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7:0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

篇1

一、 创设具有美术气氛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会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教师首先是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画画的环境和气氛。特别是墙饰的装饰及各个区域的布置,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变化,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如《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感觉就在动画片中,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区中的美术角,应作为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当幼儿拿笔到处乱画时,简单的制止不如给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和笔,任他们尽兴涂抹。有了这种气氛,幼儿随时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环节。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为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引导观察范画时,可把画面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把引导观察这一关键教学环节变成了又听故事又观察的形式,使幼儿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有时在出示范画之前,可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主题,或者把绘画内容编成儿歌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画等。例如意愿画《欢乐的池塘》,采用边听故事边演示边请幼儿作画的方法,教幼儿画故事画:“在美丽的池塘里住着快乐的青蛙妈妈和孩子们,它们有许多好邻居,有螃蟹大哥,有乌龟大叔,还有许多小鱼弟弟。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孩子来池塘作客,它们唱歌跳舞真快乐。”幼儿听完故事,一张张有情节的图画也完成了,这比单纯的演示效果好得多。由于采用了这种适合幼儿特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苏航小朋友,每次绘画作业都能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而且有独到之处。在画猫头鹰时,范画上面有一只猫头鹰,这位小朋友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头鹰,翅膀搭在一起,像是手拉着手,大猫头鹰站在树枝上,小猫头鹰在空中悬着。苏航说:“这只大猫头鹰是妈妈,它教孩子学降落呢。”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可爱的孩子!

三、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富于情趣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选编教学内容时,要由简到繁始终遵循趣味性的原则。动物是幼儿的朋友,如《快乐的金鱼》、《乌龟一家》、《娃趣》等是幼儿所喜爱的内容。生活是绘画的源泉,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郊游》、《马路上的汽车》、《三个和尚》、《阿凡提》、《恐龙世界》,这许许多多有趣的绘画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促使幼儿认真地完成作业。

手形画和手纹画极富童趣,对幼儿更具吸引力。利用手形当画具,通过手指的造形,稍加增减造型和涂色,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画跃然纸上。在摆手指的绘画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受绘画的情趣。在许多手形画教材中,筛选出几种有联系的内容进行组合,使之成为系统化单元式教材,更具趣味性和情节性。

四、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保持绘画兴趣的长久性。

幼儿天生对绘画有兴趣,但这一兴趣不稳定,在遇到困难或看到其他新鲜事物时容易转移和失去。为了让幼儿的绘画兴趣保持长久性,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1.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大胆、自信、仔细、多练。”“看着难,画起来就不难了。”“不怕画不好,就怕你不画。”这几句格言是教师为培养幼儿自信心,经常用来鼓励幼儿的话。逐渐地,这些格言变成了幼儿的行动和幼儿的话语,经常能听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轻声说:“看着难,实际上不难,是吗?”“对,看着很难,实际画起来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就能画好。”在讲评作业和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长期坚持让幼儿在成功和自信当中学习,幼儿的绘画兴趣也可以长久地保持下去。

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想象;幻想;教育

一、引言

对于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成人或是稍大一点孩子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思考力很有限,小孩子天生比较好动,思想比较活跃,思维跳动性很大,上一秒可能还在干这件事下一秒就被别的事物所吸引。一般情况下,幼儿对绘画和做手工都有很大的兴趣,但这种热情维持的时间却很短,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做出改变,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画画中。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出发,寻求可应用的方法,带领孩子们适应美术活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幼儿想象力和幻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较早的美术教育,老师会注重幼儿对形状的描绘,老师会给孩子们制定一定的绘画标准,把重点放在直线画得端不端,颜色画得对不对,形状画得像不像上面,单纯地只是强调孩子的临摹能力,这样的弊端是明显的。此种教育方法严重束缚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挥,这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发挥起到了抑制作用。当前的教育素质发展,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在画画中调动孩子的思维能力,引导孩子们发现美,在绘画中看到想象世界的魅力,从而丰富孩子的思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探寻新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想象和创造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有特殊的兴趣,比如经常见到的玩具、花花草草、来自于家庭成员中的职业、常吃的水果蔬菜等。绘画的教学课堂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看得见的东西,让他们有东西可画,描绘生活中的事物。然后,再结合基础的绘画技巧,激发想象力达到更好的绘画效果。

(二)运用实际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多样化

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一大要素,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展示一部作品最先吸引人注意的是图画的色彩,亮丽的色彩往往最先引起孩子的观赏兴趣。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涂抹色彩,给一幅画加上亮丽的颜色。日常,选择颜料多用的是彩笔、蜡笔或是油画棒,如果给孩子的颜色工具中更多选择,则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大空间。例如:可以适当地加上水粉这种颜料,水粉具有容易上色和容易掌握力度的特点。强烈的颜色,很强的颜色覆盖率,让孩子们更加的喜欢。与此同时,在用多种颜料创作时,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不同色彩的展现中丰富孩子们的情感。此外,绘画作品可以借助一些材料,老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素材,例如:挂历纸、彩纸、海绵、瓶盖、旧牙刷、树叶等,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将材料进行粘贴,重新组合并创造出别样的作品,在更新绘画形式的同时,让孩子处于幻想之中,创造出更加生动的绘画作品,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设置“游戏”情境,营造快乐的氛围

玩是人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游戏更是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中可以消除孩子们的乏味情绪,调动大脑的积极性。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开发大脑思维,激发绘画兴趣。老师可以依据绘画课的内容。把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调动思维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唤起主人公意识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我在进行绘画教学的一堂课中先说一个故事,围绕一个素材编一个完整的情节,在正式的动笔之前,我说猪妈妈要穿过前面的集市去看她的妈妈,她提着一个篮子,她要把篮子装满,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呢?让孩子们自己回答并给篮子里装上东西,让孩子们画出来。我会在黑板上提供一些范画,让孩子们模仿想象。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提供了创作空间,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思想的解放。

(四)增强绘画的氛围

在画画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播放音乐增加绘画的情趣,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一些较柔缓的音乐,尽量不要太激烈的,也可以选择一些和绘画主题相关的歌曲,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一些画面,从而更好地静下心来完成作品。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教学媒体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老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展现动感的图片。例如,我在教孩子们画苹果树时,运用课件展示苹果树简单的生长过程,带领学生观察每个图片的变化规律,让孩子深入的注意到一些苹果树的细节,从而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化抽象为具体增加真实感,触摸感,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四、注意绘画技巧的练习与创造应的同步进行

当前很多人谈及幼儿的绘画大多只是重视到了孩子们的绘画创作而大大忽略了绘画的技巧,很少谈到有关技巧的练习。从我在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来看,一些中班的孩子虽然脑子里面有画面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画。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不能够盲目的谈及想象和幻想,老师还是应该给孩子们讲解一些画画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真正的实现孩子对画画的理解。时下,不正说幼儿园美术教学要以创造为主,在活动中进行讲解,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我觉得不然,创造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清这两者的关系,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施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想象与幻想[J].读天下,2017(3).

[2]杨丽清.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J].速读旬刊,2016(7).

[3]毛沛定.试谈儿童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5):142-144.

篇3

一、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男孩子总是喜欢奥特曼,铠甲勇士之类舞刀弄枪之类的,而女孩子则多大喜欢芭比娃娃,蝴蝶结之类的;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奇妙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儿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选择孩子最熟悉的,最常见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是要相当强的画功,只要是他们熟悉的,身边常见到的,他们也会很乐意动笔尝试。例如:前两周,我们班的美术课,题材是画人物。很多老师肯定会选爸爸、妈妈等亲人让幼儿画。可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孩子们从早上入园开始,一天中见到最多的是老师。于是,我将题材定为《我的老师》。孩子们一听可乐了,因为我告诉他们,画的时候,帮老师变个发型,给老师化点妆,幼儿边画边仿佛出现在我和他们游戏的场面上,我在课堂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2、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还是以上述绘画课为例,幼儿在画我的发型时,有的画的直发,有的画的卷发,其实,无论哪种都很简单,就是用平时乱涂乱画中的直线,曲线来表现。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3、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教师可以帮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小鱼吐泡泡》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三、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指导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只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保持、延缓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令其专注、持久的投入到整个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创造出富有新意和美感的作品来。以下是我在几个教育环节中调动幼儿兴趣的一些尝试。

1、拟人化的指导语言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孩子们经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在绘画活动中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教孩子们画蝴蝶时,如果教师仅采用这样的指导语:“我们来画蝴蝶吧,看谁画的最美!”你的表情再丰富、语气再亲切也不会引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创作愿望。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们说:“虫虫特别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它变出美丽的翅膀吗?”孩子们便会满怀兴趣的想出各种办法来装饰描绘美丽的蝴蝶。

2、利用多种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绘画可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油画棒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情感;勾线笔可以细腻的描绘花纹;水彩笔更可以快捷的完成涂色…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当幼儿画的有些厌烦时,帮他换一种新的材料常常能重新燃起他的绘画兴趣。

3、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由幼儿内心世界的宣泄和表达欲望所引发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去,无论幼儿画出的形象多么幼稚无形,教师都要毫不吝啬给予鼓励。这样,幼儿才会增强自信心,越来越喜爱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创造。

四、巡视鼓励并与幼儿一起创作

篇4

一、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调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幼儿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绘画教学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幼儿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激发兴趣需要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开始时鼓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绘画过程中,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绘画结束时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绘画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我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绘画兴趣和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

1、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幼儿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表现。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主轴是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和求新求异的能力表现的动态结合。幼儿绘画主体是孩子,教师只能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绘画。在一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下,由幼儿自己去练习创作进行构思、设计、选材的绘制,教师在幼儿创作练习时,不要直接干涉他,替代孩子画画或模仿范画,而要加强指导,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克服绘画中的困难。例如,在一次幼儿命题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幼儿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见此我就鼓励他任意在纸上画一个形。他无意画出了一个不规范的椭圆形,我立即启发他:这个形象什么?他回答像一个鸡蛋。但如果画鸡蛋就无法深入地画下去,我就吟诵了一首幼儿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再通过语言描述出鹅的形象、动态。这样一来,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了鹅的形象。受到启发后,他很快能在椭圆形上添画鹅的头、颈、掌,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白鹅,接着我又教他鹅的头与身体之间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动态的画法,他又画出一群鹅。这样,一幅构图优美、形象生动的群鹅戏水图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例,既没有要求幼儿怎样画,也没有幼儿,而是运用“不教善教”的教法,不断启发引导,增强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发掘出幼儿绘画的潜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幼儿从想不到、画不出到想得多、画得好。

2、组织开展创造性思路训练

幼儿观察事物持续时间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系统性差、概括性差。因此,要通过一定的有目的的培训、训练幼儿观察能力的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以此为中心环节带动他们的感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想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经常引导孩子去观察他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人或事;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还时常提倡家长带他们去商场、医院、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使幼儿有兴趣去听、去看、去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大脑表象储存量。

主要措施:

(1)大量观察,让幼儿从小尽可能多地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

(2)让幼儿多听故事,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

(3)丰富语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4)绘画,幼儿期小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他的观察力,也有助于想象力的培训;

(5)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经常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让他们适当看些电视和电影……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挥想象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思考:不断地进行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就使得创造性思维逐渐向高水平发展,并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

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有时我会设定条件,启发幼儿联想或思维迁移。我在教绘画物体时要教其观察、归纳基本形或反之用基本形启发幼儿联想物象或事物。如图形——各种球类、吹泡泡等;方形——楼房、桌子、电视机等;三角形——热带鱼、伞、帆板等;对色的联想,如红——红花、红旗、火焰等,如蓝——蓝天、大海等;如黑——黑板、乌鸦等。启发联想不能局限伏有的几种,它是举一反三、触类旁能的体现。如在“形的组合”教学中,我让幼儿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幼儿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拼画出各种物体或在形状上直接添加特征也将形改变成具有意义的物体。每当孩子的创造力有所表现就应该及时鼓励与表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注重培养智力技能与扩大知识眼界

篇5

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因素:

1.社会因素。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到会、由画不像到画像。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教学因素。本本主义,忽略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力,一味的模仿或生搬硬套。现在很多教师上美术课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欢乐。

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教学,我们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美术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奇妙的点彩画”单元,其中我设计了一节《撕纸画》,利用用多种彩纸让一学生上直接贴画,我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的要领,他们沉浸在新本领掌握的喜悦中,与此同时,喜悦的心情又激发出了极大地表现欲望,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进行添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又如,课文想象画,让学生给学过的课文画插图,这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检验。除了以上几种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把局部变完整,画诗歌、换背景,等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运用课堂,寻找创新思维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个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个性差异在美术学习中尤其显得突出,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要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一刀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人的心情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到美术课堂来讲,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把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尽可能的挖掘,有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与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四、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个人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五、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不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六、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画出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参考文献:

篇6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今天在评画时,那个女孩就非常不自信,一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画,后来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她才肯把画展示出来。我有点纳闷: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是鼓励、欣赏孩子们的画,很少用负面的语言去评价,因为我知道,美术作品是孩子们表达思想的方式,没有对错,更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保护好他们的绘画热情。既然没被老师打击,为什么她会这样害怕呢?我的脑海中突然又出现一个画面――上节课结束后,女孩的爸爸一直拿着她的画和别人的画作对比,嘴里还不停地说:“你看看,这里画得不像,那里没有谁画得流畅……”

家长急功近利的“需求”迎合了美术教学中的“范画”教学,让“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停留在“像不像”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很多教育界人士逐渐认识到无范画教学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至此,美术教育的春天才姗姗到来,很多老师开始意识到无范画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关注起儿童绘画与美工活动中的主体――幼儿。

一、范画无法造就艺术家

(一)从绘画的艺术及教育功能来说

绘画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灵的抒发,是心灵世界外在的表达方式之一。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是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是不一样的,绘画表达自然也不同。

应引领儿童利用绘画形式尽享想象和创造,鼓励儿童进行个性化表达。而个性化培养,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老师应该把儿童的绘画作为读懂孩子的最佳媒介,并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如果简单给予一张范画,把儿童绘画作为成人化的艺术来约束孩子,势必束缚住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扼杀孩子无穷的创造力,这远远背离了孩子的发展规律,还如何谈对儿童发展的尊重呢?

(二)从范画明显的“教有痕”来说

人们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需要也不必要告诉孩子,“我”在教你绘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艺术的氛围逐步浸润孩子的心田,如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最高境界。而范画,是在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教孩子,告诉孩子:你们可以照我这样画,一定要照我这样画!最后,孩子仅仅学会了临摹,机械地接受复制,艺术修养的培养被范画克隆成无趣的技能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出无数的“画匠”,却培养不出一位艺术家。

二、没有范画的教学方法

这是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已经习惯了范画教学的我们该怎样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呢?

(一)了解幼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达到目标,必须要了解幼儿。幼儿的绘画,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幼儿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分。只有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及不同幼儿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儿童绘画亦然。只有见到了,感受到了,才能变着方法去表达。只有看见竹子,观察竹子,对竹子十分熟悉,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绘画前一定要带孩子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以丰富的生活作为创作的底蕴,然后再引导孩子去加以提炼、提升。如此,小孩子也不会纠结:我画什么呢,我不会画啊……

这幅《爱上网的爸爸》是一个四岁的小女生的画,她首先是见过蜘蛛网,知道网是什么样的,然后进行升华,联想到生活中爱上网的爸爸,最终表达出孩子对爸爸的观察和印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可以鼓励幼儿突破原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为什么鱼儿不可以飞?为什么天空一定是蓝色的?只要你敢想,西瓜可以是方的,天空也可以是黑的,在孩子的笔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艺术原本就是不讲道理的。毕加索、梵高他们用毕生去追寻自己的感受,用画笔去表达不可能的可能,他们的艺术才能在今天依然为世人所赞叹。

这幅《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表现了孩子对超现实的描述,画面中,苹果树高到云霄,苹果很大很大,需要架上梯子爬到云朵上,才能摘到苹果……

(三)作品欣赏――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

不提倡“范画”教学,是指无需教师亲自去画一幅画让孩子临摹,并不是在一节美术课上什么都不给孩子提供,教师什么都不做,就让孩子“瞎画”。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而停顿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欣赏一些名画,欣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教师也可以把一组同主题的艺术作品拿来给孩子欣赏,在众多的作品欣赏中,让孩子通过比较去发现自己的最爱,找到自己创作的兴趣点,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

(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一节课是充满笑声的,相信没有孩子会拒绝画画。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不符合情理的画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画的主人,都可以自由地创设自己的画面。比如《青蛙和鱼》一课中说:小鱼和青蛙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个小水塘,突然有一天,青蛙想到外面去看看,回来后它对小鱼说,它看见了人、鸟、和奶牛等,于是小鱼便对青蛙描述的人、鸟、牛进行了想象,所有的形态都在鱼的基本形体上进行变化,结果孩子们画出的画千奇百怪,特别有想象力。

案例一《长满书的大树》

以主题创作法教学,主题是“一棵长满书的大树”。如果树上结出的果实不是水果,而是充满智慧的书会是怎样的呢?我先抛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创作画面。首先画面要有一棵树,没有范画,孩子的树就是各种各样的,书也没有统一的形式,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也千奇百怪。在小朋友的画里,人是自由的,可以在房子上、树下躺着,可以荡秋千,可以把书当成蹦蹦床,可以爬着梯子去采摘书的果实……这样的美术课自由而启迪心智,孩子一定会产生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进来。很多时候,该下课了,孩子们还不愿意下课,说还没有画完。

案例二《一根鱼刺引发的……》

这节课是由小猫爱吃鱼的故事引发的,题目是一根鱼刺引发的故事,孩子们肯定会想到猫,在画面中我看到鱼刺成了有生命的鱼,和猫成了好朋友,有的猫让鱼重生,有的鱼会飞并背着小猫一起环游,有的猫在海底,而鱼在陆地……

案例三《表情》

这是一组年龄较大的孩子的创意线描组合,利用点线面进行拼接创意,形式不限,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切割再创造,自由组合。

我相信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没有范画的约束,孩子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不合逻辑的思维,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关键是你要给孩子胆量,让孩子有信心下笔。很多受过范画教育的孩子,一旦没了范画,就常常皱着眉头不敢下笔,因为失去了“标准”,他也就失去了方向和信心,觉得自己画不出,被动地等待老师给他现成的图来参考。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就没有了,更别说创造力了。

(五)同伴学习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基础训练;正确引导

【Abstract】The baby drawing activity is in itself a comprehensive activity. Melts the intelligence factor and the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a body. The teacher in the drawing initiation process, should respect the baby the characteristic, initiates baby’s imagination, sets up interest which the baby studies, by the basic capability raise primarily, enhances the drawing in administrative levels the skill, enhances the baby drawing confidence, promotes the drawing education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Fundamental training; Correct guidance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想象,挖掘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可是在绘画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让幼儿自己独立临摹,幼儿会不知从哪开始,无从下手。尤其是画意愿画时,不知画什么好,有的幼儿在教师启发下,用语言描绘自己想画的内容,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但真正动手画时,却不知怎样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的画面与描述的出入很大,差强人意,甚至一塌糊涂。长此以往,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更可能会扼杀幼儿刚刚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儿把自己的想象、创造表现出来的前提和基础,但技能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予以正确引导,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孩子一定的绘画技能与方法,提高幼儿“画语”表达力,让幼儿想象的翅膀有目的的飞翔。

偶尔的一次上网,给了我灵感。我搜到有关画坛巨匠“达·芬奇”的一则小故事,大意如下: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位著名画家,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留下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许多不朽之作,他之所以有如此非凡的成就,得益于他的老师独特的教法。据说,他小时学画是从画鸡蛋开始的。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道:“别以为画蛋很简单,很容易,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例如把头抬高一点或把眼睛看低一点,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廊也大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经过不断的勤学苦练,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卓越的画家。

小故事里的一句话引起我特别的注意与思索——“即使是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美丽而有趣的“形状”,“形状”是由物的形体结构、位置比例以及质感等因素构成。每一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物体独特的“形状”即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变换角度看,物体独特的“形状”又会有变化。我们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形,学习用"基本形"去概括物体的形,对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绘画水平肯定有帮助,这也同达·芬奇画蛋(认真观察蛋形,表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蛋形的差异)异曲同工。这个想法令我兴奋,付诸实践:我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特点,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将利用“基本形”去概括事物的绘画方法传授给幼儿,以充实教学手段来帮助幼儿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幼儿绘画水平,增强创造能力。 1线段训练,发展幼儿基本形绘画能力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图形绘画方法,我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基本线段集中起来,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如带幼儿玩《线宝宝》的游戏:出示基本线段的图片,教幼儿认识“线宝宝”,先引导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模样,再请幼儿为线宝宝画像,还可请幼儿想象一下线宝宝象什么?怎样把线宝宝打扮的更漂亮等。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几何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平面几何图形,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形概括、描绘相关物体,如将房子概括成三角形的房顶,方形的房体,圆形的窗户等。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同时,还教给孩子绘画的构图技巧,识别冷暖色,学习搭配运用色彩,掌握彩色水笔、油画棒等工具的绘画方法,每次课教新内容,新课与旧课承前启后。如在幼儿掌握基本形画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孩子对图形的组合能力,并加入一些不规则图形,每次课画新内容,由浅入深,每次课贯穿一个内容或主题,加上简单背景,初步引导孩子在背景、构图处理上融入自己的个性想法,形成完整的一幅画。在涂色技法上,由平涂、圈涂、交织涂色、混合重叠涂色等逐渐丰富起来,难度循序渐进的高上去。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独立能力。

线段是图形的基础,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线段及基本图形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促其不断发展。

2基本形添画,激发幼儿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我想到了基本形添画:首先给幼儿-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利用一个圆形,经过向幼儿讲明如何添几笔使之成为-个物体后,幼儿很感兴趣的也来动脑筋“变变变”:有的在圆中间画几笔成为一张笑脸,有的往外边添画几笔成为一个太阳,有的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水果、一朵小花、一个小动物脑袋等;利用三角形添画出小松树、尖顶的小房子、蝴蝶结、戴帽子的不倒翁等;给出长方形,幼儿根据要求长方形可以画毛巾、汽车、冰箱、洗衣……等等;这些以简单的图形内外添画的方法幼儿感兴趣,也容易让幼儿自我表现,把他们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概括地表现出来,趣味性强,又具有开拓性。

我还和幼儿一起玩轮廓添画游戏:指导幼儿把实物按在纸面上,按实物的轮廓描在纸上,然后让幼儿根据形状,想象像什么?再添画形象。如用五个手指张开描出轮廓,幼儿便想象画成小鸽子、小孔雀、五指山等,两个手指竖起来的轮廓画可想象成大白鹅、小兔、剪刀等,六角形积木可以画成雪花、六瓣花,小手指印可以变成小花、毛毛虫等等。还可用切开的青椒或藕的横切面,蘸上调有糨糊的色彩,在纸上压印,就形成了一朵朵的花。再用黄瓜切面蘸上绿色颜料压印,画出叶子,然后画上茎,这样就出现了-棵美丽的花草。也可以用海绵、瓶盖、笔套、纸团、玻璃球、水果、树叶等蘸颜色拓印在纸面上,让幼儿去想象,去添画。

轮廓添画是基本形添画很好的延伸,因地制宜的利用-些简便材料,展示丰富多彩的图案世界,能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形状”,有利于开拓幼儿独特的想象力,给幼儿以影响:绘画材料并不仅局限于画笔和颜料,“随心所欲不逾矩”,善于动脑,大胆利用一些现成的材料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绘画,运用身边的自然物、自然形,去发现美、创造美,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基本形组合,训练幼儿观察力在组织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物象进行观察、分析,用基本形去概括组合。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三角形,翅膀是弧线,爪子是斜线。观察被画物象什么基本形,使所画物象接近于幼儿所熟悉的图形,由复杂变简单,幼儿不再畏难,有了可画的兴趣,自己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能很好的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

又如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半圆形可变成小鸡,椭圆形组成小鸡的房子等等。这与上面的例子是逆向思维,需要幼儿将图形与平时观察到的物象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再现联系物象的过程,既会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又会激发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的兴趣,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画出情节内容,幼儿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如请幼儿根据古诗《咏鹅》的内容进行绘画,我稍加指点启发,幼儿就会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鹅的事物,展开想象,利用椭圆形、三角形、波浪纹等大胆组合,创造出白鹅游水、荷花相伴,鱼嬉其间等丰富多彩的画面。这种训练也是促使幼儿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种良好手段。

4基本形发散,发展幼儿创造力在评价一幅幼儿绘画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创造力。可见,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创造力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材料,选择能激活幼儿思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利用幼儿在数学课中认识的几何图形,以熟悉的基本形作为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如:我先在不同位置画出两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让幼儿看着椭圆形,启发他们联想,幼儿能想到是恐龙蛋、鸡蛋、镜子、西瓜、娃娃的脸等,接着就可以组织幼儿玩“蛋变了”的绘画游戏:大蛋和小蛋变出“电话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发大胆想象发言,而后我会边说边画:“它们说,请老师当魔法师把我们变成长颈鹿吧……”添画上圆圆的眼睛,类似三角形的耳朵,细长的像长方形的腿,一只长颈鹿便跃然纸上。幼儿会I京奇的张大眼睛,兴趣昂然,再让幼儿以此为思维发散点,自己来当魔术师,想一想,能帮两个大小椭圆形变成其他的什么动物或物象?在我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孩子们纸上画的椭圆,有的变成了大公鸡,有的变成了小鸟,有的变成了大马,有的变成了节日的气球……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越变越开心,变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椭圆形的基本画法,在画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拓展。

又如教孩子画一张人物头像,可以先在纸上用不规则的线条分成几块,再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最后用不同的颜色涂抹大大小小的几何形体。这样就打破了规规矩矩的绘画形式,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不断地进行创造,进行重组合。既认识了色彩,又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还设计了“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正确认识与应用,以基本形为基点,逐步发散,丰富思维材料,发展创造力。如教幼儿画《美丽的鱼》时,我就说:“左边点一点,右边点一点,上面弧线连,下面弧线连,成一大鱼卵。鱼卵咧嘴笑,长出圆圆眼,背、腹、胸、臀、尾,五鳍不可缺,啥样花纹画身体?请你试一试。”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大鱼就画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利用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在画鱼的基础上,逐步训练幼儿自编、自念、自画,创作其它形象。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锻炼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幼儿的思维在创造性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篇8

幼儿三、四岁时就开始对绘画、折纸、剪纸、泥塑等发生兴趣,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小班适时开展幼儿美术操作活动,及时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兴趣,耐心教导他们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手工制作技巧,以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非常有利于幼儿成人后对生活的能力的信心和对生活情趣的发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给予理性的知识,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

1.创造和谐环境,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证,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好的、美的优秀作品,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同时,幼儿通过参观别人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小班幼儿入园后,带领他们参观美术活动室,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大哥哥大姐姐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孩子们看后,都迫不及待问:"老师这些玩意儿是谁做的?他们怎么做的这样好看?"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这些作品是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制作的。你们想不想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手工?"接着,我就带领幼儿到大班实地进行观摩,让幼儿有了一个真实的感受,那些漂亮的作品,我们也能做。这样就解除了盲目的给幼儿一些作品让幼儿直接操作,给他们造成心理的压力,自然而然的幼儿都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

2.借由绘画,让幼儿自由发展动手能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手、眼、脑并用,把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手段表现出来。幼儿大都喜欢画画,画自己心中所想。画笔是儿童感知外界事物的最明显也最直观的工具,通过跳跃的笔头,我们可以看见幼儿活泼的思维,美好的心灵。在幼儿阶段,先是会乱画一些线条等奇怪的东西,后来就慢慢画出个简单物体出来,再后来就能为物体象征性地再造一个粗略轮廓的形象,一直到最后,就可以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主观地对画进行重组、变形、加工等等。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使幼儿能大胆地运用线条、色彩、构图,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求幼儿有正确的姿势,要求手和身体的动作要相协调,充分尊重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3.引导幼儿参与手工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手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将脑海中的抽象思维投射到现实的材料上,进行积极的创造。通过折纸、剪纸、泥塑、粘贴等多种形式的手工制作,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动作的协调和灵巧。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幼儿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对各种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可视性的、可以感知到的艺术形象。

3.1 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参与折纸活动。"材料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前提,在接触过程中幼儿们会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你,做出一些选择,然后再逐渐形成制作意图。"纸质材料是幼儿接触较多的操作材料,用折纸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折纸对幼儿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手工活动,它涉及脑海中对于形象中的建构,手对脑中形象的再现,收的配合等多方面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只让幼儿照猫画虎地折,而应该让他们先想后折,折出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折小动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愿望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从而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动物,这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想象和动手能力结合的结果。教师应因势利导,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辅以玩耍与欣赏的形式,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参与折纸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2 耐心引导幼儿正确的持剪方法。陈鹤琴老先生曾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它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培养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而实际的教学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剪纸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安静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使幼儿的双手变得更加灵活。基于这些好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手工活动中穿插剪纸的内容。由于小班幼儿大多属于在家未使用过剪刀,不懂得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他们就像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教师播撒幸福的种子。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手工操作寓于游戏中,是我的主要教学方法,为此,我还编出一段顺口溜,帮助幼儿尽快掌握拿剪刀的方法"小剪刀,手中拿,大拇指住一间,其余四指住一间,对准纸,张开口,喀嚓一声,剪开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早已跃跃一试,想实践一下他们的剪纸技能。

3.3 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在幼儿手工活动中,泥塑由于其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取材便利、易于操作,也受到幼儿的极大欢迎。在泥塑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在小班的泥塑教学中,要采取有趣的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想象,并进而迸发动手的激情。活动中的主要材料是橡皮泥,通过捏、压、揉等基本技法,动动幼儿的小手,让幼儿尽情的享受自己所塑造形象的成功感。

4.以大带小,适当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篇9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u, \“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篇1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并不注重他们绘画的结果,而是整个创作的过程,即他们在这次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与领悟。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从而充分释放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如果不顾及学生主体的智能,一味地追求表面效果,就会或多或少的扼杀学生的天资、个性及其创造力。

因此,如果技能课教师还是以模式化、公式化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活动,一味的追求专业技能的效果,那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因为学习内容和模式的一成不变而产生厌学情绪。

在我的教学之中,我一直尝试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他们思维飞扬的空间。

一、把握个性化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的第一堂课,不是要学生带各种材料工具,而是请他们上来讲一讲自己所认为的最美的事物,请他们轮流来扮演一次美术老师,讲述他们所希望的上课方式,感兴趣的事物等等。我会从这些发言里去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体会他们观察美的视角,并把这些结合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给他们创造一种全新的上课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对我的课感兴趣。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连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无法了解,那么你就无法引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和专业兴趣,那你的那些教学将很难顺利地进行,如果不管不顾,那样只会得到一次次的对抗与沉默。因此启蒙老师的思维方式,传道方法对学生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这第一步,我们未来的教学才能更好的开展。

二、营造自主化的课堂,培养观察的习惯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指出了观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美术教学更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课程开始都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才开始绘画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论学习不进去,后面的绘画训练便会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需要变革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强调,学生一进入艺术殿堂就必须拥有敏锐的感觉,会用眼睛去观察与发现。可以先不学理论,先不动手画,但是一定要学会观察,例如教学生们画石膏几何时,我都会要求学生先观察5分钟,再开始按照自己的观察与感觉去绘画,在这过程中,我并不会去过多的插手与更改,而是完全以学生自己为主导进行训练,只是当出现问题时,让他放下画笔并再次进行实物的观察,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点。往往学生会在这样的绘画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真谛。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不能强制性的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灌输给他们,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独有的绘画技巧与表现方式。

我们该做的就只有是给他们讲解自己的经验,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与参与者。

三、策划阶段性的活动,释放学生的个性

在一段时间的专业技能学习后,很多同学会慢慢的对单纯的技能训练产生枯燥感,那么之前我们所收集的那些兴趣资料在这时就将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各种新奇的事物,比如玩具、装饰品等,尤其是我们高中的学生,更追求个性的释放。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加入一些如动漫绘画、饰品设计、个性服装的设计制作与展示的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时候,适时的让他们来一场服装设计展示大赛,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设计好的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好的进行制作,而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的,则让他们担任评委,然后将做好的这些作品让他们自己来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积极的参与,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进行了训练与提升,即使是那些缺乏兴趣的同学,在担任评委时也会绞尽脑汁的回想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价,而且这一过程不但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满足了他们展示个性的心理追求,同时又巩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四、尊重学生心理规律,打开联想的翅膀

契斯恰科夫说:“作画不仅靠眼睛所见,更应是心灵所感。艺术不是自然的翻版,要通过画家的思考转化为动人的艺术”。确实,美术不是单纯的模仿,它的生命在于创造,而如何去创造,这就需要人们去发挥他们的想象。色彩知识中,红色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所以感觉温暖,而又可联想到红十字,鲜血、闪电,感觉到危险。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蓝天、夜空、冰雪,感觉到辽阔、寒冷。如果我们没有启发学生联想,而是直接描述,红色――暖色,蓝色――冷色,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概念则是非常模糊的。学生只有经过了联想(迁想思维)后产生的概念既明确又深刻,且便于记忆。

创造与想象是分不开的,想象是思维的高级特殊形式,联想则是想象的初级阶段。对少年儿童来说,想象的成份大多是再造想象,虽说想象丰富,但是零乱无章,不能要求过高。用联想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例如:有一次,我给他们出题,让他们想象假如他们在国外,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找医生购买止泻药,并且用画笔来表达你的意图,你该如何绘画。然后学生就进行了很好的想象与创意。最后我给他们看图片,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其实是国外一位画家的真实经历,并把该画家的创意作品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与分析自己的创意和这名画家的那个更好,这样学生对绘画这门课堂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此,在我们经常性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扩散的形象思维目的,其结果便是创造。

五、更正错误思维习惯,提倡创新创造

在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思维习惯有:①画得象,准确才算美;②片面地认为干净、整齐、规则便是美,这是对美术普遍性规律的误解。我们不能把学生置于森严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否则,生命的创造欲望和创作力便无法向外澎湃。就象写作文一样,若一开始向百分看齐,便无从下笔。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永久的概念,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绝对规则与准确,其准确性是相对的,只是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特别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因此,在美术科的活动课中,我们一方面尽量多开展简易写生活动课,生动第一,准确第二;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灯片、范图及音像设备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大自然,使他们头脑中增加表象贮备,为其思维正确定向与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与学生交流

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学生都是坐在桌子上听老师讲,学生之间很少有思维的交流,而在我的课堂中,并不去限制他们的交流,经常性的鼓励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交换完成的作品,让对方来帮助寻找错误点。并经常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座谈,谈谈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与进步,再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课程的更改与计划,让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的解放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