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患者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公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1]。文献报道全球40%的医疗资源用于慢性病[2]。国内研究也显示,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3],2000 年已达80.9%;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慢性病健康管理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的关注点。
1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我国中医记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其实就是对健康管理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的,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与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促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家都能接受健康管理的概念。当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简单的来说,所谓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协助人们有效维护自身的健康。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保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过程;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监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4]。
2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法。国内外有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2.1 建立健康档案
一般来讲,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部分家庭健康情况。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服务对象健康的系统资料,主要分为4 个部分:① 个人的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② 健康行为与既往史; ③家庭生活史和生物学基础资料;④危险因素。为了使慢病的健康管理行之有效,也有学者认为在收集和建立慢病健康档案的同时,还应包括服务对象对健康的各种需求、期望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目前我国正在政府引导下将逐步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这将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
根据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陈建勋等[10]在对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中,按代谢综合征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并且强调对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群体监测资料,以便于对群体进行干预。也有学者认为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应结合出院医嘱的内容,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
2.3 制定健康干预与促进方案
健康干预与促进(又称健康改善) 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管理干预。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体危险因素筛查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
倪延梅等[5]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为17 例不同慢性病患者调整膳食,通过配带能量监测仪来量化运动,对所患疾病给予个体化的指导。经过1 个月的管理,17 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增强了医院的服务信誉。吕书红等[6]对274 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管理,通过慢病俱乐部,举办防治知识讲座,指派责任医生进行随访和开展自我管理。结果显示,管理组病人对血压的判定标准、每日合理摄盐量、卒中的前兆、规范合理服用药物和定期监测血压是控制血压的措施等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管理组病人。
3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 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居民的健康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4 我国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前景
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超过6 亿人处于非健康状态。研究表明[7-10],在慢性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个人生活方式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是可管理和可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比例提高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医疗成本降低了30%。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出现应对时代的需要,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健康管理作为后来者,与国际水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把与国际接轨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依托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丰富健康管理服务的新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ATKINS R C.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ne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relevant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J].Kidney Int Suppl,2005,(98):83-85.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th Report 2004: Changing History[S].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3]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05.
[4]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24.
[5] 倪延梅,杜春平,温莲玲“饮食、运动、平衡”促健康服务模式在慢病管理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68-69.
[6] 吕书红,李曼春,田本淳,等.宁波海曙区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4(3):222.
[7]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
[8] Hegele RA.Monogenic for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pertures that expose the common metabolic syndrome[J].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03,14:371-377.
篇2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篇3
[关键词]社区; 老年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慢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6-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达1.6亿,且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仅为25%,合理治疗率为12.5%,有效控制率仅为3%,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高血压病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并发症[2],甚至死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开展,社区人群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血压作为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其中之一,为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管理模式,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医药费;我从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以及慢病管理方面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社区相关部门配合下,于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对徐州市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钟鼓楼、青年、彭城、开明4个社区内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60岁以上853例高血压患者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进入社区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建立慢病档案;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8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岁,病程5年以上。有各种并发症的651例,单纯高血压167例。吸烟者231例,饮酒者198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23例,初中289例,高中及中专328例,大专及以上113例。
1.2 方法
1.2.1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及管理。见表(一)
1.2.2 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吸烟、酗酒、饮食结构、服药情况、血压监测、是否坚持锻炼、是否了解疲劳、情绪波动、饱餐等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控制等。
见表(二)
2 健康教育
根据上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况调查情况,制定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计划,对患者及家属和其他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地宣传、示范、讲解,并发放宣传资料,必要地进行个别辅导;健康教育内容为:什么是高血压及其诊断标准,血压正常值范围,正确测量方法及定期测量的意义,血压高对人体有哪些影响,高血压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如何防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危险行为主要有哪些,如何识别和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3 管理指导
3.1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进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含钾、钙的食品,尽可能多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盐的入量应低于5g,因过多摄入钠盐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肾负担,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还应戒烟限酒,因烟中尼古丁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要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
3.2 运动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开始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以后可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患者可按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运动时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分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3.3心理 老年患者较孤独,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身心医学的发展,社会心理因素与各种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鼓励并开导社区老年患者要日常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保持平衡心态,减轻精神压力,遇事要冷静、平静,切忌生气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内外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音乐、打太极拳等。在参加活动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4药物对各类老年高血压患者,要细致耐心地指导他们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坚持长期服药,切忌随意增、减、停药物,以免发生不良事件;另外,尽可能教会他们学会自测、互测血压,以便随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随时向社区医生汇报或到医院就诊。
4 结果
经过2年系统地健康教育指导与管理,虽因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但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慢病管理后,绝大部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了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病情得到控制与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5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患者死亡前三位之一的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且仍保持不断升高的趋势[1]。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高血压病是慢性病,是因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致病,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亦应是综合性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高血压的必要手段,采取以社区为范围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社会老龄化的加速,高龄老人比例的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增多。经济条件、行动不便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或家庭治疗。文献报道,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误差, 男女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仅为 25.6%~48.9%,而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率为60%[2],对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认识不深刻。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3],这一特点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我们深入社区,步入老年人家庭,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近年来,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逐渐被认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应激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相关密切。因此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应采取综合管理联合用药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情绪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要日常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保持平衡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低盐饮食和适当锻炼,提高降压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管理中,应对不同的患者人群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健康教育,在管理上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让患者共同参与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与护理中来,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医嘱遵从性的效果,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遇春,林治国,戴钦舜,等.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5,1(3):3.
[2] 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
篇4
关键词:安全目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29-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数为老年慢性病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和疾病迁延,均成为影响老年住院期间安全的因素。针对疾病及个体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将我科2007-2009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全年收治的45例,全为男性,年龄50~73岁±3.2。2008年全年共收治39例,男性38例,女性1例。年龄57~92岁±2.3。2009年全年共收治43例,全为男性,年龄61~91岁±2.8。均根据X线摄片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三组病人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07年没完全实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2008年对全科患者实行总的安全目标教育与管理。2009年逐步将安全目标教育与管理细化到病人与病科,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特别是肺心病这种慢性高风险疾病,其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现将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2 安全管理的护理措施
2.1 预防患者跌倒的安全护管理措施
患者因心肺功能不全、缺氧致活动无耐力,且多为老年病人,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情况,一旦跌倒多造成骨折,引起严重并发症,以致死亡。所以预防跌倒显得极其重要。首先要进行跌倒高风险评估[1]。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干预,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在患者行走时有家属或护士陪伴,有需要时按床头铃等,在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挂警示牌[2];地面不可过湿,物品摆放整齐,走道有扶手;对一些有高风险的不良习惯、动作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在晨、晚间、进餐时段及夜间0~5点加强对跌倒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在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在锻炼过程中更要确保安全。对患者实施防跌倒干预后还需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已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否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如果依从性仍差者,须进行深入了解,找出原因,及时修改方案,加强措施的落实,反复深化指导。
2.2 呼吸道的安全管理措施
2.2.1吸氧的安全管理:合理吸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引起的症状和缺氧性肺血管的收缩。采取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的原则,以防吸氧不当造成呼吸抑制。做好患者吸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吸氧时应先开流量开关,再开总开关,调节好流量后再插鼻导管入鼻腔。停止吸氧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流量开关。操作时先行示范,再看病人自行操作,直至患者能完全掌握为止,但一般情况均由医护人员给予操作。在吸氧过程中注意四防等用氧安全,定时按要求每日更换湿化的蒸馏水,每周更换吸氧管、湿化瓶并进行消毒,以免引起吸入性呼吸道感染。夜间患者入睡后仍需多巡视,以防吸氧管脱落造成缺氧。
2.2.2 患者痰多粘稠而不易咳出时,因气道分泌物多,有造成窒息的危险,应给予翻身拍背等,使附着于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痰液脱落而咳出,多饮水以湿化痰液,以免痰液阻塞引起窒息而加重感染。痰液粘稠常诱发顽固性咳嗽加重呼吸衰竭,给予平喘、祛痰及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时注意安全操作,如:雾化器不可抬得过高以免药液流入口腔;使用一次性氧冲雾化吸入器时注意氧流量,不可开得太大,使用减压器以免引起不安全的事故;用电动雾化吸入器时不可将药液和水泼洒在吸入器上以免电路短路引起危险,流量大小要适中并做好消毒工作。正确采集标本,如痰标本、血气分析标本等。
2.3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患者如使用喷雾平喘剂时应教会患者按要求正确使用。静脉输液时应注意控制滴速,因患者多为心、肺功能差或有心衰情况,所以输液速度应严格控制以免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输注氨茶碱类的解痉平喘药物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以免引起心律增快等反应。应用呼吸兴奋剂时更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多数口服药会引起胃肠道反应[3],无特殊要求者应饭后服药,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2..4 皮肤安全管理
多数患者活动障碍被迫加之缺氧、水肿使皮肤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皮肤并发症,应积极主动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每日给予热水擦澡,骨突出处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涂擦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给予气垫床,局部加垫软枕等皮肤减压措施。
2.5 保持大便通畅
因为便秘,排便用力易引起气喘、气促,加重心肺负担,使组织缺氧加重,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仍便秘者可行润肠通便措施,切忌费力排便。患者因胃肠道淤血及活动减少致饮食不佳,易引起营养不良而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多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可少食多餐。
2.6 做好外出检查的安全工作
患者外出检查时准备充足的氧气供检查过程中使用,并注意运输工具的安全。气喘、气促明显者采用轮椅坐位较合适,但应系好安全带,推轮椅应缓慢,以防意外。
2.7 防止院内感染
此类患者由于呼吸道粘膜已被破坏及其他各种因素如基础疾病、激素的应用、营养不良等,造成抵抗力降低,最容易引起感染[4],所以病房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三次,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空气直接吹向患者,以防着凉。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病房物品摆放不可过多,定时行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培养等监测。
2.8 密切观察病情
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有无心衰体征,有无消化道出血、酸碱失衡情况并注意观察尿量,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预防和处理,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3 结果
4 讨论
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病种与病人的个体化安全目标管理后,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得到及时的控制,意外事故及并发症明显减少,让患者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明萍,王静.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老年保健,2003,6(1):64.
[2] 周君桂,李亚洁,钟小红.老年病专科护士预防跌倒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49-251.
篇5
关键词:肺心病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116-01
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面积减少,气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需要对患者进行大量、全面的护理工作。笔者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经验谈谈体会。
1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存在缺氧状态,加之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因而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头痛、嗜睡、躁动不安、缺氧及紫绀加重、神志恍惚、抽搐或者性格改变、夜间兴奋、白天多睡,常常是肺性脑病的先兆。血气分析若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加、氧分压下降,亦提示肺性脑病即将发生。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并紫绀加重,应考虑自发性气胸或广泛痰栓阻塞,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呼吸深长、快等,可能有酸中毒情况发生。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继而出现脉搏缓慢、血压下降,有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或心跳骤停,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晚期常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的功能损坏。尿量提示肾功能状态,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大便颜色,防止消化道出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积痰
由于肺部感染及张口呼吸,水分蒸发过多,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必须及时清除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1]。可采取以下方式:神志清楚者可给予化痰药,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变换,轻拍背部,将痰液吐出。对痰液粘稠不易吐出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4次,保持气道湿润,有利痰液咳出。对衰竭患者可配合叩击排痰。操作者五指并拢,掌心稍凹,自后背部胸壁外侧徐徐向内叩击,再自背下端徐徐向上叩击,侧卧者可反复翻转身体叩击数遍,每天3-4次,通过叩击震荡背部,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落,随气管的纤毛运动排出。对危重患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必要时可用气管镜在直视下吸痰。常规吸痰效果不佳时,可进行气道灌洗。用生理盐水80ml,庆大8万单位,α-糜蛋白酶10个单位配成的气管滴注液5ml,快速滴入气道引起病人呛咳,然后快速吸痰。灌洗前需加压给予高浓度氧吸入5-10min,以预防气道灌洗诱发低氧血症。可连续灌洗2-3次后,间隙4-6h重复进行,效果良好。
3 正确合理氧疗
持续而严重缺氧是引起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凡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都应吸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最为常见。吸氧原则为低流量及低浓度持续吸氧。吸氧浓度过高会导致肺性脑病甚至出现二氧化碳麻痹状态而危及生命。因此,氧流量应由医务人员掌握,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缺氧程度与吸氧流量不成正比,不能自行调整流量或停止吸氧。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精神、呼吸频率、节律。定期监测血气分析,采取标本时严防血液与空气接触和凝血。吸氧有效的判断指征有:血气值正常,呼吸困难及紫绀明显改善,血压、脉搏正常,意识障碍减轻。
4 严格控制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心病患者大多病程长,机体抵抗力差,反复多次发作,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感染菌种复杂、耐药菌种增多,使抗感染药物选择困难,治疗效果差,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根据医嘱早期、足量、联合静脉持续应用抗生素。同时合理选择溶媒,现配现用,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病室定期开窗通风或安装医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每日3次,每次1h。用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防止交叉感染。
5 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
肺心病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少,加之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导致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饱胀等,因此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选择的知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水肿者给予低盐饮食,不能进食者用胃管鼻饲流汁或静脉滴注营养物,以保证足够的水分、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肺心病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逐年加重,加上长期治疗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常有焦虑烦躁、生不如死的感觉,因此不配合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要耐心疏导,讲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减少发病的次数。如有不适,及时就诊,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做好出院指导,如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环境卫生和劳动条件,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等。
6 小结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缓解期间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如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耐寒锻炼,提倡戒烟等,防止或减少、减轻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提倡家庭长期氧疗,能改善预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呼吸衰竭是临床重症,死亡率高,作为护士只有细致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才能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和减少死亡率;同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把握好患者每日活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发性气胸 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常因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形成肺大泡,而当肺大泡发生破裂后,气体将从肺泡进入胸腔产生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发绀,应及时行胸腔穿刺抽气或置胸腔闭式引流,否则必然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及时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88例CCPD并自发性气胸病例,其中男79例,女9例,年龄在49一90岁之间,平均69. 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有3例是复发,合并液气胸7例,双侧气胸1例,肺压缩20%-90%。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温度在1 8- 2 0℃,湿度在5 0%- 7 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床单位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和搬动,从免增加患者的耗氧,做好口腔及皮肤清洁护理,防止口腔及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2.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胸痛、紫绀及呼吸困难的程度,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有无胸闷气促,气管是否居中,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
2.3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致气胸加重,必要时使用通便的药物。对于呼吸极度困难者予暂禁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全肠外营养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4气道护理:
患者常有支气管肺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常因害怕疼痛及肺大泡破裂而不敢用力咳嗽,影响排痰,可采用a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用0.9%氯化钠2ml沙丁胺醇2ml异丙托溴胺2ml雾化吸入2-3次/天,有利于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痰液的排出。b轻咳以加速胸腔内气体及痰液排出,使肺早日复张,禁止用力扣背,从免导致肺大泡破裂。
2.5氧疗护理:
吸氧是纠正COPD缺氧和促进肺大泡破裂组织愈合的有效方法,指导患者正确接受氧疗,根据病人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和吸入氧流量,保证病人SaO2>90%[2],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在6 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不超过5 0mmHg,即达到了基本要求,吸氧时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排痰,注意吸入氧的加温和湿化。
2.6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2.6.1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与密封,严防引流管扭曲、打折、受压和脱落而影响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各衔接口。导管末端位于水封瓶液面下1-2厘米,使胸腔压力保持1-2厘米水柱以下[3]。
2.6.2观察水封瓶的水柱是否有波动,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水封瓶不得高于穿刺点,预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观察并记录引流瓶内液体的量、颜色,单纯气胸,引流出气体,引流瓶内液体为无色,如变浑浊则说明有感染,如为液气胸,引流液应每日逐渐减少,突然增多说明病情在变化或发生感染。
2.6.3每日更换水封瓶内液体,观察穿刺部位的敷料,每日或隔日换药。更换水封瓶前用双钳夹紧引流管近心端,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再放开,以防气体进入胸腔,水封瓶液面应低于胸腔出口60厘米左右。
2.6.4保持引流通畅,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指导患者床上更换,以利引流,对肺压缩严重,置管后应分次夹住引流管分次引流,避免胸腔内压力骤降产生复张后肺水肿。
2.6.5鼓励患者轻咳,深呼吸从利肺复张。若引流效果不佳时可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保持负压在-10~-20厘米水柱之间。
2.6.6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咳痰,不利于肺的复张及痰的排除,易引起肺部并发症[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胸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予止痛剂,以缓解疼痛减少耗氧量。
2.6.7拔管:经过负压引流后水封瓶内无气泡或水柱无波动,患者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缓解,表明肺已复张,可夹闭引流管,观察24-48小时无异常,经胸片证实肺已复张即可拔除引流管。
2.7心理护理:
COPD患者常有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突发气胸时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往往出现焦虑和恐惧甚至濒死感,因此必须重视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
2.8健康指导:
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气胸的复发极为重要,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屏气等诱发因素,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吸烟者指导戒烟,指导患者深呼吸和缩唇式呼吸以锻练肺功能。
3 结果
88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除个别轻症患者行保守治疗外,多数患者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减压,促进肺复张,88例经治疗护理后,85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合并肺癌要求自动出院,1例由于病程长气体没有完全吸收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患者症状减轻要求回当地治疗。
4 体会
COPD并发气胸患者体质差、病情长、病情重、变化快,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有同情心和耐心,稳定其情绪,同时有效地护理及时的病情观察对气胸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COPD本身就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并发气胸后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若延误气胸的治疗,将会发生严重后果。当COPD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想到可能并发气胸。a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突然出现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b胸痛或刺激性咳嗽。有气管移位或局限性呼吸音消失。d呼吸困难、喘息经常规治疗无明显缓解者,对可疑病例应通知医生,及时摄胸片以确诊。
参 考 文 献
[1]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9:6 2
篇7
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3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少例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8.5%,对照组8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为13.965,P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比起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心律失常,临床上值得推广与采纳。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80-01
目前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常有西药如胺碘酮,或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中成药的联合使用。虽然这些药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药物的具体使用,联合应用等的临床疗效不同,给患者的预后也带来不同的影响[1]。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应用中西药以及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预后,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132例患者中男68例,女64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为(63.8±4.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的《内科学》中的相关标准[2]诊断为冠心病,并有心力衰竭。此外,本次研究还排出了某些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包括高血压、肺源性、甲状腺因素等其他非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衰。
1.2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3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中西医结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给予了抗心衰治疗。且本次研究对象均经过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室性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的常规药物治疗与相关护理。治疗3至4周后定期复查24小时的心电图观察临床疗效。
对照组: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体给药:第一天缓慢静脉滴注胺碘酮,每日
观察组:在胺碘酮用药的基础上添加中成药稳心颗粒联合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具体作相应调整。
1.4疗效标准。按照胡大一的《心血管内科学》中相关标准[3]进行判定。显效: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者平均每小时降低大于等于90%,且心功能为Ⅰ级或Ⅱ级。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VPC的减少要≥75%。无效:患者病情未改善,甚至恶化。
1.5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标准设置为0.05,当P
2治疗结果
3讨论
冠心病伴发慢性心衰患者很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也较重,有关研究证实[4]其死亡率高于其他无心律失常的患者,占慢性心衰患者死亡总数的40%以上。临床比较关注这类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些药物治疗以后,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律失常,因此,如何选择药物,以及药物的搭配,一直都是广大同行关注的问题。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结果提示,66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后,显效、有效例数,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证明了该两种药物的联合运用可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患者的冠脉血流量,并使心律失常的情况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心衰发生率也从而降低。这两种药物的联用,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调节患者的心肌代谢,对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促进患者的预后。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经过自身休息和对症处理均缓解,提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可行的。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比起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华月霞.1121例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2):94-9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9
篇8
【关键词】 优质护理; 重症; 乙型肝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09-02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极高,会导致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和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现如今,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治疗措施,当患者患上此病后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只有通过一套良好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帮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所在医院对28例肝炎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重症乙型病毒肝炎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7~65岁,平均(40.4±11.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9~67岁,平均(43.1±10.3)岁。在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乏力、恶心、食欲缺乏、尿黄等。其中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12例,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腹腔积液。入选标准:(1)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呈现阳性,表面抗体与e抗体6个月内呈阳性;(2)脱氧核糖核酸以及乙肝病毒水平≥105 copies/ml;(3)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且伴有丙氨酸转氨酶;(4)患者治疗前均未接受过干扰素抗病毒以及核苷类似物治疗;(5)患者肝炎为中期或早期。排除失代偿肝病、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以及合并丙型肝炎病毒、血小板计数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以及皮肤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方法为:(1)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为充分体现出人性关怀,应当使患者的病房区域保持整洁、干净、舒适,同时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良好,每天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帮助患者缓解肝炎带来的不安情绪,在合适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说话语气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尽可能使医疗流程得到简化:在患者病房外安排素质较高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导诊,帮助患者指导就诊路线,节约患者的时间。在节假日中实行24 h制各部门正常运转,便于患者在休假期间可以正常办理各种手续。(3)将护理工作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在医院内部采用新的排班模式,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交接班次数,并且使用连续上班制度。让医院内的护士长以及院主任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评定。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年资、工作经验、业务技术掌握度等各个方面选出组长,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分配制度。(4)完善医院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医院内部树立“全员参与、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将各项关键控制点的质量要求进行明确,在日常护理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督导管理机构,将护理人员的考评细则进行量化,不断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选拔那些专业素质较硬且产科能力较强的护士,使经过层层选拔的护士都参与到患者的优质护理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各项规范流程进行完善。(5)加强肝炎患者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不断加深医患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性格、家庭背景、习惯以及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护理,不断对他们进行肝炎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由于肝炎的传播性很强,因此当家属来进行探视时,一定要注意减少陪护和探视时间,从根本上做到避免患者与家属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当患者家属来进行探视时,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用药情况、医嘱等进行全面介绍,定期由专人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痊愈:肝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已全部消失或有明显好转,ALT、PT、AST、TB等全部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稳定不变或有明显好转,ALT、PT、AST、TB≤30%,PT时间≥5 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治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8) 20 6 2 92.9
对照组(n=28) 15 4 9 67.9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组别 满意(例) 一般(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率(%)
观察组(n=28) 20 6 2 92.9
对照组(n=28) 15 3 10 64.3
3 讨论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世界性的传染疾病,患者发病早期无症状,且起病缓慢,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携带者人数较多,长期潜伏在患者体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肝炎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而且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患者若是携带此肝炎病毒,则很有可能引发迁延性、慢性、急性以及活动性肝炎,对于我国而言,患有慢性重症乙型肝病的患者约有150万人,该病同时也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为严重的疾病,患者患上肝病后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在所有临床上都是重点护理对象[3-4]。
笔者所在医院对肝炎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不断简化院内的医疗流程,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完善了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医患之间的关系,对肝炎患者展开健康知识教育。
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效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5-6]。因为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当患者患上此病后,通常会出现焦虑、自卑、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通时,应当要有耐心,亲切、热情的服务会帮助患者消除这些心理,从而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7-8]。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当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根据患者的意愿或是个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护理[9-10]。
对于肝炎而言,保肝降酶、调节患者自身免疫、使患者进行适当休息以及调养情志等都是肝炎的最佳治疗手段。当患者肝炎逐渐出现好转后,很多患者便会放弃药物治疗,出现不按医生要求用药等行为,最终导致病情反复发生恶化。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以及病情不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加强肝炎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患者肝炎复发。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力度不断进行加强[11-12]。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于肝炎患者而言,使用优质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小容.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345-346.
[2]付.优质护理提升幸福指数对高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41-543.
[3]陈明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6-148.
[4]王芳.整体护理在肝炎门诊应用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12,23(1):135-138.
[5]申春喜.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3):255-258.
[6]陈锐贞.优质护理对防治肝性脑病发生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2(10):228-230.
[7]黄文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6(3):101-102.
[8]李学英.4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西南军医,2011,6(11):1156-1157.
[9]邓艳琼,唐月嫦.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87-188.
[10]郑可珊.12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1(12):63.
[11]杨彩霞.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与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2,20(18):139-140.
篇9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而住院治疗。它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全面了解程序化的护理干预对改善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临床症状的影响,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化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我院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在观察组中,男32例,女13例。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8.5±2.5)岁。其中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5例,占患者数的77.78%。在对照组中,男31例,女14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9.7±2.8)岁。其中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7例,占患者数的82.2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吸烟史方面等一般资料方面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患者病程比较长,呼吸道容易反复感染,所以通常会出现焦虑、悲观等消极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讲述成功治愈疾病的病例,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治疗护理。
(2)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房内空气绝对流通,病房内温度和湿度维持在一个最适宜的范围内。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从而利于患者排出痰液。患者需要食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口腔细菌感染现象。
(3)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加强呼吸道的湿化效果,稀释痰液。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每天进行辅助排痰,避免患者出现缺氧加重的现象。注意在患者吸痰的时候避免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组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护理人员需要知道患者进行氧疗,纠正患者低氧血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心肺的供养功能。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咳嗽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哮鸣音消失或者明显减少;有效:患者咳嗽等主要症状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哮鸣音有所减少,但是仍然没有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哮鸣音未减少甚至增多[2]。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 -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是一种慢性气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受阻、气流不畅。患者病程通常比较长,大部分患者达到数十年之久,且死亡率比较高。患者无论在是精神上还是身体都受到非常大的痛苦,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负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消极、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有负面影响[5]。所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心力衰竭;左卡尼汀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a)-078-02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n L-carnitine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LI Yuanchun, ZHAO Dongxu
Department of Renal Medicine,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Yaojie Coal Electricity Group Co., Ltd.,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carnitine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60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n=30, dialysis treatment) and group B (n=30, dialysis therapy with L-carnit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rdia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chang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dialysis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after L-carnitine, the effect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5),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group B was more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5). Laboratory indexes in group B were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group A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L-carnitine on hemodialysis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thereby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Hemodialysis; Chronic heart failure; L-carnitine
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常伴随左心室肥大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心功能衰竭[1-2]。左卡尼汀在心肌氧化代谢和产生能量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18~70岁,平均(47.1±4.5)岁。无顽固性高血压、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排除失血、溶血、感染及妊娠,治疗前2周未接受输血治疗,前4周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将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A组(n=30,透析治疗)和B组(n=30,透析治疗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原发病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A组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总疗程1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症状及体征缓解或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观察指标(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件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3,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A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的LVEDD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治疗后LVEF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摄入和内源性合成减少以及透析清除等原因导致肉毒碱缺乏,导致心肌细胞功能紊乱,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引发并加剧慢性心力衰竭[4]。
左卡尼汀亦称左旋肉碱,是机体进行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能促进脂类代谢,转运长链脂肪酸经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ATP供给能量,改善心肌代谢和左室功能,防止和减轻心肌细胞重构,减缓心脏扩大,减少缺血期长链脂酰肉碱的堆积,降低对心肌的毒性作用[5]。另外,左卡尼汀还可以加速糖氧化,降低糖酵解的速率,进而降低细胞内H+的浓度,从而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6]。
本研究显示,在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后,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且B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B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
综上所述,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盛霞,宋晓冬,赵东太.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94-95.
[2] 余堂宏,胡宏,刘金洪.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41-1242.
[3] Calo LA, Davis PA, Pagnin E, et al. Carnitine-mediated improved response to erythropoietin involves induction of haem oxygenase-1: studies in humans and in an animal model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890-895.
[4] 田军,刘楠梅,高晶,等.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左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9(10):263-264.
[5] 超员祥,董丽.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上使用左卡尼汀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5):412-413.
- 上一篇:数控编程解析
- 下一篇:计算机数据库编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