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教育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卓丽华.运用游戏教学法构建中职幼师专业特色的英语新课堂[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刘俊.语法翻译教学和交际法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邵丹.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调查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8
[5]朱广瑜.文化语境与高中英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孙敏.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曹剑波.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传统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结合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孙丽娟.合作学习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9]窦黎.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赵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1]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2]王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对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3]黄金子.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4]朱莹.双重代码理论在中专英语情景对话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5]刘秀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6]康丹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同义词的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7]刘静.个案研究:探索有效利用电影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途径[D].辽宁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陆婷.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三词立场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慧.词块运用与大学英语写作水平关系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0
[3]何济生,王家云.“过程习作法”简介[J].国外外语教学.1996(04)
[4]李灿.词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王锦霞.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介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4)
[6]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7]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5)
[8]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02)
[9](美)傅丹灵,王志军,着.如何教写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英贤.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龚成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词块变体运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12]张素君,叶华.学生作文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7)
[13]储爱华.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孔昭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词块使用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15]张攀.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6]况博群.词块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17]周瑜.中外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高频四词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8]膝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
[19]SusanBosher.ThecomposingprocessesofthreeSoutheastAsianwritersatthepost-secondarylevel:Anexploratorystudy[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998(2)
参考文献
[1]赵娜.真实性理论下对等师生关系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郭俊娜.关联理论对主持人话语解释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刘海英.习语的认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卢思函.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新词的语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宋丹妮.大学英语教材真实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6]李旭新.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名动转类词现象的认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田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8]马龙玉.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9]张钟予.澳洲原住民梦幻叙事语篇《卡彭塔利亚湾》连贯性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0]岂宇光.概念合成理论视角下广告语言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1]王成伟.减负环境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2]高芳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图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3]吴佳丽.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练习课中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4]郑丽华.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婉约词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6]李成瑗.四维文化智商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及其对跨文化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7]董鑫.标记象似性和框架理论在言语幽默分析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8]张婉音.真实性课外活动对大学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9]尹宏博.关联理论视角下形容词词义不确定性的词汇语用充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0]郭蕊.概念整合框架下澳大利亚英语特色词汇产生的认知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1]刘妍.VOA在线听写系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2]张琳琳.语言教学真实性原则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3]韩蕾.标准澳大利亚英语土着借词的词义变化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案例;洗衣机;减速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026
根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及创建示范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行动导向”理论中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都需要合适的教学项目(案例)。
教学案例(项目)是教学任务的载体,应具备以下特点:(1)适用性,案例应符合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2)新颖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新颖和先进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欲望;(3)典型性,(4)可操作性,案例应具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技术较为成熟,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任务。洗衣机在城市已经普及,乡村正在普及(机电产品下乡的产品之一),减速离合器是波轮式自动洗衣机的关键传动部件之一,减速离合器传动原理和结构都具有机械设计的典型性。
1 波轮式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传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和减速离合器组成。目前各种大波轮新水流套桶洗衣机普遍采用减速离合器,它在洗涤、漂洗时波轮的转速较慢,而脱水时离心桶的转速较快。
减速离合器能满足新水流套桶洗衣机的要求,即洗涤时波轮低速旋转,脱水时离心桶高速旋转。减速离合器采用了行星减速器。洗涤轴分成洗涤主动轴和洗涤被动轴(齿轮轴),同在一条轴线上。洗涤被动(传动)轴下端用花键插入行星机构的传动盖,上端与波轮固定。
脱水轴由下半轴、中半轴和上半轴组成,下半轴、中半轴、下半轴分别与行星机构、刹车盘连接成一根整体。脱水轴上端(上半轴上端)与脱水桶固定。
减速离合器的工作过程是,洗衣机处于洗涤状态时,排水电磁阀断电关闭。排水电磁阀的衔铁释放而使棘爪拨叉在拨叉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固定在棘爪拨叉下端的棘爪拨动棘轮转过一个角度,方丝离合器中的抱簧下端因嵌在棘轮内壁的小孔内而被拔松,这样便使脱水轴下部(下半轴)与离合套不能啮合。由于此时脱水轴(中半轴)已经被扭簧与刹车带(制动带)制动,即内齿轮固定不动,所以当洗涤主动轴(恒星齿轮)顺时针转动时,行星齿轮一边作逆时针自转,同时绕恒星齿轮顺时针公转,从而带动传动架和洗涤被动轴作顺时针旋转。这时为周转轮系传动,洗涤主动轴转动约5周,被动轴才转动一周。同理,当洗涤主动轴逆时针高速转动时,被动轴也做逆时针低速转动。
洗衣机处于脱水状态时,排水电磁阀通电开启。衔铁在带动阀门开启的同时,还使刹车带(制动带)放松刹车盘,并使拨叉带动棘爪放松棘轮。当离合套作顺时针高速转动时,正好使抱簧旋紧,从而将脱水轴(下半轴)与离合套啮合。这时因内齿轮也随脱水轴高速转动,所以行星轮绕恒星齿轮公转的转速与恒星齿轮、内齿轮的转速是相同的,此时波轮与脱水桶无相对转动,即洗涤主动轴、脱水轴及洗涤被动轴作同步高速运转,而且因这种顺时针转动正好是扭簧被拔松的方向,所以扭簧对脱水轴无制动的作用。
2 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
(1)减速器速比计算。行星减速器洗涤时大波轮(洗涤被动轴)转速nH为160~180r/min;电机功率260W,同步转速为1500r/min, 电机皮带传动速比为1:1.76,因此,电机输出与洗涤被动轴转速的总速比应为:
(2)主要齿轮的齿数和直径计算。
由减速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计算可知:
减速离合器传动原理典型,方丝单向离合器目前是生产厂家的设计新型专利,目前教课书中还没有涉及,行星减速器速比计算可作为行星齿轮传动计算的典型例题和习题。
减速离合器结构新颖、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适合学生做拆装及测绘实训等实操技能训练。
减速离合器整体设计可作为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题,通过查找专利、产品等相关资料和设计计算,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技术”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学生独立地获取资料信息,独立地制订方案,独立地作出决案,独立地实施方案,独立地反馈信息,独立地评价成果,通过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形成,每当碰到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
其零部件可作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题。
参考文献:
[1]金国砥等.洗衣机维修入门[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3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仁人志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全县父老乡亲拜年!
2010,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继续保持着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争取上级专款到位资金xxxx万元,吸引社会资金xxx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2万元。其中危漏校舍改造投入资金 xxx 万元,总建筑面积21691.76平方米。撤并教学点8个,数村联合办学5个。
教育骨干体系不断壮大。眉中创建成省级重点高中,横初中创建成省级示范初中,横渠镇创建成教育强镇,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检,7所学校被命名为示范校。目前,全县省、市级示范学校已占学校总数的1/3以上。
教育教学质量再创辉煌。我县各学段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拔头筹;中考质量在全市领先;高考一批本科上线564人,二批本科上线xxxx人,三批本科上线2034人。三批次上线率分别高出全市平均上线率xx个百分点、xx个百分点和xx个百分点,均居全市第一。实现了高考五连冠的奋斗目标。
职业教育兴旺发达,职教招生人数突破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记录,共招生xx多名,职教在校生人数达4000多人。1000多名学历教育和短训毕业生全部得到安置安置率百分之百,xx年毕业生也提前被用人单位预约。成人教育成绩显著,农科教紧密结合,各乡镇村农技校和职教中心为农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了各种为农服务活动,全年共培训4万余人次。
篇4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61-03
一、引言
根据CNNIC在2014年8月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而在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4倍。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必将掀起互联网发展的新一波浪潮。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覆盖无线WiFi信号的数字化校园越来越多,为教师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能够使用移动终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主动下载学习类应用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随着各级电教部门及学校逐步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教育应用培训,40岁以上教师群体主动参与移动网络环境下交流研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实验研究在南京多所中小学开展两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实践经验,技术沉浸环境下的学习[1]越来越流行,微信等移动平台深受年轻人欢迎,年轻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的活跃度高,乐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接受最新资讯并进行相应主题活动的研讨,很多教师善于通过微博、QQ空间分享优秀文章、反思体会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应用已趋于成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学习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其中也不乏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研修平台,但其实践应用明显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移动学习在教师研修中的应用明显滞后于社会整体水平,为教师提供的移动学习资源还比较少,根据我们使用教师协作平台交流研讨的经验来看,教师本身能够主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教学问题的交流研讨,所以建设开放的、有针对性的教师移动学习资源平台非常重要。
我们对开发新的APP移动客户端与使用已有的社交软件(诸如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做了深入的比较,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丰富的开放接口、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社交功能。遵循可操作、易交互、共获益的建设原则,提出了在现有教师研修空间与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教师移动研修空间的建设方案。
针对移动学习的特点,增加教师研修过程的跟踪、教研资源的推送,实现移动研修平台与传统网络资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相互融合,搭建支持区域常态教研与协作交流的教师研修平台。
二、教师移动研修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络研修是以网络平台为技术支撑,开展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教师自主研修的新的学习方式,网络研修不是对传统研修与面对面培训方式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方式、内容的延伸与发展。[2]目前网络研修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目前人们关注的大多是网络研修平台的功能与作用,对网络研修的组织和应用模式的建构研究却很少;并且网络研修的参与人员较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群体,网络研修平台资源更新缓慢,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难以满足教师“3A学习”[3]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在新媒体传播占据宣传主流的今天,微信通过它的普及率及功能平台化成为当今新媒体传播的主载体,本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接口与原有教师研修资源平台相结合构建教师移动研修平台,使教师能够通过手机微信参与研修活动、观看微视频以及与学科专家互动交流等。
江西教师微课平台、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机构对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研修做了相关研究,阐述了微信、微博、QQ等移动学习平台在教师研修中的应用,规划在3G无线通信环境下以手机为主要移动终端的教师研修平台。[4] 上海大学计算中心有关人员利用微信群的社交功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做了大量微信创新性教育应用实践。[5] 陕西师范大学相关人员利用公众平台编辑模式下信息的自动推送功能,实现了学生分组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6]
上述相关研究,注重使用微信自身的社交功能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的交流研讨。但其并未对微信公众平台公众接口做深入的开发整合,无法控制记录研修活动过程、评价研修效果等。在网络研修空间搭建中,应该将网络研修的主体教师作为需求的中心,重点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
三、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功能设计
基于云服务与大数据的理念,区域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主要实现了三大功能: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在线知识学习、满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在线教研协作、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在线实践反思。
1.参照MOOCs模式的教师在线学习
MOOCs是一种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与其他在线学习资源不同的是,MOOCs为学习者提供的是在线的全过程课程教学,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被全程记录,保证了学生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针对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在线作业、在线考试,根据考核情况发放证书(见图1)。[7] 基于此我们对原有教师研修平台做了优化改进,同时通过学习行为追踪记录分析教师的知识缺陷,为制定教师知识需求提供依据。
2.以活动为主线的在线教研协作
教研活动贯穿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目的是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每次活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对教研活动质量影响很大。在教研协作社区中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师现场研讨与线上研讨相结合,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在平台中针对教学研究课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如图2所示,活动发起人可在平台中提前活动通知,活动开展时在LBS(定位服务)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扫码签到进行现场考勤,随后实现现场评课互动,教研员或活动组织者在活动结束后可将活动课件、教学设计、活动新闻等资料到平台上,实现资源入库,为教师后续学习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3.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在线实践反思
实践社区关注教师隐形知识的发展,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为教师提供个人协作空间,支持信息聚合阅读、个性化内容与风格配置,为教师提供资讯、云盘、日程、博客等个性化应用。教师通过实践社区将自己的教学案例上传,利用平台提供的S-T分析等学习分析工具,[8] 对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根据生成的分析报告进行教学反思。也可将教学案例提交给专家,专家利用平台提供的学习分析模型,对案例样本进行分析,对教师所提交的案例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根据反馈意见在线咨询专家并进行研讨和交流。
四、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研修空间的整合
微信平台与原有研修平台整合的目的是实现原有资源适用于移动学习平台,有效地将微信自由交互功能用于平台内师生交互。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解决了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研修协作平台的对接,教师通过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并且实名绑定后便可实现教师研修平台学习、教研及在线实践反思的功能。
1.研修平台与微信用户绑定的功能实现
移动研修平台需要将教师微信中的虚拟身份与研修平台中的真实身份对接起来,实现多平台下教师的统一身份认证,教师可以使用微问移动研修平台教学资源。教师将研修平台的微信公众账号添加关注后,首次使用微信参与研修活动时,微信服务器会将教师的数字身份识别标识(ID)发送给教师研修平台,返回要求教师填写真实姓名、密码的页面,系统会将信息提交给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器进行实名认证,并将ID写入研修平台数据库,从而实现微信号与研修平台的绑定。[9]统一身份认证(UIA)实现了移动研修空间的用户权限识别、管理、控制、授权等。
2.教师移动研修平台界面设计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开发规则,设计并开发微信公众平台中教师研修界面,实现与研修平台功能统一。受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尺寸及待机时间的限制,移动研修平台的用户接口应简洁、直观、易操作,不应设计过于复杂的结构界面。以教研协作社区为例,通过微信教师可以与查看活动公告、扫码签到、听课观测、接受远程培训、参与集体备课并实现个人资源管理等,如图3所示。现场评课环节借助4G信号或活动现场无线AP的支持,教师在活动页面通过简短的语言及时发送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学习者第一时间分享交流,起到现场无声的交流与互动。
五、结束语
基于移动互联服务的网络研修与传统的网络研修相比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研修的时空限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为教师研修提供了更为便利、多元和自由的选择,构建了一个实用的移动网络教师研修环境和资源沉淀、共享平台。
随着国家“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项目“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以及区域电教部门逐步推进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评比,为中小学校进行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教师移动学习创造了硬件条件。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支持学生移动学习的APP,如猿题库、作业帮以及移动教育办公平台等,但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平台扩展教师研修空间,我们还应充分借鉴国内成功的网络研修平台及移动学习客户端开发应用的经验模式,开发适合教师职业特征的移动研修平台,为区域教师研修培训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屹,许哲,张帆.沉浸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的指导[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2]钟启泉.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3]杨孝堂,陈守刚.泛在学习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12.
[4]周震,朱敬东.移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教师研修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
[5]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7]徐锦霞,钱小龙.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MOOCs教学系统构建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4(9).
篇5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仁人志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全县父老乡亲拜年!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继续保持着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争取上级专款到位资金1034.97万元,吸引社会资金79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2万元。其中危漏校舍改造投入资金 870.26 万元,总建筑面积21691.76平方米。撤并教学点8个,数村联合办学5个。
教育骨干体系不断壮大。眉中创建成省级重点高中,横初中创建成省级示范初中,横渠镇创建成教育强镇,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检,7所学校被命名为示范校。目前,全县省、市级示范学校已占学校总数的1/3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共投入近200万元,充实完善了信息技术装备。截止目前,建设微机教室84个,多媒体教室44个,电子备课室21个,主控室12个,购置微机2861台。全县所有中学、三分之一小学建起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教育信息化的装备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处在全省领先位置。
教育教学质量再创辉煌。我县各学段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拔头筹;中考质量在全市领先;高考一批本科上线564人,二批本科上线1227人,三批本科上线2034人。三批次上线率分别高出全市平均上线率8.61个百分点、14.55个百分点和15.19个百分点,均居全市第一。实现了高考五连冠的奋斗目标。
职业教育兴旺发达,职教招生人数突破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记录,共招生2000多名,职教在校生人数达4000多人。1000多名学历教育和短训毕业生全部得到安置安置率百分之百,05年毕业生也提前被用人单位预约。成人教育成绩显著,农科教紧密结合,各乡镇村农技校和职教中心为农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了各种为农服务活动,全年共培训4万余人次。
篇6
关键词:动物病理解剖学;慕课;在线学习;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线视频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慕课在线学习课程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得到快速普及。慕课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所打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受益面,正在力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
一、“慕课”概述
“慕课”是在线开放视频课程的一种独特模式,英语简称为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该教学模式兴起于美国,并在随后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向全球拓展,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全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立足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将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资源汇集于某一在线开放学习平台,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进行共享学习。这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教育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全新模式的转变,打破了大学围墙式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为了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慕课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早在2005年,国家就成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目前联盟中已经有4000多所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内很多优秀的学校都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的网站上,供联盟内其他相关学校来共享,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学专业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动物病理解剖学慕课的建设过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在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该学科作为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动物病理解剖和动物疾病临床诊断的实践操作能力,所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对从事动物疾病临床诊断、疾病预防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该学科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课程的受众面会受到授课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慕课的高度开放性和共享性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主动地致力于慕课建设并将其用于本科乃至硕博教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病理解剖学“慕课”是在建立在学校省级动物病理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将学科主讲教师的教学视频制作成一个个简短的小视频上传到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借助于日常应用的移动客户端就可进行在线观看、下载、学习和测试。通过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适应网络环境大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对相关知识学习的便捷性,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片段化学习,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慕课的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病理解剖学教学团队成员认识梳理学科理论知识点,并再次对该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仔细划分,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进行全新讲解,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慕课共性与个性的平衡性设计,结合当下动物流行病的流行特点,在明确动物病理剖检目的的前提下,进一步区分地域动物流行病的病理剖检差异,从不同层次对某些常见动物流行病病理剖检特征进行认真仔细的讲解,丰富了教学内容,细化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差异化教学[3],同时慕课的学习者也由单一的学生向社会人员拓展,满足了众多如宠物爱好者、养殖从业者以及疾病监测工作人员等与兽医行业相关从业者的需求,促进了该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慕课的共建共享。在慕课教学平台上,将课程设置为讲解视频、知识点考核、在线问题答疑和意见建议四大模块。针对各知识点的讲解,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病理剖检特征的流行病教学案例,每个讲解视频时间约为15分钟,每个视频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集中,知识点讲解更具针对性,并在慕课建设过程中积极同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真实、及时的病理剖检案例;分清不同学生的知识学习层次,知识点的讲解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每个知识点讲解视频之后会有针对性的知识点精准考核题目,学生只有答对所有的考核题目才可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线问题答疑模块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实时在线互动交流,从总体上实现了在线信息化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讲解视频设置为新手、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不同的层次,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四个级别的知识点讲解深度依次加深,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用荧光笔勾过重点,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学习,最终找到解决答案,从而使学习者拥有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外延,而并只是课堂本身[4][5]。意见建议模块接受学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课程改进意见与建议,力求把该学科慕课打造成兽医专业的特色课程。慕课打破了以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中单向的视频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推进自己的学习进度,并配合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在线检测及教师指导等流程推动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互动学习。在该学科的慕课平台上,教学内容是动态汇集的,通过与国内多所农业院校合作,将众多优质教学资源线上“慕课开讲”,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多样性,又增强了该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辐射。在慕课的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病理解剖学教学团队将传统教学优势与时代接轨,重构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完成由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听众向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转变,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翻转”。在此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等环节,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与老师的合作沟通渠道[6]。在慕课建设前期,教师们通过深入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期望目标和现阶段所具备的实际学科理论知识情况,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注意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细分实践教学案例,主动创设课程交互环境,构建碎片化的学习氛围,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参与课程交流互动,并积极支持学习者通过博客、QQ、微信及其他交互性软件进行学习[7]。学生通过课前的慕课学习,对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就相关疑问做出标记,在传统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讨论,主动学习和探讨相关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点、知识单元的运用能力,基于问题的探究与求解学习的能力。借鉴国外许多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成绩互认等经验,在努力建设动物病理解剖学慕课的过程中,力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成绩互认、课程转换等环节的实践。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轻车熟路,面对摄像机镜头试讲显得不够从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习惯性肢体语言经过镜头后会被放大、习惯式的口头禅更为显现等现象[8],通过慕课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反思在自己的教学及其成效,加快教学团队成员观念向慕课教学背景下的转变,有效切分知识点,明确知识点教授深度和确立知识点的慕课展现方式,加强慕课教学团队与其他相关学科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给同学们呈现一个多形式、全方位的慕课教学内容,活跃大学课堂的学习气氛,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慕课建设的前景展望
传统的动物病理解剖学教学模式与慕课教学方式的结合是新生事物,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建好动物病理解剖学慕课资源,作为老师,深切领悟到从传统的教学状态转变为适合慕课教学的状态尤为重要。要紧紧抓住慕课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落实大学教学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目标,发挥慕课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优势,优化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设置,大力推进课程、专业实践能力层面的建设与改革[9]。针对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努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降低课程建设共享成本,给学习者提供诸如移动客户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途径;引进一定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慕课学习学分真实可信,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积极与校企单位交流取经,强化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办校宗旨,从而不断提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2]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
[4]赵晓霞.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不留学能享受国外名校课程[J].教书育人,2013(8):5.
[5]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6]陈敏,余胜泉,杨现民,黄昆.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18.
[7]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8]丘东晓,刘楚佳.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J].教育导刊月刊,2011(05).
篇7
关键词: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网络联校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始席卷全球,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任务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为迫切的新要求就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为进一步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以创新应用带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联合3所中职学校共同开展服装专业“1+3”中高职网络联校项目建设工作,通过网络共享方式,构建一体化网络联合学校群,以高职带动中职,形成中高职网络联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示范效益。
1 网络联校建设的工作目标
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构建中高职立体空间连线网络平台,建设中高职衔接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团队,打造“在线教学、在线实训、在线自测”的互动课堂,实现网络联校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步教学、学分互认、联合教研,形成中职、高职“校际互动、教学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局面。
2 网络联校建设的工作任务
2.1 构建中高职立体空间连线网络平台
基于顶层设计的中高职立体空间连线网络平台建设整体规划,依托现有的服装专业中高职的对接立交桥、专递课程资源、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空间课程等,重新构建中高职立体空间连线网络平台,制定中高职网络联校运行制度,打造“在线教学、在线实训、在线自测”的互动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2 整合中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岗位分析,明确中高职服装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服装专业“岗位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依据“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的原则,整合现有空间教学资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为中职学校“量身定做”一批集教学微视频、教学微素材、教学微案例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推送到网络分校。
2.3 探索中高职学分互认机制
探索中高职学分互认的建设及运行机制,建立和制定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活学活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联校项目建设,探索中高职学分互认新机制,科学调整中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建设,实现中职和高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2.4 建设中高职信息化应用团队
通过服装专业“1+3”中高职网络联校项目建设,对教师进行信息化素养和技能培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训等,形成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教研方式,探索建立中高职之间教师结对帮扶和教学教研团队建设机制,推动网络联校联盟学校之间教师的教学互助、教研互帮、能力互长。
2.5 优化教学同步互动直播的条件
优化建设网络联校联盟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重点优化教学同步互动直播的设施条件。通过网络,结合在线教学互动,实现远程视音频互动教学应用。充分满足网络联校的教育教学应用需求,保证实现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
3 网络联校的建设工作成效
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的3所中职学校的“网络联校”项目立项后,学校制定了网络联校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及综合效益,成立了调研团队,深入调研,收集一手资料。调研团队对时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情况、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情况等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中高职网络联校示范工作现状。除此之外,学校还派出多名团队成员外出参加信息化教学调研、观摩、研讨、培训等各项活樱立足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信息化素养和技能培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训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所有的教师具备较强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完成了相关设备的采购及安装,优化了网络主校和网络分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条件。
学校在“服装专业中高职对接立交桥”空间设置了“网络联校专题栏目”,及时在空间更新项目建设进展,实现了全过程空间管理。
“网络联校”项目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二种形式结合开展工作。
3.1 线下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3所中职学校都是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的理事单位,也是服装行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并且,3所中职学校都是国家示范校,其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都是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团队到实地指导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学校在中职教学标准、专递课程、中高职衔接项目等省级重点项目上开展了广泛合作。中高职教师一起完成了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等工作,同时由高职教师带领中职教师一起编制教学标准,通过项目建设,提升了中高职师资水平。
“网络联校”的线下活动主要利用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年会,共同进行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的研讨。此外,还有利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展示开放周,邀请3所中职学校的校领导、专业教师来校进行专业交流。
3.2 线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线上合作主要依托世界大学城“中高职校企对接立交桥”专题空间,开展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每位教师都建设了两门空间课程和主题特色空间,由于中高职教师都为空间好友,资源完全开放,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服装系空间课程大观园”和主题特色空间查找到其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校际之间互访学习和交流活动频繁。
“服装品牌产品企划”“服装产品制版”“服装CAD”三门名师空间课堂,是省级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中职学校教师通过空间观看微课视频和课程资源,与名师进行交流。
专题空间设立了“中高职网络联校服装专业教研室”,中高职教师就专业教学、技术问题等展开了研究与探讨19次,实现了网络联校的同步备课,教研教改。
“专递课程资源”与“同步课堂”也被设立到专题空间。“专递课程资源”包括裙装、裤装、衬衫、外套四类产品的设计、制版与工艺,涵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课件、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同步课堂”前期主要是以上4门课程为主,以后将根据“3+3”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逐步增加“花瑶挑花技艺”“扎蜡染技艺”等课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属于企业的前沿技术,目前开设此课程的本科学校也不多,这对于中职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因此,3所中职学校的老师均参与了学习,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篇8
关键词:互联网+ 专业需求 心理渴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87-01
众所周知,如今已进入互联网+行业整合的新时代,对于教育行业,互联网带来的利弊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互动,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沉浸式学习,让一个名师不再局限于一个课堂,可以辐射到成千上万的人。但教育的属性,首先是人与人的交流,永远无法完全用互联网替代。一个老师教30个人以内,还可以有效互动,到了60个人,基本就无法互动了,更不要提成千上万的人。所以说,互联网带给教育的有利性影响与作用,与教育本质特性是矛盾的,不能无限放大。相反,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地运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让它为教育所用,而不是让教育被它绑架。
事实上,网络对计算机实训课堂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凭着十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以及对新兴事物的高度洞悉,我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课实效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了解学生专业需求,量体裁衣设置“互联网+”学习情景
为了让理论性强、实操要求高的计算机课程更有吸引力,就需要切实了解授课群体的专业特点,结合所授课程设计适合该专业的学习案例,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持续性不够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对理论知识的抵触情绪这一特点,笔者设计的“任务”或“案例”均是从理论出发与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同时通过网络学习能解决部分难点问题的制作实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以及互联网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学习运用、善于信息整合的“互联网+”新型网络学习习惯。
比如,针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班级学生群体,大胆尝试采用“互联网+”新型任务驱动法及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下面以一堂PPT制作实训课为例进行阐述,本堂实训课是以模拟举行中国广东(佛山)国际旅游节旅游度假酒店招标会为上机实训场景,要求学生使用PPT软件设计制作一个星级酒店推介计划书。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即加入需要学生利用互网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完成作品制作。在具体教学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欣赏教师已制作好的PPT课件作品――《桃源玉宇酒店与你携手同游南国桃园》,共同点评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引出一个优秀的幻灯片应具备哪些条件、幻灯片设计及布局的要点以及制作技巧等等知识重点。通过教学演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以“星级酒店推介计划书”为主题制作课件作品,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材料进行整理制作。
2 了解学生心理渴求,大胆创新开创“互联网+”学习模式
对于16―18岁年龄段的中职学生来说,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是他们的心理渴求。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这时“互联网+”新型团队协作及竞争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就变得如鱼得水,相辅相承,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帮助学生迅速成长。具体开展方式及作用是:
2.1 “互联网+”课前预习,是提高计算机实训课实效的前提
建立计算机学科学习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教师定期推送学习知识点供学生学习,并且于每节实训课前将实训内容提前进行预告,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相关知识点,从而扩展实训课程学习跨度,为整堂实训课高效开展打下基础。
2.2 “互联网+”团队协作,是提高计算机实训课实效的重要手段
分层建立计算机学科学习小组微信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具体的电脑设计制作任务,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微信小组群也成为学生课上、课后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从而提高了实训课程学习深度。
2.3 “互联网+”团队竞争,是提高计算机实训课实效的有力巩固
将学生个人或小组制作的作品利用微信平台或视频网站进行公投,以赛促学。例如将每个团队用PPT设计制作的“星级酒店旅游推介会”方案,通过计算机学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网络投票,同时,每个团队在班内以汇报推介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团队的作品设计思想、设计特点、制作过程以及组员如何分工合作等等。结合线上线下团队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同学们对这一形式反应热烈,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实训课的学习积极性。
2.4 “互联网+”展示传播,是提高计算机实训课实效的有效保障
篇9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1]。根据总体发展目标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加快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及个性化学习需要,在云空间学习应用普及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在当前教育信息新形式下,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成为大多数职业院校师生开展空间教学的云平台,推动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新变革。
1世界大学城空间开启信息时代云空间教学新模式
世界大学城是运用各种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以云计算为支撑由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以视频教育为主,集网络学习、电子教室、在线考试、即时通讯、个人空间、微博等多种功能模块为一体的云学习平台[2]。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把教学各阶段各环节资源合理高效整合促进教学信息化进程,目前在湖南、广东、山东、新疆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学校,特别是在职业院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世界大学城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3,5]等活动,引领了信息时代下云空间教学新模式,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现状
随着世界大学城的在各省各职业院校的应用和推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大学城空间达人,各职业院校都开展了云空间课堂建设,以湖南省为例,为加快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自2014年开始湖南省每年都组织申湖南省职业院校名师空间课堂重点项目申报,到2016个共累计立项空间课程171门,涵盖各专业大类各课程。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3.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情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省各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我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软件版本选择目前主流的Windows和Office2010,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2010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每年有5000多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该课程。该课程自2013年以来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参加课程期末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结合过程化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课程前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而课程后期均是操作性极强的内容,学生往往上课学习的时候记住了,课后使用的时候忘记了;二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对该课程学习不重视;三是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课程计划的有限课时内教师很难做到两头兼顾。这些原因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基于世界大学城的云空间教学
4.1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优势分析
基于对课程特点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教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却学不好的矛盾。因此,我们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基于世界大学城的云空间教学模式[4]。通过在世界大学城上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不仅能将课程资源整合优化,为课堂教学所用,还能促进学生课前及课后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甚至可以实现网络空间中的一对一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⑴就课程教学而言,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空间课程中的微视频资源能实现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解决了老师演示的学会了,自己操作的时候忘记的问题。通过空间课程建设前期课程资源的合理优化、整合及对空间课程导航设计,师生都能对本课程教学资源一目了然,在教学实施各环节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率。
⑵对于学生而言,空间课程能实现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访问,打破以往只能在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对于教师而言,通过世界大學城空间访问和学习,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在空间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践能够促进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高要求。
5基于世界大学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名师空间课堂建设实践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通过三年多的课程建设,我院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成功申报湖南省职业院校名师空间课堂。
5.1建设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名师课堂建设,从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出发,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依托,采用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信息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旨在打造一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优秀,实用性强,立足于我校学生基础,面向全省高职学生推广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成为一个既能满足学生学习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成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生的在线辅导与答疑平台。
5.2课程设计思路
在职业教育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当前信息环境下养成良好地利用网络和手机进行学习的习惯;强调“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学生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岗位相关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重点选取如下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2010来组织本课程的学习。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分层递进原则,按照“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拓展应用”的主线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以证代考”考核方式,增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训练及在线辅导和答疑平台,针对本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分模块分知识点录制微视频;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并制作系列微课,满足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证的双重需求。
5.3空间设计与布局
⑴设计系统化的教学导航,导航美观、大方,易操作,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并展示给学生。
⑵将所有资源分类,并将各类资源进行表格立体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自如查找并学习所需资源。
⑶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并制作微课,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⑷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专门建设题库,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训练,强化技能的同时成功获取合格证书。
⑸灵活使用空间作业系统、教研苑等空间辅导教学工具,借助微信、QQ等第三方软件相关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在线空间课堂。
5.4空间资源设计
⑴课程基本资源: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考核要求等。
⑵教学基本资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典型案例、在线测试等。
⑶视频资源:课堂实录视频、微课视频、针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及其他参考视频。
⑷计算机等级考试训练资源:模块化的训练题库、历年真题等相关资源。
5.5应用成效
计算机应用基础名师空间课堂建设和使用以来,共累计有2000人次访问学习,以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主,借助微信、QQ第三方工具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课堂与课外衔接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累计浏览量5100次;QQ讨论群组人数超过300人;课程作业和互动交流主要通过讨论组进行,累计布置作业30次,提交人次900次以上。
5.6教学成效和反思
将教学视频,习题资源、作业资源放到网上,让学生的课后复习有了资源保证;通过微课资源、利用捆绑教学法,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使用世界大学城进行学习已成自觉习惯。结合上述教学,已发表教研论文5篇并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6结束语
通过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高效的课程学习。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在云课程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云课堂教学模式中还应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相融合,注重对线上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评价和监督。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不断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云课堂,探索云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贾永枢.依托教育云平台推荐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70-72
[2]世界大学城[DB/OL].[2013-08-10].http://worlduc.com/.
[3]世界大学城云技术引教学变革[DB/OL].[2013-08-12].
http://caigou.com.cn/News/Detail/118254.shtml.shtml.
[4]陈娟.基于“世界大学城”的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研
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28-129
[5]王键.运用云计算探索新机制开创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湖南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17):12-13
篇10
一、高校要加强课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高校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具有渗透力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在“基本原理概论” 课中,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逻辑哲学、古代中国的“大同”思想以及传统的知行观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实践观;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统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去处理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 选修课,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的相通之处,激发学生主动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广受欢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三、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应着重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给大学生以人格示范引领。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要挑选出一批教师精英,要求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四、高校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优秀传统教育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