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问题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功率 安全用电 家庭 教学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3] 曾雕,刘勇.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检测试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4).

篇2

关键词 中职生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的教育是终身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如果将人接受的教育分类的话,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三类。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的挖掘人的潜能,让人得到最好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社会教育则是通过社会的风气、文化、风俗等影响人的发展,从这三种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人的发展起到奠基与启蒙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看到中职生身上出现问题时,我们就不得不从家庭教育中寻找根源。

1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鲁迅先生说过:“一个问题学生背后一定有一对问题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创造怎样一个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着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一个人。可以想像,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是一个所谓的“问题学生”,让我们从家庭这个根源来寻找“问题学生”的原因。

1.1新“读书无用论”

新的“读书无用论”左右着中职生家长的大脑,他们认为孩子读与不读,有无所谓,读职业学校也不过是出来给别人打工。家长就认为中职教育无用,根本不理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绝非一朝一夕可见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荒废孩子的学业,读书就真的被变成了“无用”。

一般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老师就会建议他们选择中职,而家长也认为中职学一门技能,是就业的捷径。然而,大多数家长对读中职的孩子没有什么指望,只说的是“让他把年龄混大一点,好出去打工”。他们这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导致他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1.2过渡权威或放纵

中职学生有很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里面去,一般叛逆、轻生、撒谎、打架斗殴、冷漠等这些问题,都与家长的教养方式离不开的。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教养方式多为两种极端,即过度的权威或者过度放纵。

案例1:唐可(化名),女,16岁。在班上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只要班上出现违反纪律的问题,基本上都有她的名字。该生每一次犯错,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如有一次和家长吵架,离家出走,父母找到后,把她用绳子栓起来打。

案例2:安利(化名),男,14岁。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在家和爷爷奶奶过日子,对于他的学习和学校的生活,父母从不过问,爷爷奶奶又不懂,更管不了。该生常常逃学上网,打架斗殴,偷东西,结交损友,因一次与其他几名社会小混混偷盗,而被抓进了教养所。

权威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过度的严厉,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放纵型家庭教育也还让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过度的放纵也就是溺爱,这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当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的时候,孩子就会轻生,认为自己来到世界就是多余的。从案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对,不能及时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或者不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力量,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

1.3缺乏尊重和信任

中职生这个群体很特殊,因为这些孩子,既不是传统观念的中学生也不是大学生。中职学校的管理也很特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管理很严,类似于中学,对学生的成绩学分的管理又类似于大学。中职的这两个特殊性,也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对于中职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有些家长对于上中职的孩子不够重视,认为读中职的孩子已经没有任何的希望,只是混混日子而已,甚至有些家长在言语上直接重伤孩子,不尊重孩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常常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自信,那么他的人格就不健全,对他将来的发展就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下一代。

1.4重男轻女

中职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是以鼓励赏识为主,教他们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建立自信,如果家长乐意与学校配合,就能使孩子的学习或者行为习惯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但是,有些农村的家长,仍旧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子读多少书没有用,将来都要嫁人,还不如早早的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案例3:有一个小女孩,叫小文,14岁,来读中职,是属于年龄比较小的了,但是这个女孩很懂事。在学校里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很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才读了半年,她的父亲就叫她和亲戚一起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小文不同意父亲的做法,父亲把小文关在家里,不让她去读书,也不让她吃饭。学校老师还有村干部知道此事后,都去给小文的父亲做思想工作。小文的父亲说,读了中职学校还是一样的去打工,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让她出去挣钱给她的弟弟上学还差不多。最后,小文的父亲还说:这是我的家事,与你们何干。

案例中小文的父亲重男轻女观念严重,且不配合学校教育,过早的将家庭生活压力强加给孩子,一意孤行,这样侵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的相关合法权益,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2改善中职生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2.1建立家长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不止中职生的问题可追究到家庭教育的根源,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或多或少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可见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政府、学校、社区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婚前家庭教育学校;学校设立家长学习班;社区开设家庭教育辅导班,同过学习和宣传,让家长接受科学的教养知识,以达到科学的教育孩子,帮组孩子健康成长。

2.2家长要多鼓励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必须要努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应该从小时候做起,尤其是到了中职的孩子,更需要自信,所以中职生家长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中职生因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灵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们的自尊心就更加的需要家长的尊重和保护。在中职学校里,自卑的学生很普遍。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下,变的非常懦弱。让他做什么事,他连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说了出来,这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遇到事情总是向后退缩。自卑是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或对自己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它不仅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2.3男女平等,重视孩子的学习

案例4:王生龙(化名),90后,从小便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不是来自父母,而是老一辈。我是独生女,至少在户口上是这样,实际上父母为了生男孩生了3个,结果三个都是女孩,另外两个因为家庭经济不允许,送给了别人家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父母这么执着地生小孩呢?原因在于爷爷奶奶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老妈当年因为生了女孩没少受到爷爷奶奶的指责,坐月子期间各种不公对待。据老妈说,当年我出生后,奶奶得知我是个女孩,泪洒医院,然后我爷爷干脆抱都懒得抱,直接扭头。

案例5:于萍,女,16岁。该生在校已经一年半,只有一年就毕业了。学习认真,对师长有礼貌,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好。有一天,她的母亲突然打电话给他说:你不要读了,家里也没有钱,你回来去打工挣钱给你弟弟读书……。

王生龙告诉我,他的名字都是爷爷取的,象男孩子,因为爷爷奶奶都希望自己是个男孩,然而,得知出生的是女孩的时候,爷爷奶奶直接不理睬。

如今的家长,要想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就必须丢掉重男轻女,坚持男女平等,男孩女孩的学习一样的重要,要将孩子的学习当作家庭的重要事情来做,不论家里有多忙有多艰难,也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孩子学好了,长大了,懂事了,家长也能从中找到成就感。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中职教育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中职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中职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更应该得到社的关注。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中职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还有中职生的成长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关注,都应该尽力的帮助中职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简介:唐米香(1985-),女,汉族。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生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 [美]高夫,[美]托马斯,[美]切瓦特桑.遇见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M].刘华,陈立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

[2] 郑日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开明出版社,2012,10.

[3] 任勇.现代中职生成才导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02.

[4] 吴持英,沙江主.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策略[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6.

[5] 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9.

[6]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篇3

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教育,由于血缘亲情,家长可以“以情?尤恕钡姆绞蕉宰优?进行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是其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儿童最初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在儿童进入学校乃至社会,家庭仍然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因此,家庭对一个未成熟的个体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和各方面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农民工的外出致使家庭教育缺失,牵一发而动全身,致使青少年教育问题比较突出。

一、梅香村农民工回流前出现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一)父母缺位致使青少年启蒙教育缺失

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与早期(一般指0~6岁)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儿童初生几年的最初阶段。正是这个时期,儿童的脑和感觉器官才发展得特别急遽,许多偶然的联想――人的心理基础,特别迅速地形成起来,牢固起来。”[2]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养育、合理的教育和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脑的发展。然而,很多农村地方就做不到如此。在梅香村走访所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在孩子的母乳期满便双双外出务工,由家中老人照料,或是父母一方外出,由另一方照顾。如此,父母缺位必然存在,通常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因照顾家庭而疏于照顾孩子,孩子在成长期间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悉心教养及合理训练,贻误最佳教育时机,导致儿童的启蒙教育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障碍。

(二)隔代教育致使青少年存在不正确的价值观

一方面,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极端的教育方式埋下道德隐患。隔代监护人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化教育,启蒙时期的思维得不到开化训练,潜意识存在的道德及价值观认知程度差。另外,隔代监护人大多年迈,青少年除承担日常家务外,要帮着干农活,照看弟妹,早当家的孩子在处于青春叛逆期时厌烦当下的境况,父母的缺位使他们缺少寻求帮助、情感倾诉的对象,造成心理失衡,且青少年自律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出现不良行为举动。当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时,或是不犯大错的默许,或是“棍棒教育”,隔代监护人极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不能意识潜在错误,反而增长他们的叛逆之心,埋下人格、道德价值观的隐患。

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环境跟不上汉语智育,青少年的学业得不到辅导,潜在隐患的价值观难得纠正。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落伍是不可置否的,但梅香村地处民族地区,村里4/5的隔代监护人沿用民族语言,不懂汉语,不具备教育下一代所需的素质水平。生活中的交流都用的是民族语言,面对汉语一无所知,隔代监护人即使想要辅导青少年的学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青少年在易模仿的时期对社会是非的辨识仅凭自己浅陋的认知,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引导和正确帮助,在不确定的是非判断标准下也就导致了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存在。

(三)父母的远程物质教育深化了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

青春期易受外界诱惑的青少年是否能抵制住诱惑,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但在梅香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自知不能陪伴孩子成长,普遍存在着“补偿心理”: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让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或是用钱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甚至教育孩子“向钱看”变成了常态。另外,学习的好坏也用金钱来衡量,基于只要父母看到好成绩就会给零花钱的习惯,“改分”之风盛行。父母继续外出后,对金钱的渴望迫使他们做出偷、抢、收保护费等行为,而这些情况是隔代监护人和教师无法及时发现的。父母的物质教育,不但没有对孩子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而恶化了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3] 2013年以前的梅香村只有其中一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失联。一方面,梅香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春节才返乡,所以孩子上学期间,要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奢望。虽然教师会联系孩子的父母说些情况,但毕竟“天高皇帝远”,父母也只是通过电话警告而已。另一方面,教师可能会联系隔代监护人,祖辈通常会因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落伍、不懂汉语等原因,对学校反映的情况理解不透彻,导致学校教育孤立。再者,偏远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严重缺乏,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智育之外还有德育,即使梅香村的人数再少,教师所涉及的领域也只是学校。家庭教育缺失,孩子不论是性格、心理、道德,还是学习教育上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督教导,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以致青少年教育问题堪忧。

二、内外合力下的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3年的梅香村出现了农民工回流这一现象,显然这为健全家庭教育及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若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支撑长期的家庭教育,农民工依然会选择外出务工,如此周而复始,虽然缓解问题,却不是根本解决之道。那么如何把握农民工回流这一契机来“留住人”,就成为了健全家庭教育的持续发展、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一)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在教育的综合工程中,农民工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4]。农民工父母是否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要从农民工自身寻找原因,找到原因所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回流的农民工才能坚定、专注于青少年教育。通过调查发现,梅香村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换届后的梅香村村委对满目疮痍、冷冷清清现象感到辛酸,建设好家乡的想法在村委的心里萌发。同时“十二五”计划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的加快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政策出台,并且高效落实实施,在外务工的农民看到了回乡后的保障。

二是外出务工的人员心灵疲惫,归乡心切。据访谈人员所述,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其中一部分人只懂民族语言,难以沟通,外出只能做劳力活,十几年间都从事单一的工作,在外生活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经年累月在外务工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身心疲惫,在政策的保障下毅然选择返乡。

三是有自我创业的想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创业的背景下,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水平,务工培训中获得了一定的技能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有一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四是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来说增长了见识,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外面良好的教育状况令他们考虑到家中孩子的教育情况,虽能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鞭长莫及,只有亲眼所见和长期教导沟通,才能了解、教育好孩子。

(二)外力作用下国家和政府的推动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重要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务必要统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统筹城乡得以实现的关键点是正确引导农民工,统筹城乡中的亚层次是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农民工子女教育[5]。在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引导回流农民工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专注家庭教育是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梅香村村支两委在解读政策的同时言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在政策的引导下针对本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整改:一是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联开展家长座谈会,言明培养人才、孩子在长成人的过程中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学校挑起的只是一部分担子,另一部分需要家长与学校密切沟通,共同为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二是针对存在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重养轻教观念的家长进行走访调查,举行座谈会,回流农民工的眼界相较于老一辈人来说宽泛得多,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且村委以身作则,回流农民工在看到成功的身边案例时,渐渐地对家庭教育上心,虽然目前并未达到全部摒弃的效果,但也是指日可待的。三是改变重智轻德的普遍现象。在德智并重的社会,有时候德比智更重要。梅香村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思想深入行动后,对子女的教育呈现“先国后家”“知识改变一切”“感恩常驻心间”层层递进的态度。

近年来,农民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正渐渐向西部回流,政府要认清农民工回流的现状,做好回流农民工的安置工作。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综合过程,经济基础的支撑成为了回流农民工是否能专注家庭教育、健全家庭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关于本地经济发展,梅香村做出了很好的决策:

一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留住人,保障健全的农村家庭教育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很多民族传统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苗绣这一资源的利用及后期“锦绣计划”的实施一方面能够留下外出务工的妇女,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她们就近创业就业,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照顾家庭,给予青少年应有的关怀呵护,填补父母长期缺位带来的空白,给予青少年在道德价值观、性格培养、学业辅导上应有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

二是引导回流农民工利用“家庭禀赋”自主创业。“家庭禀赋”是家庭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并可以划分为家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主要方面[6]。对于返乡的青壮年来说,苗绣是不切实际的。怎样运用好家庭禀赋来解决教育孩子的后顾之忧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梅香村村委考察与返乡农民工共同商议,决定摒弃单一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利用物质资本改种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技术简单。青钱柳,这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更加坚定了农民工不再外出的决心,青钱柳的简单种植技术也为教育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回流的农民工不再选择外出务工,给了青少年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躬行身教的榜样示范,为及时树立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提供了可行性[7]。

篇4

1.家庭教育内容片面,与子女缺少情感沟通

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为导向,以智育为支撑,同时结合“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笔者的调研中,近80%的农民工家长将智育理解为教育内容的全部,将分数的高低视为孩子成长的“晴雨表”。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不利于子女良好性格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许多家长不善于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导致子女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持,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2.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重言教而轻身教

部分家长强制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过分干涉子女的自由,不懂得换位思考,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关报告显示,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犯错误时,66.8%的父母只是简单地给予惩罚,只有33.2%的父母会给孩子讲道理、分析做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此外,多数农民工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0%的农民工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超过20%的农民工父亲在孩子面前打牌、赌博、夫妻吵架。子女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难免感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二、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1.家庭内部因素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所增加,但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大大制约了他们对子女教育资金的投入。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在服务、制造、建筑领域就业,过长的劳动时间和过高的劳动强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上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据统计,14.5%的农民工每星期检查、督促一次子女学习,9.1%的农民工每半个月一次检查、督促子女学习,而23.6%的农民工一个月一次或从来不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可见,他们与子女的交流时间很少,再加上由于工作变动带来的家庭流动相对频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子女对父母的认同感、家庭归属感逐渐丧失,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2.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学校与家长缺乏合作和沟通。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子女很少能进入到公办学校就读,多数只能选择民工子弟学校,而民工子弟学校受到办学资源限制,难以像一些公办学校一样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联系制、家校短信互通等常规联系制度,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致使家庭教育质量低、效率差。另一方面,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影响到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和班级声誉,使很多教师不愿接纳农民工子女,勉强接纳后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平等对待,也不愿花心思找家长谈话。其次,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关注偏少。一是社会大众传媒关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节目和报道少,出版行业几乎看不见有关宣传农民工家庭教育知识的书籍,使得想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农民工家长缺乏学习的渠道和方法。二是从学界来看,虽然我国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教育政策等方面,关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具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了。三是各社区组织、街道办事处、妇联部门等未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帮扶的功能。在开展各色各类的社区活动中,很少看见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宣传讲座或帮扶农民工家庭的公益活动。最后,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工作投入不足。尽管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户籍、学籍的限制以及高考设限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使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学校教育工作难见成效,势必影响到家庭教育工作的进展。同时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关注和指导不够多,支持力度不够大,有关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专项帮扶项目尚未落实,农民工家长学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性,政府还需进一步采取推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相关措施。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职能,为农民工家庭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从根本上拆除制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同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重视广大农民工的民生工作,为农民工家庭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家庭教育目标的有关条文,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子女健全人格、学习做人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进行专项立法,制定一部《家庭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起规范我国的基础教育。通过立法形式,使全社会形成关心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而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各地条件,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办多类型的针对农民工的家长学校,组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以及志愿者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开展讲座,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再次,由地方教育部门拨款,投入经费支持组建“农民工家庭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组。几年前,北京红枫咨询中心针对农民工家庭教育,设计了“每日家教三个10分钟”模型并配套编写了《农民工家教手册》,通过家长课堂、入户辅导等形式,具体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科学民主的家教方法。各地研究小组的专家学者可以就此模型展开深度调研,加以区域推广,将调研成果运用于实践指导。

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更新家教观念与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家教环境

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农民工家长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低于对孩子的关注,尤其是缺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充电”。这就使得体现家庭教育特点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也不可避免地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上产生偏颇,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障碍。首先,家长可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新闻等方式的自主学习,扩充知识储备,增强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注意学习文明的言谈举止,加强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行为习惯,提高理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尽可能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与辅导,通过各种支持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通过家长整体素养的提升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再次,注重与子女间的情感沟通,学会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不要局限在学习成绩的关心上,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多留心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对子女遇到的困扰能及时给予引导;多站在子女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子女的想法,这样子女才能敞开心扉,家长也能真正了解子女内心的所需所想。

3.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学校完全有必要利用这个优势,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多渠道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帮助农民工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情况、子女学习情况,以便家长能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接待日、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建立“家校通”网络等形式,提供家长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各色各类的家教指导活动如开办家教培训班、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发放家教读物等,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还可根据条件开设时事政策、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家长提升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营造积极的家教氛围;教师在对农民工子女的家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庭教育方向,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主动与教师沟通,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同时,注意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进而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实施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要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解答,结合孩子自身特点,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策略。

4.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筑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援助网络

社会(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应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帮扶的功能。首先,以社区为媒介,建立和完善社区帮扶农民工家庭机制。社区应与学校、各类民间帮扶救助组织、教育咨询机构之间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有关咨询。其次,在农民工家庭较为集中的区域,创建家教工作室、家教服务中心、亲子学苑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载体,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工家庭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讲座,让农民工家长协同子女学习;组织家庭才艺比赛、文明先进家庭评比,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动员一些城市家庭自发自愿地帮助农民工家庭,社区还可以组织召开家庭教育经验研讨会,以城乡家庭结对的形式,互相交流教育心得,取长补短;开展“志愿者进农民工家庭”的关爱家庭教育行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大学生等共同参与,可根据需要分为改善亲子关系小组、纠正教育观念小组、更新教育方法小组、学业辅导小组、心理咨询小组等为农民工家庭进行专门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篇5

关 键 词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茶座;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25-03 

经典绘本《石头汤》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来到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经历过许多苦难,彼此缺乏信任,不愿接纳任何人。但是,在福禄寿的导引下,村民纷纷拿出饺子、绿豆、百合、胡萝卜……煮出了一锅美味的石头汤。他们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许多,但收获更多。故事告诉我们,分享会带来快乐与成长。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学校要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唯有不断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引领家长与社会各界在分享与合作中收获成长,才能真正缔结“爱的同盟”,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是,我们尝试主动邀约若干家长“闲聊”,在分享与探讨中生长教育智慧,共煮一锅家校共育的“石头汤”——“班主任茶座”就这样诞生了。 

一、发挥破壁功能,展开平等对话 

“好的教育实践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永远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相互激励,并最终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彼此成全的活动。”[1]从基本形式上讲,“班主任茶座”是基于闲暇的、以聊天为基本形式的,以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欲求为核心的,以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为宗旨的小组活动。它颠覆了班主任与家长的传统沟通方式,变教师中心为孩子中心,力求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沟通方式。 

传统的家长会一般由学校或班主任决定时间、地点和内容,要求家长参加,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时间,家长也很难有机会就孩子的情况单独与班主任进行深入交流。而“班主任茶座”则改强制要求为家长自主选择。 

每期“茶座”限定15人,时间为1小时。班级家长委员会提前一周接受家长报名,确定参加本期“班主任茶座”的名单。地点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或在学校圆桌会议室,或在某学生家里,或在茶室,力求氛围更好,交流更轻松。每期“茶座”聚焦一个话题,或由班主任主讲,或邀请一名嘉宾主讲并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展开自由对话和好书分享。 

为提高“茶座”质量和效果,一方面,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作客“茶座”,为家长指点迷津。同时,也挖掘家长群体中的教育高手,邀请他们作客“茶座”,如亲子阅读问题,“茶座”请拥有成功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使对话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优秀学生本身也是最好的案例,“茶座”开设了“满天星”讲坛,邀请个性鲜明的学生作客“茶座”,与家长展开对话,带给家长全新的体验和感悟。第一位开讲者六(1)班班长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家长见识了优秀学生的口才。班主任就此引导家长鼓励孩子阅读、分享、展示,积极培养孩子卓越的语言表达才能。 

这样的沟通方式灵活、轻松,有针对性,获得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以积极心态自主报名参加“茶座”,带着问题而来,主动与老师及其他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携子一起参加,孩子也同样享有平等的发言权。班主任则做好组织协调、牵线搭桥工作,让班级中的家庭教育高手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家长往往非常理智,一些亲子沟通问题现场就能得以解决。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我喜欢到班主任茶座和大家聊孩子,这完全是我自己的事,轻松、自由,畅所欲言。一年来,我在改变,孩子也在改变。真心感谢班主任茶座。” 

综上所述,班主任茶座体现出鲜明的“破壁”功能:用平等对话打破家长各自为营的局面,打通家庭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经验,努力使班级成为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的集大成者。 

二、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适宜的主题是保障“班主任茶座”良好效果的关键。“班主任茶座”力求话题朴素而实在,满足家长的需求。主题主要来源于家长建议,由家长委员会负责搜集后建成话题库,然后,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共同整理、提炼,形成话题系列,并预留空间以备补充。 

以下是一(4)班第一学期“班主任茶座”安排表,从内容上看,主要引导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一年级新生家长来说是最需要的指导内容。 

家庭教育的进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主张“班主任茶座”主题呈现阶梯式递进。如“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一话题安排三期,分别在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开展。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家长往往比较焦虑。“班主任茶座”旨在引领家长确立儿童视角,培养倾听孩子的意识,从而宽容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四年级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班主任茶座”的目的是指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的需要,努力做孩子的朋友,共建和谐的家庭生活。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通过“茶座”指导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努力做孩子的知己和助理,倾听、理解而非教育,帮助孩子释放情绪,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如此,用“量身定做”的主题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 

“班主任茶座”一般一个月一次,一个学期开展四、五次活动。学期初,班主任根据家长意见安排好每一期的主题,以便家长可以根据兴趣、需要以及时间自主选择参与。同时,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或调整主题。比如,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总有个别孩子很“特别”。为此,我们开设了“班主任特需茶座”,家长可以主动与班主任预约,然后由班主任约请相关人员一起探寻智慧策略,以求家庭教育的个性化和理想化。对于家长在“班主任茶座”中提出的典型案例,我们会进行跟踪探讨,集体梳理,观察孩子的动态变化,分析孩子的进步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切实帮助家长找到巧妙、有效的方法,促进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搭建分享平台,实现共同成长 

“教育在闲暇中,教育的基础性条件是闲暇,甚至可以说教育即闲暇,年长者与年轻人在一起的自由交流,就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2]“班主任茶座”实际上也是一种分享平台,引领家长在闲暇之余聊聊孩子的事,促成家庭之间彼此开放,激发每一个人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向往,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共同成长。“茶座”本身是现场分享,班主任与家长、嘉宾、孩子分享彼此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成长体验。而场外分享也毫不逊色。打开班级博客,家长们能浏览家长委员会制作的“班主任茶座”简报,从中分享参与者的“品茶”心得,欣赏现场的精彩照片。同时,家长可以在博客留言质疑或提问,或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由此,拓展“班主任茶座”对话时空,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和新的话题。 

除了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班主任茶座”更上位的追求是激发家长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更新生活理念,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活教材”,实现亲子共同成长。家长不可能参加每一期“班主任茶座”,也不可能时时聆听专家讲座,而好书则能随时满足家长的学习愿望。为保障读书质量,班主任与家长经常沟通,确定和更新书目。在每期“茶座”的好书分享环节,人人可以是分享者,就一本书发表一分钟演讲;之后,大家还可以在班级博客和微信群跟帖分享。 

在第四期班主任茶座“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一)”之后,有家长在班级博客写道: 

家长1:我们收获颇丰,比如:小孩遇到困难会对家长哭鼻子,现在我懂了,哭泣其实是一种求助,是对父母的信任。这时,应鼓励孩子而不是责备。 

家长2: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每次带回家的课堂小练习只要是做错题,我都会对着她一阵大吼。听了顾老师的讲述,我明白了应该给孩子解释的权利。 

家长3:换一个视角,体会孩子的不易。换一种身份,试着和孩子做朋友。换一种心态,相信孩子会做到更好。少说多听,孩子会对你敞开心扉…… 

“班主任茶座”为家长搭建了分享平台,家长与教师及时交换有关孩子的资讯,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有越来越全面的认识。家长与家长之间畅所欲言,将孩子放在群体中观察,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家庭教育策略,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在这个平台上,班主任也获益匪浅。许多班主任在组织、参与“班主任茶座”过程中产生了研究兴趣,他们从中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搜集鲜活、个性化的案例,就此展开实践研究,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班主任茶座”以儿童发展为理想,以话题为纽带,以分享合作为宗旨,建构起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的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引领师生家长走进新的生活世界。理想的教育永远指引着朝圣者不断探索、前行。家校共育的研究永无止境。我们呼吁,班主任都来开设“茶座”,煮好家校共育的“石头汤”,为儿童的成长汇聚力量,创造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6

    案例一: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方和小菊正睁大好奇的双眼看大人们打牌,都是适龄儿童,她们怎么没在学校?一问才知道,由于并校,她们的山村小学撤并到村委会去了,孩子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山高路远,六七岁的孩子就得住校,孩子依赖父母,常常要求父母陪着,一天两天可以,但是大人不可能不劳作挣钱,不可能日日陪同,父母只好放弃。

    分析: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集约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机构,一些地区实施并校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的困扰,幼小的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心理如何告别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二:九年级春季学期才刚刚开始一周,小婷就消失了,她打电话和班主任请假说生病。班主任向家长询问情况,家长说孩子不在家,大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小婷的讯息是在一周以后了,说是和一个社会青年去昆明打工,回家后的小婷再也没有回到学校,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她找到了“幸福”。

    分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学生趋向于性早熟,农村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监管,一些女中学生成了社会青年“追求的对象”,结果心理上的不成熟、懵懂和叛逆导致了她们迈出了不该迈出的一步,最终无法回头。

    案例三:文静的父母离异了,为了生活,妈妈去广州打工,留守的文静是八年级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是由于多重原因,文静没有人监管,妈妈只好把孩子带到广州上学,但是离开家乡的文静并没有上学,她辍学了,和妈妈一起进了工厂,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分析:“读书无用论” 使许多一心想通过读书途径跳出农门的学生和家长失去了希望,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与其上学,不如挣钱更实际,只要能挣钱,一样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案例四:小彦的父亲在他才两岁的时候死于一场意外,随后是妈妈的改嫁,妈妈本来要带他一起去自己的新家,可是小彦的爷爷奶奶死活不放手,他们要留下儿子的唯一骨肉,妈妈无奈只好离开。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小彦的坏习气疯长,七年级刚刚开始,小彦上课越来越肆无忌惮,什么也不做,上网、抽烟、装病缺课,爷爷奶奶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剩下失望和叹息,小彦破罐破摔,干脆辍学了。

    分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爷爷奶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忙于挣钱,有的早出晚归,有的远在异地他乡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意识匮乏甚至是零,我们希望向他们传输一些教育理念,可农村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未必乐于接受。

    案例五:小瑞是家里的二儿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快过年了,父母的生意更忙,但是小瑞出事了,四个孩子一起骑一辆摩托车,小瑞的足底肌腱废了,走路要靠拐杖,父母为了他的伤痛倾尽所有,还要赔付一笔钱,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已经当场死亡。八年级的小瑞无法再回到学校,因为他的后续治疗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分析: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受益不少,农民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未成年人驾驶交通工具在农村比比皆是,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这其中就有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伤亡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叹息和哀痛。

篇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的大部分基层劳动力由来自农村的强壮青年构成,农民工也就成了城市中主要的劳动力大军之一。这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也导致了另一群体的流动,即被父母带在身边,留在城市的儿童,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存处境,发展状况如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这个群体界定为“流动儿童”,即户口在农村,而现居在城市,既包括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儿童,也包括在城市出生的儿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城市户口,处于流动状态。这些“流动儿童”大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处于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的养成时期。

 

1城市流动儿童的价值观现状

 

11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矛盾

 

111归属感的困惑

 

“流动儿童”因为其父母的居留方式不定,他们也不得不跟随父母在不同的城市或城乡之间游走。他们的老家在农村,却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不能融入农村短暂的生活。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却因为这种城乡游走的关系,不能让他们有切实的城里人的感觉,这种状况让他们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困惑。

 

112自我评价矛盾冲突

 

流动儿童在自我能力、价值的评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存在着自信与自卑交错并存的现象。这表现在学习上,有时勤奋学习、成绩拔尖,有时则调皮捣蛋、野性难驯;表现在情绪上,则极其不稳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

 

12社会理想的价值取向功利化

 

由于与城市儿童身份地位的悬殊,“流动儿童”在他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上更偏向于功利化,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取向上更偏重于实惠的物质生活。而且目前最为重要的学习,其目的也是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上,成为班里的“优秀分子”,以期更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

 

2城市“流动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

 

21农民工身份遭受的社会歧视

 

依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一些地方专门设立了“民工子弟学校”,这让他们从入学起点上就感受到了不公平,甚至于有的公办学校里单独编设了“民工子弟班级”,又让他们在上学过程中背负着标签的压力,承受着更大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带来的歧视无处不在的伤害着“流动儿童”的心灵。

 

22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家庭问题一直是影响“流动儿童”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源于家长自身的素质欠佳,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文化辅导能力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给了孩子们很多的自由空间,没有限制的自由对自制力不强的儿童而言无疑是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的“肥沃土壤”,极易养成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的不良习性。

 

23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

 

上文提到,“流动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条件大部分是在政府划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或者是公立学校中的“农民工班级”,这样的学校或班级往往配备的师资都不高,尤其是在资源配置上,提供的相比正常城市子弟的班级有很大的差距,在低成本运作的情况下,德育课程或常规的德育活动被渐渐遗忘。

 

3城市“流动儿童”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社会理念

 

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现象的发生主要还是社会中一些不正当的理念在作怪,这些不正当的理念源于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农民工虽处于社会的底层,可是他们却为城市基础服务的运转奉献了巨大力量,没有他们,城市里很多主要的工程、服务将会脱节。所以,要加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想,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认可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城市中也能找到归属感,从而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发挥好社会实践的体验作用

 

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认知的基础上,要通过实践体验来形成。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城市“流动儿童”价值观成长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拓展校外教育功能,引导儿童亲身体验。深入开展有助于城市“流动儿童”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以“我的家在城市”为主题的将农村淳朴风俗民情引入城市,推进城市与农村的情感贴合,也有助于改善不同身份之间的价值认同,让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打破了原本局限的交流圈子,丰富了儿童的成长体验,为“流动儿童”的价值观教育打好基础。

 

33发挥好正面榜样的示范作用

 

对“流动儿童”的价值观教育要注重激发儿童的内在认知能力。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34要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强调教师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位学生;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影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秉着一颗仁慈之心,用心对待每一位儿童,要去掉“有色眼镜”,赏识孩子的优点,多鼓励“流动儿童”在班级、校级的表现,以身作则的尊重“流动儿童”。当“流动儿童”受人尊重的需要被满足后就会弱化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追求自身的更高层次发展。

 

35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协调作用

 

“流动儿童”中存在的许多价值观教育问题都和家庭有关。要切实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并且不断丰富指导服务内容,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在进行社会实践和亲子服务时要多鼓励“流动儿童”父母的参与,通过优秀家长的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方式,让“流动儿童”父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缺失与差距,提高家长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家校合作是孩子价值观良好发展的第一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协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流动儿童”价值观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咨询机构 家长学校 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为准爸爸妈妈、为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开办的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为宗旨的咨询机构。它的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家长介绍抚养子女的科学知识,组织家长交流成功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沟通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为有疑难问题孩子的家庭和学校班级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咨询。它的咨询业务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孕妇的胎教咨询、1-3岁小孩的教育咨询、3-6岁小孩的教育咨询、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咨询、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咨询。其咨询人员由来自曾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组成,教育理论专家给予理论指导。在家庭结构、家长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孩子大部分时空将会置于教育的盲点中,学生单纯在学校取得的教育效果,将会在家庭的漠视中淡化。因此,很有必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便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鉴于目前这方面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学校的发展及终身教育的趋势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重要性。

一、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解决目前家庭教育问题的需要

近些年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亲叹息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常常面对自己的小孩感到头痛不已。从报刊杂志上也不难发现不少发生在家庭中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其中因为教育冲突,有关父母亲被子女杀害、子女离家出走、跳楼、服毒自尽等的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协调的案例,以及许多未被报道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孩子”,都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有以下:

(一)家庭教育好走“极端”

第一,家庭教育好走“极端”主要是棍棒教育法。中国有句俗语叫“棍棒出孝子”。不可否认,古今中外,一些家庭“棍棒”式教育也有其积极的作用,的确出了不少人才,但“棍棒”未必就能出人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动不动以棍棒相加,以分数压小孩学习。或加倍罚作业、罚站、罚跪,双休孩子上“家教补课”;或逼学钢琴、跳舞、书画等五花八门的项目,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导致一些孩子被严重摧残了身体和幼稚的心灵,致使部分孩子对其父母产生厌恶和恐惧感,有的甚至自杀、离家出走,有的还有杀亲人的念头和恐怖行为。如发生在2000年的浙江金华徐力杀母事件,震惊了中国教育界。第二,“溺爱宝贝”。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向“溺爱”的倾向发展也在不断蔓延,成了众“亲”捧月!由于家长缺乏科学的教子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有的家长将孩子置于“保险柜”里,整天捧着哄着,舍不得让孩子受到各种委屈或挫折;有的家长双方教子观念不协调,你管我宠,时常在教育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摩擦等等。这些做法往往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和不良品质,变得自私、孤独、怯弱、冷漠,捣蛋、搞破坏、说谎等,从而偏离全面发展轨道。马卡连柯说过:“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是会使孩子遭到毁灭。”第三,放纵不管型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在严教与溺爱间无法把握其适度的分寸,或是自身根本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对孩子不闻不问,犯了错误轻描淡写地说两句,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置若罔闻,来一个折中主义。这样的折中不仅有愧于为人父母,更有愧于社会。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可以为家长纠正这些错误的教子观念,为有疑难问题孩子的家庭和学校班级提供针对性强的教育咨询,帮助孩子和家庭回到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轨道上。

(二)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不良

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庭环境虽不是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而精心设置的,它是家庭各种生活活动空间的载体。但这些客观环境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孩子。目前部分家庭的教养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弊病,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一,部分家庭父母离异,无法给孩子完整的爱,使孩子健康的心灵蒙上阴影。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孩子都会影响孩子个性的良好形成。据某些教育实践调查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双差生。许多到教育咨询室咨询的家庭也是单亲家庭。第二,家长的道德水平不高。家长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例如,父母亲爱说脏话,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脏话连篇。父母亲爱占便宜,随地扔垃圾、吐痰、在家聚赌、搓麻将等低素养的行为严重干扰着孩子向良好方向的发展。

对于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可以发挥查找家长教育方法和态度、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失当之处,纠正教育孩子的过激行为和过高要求,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杜绝“高压”粗暴做法,尽量多一些理解、鼓励、关爱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咨询者充分运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对前来咨询的家庭人员查找孩子成长困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长期跟踪建议的执行情况,耐心地帮助孩子和父母正确成长。

二、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家长学校的补充

家长学校是业余性质的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八十年代中期,家长学校作为教育战线的新生事物出现后,各地纷纷效法,几乎遍及城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能坚持下来,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教育的却不多。原因在于,第一,办学主体认识不足。家长学校按办学主体分为两种:社区家长学校和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各个办学主体对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认识不足,有的在办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甚至有人认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平时教师进行家访,就叫做办家长学校。其实为名不副实。第二,不切实际,效果难以体现。开始,许多学校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教育面,而将各年级全部家长都请进家长学校接受理论教育,时间一长,矛盾逐渐暴露。如此一来,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不突出重点,满把抓,家长学校的实践性就不得以很好地发挥。第三,家长学校的管理缺乏物力、财力和师资上的支持和保障,使其难以坚持有效地办下去。第四,家长学校在分析和帮助问题孩子上,没有切实地能够从细致上帮助其走出困境。

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咨询和辅导,可以补充家长学校办学及其功能发挥的不足。曾有老师如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众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也不缺乏能力超群的教师,但十分缺少对家长成长的一对一的教育咨询和辅导!”本人曾在一教育咨询机构见习,聆听咨询者对父母和孩子的咨询过程,并跟踪其结果,认为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可以起到有效教育父母和孩子的作用。另外,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还为家长获得家教知识开通了一个新的渠道,针对困难的问题把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家长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之家长学校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理论得以更深刻地运用与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人的研究初衷。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构架中介的作用。

三、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教育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在学龄阶段所接受的学校教育,而包括了他终身成长所能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有其重要性。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的主张,认为受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以最好的方式获得必要的知识。纵观一个人的一生的角色变化,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着孩子、学生、劳动者、夫妻、父母、爷爷奶奶、亲朋好友角色等。且在大多数角色时期,人都可以在那一时段接受到为适应与发展角色所需要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如在学前期,接受幼儿教育,在学龄期接受学校教育,在工作期间接受劳动和职业培训,在进入老龄期,有老年人教育。但甚少有正规的家长教育。社会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当人们在担当父母亲(家长)的角色时,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以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使孩子能够在家庭里健康成长。“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的苦恼,允许并提供人们多次选择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使众多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有机会再次学习,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教育好下一代。

终身教育的落实,家庭教育是根基,父母自身不仅须有终身教育的观念,也要支持孩童的学习,一起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与发展,为父母成长为有素养、高素质的家长提供可能的机会。从准父母到父母,从缺乏科学家教知识的父母亲成长为成熟的家长,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一个家长成长的好地方,符合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家庭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启蒙之地,父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把启蒙老师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素质、科学的教子观念的家长,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能够担当此任。国家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应大力倡导这种机构的开办和发展,并帮助其成长壮大,让其为我们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庭的和谐幸福尽一份力量!“我们的教育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培养少数的成功人士,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父母亲!”合格的家长,从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走出来!

参考文献

[1]持田荣一等著,龚同等译.终身教育大全[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6.480.

[2]张玉林.论目前家庭教育的弊端与对策[J] .贵州教育(半月刊),2005,(15):21-23.

[3]纪森,韩永炼.谈如何巩固家长学校[J].镇江高专学报,1995,(2):71-74.

篇9

关键词 家校交流;网络平台;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0-03

Research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Primary School//Zhang Chenglong, Li Lijiao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chool education is not carried out isolated or independently at all. The families take part in school education positively and real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is mo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study and growth. Among, the form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is, we will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n open,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primary school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latform’s systematic function structure consists of six columns: administration affairs of school, parents’ class, healthy garden, family-school interaction, lean with easy, star of campus.

Key words family scho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atform; model construction

1 研究的问题及目的

1.1 家校互动的界定

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必要环节之一。如图1所示,现代教育从其完整性上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现代汉语词典》将家长定义为:家长制之下的一家中为首的人。“家长”也可以指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成员(成年人)。本研究中主要指学生的家庭成员,比如家庭成员甲、家庭成员乙等。《辞海》将学校定义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本研究中的学校主体主要是小学教师,比如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

互动,其两个构成的字按照辞典上的解释,“互”是交替、相互;“动”是指运动、动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促使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本研究中的互动主要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相互作用最终使学生产生积极改变的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体,事实上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1]。受教育者(学生)接受教育的成功取决于若干因素,毫无疑问,家校的交流互动在学生教育、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校的交流互动需要必要的平台、工具、手段等支持,在学生接受不同教育之间的关系中,本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家校互动支持的平台上。

1.2 研究的现状及目的

有学者调查得出,传统的家校交流互动存在的问题有[2]:1)合作渠道单一,时间仓促;2)合作的内容狭窄,深度欠缺;3)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4)合作的频率较低;5)忽视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家校互动平台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3]:1)家校互动的研究工作中理论居多,真正实现的技术平台不多;2)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参差不齐。

然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能为家教互动提供新的途径,尤其是校园网教育应用的巨大潜力,校园网的教育应用包括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讯等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系统和通讯系统便在家校的交流互动中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基于小学现有校园网软硬件条件,利用动态网页技术设计与开发一个开放、方便、有效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

设计与开发小学家教网络交流平台可以:1)以B/S模式的网站分类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家长能通过该平台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能更方便地获取一些指导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好家庭教育;2)设计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使家长能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与教师讨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分享家长家教中的心得和教师教学中的心得,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交流平台。

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模型设计

2.1 使用的技术手段分析

目前常见的动态网页编程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其中ASP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语言。笔者对ASP语言有成熟的编程经验,本平台的开发将采用ASP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它内含于IIS中,通过ASP,可以与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支持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由于ASP是服务器端技术,由服务器负责编译和解析,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具有强大的数据交互性[4]。

2.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运行过程分析

本平台将使用B(浏览器)/S(服务器)模式及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进行开发。MVC模式广泛应用于交互式应用程序,其中模型表示数据或信息以及数据存取的业务逻辑;视图用于显示模型的内容;控制器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5]。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设计开发后的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

用户向Web服务器传送一个.asp的页面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根据.asp扩展名判断用户要浏览的是哪一个ASP文件,服务器从内存或硬盘中读取相应的ASP文件;ASP程序被传送给服务器上的asp.dll并编译运行,产生标准的HTML文件;产生的HTML文件作为用户请求的响应传回给用户端浏览器,用户端浏览器进行解释运行。图2中的浏览程序通过HTTP通信协议的请求,可以执行Web服务器上服务器端网页技术的程序文件,在服务器层使用ODBC或JDBC存取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等。

3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设计

3.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方便的、有效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整合现有的家校资源,建设和完善学校与家长信息交流、沟通的服务体系。本平台面向的是教育中的各类小学,目前各学校的家校互动方式正在向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与传统的家校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并且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就使得这些学校需要一套完善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来提供家校交流服务。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正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完善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功能,为小学学校和家长提供方便的交流服务。

3.2 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1)网站前台的主要功能。①校务信息,学校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信息,比如作息时间表、各班课程表、考试信息等;②家长课堂,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的方案等,比如教子有方、专家建议、成功的教育案例、国外的家教等家庭教育资源;③健康花园,整合组织一些关于小学健康的资源,比如身心健康、小学生营养保健、疾病和意外事故处理等资源;④家校互动,本模块是主要模块,家长和教师进入之后可以查看学生信息,评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可以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回答问题;⑤轻松导学,整理一些不同年级和学科学习的多媒体资源,家长能查阅并且用于辅导学生的学习,比如生动有趣的Flash学习资料、学习游戏型的课件、电子书等资源;⑥校园之星,整理学校表现好的学生的信息和一些学生的创作作品,并以排行榜的形式展现出来。

2)网站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在该系统中,用户的权限是按照用户所在组来分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大类,这些用户组的权限都由总后台的管理员分配。平台的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系统配置管理包括网站介绍设置、友情链接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和管理员密码管理等。家校信息管理包括家校信息资源添加(标题、作者、类型等)、家校信息资源修改及家校信息资源删除等。互动交流管理包括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添加学生、教师和班级等。

3.3 平台的数据模型设计

1)数据库概念设计(家校互动模块)。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CDM,即实体—关系图(E-R图),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DD)[6]。对“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概念数据模型CDM(E-R图)分析,是建立在UML系统模型基础上的,实体—关系图的分析结果非常复杂,一般情况使用由简到繁的方式进行设计:首先从大的方面设计出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细化。如图4所示,它是“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

2)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它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具体实现,即数据库服务器物理空间上的表空间、表、字段、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的设计[6]。表与字段分析是建立在实体—关系图的基础上的,以图4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为基础,可以设计表字段,然后建立物理数据模型,建立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如图5所示。

4 总结

家校互动在学生的教育及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能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和与教师网上交流的平台,能方便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该网络交流平台主要能实现六大功能:校务信息(校务信息)、家长课堂、健康花园、互动交流、轻松导学、校园之星。还要能实现平台的后台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前台内容的更新等,满足需求分析的要求。

总体来说,该研究有一些创新之处。1)通过用户多方面的视角,利用动态网页的技术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的平台。通过家校交流平台,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和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家庭教育知识,解除了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障碍,能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便利的通道。2)本研究过程应用调查研究方法、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从教育理论和软件工程理论出发,研究一种改善家庭和学校交流的网络交流方式。

然而,由于在家校互动研究方面并无成熟经验,加上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家校互动方面欠缺深度研究,实际调查不够充足;二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完善,在今后的设计开发及维护升级中将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83-85.

[2]岳盼盼.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程冰.基于Web的家校互动平台研究与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11):75-77.

[4]韩国峰,柯华坤.ASP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屈霞,刘自强,张小鸣.基于J2EE/MVCModel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4651-4653.

[6]赵池龙,姜一平,张建.软件工程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马中虎.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鉴于以上思考与诸多主客观条件,我们对X市4所小学的12个班(1—2年级各3个班,3—5年级各2个班)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552份,实际回收502份,有效性为9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在学校家长会上由班主任教师现场分发与回收。本问卷主要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长对学校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内容涉及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诸如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学生现实生存状态的多维透视,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临着哪些困难,需作哪些补充及家长对学习内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从整体来看,41%的家长能够积极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与作业,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时间也明显增加,44%的家长则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长认为孩子的负担在逐渐加重。这些说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深入,对家庭教育积极关注、有力支持。但同时也发现仍有34%的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性还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对如何施教还未能找到良方妙策。从家长对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来看,有68%的家长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长对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长对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这反映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力度还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缺乏宽广的家庭基础或普及力度。换言之,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还未能紧密联系,有效地沟通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最重视哪一方面?48%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学习习惯,33%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反映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潜在发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在能力发展中,37%的家长认为需重视孩子的智力潜能开发,并有33%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一些智力训练书等。

2.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59%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一些困难,甚至有11%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简直是太难了。分析困难,41%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因此,有65%的家长认为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因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需求明显高了,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专门学习中,又有33%的家长认为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需要专门从事学习,30%的家长认为训练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强。对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方面的知识,30%的家长不了解,27%的家长听说过。据此,80%以上的家长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将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有70%的家长愿意或准备送其孩子参加智力开发训练班。

3.家长对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经常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的家长仅占15%,没读过任何教育读物的占11%,有时翻阅的占53%。这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家长学校开办关于儿童智能开发方面的家长培训班,有84%的家长有参与的意识或想法;对讲座的内容,42%的家长最希望学习儿童心理学、学校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7%的家长则希望讲座内容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对策,这要求家长学校既要传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论,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对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在参加讲座时间上,有35%的家长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时,30%的家长愿意抽出2小时,24%的家长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时间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长希望讲座时间安排在双休日,23%的家长希望时间能在陪孩子上特长班的时候。这无疑要求家长学校在开办的时间及其安排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家长希望听谁的讲座上,有40%的家长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讲座,25%选择了特级教师,22%选择了成功家长。这要求讲座的主讲者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两方面予以考虑。最后,对家长学校采取何种活动形式上,有38%的家长认为最好采取讲座、咨询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这给家长学校的运作模式与开办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举措。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对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元化。所有这些新认识、新要求、新变化充分说明开办学校是现实的客观使然,是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建议如下。

1.讲座内容要有系统性

笔者以为家庭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家庭教育的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原则与规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中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询;现代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生成或转变(理论上的提升、角色的转变、先进理念的生成,即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与孩子能有效地沟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特性等;实践中如何理性、科学地对待孩子,积极地正面地引导、教育孩子,使其顺其自然,最终使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能走自己的路,成为有自主意识的自我);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借鉴与创造,融合与汲取),等等。学习内容要面向家长的实际需要。至于选哪些主要的内容,经查阅与思考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家长与孩子有无共同语言,即有无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导孩子面对现实;不知为孩子提供何种读物;不知从哪里寻找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与孩子交谈,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孩子有无伙伴;孩子学习不刻苦;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教育内容不仅是知识教育,还应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及为人处世的基本伦理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讲究教育艺术;家庭文化环境的营造;对爱的理解与把握,等等。

2.讲座内容要有针对性

家长学习最需要解决的当然是现实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但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种理性,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需要的是一种变通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种对问题的理性判断,需要的是对问题能进行具体情境的多元分析。因为孩子诸多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是一个多因素变量的合成。所以内容的针对性一定意义上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转换,一种新的观念的出场。

3.讲座内容要有层次性

家长来自于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群体,无论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成长环境等,还是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认识、对家教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差别或距离。不同层次的家长的学习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家长学校的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或研究,还要有一些实践层面的观照或涉及。

4.讲座形式要有灵活性

调查表明,讲座形式应以讲解、咨询、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为佳。鉴于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及家长的学习需要、心理、时空的多层次性,讲座形式要有灵活性。因为每一位家长的学习需要是不同的,每一位家长需要面对或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即便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又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