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绘画基础;训练方式;招考制度;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作为美术各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既是培养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启发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无论纯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都离不开绘画基础作为后续课程的先导与基石。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却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学生的绘画基础不能直接转化为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驾驭能力,甚至成为阻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因素。追溯其原因,我们的训练方式、招考制度、教学内容都存在相应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美术教育者面前的难题,以下试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入校前后的美术教育现状以及解决方案。
一、丰富高考前的美术教学内容,减少程式化训练
跨进大学校门之前,美术生几乎都有相同的学习经历:固定的学习模块和机械的训练方式。学习内容分为三大块,素描、色彩和速写,依次从石膏几何体、静物逐步过渡到石膏头像、真人模特的临摹和写生,表现办法局限于单一的方式和程式化的步骤。由于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功利性和过分追求教学成果的影响,高考之前的美术教育普遍存在唯考试马首是瞻的现象。概念性的教学、模式化的训练,使学生在机器般的大量的重复练习中渐渐丧失了对艺术的新鲜感和敏锐性,甚至是原有的兴趣,盲目通过量的积累,以期达到质的要求。更为严重的现象是,有些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速成教学法:一个苹果由几笔组成、每一笔用几号颜色、静物构图的组织样式、人物速写的动态模式统统都规范成册。眼前的对象如何不重要,学生熟记规则套路就能应对考试。颜料被调和制成复合色,最大颜料盒多达一百多色,学生不需要自己调和颜色,只需记住什么地方规定用几号色即可。这种令人震惊的速成法即使把学生送进了大学校门,也绝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有益的美术技法与艺术规律,这种教学法无疑是以断送学生的前途来换取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反观当今欧美高校入校前的美术教育则正好相反,重视想法和创意,着重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理解,然而却忽视了对写实能力的培养与基本功的锻炼,欧美的美术教育同样也是存在问题的。我们能否吸收他们的长处,结合自身的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呢?既重视对学生功底的磨炼,也强调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感知,鼓励多样性的表达方式,并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艺术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激情与热爱,从而在艺术的世界里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二、改革美术专业现行的招考方式,取消单一的评判标准
招考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走向,如果改革不从招考制度入手,单纯改革教学体系是行不通的,高考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始终不可能脱离考试指挥棒的指挥。我国现行招考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考察学生的写实基本功为原则,基本功的认定也还残留着历史的狭隘眼光,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多为大同小异、缺乏新意。这样的招考制度给了速成者可乘之机,而真正的可塑之才在短时间的一张考试画卷中却很难脱颖而出。
招考制度最大的问题是生硬地割裂了高校入校前后美术学习的思维连贯性。因为考试只重视最肤浅的所谓写实表达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绘画表现手法的认识仅停留在单一的浅薄的层面,对艺术史、设计史更是毫无认识,更谈不上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自己艺术道路的规划。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艺术是什么、艺术的功能,以及前人走过哪些路、我们该往哪走之类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初始阶段就对专业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被动地练习。
我国的美术招考制度其实可以适当参考欧美的做法,不单凭一张考卷判定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除了现场写生的考核内容,每所学校还应该设置面试环节,面试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集对该生一贯水平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和他作进一步交流。学生的美术作品集集中反映了他的基本功、潜力所在以及他对艺术认识所处的阶段,通过提问、回答与交流的方式,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远比一张试卷更能说明问题。
三、建立更开放、多元、自由的高校美术课堂,回归艺术教学的初衷
进入高校美术课堂后,艺术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才开始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无论学习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会发现,高考之前的美术基础只是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必须迅速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才有可能跟上专业学习的需要。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曾经接受的美术教育显得十分片面与保守,无奈大批的莘莘学子多年的美术学习都浸润其中,养成了不少熟练的坏习惯,在向艺术创作或艺术设计过渡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不断有素人艺术见诸于报端,从未接受过任何艺术教育的农村老大爷、老太太创作出鲜活动人的作品并被国外专业机构收藏。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在民间剪纸、刺绣、泥塑等中华传统文化中满是这样的例子。有美术教育家发声说:对素人艺术的大加赞扬,实则反应我们美术教育的失败。为什么拥有美术专业教育背景反倒不能这样自由自在地表现了?是什么束缚了思想?“被腌过的咸鸭蛋孵不出小鸭”这是不少高校美术教育者最担忧的事情。如何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如何让高校美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是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优质的高校美术课堂不断地在进行改革,探索课堂的多样可能性,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相对落后的高校课堂,教学思想死板僵化,教学内容与专业前沿相距甚远,教学方法老套单一,不能跟上高校美术教学前进的步伐。高校美术教学只有敞开胸怀,才能前瞻性地制定教学方向,拥抱开放的视野、允许多元的声音、营造自由的空气,回归艺术教育的初衷,带领学生走出闭塞的小胡同,最大限度挖掘人类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教学 教学方法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不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美术教育随之得到了重视。初中是学生审美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利用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授课,寓教于乐。
一、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具有概括性和向导性
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且提出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中对造型要素进行讲解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际的情况中讲述造型的要素:点、线、面、体块与空问、光与色、质地等,以便学生能在现实中体会美术,加深对美术的感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堂中,老师先板书美术基础知识,再由老师展示绘画作品的沉闷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互动,模式仅限于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中,更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中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细微的点滴,不再局限于沉闷的课堂教学。
(三)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实施课改之后,区别于过去的已形成的初中美术传统教学方式,现在的初中美术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根据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大纲对学生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实际教学中,尽管美术老师已经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但是由于仅仅只是讲学的形式,因此学生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一般,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由于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硬性的发展标准,希望学生能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再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在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虽然现在对美术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之前长期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教学存在一种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反而回避了审美的传授,把美术学习当做纯技术型的学习。
很多中学美术教师错误地将美术与画画单纯地画等号,美术欣赏只被当做图片欣赏,而忽略了美术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让学生自己发挥,要引导学生,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这是一个需要被注意的方面。
(二)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教育环境长期对文化的重视要高于艺术,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践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手段、课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要重视美术欣赏方面以外,美术创作也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多动手,体会美好,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承担着教会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任务。教师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潜能,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在学生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是一个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项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做好这些教学方面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提高
作为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我认为在愈来愈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美育。只有通过美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审美观,才能更好地发展当代中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当代中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美术课是中学美育的重要平台,初中美术教师更是美育的关键实施者。要搞好中学生的美育离不开初中美术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自我培养与提高。但是如何进行教学水平的自我培养与提高呢?这就不能不认真地探讨当今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现状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校教育往往对美育重视不足。当今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方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对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越发重视起来。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中考考取更好的高中,通过高考考取更好的大学,通过上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这一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美育出现了打折。学校不能不考虑升学率,家长希望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放松了美术的学习,美术教师也不得不对美术课一再放松要求,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美术课被取消或者美术课上自习的现象。学校、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等各方面对初中美术教育重视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大量占用美术课的上课时间,使得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缺乏升学压力,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并不排斥美术课,相反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很乐于和老师一起动手制作和进行绘画的学习。但到了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开始一改小学的状态,慢慢放弃了自己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因为美术课的学习不会给大家带来升学的压力,而其他课程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故而削弱了自己对中学美术课的兴趣。不少学生被家长和老师误导,认为美术课的教学对自己没有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接受美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对付了事。
3.教学方法死板,知识技能脱节
在大量的美术作品鉴赏课中不少中学美术教师仅仅是根据大纲和教材中的知识点死板地进行知识传授,如,八年级下册《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授课教师若仅从石窟艺术的鉴赏来讲未免显得有些枯燥。笔者认为如果仅让学生从我国四大石窟的创建时间、地理位置、洞窟数量、造像数量、壁画面积的比较方面进行记忆而不注重石窟艺术的来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会使学生学习这堂课时兴趣不足而使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脱节是当今初中美术课教学的一个不足,老师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可以使学生获得“填鸭式”的知识积累,但因为缺乏实践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要摆脱这些教学问题,我们就需要进行教师教学水平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二、自我培养和提高的途径
要解决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更实际的方法,是通过中学美术教师的自我培养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既能欣赏美,又会创造美”的美育。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1.端正工作态度,明确教师责任
初中美术教师的自我培养首先就是要端正工作的态度,良好的态度为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初中美术教师端正工作态度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热爱教师职业,关心学生的成长,满怀热情与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要怀着敬业奉献、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中学生的美育工作中去。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获得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促使自己实现作为人民教师的自我价值。
2.明晰任务目标,提升教案设计
端正态度之后就需要进行任务和目标的明确,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使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要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教会学生美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有人说:“教学方案设计的好坏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说,在教案设计时要注意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进行精心设计和课前准备。要熟悉课程内容,更要在课前充分想象授课的场景,将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素材、绘图工具准备好。此外,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可以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可以更多地进行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教学,帮助学生从身边发现美。
3.注重课堂组织,加强语言表达
加强课堂组织是中学美术教师自我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讲好初中美术课就必须培养中学美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包括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课堂纪律的维持等。美术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合理进行课堂组织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热情。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脸谱》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精心思考,课堂组织之后我先演示脸谱,对其进行欣赏和比较,使学生学到鉴赏知识;再通过谈话提问等方式巩固知识;随后通过范例绘画教会学生如何绘制脸谱;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脸谱绘制并予以点评。通过这样的课堂组织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我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师逻辑思维、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抑扬顿挫的语调或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都会增强美术课教学的感染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注意不仅要做到“示范性”教学,更要做到“感染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授课中受到熏陶。
4.丰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不断加深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补充。从初中美术课教材来看,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懂得国画、书法、素描、油画等绘画知识,还要懂得剪纸、陶艺、戏曲、舞美等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美术知识。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丰富和提高自己。教学不仅在于自我提高,更在于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美术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对教学环节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并根据老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也是初中美术教师自我培养的重要方法。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了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教学中不严格要求学生是老师的责任,美术课的教学效果不好或者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美术修养的作用更应该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初中美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使命不断加强自我培养,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相信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自我培养,使初中美术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燕.论动画片与初中美术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29-30.
[2]孙海燕.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173.
[3]罗达瑛.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3):103.
篇4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思维活动必须保证有逻辑性,才能在掌握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事物内部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重组,这个重组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创造”。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细节的探究、关系的探寻、内容的探索,实际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性的展现和重组的过程,同时绘制思维导图更是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参与。初中生具有活跃的形象思维,但是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清晰的步骤进行表达,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一个精准的控制和全面的了解,避免遗忘灵感以及思维出现混乱。例如对某一项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其作为关键词,并将与其有关的形象、特征、作用、内部构造等各个方面作为基础的关联单元进行呈现或绘制,从而得到更多的灵感与创意,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完美的美术语言
表达。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才真正代表着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创造性思维,才代表着学生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维,开拓创新。例如对于学生常用的绘图铅笔来说,以其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从其形状、颜色、结构、制作材料、具体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思维的发散,最终选取一个创意完成作品。例如从铅笔的外形引导至一头尖尖,再引导至箭头,再引导至火箭,最后学生绘制完成了系列火箭的?D画。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篇5
【摘 要】在新课标的规范要求下,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带入课堂中,让生活与美术能够完美结合,从而营造出广阔的教学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生活时实践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还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构建方法,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构建方法
前言
在教育水平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初中美术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初中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形象感知能力的同时,对其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脱节,所表现的内容均是空洞、呆板的,缺乏生活情趣与生活依托。现阶段的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美术技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忽略了社会文化资源对学生美术灵感的激发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将美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具有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使美术学科的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进行美术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初中美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课和美术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编制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特别感兴趣,因此,要想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具有趣味性,促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以初中教材中《春天的畅想》为例,教师在教授前,可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春天还有哪些景象?”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勇于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绘画将自己所想到的春天景象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以生活化为原则,联系日常生活,拉近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对学生强调艺术创作的基础均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指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身边的人、事、物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常规教材资源进行讲解外,还要将生活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为了解学生对色彩、功能、造型等喜好,可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橱窗的布置、所欣赏的服饰、房屋造型等,并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构想,从而就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
教师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激励法、游戏模拟法、鼓励诱导法、表演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非干小组,并鼓励其开展各类创新或者探索活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为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还能增加课堂的愉悦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初中教材中《校园一角》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了透视原理的基本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校的某个角落:操场上的学生身高虽然都差不多,可是远处的学生会显得更加小;同样高度的楼房,距离越远就变得越矮。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透视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扩展教学资源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资源,还要对生活资源进行挖掘, 将美术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其对生活的关注度。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信息化资源、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资源等,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来,在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生活的认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适当地做教学延伸,通过有意识地实践,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发挥和展示其天赋、潜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学校现有的民族服饰、挂件等进行搭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风情与魅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还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应当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生活化原则、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扩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罗敏.生活化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171
[2]任敬伟.新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J].少儿科学周刊.2014(01):28
[3]刘丽红.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4(10):103
篇6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初中美术;应用研究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学生在学的时候,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美术教学被教师当成副课,教学方法单一无趣,照本宣科,这使得许多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随着教学的发展,美术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发展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一、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等同于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不言而喻。良好的情境是学习的催化剂。初中生的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但是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善于创设有趣并能让学生产生愉悦感的学习情境,教学就会索然无趣,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美术课,而趣味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帮助教师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比如说,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乐于表现自己,喜欢自己动手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并设想一套美术设计方案,建设美丽校园,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点评,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感受美术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应用趣味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感悟
美术学习不同于数学和物理等知识的学习,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学好知识,美术学习所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而这些感悟都来自于学生内心的情感,比如说,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他们的感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美术知识就是在不断的欣赏和感悟中获取的。但是,欣赏和感悟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在一开始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这些作品所吸引,但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上反复让学生欣赏同一幅作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会被消磨殆尽,也难以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感悟。因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运用趣味教学法,势必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同样一幅画作的时候,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感悟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认知。
三、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
新课改之后,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学习主的体地位在课堂上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趣味教学法,也必须要学会将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绘画类的活动,比如说素描比赛、板报设计等,让学生有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在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学有所用,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多动手,自己制作小工艺品、小玩具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绘画想象能力
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在实际中感受绘画的美。而学生在进行绘画时,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经过长期的培养逐渐产生的。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首先,趣味教学法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像过去一样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是变得更加的自主,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融洽,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他们在观看绘画的过程中,真正地欣赏到美的内涵,对于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总之,兴趣是教学发展中的第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正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合理地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绘画想象能力,通过学习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初中;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现今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下,传统初中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应充分发挥其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出发,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创新思维概述
创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被大众普遍熟悉。而创新思维则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常常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其具有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等特点。具体到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是一种开发、多变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发生伴随有“想象”“灵感”“直觉”之类的非逻辑,是一种非规范思维,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特殊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敏捷性。
二、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十分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目前我国部分初中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停留在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上,教学以学生模仿为主,主要是对具体事物的素描。这虽然有利于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培养其观察及模仿能力,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长期的模仿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而需要美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当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其不仅能在绘画作品中体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使模仿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还能增强学生对美的体悟,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使其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的作品,对现实世界进行自我解读,升华心灵。可见,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初中生学好美术十分重要,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
初中美术教育主要以模仿为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从观察事物及锻炼学生思维的角度着手。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社会及自然界。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心情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体会对作品的艺术传达。如,同一个苹果,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将苹果按不同方式切开,其又有不同的形态,教师需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多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奇思异想
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在授课、作业布置及审核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奇思异想。对于初中美术教育而言,初中生由于年龄不大,社会阅历较浅,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势,且乐于表达个性,富有一定的创造热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生画“树”的时候,有的学生在树的上方画了一团红彤彤的云,将树梢染得火红,使整棵树都显得生机勃勃,好似充满热情的少年。这虽然与教师的写实要求有所出入,但却表达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展示了学生对树之美的憧憬与渴望,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对此,教师应大加赞赏,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新。
(三)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以对具体事物的描摹为主。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多变的外部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郊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通过让学生观察花鸟虫鱼,用笔画记录下事物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学生一起探讨某一事物的绘画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完成独具特色的作品,教师再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作为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尝试,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创新思维对于初中美术教育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断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德胜.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4).
篇8
关键词:美术手工;制作;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19-01
由于初中生时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性格普遍来说都是比较活泼好动,但是难免也有些是比较懒散的。那么,美术教师在教学生美术手工制作的时候,遇到懒散,不要学习的学生时,就应该制定相应的策略应对。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就应该从目前我国的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目前的美术手工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模式,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也不例外。美术制作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手把手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容易分心,以至于兴趣不高,成绩不佳。传统的美术手工制作课是以教材为模本,然后教师在台上按照教材上的资料进行授课的。这样的教学也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与目前的教学模式冲突。这样就更难使得学生对美术手工课产生兴趣。
2、学校领导老师对美术手工制作课不够重视
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美术手工课并不重视,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并不是文化科学生的必考学科。那么像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就使得学生在上艺术类的课程时都是比较随意,没有做到认真刻苦地钻研,甚至有些学生觉得音乐和美术课就是浪费时间的课程,还不如把这些课时换成语数英等重点的课程。
学校的不重视还容易导致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很好地开发。由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在兴趣方面上是比较明确的,这也是为什么初中就开始有文化科和艺术科的分类的原因。如果一些学生在平时不怎么接触美术或者音乐,但是在这些方面又有着较好的天赋时,那么学校的不重视就会大大掩埋了他们的发光点。而且也会让他们觉得,即使自己在这些方面有兴趣,但是学习艺术类并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因此就容易放弃,那么在上课时也难以集中精力。
二、改变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的应对策略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初中生对美术手工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兴趣,缺乏求知的欲望。要想更好地改善目前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对待懒散的学生要有耐心,让学生了解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自身形象的塑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上可以增添趣味教学这一环节,增添学习手工制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增加对美术的兴趣,并感受美术的魅力,使其对学习美术更加有兴趣,更加主动和积极。
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学校领导老师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我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颇深,他们学会尊师重道,以至于对老师有着一种敬畏的感觉。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认为老师就是一个严肃且严厉的“家长”,这样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学着跟学生成为“好朋友”,改善他们对老师的看法,适当调节课堂气氛,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才能改善数学教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并且,学校老师和领导要改善对美术手工制造课的态度,重视美术手工课,要充分意识到美术等艺术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是身心素养的培养,即使不能在中考中为学生带来实质的帮助,但是为学生的形象塑造,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在美术制作的过程中,也能一定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来说,美术制作课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动手能力等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
3、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从中得到自信
在上美术制造课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帮助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信,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潜力所在,以更大化地发扬自己的优点。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剪纸时,应该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象最美的剪纸图案,并且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以往学习的简单手工制作基础来进行裁剪,并让教师来评定剪出来的效果如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重复练习手工制作的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并根据学生制作出来的成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部分作品比较优秀的学生而言,除了给予语言上的赞扬之外,还可以将其作品进行展示,以作鉴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质量改善目前的教学状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充分意识到美术手工制作课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要重视美术的教学。并且一定程度地改善目前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策略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5-02
古往今来,人类的情感发展都与美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美术,能带给人以从视觉到内心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感受。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偏爱在自己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当观赏者在观赏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也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与作者的灵魂达到共鸣。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教育的时候,让学生受到有关情感的教育,才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美术,也能够获得主观上的情感的感触,对学生自己的情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一、教导初中生美术情感的内容和对他们的的影响
在对初中生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融合美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精髓,在美术课堂上,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本的讲授的同时讲授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情感也得以全面综合的发展,进而能够培养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的关键,使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关键的是,情感的教育可以让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这个行为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为以后的人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情感积累。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在初中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怎样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
1.教师自身情感素养的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和在接受美术教育同时的情感教育有关。所以,老师作为一个教授者,作为一个美育的实施者,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和重任,自己的情感素养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高情感素养可以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老师的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老师如果有着很好的情感素养,在无形之中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自身的情感修养也得以提高,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情感修养和审美能力都添加进去。自己的审美对于学生的审美的影响力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观察学生受到情感教育的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己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范式融入自己的衣着装扮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审美的熏陶。老师也可以把教学课堂移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使学生亲临其境,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情感教育的效果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老师是是学生人生发现之路的灯塔,是学生美术学习中最重要的指路者,指引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的教育。
2.情感素材的使用
美术教学的资源是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且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就需要老师使用蕴含价值高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初中美术的教材教导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自己国家的热爱的观点,老师就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秀的资源,并且与其他的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的情感的培养得到快速的全面的发展。
3.师生关系的创新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师生互动也是情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影响到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关键,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重视这一科目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地去接受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老师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对他们不同个性的保护。师生之间建立完完全全信任的关系比较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师生之间通过交流这种途径去了解彼此的想法才会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情感品质。
4.将情感渗透在情境之中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73-02
美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艺术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之一,不但要传授学生系统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修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民族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基于以上目的,教学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遵循课程改革的方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判断力、认知力和创造力;发掘学生自身创新思维能力,将他们培养成适应当今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良好的美术课教学情景
1.课前准备工作。为了使美术课变得生动化、多样化,逐步改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在课前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力,通过图书馆、网路等手段搜集和整理一些相关资料,如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同流派艺术家的画风,创作奇闻,创作手段以及一些相关的艺术品鉴,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就会针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互动起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2.课上授课内容的生动化。为了应对初中生造型能力差,审美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教学者要尽量减少学生对生疏知识的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情景变得生动多彩,充满情感。例如:在向学生传授线条的课程中,不要生硬地讲解线条的书面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线条感强烈的西方线条画、山水画等作品来调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热情,让他们用上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应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以及美术作品的美,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1.去课堂以外的地方感受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学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走出课堂,用他们独到的、发现美的眼睛去大自然、博物馆、画馆等产生美的地方亲身地感受美,赞赏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创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去了解美的内涵与真谛,用智慧的眼睛发现美,用精巧双手去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艺术修养。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改进,多媒体使教学变得日益生动、直观。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和声形相统一的特点,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有助于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美术素质。
三、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陶冶情操
每个人对待同样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同样每个学生对待一件艺术品,一件画作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但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尚且不能完全恰当准确分辨是非美好,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和学生分享一些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在观察、鉴别、判断、思考中主动地去探求美。
四、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学生的作品是美术教学的成果,也是学生情感的表达。初中学生的美术课不是单一强调专业技能,也要普及生活性的美术知识。因此,面对学生的作品,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找出作品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给予学生指导,使其少走弯路。教师要将创造形象生动、别致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原则变得十分重要。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五、教师角色的变换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两者之间的交流是单方向的,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教改后,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和学生一起观察、讨论,一起交流情感,从而打破了以往教室的宁静,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美术课不再是枯燥的照本宣科,气氛也不再是沉闷的,而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生动的生活型课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的教改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学者在当前社会情况下,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心的特点,勇于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同时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引进特色教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寓教于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热情,提高美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对美的理解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初中美术课就是一门充盈着艺术的人文学科,要求教师具备全能的素质和人文精神,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影响学生的审美力、形象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大众重新审度初中美术课中蕴藏的智慧。因此,为了适应当前趋势,要求教学者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角色,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案,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