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经济学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体是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价值高、体型大和社会性的一种特殊商品,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建筑体的建设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和各因素的管理活动。建筑经济学是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经济分析,为建筑企业制定各种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经济上的依据。即在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消耗为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结合经济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

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往往各具特点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建筑企业要实现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等目标,施工企业须树立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选用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管理机构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的建设:

着重增强效益观念。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点和获取经济效益的源头。因此建筑企业要摆脱长期以来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管理机构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把握好决策时机,加快资金周转,讲究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工作效率、管理效率,从而赢得时间,赢得效益。

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种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关系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人才不仅指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还包括那些懂建筑市场经营、懂施工技术、熟悉国际建筑条款、熟悉建筑成本核算、施工现场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建筑业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知人善任,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环境,高度重视对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夯实技术进步基础,提供人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获取效益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实施严格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离不开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监理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并规定权限不得突破。

制定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目标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程量。根据整体性施工组织方案(部分项目按优化后的工程量计算)、劳务承包单价、材料调查价、设备租赁单价进行二次预算,对地材、劳务用工等调查工程当地价格。根据二次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定额计算出材料消耗量、用工量和辅助成本的预算。用责任单价与工程数量结合,确定施工队责任成本控制总目标。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成本控制既定目标实施情况。

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要广泛采用包干制度,个人责任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工资的多少。按照工程总量和工期要求,制定出每个施工队和每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量,并根据施工质量合格率和单位材料耗用量定期考核每个施工队和每位职工的绩效情况,以求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单位材料耗用量,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成本。

据行业统计,工程材料成本约占整个项目55%左右的资金比例,因此必须要严格监督材料的采购环节。实行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在满足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采购方采购质量合格、价格经济实惠的工程用料。同时要健全材料的收、发、领以及回收的制度,规范物资的接收、储备、使用和回收的管理。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规划和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各种材料的合理进场时间和数量,避免出现二次倒运材料的情况,并做好可循环使用的物资回收和清点工作。

(三)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因此提高编制质量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的套用以往的类似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分析讨论,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来评定。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工期总进度计划安排、机械设备效率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详实了解工程的各项资料

要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及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熟悉工程的每一个部位的详细资料,在

施工方案的确定时,应先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尽量选用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严控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每一位项目管理者的首要任务。要认真研究建筑工程的质量、工艺和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要因地制宜,靠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实现投入少、效益高,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性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适当加大投入力度,采购或者租赁一些必要的比较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企业施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需要,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的进度和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必须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使之得到有效保证。要加强企业全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知识培训,要增加防护用品和措施的配备,要强化第三方监理制度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易发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对安全事故实行责任制。

总结:认真研究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将经济学理论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立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五年制师范 体育定向生 田径 学习动机 学业成绩

1 研究背景

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大力鼓励“开放式”、“探究式”的选课模式,逐步将高校田径教学边缘化。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体育生与公体课进行了专业的区分,必须掌握田径运动中笼统定义的跑、跳、投等运动知识理论与技能。结合新课改理念,体育教师开始追求更有实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者,田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能行之有效的决定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决定其田径学业的成绩。

2 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现状分析

(1)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的概念。五年制师范定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生源是以初中为起点,文化成绩按照本县、市计划支配名额,分数由高往低依次排名,并经过南通市统一体育专业加试,专业成绩达到160分以上被录取。五年后顺利毕业,返回到当地教育主管单位,兑现合同协议落实终身教育归属地,该性质的专业目前江苏仅此一家。

(2)高师田径课程现状。田径教学内容数量庞大,每个项目的指向性很广,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定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小教体育事业高素质教师。五年制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在田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主要体现在总框架和体系上有进一步的突破,改变了沿袭三年制中专体育教学的模式。目前课程教学能够结合本校固有的培养模式: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上下肢交替),有限增加课时数,课堂教学小班化,重技能的发展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等。此外,贯穿新课改的精神在田径课堂上加以实用,学习效果明显有新的起色。由于生源的差异性,各地的文化录取和学生原有的体育专业功底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主动、不自信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证明行之有效的初中毕业起点的体育定向生固有的培养模式,分析实际现状,解决当下难题,最终促进学生完成田径课程学业的目标。

3 基于学习动机,提出相关研究

3.1 动机理论综述

动机原理至今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用不同的概念加以描述。(赵明认为)动机是激发学生沿着大脑中枢定势下行动的内驱力,学生是依靠动机的取向来决定其活动的方式方法。体育动机则是指在运动需要的前提下促使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国内学者(王和平)认为:“体育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内在需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当然体育动机的种类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区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维纳在此基础上更新并完善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他总结了那些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可控制的和稳定的因素则倾向与成功的期望,并努力追求成功;也有大量数据研究证明,也有一种因素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那就是将学习成绩好坏的原因归结为不同的维度,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形式多样的情绪体验。如此之多的动机详细研究,最终证明学生学习动机对于提升学业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3.2 基于学习动机研究问题

针对上述理论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学习动机定位取向;(2)他们的田径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是否存在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某师范院校85位体育教育专业定向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发放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利用这82份问卷稻葑柿辖行数据分析。其中低年级(1―3年级,也称为预科班)共计52人,男生29人,女生23人;高年级(4―5年级,也称为专科班)共计30人,男生23人,女生7人;调查学生年龄集中在17至21岁之间(平均年龄19.2岁,标准差1.14)。所有受试者至少接受9年体育课程的教育学习。

4.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第一部分为田径学习动机定位价值取向,定向生学习动机取向调查(见图1、2、3),该问卷经过黄卫兵和曹科枢两位副教授研究而设定,共设26个题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问卷实测后的12天,从第一次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进行的第二次检测,计算两次检测的结果信度系数为R=0.86,证明了问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符合本论文的研究要求。

第二部分为田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问卷共设48个题项,包括个体发展、激发兴趣、考核成绩、学习氛围、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价值取向7种动机类型。经过邢菊教授和黄卫兵副教授共同研究而设计完成。笔者通过问卷验证,其Alpha值为0.943,KMO值为0.839,数据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进一步地开展调查工作。

4.3 相关数据分析

笔者通过收回有效问卷,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数据加以集中分析处理,对所有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学习动机加以分析;基于学习动机和和田径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作者运用社会科学软件SPSS19.0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调查图1(N=52)(1-3年级预科班)

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调查图2(N=30)(4-5年级专科班)

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调查图3(N=82)

5.1 田径课学习动机定位取向

结合图可以发现,这里所涉及的学习动机系统主要包括学业和评优、新教师上岗、健康原则、社会体育指导兼职、是一项磨炼意志的技能项目、成为终身体育的一种运动方式。本文笔者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田径学习动机为首要出发目的,师范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田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健身终身体育埋下伏笔(图1)。了解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调查显示:1~3年级预科班的体育定向生是以自身学业和各项评优为重,为今后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树立远大的志向,坚持“健康第一、强身健体”以及社会指导工作为取向,通过磨炼自身的意志,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这也充分表明,17~19岁的体育定向生进入师范学习面临学业问题,他们的动机出发主要还是以完成学业为主。(图2)显示:4~5年级专科班的体育定向生也是以自身学业和各项评优为重;其次,他们是建立在健康、强身健体的理念上,为今后小学体育从教事业打下基础。通过数据统计汇总(图3)得知: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他们以完成自身的学业和评优成绩为首,本着健康、强身健体地目的学习田径扎实的基本技术,为新教师上岗、考裁判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今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结合图表还可以发现,体育生学习田径对于磨练意志和终身体育学习这两个方面动机不够强,原因是四年级的孩子相当于大学本科一年级,他们的年龄还偏小,属于小龄生,今后要在这两个方面多加强思想意识的灌输,使他们懂得其中专业学习的动机价值。

5.2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笔者为了研究五年制师范体育向生田径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将受试者田径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见表1可以发现,受试者参与田径学习动机与该门学业成绩总体上有着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种动机类型:激发兴趣动机(P=0.045

6 结论

笔者通过研究,用数据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五年制师范体育定向生田径课程学习动机定位取向,主要还是以完成自身学业成绩为主,通过身体参与加强健康意识、强身健体,为今后踏上小学从教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可以兼顾社会指导员的职责,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磨炼自身的意志,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好基础。

(2)五年制师范体育向生田径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运用回归分析表明,受试者参与田径学习动机与该门学业成绩有着影响,调查显示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动机和家庭责任动机两个方面。

总而言之,五年制师范体育向生田径学习动机价值取向内在因素、田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进行田径学习的思想动态,实施田径个人计划与目标的进展,重视整体学习氛围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作为师范学院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与课后学习习惯,培养社会、家庭意识动机来提高学生田径的学业成绩,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最终取得最佳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龙,陈开梅,杨剑.运动动机的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 李梁,鲍志宏,季浏.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3).

[3] 孙耀.成就目标取向与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 胡红,李少丹.大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调查与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5] 徐S.大学生体育动机类型浅析[J].固原师专学报,2004(3).

[6] 初少玲.家庭w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7] 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篇3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统计

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课程设置、任课教师的构成、教学内容等。这些内容都是最基本的概况,见表1。

二、数据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80%左右的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在8所开设阅读指导课的中小学图书馆中,有3所学校纳入教学计划,占被调查学校的37.5%;备有教案的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37.5%;由图书馆馆员任教的只有初级中学2人,仅占25%。

从教学内容来看,在已开设阅读指导课的8所学校中,绝大部分是偏重于对某种作品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3所初级中学向学生介绍本校图书馆以及利用图书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但没有一所学校的阅读指导课教学内容涉及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读书卫生知识等。

1.部分中小学不够重视,开设阅读指导课不够普遍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还有20%的中小学没有开设图书馆阅读指导课,这些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和升学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更谈不上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在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学校中,只有30%左右的学校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备有教案,而且都集中在初级中学,说明即使在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学校中,重视程度差别也较大,使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无法得到阅读指导课的教育机会。

2.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太窄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信息网络,学会选择图书文献,会读书,读好书,能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阅读指导课教学内容来看,绝大部分是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与指导,而且基本上集中在文史科目,只有少数学校利用不多的时间介绍本校图书馆。

3.图书馆馆员参与阅读指导课教学的比例太低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从被调查学校阅读指导课教师的构成来看,图书馆馆员参与阅读指导课教学的馆员太少,仅占25%,75%以上是由语文教师担任。这样,就很容易使阅读指导课在教学内容上发生偏差,无法开展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读书卫生知识以及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等方面的指导。

图1 南京市第三届网络读书节活动

4.没有统一的教材

目前我市已有80%左右的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却没有一种统一的中小学阅读指导课教材。这样,很容易造成阅读指导课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很难达到预想的目的和要求,也不便于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与督促。

三、对策及解决方案

1.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的校领导要切实重视阅读指导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为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化服务,促使他们优化素质结构。很显然,中小学生除了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系统学习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通过大量阅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那么,对中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就成为非常关键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应该看到,全市有80%左右的中小学已经开设了阅读指导课,还有部分学校将其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已有较好的基础。只要有关教育领导更加重视,加强领导和督促,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目标和要求,精心组织,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将会出现新局面,上新台阶。

领导重视的关键是校长重视。只有中小学的校长重视了,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才能落实。因此,中小学校长要彻底转变观念,使学校教学工作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抓紧、抓好并落实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

2.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主体作用,与任课教师合作,提高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质量

开设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教材建设等。针对南京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主体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强调利用图书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阅读指导课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掌握利用相关检索工具、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在读书方法指导,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因此,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体作用,主要由他们承担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达到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目的。

(2)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要适应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教学需要,必须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首先,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素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员进行培养,鼓励馆员在职学习,为他们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更新知识,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优化馆员队伍结构,及时吸收和调配具有相应学历与专业水平的人员充实馆员队伍。

图2 2010年图书馆馆长研修班活动

(3)加强与学科教师合作,提高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质量

学科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学科专业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情况熟悉,进行阅读指导课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是,绝不能用学科教师代替馆员教师。中小学图书馆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科教师合作,向他们学习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知识,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阅读指导课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提高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质量。

3.将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调查显示,只有30%的学校将其纳入正式教育计划,这说明中小学阅读指导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地位不高,也不稳定,无计划性、盲目性、随意性比较突出,更没有保障性。因此,中小学阅读指导课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明确目的和要求,严格进行检查督促,从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能够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4.编制教学大纲,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体系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要制订全国性的教学大纲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南京市可以组织部分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制订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大纲,对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和教学对象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统一要求,为编制全国性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大纲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5.加强课程建设,编制地方性阅读指导课教材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已经在80%的学校开展,不仅有一定的时间积累,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基础较好,可以集中一定的人力(专家、学者、有教学经验的馆员)编辑出版阅读指导课地方教材,指导、推动全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学。

教材编制应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三个阶段,即义务教育部分的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教材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如下:

小学阶段:教材内容主要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主要介绍本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主要解决如何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文献资源,重在实践,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简单的检索技能等。教学时间为45课时/学年,设为考查科目。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

初中阶段: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系统、要求高一些。教材内容主要是图书情报学基础知识、现代化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技能、专题阅读指导、网络阅读、读书方法、读书卫生常识、常用工具书的使用常识等。教学时间为45课时/学年,设为考试科目。教学对象为初一和初二的学生。

篇4

1. 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灌输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此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被动式的学习基本上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上课满堂灌输,课后死记硬背,然后考试靠“贝多芬(背多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的学好经济学。[2]而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较多,分析方法有些抽象难懂,造成了学生的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如果一味的只顾自己讲课,忽略学生的听课感受,那么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探索欲会大大削弱。这不但伤害了教育的本质,更不利于对未来国家经济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改革经济学教学方法,首先就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

1.2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呆板单调

在部分高校经济学课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不断的重复一本书中的内容,照本宣科,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重点,只要记本文由收集整理住重点,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短期内对经济学知识的记忆,大部分人考试也都可以通过。然而,教学方法的陈旧,考试手段的单一,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学科情况,又没有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考察。这样的教学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生的不公平,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方法。长久下去,学生习惯于被灌输的知识,没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习上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学习主动性消失。

1.3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少高校,很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来培养,而只是一味的以“教”代“学”的包办,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让学生除了理解记忆老师的讲课内容之外,就是记录、整理、背诵笔记。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堂上不主动学习,课外也不会花精力去研究相关知识。学生普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变弱。从现在经济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也缺少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另外,不少教师教授经济学,而自己对于某些经济领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授课的针对性不强。

2. 如何改进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2.1转变教学思维,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方式,虽然它能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却无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提高。要突破这种尴尬的教学场面,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互动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变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为形象具体的生活实际,需要教师多指导学生学会疑问和思考,多提问。疑则生问,问而后知。教师以经济学的相关知识通俗的为学生解疑答惑,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启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

2.2丰富教学内容,革新考试方式

照本宣科的教学,只能使学生上课情绪厌烦,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案例教学。将当前与经济学知识相关的热点案例当作教学案例,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来集体探讨各种经济学问题。热点案例是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教师利用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经济学知识,学习经济学分析方法,探索解决经济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案例的演示和验证说明,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反过来以理论基础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知识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对于目前流行的闭卷考试形式,通过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培养出一些无用的人才,这与学校的教学目的是相反的。因此,经济学的考试,可以通过以试卷考察基础知识,以社会实践调查考察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出真正的经济学人才。

2.3引入社会大课堂,提倡开门办学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一般性规律,即是每个“经济人”的经济生活都在利用着经济学原理。目前,很多大学都通过与各行业的企业人才战略合作或者其他合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邀请行业里的人士走上经济学课堂,向这些经济学的学子们讲述他们的经验感受。譬如,经济学专家学者以时政经济热点为依托,为学生们讲述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及其他经济动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大事。企业人员为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市场经济行为。通过各种生活中发生的经济行为,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经济学的学习不是无用的,这种课堂内外的学习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结束语

篇5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方法 优化 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后,我国对经济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也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的教育阶段进行实施,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收效甚微,文章就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一、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对我国的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思想还是十分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教学主体的地位,主观性过强,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经济学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的传输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兴趣的方面,在经济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济学课堂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一般都包含在大学教学内容中,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课堂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却忽视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以及“纸上谈兵”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学生经济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也只是通过卷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已,并且卷面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掌握能力,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经济学教学的全面进行,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学生对经济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经济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当今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媒介进行经济学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立体的有关经济学的案例和图表,使原本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被学生们接受吸收,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课堂下的沟通,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疑惑。

(二)借鉴案例式教学方法

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之相关的尺度问题,而通过借鉴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经济学的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加立体和清晰的认识,使经济学教学生活化,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有关经济学的问题,但是,案例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驾驭与案例有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往不断的实践,锻炼出教师对教学尺度的掌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模式对学生们进行经济学知识的传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经济学中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诉,学生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枷锁,致使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疏忽,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经济学知识。

(四)在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开展与经济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总结

总之,我国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用能力,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输送专业的经济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中美经济学课堂教育的比较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J].高教探索,2011(12).

篇6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中,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兴趣爱好相似、学习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出模拟投资项目实例,让学生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工程经济分析。分组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另一部分实训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实训作业实行电子版提交,这些内容都有助于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课外实践的新模式

篇7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被认为是主流的、发端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学习基本方法,通过行为假设、模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及经济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将西方经济学设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一般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及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贸易经济专业是我国的新兴专业,自设立专业以来,受到广大学子的青睐,短短十几年,发展成为各高等院校招收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型专业。贸易经济专业与其他经管专业一样,将西方经济学设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再接受贸易专业理论的培养。因此,西方经济学对贸易经济专业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课程教学要注意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和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贸易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奠定学生的经济基础,巩固专业基础。西方经济学基本方法对贸易经济专业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设定行为假设,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专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相似,按照绝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的绝对劣势的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模型分析,利用消费者偏好曲线、预算曲线、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国际市场也适用,有助于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市场进行相关分析。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分析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同时也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理论,掌握贸易专业知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西方经济学采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影响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因素抽象化,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来进行研究,生产者的市场行为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生产函数来进行研究,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教师怎样进行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

 

首先,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贸易专业相关知识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授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部门实践相联系。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等,达到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课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翻新的原则,把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不断地把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传授给学生,资料不断更新。经济理论必须来自现实经济,在国际市场特定的前提假设下,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并提炼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国际贸易的理论内容,进而形成有贸易经济专业的理论体系。

 

最后,课堂教育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连,教学不仅要偏重于各个知识点以及经济原理的讲解,而且要进行国际贸易相匹配的案例的分析,一方面采用经典的贸易经济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的国际化和前沿化。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认识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现象,解决国际市场现实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此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有重点地补充当前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第三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能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到什么?

 

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结论,而是在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能从西方经济课程中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国际贸易问题。教师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不仅要讲解有关经济学理论的结论,教学生如何求解经济学模型化的计算题,还要让学生切实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假设与条件界定,同时联系国际贸易市场的经济现实对模型的假设、条件界定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贸易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用正确的方式来讲解西方经济学,教会本专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篇8

一、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技术是它的基础,经济是其起因和归宿,所以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经济学导论、经济性评价要素、经济性评价方法、可行性研究、可持续发展、价值工程、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项目评价、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问题。

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节约。现在技术经济学的社会作用日益明显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的产品技术要先进、价格要合理、服务要周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经济性,开始研究技术经济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学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学经济,这样就造成了大量毕业生只懂技术不懂经济。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在生产流程和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考虑成本,或者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在技术投资和技术转化方面更是缺乏必备的技术经济知识,因而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所以,应将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渗透于高职教育之中。

二、高职生应具备的技术经济能力和素质

1.学习使用价值工程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是既能保障产品功能,又能降低产品费用的一种管理技术。运用价值工程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基础上,排除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事先确定必要功能的最低费用和设计的目标成本,然后再进行策划。可以在生产制造、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价值工程运用了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把提高产品必要功能和降低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力。

2.学会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合作的技术依据,是保证国家各部门、各企业在技术上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基础。标准化的结果可以简化企业生产程序,优化生产环节,从而为组织专业化生产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高职生应懂得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产中实行和加强标准化管理。

篇9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分析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同时也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理论,掌握贸易专业知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西方经济学采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影响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因素抽象化,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来进行研究,生产者的市场行为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生产函数来进行研究,等等。

一、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教师怎样进行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

首先,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贸易专业相关知识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授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部门实践相联系。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等,达到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课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翻新的原则,把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不断地把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传授给学生,资料不断更新。经济理论必须来自现实经济,在国际市场特定的前提假设下,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并提炼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国际贸易的理论内容,进而形成有贸易经济专业的理论体系。

最后,课堂教育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连,教学不仅要偏重于各个知识点以及经济原理的讲解,而且要进行国际贸易相匹配的案例的分析,一方面采用经典的贸易经济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的国际化和前沿化。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认识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现象,解决国际市场现实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此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有重点地补充当前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二、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能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到什么?

篇10

一、人事管理经济学在人力资源招聘中的运用分析

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也是开发和管理六个模块当中重要的方面之一,因此,招聘对于单位和企业来说都具有不能够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但是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是需要有效运用人事管理经济学才能够有效完成的。在实际的管理经济学中能够将劳动力的产出和花费通过边际收益和费用充分的表示出来。相关的单位和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都会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加以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然后获得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指数,通过对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消费平衡发展,进行相应的招聘。通过对于单位和企业的这样边际收益和消费之间存在的变量加以分析能够获得是否应该进行招聘。因此,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招聘当中,应该加强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方面的认识。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在人力资源的招聘当中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应用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正确的认识和掌握相关的内容,同时,应该在企业当中树立一种重视人事管理经济学的意识,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重视,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以及应用人事管理经济学,更加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招聘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应该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员工对管理经济学当中的内容加以有效的学习,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经济学意识,促使人事管理经济学能够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招聘当中充分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人事管理经济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单位还是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都在不断的提升和变化当中,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不管是在单位还是企业当中,对于人员的培训等相关的工作都已经成为了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些对于单位和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通过相关的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很多的单位和企业在对人员进行培训之后经常会出现一种人员流失的现象出现。这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单位和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掌握人事管理经济学所造成的。但是,如果单位或者是企业通过针对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培训理念和边际收益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掌握,就能够很好的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单位和企业应该通过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充分运用增强对于员工培训制度和形式的改善,有效的转变这种现状,进而能够做好单位和企业等相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因此,在实际的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应该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当中增强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有效应用。不管是学习还是重视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的内容,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等相关工作。在实际的人力资源培训当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运用到人事管理经济学。也可以这样说,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当中应用人事管理经济学,因此,单位和企业应该在实际的培训当中重视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应用和落实。在每个环节都应该充分的渗透相关知识加以有效的指导,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应该这样,还应该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按时的针对单位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增强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有效运用。

三、人事管理经济学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运用分析

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与有效的、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紧密联系,员工的利益与薪酬紧密相关,不管是单位还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等相关问题,同样这不仅是对于员工的生活保障,还是能够有效的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关键性体现。良好的薪酬体系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忠诚度和积极性,进而能够促进其发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当中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两个方面。不管是单位还是企业,都希望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对于薪酬相关的制定能够通过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应用获得满意的效果,并且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和兴趣,进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较为重要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当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制定出最佳的薪酬体系,进而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有效发展和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当中,应该构建人事管理经济学能力要求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队伍。在人力资源的发展当中与人才的支持紧密相连,所以人事管理经济学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当中的应用也与人才的支持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的单位和企业当中相关的人力管理人员缺少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因此,单位和企业应该都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队伍,促进人事管理经济学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并且能够定向的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同时,还应该增强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认识和学习。通过这些方法,构建优秀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人才的优秀队伍,促进单位和企业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经济学本身不仅仅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学科,针对单位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应该将人事管理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当中更好的应用,并且做好相应的开发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促进单位和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经济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国光虎.经济发展视角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9(05):33-35.

[2]李林雪.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3):98-99.

[3]赵曙明.时代巨变中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编辑部专访赵曙明教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