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服务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服务市场分析

篇1

(一)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二)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以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市政、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加可靠性,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工业用电比例近年虽有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占一半左右,采用积极的措施来稳定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锅炉,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完成电力营销目标,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适当的经济效益。

三、总体策略具体化

(一)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三)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策略

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五)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到2010年前逐步取消各类价外加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六)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策略

气电联合是在对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微型分散电源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以求协调发展。

(七)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篇2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二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以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市政、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加可靠性,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工业用电比例近年虽有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占一半左右,采用积极的措施来稳定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锅炉,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完成电力营销目标,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适当的经济效益。

总体策略具体化如下:

(一)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三)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策略

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五)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到2010年前逐步取消各类价外加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六)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策略

气电联合是在对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微型分散电源的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以求得协调发展。

(七)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八)稳妥实用的技术推广策略

积极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以达到减人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标。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实用为准则。在近期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新技术的应用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 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

(一)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二)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2.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三)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篇3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为手段,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替代其他能源的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质身鳌。

以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市政、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加可靠性,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替代其他能源的市场。工业用电比例近年虽有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在一半左右,采用积极的措施来稳定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锅炉,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完成电力营销目标,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适当的经济效益。

总体策略具体如下:

(一)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人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人,必定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高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三)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策略

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五)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选新的电价政策,到2010年前逐步取消各类价外加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六)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策略

气电联合是在对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微型分散电源的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气电联合的能源互补,以求得协调发展。

(七)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以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为契机,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八)稳妥实用的技术推广策略

积极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以达到减人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标。推广的过程要积极稳妥,以实用为准则。在近期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新技术的应用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

(一)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二)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源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①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②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③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④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2.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饮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的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三)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篇4

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管理等方面与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石油工程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境。中国企业在国际石油钻井工程项目运作方面也有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比如,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公里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998年两大石油集团重组后,由于石油企业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员工的积极性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虽然经过多次的内部深化改革,包括减员增效、股份公司上市等等,但其经营管理机制仍不能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形势。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海外的发展。面对21世纪中国国内能源短缺的事实和中国在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对策,在中国石油工程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

一、政府支持境外投资的政策要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法律的制定上,要既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投资的审批,投资促进政策也以新建企业为主,而对海外上市、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对于投资的后期管理和监管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条例。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将现有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增加透明度,规范和管理中国的海外投资。同时,政府应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来支持和推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制定具体的长期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到世界各地勘探开发石油,促成企业在海外相互合作,相互扶持,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以使企业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形势

海外石油企业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自生经营权,企业不能因时、因地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做出决策,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又大多官僚作风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政府应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企业在海外石油开发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如进一步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赋予企业更多的投资决策权,放宽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加快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和外汇监管制度;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环节和手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等。

三、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体制

中国企业要把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打破旧的管理模式,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要重视战略管理。特别是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分析、战略研究以及战略规划的质量,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人才资源能给企业带来不竭的动力。对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实行“管人、管事、管培训”的管理模式和“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同时对员工进行岗位取证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快技术型员工培训;积极进行外语、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通过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

篇5

全球知名的投行美林报告称,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到2011年预计将达到1600亿美元。

俗话说,风从虎云从龙,照这么个趋势看,虎年是风声大作,明年小兔快跑,2012年龙年,也许“云计算”时代的雏形就能勾勒完整。

还不赶紧布局?不怕人云亦云,只怕不知所云。

云计算不是一个名词,

而是一个形容词

“云计算”到底是什么?近两年来各大厂商都站在各自的立场解读,搞得众说纷纭。新技术新名词本就让人望而生畏,这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的新事物,愈发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这是2009年至今网络最流行的句式。有趣的是,关于云计算的权威解释,不少专家用了这个句式。

“云计算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著名的存储技术巨头EMC公司说。云存储是目前最主要、增长最快的云计算服务,所以EMC说的话大概比较靠谱。EMC说,云计算这个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一种计算的风格,像大型机、微型计算机、c/s架构等一样。云计算将引领下一波IT技术的潮流。

“与其说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IDC说。IDC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云计算由一系列新技术组合而成。它由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发展而来,并融合了近年来的热点技术如虚拟化、Web2.0等。

总的来说被业界公认的云计算主要有三种模式: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

私有云:企业内部搭建的数据中心。

公共云:一些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例如SaaS软件及服务、IaaS基础架构及服务,在中小型企业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混合云: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之外,在某些运算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会租用一部分外部的IT资源。在未来,混合云将成为最广泛的一种“云计算”模式。

有了云,

就不会再有“艳照门”

对于老百姓而言,最触手可及的那片云就是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公共云这个范畴。

据统计,数字信息每年以60%的速度在上升,其中70%都是属于个人信息,例如我们曾经看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照过的图片、以前写过的信,各种各样的这些信息都可以以0和1的形式存储起来,这就是数字化。

那么多信息存在哪里呢?在云计算之前,我们存在自家电脑的硬盘里、刻录成光盘,云存储则教我们不需要占用自己那么多盘,存到公共的网络里,当然,是加密的。

专家说,信息公共设施将成为未来行业的趋势。信息公共设施是指一个服务组织,它是一个向特定用户群提供处理能力、数据、访问和传输服务的公共提供商,提供预计(也即为客户所知和同意的)水平的质量、服务和成本。

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就像钱一样,因为信息是有价值的,比如信用卡密码就很值钱。钱总是要藏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以前人们是怎么藏钱的呢?少的塞在床垫底下,多的在后院里挖一个坑,把一坛银子埋下去,海盗把金子放在山洞里。后来大家发现最安全的办法是不要把现金放在自己手里,而是存在银行,在任何有ATM的地方都可以取到钱,还能拿利息。银行的整个商业模式必须保证,任何人的金钱存进来不被丢失,所以,一般人都不会担心被银行吞没了或被不法分子抢了。

云存储的模式鼓励大家说,信息跟钱是同样的道理,把信息放在云里也许比在自己电脑上更安全,起码电脑坏了送去修不会被别人偷看到里面的图片,“艳照门”也就不会发生了。

不过,现在人们还是普遍认为信息只有存放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存放到公共网络上,岂不是方便被人窃取或篡改吗?所以,云计算对老百姓、对社会和各行各业将带来什么变化,首先取决于如何建立云计算的信任度,让人们在心理上、思想上发生根本性变化。

不能迅速提供云计算服务将会错过机缘

这显然是桩大生意。

云计算替IT行业又开辟了一片广阔的蓝海,毫无疑问,这将是未来全球增长最可观的市场之一。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将云计算列为2010年的10大战略科技之首,认为将在2年至5年内成为市场主流。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等影响,2009年全球IT支出下降了5.2%,但进入2010年,IT业将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全球IT支出预计增长3.3%,云计算将成为全球IT业恢复性增长背景和物联网方向下的行业主要趋势。Gartner预测,到201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1500亿美元。

公司研究副总裁本・普令表示:“云计算市场既包括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传统IT服务,也包括新创建的云计算服务。2013年底前,靠广告创收的云计算服务将继续是云计算服务市场上最大的一块蛋糕。”

信息技术咨询公司IDC则把2010年定义为“云计算服务元年”,认为云计算的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目前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IDC预测说,云计算相关IT支出2012年将达4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7.3%,超出云计算以外IT支出部分增速(5.3%)5倍以上,在整体IT支出中占比也将从4%上升至9%;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42亿美元,存储将是增长最快的云计算服务;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可达到26%。

知名投资银行美林也了相关的市场报告,预计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到2011年将达到1600亿美元,其中商业和办公软件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950亿美元,全球软件市场的12%将转向云计算。

在《福布斯》杂志新近评选出的2010年10大趋势中,“应用走向云计算”列在第一位,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得到了多大程度的认可,其他趋势包括“互联网无处不在”、“Web愈加智能化”、“互联网传感器随处可见”、“医疗网络化”、“教育网络化”、“从化石燃料转向智能电网”等,多多少少都和云计算有关。

美国政府也在关于2010年IT发展的预测中不忘提起云计算,它是这样表述的,“尽管2009年在云计算上人们仍有疑惑,2010年,早期云计算项目将会付诸投产,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将会进入云计算服务。”也就是说,亚马逊的WebService、微软的Azure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公共平台上,将会有更多政府机构的身影。

美好的前景已经铺展在眼前,那么,在云计算时代,成熟的应用会是什么样的呢?

致力于云计算研发的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联席总经理李映认为,具体商业模式上,云计算既是技术浪潮,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的改变,所以整个产业链任何两个接口就是商业模式,所以不同的接口可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从云到企业和客户是以服务的形式来完成的,具体提供服务的机构需要规模与品牌效应,就像银行。在中国,推广云计算的条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差,因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是世界领先的。“需要改变的其实是观念,CIO总是希望基础架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能够掌控。如果一旦用外部服务的形式,觉得不是那么踏实。但是我觉得随着业务模式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也会习惯于这种模式。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基数,对信息的需求不亚于其他任何国家,所以无论从运营还是个人需要潜力是非常大的。”

产业潜力激发着众多企业的热情。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司Red point2月9日宣布,已完成其第四轮融资活动,融资额约4亿美元,今后将把所募集资金投资于“社交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清洁能源等业务领域”。Red point创建于11年前,以投资处于创业阶段的数字媒体公司而著称,而现在,云计算是它关注的焦点内容。

云计算商机

谁都想分一杯羹

云计算已经从“云深不知处”的概念逐渐走向了大规模的商用,脚步之快,速度之疾,出乎不少厂商的预料。当然,这和众多厂商推广的力度有关,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云计算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它们或许可以和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谷歌的搜索引擎可以视为云计算的早期产品。用户的搜索请求经过互联网发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务器集群上,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户桌面;Sun则从中窥到了更大的商机,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理论的“黑盒子”计划,将数据中心变成一个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可以移动到各种地方,以降低机房开支;IBM对此也投下了重注,高调参与了进来并推出IBM“Blue Cloud”(蓝云)计划,使企业数据中心与互联网运行更为贴近的计算机与软件产品组合,为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云计算模型的数据中心;微软也以在线服务战略“WindowsLive”为基础,联结起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并向他们提供云计算……

除此之外还有EMC、惠普、戴尔、英特尔、亚马逊、雅虎,云竞赛中几乎云集了所有的IT巨子们。他们很清楚,在新旧游戏规则交替的紧要关头,谁握住了主动权,就能赢得话语权。

作为全球存储行业的领导者,EMC的战略重点落在“云存储”上,为此,EMC进行着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广泛合作,包括多样化的收购等等。李映认为,云存储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存储是带动云计算的主要引擎和动力。如今个人和机构对信息存储如同15年前对网络的需求一样,云计算就像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犹如一个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由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管理、安全组成。如果狭义理解,“云存储”是“云计算”的基础,将会有不同厂商向这个“超级计算机”提供所需的组成部分。

日前,EMC还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手推出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运营商级的云信息服务――“e云”。它可以按照用户的设定,自动地利用电脑空闲空间,将信息备份到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e云”数据中心。当遇到电脑破坏、数据破坏、误删除、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情况时,可以在能访问互联网的任何地方恢复任一个时间点的数据。云服务离我们越来越近。

而在美国,有报道称,微软的Windows Azure云计算服务经过一个月免费的公开测试,于2月1日起开始收费。微软将提供两种基本的定价模式:一种“消费”选择让用户为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另一种“定期付款”的选择,按照6个月的使用合同提供打折的价格。根据处理器和其他资源的情况,每个虚拟化的Windows服务器每个小时的使用费用为12至96美分,此外,再加上每个月每GB存储容量是15美分,每1万次处理收费1美分。

国内的消息是,微软云计算平台Azure可能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微软在杭州建立了云计算培训中心,以微软虚拟化技术率先为中小企业提供租用计算资源、服务器资源等服务。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2月3日表示,微软在2010年将瞄准云计算技术,继续推动手机、电视、电脑的三屏一云的战略。据了解,所谓的云计算投入包括企业级云解决方案、政府信息化、云计算平台等。

再拿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ad来说,尽管苹果CEO乔布斯没有把它和云计算扯上关系,但《商业周刊》还是点破了:iPad可能开创的云计算终端新时代不容忽视。苹果iPhone软件部门资深副总裁斯柯特・福斯特说,iPad想要提供的是一种把整个网络握在手上的体验。复制iPod和iPhone的成功,iPad要用云计算加上触控,打败上网本。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已开始落子布局,纷纷建立起了企业自己的“私有云中心”。目前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私有云”。例如上海申银万国投资1.5亿元建立的企业云计算中心正是将云计算作为公司IT的长远发展策略。电信行业也是如此,中国移动已正式对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希望借此提升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另外在石化行业,中化集团也通过购买私有云在7个月内完成了为旗下200家子公司实施全面的软件升级的项目。

中国商家

正在准备着

白热化的云计算之战一触即发,而更重量级的动作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更是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规划。Gartner则预测,印度在这场争夺中处于有利位置,到2012年,印度的IT服务企业将会占据云服务市场20%的领先份额。Gartner认为,印度的IT企业将会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地位和信任度,会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在云计算领域。印度厂商的集体工作代表着市场云聚合服务的一个重要区间,将能够提供云外包选择。

中国也不甘人后。1月22日,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CCCTIA)宣布成立,该联盟是云计算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机构自发、自愿组建的开放式、非营利性技术与产业联盟,旨在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并参与云计算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推进云计算技术应用与实施。

尽管产业链尚未构建完整,但跑马圈地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有专家也表示了严重的忧虑。Gartner全球储存市场管理副总裁菲利浦・萨金特日前表示,由于许多业者提供基础架构服务化(IaaS)或平台服务化(PaaS),降低了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门槛,致使投身云计算者前仆后继。因此,未来在同类型的服务中,会有数家公司竞逐,必定会有所淘汰,重演网络泡沫化。他认为,有意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必须确保产品的独特性,否则势必得退出市场。

云争夺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之间和国家之间,也扩展到了国内的各个地区之间。

2009年12月28日,国内第一个以企业投资、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投入运营的商业化超级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开通运行。作为成都西部通信枢纽的重大工程,目前投入使用的云计算中心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达到每秒3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根据项目投资方与成都签署的协议,明年年底该中心将扩容,建成峰值运算能力每秒200万亿次,总投资规模约3.5亿元的国内领先、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透露说,成都云计算中心是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超级计算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为政务应用和科学计算服务的超级计算中心。3年内,成都云计算中心的运算能力将力争达到每秒千万亿次。成都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篇6

关键词:电力营销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新世纪,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电力企业也发展中也不例外。然而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分析,其中还存在着营销方式单一、企业管理缺乏创新动力,进而造成了市场化进程低、营销管理水平不高等隐患。因此在电力企业工作中,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建立健全科学的营销体制,把经济市场的营销理念植入供电企业内部工作中,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量的需求,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电力营销现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此同时,现有电力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在人们眼前,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的关键。在计划体制经济下,我国电力企业一直保持一种垄断模式,在这种企业模式下,电力企业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较为明显,不但严重的影响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着跨省电力资源的利用。就目前的电力营销市场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现状有:

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在电力企业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营销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营销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也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所在。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完全服从市场营销的发展要求,以营销方式的制定为基础来实现产品的销售,进而回收企业资金。但是由于在发展中电力产品销售困难、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造成了电力销售的难度较大,同时也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进而造成了电力供应不均衡现象,在一些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电力产品销售不出,而在有些地区则存在着严重的供不应求,使得这些地区的电能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完成从生产管理到以市场主导为主的观念转变,实现市场营销管理的科学、合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

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快捷、方便、高效等准确性,同时其基本要求在于信息化处理标准高。而且由于目前的电力营销业务流程是一项信息化要求高、运行环节与程序复杂,且各种印象因素众多的环节,因此在当前的电力营销还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趋势。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3、服务质量要求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对电力企业来讲,为客户服务是电力企业员工的宗旨,要树立优质的服务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思想,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电力法》颁布实施后,用户对供用电双方的权力义务认识越来越清楚,加之电力市场的供需矛盾的转变,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同时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的现象投诉增加,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4、高素质营销人员缺乏

在电力营销管理上,整体队伍的素质较低。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而电力营销人员不能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市场变化,将会给企业顾客群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电力营销人员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

二、解决对策

1、转变服务观念,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供电企业也出台了一些优质服务项目及服务承诺,但由于没有真正来自市场的压力,这些措施几乎都流于形式。供电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及电力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转变过去陈旧的服务观念,大力提倡“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实现由“要我优质服务”到“我要优质服务”、“要我承诺”到“我要承诺”的转变,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宗旨,坚持“客户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通过优质服务,巩固和开拓电力市场,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2、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开创优质服务新水平

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开通客户服务电话并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通过电话录音及人工服务功能,解决客户各类咨询及报修。

建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通过规范用电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努力缩短用电报装到送电的时间,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变一次为跟踪服务,切实为客户用电提供方便。

根据《电力法》的有关规定加强电力营销网点的建设,合理布置供电营业网点,从一切为客户的理念出发,完善营销网络体系,真正做到“一口对外”,使电力营销网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有利于电力营销。

采用与手持抄表器相配套的集抄、远程自动化载波抄表等多种技术先进的抄表方式;采用电卡售电方式,方便客户用电;收费实现无笔化操作,加大与银行联网等收费系统的应用力度,使客户无论在哪个银行都可以各种方式缴纳电费;逐步建立用电信息电脑、电话自动查询系统,使用户随时可使用电话或在营业厅触摸电视屏操作获得所要查询的内容。

3、转变市场观念,建立高素质的市场营销队伍

转变市场观念就是要每位电力营销人员充分认识到目前电力经营的现状和问题,形成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营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增强责任感,主动找市场,找用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电力经营思想体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客户导向经营思想的员工,不仅能使更多的客户满意,更可以为企业开拓市场。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营销队伍知识结构调整策略,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努力提高营销人员市场营销技能,使其具有优质服务意识,适应市场变化和开拓市场、创新发展的能力。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经营水平,实现法制化管理

针对目前电力市场中存在的拖欠电费、破坏电力设施、违章用电等问题,必须利用现有的电力法规及配套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加大电力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依法管电、依法供电、依法缴费的舆论氛围,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7

关键词 创业投资;科技传播;科技创新;高新科技产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52-04

1创业投资简介

科技传播的主体和渠道当前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其中企业层面的传播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大规模应用来实现,背后是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在推动。高新科技的大规模应用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深入的影响,对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的方式和力度带来了深层次的变化。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深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更使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呈现爆炸式的发展速度。

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创业投资是其主要推动力量。创业投资是指创投资金对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退出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1.1创业投资的对象

创业投资的投资对象是那些风险大、但潜在效益也高的企业,通常是处于初创或未成熟时期,但可能发展迅速,未来有望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强,企业主导者也一般出自技术研发人员,但企业在市场前景、技术及产品可行性、管理运作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有可能一飞冲天,为投资者带来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收益,也有可能在竞争中折戟,投资者血本无归。创业投资单体项目利润率高,但项目失败率高,需要投资团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1.2创业投资的特点

1.2.1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创业投资之所以钟情于高新技术,是因为高新技术能够创造超额利润。创业投资多年来屡向世人展示奇迹,平均回报率高于30%,一旦投资成功,其回报率有时高达10倍以上,远远超过了金融市场平均回报率。创业投资者追求的正是潜在的高收益,这往往是投资额的数倍甚至更多。

但任何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开拓性的构思、设计、投产、商业化过程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产生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失败率极高。

在创业投资行业中,成功率一般不到20%,完全失败的比率在20%以上,另外60%左右不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率,如美国“硅谷”就有许多企业因为管理不善,资金不足,经济形势的影响等问题而半途夭折。尽管如此,投资者能够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尽管单个投资有可能损失惨重,但组合收益却由于某些投资高额回报而达到丰厚的投资回报率。

1.2.2长期投资,资本流动性较小

企业产品开发是项系统工程,从研究开发、产品试制、正式生产到盈利,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销售进一步增加等多个阶段,从创业投资投入到企业盈利直至风险企业上市,再经过一段股权持有期,投资者才可以变现投资,收回资本,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一般从投资一个项目到收回投资需要3-7年甚至10年,在这段时期内,由于投入资金变现退出困难,因而资本流动性较差。我国当前创投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基本在3年以上。

1.2.3权益投资

创业投资者看重的是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高收益性,一般并不要求风险企业在足够长的期限之前分发股利或偿还,而是追求新兴企业成长期的高额利润。同时,风险企业拥有的宝贵财产通常为智慧与技术,难以以传统方式进行融资,创业投资正好填补了这一资金需求,通常以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的方式注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得以安心长期发展。

在创业投资行业流行的说法是,参与但不以控股为目的,通常占被投企业20-25%的股份,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创投机构在被投企业的股份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尽量达到投资预期收益。

1.2.4阶段性和循环性

创业投资者通常根据风险企业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应地把总投资资金分几次投入,上一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成为下一阶段资金投入的前提。由于创业企业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被市场认同而获得成功。

创业投资家根据项目的发展情况,将资金分期投入,最初投资额较少,随着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创业资本不断地跟进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中止投资,通过这种策略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创业投资事先并没有确定的投资总量和期限,而传统投资往往是一次性支付或时间确定的分期支付。

1.3创业投资的载体

目前,国内外创业投资都有以下几种形式作为载体:

1)政府引导基金

政府引导基金又称创业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资,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或新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政府引导基金的目的在于“引导”,即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以此吸引各个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的进一步投入,最终投入到当地希望扶持的重点行业,培育、聚集一批当地政府希望发展的高新技术公司。深圳的“深创投”就是由政府引导基金发起成立,而后迅速成长为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创司。“深创投”目前拥有高达100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能力、管理着外部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十四年间接洽项目数万个,已投资项目486个,领域涉及IT、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化工、消费品、连锁、高端服务等,累计投资金额近135亿元人民币。

2)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机构是创业投资的主体,风险投资机构将市场上能够接受高风险的富有阶层的资金募集起来,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寻找筛选项目的能力,寻找到有潜在高回报的项目进行投资,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管理辅导,上市或并购退出。为追求高回报的资金和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搭建桥梁。

3)孵化基金

孵化基金中包括孵化器投资和孵化政策基金。孵化器投资即孵化器以投资的方式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服务,如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咨询服务等,有时也以少量资金进行投入。由于这是一种辅种子资本,所以仅靠孵化投资很难使投资项目完全启动。孵化政策基金是政府或孵化器为吸引投资项目而对某些特定项目或投资者给予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如留学归国人员到某些孵化器创业可以无偿获得10万元的资金支持。

4)天使投资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的种子基金,也是一种前风险投资。它是由拥有较大数量资本的人(即“天使”)所进行的个人(或多人联合)投资。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天使投资基金的数量要比风险投资机构种子基金大得多。

2 创业投资在科技传播上的作用

2.1创业投资的流程

1)项目筛选

创业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它是智力与资金的结合,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它承担着投资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风险。因而,它以严格的项目选择、评审和参与该项目的管理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并以投资组合的经济效益来保证资金的回收。创业投资主要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评估、企业领导的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创业者的团队素质及其带头人的能力品性、产品未来的市场潜力及市场竞争能力、技术是否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和实用性、公司运营管理是否能够跟上和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2)项目投资

创业投资公司对项目公司进行行业和市场分析之后,派驻工作人员进行尽职调查,双方协商或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估值。创业投资公司审查项目公司详细的商业计划进行项目投资成本测算,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调整现金流和财务预测做出投资决策,并提交投资委员会批准。

3)项目辅导

双方意向一致后,签订法律文书,形成合同,创业投资投入资金,项目公司出让股份,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创业投资公司经常了解被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派驻及聘请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辅导项目公司高速发展。跟踪市场动态,以便对后续退出方案做最优选择。

4)项目退出

创业投资公司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及市场状况,选择最优的退出方案,落袋为安。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被兼并收购,公开上市(IPO)和清算,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可得到相当好的回报;被兼并收购分为管理层收购和被其它公司或投资者收购;清算是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且难以扭转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2.2促进实用性科技传播

1)对有市场前景的技术进行筛选

创业投资通过对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公司进行筛选,使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转化成可以大规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则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形成了更广泛的科技传播,如果产品和服务市场接受度较差,资本也会采取以脚投票的方式进行舍弃。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环保、医药、新能源等众多高科技项目通过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实现了长足发展,将科技传播到了每一个客户的手中,对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带来了长足深远的影响。

2)通过资金支持、管理辅导等服务促使科技大规模应用

创业投资对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的推动体现在项目公司的服务和产品上,其投资项目会较多关注早期项目,促使科技创新产业化,我国的几大著名网站新浪、QQ、搜狐在初创期都是由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作为启动资金。资本的逐利性也会要求将服务和产品尽可能的规模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大规模应用。

3)高风险、轻资产使得创业投资成为唯一选择

高新科技项目往往有着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点。互联网产业、软件产业中成功者登顶辉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背后是大量公司的折戟商海,即使是马云这样的“创业导师”,在阿里巴巴之前,也是屡创业屡失败,这是由于高科技产业往往是一个全新领域,其产品效用、市场反应、竞争态势、盈利模式都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同时,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产往往是专利技术和人才,从传统渠道很难融资。高新科技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是从创业投资中获得资金支持。

3 创业投资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3.1技术创新成我国经济下一阶段主要推动力

1)经济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为第一阶段,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和解除经济管制等制度大变革带来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90年代至2008年经济增长受益于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出口拉动;2008年以后,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弱化,企业成本快速上升,外部经济疲软。中国出口制造业遭遇发展困境,一方面要与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竞争,另一方面要与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竞争。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再也难以继续大幅度提升,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被倒逼转向内需和产业升级。

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向占据更高价值产业链地位的出口大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挑战,竞争优势更多地不能再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简单规模扩张,而是要更多依赖科技水平与创新速度的提升。在此情形下,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就成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形势倒逼下的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

2)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利用政策、资金的引导,积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和扶持。

3.2高新科技产业成为经济持续性增长的源泉

1)高新科技产业本身特质决定其高速发展的特质

高新科技项目一般处于新的产业,有潜力深厚的“蓝海”市场,拥有比较强的技术优势,能够提供效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高新科技公司的发展速度也就远超传统公司,2004年,腾讯营收为11.435亿元,2013年,预计营收将达560亿元,较2004年增长达50倍, 2007年市值达到100亿美元,2013年9月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超同期GDP增速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年均发展速度保持在30%以上,当下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从2006年至2012年以84.2%的速度增长,环保产业近几年产值年增长率超40%。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经济持续性高速增长的源泉,采用各种方式促进、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增加经济活跃度,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00年到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0411亿元增加到88434亿元,年均增长21.5%,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我国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保持持续增长,我国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占世界第一位。

3.3创业投资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1)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创业投资是其主要启动资金来源

如上所述,高新科技项目公司大多是轻资产、重研发的企业,公司初期所需资金多,但本身无相应资产可供抵押,且高新科技公司虽然增长迅速,但风险偏高,未来较多不确定,从银行获得资金较难。

因此,高新科技公司启动之初,除了自有投资之外,创业投资基本上是其唯一资金来源。影响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的,除了技术项目的密集度之外,当地创业投资的兴盛程度是主要决定因素。

2)高新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背后是大量创业资本的投入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投入500万美元,解决了“生存问题”,随后软银投入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巴巴熬过了2000年-2003年的互联网寒冬,2004年,阿里巴巴又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2005年,雅虎和软银再投资数亿美元,夯实了阿里巴巴高速增长时期的资金基础。可以说,阿里巴巴每一步跨越的背后,都离不开创业投资的支持。同样,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大量创业资本的进入,深圳、上海、苏州、无锡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兴盛发展的区域,同样也是创业投资活跃度高的区域。

3)创业投资和市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

创业投资和市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有市场需求的高新科技才有产业化的可能,市场的潜在大小、产品的市场契合度决定了其发展潜力,创业投资则专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高新科技公司的初创期,创业投资基本上是其唯一的资金来源。

4 山西省高新科技产业助推平台的建立

我国各个区域高新科技产业通常是通过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起来的,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较为关键,山西省的高新科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靠高新科技产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发展起来,必须由政府强力推动,投入资金、人力物力、优惠政策来助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4.1重点行业引导基金

对于山西省重点培育的高新科技产业,如物联网、动漫等产业,政府应根据行业特点,出一部分引导资金,吸纳金融机构及社会上的投资资金形成专项行业振兴基金,将投资基金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如政府可牵头成立“山西省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政府出一部分,再吸纳一部分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将基金委托专业的股权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可规定投资基金50%以上的比例要投入到本省的物联网企业,支持省里物联网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目前很多地区已成立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引导基金,如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北京市也设立了总规模达30亿的专项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已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份中,江苏省发展最为迅速,省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后,各县市纷纷跟进,扶持当地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

4.2采用优惠政策吸引创司入驻

山西省应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创司的入驻,在政策力度方面,可以参考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等地的优惠幅度,在税收、房补和一次性奖励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在此,将北京的部分优惠政策稍作罗列,可供参考。

税收优惠方面,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根据《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享有的优惠: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的个人合伙人,从合伙取得的收益均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或者“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明确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企业法人合伙人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明确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普通合伙人的股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连续聘用两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可获得32%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返还;职工取得的股权、期权奖励适用优惠计税方法。住房公积金不受缴存额上限的限制,以及住房补贴可在税前扣除。

一次性奖励或补助方面,对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在北京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企业,或者发起设立的基金累计实收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参照金融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其中,注册资本10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8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500万人民币。

租购房补贴方面,对上述企业或基金累计实收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参照金融企业给予租购房补贴。其中,在金融街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一次性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币;租用办公用房的,实行三年租金补贴,即第一年优惠50%,第二年优惠30%,第三年优惠10%,北京商务中心区和朝阳区也可参照执行。

4.3科协等部门搭建项目引进及展示平台

政府可授权科协等相关部门,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各产业协会、留学生组织、产业园区、投资公司洽谈协商,搭建项目引进及展示平台,使其成为高新科技项目的信息集散地,刚好地对接资本与项目,使更多的高新科技项目能够在山西顺利落地。政府可提供相应的经费,使平台能够长效化运作,成为引进高新科技项目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科技产业是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山西省要摆脱资源经济的依赖,使经济内生增长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就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创投机构入驻,投入引导基金,吸引和扶持高新科技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内主要城市风险投资优惠政策比较.