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事故处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纠纷事故处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纠纷事故处办法

篇1

现在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疗纠纷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病人和医疗机构的利益。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就医疗纠纷处理中二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如下探讨意见。

一是医疗风险承担问题

医疗机构是一个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疗活动具科学技术密集,强专业性,高风险性于一身。病人患病本身已形成一种风险,到医院就诊让医院承担一切不利后果,显然不合理。即使医院没有过失,但由于疾病和人体的复杂性。在不同病人多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医疗后果。把本应由患方、医方、社会保险机构共同承担的风险全部压在医方一家身上是不公平的。现在医疗纠纷呈现急剧上升趋势,除了少数是医院自身的原因外,很多是社会的原因。医患矛盾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在不断变革,人们的一些观念一时转不过来,有的是患方对科学技术密集、救死扶伤的医院缺乏了信任,抱着从社会上带来的不良情绪到医院发泄。有的即是冲着钱来,“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医院”现象的出现,就说明医疗风险承担的不合理性。医疗工作如履薄水,出了问题,自然要赔;没有问题,想着法子索赔;现在的要赔,几十年前的也找来索赔。家属闹如果没达到目的,还组织或雇佣上百人闹医院,社会上甚至出现医疗纠纷索赔公司,在医院摆花圈、设灵堂,威胁,打骂医务人员,打砸、哄抢公共财产。如果对医疗风险承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病人一旦出现不良后果,把责任推向医院,不仅国家有限卫生资源会不断流入私人腰包,而且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最终吃亏是病人。一方面,因为医生惧怕风险,不敢动有风险手术,疑难急诊抢救不敢承担,各种新的医疗技术不敢开展。另一方面,医疗风险有不知因素,在施行某种检查治疗措施时,有发生某种难以预料的意外可能性。如果不对病人实施这种治疗,病人就意味着死亡,如果医生对病人实施,就要承担造成不良后果的风险,虽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但一旦发生病人家属就把责任全推向医方。虽然《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有明确规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①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②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予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即医疗意外);③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④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医疗意外引起的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而有关部门在处理这类医疗纠纷时,既不对这类医疗纠纷的医学技术作前因后果分析,又不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处理,一味强调患方是受害方,只要造成人身伤害,只要有投诉,就要按《民法通则》或《刑法》有关条款侦查和追究医方的责任。这里有一个例子,一病高龄病人,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过敏反应引起急性溶血而死亡,病人在此次服用利福平之前曾服用过该药,利福平过敏反应不像青梅素过敏可事先皮试得知,具不可预测性,而且利福平致急性溶血的可能性只有3.2/10万,服药前医生也向病人作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而事后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司法部门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尚未定性之前,竞按患方家属的意愿,先由公安机关介入,传唤医生,立案侦查。在此不言当事人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压力,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诊疗工作,而且使该院医生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二、医疗鉴定与司法鉴定的问题

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虽然在1987年6月9日国务院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确认和处理,应由当地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其所作的结论或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或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是法院审理和定判的证据。时下,对医疗纠纷的处理  ,  有的以医疗鉴定为证据,有的兼用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有的仅以司法鉴定为证据,按照民事诉讼法的人身伤害赔偿原则处理,各行其是,自然有不规范,不公平之嫌。

医疗鉴定是指各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医疗事故或事件所作出的集体鉴定。现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是经人民政府批准,由各个专业的医学专家和法医及医院管理专家组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而又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医学是生命科学、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就决定了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医学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其局限性。有的疾病才刚被人们认识,但治疗上尚未攻克。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尚不清楚。甚至有的疾病可能尚未被认知。所以在鉴定时,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只有这些大多数在临床一线、二线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才能甄别医疗事件的技术性是非。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能独立进行技术鉴定,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摆脱有关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它是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有关机关部门有权对其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而且,医疗鉴定必须遵守五条原则:一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二是客观公正原则;三是以行政处理和行政调解的原则;四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  五是“三不放过”原则。这些都是《医疗事故处

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的。《办法》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它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增强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法制观念,对防范医疗差错事故,以及保护医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司法鉴定是由司法部门组织法医对各类人身伤害造成的原因及

损害程度作出鉴定的工作。近年来,司法鉴定作为法庭上医疗事故证据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参与司法鉴定的人员大多在司法部门工作,一般都不临床一线。而医疗事故定性定级,必须判断医务人员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原因是导致所造成病人的损害事实的结果时,即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因果关系时,才能是定为医疗事故。参与司法鉴定人员,常年工作于司法部门环境中,一方面接受现代新的医学专业知识受限,对判断因果关系不利,另一方面,难免会用解决某些民事纠纷的观点来思考、分析、推断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极其复杂的医疗纠纷问题。而司法部门在接受和处理那些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案件时,因无针对性很强的法规可依,只好将其等同于民事诉讼法中的过失伤人处理。现代司法实务中,在对法律条文有异议时,按照有利于弱者一方解释,医疗纠纷往往极复杂,难免遇到许多法律条文中的异议。而患方相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按照民法处理,自然有失公正。发生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一对双胞胎属医源性脑瘫还是非医源性脑瘫的这起医疗纠纷的处理就是一个例子,

篇2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根据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医疗纠纷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侵权行为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另一类是非医疗事故侵权行为(即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笔者收集了2005~2007 年发生在乡镇卫生院妇产科的医疗纠纷40 起,半数以上首先表现为患方家属或纠集人员围攻医院闹事,甚至殴打医护人员或院领导,他们认为“小闹小赔,大闹大赔”,于是高额要价。而最终申请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不足1/3,起诉到法院进行司法鉴定的不足1/4,多数通过医患双方协调赔偿解决。

1 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引发因素

1.1 “三基”不过关而强行开展技术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

乡镇卫生院部分妇产科医生平时缺乏自学及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且多为中专学历或无正规学历人员从事妇产科临床治疗及助产工作(多数乡医院妇产科治疗与助产工作未分开),大部分妇产科医生还未取得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必须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未掌握。近几年来,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范围扩大,不再满足于妇产科只能进行产前检查、妇女保健、接顺产、人工流产、上环及治疗一般妇科炎症等工作内涵,而积极委派妇产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修半年或一年归来的妇产科医生,可以说还未能系统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生殖系统疾病与相关系统的相互影响还不熟悉,就迫切收治高危妊娠孕产妇并开展妇产科常见手术,例如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卵巢肿瘤切除术等,忽视了手术成功与否并不只是手术技术本身的问题,手术还牵涉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麻醉管理、急救等一系列配套方案和设施。某些医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明知医疗条件不够,凭工作热情和经验开展技术能力以外的工作:①明知医院不具备输血条件却进行剖宫产术,术中产妇大出血而输血跟不上,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引发医疗纠纷。②未掌握剖宫产时缝合子宫切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致使子宫切口缝合不佳,引起术后大出血,转上级医院后二次开腹缝合,引发医疗纠纷。③还有的医生盆腔解剖结构还不完全清楚,就大胆进行子宫切除术而将双侧输尿管缝扎造成输尿管上段及肾盂积水,导致术后无尿并伴有严重腰痛,好在及时发现,二次开腹松解输尿管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术后引发医疗纠纷。④因相关系统医学知识缺乏,无整体观念,对妊娠合并症处理不当导致产妇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如初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住院待产时心功能Ⅱ级,以前曾有心衰史,主管医生只知道按处理原则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不知道产后3天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由于血容量明显增多,仍是心衰发生的危险期,术后仍应严密监护并严格限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一般24小时输液量不超过1500ml,速度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在无心电监护条件下,该产妇在此乡镇卫生院做了剖宫产术,所幸手术还算顺利,但最终没逃出恶运,由于手术后第一天输液量达2500 ml且滴速达每分钟60 滴而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加之抢救方法不力病人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1.2 未掌握基本的产科诊断及处理常规

1.2.1 不熟悉产妇入院后的必查项目

产妇入院后询问病史不详,体格检查不细,甚至未行腹围、宫高、骨盆外测量,肛诊盆腔情况如坐骨棘间径、骶尾关节活动度及尾骨是否上翘等基本检查,或注意了骨盆正常而忽视了胎儿大小,未对头盆关系充分估计,结果因巨大儿造成肩难产引起新生儿肱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在骨盆测量中注重了骨盆入口平面的大小,而忽略了中骨盆和出口平面是否狭窄,结果因漏斗型骨盆或单纯尾骨上翘导致胎儿通过骨盆出口困难,最后以穿颅术缩小胎头面积后娩出,引发医疗纠纷。

1.2.2 不熟悉产力与产道、胎方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产程中只注意了宫缩乏力而忽视了其与胎位异常及骨盆狭窄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产道、产力异常可造成胎位异常,而产力异常也可能是产道或胎儿异常的后果。如某产妇产程中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医生未进一步阴道检查排除骨盆和胎方位异常就盲目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因中骨盆狭窄及持续性枕后位致梗阻性难产导致子宫破裂,胎儿死亡,转上级医院切除子宫,引发医疗纠纷。

1.2.3 不熟悉缩宫素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医生对缩宫素加强宫缩的个体差异认识不足,没掌握缩宫素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凭经验用药,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如初孕妇,孕41 周,在乡镇卫生院引产,医生一开始就在500 ml液体中加入缩宫素10 IU,一开始滴速就达30~40 滴,在应用缩宫素过程中又未做到专人守护和严密观察,由于子宫收缩强烈而软产道不能如期扩张,胎儿急速娩出,导致宫颈严重撕裂伤和会阴Ⅲ度破裂,医生竟不会缝合宫颈裂伤,加之转院延误,造成产妇大出血休克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1.2.4 未掌握常见的难产助产技术

臀位助产违规操作,如助娩胎儿上肢时操作不当,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引发医疗纠纷;初产妇采取胎头吸引器助产未常规行会阴侧切术,导致Ⅲ度会阴撕裂,而医生不会缝合,引发医疗纠纷;一产妇在某乡镇卫生院分娩后,会阴Ⅱ度裂伤,该医院妇产科医生给产妇进行会阴裂伤修补术,缝合时不知深浅,缝合后又未常规进行肛诊,因缝线穿过直肠壁,该产妇于术后5 天出现肠瘘引发医疗纠纷。

1.3 对妇产科严重并发症不认识

初产妇,在乡镇卫生院分娩,产程中用缩宫素催产,宫缩强烈,随之产妇剧烈腹痛后宫缩停止。子宫破裂了医生还不知道,医生还抱怨“咋搞的,怎么没宫缩了?”,然后嘱咐助手给产妇听胎心,产妇诉说腹痛,医生说没宫缩哪来的腹痛,然后强行听诊未听到胎心,接着医生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牵拉时胎头仍不能下降,产妇腹痛难忍,医生看到产妇面色苍白,赶紧测血压,血压70/50 mmHg,才想到情况不妙,立即转送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妇产科医生诊断为“子宫破裂”,迅速在输血输液抗休克同时进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子宫完全破裂,胎儿死亡,胎儿的一只胳膊伸入破裂口,裂伤波及宫颈,取出胎儿,清除腹腔积血及血块约2000 ml,挽救了产妇生命。之后发生医疗纠纷,要求巨额赔偿。

该例医生处理错误为①缩宫素应用不当,导致子宫破裂、胎儿死亡;②子宫破裂之后未能诊断出来接着误用胎头吸引器牵拉胎儿,致使破口进一步延长,使患者丧失了修补子宫的可能,采取了子宫切除术致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

某孕妇,孕2产1,此次妊娠4+月,在某乡镇卫生院行引产手术,该医院医生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加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引产。因胎儿娩出后30 分钟胎盘仍未娩出伴少量阴道流血,医生用卵圆钳伸入宫腔夹取胎盘,患者腹痛难忍,阴道出血量增多,医生仍继续进行钳夹,阴道出血量进一步增多,面色苍白,立即转上级医院,上级医生检查后考虑子宫穿孔,在输血输液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3 处穿孔且部分胎盘植入子宫肌层,采取了子宫切除术。术后发生医疗纠纷。该例处理失误为:医生用卵圆钳钳夹胎盘时操作粗暴引起子宫穿孔后而不知,仍继续钳夹导致子宫多处穿孔,致使植入性胎盘患者丧失了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可能性,患者子宫被切除,失去了生育能力。

1.4 未能履行告知义务,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很好,确实做到了急病人所急,但在治疗前未充分向家属解释病情,告知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让患方知情、选择,而引发医疗纠纷。如一初孕妇,妊娠9 个月,因频繁抽搐急来某乡镇卫生院就诊,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妇产科医生接诊后立即给病人测血压,血压180/120 mmHg,询问家属得知该孕妇妊娠前血压不高,诊断为“产前子痫”。该医生未给家属解释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立即给病人用25%硫酸镁20 ml+25%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在推药过程中病人心跳停止,复苏无效,孕妇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医生的用药无过错,患者猝死的原因很可能是冠状小动脉严重痉挛导致心脏急性严重缺血,或脑内小动脉破裂大量出血压迫呼吸循环中枢所致,由于医生未向家属解释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家属认为用药失误导致孕妇死亡,纠集人员围攻医院进行闹事,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院为平息事端,最后进行了经济补偿闹剧才结束。

1.5 法律意识淡薄,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行为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是对医疗全过程动态的记录和病人全部医疗信息的汇总。产科病人病历的关键内容主要为病史、入院体检、分娩记录等内容;妇科病历的关键内容主要是病史、妇科专科检查、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等。这些内容在证明医院诊疗行为没有过错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内容记录不到位,对于医院的举证非常不利。上述医疗纠纷案例中有2例,当患者索要住院病历时,经治医生未及时写病历以致各种检查、治疗、处理等无据可查,只能依据患者及家属提供的证词及实际造成的损害进行裁决,对医院极为不利。

2 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产科医疗事故多于妇科,基本都是技术事故。因此提高基层妇产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2.1 领导重视,完善并落实各种医疗规章制度

乡镇卫生院要改变“重效益,轻管理”的现状,加强对医疗安全的的监督,制定防范与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严格要求医务人员遵守规章制度,是防范医疗事故最基本的措施,如乡镇卫生院必须建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高危病人及超过本院医疗技术范围的病人转诊制度、知情同意签字制度等。

2.2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质量的提高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医院应重视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要求妇产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尤其对于医疗事故高发的产科,由于产妇及胎儿情况变化快,更需要医护人员练好基本功,提高产科检查及诊断的准确率,熟练掌握并执行产科基本技术操作规范,如产妇入院后必须检查的项目;如何正确保护会阴及协助胎儿娩出;臀位助产规范;产程中应用缩宫素的适应症、方法及注意事项;会阴侧切和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禁忌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人工剥离胎盘术;宫颈裂伤及会阴三度裂伤的缝合,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初期心肺复苏技术等等。什么样的孕妇条件在什么时机可以采取引产术,什么情况下采取剖宫产术;什么样的高危孕产妇必须转诊;分娩过程中如何预防与诊断子宫破裂;流产过程中怎样预防与诊断子宫穿孔等等。建立考核机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晋职晋升挂钩,以督促其业务学习,只有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保证母子安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防止医疗纠纷。

2.3 加强病历管理,确保病历质量

病历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过程中的全面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尤其2002 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实施及2002 年9 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使得病历的法律地位更为重要,已成为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明确责任及医疗事故鉴定或司法鉴定的依据[2] 当患方对医疗责任认定不认可时,往往对病历提出质疑,怀疑改动、作假等,使得医疗纠纷激化。因此,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不能随意涂改。应及时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措施。每次与病人交待病情后应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并让病人签字。在进行重要检查、操作或手术前交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让病人或委托人签字认可。分娩过程中应详细记录产程进展及胎心监测情况,应尽可能详细的记录接生过程及新生儿出生当时的基本情况。涉及剖宫产与自然产的选择,应当有充分的选择依据,医师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的情况以及患方的签字,这些内容在证明医院诊疗行为没有过错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严格执行病历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并可避免医疗纠纷激化。

2.4 加强法制和医疗安全教育,做到依法行医

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医务人员尤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如不了解病人享有知情权,未能尽到告知义务而引发医疗纠纷;缺乏证据意识,对病历记录及保存重视不够;缺乏依法行医观念,各项操作仅凭临床经验而不遵照操作规范,导致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等。因此,应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学习有关法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关规定等部门法规。严格坚持医疗安全岗前教育,并定期举办医疗事故案例点评会,使医务人员从中汲取教训,做到严格依法执业、照章行医。

参考文献

篇3

    京城首例手术公证

    现年76岁的张女士因双眼视物不清,5个月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就诊,要求进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体植入术,经医院检查发现,张女士除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外,还有席汉氏综合症、高血压病、多囊肾、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贫血原因待查、冠心病、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代偿期等一系列疾病。医生认为:患者在现有情况下,属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症,故多次向患者的家属说明患者不宜手术,但患者及家属仍执意坚持对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体植入术,并声明由此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患者本人及家属自负,与医院及负责医生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制定了手术公证书,并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公证书中医院将手术的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共罗列了12项,最后又特别强调:一旦出现意外及上述各种危急情况,或患者原有病情加重,造成患者死亡,医院及负责医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医院及主治医生不承担上述医疗过程中及由此产生的并发症的任何医疗、抢救费用,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

    值得庆幸的是,手术最终获得了成功,京城首例手术公证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手术公证获得医生们的赞许

    此事被媒体披露后,立即获得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赞扬。北京有的医生称:“手术公证等于把事后的医疗鉴定提前了,让患者事先知道了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可以说是降低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还有的医生说:手术公证可以让医生轻装上阵,并将压力化为动力,让技术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有的媒体还列举了几点好处,如:第一是患者充分知情,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意外发生,病人及其家属容易调节心理状态。第二是公证具有行为、事实、文书等方面的法律依据,使医务人员轻装上阵,积极救活病人。第三是一旦发生原来预料到的、经过公证的意外,医患双方产生矛盾,由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者站在法律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裁决,易协调分歧。

    律师说:公证不能减少医疗纠纷

    北京法度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晓认为:对医生和医院来说,救死扶伤是其职能的基本体现,医疗中发生技术事故或责任事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律的要求,医患之间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免除一方的过错责任,更不应该披上“公证”的法律外衣。

    “公证”在法律上只是起到加强证据的法律效力的作用,公证的协议首先是要合法的。医患协议中出现医院“概不负责”的用语,并不合法。利用患者急于手术之机迫其签约更有“乘人之危”之嫌,“乘人之危”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事实上,“公证”并不能减少医患纠纷,却有可能减轻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这种不公平、不合法的公证还有可能激化医患矛盾,让患者对医生医院产生不信任,引发恶性暴力事件。

    患者说:医疗公证没道理

    北京的一位高级教师杨绍德老师认为:医院要求急重症病人先公证后手术,从时间上讲不太可能,大家都知道抢救生命需争分夺秒,而公证需要到公证处由医患双方签订协议然后公证,即使是公证员到医院现场办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抢救病人不利,也不符合救死扶伤的原则。对于不了解公证的人来说,很容易误解为“医疗纠纷由公证处解决”,其实,公证只是就协议内容进行审查和确认,并不对后来的医疗过程负责。而公证处对医疗技术并不了解,有了医疗纠纷仍然要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解决。

    另一位退休教师吕月贞老师则认为: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不同意公证,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单位,应该以人为本,不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执业医师法规定: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执业规则”中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在该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第37条规定:“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以上法律条文来看,医院对急危重症病人采取“先公证再手术”的有附加条件的救治是违背“医师法”的。

    减少医患纠纷应从医院自身入手

    针对目前医患矛盾日趋尖锐、纠纷不断的状况,北京朝阳医院李宁副院长认为:要减少纠纷,缓解矛盾,医务界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病人的权益,改善医疗服务,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据李副院长介绍,以前医生在手术前交待手术事宜时,往往简单、生硬,不太注重患者的权益,现在,朝阳医院重新制定了服务规范,手术前要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待情况,充分沟通,必要时还要与患者及家属开个恳谈会。虽然这种术前沟通由原来的十来分钟,延长到现在的一两个小时,表面上看是医生多了件麻烦事,实际上是免除了术后的不必要纠纷。这项措施实施半年来,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

    朝阳医院的实践证明,手术公证并非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唯一法宝,如果医院及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充分保护和尊重病人的各项权益,规范医疗行为,就可以减少纠纷,缓解矛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疗纠纷固然给医患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卫生行政主管领导及医院管理者能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在法制的轨道上做好这项工作。

    国内第一份手术公证及其衍生物

篇4

他把自己吊死在成都郊外房子的PVC管子上,空荡荡的房间里留下两个啤酒瓶和几十只烟头。

2015年3月31日晚上9点多钟,消息开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职工的朋友圈中流传:省医院一名普外科医生因医疗纠纷自杀身亡。虽然微信没有提周晓辉的名字,但人们很快猜出,走上绝路的就是这位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同事眼中的好医生

“当晚看到医生自杀消息,我从微信内容中普外科、医疗纠纷、患病妻子几个信息,就隐约感到有可能是周晓辉。”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张生(化名)回忆。此前,周晓辉曾多次对同事们说,患者是他留下的,责任他来担。“他还在给大家减压,自己却难以承起医患纠纷之重――而且他还是个很乐观的人。”

周晓辉自杀的第二天上午,他的同事们陆续来到第一住院部大楼前,摆放鲜花祭奠他的离去。

周晓辉自1988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直到他结束自己的生命。20多年在这里行医,他是出名的好脾气。周晓辉的妻子患卵巢癌多年,他常以身说法,向同事们陈情求医的难处,不只身体上备受煎熬,经济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劝同事们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手下留情”。他的一位同仁追悼时评价周晓辉,从医术到医德,都是省医院的佼佼者。

在大家的记忆里,这位严谨的医生也不乏生活情趣。他喜欢打乒乓球,也像很多成都人一样工作之余打打麻将消遣,但是自从“摊上事儿”后,他在麻将朋友圈里消失了。

院方自发祭奠当天,一位曾接受过周晓辉手术的病患从外地赶来,冲进与周晓辉有纠纷的患者病房,扬言要“为周大夫报仇”,两位保安冲上去制止了他的疯狂举动。感念他的病人在公共区摆放鲜花,柱子上贴着一张悼词:“周晓辉好医生,您辛苦了,一路走好!……双流县患者敬上”。

与周晓辉共事18年的护士邓蓉的回忆,他无微不至照顾病妻多年,每天长时间煎熬中药、陪伴妻子散步。他时常对组里的年轻医生说,很多问题,站到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想想就好办多了。

六年前,周晓辉在远离成都主城区的温江区贷款购买了第二套房,房子交工后,一直没有装修。随后周晓辉的妻子就被查出恶性肿瘤,他一度想把房子卖了给妻子治病。6年后,就在这所徒有四壁的毛坯房里,周晓辉经受了最后的生死挣扎。

一位熟悉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人士称,作为一个肝胆外科颇有名气的主任医师,行医30年买第二套住房还需要贷款,且是郊区的房子,“几乎可以肯定他是拿患者当亲人一样看。”

盘点大陆媒体医患纠纷报道,医生经常成为备受指责的靶子,有着极好口碑的周晓辉之死,让医护人员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周晓辉是被“医闹”逼死,并历数患者龙女士一家打骂医护人员、恶意拖欠高达35万元医疗费等行为。“周晓辉与妻子十分恩爱,虽然妻子病情较为严重,但这绝不是周晓辉自杀的直接原因。龙女士病情反复发作,家属拖欠巨额费用,还与几乎全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纠纷,作为龙女士主治大夫的周晓辉,深感自责却又无力扭转,这才是让他放下病妻、90岁老母亲自杀的最大原因。”张生分析,这一结论在肝胆外科已是定论。

有媒体在报道中称“医生不堪‘医闹’自杀身亡”。四川省人民医院随即澄清:不存在医闹行为,无法确认周晓辉自杀与医患纠纷有关系。

?4月1日上午,一位难掩悲痛的护士,将一束白花送到已在肝胆外科住院9个多月的女患者龙友香一家手中,以此告诉他们周晓辉的死讯。龙家反应强烈,到医院行政办公室要说法,称周晓辉是“畏罪自杀”。

“品德好就代表没有错?”

龙家人承认,周晓辉确实想了不少办法治疗龙女士,包括找院外专家会诊,但龙的丈夫仍认为周大夫在其妻的手术中有责任,“否则,他为啥免费给我们治?”

龙女士的女儿周家琼对记者们颇有怨艾:“所有的媒体都在讲周晓辉的为人多么多么好,可这与手术是否有问题有必然关系吗?难道媒体想以周晓辉的医德高尚,来反衬我们品德低下?”

得知周晓辉自杀时的冲动已经过去,龙友香的丈夫周国栋平静了许多,“总有一个为我们说话的”。妻子入院之初,65岁的他头发大多还是黑色的,妻子病情加重后,他的头发很快全白了。

周国栋记得,生下第四个孩子一年多后,妻子龙友香得了胆结石,就近在当地雷波县医院做了胆切除手术。十几年前,又在县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2013年,在宜宾市医院做了第三次手术,“都是胆的问题”,周国栋回忆,“做了手术后,她恢复得不错,下地干活,抱孙孙,样样能行。”然而2014年6月上旬,龙友香腹部开始疼,家人知道,大约旧病又复发了。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描述里,周国栋一家曾四处求医无门,因病情复杂遭到了多家医院拒绝,最后辗转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周国栋对这样的描述十分不满:“我和老伴一辈子没到过省城,这次发病后,我们就说,也别跑县城和宜宾了,直接去成都吧。”6月19日,周国栋和儿女带着龙友香从雷波县城坐了8个小时的大巴车到达成都。

因为感觉病情不是特别严重,一家人还在成都游玩了几天,6月24日才到省医院求医,遇到周晓辉坐诊。当天,周晓辉就安排龙友香住院,并做了术前体检。

6天后,龙友香接受了周晓辉主刀的第一次开腹手术,手术名称为“左外叶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道镜检查、T管引流术”。周家琼回忆,术后多日,龙友香总喊胃疼,而且开刀部位始终不能愈合,“一开始周大夫认为是正常反应,甚至让我们办出院手续。但是后来老不愈合,情况并没有朝他预计的方向发展。他也有点不好意思,有时自己动手换药。护士在换药时,不知道是为了使伤口尽快愈合还是什么原因,把刀口两侧的肉使劲往中间挤压,母亲非常痛苦。”

7月上旬,周家琼发现了更严重的事情:“母亲喝水后不久,水居然从刀口部位流了出来,上衣和裤子都湿了!但周大夫却认为不可能。在我们坚持下,他给我们开了单子去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说胃上有一厘米长的口子。”周国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了一个手势,气愤不已地说:“妻子做的是胆管手术,怎么胃上会有口子?”

周家琼怀疑,周晓辉开刀时,手术刀可能划到了胃,但当时并没有发现。后来,随着食物渗漏到腹腔,导致刀口不能愈合,后来发展到流出体外的程度。“但周大夫不认为是胃上有口子,他解释为十二指肠瘘。”

周国栋至今记得看到结果后,全家人何等惊怒交加。收到催费单时,“我去护士站,把单子扔给他们了。后来他们便不再给单子。”省医院人士在网上贴出的文章也显示,由于龙家8个多月拖欠医疗费用超过35万元,给全科的绩效考核带来影响,部分医护人员偶尔的埋怨,也传到了周晓辉的耳中。

周国栋不否认与医护人员发生过争执,但拒绝承认有肢体冲突。“我们没和周晓辉发生过直接矛盾,都没有用手指指过他。”

当年11月,龙友香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手术为“全麻下行十二指肠瘘口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今年3月,再次施行了第三次手术。这次是“经窦道胆道镜取石”。不幸的是,患者术后黄疸依然偏高。“华西医院大夫说,如果两星期内病情能有好转,他可以帮忙,如果病情依然如故,他就不管了。”

周家琼称,在其母亲的一份病危通知书中,原来填写的病因为两种,但病历被封存前,病因被添加为四种。此外,病历上原本写的是胃部手术,后来又被改成十二指肠瘘。

“我用手机拍了做过修改的病历。”周家琼边说边拿出手机,但迟迟无法打开图片,病历上究竟写了什么,至今也无从查看。

医院、患者、医生,没有人是赢家

四川省人民医院对周晓辉之死的表态始终模糊不清,只有简单回应:自杀与医疗纠纷之间有无关联,有待调查,“他走出这一步之前,和妻子究竟有过哪些暗示,院方无从得知。”

在许多医院员工看来,院方的表态纯属“和稀泥”:院方早已知晓医患纠纷困扰着周晓辉,只是不愿正式承认。一位周晓辉的同事认为,“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医生不愿将麻烦推给院方,担心影响自身名誉和团队绩效,而院方更不愿主动介入这样的纷争:患者插着管子在病床上,肯定无法撵走,否则医院声誉更是要不得,只能先治疗再说,对错的问题倒在其次。”

得到“免费治疗”的龙女士一家也在喊冤。“来的时候还很好,遭了好几茬罪,结果现在身上插了这么多管子,生命危在旦夕,不仅身体难受,精神上还要顶着‘医闹’的骂名。”周家琼说,他们与医护人员有过争执,但从来没有拉过横幅,讨要过赔偿款,“我们只想要母亲身体健康。”

医生自杀,患者病势危急,医院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这一三输的结局,超出各方预料。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大陆平均每家医院遭受医疗纠纷20.6起,2012年上升到27.8起。2012年全国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医患关系的对立,达到顶点。在业内人士看来,周晓辉死得仓促,没有留下一纸遗书,让压垮他精神支柱的原因成为问号。但他的死给卫生领域再次敲响警钟:医疗纠纷出现后,医患双方该如何处理纠纷,防止伤医事件发生。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务部曹建华等人撰文指出,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方法,但在实践中,制度设计未能得到医患双方的充分认可,医患纠纷矛盾非但没有因此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很多医务人员普遍感觉缺乏安全感,时刻担心出现医疗纠纷。与此同时,协商解决的制度也发生变异,异化为反复纠缠医生或医院管理者等非理。

现行《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纠纷的调解实质是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的一种行政调解。由于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患方对调解的公正性存在质疑,行政调解名存实亡。

为此,曹建华等人建议,应发展民间医疗纠纷的ADR(法院外纠纷解决模式)组织,为医疗纠纷提供更多选择余地。政府或司法机关可以为该组织提供援助,但组织在医患纠纷中保持中立。

拿什么拯救医生的绝望

四川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凤凰周刊》证实,他们从未收到周晓辉事件相关的医疗事故鉴定申请。

龙友香的家人称,他们曾找过省医院医务处要求鉴定,但被周晓辉拦下,“他说有想法找他就可以,找医院干啥?”现在,已无人可以知道在这8个月里周晓辉经历了什么样的压力与思量,他又是在怎样的孤单中一步步走向绝望。

“我们遗憾地看到,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医生扮演了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角色,这是不妥当的。”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祝彬惋惜不已,因为手术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该项手术是普外科中医疗纠纷多发的领域,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理应健全,“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并且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日常机制。”

祝彬指出,当前中国内地医院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执行效率低下。同时,医疗费用高昂、不满社会现状、仇富心理严重、患者医疗知识匮乏、医生道德滑坡等因素相互交织,也是导致医患纠纷居高不下的原因。“即便如此,我认为不应当过于放大医疗领域中的一些医患冲突,更不应当采取以牙还牙、同态复仇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医患关系,否则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还是要坚守法律、坚持理性处理医患纠纷。”

篇5

这阵势,51岁的医务科长陈友良先生早已见怪不怪。在任5年,处理医疗纠纷是他的职责之一。

陈友良毫不客气。第一时间,他通知了保卫科,启动了由职工组织的“护院队”。

五六个先到的医生,身着便服,手拿扫帚,将烧纸钱的火堆扑灭了,把灰堆推出门诊厅。紧接着四五十名护院队成员陆续出动,阻止对方烧纸钱、放鞭炮,护院队人多势众,对方渐渐偃旗息鼓。

整个“护院”过程,都不见陈友良的身影。门诊大厅的护院队负责“把闹事的赶出去”,他在办公室里和孩子亲属谈判,说服他们去做医疗事故鉴定、依法维权。

“我负责‘文斗’,他们负责‘武斗’。”把技术问题和秩序问题分开,是他多年经验所得的好办法,“闹事闹不成,就可以回到我这里解决问题。”

此前两周,这家人的两岁女儿高烧不退送到医院,医生判断是气管异物并肺部感染。确诊后家属才提到,3天前喂孩子吃花生卡住了。此时已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孩子不幸死亡。幼儿亲属托人找到医务科,要求退还抢救费2000余元,陈友良拒绝了,“退款会给医患双方都带来误解:难道诊疗过程有过错?患者会疑虑,医生也会困惑。”陈友良说,一旦退款,误解会是双方的。医生会委屈疑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患者也会想“他们肯定是做错了,不然怎么会退款”。

他请对方以书面形式将质疑和要求写下来,承诺给一个公正合理的答复。但对方不满意,带过来大批人马“讨说法”。

当天傍晚6点多,事情平息了。陈友良操着湖南话松了一口气:“这个死哒滴细伢子造哒孽(这个死去的小孩子非常可怜)。”他告诉《人物》记者,医生、护士对患者本是同情的,但往往在吵架、打架、闹事、纠结的过程中,同情消磨殆尽,“有责任我们承担责任,没责任你就是再吵我也不会退让。”

2009年底,陈友良从临床一线转到医务管理岗位。他是“临危受命”,当年的5月,医院经历了一场恶性医疗纠纷,死亡患者家属到医院施暴,导致多名医护人员重伤。陈友良叹了口气:“当时的医疗纠纷经常出现医务人员挨打。”

医务科长的主要职责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处理医疗纠纷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最花精力,也最需要强势地坚持原则和灵活的应对方法。

陈友良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医生挨打的问题。

医院保卫科统共不到10个人,他想了个辙,建议强化“护院队”组织,把自愿加入的青年男医生分为10余组,每组六七人,各有一名组长,由保卫科领导,一旦发生医闹,护院队就能快速集结,组内人员也能互相关照。

这算“以暴制暴”吗?陈友良不这么认为,“没办法,政府要维稳,警察要调解,我们要保护自己。要像全力抢救病人一样,全力维护自己的安全。”当然,护院队不能超越“自卫”的限度,不能主动攻击。

他很满意,上任至今,“很少再出现医护人员平白挨打的现象”。

一天夜里2点多,一个外科护士挨了病人家属一耳光,陈友良到达现场时正好看见两位民警在说服被打护士与打人者调解。陈友良眉头一皱,沉下音调,“哪个讲要调解啊?请警察同志按治安管理条例依法处置。”他给那个受了委屈的小护士撑腰,告诉她,多少钱都不调解。后来,打人者被带回派出所,口供一直录到凌晨4点多。

他的原则是,“处理医疗纠纷尤其是医闹时,保护好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凌驾于医院一切其他利益之上”。他当然也非常重视保护好自己不挨打,“不然那哪里是处理纠纷?那是被纠纷处理。”

有一次,病人家属上门来投诉,医务科一名干事给对方泡了杯热茶。陈友良当下没吭声,人走之后,他叫来那个干事,边笑边说:“你还给他递开水啊?要是他发飙了对老子脸上一倒怎么办?”从此,来医务科投诉的、找麻烦的、吵架的、谈判的,都只有凉白开,再也没喝到过热茶。

在处理纠纷时,陈友良也要求院方人数上占优势。尤其是与患方的谈判,只在与对方人数相当或超出对方人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对方来了5个人,他也一定要有至少5个人跟着:“我是要从心理上震慑对方,让他们不敢随便动手。”

该强势时就得强势,绝不给人可乘之机。但强势又绝非不知变通不讲策略。对方吵吵闹闹时,他偏偏见招拆招,让对方明白,吵闹无效,不过是耽误工夫。

一位病人家属曾威胁陈友良说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立马放低了身段,淡淡一笑:“我既没有给你开药,也没给你做手术,你打我做什么撒。我是医务科长,是来为你解决问题的,你要打我的话,我现在就辞职。我姓陈,今天我陈科长辞了职,明天就有王科长、李科长,他们还是我这种处理方法。你想不想解决问题?”

更多时候,办公桌会代他受难。经常有病人家属直冲医务科,嗓门大、气势足,一拳发泄到桌子上,能把当时那张单薄的木桌捶出一个洞。

陈友良看了,也不动气,只淡然两句,“你要拍桌子你就在这里拍,我就先走了。”对方不拍桌子了,陈友良才好好地来跟他谈正事。他总是能让对方觉得,问题不是他引发的、他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问题。

不过,他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8月初的一次纠纷中,病人家属突然一拳打在他的左侧锁骨下方,让他栽倒在地上。挨了打,他笑言是“晚节不保”,“我都觉得没有动手的可能,突然就给你一拳。”

最让他无奈的是,有些病人不愿意走鉴定和司法渠道,他们以为大吵大得、小吵小得、不吵没得。在陈友良看来,院方是不是存在责任、该负多大的责任,不该院方或者患方说了算。陈友良所在的二医院院长周恕是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周恕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公正的系统,鉴定小组里都是随机选定的院外专家,“没有人会为了其他医院的利益伤害自己的名誉”。

3年前,因为患者亲属不愿走司法程序,一场谈判,从早晨八九点一直僵持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患者是外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的丈夫叫来几十个人,哭喊吵骂、要求医护人员下跪认错。

陈友良引导对方选择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程序,但对方始终不为所动,开口就要求医院赔偿50万,陈友良无法接受,“医院依法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不是你要多少就给多少。”

当时,卫生局、政法委、街道办事处等先后介入,希望医院让步、促成和解。陈友良万分无奈。

漫长的讨价还价后,终于敲定了赔偿金额。本以为谈判结束,死者丈夫还是不满协定金额,又爬上了办公楼顶,以死要挟。最终,陈友良代表院方答应,将赔偿金额再增加1万余元。

“如果走司法途径,赔偿金额可能更高”,现在回想起这件事,陈友良仍很感慨。他告诉《人物》记者,患者在家耽误了一段宝贵的救治时间,但院方的诊断与救治环节也有不足之处,“要依法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坚决不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

陈友良非常欣慰,“5年来通过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以及规范处理投诉、纠纷,二医院所面临的医疗纠纷数量平均每年减少30%至40%,赔偿金额也显著下降。”

今年6月,株洲市卫生局提出想在二医院开“医务工作现场会”,分享医务科的经验,陈友良推辞了,“这还没到那个档次。”

陈友良格外期待两件事:一是国家法治制度的完善,能够依法保护好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二是国民法制观念的提升,能依法维权。

篇6

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据中国误诊文献数据库显示,我国目前总误诊率为27.8%。造成误诊的原因有16种,其中很多与医生的诊疗水平和责任心有关。医务人员因责任心差、而导致病人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不好而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医者是本着良心与尊严为病人的健康而行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这不仅仅因为医务人员只有良好的医德,才会自觉磨炼意志,刻苦钻研业务,从而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良好的医德也是调节医患关系、医医关系的杠杆和准则,是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职业风尚。杜绝医务人员在对待病员的态度上出现冷、硬、顶、气等现象。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

2 夯实基础,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行业是高技术集中的特殊服务事业,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活动各个环节中,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在医学领域中,人们对疾病和人体的研究和认识,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和变数,这就决定了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实践中,不少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不高,面对复杂或意外情况不能解决,导致患者发生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而引起的。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减少医疗过失,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

2.1规范病案书写工作病历资料是记载医务人员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的书面记录。是证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最重要的证据。医务人员应该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采集,书写病历,保证病历内容的客观、真实、全面、及时、有效,病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①病案记录要全面,防止漏记;②病案记录要及时,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③病案记录内容应一致,避免前后矛盾;④该由患者签字的地方绝不能省略。⑤病历一旦形成,禁止更改;⑥病历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2.2医务人员自身应加强“三基”学习。同时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医疗行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从业者有严格的资格限制,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医疗方应具有基本的医疗水准,具有与所要求的资格相符的高度的能力、技能。医学领域是最高深、最复杂、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就人类生命活动的规律而言,人类只认识了冰山的一角,但实践中常常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科学勇气和实践精神,尤其是在医学方法不成熟的领域,医疗行为具有深刻的探索性。而医疗中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方法及药物对人的身体具有侵入性,又需要严格限制。同时因为医疗行为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要求追求其最大的成功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三者达到协调的判断基础就是允许合理医疗风险。

2.3作为医院也要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团结协作,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医务人员要树立国际化大市场的观念,强化竞争意识,适应多国家、多民族、多元化服务,提升文化、学历和多学科知识,加强业务学习,以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加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医务人员要做到守法,必须先做到知法和学法。临床医疗和法学是两个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医务人员懂医不懂法,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甚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法律意识淡薄。要加强法律学习,加大医疗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医务人员懂得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其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行医,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这样就需具备以下3种意识。

3.1纠纷意识随着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不断,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人们也经常听到医院抱怨现在的病人越来越难“伺候”。医院有如抱怨不如之余冷静地思考,认清当前的形势和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在向弱势群体倾斜,立法的进步体现了人文关怀。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和纠纷意识,在诊疗活动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稍有不慎就可能侵害到患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3.2举证责任意识构成侵权行为要有4个要件:行为人的行为有违法性;行为人有主观过错;有损害结果发生;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使医疗机构承担了较大的责任。该《规定》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通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诉讼中。原告一般是患者,被告通常是医院。按照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在一般的民事案件中,通常要由原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而在医疗诉讼案件中,原告只需证明自己曾在被告处接受过诊疗并在诊疗后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就算完成了原告的举证责任,此后,举证责任的“皮球”就踢给了被告,由医院提供证据,来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如果医院不能提供充分有利的证据,即举证不利,将承担败诉的结果。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法制的逐步健全,公民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尤其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责任举证倒置,患者对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纠纷,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再完善的纠纷处理办法也不及防患于未然。因此只有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是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发生纠葛,对过失有不同看法,在未作出结论之前称为护理纠纷。

纠纷发生的原因:①患者及其家属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提高,是出现纠纷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加之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曝光和社会舆论的作用,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上帝观念”更加强烈,患者到了医院,就像找到了“救星”,想立即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如:输液时护士在患者身上反复找血管,属动作拖拉,要进行投诉;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液体渗漏责怪护士技术差,服务质量不好,如处理不当,则激发矛盾引起护患纠纷。这种现象说明了病人对医院各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②法律意识不强,诱发护患纠纷。有的护理人员不分场合或当着病人及家属面议论病人的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甚至说些不负责任的话,一旦病情有变化,病人及家属就认为是医生或护士造成的,从而引发纠纷。③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个别护士态度冷漠是出现护患纠纷的诱因。患者有病求医,到了医院以后希望解除,最想得到医生和护士的问候与关心以及及时的医疗服务。如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不知怎样与病人沟通,显得拘谨和生硬;有的性格内向,怕与病人沟通,造成病人对护士不信任。④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个别护士工作不够认真,不按护理常规进行工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不熟练或不当,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等现象。另外新毕业护士、实习护士对病房工作不熟悉,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原因。⑤健康教育不到位,告知不清。⑥其他因素: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其他工作不满,无处发泄,就在护士身上出气,引发纠纷;打架病人,交通肇事等情况下,都可能把气出在护士身上。护士人力不足,工作不到位也易引发纠纷。

防范措施:①从思想教育入手,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改变服务理念,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在护理过程中,主动、热情、平等地关心每一位患者,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病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②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是杜绝差错事故,防范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疗安全教育的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医疗事故案例分析讨论,提高应对处理能力。③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在实际工作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说话时尊重病人,交谈时话语要有针对性,因势利导,使用恰当的语气、言语。在周到细致的服务中将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④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做到上班时对重危病人、新入院病人、大手术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对急、重危病人实行床头交接,同时要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做好详细护理记录,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重点和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把质量关,对新上岗护士、实习护士加强培训,专人带教,经过考核后方能上岗。⑤加强健康教育落实力度,提高病人满意度,对新入院病人要做好入院介绍,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对特殊治疗和操作要告知清楚,讲明目的,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配合、理解和支持。从而化解矛盾,减少纠纷发生。⑥做好后勤服务,合理收费,让病人满意。合理配置护士,减轻护士其他工作,尽可能让护士将时间用在治疗护理中。

小结: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断规范护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篇8

一、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基层股按照职能职责指导各司法所及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三项排查活动:经常性排查、热难点问题集中排查和重要时期专项排查。对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防控能力。今年共接受农民工咨询650人次,调处“涉薪”纠纷11件,引导至诉讼程序纠纷5件,追回拖欠工资35万元。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摸排纠纷线索459条,参与调解疑难复杂纠纷187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763件,成功调处1711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为维护我区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加大对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纠纷的调解力度,提升专业调解效果。

今年,区医调委共接待来访群众45人次,受理医疗纠纷4件,成功调处4件,涉及协议金额45.5万元。其中两件为重大医疗纠纷,医调委接到任务均在第一时间内介入,制定调解方案快速出击,实现受理一件,调处一件,调处成功率达100%。环比2013年同期,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60%。道调委共接待来访群众63人次,受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10件,成功调处10件,涉及协议金额299万元。区医调委、道调委的热心服务、高质量服务,缩短了与群众、当事人的距离,取得了当事人满意、群众信任、领导好评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切实提高我区各级调解组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今年来村(社区)、乡镇人民调解员队伍因为换届、年龄、健康等原因发生变动,而社会发展对人民调解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基层股指导各司法所侧重从《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及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上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一是通过对《人民调解法》的立法精神、主要法条的讲解,从执法的高度重新审视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员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二是通过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邓兴和在处理具体矛盾纠纷中的现身说法、案例讲解,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员规范调处纠纷的水平与能力。三是以调解协议书制作为重点,结合《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的讲解,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制作、规范审核、规范归档水平。

四、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发展基础。

基层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创建目标,在上一年度创建精品司法所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基层司法所建设的现状,理清工作思路,找差距、想办法。今年我局凤凰司法所、工业园区司法所通过了市司法局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二批“精品司法所”。

今年,我区在5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依托司法所建立7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妇女儿童维权站始终坚持把家庭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主要领域,真正做到排查一个苗头,调解一件纠纷,解决一个矛盾,和睦一个家庭。今年以来,共排查纠纷23件,调处纠纷65件。纠纷类型主要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人身损害纠纷这三大类。妇女儿童维权站与综治、派出所、法庭等联合,拓宽妇女儿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使妇女儿童表达诉求更加便捷,维护自身权益更加及时有效。一是由区妇联牵头组织乡镇妇联及司法所所长参加维权工作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维权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维权站联合法庭、派出所开设普法宣传课堂,通过以案说法专题讲座、法律常识普及,提高妇女群众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抓住“法律七进”、“六五普法”工作契机通过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把妇女最关注的法律问题、妇女在诉讼中的权益保障等问题直通到妇女群众中,保证妇女不出家门就能化解法律疑问、明确诉讼程序、疏导心理问题。

五、法律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依法治区。

今年我区法律服务工作以“法律七进”为重心,服务于“依法治区”工作,积极为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主动参与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区八个法律服务所均与所在乡镇的村(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实现了一村一个法律顾问,带动村(社区)形成遇事找法、办事靠法的法治思维。今年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5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宣讲法律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500人次,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处理矛盾7件,成功6件,充分发挥了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与实际承担的职能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法律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拓宽法律服务市场和规范法律服务行为。目前的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偏少,急需引进和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指导督促各司法所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工作。

篇9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篇10

任与义务,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较以往更趋合理;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和理论误区。如<条例》第49条第2款的

规定就有悖于形式逻辑的一般原则,有悖于过错责任的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不利于强化医疗机构对医

疗风险的注意义务。探讨、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医患纠纷的正确处理。审判机关在调处医患纠纷时要正确

适用民法原则和《条例》规定,要全面审查技术鉴定资料。人民法院技术鉴定机构在医疗事件技术鉴定中要发

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损害赔偿

【中图分类号】d922.16;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2—0065—0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医疗事故

分级标准(试行)》及其他配套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

医疗事故的行政确认与处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趋于完

善的层次。同时,<条例》作为国家行政法规,也对人民法院

审理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以新的规制。但是细阅上述法规,

结合几年来参与医疗事件技术鉴定的心得来考量,笔者认

为其仍然存在某些缺陷和理论误区,有必要加以探讨、澄

清,以利于司法机关正确、顺利地对医疗事故及其他医患纠

纷进行裁判。本文试从质疑<条例》第49条第2款“不属于

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以下简称

“本款规定”)为切入点加以讨论。

、本款规定可以无限外延。有悖于形式逻辑的一般原

<条例》是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不是认定

和处理一切医患纠纷的法规,它只应对医患纠纷所争议的

事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和构成医疗事故的事件的处理作出

规定,而不应对“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其他医患纠纷的认定

和处理做出限制性规定,况且这种规定又是笼统的、漫无边

际的。“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作为否定性的表述,

其外延极为广泛,情况十分复杂,其中不乏根据《民法通则》

及其他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违约、侵权责任的情

形,不可一概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本款规定系指《条

例》第33条规定的情形,则应特别指明,以免发生歧义;而

如果是仅指<条例》第33条规定的情形,则该条规定又显得

既零碎又不合理。因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义

务属于勤勉注意的义务,考察一起医患纠纷所争议的事件,

医疗机构是否应予免责,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不应回避

或忽略,一是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医

疗能力,包括该医疗机构是否拥有与其等级和专业范围相

当的专业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该医疗机构的医务人

员是否具备与其职称相当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二是行

为是否符合通行的医学规范,即其对患者采取处置措施的

方法或程序等,是否符合医疗法规、行业规范、专业技术要

求或通行的医学理论。如果抽去了这两个内在的、本质的

因素,也就抽去了事件免责的基础。而该条规定则没有考

虑这两个要素。如该条第l项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

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疗措施”,就没有提示行为是否

符合医学规范,如果医务人员平时作风懒散,缺乏敬业精

神,疏于钻研业务,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采取

的措施不当而造成了不良后果,岂能不承担责任?第3项

规定“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

防范的”情形,也没有考虑到医生和医院的一般医疗能力;

第2项规定“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体质特殊”的情形,则

既忽略了具备医疗能力的因素,也忽略了符合医学规范的

因素,因为此时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异常病

情有医疗能力而没有给予符合医学规范的处置,则应对不

良后果承担责任,而如果没有医疗能力,但处置方法不符合

医学规范(如没有及时转院),也应承担责任。还应当指出

的是,<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采用的是列举式表述,且

没有类比和比照条款,众所周知,列举的内容是不能穷尽所

有应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的,正如该标准所坦陈的,“列举

-的情形”只“是医疗事故中常见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

果”,这就是说,那些“不常见的”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没有

被列入。因此,本款规定对于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是有疏漏

的、不完整的;这一表述可能使人发生歧义的是,除外医疗

事故的一切医患纠纷,即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明显

过错并因此造成了患者一定程度的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的

情形,医疗机构均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本款规定制定的原

意即在于此,则更为不当,因为那样就不免有部门保护之嫌

了。

实践证明,不属于医疗事故而医疗机构应予承担赔偿

责任的医疗过错事件是存在的,并且占医患纠纷案件的相

当比例;这类事件具备以下3个特征,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

人员,一是可能无明显违规情形。二是未尽到勤勉注意的义

· 66 ·

务或者有漠视患者经济利益的情形;三是因此而实际上给

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心痛苦和俄经济损失。其中身

心痛苦可能不是体现在人体解剖学上的永久性损害,而主

要是一定期间内在生理上、精神上明显的可以察觉的损害。

举例如下:由于医生对患者没有认真观察,对病情未予仔细

分析,未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仪器检查,未及时组织会诊

或由于车辆、器械发生故障,而未积极、及时排除或改用其

他可行方法及时赶到求救现场和实施有效治疗, 或者为了

创收目的,未谨慎使用不够成熟的医疗措施,致使患者病情

加重、病程延长而增加其痛苦和治疗难度及医疗费用支出

增加的情形;为了创收目的,对于完全能用一般剂量、价廉

物美药物治疗的病情,而无视患者经济利益开大处方,用进

口药、昂贵药,造成患者医疗费用人为增加的情形;由于忽

略了患者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造成一定程度精神

损害及间接经济损失的情形。

二、本款规定有悖于过错责任归责的民法原则

纵观<条例》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虽然构成

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事件范围较以往有了明显扩大,规定

更趋合理,但仍有较多医患纠纷事件既不构成医疗事故,按

<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又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依据民法过错

责任归责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区别

在于,在法律上决定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是过错

和因果关系标准,而<条例》中的标准则是过失和违法标准。

前者的范围显然比后者要宽泛得多,不仅包括行为人有故

意行为,也包括行为人虽无违法但确有过错,并且给患者造

成了损害事实,而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情况。

如果按后者确定责任承担问题,在上述情况下医疗机构不

承担责任显然于法相悖。因此,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

患纠纷事件,只要符合其他法律责任要件,医疗机构仍应承

担责任,以下分几种情形说明:

其一,医疗故意行为。因医疗故意行为给患者造成人

身损害及经济损失的情形,显然不属于医疗事故范畴,但这

决不可以说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这类事

件很多,略举如下:医疗机构方面,私自生产、配制未经国家

专门机构检验、批准的药物,购买不合格的或废旧的医疗器

械,擅自采集和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过期

药品或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使用的废止药物,制定无钱

就不予收治、抢救等违反医德、法律法规的内部规定,等等,

造成患者一定程度身心损害后果的;医务人员方面,利用其

掌握的医疗技术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便利对与其有过争执等

情形的患者实施报复,为追求经济利益采取本不需、不应进

行的医疗行为(如把无病说成有病、轻病说成重病),明知不

立即采取措施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不采取措施放任后果发

生,为了谋求非法利益而在其执业范围、执业场所以外行

医,造成患者一定程度身心损害后果的。

其二,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如纯粹因血站的原因

使血液受到污染,因医用产品的缺陷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

的,医疗机构可先行承担责任,然后向血站、医疗产品销售

商和厂家追偿。

其三,单纯过失性的医疗侵害。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0卷(第2期)

人员已经或应当意识到采用常规医疗措施难以避免不良后

果的发生,并且有能力、有条件采取更进一步的诊疗措施,

而未采取这些措施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发生的。在这种情况

下,即使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亦应承担民事责

任。应当强调指出,医学科学、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进步

的,而具体的医疗操作规范常常具有滞后性,医疗事故的认

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不可能随时跟上医学前进

的步伐。因此,对于这类医患纠纷情形,由医疗机构对其过

错适当承担责任,不仅是民法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要求,也

有助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发扬爱

岗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

其四,非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侵害。就医疗民事侵权

与违约责任的情形而言,人身损害的后果并不是损害后果

的惟一表现形式。如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工作态

度草率,致使患者迁延治疗,耽误其升学、参军、就业、业务

签约及参与其他有现实和长远社会、经济意义的活动,造成

明显身心损害后果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医疗机构亦应适当

承担责任。

三、本款规定不利于强化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医

疗风险的勤勉注意义务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预防等

规律的引用学科。由于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纷繁复杂,这种复杂性动态地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因

而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识别技术始终与其存在着差距,故而

医学具有高深、复杂、未知领域多、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反

映到医疗服务行业为高度专业性与高度风险性,决定了医

患纠纷事件认定和调处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正是因为上述特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

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

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爱岗敬业精神,刻苦

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心、爱

护、尊重、同情患者,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履行对医疗风险

的勤勉注意、防范和排除不良后果的义务。我国古代医家

云“应用之妙,存乎一心,用药如用兵”,也是强调这种注意

义务。在诸多高风险的社会服务行业中,医疗行业的风险

注意义务高度集中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身上,患者到

医院就医就是把生命和恢复健康的希望给于医院,而患者

的义务则是从属的,更多的情况下是被动的、无奈的;它不

同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风险情形,后者交通运输机构及其从

业人员在一般情况下当然是风险注意义务的主要承担者,

但乘客、行人在某些交通事故中往往是肇事的主要责任者。

因此,应当强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于医疗风险的注

意义务。

在以往的医疗事件技术鉴定实践中,常能发现医疗机

构在教育医务人员和管理医疗事务中存在缺陷和疏漏,常

能发现医务人员在责任感、事业心、关注患者方面的种种不

足,常能发现其在履行医疗风险的注意义务方面存在的缺

陷。相信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规定颁发以后。

各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通过学习法规,能切实增强医

疗风险、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使这种状况会有很好的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0卷(第2期)

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强调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会使医

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过于谨小慎微,不敢承担医疗风险,对

于有救治希望也有失败可能的患者不敢 基于人道主义精神

为之努力争取好的结果。其实,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或者

说具有二重性。试想,如果不强调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

又会出现忽视医疗风险、疏于钻研业务甚至为了创收发生

一些诸如草率手术、草率施药、轻病重治的一些离奇古怪的

事情。

最近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医息纠纷审判理论与实务研讨

会,会议指出,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合理确定医患双方的

权利与义务,特别是界定医疗机构的注意义务是正确处理

医息纠纷的重要前提条件。应当说,明确而适当的责任与

义务是使医生职业和医务行业获得广泛信任的基础,社会

成员对强化医疗责任的期待,实际上是对赋予医生或医疗

机构的信任不致落空并且今后能够赋予更大信任的期待。

不言而喻,没有哪个人存心毁灭对医生职业和医疗行业的

信任,因为我们无论拥有多么有力的法律武器,但迟早都要

把自己交给医生“处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掌握的知识总是在迅速、绝

对地增加,而我们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却在相对在减少,人们

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方方面面的专家,看病更是这样。

信赖专家就得信赖专家的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然而专业

领域里的信赖对象却愈来愈符号化,是一个令人不安又难

以消除的社会现象。人们祈祷信赖对象的符号特征能够名

副其实,更需要有一个可预测并被普遍遵守的责任体系;另

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已不再受到非议,但其

发展的极端情形,则是拜金主义滋生,冲击先人后己的社会

公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和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表现在

医疗行业就是着眼“创收”,草率施治,甚至索要红包礼金,

这是导致行业风险责任发生的主要的、内在的原因。这就

是为什么我们在信任、尊重医生及医疗行业几千年之后,如

今还要制定一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在其中详加规定

医疗责任的时代意义,其中“医患关系紧张”是使条例及早

出台的直接原因。

有作者认为,在医患纠纷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应

以重大过失为原则,具体轻过失为例外,抽象轻过失应免

责。其所谓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违反了一般情况下只要

加以注意即可预见的危险,而怠于注意、不为防范和排除致

成的过失,它相当于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所谓轻过失,则

相对于重大过失而言,根据行为的性质和注意义务的不同,

又可分为具体的轻过失和抽象的轻过失。具体的轻过失是

根据行为人在与其所从事的专业、与其所取得的职称相对

应的工作时的态度来判断其主观意识的,如果行为人欠缺

这种与处理该相对应工作的必要注意,那么他就存在具体

的轻过失,它相当于符合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尚不构成医疗

事故的医疗事件情形;抽象轻过失是根据行为人在相对于

一般的社会行为中的观念来认识其主观意识的,如果他欠

· 67 ·

缺这种法律上的必要的注意或作为善良管理人应有的注

意,就可认定他有抽象的轻过失,抽象的轻过失是通过行为

来抽象确定行为人的主观意识的,不以行为人的主观意志

为标准,而以客观上应不应当做到为标准,其注意义务高于

具体的轻过失,它适用于那些合同履行风险较小、期望获利

较大的事物,而不适于高风险、公益性的医疗行业。笔者认

为重大过失应担责,具体轻过失适当担责(尤其在营利性医

疗机构),抽象轻过失应予免责;这在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

中有实际意义;而医疗机构应当努力防范重大过失与具体

轻过失,恪尽勤勉注意义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规

定较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某些缺

陷和理论误区,其中《条例》第49条第2款的规定是一处多

弊少利的败笔,其他问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和修

正。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审理医息纠纷案件中,经审查确

认其构成医疗事故的,应按《条例》的规定做出裁判或者对

卫生行政部门做出的处理决定根据《条例》的规定进行审

查,作出裁判;如经审查不构成医疗事故,应根据民法过错

责任归责原则,对于医疗机构有主观过错、患者有损害后

果、过错与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应据实判令其承担相

应责任,不应笼统按“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一概判定“医疗机

构不承担责任”;如经审查既不构成医疗事故,又不存在过

错,则判定其不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还认为,人民法院在审判医患纠纷案件中审查医

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书时,应注意其内容是否完善,所

采信的证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说理是否充分。对于不

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例,以往多以“该医疗事故不构成医疗

事故”结尾,划上句号,而对于实际存在的过失、缺陷则不予

提及,即没有“但书”,这是不完善、不公允的,它不利于卫生

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据以正确处理医患纠纷,也不利于医

疗机构重视医疗风险的注意与防范,不利于其医疗服务质

量的提高,因此,这种情况应予纠正。人民法院的技术鉴定

机构对于本院及其所属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的技术鉴

定,应审判人员要求,有建议、组织、参与、审查、说明的义

务,可以将检案交医学会鉴定,也可从医学会的专家库中按

《条例》规定随机抽取专家组织进行鉴定,还可向上、向外聘

请专家鉴定;由于医学科学的高深性,临床情况的复杂性,

医疗事件技术鉴定法医一般不单独完成。

参考文献

【1】陈飕.负责与免责的适度与制度选择.人民法院报,20__—10—1 1

,[2]王森波.医疗事故认定与医疗纠纷处理.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

版社.20__.7

[3]何颂跃.医疗纠纷与损害赔偿新释解.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__.39

[4]宋晓亭.论医疗行为的过失豁免.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