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9 17:1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对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头脑中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他们必须通过和操作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进行数学的学习。因此,操作方法应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
在数学启蒙学习中,操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精心的预设,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为每位幼儿提供一份操作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幼儿动手操作前,教师应先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由于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的知识还是粗浅、零碎的,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以进行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归纳、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在一次给图形分类记数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学习按不同特征给图形分类,并用数字正确记录图形的数量。第一次,要求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二次,让幼儿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第三次,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分类卡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并计数。如此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满足了幼儿不同的探索需要,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比较、摆弄中获得了对数学概念“形”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逻辑知识。
二、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中具有关键作用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生动的语言对于数学启蒙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我们在对幼儿开展数学启蒙时,首先教师要注意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时钟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幼儿长针叫“分针”,是哥哥,短针叫“时针”,是弟弟;哥哥跑一圈弟弟只能跑一格,幼儿很快就能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其次,教师还要给幼儿表达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机会。在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对某一问题的感受,边操作边表达。例如,在学习序数时,让幼儿边给动物高矮排队边说出动物的排列顺序,长颈鹿排第一、大象排第二、小熊排第三……集体操作活动后,教师还应该尽量给幼儿个别表达的机会,以了解他们的认知差异。例如:幼儿在进行有规律排序操作后,教师让幼儿说说各自的排序方法;幼儿在进行二等分操作后,让他们介绍如何将各种形状进行不同的二等分。
这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的动作实行有效监控,并提高他们对自己动作的自觉意识,从而有助于动作的内化,逐步构建逻辑思维的方式。
三、图像体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与认识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这些接近于经验的“知识”变成头脑中的数学概念,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图像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过程的桥梁。
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应形成对数学表象的认识,而采用只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时,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然后讲解分合的方法,试图让幼儿在头脑中印下“组成”的形象。这样的方法不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我们还是应该结合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的变化,让幼儿在和实物或图片互动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将数学概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换言之,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具体经验越丰富,头脑里的表象越多,他们对数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概括性。幼儿对于数学知识抽象意义的理解,是应该从具体事物和图像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活动条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他们增长对数形认识的经验。例如,在感知数字7时,可让幼儿摆弄7粒木珠,把它们排成一行;把一行拉长、缩短,或围成一个圈、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其他形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都是7个,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凡是数量是7的物体,无论它们怎样变换次序,怎样改变空间位置,数量都仍是7。这个“7”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认识“7”的符号或传递给他们的,而是由他们从木珠的各种排列图形的关系中自己发现的,是他们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而得到的。显然,只有在幼儿对更多具体事物和图像的体验基础上才能不断加深幼对数形知识的理解。
四、符号的把握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幼儿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是通过行为把握,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种做法重视对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经验的过程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篇2
【关键词】幼儿 数学启蒙 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篇3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操作;幼儿数学教学;运用研究
本文是关于“蒙台梭利教具”为主要研究范围,从多方面来分析对“蒙台梭利教具”来进行研究和讨论。从理论角度来讲蒙台梭利教具是专门考虑儿童未来的一个发展机构来讨论进行的;但从实践角度分析教具来说,它自身的优势对于研究对象是有发展的,针对以上研究幼儿数学过程需要有效的进行改善方案以及需要调节的因素。
一、蒙台梭利教具对幼儿脑部发展的启蒙
幼儿是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发展趋势,从每一个发展心理的阶段出发,找出每一个相应的年龄阶段应用的教具。蒙台梭利教具教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差异。这些教学差异跟随着幼儿的心理及年龄发展而改变,发展可针对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是对幼儿思维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为重要目标。蒙台梭利教具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和运用,通过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教具的优势也在他们身上发挥的淋漓精致,彰显其教具的作用,为教育的有效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近几年,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而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启蒙,属于启蒙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孩子的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时进行脑部开发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抓住了幼儿反映速度的关键时期。蒙台梭利教具对于幼儿教学的启蒙相当其重要,抓住启蒙等于抓住孩子的大脑。如果家长能够准确的掌握孩子脑部成长时期,就不会错过幼儿大脑发展的最佳时机。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争取做到步步为赢。蒙台梭利教具可以让孩子根据不同的感官来进行学习,它具有很全套的教学方法,具有自我更正的特点,让幼儿能更快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更快的积极改正。数学学习不仅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培养学习能力及应变能力。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蒙台梭利随之推出了使幼儿大脑容易接受又开发其自身兴趣爱好的数学教具。然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的操作及运用研究
蒙台梭利教具自身存在着对幼儿教育的基本功能。随着幼儿教育培养不断地发展,蒙台梭利开始重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感知及应变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才能使教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具本身持有它特定的规律,它可以是幼儿的玩具,但也控制幼儿在使用它时应该注意的方法,要教会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如何尊重及保护教具,可以让幼儿对教具的使用方法足够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反映和大脑运作协调能力。在幼儿对它很全面的熟悉后,它便可以与其他学具变换替代的运用。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感官教育;二是,科学教育和实体教育;三是,自主性教育,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数字是偶像派的玩具,也是幼儿时期有兴趣揣摩的东西。蒙台梭利认为数字是不一样的符号,数学又是不可估量的科学,教具抓住幼儿心理是让其在感官感知中进一步的培养探索幼儿的思考能力。幼儿接触基本的感官教育会积累幼儿对数学训练学习的重要作用。根据运用教具的学习,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的认知欲望。蒙台梭利教学是利用数学中的各种特点来进行对幼儿的教学,并不像传统教育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学会或掌握一些其中的技巧来吸收每天所学的知识,蒙氏教具具有激发幼儿自身潜能发挥其积极向上开拓乐观精神的科学性的教材。蒙氏教具是为了让幼儿从中感到开心并乐在其中,通过兴趣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蒙台梭利认知的“自主性”是针对其教具自身能够完美的调动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天性的正确引导。使之在运用研究中让幼儿在浅意识里认知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做出纠正。强化幼儿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出幼儿内心的潜能、毅力、潜质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蒙台梭利教具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但它的存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展,其蒙氏教具充分的挖掘出幼儿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充分的技法孩子的潜力。
三、结语
蒙台梭利教具的优点就在于它更胜于其它教具,它具有开发思维性,蒙氏教具能够从幼儿的实际立场出发,它的操作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运用研究。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视,蒙氏教具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潜能和自身个性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一、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到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就幼教工作而言,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进去,能够很好地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愈加重视多元文化以及国际化,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但涉及了传统的数学、文字、生活常识,还涉及了英语和美术等等。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这也给传统启蒙读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三字经》等一系列的启蒙读物本身含义丰富,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时候兴趣比较高,将其加以应用,能够很好地对幼儿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2.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
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若是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能够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应该将其引进幼儿教育中去。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次数比较少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对幼儿文化知识培养以及幼儿兴趣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启蒙读物的次数是比较少的,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选择读物的时候比较盲目
现在,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了进去,但是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科学性比较差,很多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读物的研究,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甚至有些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这也导致了很多读物不适合幼儿阅读,这对幼儿身心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读物的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发展。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对策
现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应用也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保证选择的读物是真正符合幼儿需要的。
1.提高对传统启蒙读物选择的重视程度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传统读物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在选择读物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读物选择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启蒙读物的比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展,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不但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还应该培养幼儿的道德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2.做好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工作
篇5
关键词:数学;教育;游戏化
现如今,幼儿园教育中坚持的是以游戏化数学教育为理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园应用的数学游戏多是简单的、有趣的,不过因为数学本身逻辑性强,这使得幼儿阶段的孩子仍然难以适应,对此需要从幼儿自身出发设计数学游戏,让幼儿真正融入其中,并学习数学知识。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身健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如何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学数学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呢?以下我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做法。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热爱游戏,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游戏可以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参与状态,而是自己主动地加入其中,并且享受其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将正确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包装,结合幼儿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爱好来制订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内容之中不要明显突出数学概念,而把它化解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在幼儿的头脑中树立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游戏过程中体现出一些数学知识,使得幼儿在大脑充分转动的状态下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利用游戏环节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和符号,这样可以真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如在《认识“1”和“许多”》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先分配了所有参与人员的角色,老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其他小朋友各自扮作一个小兔子,此时兔妈妈可以教授小兔子数一数自己家里拥有多少个胡萝卜。从第一个开始,这是1个白萝卜,兔妈妈问大家记住了吗,小兔子回答:“家里有1个白萝卜”。此时兔妈妈会鼓励大家真聪明,接下来按照顺序教小兔子认识其他的萝卜,游戏过程中,小朋友没有将认萝卜当作学习,而是作为游戏看待,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让小朋友记住数字,进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将各种游戏形式运用于数学活动中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将许多数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大脑思维,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爱上这一知识学科。
1.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幼儿动手操作,如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学习数学图形分类,教师可以动手制作辅助工具,让小朋友自己操作。教师可以在小鹿玩具、小熊玩具和小马玩具上分别贴上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然后告诉小朋友将这些小动物送到相应图形对应的家中,锻炼他们的分类能力。
2.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中,运用“小小送奶员”的情节,即⑴D趟偷叫《物居住的相应房间里(如第一层的第三间或第五层的第二间等等),孩子在这个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也把整个活动推向了。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不仅获得了序数的概念,更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3.竞赛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竞赛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就是增加竞赛性质于数学游戏中,从而增强幼儿掌握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大班的幼儿尤其喜欢这类游戏,我一般是在活动的复习阶段运用此类游戏,如在“复习数的加减”的活动中,我把孩子分成了红、黄、蓝三队,设计了三轮答题机会,分别是必答题、抢答题和操作题,让孩子通过组内的团结协作获得荣誉,一方面这种竞赛的形式增强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将数学活动与其他教育游戏活动有机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游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娱乐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等。数学教育内容不仅可在数学游戏中进行,也可以融入其他形式的教育游戏活动中。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考,儿童怎样学习……”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幼儿园 数学概念教学 教学应用
由于幼儿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幼儿园阶段是他们初步接触数学知识的时期。许多的数学概念对于幼儿而言,较抽象、难以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形象化,让原本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幼儿园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探讨了电教媒体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一堂好的课,在开篇就应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做个“热身”。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例如,在《物体画》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倘若教师确定了要画猴子这一形象,就可以在课前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及其绘画步骤搜集整理出来,并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幻灯片将这些画面播放给幼儿观看。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中的图片,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从而有利于幼儿学会利用绘画描述物体形象。教师通过电教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幼儿由于年龄小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数学概念对他们而言过于抽象,利用电教媒体,利用图片、音乐、文字等内容构成的具体形象,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启发幼儿的思维。例如,在进行“计数”这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数字儿歌播放给幼儿听:“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能听话,4像小旗飘呀飘,5像秤钩来计量……”清脆的儿歌,一方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形象直观的数学知识,加深幼儿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得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1]。
三、利用多媒体区别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中,有许多知识容易混淆,有些数学概念只有一字之差,幼儿理解得不透彻,就无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例如,在“顺数和倒数”这一节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区别这两个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呈现鸭妈妈带领七只小鸭子在水中直线游的景象,且规定前进的方向是顺序,其中鸭妈妈是1号,身后的小鸭是2号,3号……一直到8号,假如有一只天鹅无意游入了鸭群,请问顺数的话,天鹅该排几号?倒数的话,天鹅又该排几号?幼儿通过观看幻灯片上的景象,结合所学的数学概念知识,分析出了天鹅的具置,也明白了“顺数和倒数”的含义。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区别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四、利用多媒体,抓住概念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知识。
数学概念有着高度概括性的特点,教师在对有些数学概念进行讲述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抓住关键词,能让幼儿对相关概括性概念知识的认识变得具体化。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概念中,“归类”指的是“把物体按照类别进行归类”。教师在进行“归类”教学时,要抓住这一数学概念的关键词,即“按照类别进行归类”。同时,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加强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所谓的归类,可以根据颜色进行归类,也可以根据事物的大小或者形状进行归类,还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进行归类。幼儿教师在这一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水果展示在屏幕上,让幼儿说一说屏幕上的红色水果有哪些?绿色水果有哪些?而苹果有多少个?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积木呈现在屏幕上,让幼儿找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通过鲜明的展示,幼儿对“归类”这一数学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利用多媒体巩固数学概念知识。
在幼儿学了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还应该通过相关的必要练习,使其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由于多媒体有着快捷、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幼儿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有的概念知识集中在板书上[2],这样有利于幼儿巩固概念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对于幼儿学习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概念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增强了教学课堂的直观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学;点心;数学
点心是幼儿园小朋友们每天都要接触并食用的食品,融形象性、直观性、食用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点心,在数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发挥着不同寻常的教育作用。如果能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巧妙利用,对于学习数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感知集合
1和许多。1和许多是教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幼儿建立数概念的基础教学。在发点心时,引导小朋友形象直观地观察一个篮子里装有许多袋点心,复习认识“1和许多”,每个小朋友分一袋点心,复习巩固1可以分成许多,点心吃完后小朋友把袋子放到篮子里,1和1合在一起又变成许多。还可以进一步比较一篮和一袋的多少,理解:一袋、一篮、一箱、一车的多少与不同,渗透集合的概念。
二、数概念的建立
(1)计数。把点心发放到盘子里让小朋友们数一数自己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点心,用数字几表示。培养幼儿点数与计数能力,数物对应能力。
(2)点数与形成。让小朋友们先拿一块点心放在手中,又拿一块放到手中,使小朋友明白:1添上1是2;再拿一块放在一起,2添上1是3;3添上1是4……复习巩固数学课上所学习的数的形成。形象直观的操作练习,解决了每个数添上1变成一个新数的难点。进一步理解:添上是越来越多,由少变多。逆向思维练习:一共有多少块点心,每次吃掉一块,还剩几块,理解一个数去掉1又变成一个新的数字。吃掉是点心数量变少,由多变少,最后点心吃完了,没有了用“0”表示,理解0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明了。
(3)数的数差关系。坐在一起的小朋友,可以相互比较点心的多、少、一样多。一块点心用数字1表示,1和1一样多,2块点心用数字2表示,2和2一样多,2块点心比1块点心多1块,2比1多1,1比2少1;把2块点心添上1块变成3块,3和3一样多,3比2多1,2比3少1;把3块点心去掉1块变成2块点心;把2块点心添上1块点心,变成3块点心……以此扩展、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既形象直观又充满乐趣。
(4)序数。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引导小朋友把点心排成一排,请小朋友们听信号找一找第几块点心在哪里,正逆排序练习。复习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和理解,请小朋友说一说哪块点心排在第几,第一块点心是谁,哪决点心排在最后,形象生动。
(5)数的分解与组成。请小朋友左手拿一块点心,右手拿一块点心,边拿点心边说:“1和1合起来是2,2可以分成1和1……”依此复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三、认识几何图形
根据所食用点心的形状,让小朋友们随机认识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等。教小朋友们理解:圆形从圆的中心到圆圈的距离一样长,把圆形点心从中间分开就变成了两个半圆形,两个半圆形的点心合在一起又变成了一个圆形;从圆的中心到圆圈距离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的是椭圆形;让小朋友把正方形的点心拿在手中,认识边和角,摸一摸角和边,区分角和边的不同,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再拿一块点心相互比较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很快就能理解掌握正方形的特征,再进一步区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认识圆柱体,点心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细的是圆柱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请小朋友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面与面的方向、相同与不同,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形体的整体形象,提高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时间与空间
篇8
区别一: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不给孩子读幼儿园,但是却不能不读小学。
区别二:教为主还是养为主
幼儿园教育除了启蒙教育以外,还包括儿童的生活照料和养育,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责任。而小学教育则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区别三:课程领域的深浅和多少
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而小学的课程相对来说要多些: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区别四:学习体验不同
篇9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应该从幼儿抓起,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兴趣
我发现“做做玩玩”的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并能使孩子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做做玩玩”的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能使孩子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做做”、“玩玩”中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又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挖掘“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养幼儿的“心灵手巧”是有重要作用的。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游戏教学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和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三、在情境中,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至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该怎么分。结果孩子们看了大受启发,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76-01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意义在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注意到,最基本的数学结构和幼儿运算思维结构之间有着非常直接、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抓住幼儿阶段大脑发育的黄金年龄,根据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简单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做幼儿创新思维的培育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把知识囫囵灌输给幼儿,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培育者,留心并重视从多方面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造型的教师不仅为幼儿营建一种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民主氛围,还喜欢使用更为灵活更有试验性的创新方法,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创新思维,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探索活动。
2、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幼儿的创新思维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由此及彼,有点至面地思考问题,达到触类旁通,拓宽思路。幼儿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激励的环境中得到训练。
二、创设创新思维形成的条件,培养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当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忘我地追求它,探索它,表现的主动积极。我们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变为形象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激发他们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参与活动主动性,让主体意识调配他们自身的智力和操作活动,从而激励幼儿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推动幼儿积极地实践。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思维情趣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有趣和好奇的环境中,才能激起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思考的愿望,是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投入到活动中。数学活动融入生活情趣,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既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激发数学活动的兴趣。
2、质疑问难,引导幼儿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则有问,有疑则有学,有疑则有知。在其它分类活动中,幼儿逐步探索还可按物体的材料、功能、物体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分类,答案越来越丰富。幼儿在质疑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3、巧设创新思维提问,设置思维空隙
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喜欢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教师多次设置的思维空隙里穿越、动脑筋,不断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变枯燥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幼儿不仅爱学、会学、渴望学,而且在学习中不断掌握新方法。
三、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途径
1、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活动与表现机会。在幼儿的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从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去启迪,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同时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同伴的讨论来提高知识,解决问题。对幼儿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应看成是一种探索中的看法,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其自悟,决不给以简单的否定,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
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利用儿童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幼儿观察、联想,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来进行。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也就是说必须注重幼儿具体操作实践,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