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

篇1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篇2

【关键词】高位截瘫;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8-01

1 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变的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1]。截瘫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绝望的心理,因此,护士应多巡视病房,用亲切的语言,和善的面容,多与之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截瘫病人一般都要经过痛苦期、达关期、悲观期或兴奋期[2],让患者尽情的发泄自己的委屈或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 高热的护理

主要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血管扩张,停止泌汉,机体周围的环境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病人常产生高热,达38℃以上,因此可采取物理降温,可将冰袋置于头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处,用75%酒精、冰水擦浴或冰水灌肠等,调节室温维持在20-30℃通风,减少被盖,可将肢体或胸部暴露[3]。

3 呼吸道的护理

截瘫患者因呼吸机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导致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若病情允许,尽量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达到引流的目的,定期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针对痰多比较粘稠的病人行雾化吸入,在吸入液体中加抗生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等药物以达到祛痰、平喘、消炎的功效。早期实施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道梗阻和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应保持气道通畅,导气管固定牢靠,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及时将分泌物吸出,定期更换内管。

4 预防褥疮的护理

截瘫患者皮肤失去感觉,全身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差,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多为骨突起处。嘱患者常翻身,最好在身体悬空处垫软枕或气圈,使患者更加舒适,也可使用气垫床,减少骨突处局部皮肤受压,设翻身卡,每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应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勤换床单也能预防褥疮的发生。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是在便盆边缘垫软纸,布垫,防止擦伤皮肤。Ⅰ期褥疮只需解除压迫,使血液循环回复即可,Ⅱ期褥疮,先清创后抽液,用碘酊涂于创面再用红外灯照射后无菌纱布包扎。Ⅲ期褥疮,先清除腐败坏死组织,再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后生理盐水冲净,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创面愈合。

5 泌尿系的护理

高位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减低,造成尿道口细菌繁殖而感染。首先鼓励患者多饮水在2500ML,女性会冲洗一天2次,男性尿道口护理一天2次,对于昏迷、神志不清者行导尿术,若是留置导尿,可用庆大霉素无菌液冲洗尿管每日2-3次以达到消炎作用[4],尿袋每天更换一次,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6 便秘的护理

让患者及家属高度重视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对排便困难的患者,指导病人及家属采用按摩腹部的方法,依结肠走向右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5]。其次要做好饮食护理,饮食要定时、定质、多食粗纤维、水果,多饮水,蜂蜜、糖水,多吃香蕉以防便秘,还可适当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参考文献

[1] 苏冰莲,汤红莲,徐建婷,等.外科手术中疼痛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09.9(4):112-113

[2] 郭秀兰,张启兰.创伤性高位截瘫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1):62-63

[3] 崔淑清,宋立波.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16):148-148

篇3

【关键词】重型 颅脑 损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18-02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因此,正确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是抢救生命的关键,并可以减少残疾,最大限度恢复病人肌体功能。

1 护理:

1.1 做好急诊抢救工作。

1.1.1 将病人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设专人护理。

1.1.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

1.1.3 有呼吸障碍者,应及时吸出气管内呕吐物,血性分泌物,及时吸氧,须气管切开病人做好术前准备。

1.1.4 有休克病人,要分析休克原因,及时抢救休克。

1.1.5 须手术治疗病人,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及时采集各种血标本送检、备血,有尿潴时导尿,剃头等。

1.2 严密观察病情演度

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轻或重,有时在受伤短时间内难以判断,因为脑损伤后,病理变化多端,症状与体征也随之演变,接诊或入院时,意识清楚,初诊属轻型或中型的病人,可能突然转为重型,若观察病情粗疏诊断就难以确切,以致处理上措手不及,耽误救治时机,护理方面对颅脑损伤的病人,伤后24-72小时应定时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肢体活动等。

1.3 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合并伤

有的颅脑损伤病人还可能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一定认真观察,不可误诊,并要处理好处理的先后顺序。合并内脏破裂,张力性气胸,大量外出血、休克等危急生命的严重伤情应优先处理,如颅脑伤与合并伤二者都危急生命时,应同时进行救治,以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上要保证输血支持疗法等措施。

1.4 颅脑损伤的护理

1.4.1 卧位 依伤情采取不同卧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呈昏迷状态,应取平卧、侧卧位,以利口腔分泌物向外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1.4.2 营养维持与补液

脑损伤病人可致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由于创伤修复,感染和高热等原因,肌体消化量增加,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极为重要,重型颅脑损伤及障碍和开颅术后病人,2-3天内一般应禁食,给予补液,伤后3天内每天补液量1500-2000毫升,输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与肺水肿,长期昏迷病人,待肠鸣音恢复后可给予鼻饲每次200-400毫升,每日4-6次,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宜于消化流质饮食。

1.4.3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仅直接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而且脑损伤可以影响于呼吸道发生支气管黏膜下出血,神经原性肺水肿,肺炎等并发症,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吸出口鼻腔、咽腔、气管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有气管切开病人做好气管切开护理,预防感染,及时给氧。

1.4.4 五官护理

注意保护角膜,对眼睛闭合不全的病人,一般可带眼罩,涂眼膏,脑脊液、鼻漏、耳漏的病人宜将鼻、耳血迹擦净,不用水冲洗,也不可用纱布、棉球堵塞,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1.4.5 胃肠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护理上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4.6 皮肤护理

昏迷及长期卧床,尤其是衰竭病人易发生褥疮,预防的重点是保持床铺整齐、整洁、勤翻身、扣背、按摩皮肤。

1.4.7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晕迷病人,有尿潴留,应给予留置导尿、并做好留置导尿护理,每周冲洗膀胱两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并做好消毒,预防逆行感染,观察并纪录引流尿液量,颜色及性质。

1.4.8 预防关节萎缩和足下垂

昏迷与长期卧床病人,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须定时活动肢体各关节。

1.4.9 伤口观察与护理

开放伤或开颅术后,观察敷料有无血性液渗透情况,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头部垫以消毒纱布及无菌巾,注意是否有大量脑脊液漏。

1.4.10 躁动不安护理

躁动的病人应适当将四肢加以约束,以防自伤或坠床发生意外,但是不能单纯的约束,需及时分析原因加以处理。

1.4.11 高热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出现高热时,要分析原因,一般病人在急性期体温可达38℃-39℃,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高热,要考虑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感染并发症。要针对原因给予处理,一般头部枕冰袋或冰帽,有时可用镇静,但不能应用抑制呼吸药物。

1.4.12 癫痫病人的护理

癫痫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误吸与室息,并有专人守护,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并在上下口齿之间加牙垫或塞一纱布以防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安定,冬眠药进行治疗,注药速度要慢避免引起呼吸抑制,要认真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篇4

【关键词】截瘫病人;并发症;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骑三轮车时,高处坠下横木打伤头部。颈部极度后屈,出现颈部疼痛,后屈畸形不能活动,颈部至胸骨角平面麻木明显,四肢不能活动,头晕,头痛。以“颈5、6、7爆裂骨折、颈脊髓损伤A级”收入我科室。入科时查体,T36.5℃,脉搏64次/min,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护士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并遵医嘱给予颈托固定颈部。并于三天后进行手术,术后精心护理,最后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生的意外致使截瘫,使患者心理和生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该患者需长期卧床,突出的心理表现是恐惧、焦虑、悲观、孤独、压抑。他一方面害怕家庭嫌弃,一方面担心预后,对死亡存在明显的恐惧。医护人员要理解病人的心情,主动与病人接触、沟通、关心、体贴患者。有时往往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就能打动患者,敞开心扉,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周密的照料。除态度和蔼、认真,操作轻柔外,还可用适当的方式向患者说明病情以及影响疾病康复的各种因素,解除顾虑,从而取得他的信任。只要配合治疗、康复护理,很多病人是可以恢复健康或提高自理能力。此外,护士还应与其家属沟通交流,让他们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之外,多抽时间来医院探望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重视,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护理和体温监测 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翻身时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并注意颅骨牵引,防止滑脱,保持牵引绳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床头抬高15°~30°。颅骨牵引钢针口处滴75%酒精4~5滴,每日更换敷料一次。由于脊髓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全身交感神经支被切断,不能适应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出现高热,病人一旦出现高热,体温>38.5℃(腋下),即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4℃冰生理盐水300ml低压灌肠,采取积极措施降温。

2.3 皮肤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皮肤感觉丧失,没有正常皮肤的疼痛刺激信号,极易发生褥疮,针对褥疮形成的原因,在护理工作中, 应加强责任感,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循环,以杜绝褥疮的发生。具体做法:(1)每2-3小时为患者翻身叩背一次,并观察皮肤情况;(2)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擦洗全身,并涂上爽身粉; (3)保持病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及时处理大小便;(4)在肌肉包裹较薄的骨隆突处垫以海绵垫、气圈或褥疮垫[1]

2.4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颈椎损伤部位因出血、水肿压迫脊髓或脊髓横断,使肋间肌等呼吸肌麻痹,不能主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我们对截瘫病人要做好思想工作,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如吹气球),按腹咳嗽,辅助排 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用吸引器吸出,并协助病人作扩胸运动,每2h给予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注意力度,这样就能起到扩张肺的作用;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5 注意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患者因进食困难,多采用鼻饲,食物不经口腔咀嚼直接进入胃内,口腔内唾液腺分泌减少,细菌容易繁殖,常易继发口腔炎、牙龈炎等口腔感染。因此,口腔护理不可忽视。具体做法:(1)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口腔护理液棉球清洁2-3次。(2)保持口腔腺体分泌畅通。

2.6 做好会阴护理:每日专用会阴护理液擦洗会2-3次,留置导尿,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每周验尿常规2次,每隔4h开管,以便逐渐建立反射性膀胱和自律性膀胱。

2.7 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 为了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避免关节僵硬,早期协助患者进行上肢、下肢、股四头肌有节奏地收缩与放松活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按摩时手法应轻柔、缓慢。晚期则鼓励患者进行撑臂,伸、屈膝关节等方面的功能锻炼。每日不定期活动数次,每次10min,被动活动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准,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与时间,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适应,达到恢复生理功能的目的。因病人不能在医院完全康复,所以出院时应做好各方面指导,以便在出院后能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大的功能恢复。

2.8 便秘或二便失禁的预防和护理 做好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多食水果、蔬菜、豆类、肉、鱼等,忌辛、辣、煎、炸食物,嘱多饮水,蜂蜜、糖水,多吃香蕉以防止便秘。已发生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戴手套挖出干结粪便,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防止粪便中毒。大便失禁时可服收敛剂,并保持皮肤清洁。

3 讨论

高位截瘫病人因病程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在工作中如护理不当,随时危及生命。我们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采取可靠的有利的护理措施,做好床头交接班和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使病人自强自立,面对现实;生活上给予周密的照顾,使病人振作起来,树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缩短卧床时间,从而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篇5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预防性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上述时期在本院住院的7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MRI检查证实,符合脑卒中诊断。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情况: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鼻饲、吸痰、咳嗽无力及伴发基础疾病;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评估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控制感染等。

1.3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发热(T≥38.0℃)。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1.4结果796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70.1±9.8)岁。下呼吸道感染与高龄、长期卧床、合并基础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吞咽功能障碍、出血性卒中患者限制绝对卧床2周以上、侵入性操作、探视陪伴多、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有关。

2原因分析

2.1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呼吸器官老化,支气管黏膜运动功能低下,呼吸道清除及防御功能低下。

2.2长期卧床,使支气管分泌物随重力流向肺底,细菌生长繁殖产生坠积性肺炎。

2.3出血性卒中患者限制绝对卧床2周以上,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不能有效地把痰液排出体外。

2.4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或切开、吸痰等,损伤了呼吸道黏膜,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统。

2.5探视陪伴多,由于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探视陪护多,易使病室内各种细菌病毒增多,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

3预防性护理措施

3.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脑卒中的类型、年龄大小、基础疾病情况,有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肢体偏瘫被动卧床、语言障碍、忧郁等等,偏瘫的程度,卧床时间的长短,营养状况怎么样,生活是否能自理,有无合并其他感染;了解患者家属对本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力度等。据此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护理计划。

3.2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突然患病,偏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很容易产生急躁、抑郁、焦虑、甚至悲观厌世而拒绝治疗的心理,而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绝然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心理康复也是促进机能康复的重要保证;相反,心理状态不佳,则起反作用。因此,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善于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思想波动,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鼓励、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到温暖、关怀、受尊重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3.3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出入量的变化。如发现瞳孔不等大、针尖样瞳孔、瞳孔散大等应考虑脑疝发生的可能;如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应考虑有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的可能;如体温过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则有休克的可能;如呼吸变慢、不规则、叹息样呼吸则提示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病情危重;如脉搏细弱则有循环衰竭的可能,如脉搏加快时有血压升高的可能,脉搏变缓有颅内压升高的趋势等等[1]。通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感染及存在的感染隐患,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3.4预防、控制感染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病情、年龄、卧床时间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防治下呼吸道感染,首先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使患者从危重昏迷状态缓解,同时需经常进行肺部听诊,掌握下呼吸道感染进展、转归情况。医务人员要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在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注意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时送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加强护理,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清醒患者鼓励主动咳嗽,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适当多饮水,必要时给予吸痰并严格无菌操作;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o-45o角,可活动时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尽量减少卧床时间;由于吞咽障碍容易发生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吞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摄取导致低蛋白血症及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有吞咽困难者应及早鼻饲,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发生误吸[2];如有体温升高、痰多、肺部音等感染征象,应用合理的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病室每天通风2-3次,15-20min/次,注意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

4小结

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积极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康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而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者的病情、年龄、卧床时间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有关,早期及时的预防护理能明显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细小的下呼吸道感染信号,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才能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菊,刘军艳.糖尿病并脑梗塞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0,22(27):64.

篇6

    1 临床资料

    我们部门2012年在2010年6月10月收治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29男,13女,年龄18~72岁。椎单节段的脊髓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坠落伤17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颈椎15例,胸椎17例,腰椎8例;骶椎2例;伤29例,两个部位超过13例。 32例物理损坏,包括多发伤的其他网站:一份报告的16例,4例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3例腹部外伤,3例四肢骨折,2例骨盆损伤。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脊柱损伤患者口、鼻及咽喉部异物或因口腔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救时首先应迅速清除这些部位的异物或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运达医院救治。同时,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本组有3例颈椎骨折患者采取气管切开开放气道,要注意手法避免脊椎或脊神经损伤加重;1例合并脑外伤患者因舌根后坠而影响呼吸,经积极处理,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

    2.2 护理和制动脊柱胸、腰段损伤患者因脊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若搬运方法或患者姿势不当,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故对怀疑有椎体骨折的患者,应采用硬板担架抬送,搬运时由3个人分别同时托住患者的下肢、腰臀部、肩颈部,保持患者身体纵轴一致性 ,严禁旋转躯干,轻放于预先备好的硬板担架或木板上。

    2.3 术前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可短期内出现休克,患者人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对于多发性损伤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稳定脊柱,防止脊髓的再次损伤。尽量绝对卧床休息,需要翻身者,须使肩部和骨盆一起翻,不可扭曲脊柱。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并使其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

    2.4 术后护理2.4.1 麻醉和引流管管理患者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方便口腔分泌物的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下肢血供及感觉运动是否异常,小便不能自解者保持留置尿管,定时开放;注意观察有无神经受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因脊柱创伤手术大,出血量多,为防止血肿压迫脊髓及肌化、粘连影响手术效果,常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4. 2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睡硬板床,骨折垫软枕,使脊柱过伸。3周术后患者可以逐渐腰背肌功能锻炼。具体方法是: 五点支撑法:伤后2周,患者取仰卧位,双足支撑身体,拱腰,背飞扩展;三点支撑法:伤后3周,基于五点法,用手臂在他的胸部,头部和两个脚,全身腾空扩展; 俯卧锻炼方法:通过支持5周后容易受伤,基于三个点支撑法,双上肢,背部伸展,两个膝盖伸直,背部肌肉力量在头颈部,胸部和腿,从床上抬。

    2. 4. 3 脊髓神经损伤,术后观察损伤硬膜外血肿压迫,牵引等原因往往伤害到脊髓或破坏脊髓的血液供应,密切观察,如果病人抱怨麻木,蠕动和排便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

    2. 4. 4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时间,并发脊髓受压时容易并发褥疮,肺部和尿路感染和其他日常,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进行如下操作:预防性护理护理:患者褥疮褥疮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高达50%,必须维持在床上,清洗,烘干,每2小时1次,翻身这个过程中,骨压缩气垫环,为了减少局部长期压缩,并每天用酒精来清洁皮肤。肺功能护理:应注意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伤后,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教会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泌尿系统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导尿过程中,导尿管,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约达3000ml,出尿沉渣, 2周后,闭塞导管, 3~4h开放时间开始训练膀胱功能,防止挛缩膀胱。 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长期卧床病人,下肢静脉停滞,抬高下肢15~30度,踝关节背屈动作做。

    3 结果

    42例脊柱损伤患者无1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损伤,均顺利入院。经急救和综合护理,无1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死亡或发生神经损伤加重,预后良好。

篇7

【关键词】  围生期  心肌病  护理体会

        围生期心肌病[1]是一组多因素疾病,既往无心脏病史的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2-20周)女性,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型心肌病。可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本病的特点之一是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的出现频率较高,约在每1300-4000次分娩中发生1例,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多胎妊娠的产妇容易患产后心肌病,营养缺乏及感染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主要病变在心肌,表现为细胞水肿,变性及坏死,多发生于妊娠36周至产后12周之间,产妇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可持续3-7日,表现为充血性全心衰竭,症状有气促、呼吸困难,心慌气短,水肿,发绀等,查体可见:血压升高,脉压减少,心脏扩大,心尖区听到ⅰ-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底部出现湿性罗音,心电图提示t波变化为主的心肌损害。因此发现后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非常重要,且预后良好。现将本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围生期心肌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1例为妊娠末期合并有高血压综合症,年龄33岁,4例为产后原因不明,年龄25-37岁。

        1.1诊断:入院后查体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各项生化检查,确诊为围生期心肌病。

        1.2治疗:遵医嘱尽早治疗,控制心衰,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制剂,同时给维生素b1,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保护心肌,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镇静剂。

        1.3结果:经治疗及护理,4例治愈,1例好转,平均住院56.6天,最长152天,最短21天。

        2  护理体会

        2.1急性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病情,预防心力衰竭,迅速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设专人观察护理,每15min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保障静脉通道畅通,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有无低钾症状,严格控制输液时间、量及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持续给氧4-6l/min,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备好急救仪器,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2对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低,易出现毒性反应,因此给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准确掌握剂量,密切注意洋地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黄、绿视及有无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护理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和性低血压等,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3预防诱因:呼吸道感染是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加重的重要诱因,因此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季节更换和气温骤变时。对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予以持续吸氧,氧流量视病情酌情调节。每12-24小时更换鼻导管和鼻塞。对心力衰竭可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以了解治疗效果。

        2.4病情平稳期护理

        2.4.1心理护理:患者较年轻,病程长,病情复杂,故常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悲观失望,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所以在护理中对患者多关心、体贴,常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另外沟通患者丈夫多关爱体贴妻子,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持休息环境安静、整洁和舒适,避免不良刺激。对失眠者酌情给予镇静药物。

        2.4.2休息:无明显症状的早期患者,可从事轻工作,避免紧张劳累。心力衰竭患者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可轻微活动,护士应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安排有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阵发性晕厥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护士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对长期卧床及水肿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翻身和防止褥疮。

        2.4.3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对心功能不全者应予低盐饮食。同时耐心向病人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

        2.4.4保持二便通畅。

        2.4.5感染护理:①预防呼吸道,尤其是季节更换和气温骤变时。②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洁净,控制探视,防止医源性感染。③监测生命体征。④注意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5出院指导:(1)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2)因本病再次受孕复发率高,所以再次妊娠应慎重。(3)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血栓发生率[2],故对产后心肌病患者宜采取其他避孕方法。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护理  

        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共收治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3~89岁,平均75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担忧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介绍治疗方法,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给予轻松疗法,适时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

        3 保持正确

        使病人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抬高患肢20-25度,促进静脉回流。老年人因皮下脂肪较薄,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可感到不适,会不由自主地变化,导致骨折移位、畸形,影响其功能,故必须讲清的重要性。根据情况给予具体帮助,同时还要使病人感到卧位舒适,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隔一段时间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情况下改变卧床姿势帮助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不适。

        4 注意饮食营养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早期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中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铁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铁等营养素,后期进食高热量,补充养血调节肝肾的食物,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应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合理安排饮食,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食物调配,使病人增进食欲,保证营养的供给,注意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5 并发症的防治 

        5.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反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稍微活动上身,用力咳嗽,定时拍背,及时咳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鼓励病人多饮水,有针对性地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日口腔护理1-2次,以预防肺部感染,天凉时要注重保暖,以防着凉,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气。

篇9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69-02

由于车祸或外伤,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发生各种衰退,反应迟钝等原因,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特别是老年人又因各项机能的减退,骨折愈合缓慢,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为了减少或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患者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很重要,特别是功能锻炼,极为重要。

1 心理护理

创伤、住院与手术易造成患者恐惧、多疑、担忧等精神症状。如生活上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需要他人照顾,担心拖累家庭及子子易出现情绪低落,易产生抑郁。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如手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应细致而耐心解释,不可了管制。关心并尊重病人,经常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多问候,注重细节,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消除病人的疑虑,让病人感觉亲切温暖,调适好心理状态,稳定病人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 饮食护理

2.1 骨折早期:伤后1周内,饮食以清淡为主,配以蔬菜、豆类、蛋类、水果、瘦肉等,给病人补充一些粗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燕麦等,食物应软质易消化,忌食酸辣、油腻食物,不宜过早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母鸡汤等,否则会导致肿胀消退减慢,影响骨痂生长,延迟骨折愈合。

2.2 骨折中期:伤后2至3周,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优质蛋白来源主要是鱼虾、瘦肉、蛋类、奶类和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质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A、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折的愈合,指导病人吃一些虾皮、海带、动物内脏,以供给机体矿物质,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2.3 骨折后期:伤后3至5周,饮食上可解除禁忌,可给予骨头汤、母鸡汤等,也可配以辛辣调味品,以增进食欲,刺激胃液分泌,有利于病人营养及能量的补充,满足骨折生长期的重要。对于特殊病人,如合并糖尿病、肝肾疾患、有特殊及特殊饮食习惯的病人,饮食上应注意搭配合理,既要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易发并发症的护理

3.1 预防压疮的护理:骨折病人不能活动,皮肤抵抗力低,易在受压部压如骶骨尾部、肩胛部,足部出现压疮,应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牵引病人应教会用健肢做支撑抬起臀部,受压部位势以软枕,股骨骨折病人如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即可向健侧翻身,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骨盆骨折病人应利用牵引床抬起上半身,按摩骶骨尾部。脊柱病人在翻身时,肢体应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扭曲、旋转,以免引起继发性损伤,护士应经常检查受压处皮肤情况,保持病人皮肤清洁。

3.2 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患,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定时翻身叩背,做有效咳嗽,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 预防泌尿系感染:由于卧床、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加之膀胱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排尿后残余尿增多而导致泌尿系感染,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对于留置导尿人病人每天应做好尿道口的护理。

3.4 预防深静脉血栓: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少,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指导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及踝关节的运动。骨折固定或手术后,做肌肉的等长收缩,配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多为静脉淤滞所在,做好交接班记录,必要时以同一平面周径,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功能锻炼

4.1 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早期做握拳及时和腕关节屈伸练习。外展型限制肩外展活动,内收型限制肩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病人固定2周内,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固定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初期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动作,2周后开始练习肩、时、腕关节活动,禁忌做前臂旋活动。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及手推墙动作,7-9周后,X线显示骨折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练习腕关节活动。

4.2 下肘骨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2天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天后,可做轮椅下床活动,3-4周后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病人应鼓励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运动,足的背伸、跖屈运动,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6周后可弃拐行走。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应指导有计划地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去掉牵引及外固定后,教会病人用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保护病人谨防跌倒。

4.3 脊柱骨折: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应进行肌肉的按摩,方法是用双手鱼际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反复滑动。禁忌脊柱前屈、旋转活动,指导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做下肢关节的内收,外展运动,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和旋转活动,练习手指的伸、屈、握拳、捏、握等动作。

5 出院指导

由于骨折愈合需较长时间,而有些老年病人由于骨折质疏松,恢复缓慢,有很多康复治疗都在家中完成,应注意病人出院指导,教会病人锻炼方法,复查时间,根据X线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肢体负重,对于手术病人,应告诉骨折临床愈合后何时取内固定物。另外,还要指导用药、饮食及皮肤护理情况。指导注意事项,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琼香.浅谈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16)

篇10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有效地椎管减压,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椎间盘和骨化后纵韧带、或增生的骨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1]。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40~71岁,平均54岁。病程1年至13年,平均36个月。主要临床症状有颈部不适伴僵硬感,手部麻木,不灵活,有踩棉花感和排尿困难,部分有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的神经根型症状。体征主要表现在上下肢和躯干存在感觉障碍,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Hoffman征(+),Babinsky征(+)。同时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1节段病变46例,2节段10例。手术均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予颈围外固定3~4个月。本组56例均进行1~36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总有效率100%。护理体会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大多数有四肢麻木、步态不稳等症状,而合并神经根型的颈椎病病人则常有双上肢、颈肩部放射痛症状,且疼痛剧烈,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加之手术部位的特殊性,靠近脊髓、颈部有重要神经血管经过,病人对手术的风险有较大的顾虑,担心术后死亡或瘫痪,产生严重的焦虑、失眠、恐惧情绪等。因此,我们要耐心向病人和家属认真仔细的介绍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手术过程,既不能有强烈的恐惧感,也不能有过分的乐观情绪,要正确对待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同时,让已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人现身说法,从而增强病人的信心。

(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及呼吸功能锻炼

颈椎前路手术中需从颈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进入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手术需将食管及气管牵拉至对侧,如术前未进行食管及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可引起局部的不适,可造成气道紧张度增加,引起咳嗽,严重的可造成气管痉挛、窒息。因此,术前3~5天,护理人员可用2~4指插入切口一侧的颈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持续向对侧牵拉、推移,每次持续时间30 min,每日3次。而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肺活量,促进痰液的排除。

(3)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对的要求较高,需病人平卧,肩后垫一薄枕,使颈部极度后伸,充分暴露颈部,术后一段时间内颈椎需在颈托的帮助下保持固定位置,以预防术后植骨块的脱出而造成手术失败。因此,术前颈部的训练、颈托大小尺寸、固定方式及佩戴的熟练程度都与手术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求病人术前熟练掌握手术训练及颈托的佩戴。

(4)卧位大小便训练

由于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病人术后卧床时都存在大小便困难,有些病人甚至采取减少饮食来减少大小便带来的麻烦,这对术后的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术前卧床大小便的训练。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测量体温,进行血氧心电监测,及时了解生命征变化情况。术后需禁食6~8 h。清洁会,尿道口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预防尿路感染。

(2)颈椎位置护理

此手术方式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椎体次全切除并植骨融合,在所安置的髂骨植骨块没有与颈椎椎骨完全骨性愈合之前,植骨块的稳定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术后1个月内是植骨融合的关键时刻,保持颈椎的相对稳定就是保持植骨块不脱落的基本要求。因此,术后立即在病人颈椎两侧各放置一沙袋,限制颈部活动,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椎过度伸曲,并佩戴合适的颈围,术后3~4月需用颈围保护,防止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的松动。

(3)呼吸道护理

术中病人气管、食管长时间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对脊髓的刺激也可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水肿,呼吸肌麻痹及术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压迫等,从而引起喉头水肿、痰液增加、气管压迫致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呼吸道的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术后枕旁需放置气管切开包,以预防喉头水肿、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的呼吸困难,常规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30 min,轻叩病人胸背部,鼓励病人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声音嘶哑、憋气、呼吸表浅时提示有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行气管切开。

(4)四肢功能锻炼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一般都有四肢功能障碍的症状,本组中大部分病人有四肢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甚至肌肉萎缩,术后需进行四肢功能锻炼,我们术后常规予四肢肌肉按摩,四肢关节屈伸锻炼,握力锻炼,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每日3次,每次30 min。

3.出院指导

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出院前要教会病人及家属训练的方法,要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长期功能锻炼是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教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锻炼项目;出院后继续戴颈围3~4月,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指导病人认识早期保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性,加强四肢功能锻炼,定期来院复查X片,每月1次;饮食方面要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品,防止骨质蔬松症,促进骨骼愈合。

总之,护理是一项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熟悉解剖结构和了解整个手术过程,是护理人员正确护理病人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把护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