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综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与综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 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 应用
当前变电站工程建设的主流项目就是智能变电站,广泛建设智能变电站可以对各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协调管理,确保电网安全,有效管理电网运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1]。在变电站管理中广泛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提高电力企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内涵
综合自动化技术即多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的工作系统,其功能全面、信息传递量大,传递速度快并且可以实现智能自动化运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本身功能就非常强大,可以依靠因特网快速传递与接收信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于计算机技术之上,理所当然具备这些优点。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分布、分层的系统结构,单片机或计算机是组成其各个子系统与功能模块的主要设备,其还肩负着采集数据、发送指令的任务,单片机与电子计算机都可以实现高速处理数据,这就决定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电力调度中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无功自动控制是其核心,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全面,具有集成化、高频化、全控化、高效率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稳定电压,有利于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电气、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尤其对于具备无功自动设备的变电站,可以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2、安全保障。智能自动化运行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特点,整个调度过程自动化,有利于及时查处故障,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为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3、提高管理效率。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全面监视、测量、记录,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汇总。变电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轻松观察各个部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对关键设备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电子监测数据判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
4、节省人力资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之前,变电站各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实现,工作人员首先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可以快速采集电力设备数据并发送指令,这就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应用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以一定的模式结构存在,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分布分散式结构是三种主要的模式结构,下面探讨这三种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1、集中式结构。电力调度中最常用的结构即集中式结构,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通过扩建计算机I/O接口,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监控、保护微机。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整套集中式结构的计算机并不能完成整个电力调度工作,有时还需要特定的单独计算机进行辅助。
2、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扩展了变电站本身的功能,利用多组计算机并联运算实现系统检测。分布式结构的兼容性好,可以利用CPU系统对相同时间段的大量数据进行有序合理处理,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过多导致的数据卡死问题,但是由于分布式结构的分散性特点,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难度。
3、分布分散式结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是利用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系统,双层次变电站是指变电站系统结构具有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与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相比,分布分散式结构创新性尤为突出,在分布分散式结构中,元件与短路器隔离,这就可以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全面采集,并有效监控与保护变电站中的各汇总的整体集中监测的控制单元[2]。在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中,往往需要大量电缆线路进行连接,电磁干扰较大,分布分散式结构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可以实现信息真实可靠的传递,即使某部分出现了故障,也不会造成全局性影响。
结语:时展需要电力部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提高供电稳定性,提高变电站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符合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不完善,应加大研发力度,及时将先进科学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完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数字化 城市管理 技术
1.前言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涵盖了市政工程、市容环境、公用设施、环境秩序的全面管理与监督,其探索发展进程中高新技术是支撑基础,在集成、开发与应用层面,无线、有线通讯、电子政务网、空间网格单元、嵌入地理信息技术均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化时代我们应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实现城市化管理,创建整合数据库群,利用一体化多功能无线采集数据设备构建城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而打造真正优质完善的集网络、计算机、数据库、通讯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数字平台。
2.空间定位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系统、遥感空间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实现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我们首先应深化拓展空间定位科学技术,当前有效的技术方式包括单元网格、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GPS、移动基站、部件定位与地理编码技术等。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主体安装于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之中,采集信息工作人员对部件与事件信息展开迅速查询定位。在创建中我们应着力于兼容性设计,令引擎技术全面支持包括安卓Android、苹果Mac OS(ios)、塞班Symbian、微软Wince(Windows Mobile)等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平台、涵盖浏览基本地图的各项功能,进而实现定位信息读取、标识与搜索的综合管理目标。同时我们还可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平善融合,将各项空间定位结果标识于地图之中,进而通过科学的空间数据管理组织解决海量信息存储与传输问题。在应用地理编码定位技术层面我们应基于计算机识别方式将各类城市地址实施规范化、空间化与数字化建设,建立实际地址空间与地址名称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相对地址空间定位与空间区域信息整合目标,通过分类分项编码技术管理精确描述发生问题位置,促进城市管理向着智能化、精确化管理科学转变。为深化精确分层次管理我们还可应用单元网格技术,由管理角度出发将城市划分成网格单元,直接构建城市道路、部件、社区、建筑物、地名、企业、事业单位要素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有效定位。
3.完善城市空间数据,激发优势管理效能
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完善空间数据,激发其保障支撑作用,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应用实际功效。空间数据包含各项专题城市管理数据、相应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等。而专题数据又涵盖了各类部件数据、网格单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则由建筑物、道路、行政区划、地理编码与正射影像等数据构成,元数据一般用来说明与描述各类地理框架空间、专题数据获取状况与特征信息。管理实践中除了创建部件数据、网格单元专项数据库以外,我们还应建立空间地理框架数据库,合理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辅助提供公共城市空间数据集,并为各类事件与部件问题提供准确定位支撑参考。
4.科学开发及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
为快速传送、采集现场数据信息我们应基于手机系统科学研发专项城管工具,令其涵盖短信群呼、接听拨打电话、信息提示等优势功能,辅助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可及时与监管中心取得联系,快速汇报现场问题,并通过GPS技术定位、拍照、信息图片网络传送对各类事件与部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便捷、智能化、高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我们可位于终端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手机平台内置于系统之中,令其合理发挥基础地图的缩小、放大、点选与平移的支持功能。同时我们可完善结合信息采集与GPS定位功能,确保后者与识别码定位的无缝切换,促进动态化部件信息的自动更新下载,遵循实际管理需求科学设计手机终端的报表统计功能,并令其逐步向着3G网络系统稳步升级。逐步建立以3G网络为支撑的“政务关联”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5.健全制定管理标准,夯实基础建设
数字城管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产物,它在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当前城市数字化管理体系标准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我们应继续健全各项管理体制的科学制定,完善综合城市管理监管、单元网格系统划分及编码规则、城管监管信息管理部件、编码、事件分类与数据要求、城管监管综合地理编码信息系统、城管监管信息技术系统规范等制度,详细阐述城市数字化管理主要运行流程、工作秩序、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构建标准要求,进而令城管数字化运行建设发展进程更加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我们应科学创建并加快推进相关综合城市管理信息监管无线采集设备应用与绩效评价标准,合理编制城市管理信息监管系统立案与结案处置规范,通过广泛宣传与全面贯彻落实,合理提升城市数字化执行管理手段水平与评估运行效果,为后续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结语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无可取代的现代化、智能化、先进性综合管理优势效能,可准确反馈各项事件信息、及时发挥监控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秩序化、稳定性发展。因此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创新应用数字化空间定位技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科学开发与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健全制定管理标准,才能真正巩固基础建设,提升市政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营造和谐、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能否高效完成,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能否完美展现建设蓝图。科学的施工管理离不开畅通的信息流动,即实现信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方面流动,包括从上层到下层或从下层到上层的纵向流动,也包括层次间的横向流动,使管理者及时了解施工信息,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进程等。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手工统计数据、编制报表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精确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管理被引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实现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手段的突破。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及现状
相对于传统建筑工程中的人工信息管理,“数字化”管理具有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优势。它通过将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资料库,运用智能化的整合分析方式,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和掌控;还能运用现代电子器材,对施工过程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和管理。不仅使管理者能够全面、精确地了解整个建筑工程概况或局部详细信息,还能通过系统仿真计算、虚拟现实等等手段,实现对庞大建筑工程的历史分析和前景推测。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先后被引入建筑工程,除一些小型建筑施工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人工管理的方式,大型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已经普遍运用数字化管理,从施工前的蓝图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完工后的工程检验、完工后的实际应用等,都已经离不开数字化管理手段了。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空间信息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以及多智能体施工等方面。这些数字化管理新技术的运用,使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1)空间信息技术,即运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型空间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包括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地面建筑物以及施工项目等一切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这些数据,为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动态反应路基、建筑物的施工进展详细情况;此外随着三维、四维数据模型的日趋成熟,将GIS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和结合,以三维或四维可视化方式逼真显现整个建筑施工概貌和流程,对于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情况,及时改进工程施工计划和方式,加强施工各方面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系统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等设备为工具,运用相似性原理、系统工程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的或正在设想中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的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主要有分布式仿真、智能仿真、多媒体仿真以及可视化仿真等,被广泛运用于隧洞施工、桥梁施工、管道施工等领域。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对实际系统和设计蓝图进行试验研究,是当前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是对庞大复杂的建筑工程的分析、研究、设计、评价等的重要手段。
(3)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应用。可视化即指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等,将相关数据和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像、图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和形象。虚拟现实即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生成逼真的集视觉、触觉、听觉等为一体的模拟环境,运用传感设备,如立体眼镜、头盔显示器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体验。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或被培训人员的极度逼真的“实践”经验,可应用于一些由高难度、高危险度的操作,通过这种逼真的“实践”,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对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或伤亡。
(四)多智能体,即能够为实现目标或任务独立运行,能适应所处环境,并能从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且具有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智能实体。在复杂的多智能体系中,每个智能实体都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是解决复杂大系统问题的新型智能技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愈加复杂的趋势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迅速猛增,以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驾驭,而采用多部门计划协调支持系统的智能体协同工作组织结构,则化解了这一难题,计算机智能技术就能够巧妙解决这一复杂系统中千头万绪的关系和问题。
三、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然,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更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作为由于建筑工程地面作业强的施工特点,数字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还是属于新兴事物,多智能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运用只存在于少数极端复杂的庞大工程中,而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对数字化的管理运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也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应用的广泛性、普遍性还不够,还缺乏工程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性的科学方法,大多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单纯的、教条式的模仿较多,缺乏创新意识,个性化、符合建筑施工特色的系统性数字化管理方式还亟待完善。
其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模式还不成熟,数字化数字化构架不够完善,各个建筑施工系统的相互协调性、综合运用性不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指挥,还不能从整体上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高效性能。
其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建筑施工相关管理数据和信息的保护乏力,也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由于疏忽导致的数据流失或被利用,给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关方面的权益带来损害。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改进
(一)培养新型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当前,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主要应用于基础管理阶段,而一些专业技术性的应用还较少。而当代土木工程大学生的大量出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数字化管理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如运用数字化管理,提升对大型构件安装的精确度控制、高层建筑中垂直度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性能的检测以及高空操作中混凝土自动化上料、建筑材料沉降检验等。及时改进更新建筑工程施工的设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起一套与数字化管理相配套的现代化施工设备,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充分的硬件设备。
(二)搭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随着大型建筑工程的兴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变得极为庞杂。从以前单纯的进度管理和材料管理等基础性粗略性的建筑管理,成为如今涉及进度、审核、图纸、设计等各个方面,外向联系的对象也涉及颇广。因此,构建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简化各个数字、数据传递的复杂环节,成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者的数字化管理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推动数字化管理更快更广泛地被应用到实际中来。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使数字化管理有章可循。并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先进的综合性强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鹏、黄杏元、华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增强城市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大胆突破,敢于创新,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有效路径,总结推广融合创新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融合渗透,推动产业高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网络化,打造一批优势产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功能。
二、基本原则
(一)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加强部门协同、政企协同、产学研协同,着力破除制约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观念桎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软环境。
(二)融合创新,提升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催化器作用,全面推进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供应链和服务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供应链协同和服务,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视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指引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作为投资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社会资源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内生动力。
(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集中有限资源,优先突破数控装备、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络和嵌入式软件等关键领域,打造融合引擎,形成支撑和带动作用。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全局性,统筹推进信息化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根据行业和地域特色,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培植特色,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至2012年,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推动自主创新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提高,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示范市。
具体目标为:
(一)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含量显著提高。汽车、船舶、机床等电子信息化率达35%,消费电子产品的电子信息化率超过65%,中高端数控系统国内领先,信息化服务手段成为企业服务的主流模式。
(二)企业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等一体化集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70%的大中型企业进入集成应用阶段,中小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50%。
(三)信息技术对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作用显著。节能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石化、钢铁等行业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建立在线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5%,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5%,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效缓解。
(四)行业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整合行业资源,依托创新型服务企业,建成一批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和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
四、主要内容
(一)着力推进三大领域渗透融合。
1.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制造”。
(1)汽车、船舶制造业。大力应用全数字化建模、三维数字化设计、数字测控、工业机器人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水平,实现装配生产线的数字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推广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利用产业国际化、标准化和订单化生产的特点,发展对接国际、整合产业链的供应链系统,推动产业链融入国际供应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汽车电子、船舶电子为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传动和行驶电子控制、电子导航、安全报警及检测等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电子产品在整机中的比例。
(2)装备、电气机械产业。大力发展装备电子、软件、现场总线、数字测控技术和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推动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大型装备整体技术水平。重点研发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虚拟仪器、光电检测设备等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共性信息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自有知识产权比重,提高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和网络化水平,应对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满足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等新的生产模式要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自动化、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带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钢铁、石化和造纸行业。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集成制造和敏捷制造等技术,开发利用生产和工艺信息资源,建立专家系统,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实现精益高效生产。以龙头骨干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为基础,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协同化、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平台。强化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企业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促进节能降耗和防污减排。
(4)医药行业。大力利用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技术推动医药产品创新,综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筛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加快中医药产品标准化和生产规范化,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行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医药企业原材料生产、采购、药品生产、物流、销售全过程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5)纺织服装和皮革行业。以设计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发展虚拟化、数字化在线设计平台,开发建设设计资源库,提升企业创意设计能力,发展网络制造模式,推动向时尚产业转变。推动服装、皮革行业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与生产设计平台无缝连接,发展信息交流、三维展示、交易支付和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专业性展示交易平台。
2.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创造”。
(1)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产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重点加强嵌入式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音视频芯片和通信芯片等集成电路设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原始设计创新能力。加强资源整合能力,着力推进产业链分工和集群发展,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3C)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家庭产业,牵头制订一批国家标准,聚集一批国家和国际标准产业化项目,构建数字家庭“专利池”,促进数字视听产品升级,加快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软件,加快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业发展。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建设一批经济领域的行业性、综合性海量信息资源库,发展网上咨询服务,拓展网上信息服务市场。推动电信、广电网和互联网等三网业务融合,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宽带无线移动网等的新兴增值服务产业,优先发展在线软件、在线咨询、在线设计等创新型信息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全国性、国际性影响力的信息服务骨干企业和品牌。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广在线支付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3)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提高新材料研发能力。突出发展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新兴产业,加快半导体照明、薄膜太阳能、背光源等技术产业化,发展绿色能源和节能产品。加快生物信息、生物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提高新药研制能力。
3.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服务”。
(1)物流业。围绕物流资源和物流环节整合,完善物流信息编码、单证、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推进卫星导航技术、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和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构建与制造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配置优化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继续完善*电子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南方国际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2)金融保险业。建立金融保险预测、预警和监管信息系统,完善金融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积极开发电子商务衍生新型金融产品,发展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信贷、网上基金、网上理财等在线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继续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支付系统,发挥这些系统在满足企业和居民日常支付需求的积极作用;推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和创新,推广农民工银行卡、公务卡,扩大银联卡国际网络,鼓励网络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领域的创新,改善电子支付环境,提高支付服务效率。建设安全度高、信用好的跨行、跨区域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培育在线支付服务品牌,打造电子商务区域交易支付中心。
(3)商贸会展业。以现代百货和连锁业为主体,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企业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依托品牌优势,培育网上百货和网上连锁市场,增强地域辐射力。加快推进皮革皮具、珠宝、服装、玩具礼品等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前店后厂”型网上商务平台,整合联动产品设计、生产链条,加快产品创新和市场反应速度,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大宗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可标准化农产品,建设大宗货物的电子交易市场,构筑新型电子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商品交付标准化、交易透明化和监管规范化。优先建设金属、石油、塑料、煤炭、粮食、建材等电子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化工、纸品、电子元器件、花卉、装备等网上交易市场。大力推进大型展会宣传推广、注册、商务、票务、旅行、展位等“一站式”网上服务,积极利用三维模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发展网上展会和网上交易会。
(4)新兴衍生产业。通过信息化与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业、商贸业等的融合,大力发展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商贸电子等新兴电子产业。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契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推动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组织实施重点工程。
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加快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全面提升产业效率,创新运作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集聚化。
1.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
实施平板显示、现代信息服务、数字家庭、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液晶显示、移动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增长产业,突破发展集成电路等战略产业,加速培育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高潜力产业,着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和现代信息服务等现代信息产业,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2.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
围绕汽车、石化、电子、装备、船舶、钢铁和医药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装备及工艺、开展数字化协同设计、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增强企业设计、生产、产品、管理和营销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水平,建成一批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平台。4年内培育50家以上数字化制造示范企业,
3.实施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为突破,组织实施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资源,建设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共平台,发展南方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新居网等新型服务,实现区域和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增强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力争4年内培育20家左右产业链整合创新服务企业。
4.实施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
以装备数字化为核心,重点发展装备电子、汽车电子和船舶电子,突破关键零组件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推动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数控系统在机械制造、电气装备等应用,提高大型装备产品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组织实施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4年内发展30个以上数字化装备示范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先进水平。
5.实施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
以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围绕重点专业市场、骨干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电子交易中心和供应链电子商务系统,促进产业流通服务,逐步形成“*价格”。深化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加快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依托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建设面向全球的大型国际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立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广具有在线支付功能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广电子支付,普及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电子印章应用,保障网上交易安全。
6.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围绕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知识和协同服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间的协作。从管理和市场着手,引导和扶持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制定财政补贴扶持政策,降低中小企业使用信息服务的门槛和应用成本。从金融服务着手,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推进金融机构与有实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面的合作,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间联保模式的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7.实施协同创新工程。
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围绕汽车、装备、石化、电子信息、服装、物流供应链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专题标准库、专利池和知识服务系统,建设研发测试和行业信息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集聚创新和协同创新,降低研发成本。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建立专业知识库,推动知识共享和协同研发。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平台,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网络版权保护和交易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源,发展网络培训教育和协作平台,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8.加快建设网络新都工程。
加速建设连接国际、汇集珠三角的大容量骨干网络,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网,建成广覆盖、多业务的领先型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带宽。建立一批金融、贸易、汽车等国际级行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国家级容灾备份中心,大幅提高国际出口带宽和互联网络交换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支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组织领导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行之有效管理体制,联席会议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推进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参照市的做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政策引导。
研究制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本地融合创新的产品,优先支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用地需求等。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绩效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绩效考评制度。探索建立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以国有骨干企业为试点,大力推广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和扶持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根据自身实际,安排资金有计划地培育当地融合示范企业和项目,对列入市融合重点项目工程和试点示范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同时,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示范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建设。按照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等不同领域,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分类型、分行业、分地域建立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试点示范企业,突破难点和热点问题,总结剖析经验教训,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同时,选择推进工作积极、条件较好的区(县级市),建立区(县级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
(五)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家人才库,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优势;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加强前沿性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力量,培养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鼓励发展社会性、市场化的信息化培训机构,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每年培训100名以上企业骨干,提高企业高层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决策管理水平。
(六)推动产学研联动。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产学研联合互动的机制,优势互补,加大力度攻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关键技术。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化社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行业专家和信息化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筹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产业联盟,凝聚产业合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篇5
通过对医院洁净手术室建设的各个环节的思考,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确立手术室建设的要点及相关技术指标,并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为国内医院建设手术室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数字化?工程建设
Abstract
Define the key points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he operation room by thinking through all aspects of hospital clean operation room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Take full advantag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technical assistant to domestic operation room construction.
Keywords
Clean operation room
Digitalized?Constructio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8.008
一、洁净手术室的发展
随着外科学发展以及专业细化,未来手术室将在传统洁净手术室的基础上,向更高端、更多不同专业的手术室发展,手术室数字化程度将更高。主要包括:
一体化腔镜手术室。它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新的医疗项目,它是以创造手术室的高效率、高安全性以及提升手术室对外交流平台为目的的多个系统的综合运用。
磁共振导航手术室,简称MRI手术室。它使医学成像从以诊断为目的向注重治疗过程转移。图像引导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能节省医疗费用。
术中CT数字化手术室。这是在手术内安装CT设备,取得手术部位的实时图像,直接指导手术的进程。
心导管手术室(DSA手术室)。血管造影手术室是数字化的新型手术室,设计也不同于集中型的手术室。照明系统、净化系统、设备布局方式、手术环境的调节和控制方式、手术图像采集和传输方式,都必须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
二、数字化手术室介绍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院数字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手术室实现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建设好符合医院自身要求的数字化手术室,可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为医生提供更方便的操作。在我院扩建新病房大楼时,规划了几间数字化手术室,我们就前期调研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对如何建立数字化手术室进行了探讨。
数字化手术室是净化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是未来手术室发展的趋势,它实现了将手术室净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无缝连接。除了医疗仪器数字化外,洁净手术室自身就是依靠数字化控制的设备系统,仅空调系统就要监测和控制每间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压力、通风量、新风量等参数,并要维持不同洁净区域的压差。洁净手术室要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完善的内部通讯系统,可确保术中医务人员的信息沟通。
为了直观地了解手术房间的使用情况,安装全方位数字电视监控系统也已成为必需。手术安排、人员安排、器材的消毒和消耗品储备管理,以及每台手术的全过程记录管理(时间、人员、麻醉、手术信息)等,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也要进行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通过在手术室内设立中央控制室,对这些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整合成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可以直观显示并控制整个手术室内的状况,同时通过接口也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数字化手术室”主要功能包括:手术室所需各应用系统的信息一体化;手术室电子器械和设备控制的一体化;手术室与相关业务科室的流程一体化;手术前、中、后的过程一体化;院间、手术室间的资源一体化;手术室净化工程、净化材料一体化;手术室设备、器械的配套一体化。
数字化手术室是各种医疗数据集中的平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完整的病史及以往的治疗过程。数字化手术室利用术前影像学、生化检验等信息,动态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利用专家知识库指导手术,并能有效应对手术过程中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数字化手术室要将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到数字化手术室平台上,做到HIS系统与医学影像系统(PACS/RIS)及检验信息系统(LIS)各个系统间无缝链接。同时具备设备管理、手术室管理的功能。
三、如何做好手术室工程建设
(一)建设、设计、施工各方通力配合是做好手术室建设的重要前提
1.建设方从工程开始就有洁净技术方面的专家参与。专家既熟悉最新的发展方向,又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使得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时就能做到高起点、少走弯路,不留遗憾。在方案设计论证时能保证功能合理,有足够的层高,层面设备部位承重,排水系统等合理设计。在土建施工时应该预留洞口、预埋工作、防水层施工等工作。总包单位安装施工时应进行总体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专业承包单位、其他配合单位。
篇6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特征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现状概述
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图书馆革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图书情报科学不断深化,形成信息化服务型特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提升图书情报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逐年加大图书情报科学的投入力度,保障了图书情报科学在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内,不断提高当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蔼然兴起。
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特征分析
1.数字化图书馆整合新媒体,实现全媒体服务
根据政府官方报道,截止我国“十二五”规划末期,我国图书信息情报工作体系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其中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4TB。数字图书馆还将通过新媒体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实现全媒体服务。
2.数字化图书馆走向“数据海”和“智慧化”
当前,数字图书馆技术正在发生着数据库到“数据海”的转变。数字化书籍迅速增多,信息的形式和分类也愈加丰富,从传统书籍、影视、图纸、照片到网页上的各种消息和上述信息之间的关系与衍生物,几乎是无所不包。数字化图书馆的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跨媒体等技术的逐渐转变,更方便人们使用知识而构建起巨大的知识网络,随着民众“全民百科”和全民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也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未来数字化图书馆将更加主动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3.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重点侧重技术层面的研究
注重在新型体系结构和存储技术、知识挖掘技术、跨媒体搜索与推理技术、主动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及数字图书馆新型展示技术等诸多方面实践与进一步研究拓展。面对数字资源呈几何级增长、用户数量迅猛倍增的发展趋势,对数字图书馆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系统安全、信息保护、版权保护等问题进行再开发与研究,致力打造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的引擎。从而推进我国文化发展与公民素质整体不断提升。
三、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拓展研究
1.服务多样化带来管理方式转变
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加快推进数字化新服务模式应用。从知识发现与推荐、知识分析与挖掘、移动图书馆、学术交流社区建设等方面,理论结合实例,探讨未来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剖析数字图书馆各种新服务的研发技术,加深对各种服务的理解,促进各种新服务的评价和使用效果。
2.商务智能化与知识管理的系统集成
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有交叉和重叠的关系,商务智能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给这样的信息和情报附加意义。虽然知识管理的技术目前尚不如商务智能化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种系统会从彼此借鉴技术和激发新的方法,并达到一种集成和整合,因为两种处理系统是补充的,并不是彼此依赖的。要提升图书馆的决策和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综合,这样的集成管理也可以提高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共享。
3.强化版权的保护观念逐渐提升
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深入推进,基于社会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职能的知识管理结合碰撞和探索将会显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和相关管理部门将会更多地接触。因此,图书馆应尽快树立版权保护观念和措施。
4.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规划作用
随着各种“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认识到知识管理规划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规划已经成为知识管理实施的首要步骤,知识管理规划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服务目标、知识员工培育和IT技术平台构建,从而保障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和成功。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图书馆管理者而言虽未形成明确的预期,但是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须重视知识管理的知识传播和推广效力。图书馆知识传播涉及社会各个行业以及政府和教育界层面,需要由多方来共同推动和完善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定英,陈平平,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图书馆研究,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3).
[2]张永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3).
[3]石秀春,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工作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9(3).
篇7
关键词:数字矿山;应用前景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mining and its system architecture, with specific min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ine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digital mine; Applica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继续普及计算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及时、正确、有效的实现数字化是当今工矿企业研讨的主要课题和重要任务。“数字矿山”模型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安全和效益等各种因素,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安全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起着重大作用。故“数字矿山”是当今工矿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数字化矿山原理
数字矿山以矿山系统为原型,以地理坐标为参考系,以矿山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高新矿山观测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起并集成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原型、系统场、物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型,通过多媒体和模拟仿真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的表达,具有高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的融合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特点。它是用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方法来研究和构建的矿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矿山,是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全部数字化信息的技术系统。通过它可以了解整个矿山系统所涉及的信息过程,特别是矿山系统多体之间信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数字矿山系统构架
2.1 按结构划分
按结构划分,数字矿山自下而上可分为以下七个主层次:
(1)基础数据层,即数据获取与存储层。数据获取包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数据及其预处理,如通过测量获取水平角、竖直角、斜距等,并预处理得到点的三维地理坐标,点间的水平距离,点的高程,边的方位角等;通过钻探得到的岩芯判断岩层的深度、矿物成分、分布、硬度等各项参数,绘制地质各种图纸、图表。数据存储包括各类数据库、目录库、文档文件库、图形文件库及多媒体文件库等。
(2)模型层,即表述层。如空间和矿体属性的三维和二维块状模型、矿区地质模型、采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虚拟现实动化模型等。该层通过绘图软件将数据加工为直观、形象的表述形式,为优化、模拟与设计提供输入接口。
(3) 模拟与优化层。如工艺流程模拟、采矿模拟、避灾模拟、通风系统模所及参数优化、设计与计划方案优化等。
(4) 设计层,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层。该层为把优化解转化为可执行方案或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提供手段。
(5) 执行与控制层。如自动调度、流程参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操作等。该层是生产方案的执行者。
(6) 管理层。包括MIS与办公自动化。
(7) 决策支持层。依据各种信息和以上各层提供的数据加工成果,进行相关分析与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决策支持。
2.2 按功能划分,
数字矿山包括六大类系统: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数字开采系统、矿区地理信息系统、选矿数字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其中数字开采系统是核心系统,也是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创造者。
3、我公司矿山数字化的可行性
(1)我公司自二次创业以来,已经在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上大下功夫。原有公司局域网及网络OA办公系统的广泛应用,公司集控中心、调度监控中心、网真会议室和经营办公区的建成,以及公司上层对矿山数字化的认可及支持,为公司矿山数字化进程扫清了障碍。
(2)公司利润的连年增长,为矿山数字化过程中硬件设施的完备奠定了物质基础;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煤矿的刘庄煤矿的建设过程为公司矿山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4、数字矿山实施方案
4.1 构思设计数字矿山模型
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围绕数字矿山建设的具体目标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信息共享,内网通讯,综合管理等内容的大型数字矿山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实现井下安全作业、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畅通公司内部交流,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4.2 构架完成数字矿山雏型
(1)根据公司规模采购匹配数量及配置的计算机,建立并完善以公司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大型局域网络。该网络必须覆盖公司各大小矿井及相关辅助单位,包括公司总部、公司设计院、各生产矿井、准备矿井、楚源公司、设备管理中心,公司两医院、公司保卫部,矿山救援中心、公司培训中心等。且各二级单位内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划也必须至少有一台主机,以保证任何一个职工都有条件上公司局域网。
(2)建立职工信息库,并对每一个职工分发一个唯一且固定的网络身份证,即ID号,该号码与职工工号一致。该ID号作为职工有关信息的索引,涵盖职工工资、职称、职位、岗位、通讯联络方式等信息,信息定期更新,ID终生不变。职工可以通过该ID号在任何一台公司局域网内的主机上登录,用于查询自身信息、提供实名举报、合理化建议、查看公司公告要闻、查阅公司文件等、给对方发送信息等。根据不同职工岗位设置不同权限。后期,针对职工ID号分发磁卡,职工可以凭该卡上下班打卡、充值并使用公司内部服务(加油、就餐、就浴、公司班车)。
(3)建立并启用公司CIP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短信发送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用友财务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干部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等。
4.3 构筑完善虚拟数字矿山
(1)通过钻孔、探槽和炮孔取样等数据采集手段,建立矿山实体数字地质模型、用以表征煤、岩的空间分布及相关特征,如煤层走向、地质断层、破碎带、地质构造、岩性、煤质等。
(2)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测量数据、采矿工艺、采掘机械参数、通风系统信息等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从而完成矿山长、中、短期开采计划编制,井下巷道标准断面、峒室优化设计、开拓设计、采矿方法优化、通风设计调整、灾变应变预案编制等工作。
(3)导入全站仪、GPS等数字化测量设备结合地图软件,自动生成地表建模、深井系统建模;对于AutoCAD,MapGis文件,可以直接导入3DGIS环境(如:3DMine),利用其点线和属性数据构建三维表面直观模型,通过任意两个面或面与实体的的交并布尔运算,计算排土场的体积,计算填方,挖方工程量,计算保护煤柱留设位置及塌陷范围等。
4.4、投入应用
(1)对矿山生产的各环节作实时监测、监控,如井下皮带监控、主副井提升监控、采区变电所监控、工业电视监视、主要扇风机房监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井下瓦斯监测、井下人员定位等;
(2)整合海量、异源数据,实现矿山各种数据永久、安全存储,如:测量地理信息、地质地理信息、输配电地理信息、给排水地理信息、职工人员信息、历史文件、会议记录等;
(3)全面实现全网即时通讯:网络短信会议通知、办公文件传输、公文收发、网络业务审批、网真会议、井下通讯;
(4)实现数字化管理,如档案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矿山综合管理、综合管线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干部管理等。
5、结语
篇8
数字化病历档案室的建设要以病历档案使用需求为原则,以最大限度服务病历档案使用者为导向,建立一种多功能的数字化病历档案智能平台。数字化病历档案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病历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是数字化病历档案存在的基础
病历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是病历档案工作者的最基础工作。将病历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是数字化病历档案室存在的基础。数字化病历档案是传统病历档案管理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病历档案”的方式来管理病历档案信息资料。它们的区别不只是处理和存储病历档案的方式上,同时也是在病历档案室发展阶段的不同上的区别。在电子病历后时代,数字化病历档案室是传统病历档案室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病历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来源包括:
1.病历档案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主要是将传统的纸质病历档案进行影像化处理,然后以文档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并配以加工、管理、应用的体系。目前我国纸质病历档案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三种:翻拍、扫描、缩微扫描结合三种方案。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将纸质病历档案数字化后,存储成JPEG或PDF文件格式。PDF通常占用空间比较小,易于传输与储存,也易于阅读和展现。一般医院都采用PDF格式存储。
2.电子病历系统:这是未来数字化病历档案室数据来源的主要形式。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电子病历系统则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电子病历的一整套工具和应用程序。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电子病历存储的格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常用工具。另一种格式是PDF,电子病历可以采用虚拟打印的方式生成PDF文件。PDF文件支持电子签名、支持带水印的显示输出,有助于保证数字化病历档案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一般医院都采用PDF来实现数字化病历档案的归档和存储。PDF是数字化病历档案的较理想存储格式。
3.病历档案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份完整的电子化病历。根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对目前还不能电子化的植入材料条形码、知情同意书等医疗信息资料,可以采取措施使之信息数字化后纳入电子病历并留存原件。因此,即便在电子病历时代,电子病历所无法包含的知情同意书等也必须通过数字影像化处理后,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电子化病历。故完整的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系统包括了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与电子病历这两种存储方式。
(二)数字化病历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参照传统病历档案管理及三级医院评审要求,数字化病历档案室的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应包括如下几系统:
1.病历档案管理系统:对病历档案资料、病历档案服务及对象进行管理。有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块;病历档案查询与检索模块;病历档案报表管理;病历档案科研检索模块等。
2.病历档案资料提供与服务系统:提供病历档案复印、复制及打印功能。还包括用户登记、身份证明资料存储、复印的病历档案资料项目登记及服务收费登记等。
3.智能数据平台。这是数字化病历档案室的终极目标。它是一个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的通用数字化病历档案智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基于电子化病历档案信息系统、电子医学图书馆、电子医学期刊及相关医疗信息及医疗法律法规等有关电子病历档案系列知识的一个综合性平台。主要是对病历档案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包括针对科学研究及统计分析建立的智能专题病历档案信息数据库。其功能包括:数据检索权限管理、智能数据应用导航、专题病历档案数据检索系统、自定义数据库设计及智能知识库检索系统等。当然,在医院数字化病历档案室的基础上,未来,还可建立区域数字化病历档案室。
(三)数据化病历档案室的实践
我院电子病历于2007年6月4日开始实施,至今其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拥有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有:
1.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系统集成了如下几子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嘱子系统、手术麻醉子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护理系统、临床路径、日间手术等,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病历资料。图片导入功能:对不能电子化的纸质病历档案案如知情同意书等进行扫描或拍摄导入电子病历系统,以保证病历档案的完整性。
2.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站:含这几个模块:电子病历档案编码、审核模块;病历档案回退管理;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电子病历档案借阅管理:电子病历档案复印管理;电子病历档案封存管理;
3.数据化病历档案应用系统目前只有病历档案首页管理模块及综合查询模块。
(四)体会
数字化病历档案室提高了病历档案的服务能力,它是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病历档案管理与信息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
1.年轻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实现数字化病历档案室的基础。我院是一所新发展起来的专科“三甲”妇幼保健医院,其病历档案室成员的专业化与年轻化是它的主要特点;和其它医院相比,它少了老医院病历档案室的种种冗余,多了观念的创新及病历档案信息新技术和主动服务技巧;同时,科室文化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医院的各种有关病历档案建设;同时,努力按照PDCA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病历档案,力争打造一个服务型、学术型病历档案管理队伍。
2.专业素养的建立。病历档案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管理人员除了具有病历档案管理及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
篇9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已经逐渐由纸质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迈进。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变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更为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主要针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相关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提高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加大了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力度,虽然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脚步将会越走越快。
第一,我国已经建成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虽然纸质档案还是档案保存的主要形式,但是随着人们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经过档案部门近些年的研究与实践,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一般采用的是直接扫描的方法,以图像形式存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纸质档案向着数字化转化的速度,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第二,面向社会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纸质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出现为我国的纸质档案利用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档案数字化发展也必将越来越快,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促进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数字化处理之前做好档案鉴定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前,应该做好档案鉴定,确定应该对那些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所有的纸质档案都需要,或者说都适合进行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选择,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将编研资料数字化。这些编研资料的量一般比较小,而且也引用了许多档案原文,对于利用者进一步了解馆藏资源状况、满足利用需求很有帮助。其次,利用需求量大的档案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有关婚姻、工资、房产、学籍等档案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化管理,以满足使用者对这些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最后,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珍贵濒危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点内容,这些珍贵濒危档案可能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源,所以需要管理人员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进行数字化管理。
2.2 数字化处理之中确保质量规范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时,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数字化质量规范,以确保加工环节的规范化与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认识,保证档案数字化的顺利发展。首先,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质量协议,提出相关质量要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质量标准与质量要求,并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文本形式的质量协议,以此为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文件。另外,档案数字化的质量规范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对于一些较为机密的档案信息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严防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发生纸质档案的损毁、丢失、泄密等现象。其次,从用数字化档案时的安全性、准确性考虑,科学地、准确地录入机读条目。档案信息条目的录入是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重要环节,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化地录入机读条目,可以使将来档案信息的利用环节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证在查询档案时,不会查到其他人的档案信息,为他人的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最后,严格监督校验工作,因为校验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需要专业知识充足,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校验工作,以防发生如漏扫、扫出来的PDF文件页面不美观、PDF文件档号命名有误等问题。
2.3 数字化处理之后加强信息维护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后,应该注意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维护工作。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档案安全建议。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较机密的档案信息。当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时,需要对计算机中的相关系统进行检测,已确保没有非法拷贝程序。还要将工作区与休息区隔离,严禁工作人员将私人物品带入,将工作物品带走,提高安全意识。开发先进有效的安全软件,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与高度开放性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生活与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活动提供了机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破坏档案信息的机密性。所以,相关人员应该着重研究档案信息安全软件,提高软件的安全性,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后的档案安全建议。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数字化加工之后同样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安全性的管理。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对扫描之后的数字化档案进行核实工作,然后将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硬盘销毁,以防档案信息被泄露。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有使用者需要调取档案信息时,需要根据规定进行详细身份信息的登记,详细询问调取档案者调取档案的目的,并跟踪管理。最后,档案管理者还要加强监督巡查工作,即随时进行档案信息库的抽查工作,及时对信息安全软件进行升级,以防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档案管理中心的网络,进行不法活动。总而言之,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与调用。
3结语
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与科学的管理办法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力度,同时,还要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的扫描质量的跟进,以提高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另外,对于数字化档案录入过程还需要提高监督与检测力度。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应该做到保持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保证数字化档案储存及调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水平,为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靖广华.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思考[J].陕西科技,2010(4).
篇10
根据区委区政府数字化社区建设总体要求,为建设现代化数字办公新社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光华社区在创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工作中,在各级领导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初步探索开发并设计安装使用了“光华社区微机管理系统”。
一、社区微机办公基本概况:
光华社区微机管理,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由于社区工
作纷繁复杂,涉及千家万户,有时各位社区主任不分白天黑夜,忙得焦头烂额,还不能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尤其上级部署工作量大的数字统计任务,例如人口普查统计工作,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统计明细,社区离退休人员统计工作,社区安全检查及综合治理工作等。大量工作需现场调查统计,综合归类分别上报,登记造册,耗时费力。
××年以来,我们以创建高文明安全社区为契机,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我们边工作、边探索,并聘请电脑软件设计人员,安装了《光华社区微机管理系统》。这一管理模式的突破,将社区户籍、计划生育、社区党建等工作中的具体信息全部录入微机,随时调录查询,联网后还可以在互联网内互通信息,交流反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为居民服务的水平。
二、下步工作设想和计划:
根据区委区政府数字化办公建设目标,光华社区下一步
微机化管理及数字化办公需增设《光华社区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光华社区日常管理系统》等。另外,社区在宽带接入基础上,初步实施三级区域网信息传递和无纸化办公。需进一步开发增设微机办公软硬件系统如下。版权所有
1、《社区局域基础站信息传递系统》,主要功能是加强社区与上级中心信息网络访问,进一步完善社区各类信息上报统计。初步建立光华社区电子政务交互平台,努力向无纸化办公迈进。
2、《社区利民、便民直通车系统》,主要功能是社区基
础网站与辖区居民的信息联络,充分体现公众参与,服务居民,方便居民。及时倾听、采纳、处理或反馈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居民与社区工作互动。
3、《社区信息收发、传递直通系统》。此系统功能方便
快捷地、传递、上报信息。实现各社区之间、上级与社区之间,区域内各单位之间信息交流,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随时快速准确传递社区信息。
建设现代数字化管理新型社区,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形势的需要,由于现代化办公网络浏览的先进性多态性以及多媒体新技术应用,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社区。将社区的各类工作与建设,社区文化,社区发展前景,各种规划设想统一体现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更直观、更便捷、更全面地展现在屏幕上,从而实现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管理智能化,营造出更好的社区人居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