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课外阅读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六年级课外阅读笔记

篇1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篇2

一、 设立读书奖的意义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设立一个“校园阅读月”,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活动,在阅读中领略,在实践中感悟,在锻炼中成长,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较强的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地、高品位地阅读能够使它成为沃土。只有在这样的沃土上才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儿童的学习越吃力,越要鼓励他们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否则,学习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状态,唤醒思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因此,读书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知识,还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智成熟。

4、 如果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那么学校就必须从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教育开始做起。

5、学校设立“校园阅读月”,通过“故事演讲”、“经典诵读”、“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让阅读为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    

二、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设立读书奖。    1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三年级、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读书必须有读书笔记。记录自己读了什么书,写好每天的读书摘要,或心得体会,每月25日---29日参加读书笔记展评,依据读书量的多少、心得体会的优劣,书写是否工整 等,也就是本人的读书笔记本的记录情况,交班主任教师验收并推荐给教导处,教导处负责审查,分出一、二、三等奖,然后报总务处审核,校长办公室签字领奖。

3、奖励情况

(1)一等奖奖品:奖状、读书笔记本、现金20元;

(2)二等奖奖品:奖状、读书笔记本、奖金15元;

(3)三等奖奖品:奖状、读书笔记本、奖金10元。

篇3

【关键词】培养兴趣 持之以恒 习作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2-02

"人间千宝,难比学海珍珠奇异;天下百花,唯有书山桃李芬芳。"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呢?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兴趣,让孩子好读书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呢?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又来自哪里呢?不妨从这几方面做起:

1.老师做榜样,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平时,教师自己要勤动笔,写写文章。如果有文章被校外刊物发表。可以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文章,他们常常问:"老师,您的文章怎么这么好哇?"教师借机说:"多读书,多积累,勤动笔,这就是秘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佩服老师的文化底蕴,而更自觉地读书。

2.每天一餐"智慧粥"。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早会课10分钟作为"智慧早餐"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或方法,当然还可以谈谈自己其他有关读书的体会。

3.每周一次"演说会"。

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方面的活动,如:科学家的故事会、"革命诗歌"朗诵会、传统文化介绍会、大好河山交流会、好词佳句评赏会等。

4.每月一次"笔记会"。

读书笔记这一展评中,全体同学既是参评对象,又是评委老师。最后奖励优秀的,质量一般的限期改进。这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每学期一次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优胜者除了颁发奖品外,还可享受一系列的借书优惠待遇。这项活动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持之以恒,让孩子读好书

1.保证书源,让孩子多读好书。

(1)解决书籍少问题。

据抽样调查,约有43%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33%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的,24%的学生是通过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进行阅读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的。

①利用阅读室。

学校创建的阅读室的几个书厨里面书籍种类繁多,这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好机会。除了每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读室阅读外,班级的寄宿生晚上也可带着笔记本到阅读室阅读,做好阅读笔记,要求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充盈图书角。

开学初号召每个学生向班级捐书,利用学生藏书来充实图书角。每次以班级的名义从图书室借一部分书来装备小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一般是一周开放一次的借阅,可向学校申请每周借阅两次,保证书源的充盈。

③成立好书交换站。

班级之间的图书进行交换借阅,这样,学生阅读范围、阅读层次上都得到保证。

④取得家长支持。

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后,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订阅报刊,为孩子建立小小图书室,为孩子每月购书一册等,并将好书带到班级和同学们共享。

(2)着力推荐好书。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推荐适合孩子的好书。

①板报设"好书推荐"栏。每周由学生或老师推荐少儿读物,书籍种类一般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

②课堂上极力推荐。配合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来阅读课外读物,读《同步拓展阅读》;读与作者相关的故事;读与课文同题材的美文佳作等。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都是关于鲁迅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组织学生阅读鲁迅写的文章及歌颂鲁迅的文章。

2.阅读指导,让孩子读好每一本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需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1)坚持每天读一点儿。

美国教育家霍拉斯·马恩说:"下定决心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哪怕是一个句子。如果你每天都能阅读15分钟,到年底,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一天有1440分钟,每天用其1%,即15分钟时间读书,一分钟读200字,可读3000字,一年就可读100多万字,能读好几本书。

(2)读书坚持"四到"。

"四到"分别为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眼到是指要看清字和标点符号;口到是指会朗读,读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感情;耳到是指要听读出来的有没有错,听到后就靠耳朵把讯息传到大脑,然后由大脑传给嘴巴;最后就是心到了,在读时,不是读了就算了,一定要用心去想,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想想自己的感受。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日里,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从而使他们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体验,让孩子感受读书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在平时做的功夫。"这"平时做的功夫"指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包括课外阅读的积累。

1.与诗同行。

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布置学生课外查阅网络、翻阅书籍、访问等渠道收集了各类的古诗词。学生初步掌握了诗的写法: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等,并能模仿着写出一些诗。把这些诗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小册子,再为诗歌配上精美的插图,起名为《旭日小诗集》,让学生真切体验读书的甜头。

2.习作大比拼。

篇4

关键词:小升初;平稳过渡;衔接策略;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69-02

《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小学、初中两个阶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作为中学的起始年级,初一语文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在教学内容上要减缓坡度,增进衔接,在逐渐渗透与铺垫中层层推进,变"突变"为"渐变",在"渐变"中实现"无缝"衔接和平稳过渡。

1 "小升初"知识衔接的策略

"小升初"过渡期指的是初一上学期,刚踏入初中大门,学生对面全新的学习内容,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而他们在心理、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必须借助教师的帮助、引导来完成"小升初"的转变。教师可巧妙运用以下策略来加强"小升初"学生的知识衔接。

1.1 梳理小学、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建构有效教学。如果我们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顾教育的连续性原则,只是就课文讲课文,就知识点讲知识点,只会越忙越乱,事倍功半。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之间,存在较大跨度、空白、断层,而各种实验教材各有侧重,因而教师不能只关注本学段教学,不能只局限当地使用的教材,要博采众长,梳理教材内容,建构有效教学。

例如北师大教材第一单元"童年梦痕",可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我的成长册",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告别童年"单元,人教版的选自《城南旧事》的课文《爸爸的花落了,我长大了》进行补充、建构。第二单元"秋日撷英"中,《山行》在小学四年级就学过,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与其它诗歌对比阅读上。第三单元,"亲情歌吟"可结合苏教版的课文《爱如茉莉》、《月光启蒙》,也补充人教版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祖父的园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只有把学习内容梳理清晰,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学生学习才具有连贯性、条理性。

1.2 借小学的知识考查初中要求的能力,温故知新。我校采用入校摸底考试来了解初一新生的知识水平, 例如"把句子改写得充满诗情画意"这类题目,考的是小学的内容,要求却是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知识、能力的衔接初露端倪。这一方法值得借鉴,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诗文复习,可以是应用性填空,如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巧妙设喻,写遥望湖中青山的独特感受的句子" ";可以是按要求写诗句,如写出送别的诗句、蕴含哲理的诗句、表现雄心壮志的诗句。对现代文复习,可以是为学过的伟大人物,像霍金、诺贝尔、司马迁、郑成功写一段人物介绍,写一段颁奖词等等,用这种方法复习旧知识形成新能力,让学生尽快熟悉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

1.3 过渡期课堂教学应放慢脚步,适当降低难度。初一新生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教法,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第一单元"童年梦痕"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展开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品味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所写的"童年不同样",体会纯真、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才是这一时期的重点。

1.4 比照、分析、寻找中小学教材衔接上的空白,进行补充完善。从六年级到初一,从一个学段结束到高一学段的开始,教材衔接上有不少空白。例如小学教材注重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每一单元都有诵读欣赏,突出博闻强记,而中学教材这方面显得薄弱。小学只有少量的浅显文言文,初中则出现文言文单元,篇幅、难度陡增。小学淡化了语法知识、写作手法,而中学对这些都有要求,尤其是文言文学习,像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必须要有一定语法知识基础。教师通过分析,寻找小学、初中教材衔接上的空白,进行补充,使"小升初"知识链接更完善。

1.5 开展班级读书会,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阅读量大的学生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在起始年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与监督,通过上展示课, 让学生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分析人物……体验读书的快乐,在阅读的启示和质疑中获得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在活动中爱上语文。

2 中小学语文衔接的内容

了解了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掌握了过渡期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我们具体应给孩子教些什么,来把他们领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呢?

2.1 现代文教学方面。小学课文以记叙文为主,突出"趣",初中课文加入了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突出"理"。小学课文短,较长的《卢沟桥的烽火》也才800多字,而初中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2000多字,跨度大,台阶高。在初一上学期,我们要补充现代文阅读,来联通中小学课堂。

阅读当代名家名篇,尤其是选入各类教材的美文是个不错的方法,像曹文轩、黄蓓佳、林海音的作品被选入不同小学教材。而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旷野的微光》《雨中》《顶碗少年》《学步》《山雨》等3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的实验教材,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内在生命的伟大》、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黄金鼠》、肖复兴的《母亲》、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母狼的智慧》、秦文君的《男生贾里》选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也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中。我们应加以筛选,指导学生阅读美文、陶冶情操,又培养阅读能力,还能洞察世间百态,可谓一举多得。

品析现当代诗歌,可以是"五四"时期徐志摩、郭沫若的新诗,可以是冰心、王宜振、金波的儿童诗,也可以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诗,也可以是舒婷、汪国真的朦胧诗。

关注热门话题文章,如低碳生活、纳米材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象现象……由此来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初中现代文阅读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侧重分析和理解,多加了赏析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表达,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在语法知识方面,要系统的学习词类划分、句子成分划分,这两点都是为文言文学习做准备。

2.2 文言诗文教学。 古诗词学习方面,搜集整理诗文名句,印发给学生,督促背诵,还可补充不同版本的六年级或初一教材所选的诗词名篇,如《诗经・采薇》(节选),《木兰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操的《龟虽寿》,崔颢的《黄鹤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辛弃疾的《破阵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赵翼的《论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这些都是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必备的古诗词,而北师大教材没有安排。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头戏,在北师大版初一上册安排了四篇,其中《童区寄传》、《李寄》难度大,下册六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难度,而《送东阳马生序》特别难。我又查了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课本,觉得小学毕业生的文言文基础太薄弱,我们必须要补充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减缓学习的坡度。可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性强、短小精悍的作品着手,以下是我搜集的备选篇目:《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矛与盾》、《鹬蚌相争》等寓言故事。选自《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关尹子教射》,选自《史记》的《四面楚歌》,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周处》。柳宗元的《吾腰千钱》,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选自《资治通鉴》的《杨震暮夜却金》、《孙权劝学》,王安石《伤仲永》,清朝彭端淑的《蜀鄙二僧》。

2.3 课外阅读的指导。新课标要求一个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在145万字以上,相当于10本小学语文课本,初中阶段阅读量达到255万字,因而在初一寒假结束时,学生至少应阅读过16本相当于课本厚度的高品质的课外读物。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图书单,向学生推荐阅读。

寓言故事类:《伊索寓言》、《古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

诗歌散文类:《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朱自清散文精选》、《舒婷文集》、《台湾乡愁诗选》、《泰戈尔诗选》。

科普读物:法布尔的《昆虫记》。

课程标准所列的必读书:《西游记》、《水浒传》、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斯威福特的《格列佛游记》、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都可以推荐给初一学生。

"魔鬼字典"中对名著的定义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却不愿意去读的书。的确,有些名著离我们的生活已很遥远,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达不到而读不下去。我们有必要推荐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阅读兴趣的图书。

国内作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秦文君的《南生贾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当代精品建议从历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筛选,阅读能力较强的可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阿来的《尘埃落定》、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国外作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柯南・道尔的《神探福尔摩斯》。

法国的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

52年前的经典童话----E・B・怀特的《夏洛的网》是关于友谊的故事,讲的是聪明勇敢的蜘蛛夏洛在自己的网上编织"好猪"、"杰出"、"谦虚"等字样,使得小猪威伯在比赛中荣获了大奖,救了他的性命。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他把西方哲学史编入小说讲给孩子们听。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

德国女孩安妮・弗兰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了四年,16岁死于伤寒,《安妮日记》真实记录了二战那场人类的噩梦。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C・S・路易斯所写《纳尼亚传奇》,共七册的幻想/冒险小说,在西方影响比《指环王》还大,是传世不朽名著,当有人问J・K・罗琳《哈里・波特》系列会是几本书,她回答七本,因为她读过《纳尼亚传奇》是七本,这是两套关于信仰与想象的著作,值得推荐。

课外阅读要有所收获,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应付,不猎奇,不凑热闹,不赶时髦,静下心来沉浸在书里汲取精华。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多记读书笔记,通过记读书笔记完成词语积累和赏析,通过记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记读书笔记加强概括能力。专家认为,40%的写作能力取决于阅读,通过阅读,厚积薄发,为写作储备能量。

通过对过渡期学习内容的研究、补充,我们的教学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既不重复做工,也不会出现疏漏,不滞后、不越位,点滴渗透、循序渐进,着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长期培养,把学生引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参考文献

篇5

一、保证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好书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困难是书籍少。学校图书室中的书籍大多是在两基验收时购置的,每年可用于补充更新图书的资金少得可怜,很多书都已经不适应孩子们读了;孩子们自己手中的书也不多,并且多是各种名目的作文,比较单一,可读性不强。

对此,我们多种措施并举保书源。一是组织教师对学校图书塞的书籍进行挑选,把适合学生读的书一次性全部配发到各个班级,在每个班设立图书角,每个月学校组织班与班之间交换一次。二是学校积极争取资金补充图书。向附近的工厂企业“化缘”,争取购书资金。三是引导学生购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各年级各班互相结合,引导学生购买不同类别的书,并鼓励学生带书到校,建立“图书共享角”,班级之间设立图书“交换站”,定期进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我校700多名孩子,可以共享到2000余册图书。四是积极和紧邻的中学联系,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把他们适宜小学生读的图书借过来给孩子们分享。

书目单一势必造成学生阅读面狭窄,思想凝固,拓展不开,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引导学生购书时,学校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书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列书目,或者扩展课堂教学知识的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书。如教学《乡下人家》这样的美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感受家乡的美丽,推荐诸如《农家秋色》之类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能在饶有兴趣的主题性阅读中滋润心田。同时,教师还根据不同的时节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春天推荐有关春天的文章,秋天推荐秋天的内容,中秋节推荐与中秋相关的读物。这样,既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好书。

二、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基础相对较差,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都不高。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1.学校阅读环境的创设。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中自觉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校园文化的审美乐趣。我们在宣传栏、橱窗等显著位置,张贴读书格言,给孩子们推荐图书;用好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随处可以看到劝读格言、优美古诗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名人的读书故事、优美的文章,诵读古诗文;学校的阅览室全天为孩子们开放,在树荫下、花草边设立读书椅凳,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染。教室内设立图书角,黑板报上刊登学生推荐的优秀文章,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有诗配画,有按照主题(例如确定“忠心爱国”主题,学生按照这一主题,选择图书,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展示)搜集的资料展等,这些都激发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2.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万事开头难,在学校一系列措施下读书活动开了个好头,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系列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如组织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朗诵、演讲比赛。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中高年级学生自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然后阅读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把看到的故事编成剧本,让学生自编自演。学校还在校报“小浪花”上开辟“读书博览会”、“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栏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扎实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3.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大部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起源于家庭,阅读的地点大部分也在家中,家庭在课外阅读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这个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对成才极有好处,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并积极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时刻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读书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都比较感兴趣,但怎样去读才能读出效果,并不清楚。如果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能只是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谈不上积累和吸收。因此,要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联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然而,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运用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浏览,至于文章的内涵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阅读,导致以前看的内容又会忘得一干二净。阅读能力与效果也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将课内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每天学到的课文阅读方法回家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内容,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广泛、持久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①浏览。翻开一本书,浏览全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标题等,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以便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需要的地方,从而确定是全部阅读或是选择章节阅读。②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③批注。如果是自己的课外书,可以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把读书心得写在书上,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

篇6

纵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其一,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由于条件限制,劳动之余,绝大部分家长几乎没有去阅读书籍,更没有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家长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二,课外阅读范围窄小。绝大多数家长、学生误认为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科幻读物等。其三,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要么囫囵吞枣,要么粗粗浏览。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笔记,仅仅好词佳句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也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授之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主动阅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在班级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的内容和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等方法,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强课外阅读动力的过程中须注意:

1.推荐书籍时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一般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书籍感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2.推荐书籍时注意形式多样

根据要求和内容而言,可以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如笔者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还可以把教师、学生推荐,统一、分散推荐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需要。

3.创造活泼多样的阅读活动

我们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1)背诵古诗。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立小灵通信息台。除了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每周“十分钟队会”上,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

(3)开展小信箱活动。学生读了本有趣的书,就写一封推荐信,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投到班上设置的小信箱里。其他学生读了推荐信,对谁推荐的书感兴趣,就去向谁借阅或咨询购书处。

(4)开展小种植、制作活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可以号召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各种植物,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去阅读介绍相应的动、植物书籍。这样,不但使他们了解了相应的动、植物的习性、特征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5)开展读书周活动。建议把每月的最后一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把各自在这个月来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举办比赛。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予以奖励。通过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二、凸现课外阅读有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后,就必须凸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须注意:

1.指导学生筛选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但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如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储备了识字量,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因此,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2.正确把握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因此,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读鲁迅的《故乡》……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

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同时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推荐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正确的常见的课外阅读方法。

第一,让学生明白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课外阅读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第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质疑问难。

5.指导写读书笔记

篇7

宁东学校 马丽

转眼间在新的宁东学校工作的一个学期要结束了,同事们来到新的环境,一开始的心情是兴奋的、激动地,但见到的都是老朋友,感情上又是亲切的,工作上也是舒心的。一学期来,我和我们六年级同事们团结合作,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首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对2018-2019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班风。

学生到了六年级,尤其今年又是几个学校重新排列组合组成新的班级体,学生心中充满了兴奋、迷茫和期待。而且作为小学的毕业班,学生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独立意识较强,需要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方法欠妥,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不良影响。在六年级开学时前,我就跟带过六年级的老师取经,学习如何管理这个年龄的孩子。从他们那里我学习了一些东西,做到心中有数。开学后,我主要要做的工作就是稳定学生情绪,树立良好班风。

首先,注意平时的语言激励。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毫不吝惜的表扬,是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每次作业,大力的表扬作业优秀的孩子,那时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在课间,看到孩子的人和优点,都热情地表扬,甚至会夸张地表示喜欢之情。是学生都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第二,树立典型,使大家学会向榜样学习。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特别喜欢背诵古诗,我让他一周给同学们教会一首诗。有的孩子做事踏实,就让他管理班级卫生工作;有的孩子电脑水平较高,让他负责每天电脑的开关工作,在平时的活动中,让他做课件,大显身手;有的孩子写字漂亮,就让他们办板报,抄写一些东西……

二、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学校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高效课堂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我始终坚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关键。为了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课前,我不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而且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还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选择教法,安排每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活动,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课后,我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等等,并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来。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仅仅靠课堂40分钟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语文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推荐的是《鲁宾孙漂流记》、《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优美散文》,我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三)、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我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但是课外积累很欠缺;男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女生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好。班里学生整体好动、好胜心强,这是老师感到比较欣慰的地方。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学期我在班中成立学习“互助”及“竞争”小组,利用优优生组和差生组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又利用每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进行竞争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自从成立学习小组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对后进生表示尊重和理解,注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品行上也能取得进步。

篇8

一、积累课文好词佳句,点燃说话写话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教材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好词佳句,是积累的重要宝库,所以要积累语言就要充分开发好这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符号标记积累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不增加他们的作业量,我没有让学生把书本所有的好词好句都抄下来,而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学到好词、好句时我会有意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记出来。例如:四字词语用括号括住,量词用三角符号标出,叠词用短横线标出,好句用长波浪线标记出来等。当学生把好词好句标记出来后,我会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让学生运用一些好词进行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每当学完一个单元后,我还会组织学生在这个单元里用自已喜欢的一两个词语互相说一两句完整的话,并把它写到课内积累本中,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用上两三个词语口头编个小故事或小情景等。然后在班上互相评比,给予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长期下去班上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就慢慢点燃起来了。

2、熟读成诵积累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训练途径。因为语言的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记忆。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让他们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构建一个语言仓库,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为避免走入死记硬背、支离破碎的误区,引发学生内心的积累和写作冲动。在班上我们开展多项有关诵读的语文活动。这样就会在学生之间形成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整个班上形成良好的积累氛围。此外,每学完一个单元,我就会指导学生把在书本上标出的好词好句进行分类识记,并通过一些练习进行检测训练,使学生有意识的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这样,背诵落实到实处,学生的语言积累便有了保证。

二、分类积累课外语言,燃起贴图写话的乐趣。

在班上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每个学生设立了一本有趣的课外识字本。这本课外识字本共5页包含7个类别内容的收集。分别有“生活乐园、识字乐园、词语乐园、集词大比拼、四字词语开心吧、贴图写话园、画图写话园”,这样设计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把身边的好词分类积累并学会运用到写话中。在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生活乐园、贴图写话园、画图写话园”这三个内容。学生的表现是最积极,最快乐的。原来这三个内容是让学生在“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活动去完成。都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其中“生活乐园”,我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能认识的字词剪下贴到“生活乐园”这一页中,学生可以在报纸中认识的字词或在包装盒、商标等认识的字词都可以贴进去。这样就激发学生读报纸或有意识去认识和积累身边生活用品名称的兴趣。在“贴图写话园”中我抓住时事指导学生收集汶川地震的图片剪贴下来,并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已的感受。有个学生这样写的“我看见这幅图画我好伤心,房子倒了,有个孩子死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哭了,我也哭了。”还有个学生这样写的“我看见叔叔抱着一个小朋友,小朋友得救了,他看着叔叔,我心里很感动。叔叔你真棒!”……学生们分别给自已收集到的图片写下自已最真挚的感受,从学生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颗颗有同情心、有爱心的童心,他们的思想是那么的纯真可爱。还有“画图日记园”,学生们画的图画是那么的美丽,写的日记是那么的精彩。有的写和爸爸妈妈去郊游照相,有的写去公园玩看到的美丽景色,有的写在校园活动的场面等等。低年级学生每做一件事情都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赏,所以课外识字本每一个内容下面还设计有自已、老师或家长的评价,每当学生打开课外识字本,看到老师与家长的称赞后,就更加自信了。

三、积累课外读书笔记,燃亮读书写话的兴趣。

篇9

【关键词】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有效引领

关于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如何有效引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展现了、郝副营长、张思德、等先辈的光辉形象,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本组课文形成性教学评估测试题“习作表达”的题目是《他(她),值得我尊敬》,要求结合具体事例来写一写。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全班40个同学中有17个仍选或的事例作文,占总人数的42.5%,其余同学写到了鲁迅、、钱学森等人物,或者是身边的人物。

这个情况引起了我的重视,这里是有写作水平的问题,但问题的症结不仅仅在此。我仔细分析之后认为,这与缺乏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有很大关系。因为学生对于革命小说比较生疏,虽说本组课文“课外书屋”推荐了《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兵张噶》等文学作品,但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家长也不是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写作时找不到要用的素材,不可避免地出现上面这种现象。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有力支撑,历来受到我们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家长在潜意识中有意无意地冷落课外阅读,学生死啃课内教材,功利心理明显,令课外阅读成为其附庸,没有形成阅读的良好氛围;②就算开展了课外阅读,也是看天吃饭、广种薄收,对学生阅读的范围、程度、喜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把握他们的阅读心理;③在阅读引领方面,缺少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与计划,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随意性,无法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外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孔企平在《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指出:“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讲究有效性,因为只有教学有效,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更大效果。那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同样应该讲究有效性策略。如果课外阅读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在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时,觉得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要明确阅读目的。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写读书摘记或读后感。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说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

2 有效选择阅读内容。

读书如果漫无目的,没有计划性,可能涉猎较广,却难以深入。因此,我们应有效选择阅读内容。首先,应从落实课程目标着手。“人教版”几乎每组课文都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目,所以,我们立足课内,做好课外阅读内容的有效选择。这样,既开拓了阅读视野,又加深了对每组课文主题的理解;第二,应考虑学情有效选择阅读内容。对于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应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兴趣的课外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杨红樱系列、郑渊洁系列和国内外一些历险故事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帮助他们选择有助于塑造人格的高品味的书。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才会使我们的课外阅读更有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分辨书的价值,要懂得知识为我所用。只有对我有用的书,我们才会去选择,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知识的主人。当然,在强调层次的同时,应注意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意识的调节与交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具有互补性,更好地拓展阅读面。

3 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就越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3.1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3.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队课、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展示精彩的知识信息,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作用。

3.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效指导阅读方法。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4 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篇10

一、语音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究竟要不要教语音,笔者的同事们一直都在争论着。但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要教,要潜移默化教,而且要教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觉得小学三四五年级教师就应该注重语音教学的渗透。比如,在三年级字母教学时,可以教授学生拼读字母,比如Bb [b] [i:] [bi:]; 教授单词boy、bag时,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拼读单词。日积月累,三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从听觉上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音标和简单的拼读方法。四五年级教师逐步渗透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和开音节闭音节之类的知识。小学生模仿力、可塑性强,经过这三年的渗透学习,到了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教师系统的全面的讲授语音知识,学生就会自动梳理好自己已学的语音知识,由以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上来,为学生今后的初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可持续的自学词汇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强调视听说为主、读写跟上,读也只侧重听读和模仿朗读,但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词汇量大信息量大的文本并且还要理解文本大意,作者观点和态度等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做好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衔接。

阅读方法可以有朗读,精读,泛读和默读。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材料。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语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几种方法。

我们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 PartA 为例,在整体呈现课文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几个浅显的问题:what did Nancy do last week? what did Helen do last week?学生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来个学习小贴士(learning tips)向学生介绍像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泛读中的扫读:在浏览全文过程中,要去寻找对自己回答这些问题有用的信息或细节,对与之无关的内容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再如在回答“what kind of interesting things did Helen and her family do on the farm?”这类有深度的问题时,我们就要采取精读的阅读方法。这时候我们出示精读的方法,同样是以learning tips形式出现:阅读课文时,要关注细节,逐字逐句,深入细致地读。在这些阅读方法中还要穿插猜读。告诉学生在浏览课文时不要因为个别生词而影响了自己的阅读速度,慌了手脚,要勇敢地根据上下文结合常识大胆地来猜测和领悟词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另外适量的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同时又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扩大词汇量,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掌握升降调、停顿、弱读、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技巧。养成有节奏、抑扬顿挫朗读的习惯。

三、语法教学的衔接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在语法上要达到:“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其实这些浅显的语法知识远远不够。

学生在初中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会有预备课程,但是要在半学期的时间内把整个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语法知识都掌握牢固,显然是不太现实。学生会很吃力,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主张,在小学阶段就要提前渗透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但绝不是要求我们跟学生讲那些专业术语,显然他们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7 It’s nice!这一课中就已经涉及到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首歌谣:我的my 你的 your ;他的/她的 his 还有her 。配上简单Rap韵律,让学生朗朗上口,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个初步了解。在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们可以编这样的记忆口诀:1、2、3特殊记,8减t,9去e,f来把ve替,遇到整十将y变ie,后加th要牢记。

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已经由原来三四年级的感性认知为主上升到以理性认知为主感性认知为辅,所以五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在接触到语法时讲解一些易懂的语法术语,但同时要切记,一定要想尽各种方法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这些术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六年级总复习时,可以进行语法专题专项训练,对小学阶段的语法知识进行全面回顾。

四、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

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的衔接上,对学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听和多读的习惯

我们的英语学习由于缺少纯正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多听和模仿朗读的习惯,对训练英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输出。

(二)预习复习习惯和听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