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

篇1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自动化平台;治理防控

近年来涉网络犯罪案件高发,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编制诈骗APP、植入木马等技术手段,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导致受害人遭受严重财产损失。目前,此类犯罪更是出现手法变幻更迭迅速、窝点境外扩散、作案群体公司化、黑灰产业泛滥的趋势。从全国情况来看,电信诈骗警情已有超过全部警情一半以上的趋势。如何有效打击治理成为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工作的难点

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中,遭受诸多困难和问题。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在刑法中没有独立成罪造成刑事判决中对关联行为的司法定性的诸多困难,从体制机制层面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组织领导体系对于跨区域的网上案件打击治理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已有很多专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将重点探讨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侦查手段和技术支撑层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技术条件有限,打击监管难度大

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是犯罪集团与司法机关在通讯、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对抗。传统刑事技术手段无法适应当前打击涉网络犯罪的需求,达不到预期打击效果。相关行业如金融、通讯、互联网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对自身在预防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的违法犯罪责任认识和技术手段不够,再加上诸多利益因素,使得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和监管更加困难和复杂。

(二)涉案群体广、金额大,资金查控难度大

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因为是通过网络纠结并在线上实施犯罪,具有“快速”的特点,团伙之间分工越来越细致,犯罪环节越来越多,且跨区域易隐秘,诈骗一旦实施得手,犯罪团伙会在几分钟内将资金快速分解到多级多个账户中,或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基金平台提现后隐蔽。目前,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与洗钱集团相互勾结,组成从诈骗到洗钱的犯罪链条。骗子在骗得受害人钱款后,通过银行卡、网络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基金等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赃款。由于这个特点,现阶段公安机关面对电信诈骗案件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实现快速反应,公安机关处置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犯罪分子转移现金的速度而错失战机。即使破案也存在证据收集固定困难、追缴涉案资金困难等诸多问题电信诈骗案件还有“涉案账户多,资金追踪困难”的特点。如果公安机关不能第一时间协调银行对涉案账户进行止付、冻结,一级账户的资金就会被快速转发到多个二级账户,再转移到更多的三级账户,一般电信诈骗案件分流到三级账户已经有上百个账户,多级账户则更多。目前曾经追踪到最多12级账户,涉及银行卡动辄几百张,甚至几千张。公安机关需要联系银行查询数量庞大且流向复杂的资金流,按照原有的办案流程,需要查阅大量二维表格式的明细单,再靠人工去分析二维表中的资金流,工作量太大。以现阶段的警力和技术手段都无法快速完成资金流追踪、金流图绘制工作。

(三)系统平台支撑不足,反电诈中心功能发挥不充分

各级反电诈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地市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已经全部成立了反诈中心。但是,由于机构设置、工作机制、职能定位、职员配置、技术支撑平台的构建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地市级反诈骗中心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案件高发的区分局还没有建成具有实战功能的反电诈中心,即使建了反诈中心由于缺乏具体建设内容和标准,没有有效的系统平台支撑,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实体运行功能,而成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短板。因此反电诈自动化平台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侦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和实效。

二、反电诈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结合武汉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5年来的运行经验和实战效果,市(区)反电诈中心建设包括组织保障、业务工作机制、技术支撑体系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确保反电诈中心实体运行的组织保障

反电诈中心主要包括反诈机构搭建、组织建设、侦查配置、经费支持、跨区域协作和进步的空间等。按照《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规范》的要求,省、市建立的反诈中心和高发案的区分局都要建立反诈中心。反诈中心建立在刑侦部门,日常工作由刑侦部门承担,按照发案情况配备工作人员。市级反诈中心以武汉市局为例目前派驻人员为200人,其中处置反制人员70人,研判侦查100人,银行金融公司派驻人员30人。反诈中心要有硬件环境保障,具备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开通互联网、公安网、技术专网,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要具备充分经费保障,中心建设和日常运营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二)建立完善反电诈中心的业务工作机制

反电诈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警情处置机制、预警、资金查控、技术反制、研判打击线索经营等一系列的业务机制。警情处置指110警情(包括96110)接警及与其相关的资金快速止付、冻结、查询,通信阻断、关停,网址、封停等。受害人报警,110确认为电诈警情后,启动三方通话机制,并由反诈中心开展紧急止付工作。反诈中心下达督促立案等指令,办案单位(派出所)完成受害人笔录等处警工作,并开展受立案工作。反诈中心通过资金查控,对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数据进行全库检索分析,完成资金流等初侦初查工作;在侦查阶段,综合应用资金分析、技侦协同、网侦协同、业务处置、信息查控等手段完成侦查工作。预警机制是反诈中心通过与公安内外网多个83平台进行对接,获取数据资源或预警结果数据,并对其清洗、去重、格式化处理,再由市局、分局反诈中心进行电话预警,在技侦、网侦和治安部门配合下,寻找疑似受害人,上门阻止正在发生的诈骗行为。行业治理机制是通过两卡查控,向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开卡人信息,打击贩卡行为。公安机关将案件分析、技侦、网侦汇聚涉诈犯罪的手机卡、实施犯罪的网址、域名、APP等涉案信息,提供给运营商开展阻断封停等行业治理工作。

(三)建立反电诈中心技术支撑体系

反电诈中心的技术核心是反电诈自动化平台的建设,该平台能够支撑反电诈中心各个部门和作战单元的实体化运行。反电诈自动化平台是反诈中心完成电信诈骗案件快速接处警、快速止付、快速拦截电话、快速追踪资金流向、绘制金流图等业务处置平台,同时还是开展精确预警劝阻,实时反制防范的业务管理平台,且能够实现公安机关、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动协作,最终协助民警快速立案、串并案件、线索分析、侦查办案等。

三、反电诈中心自动化平台解决的实际问题

市(区)反电诈中心是一个实体化作战的中心,但反电诈中心如果不能用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去开展工作,以现有的警力来应对目前的发案状况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要求。为满足《深化公安机关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机制》的要求,适应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新形势,有必要建设反电诈中心自动化平台,为反电诈中心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支撑手段,解决如下问题。

(一)实现反电诈中心接处警处置

提供涉电诈案资金、通讯的快速处置手段,即针对银行账号、第三方支付的止付、冻结、查询;针对电话、通讯账号、微信、QQ、网址的阻断、关停、封停等网上自动化操作。以武汉反诈中心情况看,资金有效止付最长时间为报警后2小时,而最好的止付时间是报警后10分钟内越快越好。所以在处置阶段应该力求在现有的各个环节更快一秒钟。

(二)实现反电诈中心电话预警处置

通过整合清洗格式化公安部预警数据、省厅预警数据、通信管理局预警数据、大型互联网公司预警数据,构建电话预警工作平台,通过分析研判建立预警模型,在技侦、网侦、三大运营商技术支撑下,实现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机制。

(三)实现资金查控处置

通过与公安部反诈平台的对接,实现对300093千家银行和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动快速的止付、冻结明细查询。根据资金模型算法,自动生成反电诈案件资金流80%初侦初查工作,减轻民警负担,提高破案效率;针对“冒充公检法”等大要案,自动分析其资金交易情况,查询水房卡等资金交易信息;针对“QQ交友诈骗”等小案,根据资金交易模型,追踪资金流向,分析涉案账号,推导犯罪嫌疑人信息。

(四)实现全要素数据库建设

通过与110系统、警综平台、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的无缝对接,构建大数据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要素数据库。“信息导侦”是打击犯罪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证据线索庞大、系列性、有组织性犯罪的电信网络案件,只有建立完整的电信网络犯罪数据库,针对电信网络犯罪的案件线索资料,犯罪嫌疑人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在公安网内实现快速自动串并、共享、传递,才能更有利于犯罪侦查工作的开展,还原犯罪事实、追踪犯罪分子。

(五)实现非接触性案件的分析研判

对正在侦查的非接触性有关案件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和剖析。一是通过对案件的时间、空间等各种案件要素或条件,对案件进行聚类,形成相似或相近的聚类案件,即类案聚合分析,为侦查提供多维度、多角度的侦查思路和线索。二是根据案件要素,对案件进行关联,形成关联案件,即类案关联分析。从侦查目标人员或目标案件入手,对其相关各种情况进行关联,得到关系人或相似案件情况。人员关联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同案关系、团伙关系等强关联关系,以及同住、同行、通话、交易等社会交往关系或经济活动关系即弱关联关系。

(六)实现个人银行卡和对公账号监控处置

目前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与洗钱集团相互勾结,组成从诈骗到洗钱犯罪链条。骗子在骗得受害人钱款后通过银行卡、网络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基金平台等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账款。在电诈犯罪的洗钱环节既有通过个人贩售银行卡也有对公账号转账洗钱的行为。所以,要对已有的一级涉案银行卡进行分析,建立研判模型,及时发现个人贩售银行卡行为,并建立相应处置和打击机制。对涉案的对公账户信息分析,建立扩线模型,批量发现空壳公司和“蛇头”,并建立相应处置和打击机制。

(七)实现个人电话卡及收卡人监控处置

即针对个人贩售电话卡日趋严重的形势,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发现个人贩售电话卡行为,并建立相应的处置和打击机制。针对在电诈案件中提供、收集、贩卖银行卡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处置和打击机制。

[参考文献]

[1]付超,梁易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0):69-72.

[2]杨晋辉.智慧公安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控思考[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1,31(01):32-39.

[3]徐凯燕.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侦查的困境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5):153-154.

[4]卢建平,王昕宇.以现代化治理方略应对电信网络诈骗[N].检察日报,2021-04-29(003).

[5]刘静坤.破解电信网络诈骗取证难题,织密刑事法网[N].人民法院报,2021-06-23(003).

[6]吴照美.韩国防控电话金融诈欺犯罪的主要思路及启示[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04).

[7]湖北:以打开路精准防范综合治理打响反电诈人民战争[J].中国防伪报道,2021(05):30-33.

[8]人民公安报评论员.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J].中国防伪报道,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