断增多,如农业部行业科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这就需要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到农业科研中,促使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节水农业发展中,农机化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节水灌溉及旱作节水技术上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辽宁省开展《辽宁省实施1000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加强与农机化研究所、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实现节水滴灌技术与有效降雨的有机结合,保障该省大规模农业节水滴灌规范化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能及时对农民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解,不断归纳和改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3.1 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

国内多数园艺设施有着较低的科技含量,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连栋温室虽然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但发展较为缓慢。此外,受技术推广、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栽培、耕作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技术装备有限。这就需要各地区加强示范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对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行拓展。

3.2 提升设施农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训,并将其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内。通过实施各方面技术培训,加强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力度,如工厂化育苗移栽、温室高效低量喷药植保、温室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等。做好设施农业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促使设施农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加强设施农业急需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争取开发出耐贮藏、抗干旱、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温室作物;加强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戈壁、沙漠、山地等,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4 结语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加强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顺利进行,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篇8

百色园区是2001年9月由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位于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覆盖百色市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四个县(区)的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5.6万人。2010年1月,百色园区通过科技部等部门联合组织的园区(试点)综合评议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十多年来,百色园区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明确分工,责任在市”的建设管理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紧紧围绕“抓科研、促推广、重经营、强合作”工作思路,百色园区探索出一条在贫困革命老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成功路子,成为百色市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和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的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农业展示、观光休闲、科教培训、推广交流和服务等功能的区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交流

平台。

一是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实施了《亚热带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科技专项,取得“四季蜜芒反季节促花方法”等专利技术,制定芒果、番茄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培育筛选出一批特色果蔬新品种。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步伐加快。百色园区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抓手,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园以来,建立芒果、蔬菜、香蕉、甘蔗、龙眼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构建“市、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和培训网络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试点和“农家课堂”,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类服务机构,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科技服务,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转化先进适用技术368项,推广优新品种385个,建立科技成果示范点、示范基地113个,培训农户劳力16万人次,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形成了龙头企业联动农户和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百色园区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先后培育、引进涉农企业近百家,通过企业打造品牌,引领协会和农户从事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基地”等以企业龙头、联动农户和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机制,促进右江河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进程。

四、成为了“产学研”和“农科教”相结合的重要基地。百色园区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依托关系,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家星火办、自治区农业厅、人社厅等单位合作共建技术培训基地或实践、见习基地。引进了包括袁隆平院士等国内外专家、教授、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开展科研、指导和服务工作,成为广西自治区级第一批“人才小高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见习基地和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篇9

关键词 创新 激励机制 组织创新 组织化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2、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5、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农民组织的缺失,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

二、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一)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

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

(二)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

二是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降低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

(三)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

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二是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篇10

一、黑龙江省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省现行农业推广体系主要是政府为主导型农业推广模式。政府为主导型农业推广模式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隶属于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为主体,以承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农民技术培训为任务,同时还承担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可以说,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科技方针政策,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广泛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我省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农业推广模式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推广方法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应,具有明显的行政特征,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监督机制,特别是由于农业推广部门自身的局限,缺乏及时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影响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也是十分必要了。

二、黑龙江省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

我省在1993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前,就已经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的出台对于加强农业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多年来很少对此法规进行修改,有些条款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并且缺少相应的实施条例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已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制度中缺少对农业推广人员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这使得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准则,没有激情去研究技术传播科技,最终使得农业推广人员在工作上不作为。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管理上的缺位,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不作为,即农业推广体系中的管理者和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推广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尽到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职责;二是农业推广体系中的管理者没有对执行层面的农业推广人员的不作为进行应尽或必要的监管。以上这两方面导致了我省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是推广农业技术而是推销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多年来,农业推广机构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不相符合的局面。

(二)农业推广人员配备不合理、后备资源匮乏

在我省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农业推广人力资源后备不足,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低。首先,由于农业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推广工作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其次,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第三,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以上几方面造成推广人员,尤其基层推广人员的素质低 ,解决不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造成农民对农业推广人员的不信任。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三)资金投入不足

在科技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各级政府都必须承担农业推广教育工作的责任,因而农业推广的经费,也就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摊,这些国家政府下拨的农业推广经费一般占到预算支出的0.6%-1.0%,而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目前尚不足,人均经费更少。而另外两个农业推广经费来源——专项推广项目经费和农技推广机构创收收入,其在推广机构总经费中所占比重一向很小。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将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有的农业推广部门甚至被拍卖或撤消,造成人员离岗和流失,出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目前县乡两级农业推广费用短缺现象已成为制约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研究

(一)推进组织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先锋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鼓励中小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着力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等。

(三)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