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档集中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档集中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档集中管理

篇1

1 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 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 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独立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即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 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 大中型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内部结构变化阻碍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近些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企内部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的档案部门已经不再独立存在。另外,企业内部各成员自身情况不同,档案管理环境不同,导致各成员企业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此外,产权变动使企业档案管理陷入真空状态。但是我国国有企业间的重组其实都没有发生产权变动。随着企业的改制,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机构被撤销或者被降格,导致档案工作无人管理的局面形成。

3.2 企业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目前有很多国有企业将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合并,导致档案管理职能被削弱和淡化,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采取特殊的安全保护,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极不规范,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变动性。

3.3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差。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业务部门职责范围内;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都是分散保存,从而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档案管理的手段不够先进;档案管理手段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造成一些企业利用档案管理薄弱,进行一些违规经营,例如,披露假信息,存在抽单、埋单、原始资料不全、非正常交易、涂改等现象。

3.4 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是档案管理上水平、增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档案发挥作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方法。但是,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表现在资金投入少、信息化人才缺乏等,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5 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人员责任心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等,也是影响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因素之一。一些大中型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不重视档案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不重视档案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思想陈旧,工作方法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工作效率低下,责任心和履职能力不强,甚至碌碌无为,不求上进,收集、整理、编研等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等等。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档案管理来讲,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手段就是维护档案的严肃性。从根本上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前提就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企业内控水平好坏直接体现在企业档案管理的好坏中。加强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机制,也就是说,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可以从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中反映出来。

4 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4.1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档案部门必须重宣传、重造势,在积极探索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强势宣传推介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引起领导的关注,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

4.2 开发和完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要综合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扩充,并积极为咨询、论证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国企的档案人员要确定档案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同时企业高层领导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资源之开发与运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国企的档案部门要对企业档案进行整理编研工作,开拓“以档养档,有偿服务”的新路子,要注重培养、任用具有经营头脑和创新思维,有超强专业技术能力、良好信息素养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档案管理人才。

4.3 控制档案流失。组建档案资产评估机构,不仅要把档案资产作为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原始凭证,更要包括对档案资产自身价值的评估,从而使企业和国家的权益不受影响,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控力度,对档案管理的监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明确监管范围,摆正档案监管工作的位置;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对档案管理进行监控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调整。

4.4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促进档案信息化技术推广与应用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参与,让领导共同参与其中具有推动和决定性作用。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内容和目标,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对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达到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完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企业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建立对外档案管理网络平台,现代信息日新月异,企业要时刻关注社会信息,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和掌握市场行情,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大加强硬件建设,改善保管条件和建设一支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水平高低,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团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措施是: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档案管理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现代档案管理手段等,让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且实际操作能力强;二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三要实行考核及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创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篇2

档案载录了企业始建至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够为企业文件查阅与利用带来极大便利,使得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同时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由此,展开对其管理效能的研究与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包含了记录企业上下、生产前线或后勤等一系列资料信息,同时记录着相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财务档案;行政文书和企业印章的保存、管理,行政工作登记备案的行政档案;工作人员基本信息与人员流动情况的人事档案;记录相关产品研究资料的研发档案等。一言蔽之,档案资料载录着企业发展的各个印记,是企业展现其历史与案例的重要平台,是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咨询手册,也是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南针。同时,每一档案都各有其收录与管辖范围,且中心内容已各不相同,但却都与企业发展与运作密不可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规范化管理,借以严谨的发展观推动企业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下述几方面:其一,是档案利用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改革不断推进,从而衍生出社会各界对档案的要求亦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在档案收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尤其档案收集与利用之间脱节严重。例如,企业在进行运营或执行方案研讨时,通常较少、甚至从不在以前存留下的类同档案,或是已探讨的档案中寻找方案或依据,由此导致大量事宜进行重复研究,不仅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造成了浪费,同时亦有碍于方案的及时执行,从而影响单位整体运作。其二,是队伍建设方面。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纵深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大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调控和竞争之下,一直都将发展战略重点投放在经营上,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普遍徘徊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形态中,导致愿意投身档案管理事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即便在岗人员,也因长期缺乏专业培训而致使业务能力无法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策略

(一)健全档案归档制度规范。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对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予以严格审视,参照实际情况与需求可能性,以及权衡各部门、各对象受众的利益。比如,制度应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作出明确的分工指引,如具体的工作细则、详细的管理要求、人性化的奖惩措施、完善的应急预案等。此外,还应对档案的复印、备份以及保密等手续予以严格限定,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警惕性,降低工作失误风险。

(二)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因档案资料收集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新上岗的人员必须接受一定时期实习才能完全胜任,对此,企业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配备相应的档案收集人员,并确保其工作相对稳定,以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足稳定储备人才资源。工作实践亦证明,保障企业档案收集人员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不仅有利于企业对档案管理队伍的培养,更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能的发挥。

(三)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广泛借鉴其他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经济实力合理适度的引入相关先进设备,对以往纸质档案全面以电子文档形式收编归档,并同步设置电子检索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推广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必须警惕信息技术的“利弊同在性”,即在享受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的便捷时,必须强化网络安保措施,防止电子档案遭受病毒漏洞、网络窃取等技术攻击。

篇3

【关键词】 会计档案 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策

会计档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物,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包含的会计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原始凭证性、系统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会计基础规范的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程度决定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也完整地表现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的过去,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充分的认识,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1.2有些企业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和监督不够。原始凭证的真伪、经济信息是否全面等决定着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但很多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客观认识,会计凭证装订后未粘贴,或已粘贴却未落实责任人,会计凭证封皮项目填写不全;个别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造成档案管理缺乏有序性和合理性,甚至可能直接引起凭证被篡改等现象的发生。

1.3会计档案内容不合理,不真实,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真正的财务会计档案,所谓档案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设置,其内容多为编造抄袭而来,档案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归档管理亦不规范,电子档案的存储更是缺少必要介质的备份建档。有些企业虽然对立卷工作比较重视,但平时的管理则比较松懈,档案借阅丢失现象严重,归还后,不能及时归档,缺少必要的借阅登记管理及逐级审批报告等制度,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甚至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1.4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1.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2. 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统一分类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档案形成的“三统一”办法。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自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五项原则,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主体为各企业而非会计核算中心

2.2应加强会计档案的调阅管理工作。调阅时,要严格办理相关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需经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同意并签字;外单位人员借阅,要具备相关的调阅手续,同时经本单位相关人等批准后,方可调阅。在调阅过程中,只能调阅与调阅内容有关的资料,原则上档案原件不得解除,不得拆散,外单位调阅,如遇抄录复制等特殊要求,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办理。

2.3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使会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财务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

2.5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人。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和专业程度,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将会计档案整理的工作从基础学起,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2.6同步计算机相关系统和档案管理文件的升级。在近几年财务会计档案查询中,常常出现打不开档案管理系统的事件。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于计算机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保存资料的系统版本不一致。只需将系统恢复到旧的版本即可解决,但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资料文件。

结束语:

总之,为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财务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随后进行了修订,从法律的角度上强调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提高会计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会计档案工作才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会计档案 管理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尤其在财务会计活动中的诚信问题日渐突出,作为记录和反映市场主体经济业务的重要证据和史料的会计档案也出现了严重诚信危机。某些民企管理者出于损公利己的目的,而置《会计法》、《档案法》于不顾,任意伪造财务报表、篡改会计记录及伪造或变造票据、凭证,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严重虚假,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制约了民企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混乱

这是个体私营企业会计档案出现诚信危机的源头。一些应当建立会计档案的业户不建档或资料混乱,不按《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的规定进行立卷、归档和管理;一些业户在“档外设档”,采取真资料内部归档,而以虚假会计资料形成伪档案应付调查,建立两套档案,分别管理,分别存放,因工商和税务机关无搜查权利,因而可以瞒天过海;对基础性的会计档案资料如企业原始凭证、会计记帐凭证等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填制不符合规范,通过夸大和缩小的方式达到隐匿事实的目的,并且不能按要求把有关账簿完整归档,而全凭自己的利益需要,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生产经营和经济业务活动缺乏必要的原始会计记录、计量、确认等基础性工作制度,使会计档案信息源建设缺乏可信的基础。

2、档案资料不符合会计规范

表现有:转帐凭证后面不附据以说明转帐理由的原始凭证,无根据肆意进行转帐和调帐现象严重;记帐时不记摘要或记录模糊不清;借贷方发生额在双方互相以红兰字进行串位,使得累计发生额严重脱离业务发生的实际数额,给利用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者带来极大不便;帐、表、物互不相符,尤其是往来帐目因挂帐或列帐不符的情况更严重;不及时处理应处理的款项而长期无原则挂帐;混淆长期投资与应收款项的区别,其管理与核算极为混乱和随意,等等。

3、业主短期利益思想严重

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业主出于短期行为和对经济利益的不当追求,为了近期、局部的利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在会计档案资料上弄虚作假,会计人员作为个体私营业主的雇员,不得不奉命造成假档案,作假会计资料,使会计档案信息严重失真;有些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甚至为业主的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与业主串通作弊。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1、法律与自律问题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尤其是财务会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民企会计档案应从法律与自律两方面着手。我国目前已有《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条例》等一些可对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起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形成具体针对民营企业特点的规章或制度。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法律机制的不完善,势必妨碍企业在对密切关系自身根本经济利益的会计档案资料管理上自律机制的形成或有效运行。故应在尽快构建有针对性的法制体系的同时,由作为民企管理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作为会计档案管理者的财政部门颁发自律准则,逐步让民营企业为了切身利益而规范自己的会计资料建档行为,建立起政府监管与民营企业自律监管相结合的会计档案监管体系。

2、真实与信用问题

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所在,会计档案尤其如此。但目前由于民企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和部分民企管理者素质不高,导致民企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极其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自设三套帐,即面向工商一套,面向税务一套,自留一套,这必然造成企业会计档案的信用危机,背信者得益,守信者吃亏。为此,国家工商、财政和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起民营企业会计档案信用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方法,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财务信用、财会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内对外会计记录等各方面做出全方位的评估和预测,从而确定民营企业会计档案资料信息的信用级别。工商部门应定期对民营企业各类会计档案资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并做出具体明确的会计信用调查评估报告,根据报告进行量分评级。调查报告经审核后,也必须归档备案。

3、服务机制问题

一方面,民营企业内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要定期向工商、税务部门及其他国家有关的利益方提供本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信用报告,为做好对民营企业运行监控和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应用户的要求,编制财务会计信用报告,为用户是否与其发生经济关系提供参考。此外,可利用会计档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其无形的监督作用,可促使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家族式民企摒弃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管理体制问题

迄今为止,民营企业会计档案还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民营企业管理档案时,只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标准,往往是各家有各家的管理体制,各自为政,没有一定的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探讨建立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开展档案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将制度和规定纳入企业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从民营企业整体角度来看,除财会部门自身之外,民企领导层、经营管理部门等也都或多或少地会形成一些会计资料或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资料,资料形成分散,往往会影响档案的收集。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归档,配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会计资料的传递、登记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一旦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查找和补救,以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5、档案意识问题

篇5

【关键词】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从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获取资金扩大再生产。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便是解决好这一对立统一的问题,但是从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来看,我国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三角债”问题

“三角债”被经济学界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现象,据邓白氏调查统计,近年来中国80%以上的企业受三角债困扰。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中国制造业危机的深化,产品遭遇拒收、拒付款的风险也在增加,三角债每年的发生比例在不断增加。从本质上讲,三角债问题折射出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这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治理企业“三角债”现象,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做出长期的努力。

(二)我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差距

中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率高达5%,账龄也比较长,大量的应收账款超过1年甚至4-5年,而美国企业的坏账率仅为0.25%-0.5%,是中国的1/10,而且账龄也比较短,一般不超过90天。根据欧文氏的研究,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应收账款账龄不超过60天。但是,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普遍在1年左右,而4-5年的也存在。

(三)漠视风险,盲目竞争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只注重扩大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在未对客户资信程度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取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这种只重视账面高利润而忽略应收账款风险的行为在国内十分普遍。

二、我国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

1.应收账款事前管理不足

应收管理中的事前管理是提高应收账款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事前管理不足的问题,企业只顾扩大销售和利润的增长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风险问题。同时由于购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销售方没有对购货方的信用情况有一个完全的了解,也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不断加大。

2.收账措施不足

在应收账款形成后,企业对货款回收的重视程度不足。购销双方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被应收账款所挤占。由于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风险进一步加大。

3.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中国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企业往往重视扩大生产而轻视企业资金的安全,致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使得许多资金长期滞留在外,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尚未建立系统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有关客户的资信资料只是零散分布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缺乏系统的汇总和整合,因此企业无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授信额度难以被科学的界定。

2.高素质信用管理人才和财务人才的缺失。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和信用管理机构,致使应收账款的事前管控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3.缺乏社会资信统计机构,未建立全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库。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做得很好,每个企业的资信情况都会在资信库中反映,而且可以被公开查阅。在我国没有成立相关的资金管理机构,企业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社会资源造成大量浪费。

三、我国应收账款管理改进的对策

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我国企业和政府可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应收账款的源头开始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客户的信用记录;客户当前偿债能力;合理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策略;最优的信用额。赊销方主要通过建立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通过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获得相关企业信用管理资料。

1.建立内部信用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就可以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做出判断,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外,还需记载客户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客户界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

2.参考银行和贷款公司对企业的评级。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比较全面,可以作为企业制定相应公司销售政策的依据;而对于其他的一些未上市公司企业可以参考其在银行及贷款公司的信用记录,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财务风险。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严格应收款审批流程,落实个人担保责任制。企业的所有赊销业务应由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逐级审批。赊销业务落实担保责任制,经办人员应负起各自赊销款回笼的责任,要求其在资金回笼前对自己经办的业务进行定期监督。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所有的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越权限额的,必须请示上级主管及财务主管的意见。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1.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等情况

企业通过账龄分析,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管理,科学分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详细记录每笔贷款的回收情况经常进行账龄分析,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分析以下情况:一、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这部分款项未到偿付期,欠款是正常的;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二、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可能成为坏账。

2.动态管理应收账款,严格账款催收机制

在应收账款未到期时,企业的销售人员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维持好良好的关系,消除货款拖欠的隐患。资信部门也要对跟踪发货和货款结算情况,定期将获取的客户信息报送销售部门。赊销合同到期但货款仍未到账时,会计部门应书面通知相关销售人员进行款项催收。对于逾期未收回的款项,会计部门应及时报告给有关的决策机构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以免应收账款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此外,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机制、加快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也起到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赊销已成为企业重要的销售形式之一,合理的管理应收账款,对减少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忠丽.谈建筑设计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23-25.

[2]李敏,刘芳.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17):54-56.

[3]袁伟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07-108.

篇6

一、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管理会计已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又是财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是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可以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还可以对内部责任单位进行绩效考评,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济效益。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后期的经营状况日渐困难,如何改善目前的境况,在危机中生存与发展是每一个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难本文由收集整理题,而管理会计作为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主要手段,应为企业广泛的接受和采用。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

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自身基础薄弱,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举措。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并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中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1.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狭隘。

传统的管理会计仅仅注重对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技术产品都相对比较稳定的产品,对其进行分析和核算,但很少去研究新产品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这就使得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这一方面远远落后于那些大型企业。

2.管理会计内容的狭隘性。

现行管理会计视野狭窄,仅考虑财务系统的局部最优,而忽略了企业整体目标。由于市场国际化和消费主导化,使企业必须考虑产品上市速度、服务、质量、成本等多个指标的综合,现行管理会计仅注重成本单项指标,容易使管理人员行为短期化。如何避免在实践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研究的重心。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我国的理论与实务已对“管理会计研究要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形成了共识。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要走典型案例研究的道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杨雄胜教授在2001年的管理会计与应用研究会上尖锐地指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一是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的理论,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的前沿,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要么罗列出一些具体问题,找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

二是沉迷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一个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这些都不能解决我国管理会计出现的问题。这方面西方的管理会计研究值得借鉴。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①

我国的学术界研究人员很难深入到企业中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发表的成果与企业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将重心都放在了财务会计上,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做账、算账、报账;而管理会计往往成为了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副业,很多有效的经济信息被忽略,造成企业未来的决策的被动。

(三)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不适应信息经济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会计,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着重于收集财务交易系统的信息,企业管理者所使用的信息仅仅是为财务报告目的而收集的,因此,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管理会计成本计划的作用;而且多数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为主要部门和企业按月编制的损益表往往要在下一期才能呈报。

滞后的会计信息对管理者来说毫无用处,甚至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同

时,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相对简单,其往往将企业假定为一个独立主体,其管理的方式都应该由企业内部来决定。

因此,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等方面使用的方法比较主观,往往以众多理想化的假设作为企业核算的基础。但是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种复合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市场、人才等,而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没有考虑更多的因素,使得提供的数据信息与企业实际数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信息的失真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不能发挥,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各项决策和任务的实现。

三、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问题的对策

(一)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

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严谨的结构,没有一条贯穿的主线,给人以拼凑之感,而且还与财务管理的界限模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壮大中小企业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从理论上完善管理会计,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协会,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学术理论研究工作。这个协会由会计师、工程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工作以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协会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这必将对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开展以及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注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让实践来充实理论。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自发地应用了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它们都是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是管理会计植根于我国国情结出的硕果,但是好多案例得不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更谈不上有效的普及。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不同于国外,如果直接应用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不合适的,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缺陷。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管理

一、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

绩效考核指的是用数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结果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事实依据,是通过考核结果来衡量员工绩效的高低,经过比较来分析员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和影响。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做出全面评价和深入分析,从而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深入研究,查找影响绩效的因素和提高绩效的方法,以顺利实现预先制定的企业发展目标。

二、当前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的定位不够清晰。很多电力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的时候,对于考核的定位比较模糊,对于通过考核要解决的问题和管理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由于绩效考核的定位不同,必然会导致考核方法上的差异,进而会对考核结果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2)绩效考核的内容存在不合理性。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说,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应该有所区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岗位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却差别不大,绩效考核的针对性不强,这就不仅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而且易导致员工无法将岗位职责与具体的企业目标相结合,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3)绩效考核的方式不够科学。考核方式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核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深入探索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在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由于受到市场压力的影响,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往往强调安全、经济等指标,而缺乏对客户反馈、员工学习和技能提高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的具体内容、采用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这种考核方式,在很多时候会严重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际上并未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4)绩效考核对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作用有限。在很多电力企业中,所谓的绩效考核,实际上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填写考评表,并根据要求和业绩指标等进行的检查。实际上,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绩效考评来了解和分析企业员工的能力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在考核之后,没有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员工无法了解自身状况以及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吻合状况,绩效考核没有对员工岗位技能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的优化

(1)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科学的量化评价并不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督促企业员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2)选择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和制定,必须综合分析电力企业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因素。(3)全面分析并合理确定考核内容。绩效考核内容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总结和反映。因此,在绩效考核之前,必须对员工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合理确定考核的内容。绩效考核内容应当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及管理理念相一致,并且要综合考虑各工作岗位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要求。(4)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工作。由于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以达到提升员工工作技能的目的。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不仅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工资待遇结合起来,更主要是要做好细致的沟通工作,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水平。

四、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在现阶段,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工作等途径进行优化,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吴荣.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小企业在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超过80%的中小企业的寿命都在2年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市场当中很多的中小企业都在不断的追寻着生产管理格局的调整,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随后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中小企业的更好更加可持续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来源不畅

资金是企业发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的关键保障,资金链的完善与流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相比较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比较小,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也相对过窄。融资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信贷管理方案和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需求呈现出矛盾。金融机构自身在放贷的时候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更多的希望把资金发放给信用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公司,小企业的贷款资金需求大但是限于自身信用以及信息不透明的因素,其很难及时的取得相对应的贷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过多的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的渠道过窄,资金很难得到相应的保障。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多都是个体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控制人都是一些独立的个体,在进行企业信息决策和管理的时候民主性较差,主观意识也相对比较强烈。相应的管理人员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非常的淡薄,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监管不严、实施力度不够,很多管理人员越权行事,相关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和完善性。很多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和约束制度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相对应的财产清查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限于自身规模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财务人员的配置也非常的不合理,在涉及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岗位比如会计、出纳等职位,很多企业都是让亲戚入职,这些人员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同时,企业的财务内部信息化建设落后,很难采用信息化电子化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处理,财务软件的运用不熟练,财务风险监管机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

二、完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创新,有效的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有效建立是协调好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在完善并创新自身的财务制度方面要做到完善好自身的财务监管、财务控制以及风险防范体系,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充分合理的有效运用。在运营过程当中企业要对自身的财产的管理和具体的运用分开管理,严格的约束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实行定期的财产盘点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广阔资金来源,不断的完善并拓宽自身的资金渠道,尤其是要拓宽内源融资渠道,保障自身资金的充足有效。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实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会人员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只有财会人员能够遵守财经法律制度,能够保持良好的业务素养,能够保持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要严格人才的选拔制度,积极的聘请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来担任财会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员工能够正常的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工作。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网络的硬件投入,保障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财务发展现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三)国家要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

国家政府要不断的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有序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筹集困难,经营管理能力较差,这些主观层次的原因就要求国家必须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能,积极的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可以建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的维护好中小企业的发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机制、企业财会内部控制机制、会计人员专业化素养以及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财会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好良好的内外部财务监管和控制制度,才能够实现企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深层分析[J].特区经济,2007,(02).

篇9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作为人事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不仅为合理支配人力资源提供信息参考,也为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既科学又可靠的依据。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事档案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完善。由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就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有的一些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发展也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想更好的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就需要我们不断对它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探索出新的科学管理模式。

1.企业人事档案的特点

1.1特定性

企业人事档案对象的特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特定岗位、特定个人和特定时期。企业人事档案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特定个人在特定时期的真实历史记录,而人事档案一旦离开特定岗位、特定个人和特定时期,就不存在了。

1.2客观性

企业客观的记录员工的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等情况是企业人事档案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形象的说,人事档案就仿佛一面镜子,客观的来反映一个人。用人单位用人之前,先看其档案,这已成为各用人单位的必要程序。组织在使用一个人的时候,人事档案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人事档案可以把其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为其发挥最大才智创造舞台和条件,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人事档案客观反映现实,每一份档案材料的来源及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1.3动态性

人事档案在建立以后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并不是不变的。由于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经历及个人情况等是不断变化的,而人事档案又客观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所以它也是随个人成长不断变化,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新材料以反映个人的成长和经历情况。除此之外,人和自身档案是一个整体,人处在哪里档案就要存在那里,它是不断变化的,随个人流动情况而流动。

2.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认为对人事档案没必要花费太多精力,它只是一项简单而静止的工作。因此,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就导致档案信息材料不全和内容不完整的情况,给企业人事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和阻力。此外,企业一方面,对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裁减,导致一岗多职,造成档案工作、疏漏和顾不过来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对档案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经验,从而难以胜任档案工作。企业规模要扩大,员工数量就要相应增多,档案管理的业务数量、质量和难度也会与日俱增,而有关的管理措施未跟上,致使档案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2.2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利用价值低,内容陈旧,缺乏动态性

人事档案作为企业职工工作经历、身份和学历等最真实直接的证明,应该是看到职工的档案就应了解职工的大体情况。然而许多档案材料现在都存在很多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导致人事档案材料缺乏参考价值。一方面,档案材料存在字迹模糊、内容不完整及手续不完备等问题。比方说,有的人的档案材料不规范填写,造成档案材料信息经不住保存,时间一长,字迹就会变得模糊;有的人的档案材料里履历表没有相关部门盖章或缺少审核签署意见;有的人的处分、决定没有审批意见等。这就,档案管理人员就应对档材料要严格把关,保证材料内容详细、完整、手续完备,以提高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是人事档案材料普遍存在内容补充或更新不及时,导致过时,缺乏动态性和连续性。材料内容空乏无味,形式多,而详细实际的东西太少,反映经历、学历和政治面貌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多,而反映个人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少。特别是一些材料存在定性结论较多,定量描述较少;更有的干脆只讲优点,不谈缺点;在个人总结方面,套话连篇,而不是公正、合理、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道德和技能素质方面的表现等信息。

2.3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企业很多人事档案存在质量不高问题,从而缺乏利用价值。其中,形式、空洞的材料多,而真实的、详细的、能反应客观情况的材料少;反映自身学历、经历和政治面貌等普通情况的材料多,而反映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材料少;反映历史情况的材料多,而反映目前情况的材料少。特别是一些材料普遍存在定性结论多、定量描述少的现象,不是避免确定只讲优点就是材料内容空乏,个人总结不切合实际多为俗话、套话,无法公正而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客观情况。

2.4人事档案材料制作不规范

干部档案材料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就早有规定,档案材料用纸必须统一使用16开的,办公用纸无论小于还是大于16开的,都要进行裁剪、裱糊以及折叠等技术加工。然而,目前在国际上标准用纸是A4纸,这样一来就给归档增添了麻烦。比如像学生成绩单、《高校毕业生登记表》以及奖励等材料,经裁剪加工后,通常是左边超出装订部分,导致右边超出部分必须折叠,这一折腾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经历和财力的不必要浪费,而且也给档案案卷的美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5信息开发利用率差,发挥服务作用程度低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的,而绝不只是单纯的保管。当前,许多企业人事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依然处在封闭、半封闭以及被动服务状态,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程度不够,通常是仅限于发展党员和干部考察等地方,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扮演应有的角色。

3.完善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制度,严格人事档案转递程序

人事档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认真二严肃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所以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收集制度》,明确收集的要求和范围,建立起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通过制度让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充实而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自身情况;按照《鉴别归档制度》,明确归档的要求以及鉴别内容,有效鉴别档案材料,及时查漏补缺、去伪存真;按照《保管保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客观因素破坏,保障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和被窃;按照《查阅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规范化,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人事档案转移时,严格按照人事档案转递的程序,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及时转递与输送。循制度、抓管理、重质量,人事档案工作者一定要通过制度来管理,通过管理来保证质量,使人事档案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3.2疏通渠道,夯实基础,切实做好人事档案收集工作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需要档案保管部门、人事部门和本人多方的支配合。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本职,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向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收集新形成的材料,充分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通过联系、移交、核对以及登记等这几个程序入手,将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做好。第二,对新接收档案材料要仔细审查,把好入口关。要重点审查内容填写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予以退回,令其修改后再归档,对应归档的材料,及时退还相关单位或部门。第三,特别注意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材料归档。要严格审核关于干部“三龄一历”的有这种非常重要信息的材料,仔细核实档案材料间前后联系的衔接性,记录的信息是否真实属实及有无矛盾,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真实性。

3.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当注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的力度,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一,企业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学习,使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和保密意识。二,企业要维护固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熟练程度来源于长期锻炼和阅历经验的累积,企业只有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固定,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企业应对档案管理者加强业务能力培训。企业档案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就会更多的掌握档案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学到更先进的人管理方法,然后应用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使档案管理水平和技术得到提升,加快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4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

目前,关于个人信息的管理存在着很多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很多重复和交叉的部分。针对其中一些可以资源共享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融合,并分类。一方面,可以将管理工作中的编码、查询等工作使用微机辅助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省去手工操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把一些常用的内容编成简洁的信息存储进微机,逐步建立员工信息数据库。最后,我们可以运用扫描技术把经常查阅的重要材料一一扫描进微机,方便以后档案的查询和分析。以上的方法不仅可以把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3.5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这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意识,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坐待别人咨询的服务方式,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积极主动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人,主动更新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并通过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员工个人。

篇10

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历史见证,更是企业不可替代的资产和财富。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司制订了比较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分类方案、保密制度、安全制度、统计台帐、档案交接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使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现代化管理同步发展。

目前,我集团下属有四个分公司,各分公司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人员,由集团档案室统一进行管理,有档案管理专职人员4人。整个集团的设计工作量很大,但同时设计人员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查找资料、查阅图纸、更改审批等环节上,真正用于设计的有效时间不到40%;分散存放的图纸等技术资料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技术泄密时有发生;各设计者之间、产品与生产、采购、销售、供应等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技术资料分散存放在设计者本机上,难以集中收集,无法实时共享。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集团出资引进了《Caxa图文档管理20__》系统软件,提高了档案工作中对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下面对该软件进行详细概述。

CAXA图文档20__概述

CAXA图文档是面向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为工程技术部门提供易于部署易于使用的数据管理平台,重点解决各种图纸和文档的安全和共享问题。CAXA图文档结合CAXA电子图板、实体设计、工艺图表等CAD/CAPP软件工具,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完整的创新设计与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CAXA图文档采用电子仓库对图纸和文档进行集中管理, 并在管理时提供数据加密等安全性措施;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图纸版本管理,支持快速查询;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系统提品结构管理,以结构树的形式描述产品部件、零件间的装配组成关系;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CAXA图文档支持零部件的借用和复制, 帮助工程师在基础产品上快速构建新产品;CAXA图文档还支持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的升级

CAXA图文档20__系统特点:

文档安全

系统提供多种安全手段, 包括数据加密、本地不保留文件、封锁CAD 系统的另存功能等多种手段, 配合系统本身的权限设置等,提供多级的安全控制手段。

图纸导入

对大量的历史图纸, 系统支持从明细栏和标题栏中提取信息,自动构造产品结构树, 并把相应的图纸导入到电子仓库中。此功能对DWG图纸同样适用。

在线操作

在电子图板、AutoCAD 等CAD 系统中嵌入图文档管理菜单, 设计人员能直接执行查询、出库、入库、保存等操作,在CAD环境下完成对数据的管理。

CAXA图文档20__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安全管理

包括的子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和数据加密。用户管理中有人员管理、

角色管理、相关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可以控制到零部件级;数据加密包括电子仓库中文件格式的加密、电子仓库所在目录的加密、CAD内文件输出控制等。

产品结构

结构树是面向离散制造业用户的主视图,系统以结构树的方式组织零部件,图纸和文档围绕零部件进行组织。结构树建立可以通过CAD图纸信息提取和手工两种方式建立。

文档管理

包含对图纸和文档的管理,图纸指的是CAD系统产生的二维图纸、三维模型等各种电子图型文件,文档可以是各类电子文件。系统提供共享的文件夹对文档进行分类管理。

版本控制

版本管理与文档的生命周期相关联,生命周期包含有新建、入库、出库、、重、归档等阶段,对应的文档有版本和工作版本之分。支持版本回滚和清除。

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设计数据和信息的查找。输入查询条件,服务器则把所有符合条件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对于查询结果可以直接利用。

数据重用

为提高新产品的设计效率,对现有数据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借用现有零部件和图纸;二是复制现有零部件和图纸,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报表统计

CAXA图文档提供的报表类型有:产品明细表、 部件明细表、自

制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标准件明细表,并提供分类报表。明细表报表格式由用户定制。

支持工具

CAXA图文档提供的工具包括批量入库、图纸出库、拼图打印、表单定义、报表定义等。

系统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

支持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

客户端普通PC,128M以上内存;

服务端推荐PC服务器,1G以上内存;

服务端需要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